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4收藏

李氏起源,第1张

二、李姓

姓氏: 李 祖籍: 陇西

祖宗: 利真 郡望: 陇西郡

分类: 以官为氏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顼(zhuan 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姓。

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

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 、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

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

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 中国著名企业家李积斌(青海人) 等等。

  满族姓氏大全,统计满、蒙、汉八旗所有姓氏1115个。以拼音字头排序:

  A爱新觉罗氏、阿穆鲁氏、阿礼哈氏、阿克占氏、安达拉氏、爱浑氏、阿图拉墨氏、敖拉氏、阿尔拉氏、敖拉托欣氏、阿鲁氏、敖佳氏、阿尔布氏、阿拉边前氏、安佳氏、阿塔穆氏、阿赉氏、阿喇氏、阿尔巴齐氏、爱义氏、敷臣氏、阿穆尼普塔斯氏、阿拉克塔氏、阿鲁特氏、艾耀施氏、阿鲁络特氏、

  B碧鲁氏 、 巴雅拉氏 、 布尔察氏、把尔达氏、博和理氏、拜都氏、布赛氏、拜格氏、布雅穆齐氏、布达喇氏、布尼氏、、拜晋氏、碧喇氏、毕鲁勒氏、巴尔拉氏、拜英格理氏、白佳氏、博尔衮氏、博和罗氏、博都理氏、巴雅尔齐氏、拜嘉喇氏、博尔济氏、博尔卓克氏、巴颜氏、鲍佳氏、布希氏、布萨氏、弼尔雅氏、边佳氏、布尔尼氏、拜察氏、博尔济吉特氏把岳忒氏、布鲁特氏、布尔哈齐氏、宝济氏、博尔济斯氏、巴雅喇氏、博硕氏、博尔济氏、博尔济克氏、博络氏、布楞都尔本氏、白佳氏、巴雅克氏、博尔器济斯氏、博第斯氏、博尔苏特氏、巴理氏、白苏氏、布苏克氏、巴颜图氏、巴济理氏、博尔齐特氏、白达尔氏、博和罗克氏、博罗特氏、白禅氏、步古鲁特氏、柏氏、边氏、

  C绰克秦氏、褚库尔氏、崇里鲁氏、蔡佳氏、崇吉喇氏、苍玛尔达氏、陈佳氏、绰络氏、崔穆鲁氏、崔佳氏、成尼氏、彻叶勒氏、程佳氏、迟佳氏、吹霍克亲氏、察哈尔氏、常佳氏、曹佳氏、潮穆特氏、曹丹氏、彻穆衮氏、崔珠克氏、布尔图氏、崔氏、陈氏、车氏、曹氏、白氏 、程氏、柴氏、查氏、蔡氏、

  D董鄂氏 、戴佳氏、都拉喇氏、董佳氏、德敦氏、多尔衮氏、德都勒氏、多罗氏、都善氏、都理氏、都鲁氏、达尔充阿氏、都佳氏、多罗宏氏、都克达氏、都克塔理氏、都雅尔氏、都尔勒氏、都瓦尔佳氏、多锦氏、达瑚理氏、多兴氏、定纪理氏、达普图氏、多拉尔氏、多尔塔喇氏、东阿氏、多秦氏、都勒氏、达喇明安氏、达络克氏、冬果尔氏、达鲁特氏、丁氏、董氏、邓氏、戴氏、杜氏

  E 鄂卓氏、鄂济氏、额苏理氏、鄂托氏、鄂谟拖氏、额尔图氏、额尔吉氏、额尔赫氏、鄂苏尔瑚氏、鄂尔绰络氏、鄂索络氏、额色氏、鄂罗氏、额尔格济氏、额尔格图氏、鄂通氏、鄂济理氏、鄂卓络氏、额哲氏、额宜苏氏、额诸氏、额穆特立氏、鄂卓氏、鄂尔图特氏、鄂密特氏、额哲特氏、鄂拉本氏、鄂喇坤氏、鄂谟克氏、额尔辉额哲特氏、

  F富察氏、费莫氏、富尔库鲁氏、傅佳氏、伏尔哈氏、富森氏、傅锡理氏、富色勒氏、福塔氏、费佳氏、福锡氏、范佳氏、富苏瑚氏、佛多锡墨理氏、方佳氏、富珠理氏、丰嘉氏、富思库氏、傅氏、方氏、冯氏、费氏、范氏、房氏、

  G瓜尔佳氏、郭络罗氏、葛济勒氏、噶努氏、郭尔佳氏、卦尔察氏、格格氏、郭尔本氏、果尔吉氏、郭佳氏、高佳氏、广佳喇氏、郭浑氏、郭罗氏、葛尔克氏、古尔吉氏、甘佳氏、贵岳理氏、公仪理氏 、格晋氏、公鄂理氏、葛佳喇氏、格尔齐氏、恭佳氏、关佳氏、耿音氏、郭尔罗特氏、郭尔罗斯氏、公吉喇特、龚吉尔氏、功格喇普氏、龚吉特氏、高达玛氏、冈氏、郭氏、高氏、刚氏、龚氏、耿氏、顾氏、巩氏

  H 赫舍里氏、黄佳氏 、辉和氏、辉图氏、 瑚锡哈理氏 、虎尔哈氏、赫舒理氏、辉罗氏 、赫宜氏、洪鄂春氏、洪鄂氏、洪佳氏、瑚玉鲁氏、和和齐氏、海拉苏氏、瑚锡理氏、瑚雅拉氏、哈尔察氏、翰颜氏、赫叶勒氏、赫佳氏、瑚雅氏、赫济理氏、和岳络氏、瑚克锡勒氏、瑚逊氏、赫尔济氏、宏义氏、瑚锡喀氏、亨奇勒氏、韩楚哈氏、瑚琥氏、哈尔吉氏、洪达理氏、胡锡氏、何齐拉氏、桓泰氏、瑚尔哈苏氏、恒吉理氏、杭佳氏、瑚尔泰氏、洪果奇氏、哈巴氏、洪衮氏、哈尔拉氏、瑚塔氏 、浑达奇氏、瑚鼎氏、瑚佳氏、瑚图理氏、瑚图氏、韩楚氏、瑚尔佳氏、瑚尔哈喇氏、黑赫穆氏、哈苏理氏、哈萨喇氏、哈思呼理氏、瑚德勒氏、瑚鲁氏、哈思琥氏、鹤尔苏氏、赫哲氏、哈尔塔喇氏、和尔氏、赫鲁克氏、海佳氏、黄古台氏、瑚岳络氏、瑚佳氏、赫锡特氏、赦尔诺络雅苏氏、韩佳氏、黄佳氏、哈尔图特氏、赫尔氏、哈纳克氏、哈苏特氏、哈理特氏、杭津氏、瑚尔汉氏、瑚尔浑氏、鸿果络氏、瑚鲁克氏、瑚尔库尔氏、赫勒氏、侯佳氏、赫舍理氏、韩氏、洪氏、黄氏、何氏、胡氏、侯氏、衡氏、郝氏、

  J精奇理氏、觉禅氏、济礼氏、吉鲁氏、觉佳氏、吉普褚氏、金佳氏、精吉氏、嘉普塔喇氏、贾佳氏、姜佳氏、嘉哈玛氏、蒋佳氏、嘉穆瑚氏、嘉瞻氏、济拉喇氏、吉礼图氏 、佳吉理氏、济喇敏鄂玛特氏、济鲁特氏、江吉氏、精吉集氏、金氏、江氏、姜氏、纪氏、蒋氏、贾氏、靳氏、假氏、井氏、焦氏、姬氏、晋氏、

  K叩德氏、库雅拉氏 、科奇理氏、喀尔达苏氏、喀尔拉氏、库穆图氏、康仪理氏、克音氏、夸尔达氏、恺颜氏、克尔德氏、克叶勒氏、喀尔沁氏、琨都勒氏、凯隆氏、克伊克勒氏、康锡理氏、孔尼喇氏、喀尔库氏、孔果络氏、喀克锡理氏、喀喇氏、喀尔拉哈氏、克勒氏、喀尔佳氏、扣岱氏、科本氏、库布特氏、扣恳氏、克尔德氏、克勒德氏、克理特氏、克穆齐特氏、喀尔努克氏、科尔亲氏、库布克氏、克穆楚特氏、克穆楚氏、康氏、孔氏、

  L李佳氏、鲁布理氏、赖布氏、勒第氏、刘佳氏、罗佳氏、禄叶勒氏、楞布尔勤氏、罗察氏、罗岳氏、林佳氏、良佳氏、拉颜氏、留济理氏、郎佳氏、刘佳氏、李佳氏、鲁布理氏、来默氏 、李塔理氏、李氏、刘氏、林氏、雷氏、吕氏、罗氏、梁氏、龙氏、劳氏、陆氏、卢氏、鲁氏 、赖氏、郎氏、

  M马佳氏 、穆尔察氏、满札氏、梅勒氏、蒙古尔济氏、墨尔哲勒氏、墨尔迪勒氏、孟佳氏、明安氏、穆察氏、墨尔齐氏、穆燕氏、蒙鄂索氏、梅赫理氏、蒙古楚氏、鄂穆绰氏、穆克图氏、梅楞氏、谟克拖氏、马察氏、蒙鄂络氏、墨勒氏、穆雅氏、墨佳氏、墨尔迪氏、墨克廷氏、玛尔丹氏、穆卢氏、墨克勒氏、谟尔齐理氏、穆尔德氏、穆齐氏、马尔屯氏、莽吉绰氏、墨尔吉氏、穆色陈氏、茂仪氏、蒙果资氏、密札氏、莽果氏、谟岳络氏、蒙果氏、梅佳氏、孟克宜勒氏、莽佳氏、穆达齐氏、穆佳氏、墨呼理氏、墨尔赫氏、蒙古尔济氏、满津氏、玛佳氏、墨尔吉济特氏、谟尔启特氏、玛尔吉特氏、马郎阿氏、玛喇拉氏、蒙古氏、马吉特氏、玛札克氏、墨尔启氏、谟锡勒氏、闵氏、马氏、孟氏、穆氏、梅氏、苗氏、莫氏、

  N钮祜禄氏 、那木都鲁氏 、 纳喇氏、尼马察氏、 宁古塔氏、钮赫勒氏、尼沙氏、钮颜氏、尼奇理氏、聂格理氏、尼竺浑氏、穆和林氏、尼阳尼雅氏、尼理氏、尼佳氏、钮瑚特氏、尼锡理氏、钮赫氏、纳塔氏、讷迪氏、尼格勒氏、尼玛哈氏、诺络氏、努尔汉氏、努鲁氏、努尔哈拉氏、纳哈塔氏、尼庸特氏、尼音图氏、钮图氏、农吉勒氏、那克塔氏、讷勒氏、宁佳氏、那木图氏、尼珠氏、南福禄氏、纳赖氏、耨勒特氏、奈曼氏、纳喇氏、纳雅氏、牛佳氏、纳伊氏、鼐奇特氏、钮氏、倪氏、牛氏、聂氏、宁氏、

  P培佳氏、普佳氏、庞佳氏 、朴佳氏、瓢佳氏、朴氏、潘氏、裴氏、彭氏、庞氏、坡氏、

  Q齐佳氏 、奇塔喇氏、强恰理氏、庆格理氏、齐达勒氏、齐克腾氏、奇德理氏、恰喇氏、秋佳氏、屈佳氏、全佳氏、秋舒理氏、齐穆克氏、奇垒氏、洽特氏、齐补齐努特氏、齐普齐特氏、启普樵氏、齐普楚特氏、秦氏、祁氏、钱氏、强氏、乔氏、屈氏、曲氏、戚氏、秋氏、邱氏、

  R仁佳氏、任氏、

  S舒穆禄氏 、 舒舒觉罗氏 、萨克达氏 、 赛密勒氏、萨哈尔察氏 、嵩佳氏、索佳氏、萨马尔吉氏、索绰络氏、苏佳氏、索尔多氏、苏都理氏、索齐勒氏、萨克察氏、舒墨理氏、萨哈尔济氏 、赛音萨尔图氏、萨察氏、孙佳氏、舒玛理氏、色穆奇理氏、沙拉氏、舒穆理氏、盛佳氏、索察氏、舒禄氏、石穆鲁氏、萨尔都氏、舍颜氏、顺布鲁氏、舒发察氏、苏拉喇氏、色勒理氏、舒尔都氏、塞楞吉氏、苏克察氏、舒克都理氏、索济雅喇氏、索彻理氏、申穆理氏、索络恰氏、沙达喇氏、苏尔佳氏、申佳氏、舒佳氏、色尔杰氏、石富察氏、荪绰尔氏、塞赫理氏、索多理氏、萨穆希尔氏、松吉氏、石佳氏、萨尔图氏、实宝禅氏、舒鲁氏、塞克图氏、沙喇图鲁腾氏、萨尔珠特氏、索诺图氏、沙岳特氏、苏穆察氏、苏尼特氏、色彻氏、沙查海氏、式勒氏、舒穆尔氏、孙尼耀特氏、索罗噶尔氏、孙津氏、孙氏、宋氏、沈氏、尚氏、苏氏、石氏、史氏、商氏、司氏、松氏、时氏、受氏、施氏、

  T他塔拉氏 、通颜觉罗氏 、 佟佳氏、泰楚鲁氏、托活洛氏、图色理氏、托谟氏、汤务氏、图克坦氏、塔穆察氏、图门氏、图普苏氏、托尔佳氏、图克敦氏、唐达氏、佟鄂络氏、佟塞勒氏、图尔敦氏、佟启氏、图佳氏、塔喇氏、泰瑚特氏、图尔塔拉氏、通阿拉氏、特济氏、塔坦氏、唐尼氏、田佳氏、图尔佳氏、托和尔秦氏、唐颜氏、陶佳氏、图萨喇氏、图勒理氏、通果苏氏、唐佳氏、塔他尔氏、佟尼果特氏、唐古尔氏、泰锡纳喇氏、通塞理氏、塔尔瑚努特氏、唐吉特氏、陶佳氏、托罗特氏、土默特氏、佟尼耀特氏 、佟氏、田氏、谭氏、陶氏、屠氏、唐氏、铁氏、图氏、谈氏、汤氏、

  W完颜氏 、吴雅氏、 兀札喇氏 、吴札库氏、乌苏氏 、温彻亨氏、温察氏、吴鲁氏、乌色氏、温特赫氏、乌尔古宸氏、温都氏、乌尔汉氏、乌苏占氏、乌尔答氏、乌礼苏氏、武尔格齐氏、吴灵阿氏、武聂氏、瓦理氏、万旆哈氏、武佳氏、倭勒氏、瓦色氏、乌苏理氏、吴察喇氏、乌尔瑚济氏、倭彻赫氏、乌雅察氏、翁钮络氏、倭赫氏、吴聂齐氏、温屯氏、倭彻库氏、吴济佳喇氏、文达氏、武库登吉氏、瓦尔佳氏、翁尼理氏、吴札尔瑚氏、吴拉氏、翁果特氏、瓦尔吉氏、倭彻勒氏、瓦尔喀氏、乌颜齐氏、吴鲁理氏、乌锡氏、吴库理氏、吴尔锡氏、吴努齐氏、温登额氏、乌努氏、乌什拉氏、乌勒理氏、文札氏、乌宇氏、文德氏、翁阿理氏、乌新氏、乌济吉特氏、翁科特氏、乌齐喜特氏、兀鲁特氏、威吉特氏、完颜氏、乌亮海氏、乌兰氏、乌理津氏、吴喇忒氏、翁济尔金氏、乌理特氏、王札普氏、乌尔汉氏、伍尧氏、乌齐熙理氏、乌纳特氏、王吉氏、乌喇特哈克氏、翁舍占氏、乌郎哈特氏、吴佳氏、兀札喇氏、汪札尔氏、旺舒特氏、王古尔亲氏、吴氏、文氏、万氏、瓦氏、魏氏、汪氏、闻氏、万氏、

  X 西林觉罗氏、锡克特理氏、喜塔腊氏、性佳氏、贤达禅氏、赫锡赫理氏、锡克济拉氏、锡墨勒氏、徐吉氏、锡尔弼氏、锡克德氏、希萨尔氏、徐察氏、锡勒尔吉氏、西法齐氏、锡强氏、锡玛拉氏、锡尔馨氏、希普苏氏、西尔图氏、修墨理氏、休佳氏、锡讷楚克氏、锡讷特氏、锡临氏、锡尔哈氏、锡喇图氏、徐氏、辛氏、萧氏、谢氏、许氏、夏氏、薛氏、宣氏、邢氏、向氏、肖氏、

  Y伊尔根觉罗氏、颜札氏、伊尔库勒氏 、宜特墨氏、裕瑚鲁氏、伊拉理氏 、俞尔库勒氏、佑祜鲁氏、扬佳氏 、叶库理氏、叶赫勒氏、叶赫氏、颜济理氏、虞佳氏、伊库鲁氏、殷佳氏、攸络库氏、伊拉齐氏、玉克墨氏、伊喇氏、伊穆氏、伊勒尔济氏、犹格理氏、玉尔库氏、雅佳氏、叶禄氏、伊尔穆氏、玉图墨氏、伊穆图氏、玉鲁氏、杨额理氏、雅尔萨喇氏、伊苏氏、杨那氏、俞库勒氏、犹格氏、姚佳氏、颜珠氏、伊博氏、叶墨勒氏、岳察氏、岳诺特氏、伊图默氏、叶何氏、雅苏氏、禹尔氏、伊尔佳氏、阳吉氏、尹斋氏、岳罗亲氏、叶古禄特氏、扬蔼氏、伊札尔氏、杨氏、伊氏、姚氏、俞氏、阎氏、尤氏、袁氏、于氏、叶氏、颜氏、岳氏、宜氏、鄢氏、尹氏、雅氏、严氏、

  Z兆佳氏 、札库塔氏 、章佳氏 、札思瑚理氏、哲尔齐氏、哲尔德氏、札拉理氏、札苏理氏、叶穆氏、彰锦氏、珠格氏、珠尔苏氏、哲柏氏、哲理氏、组佳氏、卓克佳氏、专塔氏、朱佳氏、珠尔根氏、卓晋氏、卓起氏、札拉氏、锺吉氏、珠赫勒氏、朱锡理氏、珠雅拉氏、章齐氏、札哈玛氏、宗佳氏、准齐氏、朱尔衮氏、兆垒氏、札穆秦氏、札克塔氏、周成氏、周延氏、郑佳氏、珠鲁氏、占尼氏、瞻楚浑氏、札雅札喇氏、朱尔奇氏、卓显氏、彰札尔氏、札拉尔氏、卓特氏、张佳氏、肇佳氏、札哈苏亲氏、兆巴尔氏、珠佳氏、札哈拉氏、章图理氏、钟吉氏、卓尔和亲氏、札穆尔氏、札鲁特氏、章穆氏、卓启斯氏、札穆雅氏、卓尔特氏、札赖氏、卓多穆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兆络特氏、郑讷鲁特氏、兆达尔干氏、札穆恳氏、张氏、朱氏、郑氏、周氏、赵氏、宗氏、邹氏、锺氏、章氏

  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相互区别的符号,不同的姓氏表示着不同的家族。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寻根记:中国36姓正宗始祖都有谁?

李奉先文

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另类百科知识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靳尚(-前311),战国楚臣。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怀王十八年(前311),秦派张仪诱使怀王绝齐,怀王发觉受骗,欲杀张仪。他接受张仪厚赂,通过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张仪得以释归。他自请监视张仪,随同去秦;途中被魏人张旄杀死。

靳黈(tǒu)(生卒年待考),战国时期上党郡守。公元前263年,韩桓惠王企图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不料上党郡守靳黈抗命不尊,力主抗秦,韩王派冯亭接替靳黈。冯亭以上党归赵,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见于《战国策》)这个靳黈是继靳尚之后在史料中出现的第二位靳氏先祖。

靳歙:(公元前?~前183年),垣曲上敌原村(今山西垣曲)。著名汉朝重臣。信武侯靳歙,初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高后(吕雉,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公元前162年),靳亭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其封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肃侯玄孙之子长安上造靳安汉诏复家。

靳强:西汉将军。汉二年(前205)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传四世:壮侯靳强-共侯靳解-康侯靳胡-侯靳石。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五月,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太仆事,治啬夫可年,益纵年,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靳强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靳允,生卒不详,东汉末年兖州范县(今山东范县)令。

靳详: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蜀使臣。太原(治今山西太原)人。

靳冲(-312),十六国时汉镇北将军,被刘聪下令斩。

靳陵(-312),十六国时汉将作大匠望都公,因奉命筑造温明、徽光二殿,逾限不成,被刘聪下令斩于东市。

靳准(-319),十六国前赵臣,匈奴族,曾任中护军,其女为刘聪皇后。318年(麟嘉三年)刘聪死,其子刘粲即位。靳准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独掌大权,未几,杀刘粲自立,号为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不久,亦为其部下所杀。

靳月光(生卒不详)靳准之女;月华之姐。史称她和妹妹靳月华“皆国色也”。

靳月华(?—318年),汉国昭武皇帝刘聪皇后。父靳准,官大司空领司隶校尉。靳月华和姐姐靳月光,都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史称为她俩“皆国色也”。

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太子。不久,刘粲被大司空靳准杀死,靳准又为部将所杀,靳皇后同时遇害。

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靳豚(?—350年),十六国时后赵大将。公元350年八月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师于昌城,准备进攻邺城。魏国主冉闵亲自统领军队反击,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大败,死亡二万八千人。冉闵追到阴安,杀了靳豚,将其兵众全部俘虏后返国。

靳瑰(?—398年),十六国时南燕抚军司马。被慕容德所杀。

靳安:后燕太史令。

靳山顾:(生卒年待考),南朝梁西江督护。梁武帝大通二年(529年)与流放广州的宗室萧正则合谋袭击番禺,“招诱亡命,将袭番禺。未及期而事发,遂鸣鼓会将攻州城。刺史元景仲命长史元孝深讨之。”——《南史》卷51《临川王萧宏传附子萧正则传》

靳孝谟:(公元?~619年),武功人。著名隋朝末期官吏、唐朝大臣。隋朝末年,朝邑(治今陕西大荔)的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今山西永济旧蒲州城)、中潬(今河南孟县)二城归降唐高祖,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靳裁之:(生卒年待考),颍川郡人(今河南颍川)。著名宋朝学者、经学家。靳裁之学识渊博,精通儒家学说,从小就开始精学伊洛程氏之学。后来的著名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在入太学时,其老师就是靳裁之。

靳怀德(945—1017),博州高唐人。祖昌范,殿中丞。父隐,禹城令。怀德太平兴国中明法,解褐广安军判官。秩满,授鸿胪寺丞,历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通判相州,改殿中丞、通判广州,迁国子博士、通判沧州。历虞部、比部员外郎,又通判莫州,知德州。

靳六耶:(生卒年待考),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著名宋朝大司徒、怀远将军。

靳十耶:(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宋朝奉议大夫。

靳青:(生卒年待考),山西人。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猫,以致画猫能避鼠。

靳东发: 〔宋〕字茂远,官止州卒。其性多能,尤工画艺,人目之为靳百会。当时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规鉴之意,东发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画继、图绘宝鉴》

靳真明:(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金国征南大元帅。

靳秘:(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金国宣授大都评史。

靳德渊:(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兵部尚书,追封西河郡侯。

靳显:(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四川大元帅。

靳用:(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廉访司使。

靳凤:(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三务使。

靳和:(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南大元帅。

靳麟:(生卒年待考),靳和长子。曲沃人。著名元朝绛阳军节度使。

靳荣:(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奎章阁大学士。

靳昺,字克昌,绛州曲沃人。兄荣为奎章阁承制学士,奉母王氏官于朝。母殁,昺与兄荣护丧还家。至平定,大雷雨,流水骤至,昺伏柩上,荣呼之避水,昺不忍舍去,遂为水所漂没。后得王氏柩于三里外,得昺尸于五里外。诏赐《孝子靳昺碑》。——《元史》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八十五 孝友二

靳颉:(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征西大将军。

靳杲:(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奉议大夫。

靳煌(1210—1293)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县王封人(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办事处东王封村)。元代正三品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生于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3月17日,元太祖成吉思汗五年,南宋甯宗赵扩嘉定三年)农历二月己卯日。

靳忠,深州静安人。以才勇为阿术所知,拔为帐下亲军。从攻樊城,又从破沙洋、新城,摄行军百户。至元十二年二月,追败宋殿帅孙虎臣,夺其乘舟,伯颜壮之。及常州破,录前后功,真授管军百户。江南平,伯颜以忠赏不酬劳,命为管军千户,佩银符。从讨建宁黄华,手刃贼首黄朝奉、王拔都,又获其骁将陈统制。行省赉白金碗二以旌之。后以伯颜荐;除武略将军、邓州翼管军下千户。二十一年,从忙古台入朝,赐金符,就擢中千户。枢密院申定兵制,又改下千户。卒。忠礼敬贤士,恂恂有儒者风。先是,诸将讨闽浙之乱,多俘良民为奴,忠令自相保任,散归乡里。其后男女相携来谢,作斋祠以为福报焉。——选自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靳德进:(生卒年待考),原籍潞州,后徙大名。著名元朝大臣。祖靳璇,父靳祥,佩金符,赠集贤大学士。靳德进尤精于星历之学。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凡攻占取胜,皆豫克日期,无不验者。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正院事。元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理辞不允。

靳贵:(公元1464~1520年),字充遂,号戒庵;江苏丹徒人。著名明朝大臣、文士。著有《戒庵集》二十卷。

靳观明 〔明〕号浮玉,京口(今江苏镇江)人。靳贵裔孙。颇擅临池之誉,与同郡陈永年方驾。善以墨渖写山水,竹石亦复超妙。——《无声诗史》

靳义:(生卒年待考),字原礼;河南淇县人。著名明朝大臣。由太学生入仕,累官监察御史。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巡行畿辅,承办贪官,纠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无取于民,皇太子赐给他鱼米,以表彰他的廉洁。官至湖广按查副使。

靳学颜:(生卒年待考),字子愚,济宁人(今山东济宁)。著名明朝学者。靳学颜是明嘉靖十三年举乡试第一。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推官,以廉平称。历吉安知府,治行高,累迁左布政使。明隆庆初年,入为太仆卿,后改光禄大夫。不久又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靳学颜内行修洁,后来见高拱以首辅掌铨,专恣甚,遂谢病归。靳学颜著作颇多,逝世后仅存十之二三。著有《雨城集》二十卷行于世。

靳学曾,靳学颜之弟,山西副使。治绩亦有闻。

靳时芳:(生卒年待考),姚安人。著名明朝大孝子。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马,靳时芳背负而行。母病,靳时芳晨夕抱扶,历三十二年如一日。家贫教授,畦步有绳尺,游其门者,皆有规程。父严母慈,子孝妇贤,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数十年如一日。福寿延年,八十三岁逝世。

靳於中:(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进士,仕至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卸官后徙居密县,后分移登封。著有《礼记礼宗全录》四册,义释“闯王”留下美谈。

靳居,字淑孔,长垣人。崇祯进士,曾知济源、莱阳二县,有政声。

靳滋昂:(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朝末年医学家。著有《心经楞严经注》,《黄庭内外景经注》。

靳统武,明末平阳侯。

靳辅:(公元1633~1692年),字紫垣;祖籍辽阳人(今辽宁辽阳),汉军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水利工程专家。官职是“河道总督”,他熟知水利,对古代水利工程潜心钻研,吸取前人经验,指导民众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后来写出一部《治河书》,是中国治水历史的总结,是水利史上重大贡献。

靳标嵩:(生卒年待考),字维岳,号赤符;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末清初大臣、学者。著有《疏园集》、《参同易测》、《庸行真议》等。

靳让:字益庵,河南尉氏人,清朝官吏。康熙十八年进士,授浙江宣平知县。

靳标策:(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仲全子文集》。

靳载:(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四书叙讲》、《四书肤见》、《读史辩》等。

靳址:(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易经古本》,《诗经古韵》,《太极通书》,《西铭解》,《朱子语类》,《澄碧楼文集》。

靳荣藩:(公元1726~1784年),字价人,号绿溪;祖籍山西洪洞,出生黎城麦仓村人。著名清朝官吏。先世洪洞县人,自六世祖始迁黎城。祖父靳绮,府学生员。父靳尚端官至浙江蒲江知县,山西忻州学正。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进士。历任河南省新蔡县知县,河南乡试房考官,龙门知县、迁安知县、蔚州知州,筑“靳公坝”,遵化知州,大名府知府,五十八岁去世。

近现代名人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山东邹城峄山镇苗庄村人。著名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内阁总理。靳云鹏与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1917年“府院之争”后,段祺瑞重掌大权。靳云鹏借参战之名,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11月间又赴日考察,推行亲日外交。次年,靳云鹏升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代表北洋政府先后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三个丧权辱国条约。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靳云鹏于1919年初入阁,任陆军总长,暗中联络直奉两系,图谋组阁,徐世昌为平衡各派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于1919年9月24日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为民国陆军上将。在直奉两派通电支持和经参、众两院通过后,靳云鹏于11月5日正式受命组织内阁,并兼任陆军总长。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要靳云鹏出山维持华北局面,但靳云鹏提出日寇须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后来日寇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并无有实力而作罢。靳云鹏在晚年意志逐渐消沉,加入了“居士林”,整日诵经念佛,直至1951年病逝。

民国总理靳云鹏

民国总理靳云鹏

靳云鹗,字颐恕,号荐青(1881年5月一1935年7月),国民党军队上将,山东省邹城市峄(yī)山镇苗庄人。靳云鹏之弟。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靳云鹤,出生于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苗庄村普通农家,后迁往济宁。靳家兄弟姐妹7人,靳云鹤在三兄弟中居末。靳云鹤的父亲靳开端,足下有三子,长子靳云鹏,后为民国陆军上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皖系四大金刚之首;次子靳云鹗,后为国民党军队上将、北洋政府河南省省长、直系悍将;三子就是靳云鹤。

靳树梁,字栋华,1899年4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其父为乡村塾师,收入微薄,难以维持家庭生计。靳树梁9岁时随堂兄去河南读书。他学习勤奋,仅用3年半时间读完高小和中学,13岁考入河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科。通过学习,他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应以先进技术开发宝藏;遂中途转学天津北洋大学采冶系。

靳书科:山西壶关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傅作义属下历任副长官部参谋、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坦克大队队长、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少将处长、绥远省无职军政干部招待所登记组组员、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等职。1949年9月19日,靳书科在绥远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董其武率领下起义。

靳佩芬(1910— ),女,安徽省舒城县范店乡人。1922~1928年在罗山小学读书,后入安庆女子中学。1933年,在北京志城中学毕业。1934~193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读书。毕业后,任西北联合大学化学系助教。1940~1944年在兰州任西北师范学院讲师。1944~1945年,在四川任东北大学讲师。1945~1946年,任桂林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后任长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建国后,除短期在青岛山东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外,其余数十年来均任安徽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晚年兼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靳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已退休。

靳虎:(1911~1989),又名李文昌;甘肃金县人(今陕西榆中)。1927年参加西北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炮兵学校副校长,海军预科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械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靳来川:(1911~1987),河南获嘉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65年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靳怀刚:(1918~1996),山东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人。靳怀刚出身于显赫家庭,父亲靳云鹗,曾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省长,同于学忠有袍泽之谊。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军阀政府里曾两度出任国务总理,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

靳夕:(191910-19976) 现代画家,美术**编剧、导演。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生于宁河县芦台镇。著名台湾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她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 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 剧、广播作品31部。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

靳之林:男,1928年5月生,河北滦南人。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

李氏起源

二、李姓姓氏: 李 祖籍: 陇西 祖宗: 利真 郡望: 陇西郡 分类: 以官为氏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