手写作文扫描成电子稿
1 怎样把手写在本子上的作文改成电子版的发给老师
有两种途径:
1、直接扫描成格式发给老师;
2、将手写内容用软件转换成电子稿。
步骤如下:
1、在手机应用商城里搜“白描”并下载该软件。
2、打开软件,如果已经给手写稿拍照就选择手写稿照片,如果还没有拍照,可以直接在“白描”里拍照。
3、点击“扫描文件”即可获得十分清晰的照片形式的电子稿,效果如图;
4、扫描后也可以进一步转换,点击右下角的”文字转换“,即可获得word版本电子稿;
2 如何将手写作文在网上转变为电子文稿形式这次协助夫人续修她们的家谱过程中,遇到有些人的文稿是手写的,有的文稿是JPG,有的文稿是PDF,这给整个编辑、合成带来很大困难,如何把这些文稿转换成Word电子文稿?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介绍给大家共享。
1 首先你得先把这些手写文稿用扫描仪扫到电脑上去,或是用数码相机翻拍也行,翻拍成JPG文件放到电脑里面去,现成的文件也把它放到统一的目录里。2 用“画图”软件,或是“PS”、“Adobe Reader”软件把文件打开。
3 点击菜单“文件”→“打印”。4 选择打印机为“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r Driver”,这是一个随Microsoft Office 2003一起安装到计算机里的虚拟打印机,5 设定打印机“属性”→选择“高级”→选择输出格式为“MDI”,确定输出的文件夹。
6 点击菜单“文件”→“打印”,将打印成后缀为“mdi”的文件,并自动打开。7 在打开的“mdi”文件里,依次操作菜单“工具”→“使用OCR识别文本”。
和“工具”→“将文本发送到word”, 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勾选“在输出时保持版式。
3 怎样把作文弄成电子稿1、在电脑桌面上创建一个Word文档,然后把作文手稿逐字逐句的通过手打输入到Word里,最后保存Word文档,就可以把作文手稿变成电子稿了。
2、如果不想自己打字输入,你可以带上U盘在家或学校附近找一家打印店,付费请人帮你把作文手稿在电脑上打成Word文档,然后保存到U盘里。
3、如果你很赶时间,自己打字熟读又不快的情况下,你可以可带上U盘在家或学校附近找一家打印店,付费使用打印店里的文字扫描设备,通过电子扫描直接把纸质作文上的文字扫进电脑里,形成一篇电子稿,然后保存到U盘里。
4、如果个人财力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购买一台文字扫描设备放家里,随时使用。
4 小学生作文电子稿怎么弄1、在电脑桌面上创建一个Word文档,通过手打的方式把作文输入到Word,然后保存Word文档,最后把作文手稿变成电子稿发给别人。
2、找一家打印店,付费请人把作文手稿在电脑上打成Word文档,然后保存到U盘里,最后把作文手稿变成电子稿发给别人。 3、通过电子扫描直接把纸质作文上的文字扫进电脑里,形成一篇电子稿,然后保存到U盘里,最后把作文手稿变成电子稿发给别人。
4、如果个人财力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购买一台文字扫描设备放家里,最后把作文手稿变成电子稿发给别人。
5 如何把手写稿、打印稿变成电子稿要想把手稿转成Word文档,首先得做好相应的准备:
准备一、扫描仪;
准备二、安装一个Word自带的组件,点“开始”-“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点“修改”,找到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这个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Writer,点在本机上运行,安装就可以了。
手稿转Word文档步骤:
1、将扫描仪安装好,然后从开始菜单启动“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Scanning”即可开始扫描。
提示:由于是文字扫描,通常选择“黑白模式”。点击“扫描”,开始调用扫描仪自带的驱动进行扫描。这里也要设置为“黑白模式”,建议分辨率为300dpi。
2、扫描完毕后会将自动调入Office 2003种另外一个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中。点击工具栏中的“使用OCR识别文字”按键,就开始对刚才扫描的文件进行识别了。按下“将文本发送到Word”按键即可将识别出来的文字转换到Word中去了。
提示:如果要获取部分文字,只需要用鼠标框选所需文字,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将文本发送到Word”就将选中区域的文字发送到Word中了。
漫谈舒姓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家族。他是贵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祖上原本并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由于学习任务忙,我一直没能到那个舒姓寨上去看一看,这却成了我一生一大憾事。
舒姓人氏虽少,但我经常在报刑、电视上看到一些舒姓人氏。每每见到此,我都感到异常兴奋和激动。我知道,我们舒姓人大都勤劳、勤奋,爱国、爱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并有所作为。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很讲究自己的礼仪和姓氏。我相信,我们舒姓的后人,不仅会把舒姓壮大,而且,我们舒姓后人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并留下我们的足迹。
舒氏谱别
正大光明 承兴士行
文武忠国 佳道永昌
泰运启开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亲善 仁德礼信
舒氏名人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舒字地域名
我国有些城市和地区,使用舒字开头作为城市名,例如,我国的舒兰市和舒城等。这些都是令舒姓家族后人感到欣慰和骄傲的。
一、舒兰市
在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畔, 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有“鱼米之乡、园林城市”美誉的吉林省舒兰市。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因其乃盛产硕果饶实之地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舒兰人民发扬“和谐、务实、热情、奋进”的舒兰精神,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舒兰由过去鲜为人知的小城变成一座开放的新兴城市。
舒兰依山傍水,幅员广袤。东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为“皇贡区”。如今,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产粮大市(县),农作物达上百种,尤为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经济植物124科549种、有元蘑、木耳、猴头、人参、贝母、天麻等山珍和药用植物。森林覆盖率为41%,有驰名中外的红松、白松、 黄玻璃、柞、椴等几百种树种。
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储量大、煤质好、易于开采。专利技术褐煤造气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舒兰的高岭粘土 ,红、白花岗岩和泥炭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岗岩质量最佳,曾被选作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基石。泥炭储量达2亿立方米、粘土储量1236万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农业生产已迈入产业化轨道。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香菇、白鹅、烤烟、林蛙、草编织、黄牛、生猪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生产基地遍地开花。绿色水稻种植遍及8个乡镇,年产量5万余吨。由其加工而成的“丰珠牌”舒兰贡米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奖”,享誉海内外。1997年,又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同样成就显著。全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等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吉舒牌镰刀、无水咖啡因等名牌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舒兰市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以生态园林城建设为突破口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断提高。1996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当年提出,当年实现。目前,舒兰的城市总体风貌已呈现出绿树、白墙、碧水、蓝天、华灯、砖巷的特点。舒兰市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拉滨、龙舒两条铁路贯穿全市南北,经由9个乡镇,连接全国各地。有国、省、市级7条干线公路通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并有286条乡、村级公路纵横贯通全市。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已与国际国内联网,并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传呼系统。市内建设有一次变电所和二次变电所各一座,年供电能力3.1亿千瓦时,直接与东北输变电网相接。
为加快舒兰经济和改革开放步伐,舒兰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舒一展才华。“发扬进取精神,推进创新实践”,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合力。
“一代业绩载清史,更盼风流谱新篇”。 美丽的北方明珠正以崭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着日益成长的现代文明。67万舒兰人民愿以最优美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和各界朋友到舒兰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二、舒城
舒城位于皖中,地处大别山东麓,全县总人口98万,面积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称舒国,是公学始祖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画家夏冰流的桑梓。1958年9月16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境内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舒城综合实力较强,社会稳定进步。拥有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城镇活动示范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两基”教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省“双拥”模范县等近10个荣誉称号。1998年9月,舒城作为内陆县, 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舒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合九铁路、206国道、沪蓉高速公路横穿境内,长江、巢湖等水运航道方便快捷,可直达华东、华中各大中城市
许氏本宗历代修订族谱及尊祖敬宗事迹简介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风云变换,国运家史一脉相通。可鉴:传承家族文化之创建族谱难,续修族谱亦艰难。我族现存“老谱”、《许氏族谱》(续编)、《许氏谱书重修卷》等书卷资料,均系我族历代志士仁人经千辛历万苦,耗钱财费精力,为尊祖敬宗,启迪后人作出的不朽贡献。
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岁次丙午正月朔,考元孙儒学生员许胤泰(ID54)字太宗,为老谱书“维”,全文见“资料”栏。系我族尊祖敬宗之先驱楷模。
嘉庆七年(公元一八O二年)许昆(ID401)字玉生,号临溪。例赠修职郎,敕封圣府斋奏厅斋奏,晋封奉直大夫。不辞风涛之苦航海南归扫墓、立志碑、买祭田、招守墓,访求世袭,着手修谱,历经十四世许景卿、十五世许文运,十六世许际闰四代相继编修,于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成书,历时七十四年。虽未尽善,宜为后人续修族谱奠定伟业之基。
嘉庆八年(公元一八O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望日奉府儒学廪膳生员许景卿(ID655)谨志述:“嘉庆五年弘德公(即许弘德ID48)携来族谱云:’其家旧谱纸腐虫伤,请人代抄抄过即焚’,此抄谱名次配氏俱各明晰。传旧谱名次甚繁,嫌其字满截取半幅,事不必真。”并“族谱序”中首次题二十字许氏命名: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
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岁次壬辰十二月望日奉天岫邑处士许文运(ID1033)为族谱书“序”,“记”
许文运长子许际开(ID1659)与继子许泽光(ID2089)在庄河南尖常隆屯择地建宅(许氏祠堂)两处:一名《树德堂》,一名《谦德堂》。
许际闰(ID1666)“族谱序”谨序:“许氏有谱自前明洪武二年序起,前明按时修辑,并嘱谱书三十年一修,迄今岂止三十年未修。”在“老谱”中题族谱“凡例”、又续后二十字命名: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囊括许氏总记地域。
公元一九九三年许氏族谱编辑小组筹委会与辽宁省庄河市南尖镇成立。组长:许丕恩(ID4521)南尖镇 助理员,副组长:许振德(ID4351)南尖镇大圈村支部书记,主编:许天振(ID6947)退休干部,副编(兼出纳):许寰家(ID5172)退休干部 、许天祥(ID )退休干部、许乃家(ID5528)、许传文(ID4638),记帐:许传凤(ID6994) 。倡议书云:光绪丁丑(公元一八七七年)修订族谱成卷,原定每三十年修整一次,迄今已一百一十五载未能实现,又历十世人丁。立志重修族谱于一九九七年成书,时隔整整一百二十年。
许令家(ID2797)一九九五年三月为《许氏族谱》(续编)篆“重修族谱序”:明前有谱未能传世,明代有谱被帮贼抄没,清代修谱定上限明朝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下限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族谱包拥许氏十八世,二百七十八支(际字辈),五百零八年的族史。
许天振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为“重修族谱赠言”缅怀前辈,鞭策后继族人,倾尽肺腑之言(见资料栏)。
许传生(ID3157)一九九五年八月述《许氏谱书重修卷》编填格式:一至十世许胤振(ID57)辈往下分开本支编至第十四世景字辈居椅子圈的族人,将际字辈按支分开填编,并将“丕”字命名改为“胜”、“晓”、“利”。许传忠(ID)参与编填谱卷。
许斌(传字辈)(ID3135)二OO三年农历八月初一,得其父许千家(ID2848)借许传生家藏族谱两册,复印研读后,先是尽其所及所能填补本系遗漏族人,汇成文稿资料逐一发放留存。并与同年十一月开始,利用电脑网路等高科技手段,在北京“网同”网站上始建:“许氏纪念园”(园区号221)、“许氏族谱”(族谱号953)、“纪念馆(31417)”若干。倾尽全力将相关族谱资料实现数据化网路化,为海内外、族内外客人浏览观顾提供便捷,为实现族人沟通和拢络失散族人建立起一个方便快捷的网路平台。将网站园区管理长久世袭下去。许氏族谱网路化数据化的时代业已开始-------------------
许天(天字辈)(ID )2005年4月根据家藏手抄本谱书(1803年的版本,比南尖老谱早70年)着手整理族谱的电子版本,以扫描或数码拍照方式将老谱也做成电子谱 。另外在网易上建了信箱,又建个许氏QQ群10881715,把这里当作许姓沟通联络的“集散地”,和许斌分工维护“电子版本”和“网路版本”许氏族谱,或者共同维护力求相互呼应达到同步性,并且确保管理维护的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壮大。
许氏本宗历代修订族谱及尊祖敬宗事迹简介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风云变换,国运家史一脉相通。可鉴:传承家族文化之创建族谱难,续修族谱亦艰难。我族现存“老谱”、《许氏族谱》(续编)、《许氏谱书重修卷》等书卷资料,均系我族历代志士仁人经千辛历万苦,耗钱财费精力,为尊祖敬宗,启迪后人作出的不朽贡献。
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岁次丙午正月朔,考元孙儒学生员许胤泰(ID54)字太宗,为老谱书“维”,全文见“资料”栏。系我族尊祖敬宗之先驱楷模。
嘉庆七年(公元一八O二年)许昆(ID401)字玉生,号临溪。例赠修职郎,敕封圣府斋奏厅斋奏,晋封奉直大夫。不辞风涛之苦航海南归扫墓、立志碑、买祭田、招守墓,访求世袭,着手修谱,历经十四世许景卿、十五世许文运,十六世许际闰四代相继编修,于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成书,历时七十四年。虽未尽善,宜为后人续修族谱奠定伟业之基。
嘉庆八年(公元一八O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望日奉府儒学廪膳生员许景卿(ID655)谨志述:“嘉庆五年弘德公(即许弘德ID48)携来族谱云:’其家旧谱纸腐虫伤,请人代抄抄过即焚’,此抄谱名次配氏俱各明晰。传旧谱名次甚繁,嫌其字满截取半幅,事不必真。”并“族谱序”中首次题二十字许氏命名: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
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岁次壬辰十二月望日奉天岫邑处士许文运(ID1033)为族谱书“序”,“记”
许文运长子许际开(ID1659)与继子许泽光(ID2089)在庄河南尖常隆屯择地建宅(许氏祠堂)两处:一名《树德堂》,一名《谦德堂》。
许际闰(ID1666)“族谱序”谨序:“许氏有谱自前明洪武二年序起,前明按时修辑,并嘱谱书三十年一修,迄今岂止三十年未修。”在“老谱”中题族谱“凡例”、又续后二十字命名: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囊括许氏总记地域。
公元一九九三年许氏族谱编辑小组筹委会与辽宁省庄河市南尖镇成立。组长:许丕恩(ID4521)南尖镇政府助理员,副组长:许振德(ID4351)南尖镇大圈村支部书记,主编:许天振(ID6947)退休干部,副编(兼出纳):许寰家(ID5172)退休干部 、许天祥(ID )退休干部、许乃家(ID5528)、许传文(ID4638),记帐:许传凤(ID6994) 。倡议书云:光绪丁丑(公元一八七七年)修订族谱成卷,原定每三十年修整一次,迄今已一百一十五载未能实现,又历十世人丁。立志重修族谱于一九九七年成书,时隔整整一百二十年。
许令家(ID2797)一九九五年三月为《许氏族谱》(续编)篆“重修族谱序”:明前有谱未能传世,明代有谱被帮贼抄没,清代修谱定上限明朝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下限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族谱包拥许氏十八世,二百七十八支(际字辈),五百零八年的族史。
许天振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为“重修族谱赠言”缅怀前辈,鞭策后继族人,倾尽肺腑之言(见资料栏)。
许传生(ID3157)一九九五年八月述《许氏谱书重修卷》编填格式:一至十世许胤振(ID57)辈往下分开本支编至第十四世景字辈居椅子圈的族人,将际字辈按支分开填编,并将“丕”字命名改为“胜”、“晓”、“利”。许传忠(ID)参与编填谱卷。
许斌(传字辈)(ID3135)二OO三年农历八月初一,得其父许千家(ID2848)借许传生家藏族谱两册,复印研读后,先是尽其所及所能填补本系遗漏族人,汇成文稿资料逐一发放留存。并与同年十一月开始,利用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在北京“网同” http://cnnetorcom网站上始建:“许氏纪念园”(园区号221)、“许氏族谱”(族谱号953)、“纪念馆(31417)”若干( http://cnnetorcom/m/yuanqu/yq/2003/31431/indexaspam=221)。( http://www51xungencom/)倾尽全力将相关族谱资料实现数据化网络化,为海内外、族内外客人浏览观顾提供便捷,为实现族人沟通和拢络失散族人建立起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将网站园区管理长久世袭下去。许氏族谱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业已开始-------------------
许天(天字辈)(ID )2005年4月根据家藏手抄本谱书 http://wwwrushancomcn/xushihtm(1803年的版本,比南尖老谱早70年)着手整理族谱的电子版本,以扫描或数码拍照方式将老谱也做成电子谱 。另外在“网易”上建了个信箱:xushizupu@163com,又建个许氏QQ群10881715,把这里当作许姓沟通联络的“集散地”,和许斌分工维护“电子版本”和“网络版本”许氏族谱,或者共同维护力求相互呼应达到同步性,并且确保管理维护的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壮大。
手写作文扫描成电子稿
本文2023-11-17 00:46: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