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家谱辈分排字
孟姓现在排的辈分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
孟子的学说在北宋之时猜得到朝廷的认可,有了官方的祭祀活动。以孟轲为第一代,从孟氏的第二代到第四十四代公济,大多数人只有其名而没有详尽的事迹记载。1037年,孟公济之子孟宁被朝廷任命主持孟子祭祀,孟宁主持修订了孟氏族谱,此后孟氏后裔脉络清晰。
从第五十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辈分是:“德、祖、惟、之、思、克。”但因战乱,辈分并没有被严格地执行使用。
明朝,朱元璋为了表示对孔孟的尊崇,特赐十个字,作为孔孟后裔的辈分使用,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从此,孔孟家族开始严格排序辈分。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代,为了避雍正帝胤禛的“胤”字和乾隆帝弘历的“弘”字,将“弘”改为了“宏”,将“胤”改为了“衍”。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咨请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备案续立了二十字二十辈,“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并登报广为告知。
从孟子算起,孟氏的字辈可以排到第105代,如果以20年为一代,从明朝算起,50个字辈可以排1000年,可以拍到24世纪后半叶。也就是说得300多年后,才会出现“昌”字辈的孟氏子孙。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字辈只是明确给孔孟家族使用,但是后来,颜曾二姓也和孔孟一样使用统一的字辈排辈分,这是为何呢?原来基于儒学的继承、传播发展来说,颜回和曾参二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只是英年早逝,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孔子哀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后世对颜回也尊崇有加,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而曾参则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子思又是孟子的老师,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后世尊崇他为宗圣。
在宋代,孔子庙中有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四位配享,祀以太牢。元代,朝廷封颜回为复圣公,曾参为宗圣公,子思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而以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称为儒家四圣,视同一家,因此四氏就按照统一的字辈排辈分了。
没有这个辈分孟 氏 家 谱
一、 姓氏源流12月11日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按行辈起孟氏家谱行辈
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56~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为您起的名字,仅供参考‖〓(按五行入名、平仄音韵,连姓读合眼缘可取之为名)
姓氏+ 『 钐桠 』
姓氏+ 『 娅然 』
姓氏+ 『 多凝 』
★姓名测试:非常好(>96分)
★周易算卦:地水师(师卦) 行险而顺
┌───────────────────────────────────────────────┐
★附上一句《诗经》,望其中的好字带给您灵感:☆☆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
★起名常用字分析 「琪」 :智勇双全,清雅荣贵,官运旺,中年成功隆昌,清秀之字。
★起名小知识:是否一定要根据生辰八字来为宝宝起名字?这不是一定的,只要你觉得好即可。
★最后祝您心想事成,宝宝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喜之则纳,采之我幸!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虽然与孔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是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所以孟子不可能见过孔子。
但孟子曾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他十分尊崇孔子,而孟子的许多学说,包括性善论,其实就是在回答孔子尚未讲完的问题,比如孔子讲了什么“仁”,但是却没有解释人为什么应该“行仁”,而孟子的性善论则解释了其中原因,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之一。
1、孟子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孟子于儒家思想的造诣之高,从后世对他的尊称就能看出来。自古以来孟子的名字,总是紧跟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之后的,同时,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而孟子则紧随其后,被人们称为“亚圣”。
关于孟子对孔子的继承,韩愈就曾将其视作先秦儒家孔子“道统”的传承者。
有朋友可能会问,孟子的名字总是与孔子紧密相连,孟子和孔子又都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二位先贤是否见过面呢?
遗憾的是,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就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隔在二者之间的,是无法逾越的“时光”。
好在孔子的思想有后人传承,孟子也得以从孔子后人那里,接受孔子思想洗礼,并有一番作为,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据记载,孟子与儒家的“初见”,和孔子之孙有关。孟子是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那里学习儒家学说的,之后学有所成,一度成为当时集天下之英才的稷下学宫中有名学者。
除此之外,意气风发的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学说,但结局和孔子一样,皆以失败告终。于是孟子便和弟子一起作《孟子》七篇。而《孟子》一书,流传于后世,影响巨大,成为古代无数文人墨客日夜苦读的《四书》之一。
2、继承:孟子回答了孔子没有回答的问题说起孟子对孔子的继承,比较突出的,就在于孟子“性善论”中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完善。
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线”,贯穿始终。
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许多关于“仁”的论述,并且由“仁”衍生到了“义利之辩”,于此,孔子提出了经典的“推己及人”。
许多时候,“推己及人”实则就是行“仁”的方式。
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讲了什么是“仁”,如何行“仁”,却没有讲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孟子承接孔子,用“性善论”给出了为何要“行仁”的原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性之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但也有其它无所谓善恶且容易受到影响的成分,而这种无所谓善恶的成分,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
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观点中,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动物,实则就是人天性中的种种善的成分在发挥作用,于此,孟子提出“性善论”,指出人拥有天生区别于动物的“四端”。
关于“四端”,孟子有不同程度的论证,比如他为了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指出,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掉入水井,路人也会面露哀色,这是孟子在论证人有“仁之端的恻隐之心”。
于此,孟子指出,人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扩充生来就有的“仁义礼智”四端,将其变成“常德”,于此成为区别于动物的拥有“仁”之本性的人。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孟子的“性善论”实则是承接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回答了人之所以“行仁”的理由。
3、研究古人思想,要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在颜小二看来,思想者的交流,可以穿越时空,孟子虽然没能见到孔子,但是他能竭尽所能了解孔子的思想,并且继承孔子思想的某一部分并进一步发扬。这种思想者穿越时空的惺惺相惜是很难得的。
今人有批评孔子、孟子维护“尊卑有序”,但是颜小二认为大可不必。
孔子孟子思想再超前,但他们也不能脱离那个大时代,时代之下,孔孟的目标是对“安定盛世”的向往。同时,他们维护的“尊卑有序”中,有“德需配位”的铁则,他们的思想观点中,只要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深究,我们不难发现有让人惊叹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说,在颜小二看来,今人研究孔孟等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当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理性地融会贯通,以此欣赏他们思想中精妙的“逻辑思辨”与巧妙的“处世智慧”,以此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而向世界传播,就像当年孟子之于孔子一样,各位觉得呢?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孟氏家谱辈分排字
本文2023-11-17 00:13: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