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岳飞的母亲一些事情,如姓名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2收藏

求岳飞的母亲一些事情,如姓名来历,第1张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举世无双的千古佳话“岳母刺字”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母教经典。有人说,岳飞背上的那四个字是“尽忠报国”,有人说是“精忠报国”。一字之差,到底是哪一个呢?

北宋灭亡后,国难当头。在这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岳母姚氏以大局为重,毅然送儿子投入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她深知自己的儿子拜师周侗后,武艺高强,一身系于宋室安危,又怕儿子在复杂局势下思想动摇,于是,临行前,在儿子脊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意在叮嘱岳飞要时刻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

那么,“精忠报国”又是怎么回事呢?岳飞从军后,屡建奇功,收复失地。绍兴三年秋,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皇后又将这四字绣刺在锦旗上,赠送给岳飞,以示鼓励和褒奖。因封建皇帝的居高临下,人们就把岳飞称为“精忠”元帅,“精忠”二字成了岳飞的代名词,再加上他秉承母训,尽忠报国,所以,人们就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合称为“精忠报国”。

一代贤母 魂归庐山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是妇女的楷模,母教的典范。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都曾为岳母墓题词。

众所周知,岳飞幼时是在艰难困境中度过的,岳母惊涛救子,含辛茹苦,为国培育了栋梁之材。故乡汤阴沦陷后,岳母因子从戎,颠沛流离,后随岳飞军中奉养。当时岳飞驻守江州,因深爱这里的地理环境,故把江州概诺第二故乡。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二十六日,一代贤母姚氏谢世鄂州(今湖北武昌)。当时,故乡汤阴还在沦陷中,魂归故里已是不能。岳飞奏报朝廷。为此,高宗帝特支银1000两、绢1000匹,并赐葬江州今址(九江县沙河乡株岭山)。岳飞和岳云等跣足徒步,扶灵柩直往第二故乡江州庐山之株岭处安葬。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形似卧虎,故以名之“卧虎舔尾”。岳飞在“丁忧”期间,悲痛万分,于墓侧建屋守孝。为追思母恩,建亭于母墓后。青山有幸埋贤母,层峦叠翠如堆螺。于是,亭因山应景而呼之曰“叠翠亭”。不久,战事再起,岳飞移孝作忠,奔赴抗金战场。夫人李氏携族人在这里居住守墓。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沉冤遇害,精忠门第跌入万丈深渊,岳夫人等家中老小被流放岭南,墓区一度无人守护。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岳飞冤案平反昭雪,飞妻李氏携子孙返回九江岳家市居住。自此,墓地又由裔孙守护祭祀。明、清时期,当地政府曾出资修茸。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岳母墓非常重视,多次出资修护。1959年11月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设专门机构(九江县岳母墓管理处)负责墓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一代贤母姚太夫人之墓历经870余年至今保存完好。

为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96年春,九江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征地30余亩,在墓区故址上修复仪门、岳母祠、孝庐、叠翠亭、石翁仲等设施。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赞助下,工程历时8个月,于1997年元月28日竣工对外开放。

修建后的仪门、岳母祠、孝庐、叠翠亭依次而上,仿古建筑,庄重典雅,布局合理。仪门右侧墙壁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上方横匾为舒同题词“一代贤母”,两边悬挂着“鞠育劬劳励子从戎尊懿范;躬行慈教尽忠报国仰干城”楹联。进入院门沿着两侧立有石马、翁仲的甬道,登石阶30余级到岳母祠,“岳母祠”匾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敬题,祠门两边的楹联为“精忠报国惊寰宇点点背花依稀宋史纵横斑斑犹渍英雄血;贤母义方树懿模煌煌彤管弈叶江州形胜赫赫长留姓氏香。”门左边还挂着“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铜牌,祠内有岳母坐姿塑像,上方横匾“母仪万世”,像侧为楹联“刺字精忠子垂史册孙垂史册就义成千秋共仰;教儿报国功在家邦利在家邦高风懿范万古咸钦”。像前设香案。厅左壁嵌三碑,为雷洁琼题书的“母教传千古;美德励后人”、岳飞后裔岳士杰题书的“母教典范”、石刻“岳母教子图”;厅右壁亦嵌三碑,为陈慕华题书的“千古母范”、宋平题写的“伟大的母亲”、石刻“岳母刺字图”。

出岳母祠,登20余级石阶就到了孝庐。这是当年岳飞为母守孝时住的房子,庐门两边的对联为“母真巾帼完人今古宜哉第一;子誓河山还我忠孝允矣无双”。再上20级石阶达墓。墓向西北,墓地纵61米,封土高17米,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碑正中刻“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前有宽10米、深4米的拜台和祭器。墓前两侧为九江县人民委员会1962年“重修岳母墓碑记”。拜台前置秦桧等五奸跪像,左立“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右立1997年“重修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记”,台左有石阶登“叠翠亭”。

八百多年来,谁也记不清,谁也数不清,海内外有多少华夏儿女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来这里谒墓,庐山脚下的株岭山因此名扬四海,光华四射!生长在株岭山一带的人们,也因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埋骨在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每当清明时节,总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到岳母墓前祭扫。作为岳母墓的管理人员,我们长年累月守候在这里,保卫着这里,建设着这里。因为,在这座古坟里长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人人敬仰的伟大母亲!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后遭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淳熙五年(1178),追谥武穆。宁宗朝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改溢忠武。《宋史》有传。著有《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词《满江红》是千古绝唱的名词;“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是千古名言。

核心提示

黄梅县有“三宝”:黄梅戏、五祖寺、“岳坟”。

所谓“岳坟”,并非杭州西子湖畔的岳飞墓,而是他的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在黄梅县的人生归宿。

据史料记载,当年岳飞被害于风波亭之后,岳震、岳霆逃到黄梅县避难,并世代繁衍生息。民族英雄岳飞的血脉和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光大。

祭“岳坟”、拜“武穆古枫”、打“岳家拳”、赏“岳体”书法、吃“油炸桧”、唱《满江红》,这成了黄梅县三千多岳飞后裔的特殊“胎记”。

“岳坟”“精忠报国”,精神象征

10月22日,秋风阵阵,记者来到黄梅县苦竹乡养马村聂家湾,拜谒老树坡上的“岳坟”,凭吊忠魂。

大墓前有一块石碑,刻有“大宋敕封朝奉大夫岳震、朝散大夫岳霆之墓”。

中华岳飞思想研究会黄梅分会秘书长、岳飞第二十八代后裔岳和军说,古墓碑已于1958年被人抬去修水库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人把自己祖宗的墓碑搬去搞建设。岳和军曾悬赏1000元想找回古墓碑,但至今没有音讯。

现在的“岳坟”,已是黄冈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和军说,北京一个岳飞后裔巨商多次前来考察,想投巨资把“岳坟”打造成表现“精忠爱国”思想主题的纪念地。

岳震、岳霆为何不在西湖陪伴父亲,为何不落叶归根河南汤阴,却长眠于吴头楚尾的黄梅县?

据史料记载,公元12世纪初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金兵长驱直入,绵延鄂豫皖的大别山便成为南宋王朝长江以北的最后防线。

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军事位置突出,而该县五郎关(即今日的养马岭)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130年,岳飞带着年仅10岁的四子岳震,率军镇守五郎关,沉重打击金兵。

正当岳家军凯歌高奏之时,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鼓噪议和,昏君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岳飞不得不班师南下,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风波亭。

据清代《黄梅县志》、《岳氏宗谱》记载,岳飞死后,秦桧密令追杀岳飞家族。岳霆、岳震为避灭门之祸,逃至五郎关下的聂家湾,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养马村71岁的村支书聂和发,带着记者寻找岳震、岳霆的遗迹。虽经800余年的沧桑,聂家湾的岳家居宅、岳家花园、岳家学堂的遗址,教拳习武的演武场、操练兵马的养马岭、伏马槽等场地,仍历历在目。

“岳家拳”《武穆遗书》,惊现天下

岳家拳以短小精悍、朴实无华、实战性强闻名。

黄梅是国家命名的“武术之乡”,获此殊荣就在于有岳家拳。当年,金兵被岳家拳打得闻风丧胆,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岳飞一生有文武两部著作,但世人只见其慷慨激昂的诗词歌赋和散文(即逝后被辑成的《岳武穆遗文》),却不见那威猛无比的岳家拳谱(即后来被辑成的《武穆遗书》)。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许多侠士为争夺《武穆遗书》打得头破血流。可是,著名作家、“黄梅通”周濯街却通过考证得出结论:《武穆遗书》在黄梅。

据考证,岳飞逝前将拳谱传给岳震、岳霆,二人隐居于黄梅聂家湾,整理出《武穆遗书》,秘而不宣,且日夜操练。

在黄梅县小池镇,记者见到了岳飞第二十七代后裔岳进,他是闻名鄂赣皖的岳家拳传人。1986年,他参加了全国民间武术表演大会,他的岳家拳技压群雄,荣获金奖。深藏于民间的“岳家拳”和《武穆遗书》于800年后,重新浮出水面。

作为忠烈之后,岳进深明大义,于1987年将古抄本《武穆遗书》捐献给国家,并获得300元奖金。

然而,让岳进感到苦恼的是,他的儿女都不愿学岳家拳。他的女儿学的是跆拳道,她嫌岳家拳不够“漂亮”,父亲告诉她,岳家拳不是花拳绣腿,打的就是实战。他的儿子牛高马大,却怕练拳吃苦,岳进自称当年练岳家拳,练得尿血。

著名作家周濯街对清代《黄梅县志》考证后发现,自南宋至清光绪年间的600多年里,黄梅县上了县志的武举人、武进士就有300余人之多。

今日之黄梅,“岳家拳”的拳师更是不胜枚举,武师雷杰挟“岳家拳”之雄风,曾获得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金奖。

“武穆古枫”五条刀痕,见证历史

黄梅县黄梅镇岳家湾村是岳家后裔的一个聚居地。

600年前,岳飞后裔中的一支从聂家湾搬迁至此。为了纪念岳震、岳霆两位先祖,他们在村头种下一棵两个枝丫的枫树。而今,“武穆古枫”已长成参天大树。

记者发现,大枫树上有5条明显的刀痕,岳飞的第二十八代后裔、78岁的村主任岳旭梅向记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段历史。

他说,5条刀痕,便是5次劫难。

1931年,侵华的日本鬼子修碉堡要砍枫树,被全村的岳家后裔团团围住。日本人将一岳家拳师的手臂砍断,也没能砍成大枫树。

此后,大枫树又分别经历了汉奸保安团和国民党军队的砍树风波,均被岳家后裔挡住。

1958年大炼钢铁,当地“砍树队”要砍大枫树;1959年,公社大办企业,也要砍树做榨筒,都被拦了下来。

岳老说:“人逢大难不死,必贵;树逢大难不死,必灵。”于是,岳飞后裔自发捐资,把“武穆古枫”打造成祭拜先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所。

兴之所致,岳老给我们唱起了《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精忠报国”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灵魂所在,他的黄梅后裔禀承了这一精神特质。

著名作家周濯街告诉记者,他调查考证发现,抗战时期,黄梅县的岳飞后裔和“岳家拳”拳师等80余人,成立了一支“武术抗日锄奸队”。白天,他们是安分守纪的“良民”;夜里,他们是神出鬼没的武术高手,常常偷袭日军和汉奸,搅得他们鸡犬不宁,又无可奈何。

“油炸桧” 特殊民俗 永志不忘

黄梅岳飞思想研究会秘书长岳和军告诉记者,要辨别是否是岳飞后裔,你只要看他家中堂是否挂有岳飞像,或是“还我河山”字幅,是否会打“岳家拳”,是否为唱《满江红》,这些都是黄梅3000岳飞后裔的特殊“胎记”。

事实上,黄梅的岳飞后裔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岳飞遇害的日子,正是除夕的前一天,所以每逢岳飞的忌日,他的黄梅后裔都要吃素,以示悼念。

黄梅的岳飞后裔爱吃油条,且不把油条叫“油条”,而叫做“油炸桧”,以此来表达对卖国贼秦桧的痛恨。

岳和军说,黄梅的岳飞后裔没有给祖宗丢脸,在日军侵占时期,岳家没有出过汉奸,解放以后的半个世纪,岳家没人进过监狱。

岳飞是一个武将,他的后裔操练武艺自然不在话下,就是笔头工夫也禀承了先祖的灵气。

在黄梅县城走一下,你就会发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牌几乎是一个字体,浑厚质朴,苍劲有力。一问,才知道是岳飞的第二十七代后裔岳士杰独创的“岳体”书法。

黄梅是著名的“楹联之乡”,人们都爱贴对联,且以岳士杰的“岳体”对联为荣。每逢春节,岳士杰每天写春联要伏案十七八个小时。

据介绍,岳老生前最爱写的还是“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黄梅的岳飞后裔中,文才武将人才辈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岳家的大老板也是层出不穷,其中黄梅县岳飞思想研究会的会长岳祥、副会长岳学红都是当地颇有威望的亿万富翁。他们说,商品社会谈“精忠报国”,办企业是最直接的方式。(记者胡成 通讯员王政 孙中书)

1、长子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刘氏生。他12岁即从张宪军,随父亲征战四方,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时年23岁。冤狱平反后,赠安远军承宣使。

2、次子岳雷,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刘氏生。1126年(靖康元年)三月,生于山西平定军。

3、三子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霖32岁。

4、四子岳震,字东卿,母李娃。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随母流放。曾任朝奉大夫,后又加封缉忠侯。

5、五子岳霆,李娃生,初名岳霭,宋孝宗为之改名岳霆,字应时,号君锡。父兄遇害时才3岁,随母流放。后任修武郎、閤门祗候、奉直大夫。加封续忠侯。

6、岳安娘,岳飞之女,其夫高祚于1163年(隆兴元年)特补承信郎。

扩展资料

岳云早年经历:南宋时期因为金军侵略,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他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父亲岳飞见了大怒,并指责岳云说:“这全是平日练习不认真造成的,如果是在战场上,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众将士急忙求情,念其年幼,岳飞最后还是下令将岳云打了100军棍。从此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岳飞

-岳云

历史上岳飞有两个妻子,第一个,是刘氏,岳云的母亲,因岳飞他常年在外征战,很少回家,刘氏就和岳飞手下一将官好了。等岳飞回家知道后,就成人之美,把刘氏100大钱卖给了他。又娶了第二个,李氏,又生了岳雷,岳霖岳震岳霆,长女岳安娘,次女岳银瓶。岳云是刘氏所生。其余的是李氏所生。

历史上的李孝娥原型为李娃,岳飞的妻子。与岳飞在战乱中相识,两人应在建炎二、三年间结婚,两人感情和睦,与岳飞共生育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岳霖、岳震、岳霭(岳霆)。在岳飞遇害后,李娃被流放岭南,仍坚持将儿孙抚养长大。冤狱昭雪后,李娃和三个儿子北归,终年75岁,葬于江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和大名,通过演义、小说以及影视剧的宣传,在后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们对于在南宋危局之时,能扛起顶梁柱,与金军抗衡保家卫国的岳飞,敬仰之情不用多言。而岳飞也的确有那份本事对得起大家对他的夸赞和尊敬。

他不仅能抗击金军南下,维护南宋小朝廷的安危,更能北上收复失土。金军元帅金兀术,军事才华极高,更有金军铁骑供他指挥,多少南宋名将败于他的阵前。而岳飞却曾多次击败金兀术,足可见岳飞的本事。

岳飞从军之后,浴血沙场,南征北战才建立了这些功业。然而当他在外征战之时,家里人却有人给他拖后腿,让他丢了脸面。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岳飞的妻子。

岳飞的原配妻子刘氏,名不详,大概在宋徽宗政和八年嫁给岳飞。岳飞与刘氏的夫妻感情如何,史料并无过多记载。但是刘氏却是一个不安于室的女人,不能为岳飞守节。

岳飞从军征战,自然就无法顾及家里,更不用说时常回家看看了。所以从军之前,岳飞将老母亲托给刘氏,希望妻子能代替自己尽孝。

而岳飞离开之后,刘氏孤枕难眠,时间长了实在受不住,就跟人跑了。据说刘氏两次改嫁,后来嫁给了韩世忠军中的一个押队。

韩世忠也是南宋抗金名将,统领韩家军与岳飞同为南宋中兴四将。后来岳飞掌握兵权,韩世忠得知自己军中押队娶了岳飞的原配妻子,还专门写信给岳飞,让岳飞将他妻子领回去。

韩世忠说:“传语岳宣抚,宣抚有结发之妻,见在此中嫁做一押队之妻,可差人来取之。”

受到这样的背叛,岳飞自然是不肯的:“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两经改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钱五百贯,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

遭到原配妻子的背叛后,岳飞续娶了李氏为妻,李氏就是咱们熟知的李娃。李娃是位果敢聪慧的妇人,嫁给岳飞之后成为岳飞的贤内助。

据史料记载,岳飞出征之时,李娃孝顺婆婆,将家中上下打理的整整齐齐,不给岳飞添一丝麻烦,好让岳飞安心打仗。

她不仅照顾好自己家,也安抚和照顾岳飞部下的家属,使得岳家军上下更是团结一心。李娃也因此受到岳飞的爱重,和其它将士的敬佩。

在关键时刻,李娃还能稳住军心,更让人佩服。“部下军事有谋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诸将于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

后来岳飞受诬陷冤死,李娃和孩子们被流放。这个时候岳家的日子自然不好过,而李娃以瘦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保住了岳家子息。她就这样坚持着坚持着,最终等来了平反的那一天。

这就是岳飞的两位夫人,一位受人诟病,另一位却是贤妇,值得大家的称赞与敬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求岳飞的母亲一些事情,如姓名来历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举世无双的千古佳话“岳母刺字”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母教经典。有人说,岳飞背上的那四个字是“尽忠报国”,有人说是“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