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镇的农业资源丰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旧县镇的农业资源丰富,第1张

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薄荷等。土特产有香椿芽、樱桃等。其中香椿芽为太和著名特产,品种有9种之多,大多集中于旧县。近年来,全镇致力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8万亩旱涝保收田,形成了香椿、蔬菜、薄荷、花卉等四大生产基地;黄牛改良、波尔山羊繁育、家禽等养殖业迅速发展。2004的年9月,旧县张槐治理片300公顷农产品基地顺利通过省农业委员会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城关镇,旧县镇,肖口镇。

1、城关镇是太和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工业产值213亿,同比增长45%;

工业增加值62亿,同期增长39%;招商引资35亿,同比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同期增长405%;

进出口总额4960万美金,同期增长39%;税收完成8250万元,同比增长21%,超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园区实现税收4580万元,同期增长42%;

全年引进17个规模以上企业,超额完成任务,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2个,已达45家。

2、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素有“太和县城的北大门”之称。全镇现辖50个村(居)委会,210个自然村,677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611万元,财政收入100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38元。

3、肖口镇自1992年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实现“两个提高”,推进“三化”进程为目标。

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生猪、养鸡、林业“三项”主导产业建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全镇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资料扩展:

1、太和县辖26个镇、5个乡城关镇

(一)26个镇

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官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阮桥镇

(二)5个乡城关镇

双庙镇胡总乡、赵集乡、郭庙乡、马集乡、二郎乡

2、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阜阳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

太和县辖24个镇、7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总人口1712万。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桔梗生产加工基地。

太和土地肥沃,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

参考资料:

-城关镇

-旧县镇

-肖口镇

我们老家在孝感云梦县,好吃的小吃很多。各种各样。我比较喜欢吃砂子馍。这种面食做起来简单,工艺有几道。先和好面,把包馅的内容放好,包好它,擀平,做成面饼,放在炒过的鹅卵石上,炕一会儿,待熟了,翻面,很快就好了,才三块钱一个。吃起来,又香又脆!炕之前,鹅卵石要刷一层油,吸收好,味道好!我是从小吃到大,非常喜欢!水果就是家乡的桃园,桃多味甜,总是去桃园现摘现买!分享完毕!

我是安徽阜阳太和县,旧县镇,太和板面在中国北部城市,都有太和板面,板面是我们县的重要产业,每个都有百分九十的农户卖板面,我们村是太和板面发源地,也是全国板面之乡,在北京我们村都有五六十户,他们经营的很好,生意中等的一年挣个四五十万不成问题,我们村有几家生意特别好的,一年八九十万不在话下,我们亲戚好多家在河北,山东,等地卖板面,生意特别,我老婆有点残废,不然也和他们卖板面了,我们太和乡村一到过年前后豪车特别多,村道都堵,我们太和房产特高,都是卖板面卖的多,板面是我们太和一面旗帜,我们板面之乡,每年办文化节,县里成立了板面商会,谢谢朋友们光临板面之乡,

我的家乡在重庆梁平,说我们家乡最出名的水果非梁平柚莫数,梁平柚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对梁平有曾有这样的描述: 其色金黄,柠檬不能比其艳,红桔不能比其雅;其香幽馥,至于舍内,异香满室,至于园中,香飘十里;其味甘醇,橘莫能比其甜,梨不能比其清;其形肥美,诸果莫及

梁平柚也成为梁山柚,果实硕大,而且芳香浓郁,口感甜,柚子果肉水分足,营养丰富,甚至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

梁平柚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还含有大量的天然叶酸,可以促进胎儿脑血管发育,能预防胎儿畸形;梁平柚中还含有一种类似于胰岛素的成分,这种物质能让过高的血糖降下来,可以预防糖尿病!

梁平柚一般在农历十月之后就可以采摘了,此时的柚子水份和糖份都到了满意的程度!梁平柚还可以跟蜂蜜加工成蜂蜜柚子茶,柚子汁等休闲食品!

我,一个在厦门工作生活的三明尤溪人。

尤溪县不同的文化习俗,带来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老家是在闽中尤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是福建省面积第二大的县,人口超过40万。尤溪的方言是非常多的,我们当年在县城念高中,说的都是普通话,因为很多乡镇之间的方言,完全听不懂。

我们那的方言并不像四川话,山东话,东北话,大多还是通用的,我们那尤溪中仙话和尤溪管前话完全不相通,因此我们大多都是几百年前各自祖先从北方迁移过来的,因此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带来了不同的饮食。

尤溪县出名的 美食

尤溪也是有很多 美食 的,比如梅仙光饼,尤溪大条面,尤溪清汤面,冻糕、卜鸭、卤水豆腐、鱿鱼粉、文峰板鸭等等,多个区域 美食 汇聚成了尤溪特色的饮食。

管前镇出名的水果和 美食

我老家是尤溪县管前镇,管前镇被誉为中国金柑之乡,金柑又称金桔,早在宋朝已为皇宫贡品。而尤溪县是全国金柑四大主产区之一,尤溪县主产金柑的就是管前、八字桥一带,八字桥和管前两地,种植面积逾万亩,总产达1100多吨。

管前镇也有很多当地特色 美食 ,比如管前泥鳅粉干,管前鱿鱼粉,艾粿、草根汤,我们当地还会做米冻,锅边糊,米粉,大条面等等。

最后,还想提到一个我们家乡特色的饮茶文化,那就是茶叶加一大块冰糖,大家估计没有见识过吧,那就是我们老家招待客人的习俗,叫做冰糖茶。

我的家乡江西瑞昌,因为地域气候关系,水果类还不是很多。但令人回味的 美食 就太多了,有瑞昌手工油面、瑞昌山药(南阳的山药炖排骨,基本是瑞昌每一个家庭中日常必备的一道菜),肇陈的爆炒烟熏腊肉、武蛟肉蒸面、夏畈猪肚煲、横港的心肺烫、花园牛肉折粉等都是每一个家乡人值得回味的 美食 。

此时此刻想起的还是家乡的土鸡炖油面

在乡下家养的土鸡肉质细嫩,鸡汤味道鲜美入口回味无穷。与饲养鸡做出来的口味有很大的明显区别,只有过节和亲朋好友来了才会吃一次的大菜。

先把土鸡处理干净,然后把整只的土鸡(不用切)放入锅中炖熟。在乡下一般每家都有土灶,用柴火灶煮出来的饭菜口味也都区别于煤气烧出来的菜,柴火灶煮的更好吃。

把炖熟的土鸡捞出冷却后,在把土鸡撕成小块,这样撕出来的土鸡肉不会柴,刀切的土鸡肉会更柴一些,口感没那么好,所以一般都是把土鸡手撕后在放入锅中炖开。

土鸡撕好后倒入原炖鸡的鸡汤中,(老家一般都是用这种锣罐炖鸡,如果是做柴火米饭也是用这种锣罐,做柴火灶炖汤类也是每家必备不可少的一样厨具)。把土鸡倒入后生大火把汤煮开。

这个手工油面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每年的11月份在乡下大部分人都会做这种手工油面吃,早餐吃或用来炖鸡、炖排骨、炖鱼都是非常美味的一道大菜,油面吸收汤汁,在加上食材本身的鲜香味,几乎都是出门在外老乡最回味的一道菜。

每个在外打拼的老乡看到这道 美食 ,都会有思乡情,虽然每家每户做出的味道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不一样,但是食材一样,对家乡的情怀一样。还有妈妈做出的饭菜永远都是最香最好吃最值得回味的。

水果,基本没什么特别的,关于 美食 ,那就是妈妈做的菜啦,最喜欢的就是山粉圆子烧鸡,油豆腐烧肉,只有我们老家的油豆腐才有的那种味道,柴火洞里炜肉和老母鸡汤嘿嘿,想起都要流口水了

家乡有种野果,勾起儿时的回忆,放学回家,满山的找,男同学摘来送给女同学,满手的刺, 嘴的甜。致青春60 70 80 90你们还记得这个吗?小时候最好的零食。现在长大了如今的孩子吃不惯一代山珍退出江湖你有多久没吃过了你们叫它什么 ?

山里有一种野果满山遍野随处采摘不用花一分钱,如今成了一种新鲜水果它就是覆盆子,最高价格才卖到每公斤450元。还供不应求今年价格直接暴跌,几元一斤就可以买到真的是有点跌幅太大了。

由于覆盆子种植门槛低农户一窝蜂的种植就容易生产过多,其次在之前宣传的时候是因为覆盆子本身所含有的被称作天然阿司匹林的水杨酸,短时间内靠炒作让价格变得那么高。但是时间久了人们就对这个说法麻木了,炒作的人赚完钱就散了,只留下跟风种植的果农在风中凌乱。

坐标江苏无锡,有山有水,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故水果有畅销全国的阳山水蜜桃; 美食 有“太湖三白”水煮白虾、清蒸白鱼、芙蓉银鱼,还有三凤桥排骨、太湖薰鱼,聚丰园的响油鳝丝、四喜面筋,王兴记的开洋馄饨、蟹粉小笼馒头,让你来了不想走,再看看我们的美丽山水景色,适应中老年养老宜居!

翻开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湖南菜谱,导言中说长沙菜衡阳菜组成了湘菜。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衡阳菜;管堆子香腰,桔皮扣肉,(大陀红烧肉)木耳炒鸡(茸参清蒸整鸡),脆皮红烧鱼(清水活鱼),海参大片香腰(墨鱼海蛋),细木耳青红辣肚片,木耳青红辣大片甲鱼,花刀腰花,酸菜鸡杂,椒芹牛肉。四大并盘,卤味猪舌拼盘,卤味牛肉拼盘,煎烤羊排拼盘,萞麻大饼拼盘。为日常宴会。衡阳菜有一百个菜品。水果有蜜桔,柚子,西瓜。

我们湖南常德石门的柑橘最好吃了,小时候过年一吃吃一大盆,30个!

太和县概述

[编辑本段]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社会事业

[编辑本段]

太和县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椿樱之乡”之美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 “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 万多人,现有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 所,小学 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000多名。其中省重点中学——太和中学、太和一中为清华、北大等国家级重点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

基础设施

[编辑本段]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南洛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服务设施

[编辑本段]

太和县社会安定,政策稳定,法制日益健全,可为客商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生产资料、信息、技术和劳务市场逐步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健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市内有三星级的镜湖宾馆等中高档宾馆10多家。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各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处(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改属毫州。十三年,复改属颍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64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1949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9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区 划

[编辑本段]

民国初年实行区保制,全县分区(顺号取积名)、97保。

民国27年(1938年),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设3个区。34乡(镇)。478堡。

民国34年(1945年),调整区划,并34乡(镇)为30乡(镇),计有:细阳镇、赵寺乡、望高乡、关集乡、三塔乡、竹园湖乡、龙李乡、光芦乡、龙台乡、胡集乡、黑虎乡、齐桥乡、大黄乡、高庙乡、旧县乡、陈李乡、砖桥乡、亮集乡、税铺镇、界首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改用区、乡、行政村制,设10区。139乡。10区是:城关、茨谷、李兴、税黄、板黄、赵庙、洪山、光武、大新、原墙。

1950年3月增设双浮乡,5月增设关集区,8月31日由阜阳划入宫集区及长春区的赵李、王营、草李、长春4乡。

1952年7月撤税黄区,增设税镇、大黄、长春、三塔、清浅、倪邱、旧县等区,至此全县设19区。

1953年8月,将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划入界首县。

1956年,全县并为9区1镇(城关镇)。64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将全县64乡并为45乡。1958年元月,被撤区全部恢复。

1958年9月,改全县9区1镇45乡为11个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增设洪山公社。全县设李兴、原墙、大新、倪邱、双浮、关集、宫集、坟台、赵庙、旧县、城关、洪山12个公社。

1961年8月,缩小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将全县12个公社改为12区,成立71个公社。

1969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成立20个公社。至此全县设33个公社。计为:关集、城郊、大新、肖口、旧县、双浮、清浅、赵庙、倪邱、洪山、原墙、三塔、宫集、三堂、苗集、阮桥、税镇、李兴、蔡庙、宋集、赵庙、坟台、水上、高庙、许寨、桑营、城关、马集、双庙、郭庙、长春、胡总、大庙。

1979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复区制,全县设13区(镇)。同年12月增设宫集区、蔡庙区。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5年,全县为15区(镇)。75乡,5个乡级镇。

太和名酒

[编辑本段]

镜湖秘酿、太和殿等。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太和公园,位于人民中路,公园风景秀丽,有亭台楼阁和娱乐设施。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有高大的牌坊。院内有庙宇设施。

太和温泉度假村,位于太和县城北郊,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吸引着众我省内外游客。

樱桃园,位于镜湖西路,每至樱花盛开和樱桃成熟季节,前来观光的络绎不绝。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 和好与坏 在阜阳地区这点上 太和应该算是一个满不错的城市了, 因为投资放比较多 而且又是书香城市 理论上说不错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54465htmlwtp=tt

不拆迁。根据查询太和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10月11日,没有太和县旧县镇万福村的拆迁计划公布。拆迁是指取得拆迁许可的单位,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将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法律行为。

三个。

1、三角元机动车驾校,位于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三角元大通路308于民安路交叉口向西50米。

2、宏达驾校,位于大魏庄013乡道。

3、中原驾校,位于城关镇工业园区。

旧县镇: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素有“太和县城的北大门”之称。全镇现辖50个村(居)委会,210个自然村,677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611万元,财政收入100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38元。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南部,向南紧邻县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地处东经115°14′21〃至115°19′06〃,北纬33°11′20〃至33°17′27〃。东邻关集镇,北靠双浮镇,东北隔谷河与郭庙乡,西与高庙镇,税镇接壤,南与城关镇为邻,西南隔颍河与大新镇相连。旧县镇系太和县的交通枢纽,皖西北的交通重镇,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具备五大优越条件:第一,105国道和308省道交汇于镇的三角元处,南连阜阳、北达亳州、东通蒙城、蚌埠,西出界首入河南镜内。第二,界—阜—蚌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东与合徐高速相接,西于京珠高速相接而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中。界—阜—蚌高速公路在太和境内的唯一出口距三角元仅500米。第三,漯阜铁路横贯境内,并在旧县设有客货两运站。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漯阜铁路已纳入国家铁路营运网中,日通过列车10—15对列,完全具备吞吐各种大批量货物的能力;从明年起,将有上海——乌鲁木齐、郑州——杭州等6对客运列车通过。第四,颍河绕旧县集镇而过,并在旧县集沿岸建有四大货运码头,日吞吐量可达万吨以上。第五,距阜阳机场35公里,距合肥机场280余公里,距郑州机场近300公里。通过他们可迅速飞抵全国各地。旧县镇在1995年被确立为阜阳市20个示范镇之一后。1998年被列为全省100个示范镇之一,1999年被确立为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并被纳入县城城区建设规划之列。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旧县镇又充分发挥邮电、通讯、交通、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优势,加大城镇绿化、美化投入,新建花带5000平方米,重点抓好老308道路的修复、集贸综合市场的开发建设和集镇的文明创建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全镇呈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旧县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凭借得人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目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叫响“科技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镇现有各级各类企业78家,初步形成了以板材、建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石油、农机、餐饮、汽配为主的商贸市场;人造板、包装材料等产品远销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农机销售量位居全市第一。

税镇:税镇镇坐落于安徽省太和县的颍河岸边,位于太和县县城西北部。西与界首市接壤,是太和县的西部门户。308省道、漯阜铁路横穿全镇,颍河、万福沟绕镇而过,水陆相映生辉,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首太工业走廊穿越该镇全境,发展优势较为突出。镇域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平坦。镇情简介

全镇辖9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10984户,人口45万人,耕地39万亩。税镇镇域呈东西狭长,面积约42平方公里。

下辖行政村:邹桥村 陶寨村 十里沟村 姚寨村 税镇村 马庙村秋收季节(9张)该镇地处淮北平原,土质为粉沙土、粘土土质较好,适合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和生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山芋、棉花、油菜等。 孔寨村 张大庄村 孙楼村。该镇是装饰材料和斯膜绳加工集散基地,全镇形成了以税镇街以西三个村斯膜绳加工集散基地。以水镇街以东四个村为加工装饰材料集散基地,年加工木线装饰材料15万立方米,产品辐射全国。该镇又是太和县著名特产——香椿的主产地,沿颍河一线,两端种植的优质黑油椿享誉全国,被誉为太和县贡椿的发源地。该镇还是重要的林产区,该镇利用幸福沟沿线的荒废土坝,发展杨木丰产林500余亩。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依托我镇被县政府批准为七个重点乡镇工业聚集区之一优势,积极做好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园区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近两年来,园区已建成和在建面积032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已投产规模企业9家,在建和待建5家。园区已形成以木业为主,水泥制造、有色金属、服装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企业发展格局;新建和启用了万福商业街,赵场街正在建设中,集镇基础设施得以巩固;耿楼生态园区已成为沙颖河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周围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64亿元,工业产值44亿元,招商引资5892万元,财政收入2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其中工业聚集区实现工业产值36亿元,税收2368万元。经济运行综合指标位居全县第二名。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实际引进到位资金4600万元,税收220万元。

三堂镇:该镇交通方便快捷,在拥有大京九、308省道的同时,距离商阜高速出入口仅5公里。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136万元,增长73%;工业总产值8082万元,增长167%;税收15473万元,完成任务的1887%,位居全县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061元;教育卫生事业位于全县前列。1999年三堂镇先后被省政府和省体改委批准为全省中心建制镇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又被省计划委、财政厅、建设厅确定为第一批省集中力量扶持的重点中心镇,是全省200个中心镇中63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太和县政府“十二五”规划定为次交通中心镇三堂镇位于太和县城东北部,京九铁路与308省道的交汇处,距离县城31公里,东临苗老集镇,西连原墙镇,南接三塔镇,北靠宫集镇。1992年撤区并镇成立三堂镇。现有面积661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人口482万人,非农业人口1814人,辖9个村委会,121个自然村,275个村民组。

该镇是农业大镇,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红芋、棉花、油料、药材等农经作物,“三粉”加工远近闻名,产品销往全面各地,近几年蔬菜基地建设、小麦良种繁育,规模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该镇交通方便快捷,在拥有大京九、308省道的同时,距离商阜高速出入口仅5公里。 大京九铁路,和308省道交汇,并建有三堂集站。离济广高速太和东出口5公里。三堂火车站将新增客车k8401和k8366两个车次

  近日,从铁路部门获悉:京九铁路三堂火车站将从2013年7月1日起,新增加开通客车k8401亳州→温州和k8366上海→亳州两个车次,每天的客流量将达到1000人以上。

  在太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经三堂镇党委、政府与京九铁路阜阳车务段积极协调,从今年7月1日起,三堂火车站将新增开通客车k8401亳州→温州和k8366上海→亳州两个车次,并将按新的列车时间正式运行。

  据铁路部门介绍,k8401次列车,从亳州出发,途经三堂、阜阳、淮南、蚌埠、明光、滁州北、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南、嘉兴、杭州南、义乌、金华西、武义、永康、丽水、青田等地到达温州,在三堂火车站停靠时间为11:57—12:02;k8366次列车,从上海出发,途经昆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合肥、淮南、颍上、阜阳、三堂等地到达亳州,在三堂火车站停靠时间为09:21—09:28。新开通的两个车次加上原有车次2040合肥→商丘(三堂站停靠时间11:57—12:00)和2039商丘→合肥(三堂站停靠时间10:35—10:42),三堂火车站共开通客车4列,预计每天的客流量将达到1000人以上。

皮条孙:皮条孙镇辖10个村委会,分别为皮条孙村、孙法村、桥王村、苇张村、孙寨村、楼孙村、万福村、龙岗村、水流村、大车李村。

皮条孙镇位于太和西北20公里处,1986年建镇,下辖5个村委会,人口25377人,耕地25万亩。该镇塑料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绳网生产集散中心,有“日出万丈,绳网天下”的美称。 皮条孙绳网交易市场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3家(最有“知名度”的安徽双阳集团从1998~2004年在全镇、县、市及全省最为“轰动”,如今已倒闭变卖),私营企业81家,专业市场交易摊位、店铺1000家,绳网产品日上市量200多吨,日销售额200余万元,从事加工、营销人员5000多人,年销售额达4亿元。太和县松磊塑化型材有限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及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于2007年4月23日注册,该公司位于皮条孙镇工业集中区,该公司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塑料撕膜绳2000吨、鸡网1500吨,安全绳2千万条。厂房2500平方米,8条生产线,年产值2500万元,年利税260多万。

专业产业专业生产:塑料绳、麻绳、尼龙绳、聚乙烯绳、棉绳、PP绳、布条绳、电化铝绳、黄金绳、包芯绳、线绳、三股绳、四股绳、塑料撕膜绳、鸡网、吊床等。

原墙镇:原墙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东北部,东经115042'—115043',北纬33016'—33020'。镇政府距县城15公里,面积577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138个自然村,总人口55171人。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红芋、棉花等,经济作物有薄荷、药材、玉米等。原墙烧饼闻名全国,有无炉不太和,太和数原墙之称。1958年成立原墙人民公社,曾获得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名的先进单位奖状。

1983年农村机构改革时撤原墙公社并入原墙镇,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区并乡,建制设镇。

95年该镇开通程控电话,97年底实现村村通工程,目前已扩容至5千多户装机10000余门。130、139手机塔已先后安装开通。原墙镇有供电所一座,全镇自然村通电率达100%,共有配变压器106台,主干线路56公里,户通电率998%,电力供应富足有余。水源:境内沟河纵横,交错成网,黑茨河为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本镇,最大宽度50米,常年蓄水,可提供2000多亩的养殖水面,且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其次有界洪河、苗原河、老母猪港、鱼鳞沟等。全镇大部分土地位于黑茨河原墙节制闸上游,水利资源丰富。水面之外跨度约60米的河滩地更是花、鸟、虫及家禽良好的栖息之地,对发展水资源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农村经济:到2007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接141亿元,年增长率为9%左右,粮食总产29万吨,财政收入87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7元。

劳务输出:原墙镇的劳务输出有自己的特色,即以外出经营型为主,由80年代的一人或多人“打烧饼”,发展到在当地承包大、中学校食堂,这样的户全镇已有20多户,每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雇用工人以当地人为主,利用这一优势,将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并开阔他们的视野。

农业:全镇有耕地62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春红芋、棉花等;经济作物薄荷、药材等。随着农业科技的运用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土地产出率逐年提高,79年小麦平均亩产为90公斤,2007年小麦生产克服午涝、秋旱、冬干等不利因素,并实施了“科技示范入户”工程,平均亩产为500公斤左右。在养殖业方面,从家庭式养殖向规模养殖过渡,重点养殖牛、猪、羊等大牲畜及鸡、鹅、鸽等禽类。原墙镇是市确定的小麦高产攻关乡镇,县六个科技兴农示范乡镇之一,有全国科技兴村示范单位一个(省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推荐),全省科技示范村一个,县科技示范村三个,桃园村曾获全市“粮食生产状元村”称号。现已建成田营农业科技示范园及为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两个农业引资项目,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墙镇内主要有原墙、名利两个集市。

原墙集市是太和县内比较大型综合的农村集市,主要街区有大十街(人民路与细阳路交叉口)和小十街(团结路与细阳路交叉口)等。

倪邱镇:倪邱镇(当地人称“古堆集”,因倪宽墓在此之故)地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北部,105国道纵贯南北,黑茨河横穿东西,辖13个村(居)委会,146个自然村,总乡镇人口53万人,土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万宙。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豆、芝麻、玉米、红芋。倪邱镇粮食市场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人发制品直接出口欧美,薄荷生产曾被授予“全国簿荷生产状元镇”。倪邱集遗址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唯一保存的历史文化遗。现有农行营业所1所,储蓄额9800万,信用社1所,储蓄额1300万。邮政储蓄所1所,储蓄额8500万,合计储蓄余额19600万元。已形成家具市场(人民街),文化小商品市场(文化街),服装市场(中心街),蔬菜市场(倪王街),粮贸市场(倪邱北门)80多家专业收购网点,年外销量10万吨以上,销售额25亿元。以泓远发制品公司为龙头的毛发加工业(张路村)发展势头良好,年销售额13亿元、

李兴镇:李兴镇,是中国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有“中国桔梗之乡”之称。李兴镇位于太和县西北部,居两省三县市交界处,辖12个村委会,总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7万,耕地7万亩。李兴近80%的耕地种植了桔梗,同时辐射周边乡镇10余万亩的种植面积。李兴一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桔梗生产、加工、购销集散地。李兴成药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左右,三年生桔梗一般亩产2000公斤,价值4000元人民币,仅药材一项,年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至2015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财政收入年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6000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商业零售总额年递增10%,工农业生产总值年递增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

  至2020年,全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达到太和县平均水平,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年均增长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0㎡;人均预期寿命75岁。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末全镇总人口控制在77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化水平达58%左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近期(2009-2015年):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争取新上一批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的骨干项目,尽快启动经济增长。同时加快经济、人口、资源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聚集步伐,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增长轨道,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远期(2016-202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内外联动、工商联动、城乡联动,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外向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总量、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完成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李兴的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旧县镇的农业资源丰富

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薄荷等。土特产有香椿芽、樱桃等。其中香椿芽为太和著名特产,品种有9种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