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家谱为什么大部分都出现了断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2收藏

满族家谱为什么大部分都出现了断代?,第1张

因为原生的“女真满洲”人的谱牒大部分达不到几千年的标准。一般民族学上,将原生的满洲民族作为女真民族的后身。而女真民族最早的文字女真文是公元十二世纪创造出来的,而在此之前,女真人是没有文字,只能通过口传历史的。故而,在金朝的时候,虽然已经确立了女真文这种独有文字,但是旧时谱系的传承只能通过口传信息补完,所以金朝女真人的谱牒原本就不能追溯到很早的时间。

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湖南西南部,东濒郴州,南接广东清远连州市,西与全州市相连,北与衡阳市毗邻,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现辖九县两区,全市辖:冷水滩区、零陵区(原芝山区)、祁阳县、东安县、蓝山县、双牌县、宁远县、新田县、道县、江华县、江永县。市府驻冷水滩城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总人口110万(2009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国道、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航线。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市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中部。永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劳动及与外地人的交往中,逐步演化、发展和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永州的历史和现状,服务当前和今后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永州地方风情的内容极其丰富。地方语言,民族服饰,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婚丧喜庆的重大礼仪,传统的节日活动,以及文娱体育活动等,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色彩。例如方言,各县都有县内通用的“官话”,又有不同类型的“土话”, 语音千差万别,多数人既讲“土话”,又讲“官话”,实行“双语制”。又如待人接物,从见面到让座,从斟酒到吃菜,都有不同的讲究。同时,由于永州境内住有汉、瑶、壮等不同民族,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永州各地风俗习惯仍然有着以下共同特征:

  

勤劳古朴 这是永州各地风俗习惯的本质特征。永州境内山峦重叠,溪河密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永州人民就在这里“火耕水耨”,“以渔猎山伐为业”,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不辞劳苦,心地善良,纯洁朴实的气质特征。因此,史称永州“人多淳朴”(《宋史·地理志》),“地有舜之遗风”(宋编《太平寰宇记》)。

  

热情好客 这是永州各地风俗习惯的突出特点,也是永州人民的传统美德。刘禹锡《送周鲁儒序》说,永州人“往往清慧而文”。宋《方舆览胜》说,永州“民知教化”。清李逢时在《东安县志序》中说,东安“民雍容而好礼”。凡到过永州的人,都有宾至如归之感。热情的永州各地人民,虽然待客礼节各异,但往往尽其所有以待客人。这种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

  

能歌善舞 这是永州各地的又一特点。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永州境内的民间歌舞就广为流行。到唐宋时期,永州民间歌舞已成为普遍现象。宋《晏殊类要》说,永州“俗尚歌舞”。这也说明永州人民古往今来都爱美的享受。现在,无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载歌载舞。特别是江华瑶家的《长鼓舞》和瑶歌,祁阳的地方小调等,均称誉省内外。

  

当然,与任何其他地方一样,永州的风俗习惯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其如“信鬼巫、重*祀”(《汉书·地理志》),婚姻中的尚门第、重彩礼,以及重男轻女,宗族械斗等,都是消极无益的东西。这些消极的东西,古代有识之士也极力反对。如清代郡人常在就反对当时的陋习,如“婚姻多尚财帛,归妹每致愆期,虑嫁资而溺女,责聘礼而背盟”,“卜葬酷信风水,拘忌年甲,甚而逾界寻龙,远年停柩”,“居丧崇尚浮屠,而桑门之梵呗杂以俳优;有疾惟事祷祝,而巫祝之牲酒倍于参苓,济则归功于神,不济则委于命”等等(清道光《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永州风俗习惯中的迷信成分和封建宗法观念等消极因素,已大大减少,但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失,部分陋习又有回潮。

  

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从根本上讲,是本地人们社会活动的结果,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外来影响。它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特别是本地经济文化的制约。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永州风俗习惯中的积极因素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其消极因素将逐步减少乃至消失。

  

永州是戏曲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自明代起,境内就开始戏剧表演出现。此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剧种——祁剧。与此同时,在永州境内还有零陵花鼓戏、祁阳小调、木偶戏等地方戏曲。

一、姓氏源流

木(Mù)姓源出有六:

1、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国大夫孔金父之后,以祖字为氏。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孔金父,字子木,其支孙有的以祖字“木”为姓,称为木氏。

2、出自端木姓,为春秋时卫国人端木赐之后,为避仇所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后代。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众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于生财,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坛上,端木赐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历任鲁、卫诸国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端木赐是当时的卫国人,根据史书考证,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端木。其后曾省文为端氏;或避仇改称为木氏,形成了另一支木氏。

3、出自唐代百济国中有木氏。唐高宗时,朝鲜半岛百济国重归唐,其族人中有木氏。

4、出自回族中有木氏。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经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有一部分木姓,也出自沐姓。如:“明初,因木氏镇守云南有功,被皇帝赐姓‘沐’。明亡后,沐氏后裔为避灾祸,有些又改沐为木。”又据《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载,明清时,木姓回族在陕西咸阳还形成了一个聚居点——木家村。该村在50年代时,还立有“国子监太学生木际丰(庆生)”的石碑,立碑时间为乾隆十年(1745年)。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陕西。

5、出自明朝时云南纳西族贵族阿甲阿得,由朱元璋赐姓木。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明洪武十六年,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后,在朝觐时,朱元璋问他要个什么性,阿甲阿得直率的说要跟皇上一个姓,旁边的官员连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朱元璋没有计较:“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赐你木姓木姓吧”。从此纳西族有了第一个汉姓木。阿甲阿得之后代子孙相传姓木,称木氏。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为木氏贵族专用,对百姓木氏仿朱元璋另赐了个“和”姓。“和”表示木上添一撇,为戴上木家草帽,旁边加一口,为背上木家筐篮。“和”即奴仆、劳者。所以纳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木氏归明以后,逐步接受汉文化,并有了汉字之讳。木姓建筑古城时,如果仿照汉城四周高筑墙,则木字就变成了“困”字,因此木氏自然就不愿筑城墙。

6、出自南方少数民族中有木氏。

二、迁徙分布

(缺)木姓望居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三、历史名人

木 楹:宋代人,官浙东帅府参谋,百姓称颂其德政。

木 增:明代诗人。丽江土知府木青长子,万历二十六年(1558年)袭父职,被称为“木天王”。有军事、文学才干,政治开明,维护祖国统一。在职20年间,多次出征,势力西及边疆,北达理塘。先后向进行输军饷及助陵工银二万余两,赴京陈言边政大事,大力引进汉族及白族先进生产技术,办作坊,开金银铜矿,吸收汉藏的宗教与文化。被明朝视为滇南的屏藩,历授云南、广西、四川等布政使司的左、右参政头衔。爱好汉文化,工诗能文,善书法,著有《芝山云过集》、《山中逸趣集》等,著名文人董其昌、徐霞客、博宗龙、唐泰等分别为其诗文作序和跋。所著《芝山云过集》六卷收入《四库全书》。

木待问:浙江省永嘉(今温州市)人,字蕴之。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状元。木待问少年时,曾从学于大儒郑伯熊。中状元后,累官太子詹事,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官至侍从。木待问为官素无望闻,为人却自私刻薄,且忘恩负义。恩师郑伯熊去世后,木待问扩建自家府宅,擅侵郑家之地,师叔郑伯英与之辨理,争执中打了起来。木待问告官,并随差人抓捕郑伯英。伯英闻讯,扶老母迎出家门,木待问羞愧而退。宋孝宗鄙视木侍问的为人,曾问木姓起于何时?木待问答不上来。孝宗对其岳父大学者洪迈道:被朕擢为状元,而不知祖姓来源,卿宜劝之多读书。木待问长于写诗,其《千里思》云:“君行千里轻所历,妾弛千里心匪石。春房酌酒意息息,愁不在离愁在忆。鸳鸯瓦上昏无色,鹦鹉杯中坐更积,灯前独坐制君衣,泪湿剪刀裁不得。”

木天骏:南宋浙江省瑞安人,字德远,嘉熙年间进士,历官建昌守、大理宗丞。教授永州时,阐明张栻(号南轩)理学,颇有成就。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等地。唐亦曾改浙江省湖州为吴兴郡。

2、堂号(缺)

============================================================

木姓宗祠通用对联

〖木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官声传东浙;

理学阐南轩。

——佚名撰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木楹,官浙东帅府参谋,百姓称颂其德政。下联典指南宋瑞安人木天骏,字德远,嘉熙年间进士,历官建昌守、大理宗丞。教授永州时,阐明张栻(号南轩)理学,颇有成就。

--------------------------------------------------------------------------------

云南省丽江古城木氏府署楹联

〖丽江古城木氏府署〗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而木氏府署(简称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字元朝(1253年)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势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官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化革命”(1966-1976)。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使木府如凤凰涅磐般再现于世。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 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从元代木氏家族的几代土司所任职衔及管辖区域可帧超木氏家族自元以来,就已成为滇西北能够左右局势之雄强,这为木氏家族统治势力后来的延续、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背景。明中央王朝的庇护、褒赏扶持。自本得始至明末懿,木氏土司共传承十四世,他们依次是:

木得(阿木阿得) 木初(阿习阿牙) 木土(阿牙阿秋)

木森(阿秋阿公) 木嵌(阿地阿习) 木泰(阿习阿牙)

木定(阿牙阿秋) 木公(阿秋阿公) 木高(阿公阿目)

木东(阿木阿都) 木旺(阿都阿胜) 木青(阿胜阿宅)

木增(阿宅阿寺) 木懿(阿寺阿春)

均为丽江土知府职。明代木氏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势力范围越扩越大,至明万历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明中央王朝对其重用和扶持的结果。丽江是滇藏交通枢纽和门户,同时又是云南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木氏家族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明中央王朝管理和控制滇西北地区理想的依靠力量。木氏家族代代恭顺听命于朝,以剿杀征战称功,示效忠诚;世世进京朝贡不绝,得朝廷封赐恩赏。

============================================================

丽江古城木氏府署楹联

凤诏每来红日近;

鹤飞不到白云间。

——佚名撰木府大门联

万卷图书天禄上;

四时云物月华中。

——佚名撰木府万卷楼[正门]联

万卷楼实际上就是木府的书房。这是一代文臣木增土司所引以为豪的地方。其间藏有中华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华,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土书画,可谓翰林珍奇、学苑瑰宝集于一楼。万卷楼”四面有门,门门有联,联联有韵。木增,号生白,是个善于诗词文赋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写下1000多篇诗文,收入《啸月堂诗》、《山中逸趣》、《光碧楼诗抄》等6部集子,有诗1000多首收入《四库全书》和《云南丛书》。他还写作了30多首词,20多篇辞赋,是磨些族第一个创作此类作品的作家。木增还是个书法家。草书对联“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传世至今被丽江市博物馆收藏。木增为倡导汉文化,特盖“万卷楼”,广集百家之书,其用心良苦,堪称楷模。对于木氏土司作家群的诗文造诣,历史上已有“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之美誉。这是木氏土司对外开放新和,吸收外域外族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

谈空客喜花含笑;

说法僧闲鸟乱啼。

——木增自题木府万卷楼联

华名已透金闺籍;

丽藻新摛玉岳篇。

——佚名撰木府万卷楼[侧门]联

笔如玉笋霜气锐;

砚是银湖墨浪潮。

——佚名撰木府万卷楼[侧门]联

鸾鹤在霄时现影;

芝兰出地自生香。

——佚名撰木府土知府木氏夫妇寝室联

令人惊讶的是土司夫妇竟是分床而居的,但这符合纳西人的生活习俗。纳西族聚居地丽江,历来有“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之称,这里离女儿国泸沽湖很近,每家都是女人当家,种田、收割等力气活儿都是女人的事,男人在家只是打牌喝茶聊天,乐哉悠哉,许多穷人都是兄弟共妻。当这个女子属于兄弟中的一个人时,另外几个往往远走他乡,因此并不存在什么争风吃醋。另一方面,纳西夫妇分床而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妇女要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儿,不与丈夫住在一起更可以使他休息好。最有成就的第十九代土司木增的书法挂在正房墙上,一看那浪漫、潇洒飘逸的书法就知道木增不仅是一位贤明的土司,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书法家。

官拜五朝抚圣主;

世居三甸守规恢。

——佚名撰木府议事厅[廊柱楹]联

议事厅气势恢宏、十分壮观,三个匾额竟都是“诚心报国”。议事厅的正中有一个虎皮座椅,那是土司的座位,座椅前方两三米处的天花板上绘着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讲解员说:土司之所以把座椅铺上一张虎皮,还是在暗示自己无心从政、只想当个占山为王的土司而已。而上方的金龙,则意味着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皇上的眼皮地下进行,自己不想也不可能犯上作乱。

权镇铁桥垂法远;

兵威桐柱赐恩多。

——佚名撰木府议事厅联

峰常绚彩何须梦;

天自书云为纪祥。

——佚名撰木府三清殿联

第十九代土司木增曾出家,倒长松树的位置正是木增出家修行的地点。这棵松树有三、四米高,所有枝杈无不向下生长,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设想一下,如果茅盾先生看到这棵树的话,也会惊叹不已——这棵树那种向下生长的势头就像其它树木枝杈一律向上那样自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玉垒千年存古雪;

金沙万里走波澜。

——佚名撰木府三清殿联

金画滚龙蟠御字;

玉音玺篆焕云霭。

——佚名撰木府玉音楼联

字逼钟王,才追李杜;

气凌万仞,伸厉九霄。

——佚名撰木府万卷楼[侧门]联

念叨封疆,出万金而佐饷;

情关廊庙,陈十事以输忠。

——佚名撰木府议事厅联

蝉脱浊秽中,浮游尘埃外;

高蹈苍山上,消遥解脱林。

——佚名撰木府三清殿联

  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古城,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比如自然景观的九嶷山、舜皇山、阳明山等,都蕴育了不同的文化,景色真的不错,我都去过,感觉开发力度不够,但是资源保存的力度还OK可能是因为宣传少人去的少。还有因为柳宗元贬居于此,现在的零陵古城的古文化气息非常丰厚哦,你可以上网查查瞧瞧。

  我曾摘录了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文章你可以看看,

  永州,古称零陵,风景优美,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时,如何挖掘旅游文化的潜在价值,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进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的关键所在。

  永州市文化遗产能从一些方面反映当时永州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视它,就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物质,即可以帮助我们能动的改造永州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永州市的发展无碍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所以开发和保护永州市文化遗产能帮助我们发展永州。了解永州的历史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市民的自豪感,大力提高永州的文化文明,同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有极大意义的。

  (一)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状况分析和调查

  A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

  (2)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

  下面本组成员亲自调查了永州市的旅游资源现状,如下图

  阳明山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列为省自然保护区。山中盛产竹木,有竹乡林海之称。国内名贵稀有的华东黄杉,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频临绝种的白鹇,亦时在山里行走翻飞。其他稀有药材,珍禽走兽,种类繁多,难以胜记。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动植物宝库。绕而巍峨的阳明山,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胜地。登上高桥峰,俯瞰四围,永州古城,蜿蜒潇湘,尽收眼底。阳和山一云封,静若太古的幽境;

  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分为三大景区:桫椤江、紫花坪和舜皇峰,100多个风景点。 地貌景观多样,森林景观独特,有原始次森林3万亩,是我省最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

  (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永州市少数民族文化分析如下:

  女书文化村位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境内,上江圩地处江永县北大门,距县城13公里。女书,这种被专家称为“南楚奇字”的女性文字,自20世纪80年代公之于世以来,已逐步被人认识到这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据称它对于文字学、语言学、妇女学乃至历史、考古、人类及民族等学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特色: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的所在地。据称它对于文字学、语言学、妇女学乃至历史、考古及民族等学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游玩线路:有普美村、荆田村和桐口村三处参观景点

  浯溪碑林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各碑所处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浯溪碑林各个时代的书法碑刻作品,以及历代书学家、书法家对浯溪碑林的评价、赞誉,印证了浯溪碑刻在书法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B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 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C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关于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状况调查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第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合理开发的前提,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手段,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保护抢救的良好氛围。

  第二, 对于可以符合“世遗”标准的文化遗产,应积极参与申请纳入,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规范为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行为准绳。

  第三, 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上的职责和行为。对于那些任意破坏或者过度开发的行为予以坚决禁止。针对辖域内重大文化遗产破坏事件,必须实行领导问责制。

  第四, 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宣传和增加收入,也是进一步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坚决杜绝用低俗化的市场手段经营传统文化。

  第五, 在扩大财政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并流进入,形成多元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格局;

  第六,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和过度开发文化遗产行为的惩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第七, 积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对于国内外的积极经验应根据各地实际优化推广,对于挫折教训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三)关于永州市道县的文化遗产专题调查

  1、调查背景

  8月17日,湖南永州市举行的“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获悉,在位于永州市道县的南岭大山深处,发现了规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巨大古代石像群。

  这处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岭祭祀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南一公里处的鬼崽岭,属于南岭山脉。其中心位置距九疑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岭得名于地上地下近万尊石像,当地人俗称这些石像为“鬼崽崽”。

  据湖南省文物部门调查,鬼崽岭石像还是迄今为止考古调查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人像石雕群体。该遗址中史前期石像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汉魏晋时期石像制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别是史前期石像占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数量庞大,其制作年代在国内堪称最早。

  2、鬼崽岭石像内容的具体介绍

  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考古调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唐忠勇说,鬼崽岭遗址为古代大型祭祀遗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妇像及各种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不等。

  鬼崽岭上的武士像虽矮小,但却威猛

  鬼崽岭上散落的千奇百怪的“鬼崽崽”。

  这尊“鬼崽崽”看上去比较肥头大耳

  记者电话采访了长期研究这一古代石像群的道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忠勇。据他介绍,这一处石像群数量之大、工艺之独特、时代之久远、内涵之丰富,“其规模超过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又一大奇迹。

  经初步研究,这处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岭为古代祭祀遗址,位于南岭山脉深处。其中心位置距九嶷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岭得名于地上地下近万尊石像,当地人俗称这些石像为“鬼崽崽”。

  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考古调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经中国石刻博物馆和湖南省考古研究专家调查统计,在15万平方米的地表上散落着5000多尊雕刻粗犷传神的各种石像,地下2米左右亦埋藏数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数量庞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数量还要多。

  年代 最早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

  据湖南省文物部门调查,鬼崽岭石像还是迄今为止考古调查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人像石雕群体。该遗址中史前期石像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汉魏晋时期石像制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别是史前期石像占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数量庞大,其制作年代在国内堪称最早。另外,石像制作在唐宋元时期亦有延续。

  唐忠勇说,鬼崽岭遗址为古代大型祭祀遗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妇像及各种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不等。

  推断 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

  考古专家就现有资料及实地调查推断,鬼崽岭及石像最初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坛场”(祭坛),该地是史前人堆积或选择的祭坛,“石像”布满坛场,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历经数千年历史。

  鬼崽岭石像仍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所不能破解的“谜”之一。唐忠勇认为,研究鬼崽岭石像的意义十分深刻,随着“谜团”的破解必将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增加实物证据,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价值分析

  A、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考古调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体。经中国石刻博物馆和湖南省考古研究专家调查统计,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下2米以左右亦埋藏数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数量庞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数量还要多,堪称世界又一大奇迹。

  B、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考古调查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人像石雕群体。该遗址中史前期石像制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汉魏晋时期石像制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别是史前期石像占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数量庞大,其制作年代在国内堪称最早。

  C、鬼崽岭石像制作工艺及造型独特,是迄今为止国内仅见。石像因材施艺制作粗犷并不讲究细部处理,粗犷的线条常与自然扭曲团块结合,其整体感和节奏感非常强烈,能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石像虽种类繁多,但大部分石像为座像“曲腿”呈“交趾”状,造形夸张,寓意奇特,。“孕妇”石像体现了古人的生殖崇拜观念,“骑象”将军像又与远古关于南方楚粤战争传说相符。文官像、武官像、将军像及普通士兵像等共同构成了神秘世界中的现实生活场景。

  D、鬼崽岭遗址是长期形成的大型祭祀场所。鬼崽岭文化是汉瑶祖先共同创立的,反映了南楚文化的许多特征,对研究南楚文化、研究莫南瑶族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遗址周边大量庙宇,古民居中大量“舜德”文化遗存及陈氏家谱对田广洞五姓村民为舜后代的明确记载,这些都反映了鬼崽岭祭祀与舜有关,为研究舜德文化和当地祭舜历史和方式提供了实物证据。

  结语:鬼崽岭石像的存在和发现仍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所不能破解的“谜”之一。其产生原因大致与宗庙祭祀有关,亦可能有原始宗教、民族及民俗的成分,但由于历史太久远,年代跨度大,各时期石像存因不能“一概而论”。就现在的资料及调查推断,鬼崽岭及石像最初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坛场”(祭坛),“鬼崽岭”是史前人类堆积或选择的祭坛。石像布满坛场,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历经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后人不无“肓目”地“续雕”,形成了石像多期雕琢现象。对鬼崽岭石像的研究意义深刻,随着该“迷”的破解必将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增加了实物证据,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有一定的“修正”作用,而且它必将写进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

  (四)关于加强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机构沿革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鬼崽岭石像保护工作。成立专业委员会,负责文物、山林保护;成立文物保护区管理局,为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保护世界遗产

  为了加强鬼崽岭石像管理的法制化,按照《中国文化遗产法则》和《世界遗产公约》和文物保护法的要求,编制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鬼崽岭研究院2010—2020年战略发展规划纲要》,对鬼崽岭石像的保护、研究、信息、安全、管理、利用及保障等诸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使龙门石窟的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及管理工作、社会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基础性保护研究投入,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鬼崽岭石像的保护工作,是摆在鬼崽岭石像保护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加强日常维护,做好基础工作

  2、健全监测体系、加强石窟监测,为石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积极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石窟保护科技含量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石窟保护水平

  开展国际合作,是学习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石窟基础研究工作 提高专题研究水平

  1、编写鬼崽岭石像报告,推动研究工作上台阶

  2、整理龙门石窟基础资料,促进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此外,还完成了鬼崽岭石像研究成果汇编整理、鬼崽岭石像历代文献记录及方志记录的收集工作及历史测图和照相资料的整理等基础工作。

  3、开展鬼崽岭石像遗址发掘,筹建擂鼓台遗址博物馆

  4、整理奉先寺遗址发掘资料,开展遗址区域考古钻探工作

  5、出版学术研究刊物,展示鬼崽岭石像文化内涵

  五、实施三维数字技术工程 建立行业技术标准

  三维数字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以三维数据储存和保存鬼崽岭石像信息,在档案建设、考古测绘、文物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解决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矛盾,促进文化、旅游、教育与娱乐产业的发展。

  六、成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鬼崽岭石像专业委员会

  七、遵循规划、整治环境,打造青山绿水龙门石窟,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使鬼崽岭石像的环境面貌和质量发生了巨大改变,山清水秀,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环境整治对于改善区域小环境、延缓鬼崽岭石像风化,有效地保护石窟有重要的意义。

  八、加强交流 扩大影响

  1、召开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

  2、积极作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工作

  3、积极举办国内外展览

  九、加强人才培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鬼崽岭石像保护、研究事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引进鬼崽岭石像文物保护、研究和信息资料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学历均为本科以上,涵盖了文物保护、地质、考古、历史、美术和计算机等专业。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郑姓家谱见于记载的是《新唐书经籍志》里收录的《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河南:荥阳大里村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河北::丰南郑氏五门家谱二卷, 丰南郑氏家谱十六卷 , 郑氏家谱一卷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62356139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周永:韩国现代集团的创始人,出生在朝鲜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经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移民劳工变成韩国最大商业集团的创始人。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的建设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发展给郑周永带来一个又一个获利丰厚的合同,他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汽车、轮船和机械制造,还有半导体与电子产品。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郑周永雄心勃勃地参加1992年总统竞选,但未能当选。自从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台执政,郑周永赶了一群牛走过板门店,并给朝鲜送了一船粮食,领导韩国商界扩大与朝鲜的联系,对南北朝鲜改善紧张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生自古无人死,留丹心挥汗。

这位广为人知的《过零丁洋》的作者,也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700多年前,“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来到湖南江永。

江永,自古以来就叫永明。

咸淳九年( 1273年)三月,文天祥就任湖南提刑史。

烟花三月,潇湘新绿,杨柳苍翠,梅花吐嫩芽,早春开花。

“夜早得东风信,潇湘一川新绿。

杨柳色含晴,梅花心暖,春浅千花束成。

“文天祥充满诗情,写了新词《齐天乐甲戌题湘宪种德堂灯屏》。

他率兵进入湘桂交界的土匪,审理荆湖南路一案,“疏决淹,一路无残”。

当时,广西秦孟四率众闹事,越境攻入永明(今江永)等县,“屠杀居民,俘虏妇女,掠夺财物”。

在此期间,文天祥以平寇为目的,驻扎在永明古泽村(今江永),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平定下来,道路得到了肃清。

周德源、永明上甘棠人,与文天祥同为京都杭州同事。

他崇敬文天祥之人,仰慕他的才智,得知文天祥受命于永明平之乱,便借探亲之机拜访文天祥,为文天祥题词。

此时,元兵过境,南宋王朝动荡,病危。

文天祥的“忠孝廉节”思想已经形成,文天祥遂赠“忠孝廉节”四字。

此后,四字在上甘棠人中宣讲了490年。

上甘棠的族谱中记载了节度使、尚书、太守、将军等101名官吏。 虽然人不同,但同样的是正己修德、廉洁爱民。

干隆二十八年( 1763年),时永明县令王伟士得知文天祥的信藏在民间。 王伟士是文天祥的“忠实粉丝”,出于仰慕,下令刻摩崖作为上甘棠村的村训。

至此,“忠孝廉节”四个字公诸于世。

文天祥忠于国家,刚正不阿佘臣,大义凛然。

公元1275年,文天祥接到诏书,“迅速从勤王义士出发,朝前走。

“文天祥带诏哭泣,‘以家产为军费’,组织义兵,起兵事王。

“天地有正气,杂乱地赋形流形。

下面是河岳,上面是日之星。

人说浩浩荡荡,沛然哽咽着苍冥。

皇路清夷,包括明庭。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把齐太史的简和晋董狐的笔填天地之间的至刚浩然正气的表现之一,不为权势所动摇,不屈服于*威。

1280年,文天祥在原拒绝让张弘范在潮阳战斗后,被偷袭擒获。 他不受高官厚禄的邀请,在燕京被判入狱三年。

义之时,衣带曰:“孔为仁,孟曰取义,因尽义,仁至。

读了圣贤书,学到了什么? 现在,蜀是对的”。

文天祥的名声来源于宋元时期的游击战和死前的民族气概,其实这位冠军公爵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天祥以一生之大节照今之古,而著作也极为雄伟,浩如长江大河……”《文山老师全集》共收录诗830首,言志诗颇具思想性。

祥兴二年( 1279 ),文天祥被俘写下的千古《过零丁洋》明志:“人生自古无人死,丹心挥汗。

“忠孝廉节”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影响广泛。

零陵古城东门福寿亭,东西两壁都刻有“忠孝廉节”的石刻,南宋张贯任岳麓书院主教,确定“忠孝廉节”为校训。

上甘棠村是省纪委挂牌命名的第一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在如画的山水中,在古朴的建筑中,在沧桑的碑刻间,阳光照耀着海棠月陂亭“忠孝廉节”的石刻,字如其人,耿直忠烈,大义凛然,其爱国丹心震天泣鬼神,久久震撼着国人的心灵

“忠孝廉节”四字,为上甘棠的清廉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内涵,形成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上甘棠的古村“八德”。 村内祖训十条、《81个他字歌》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传达了“孝敬父母、耕读传家、耕读传家、出丑”

几千年来,这里人才辈出,风俗淳朴。 如今,每逢“七一”、国庆节、春节等节日,省内外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纷纷组织起来在熏陶感染中修身养性,养成重德向善、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

上甘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已广为人知。

文天祥和张世杰、陆秀夫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们面对外国人的入侵和压迫,拼命反抗,“我不想先立一君,死; 站着你,这个你也死了,这可怎么办! ”“臣不待才,大宋中兴之路不绝。 我君臣为国而死! “国家灭亡了也救不了,怎么能心怀二心,苟且偷生呢?”

国难见臣忠。

文天祥等人的高尚情操,激励一代又一代国民报效祖国,义无反顾。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有记录祖宗事迹的习惯,后世称之为“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宗谱的存在有着“辨亲疏,明昭穆”的重要作用,古人常云:“谱谍立身之本也。”可见,族谱虽与国史、方志都属于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但谱更能通过追根溯源了解到你是谁、从哪来。

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家谱又是体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修谱即是行孝,那如何才能将行孝做到尽善尽美?修谱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生不立传”,是写史人的一个态度。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历史对错让后人来评说。”,人会变化,先前行为良好,后来人生发生变化,导致晚节不保也是常有的事例。如若给生人立传会出现偏差,且带有请托行为、人情世故、主观色彩、个人喜恶等影响客观公正的因素产生,因此给尚在世的人立传为时尚早。既然要立传,就应让后来者认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盖棺再定论”。

史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以史为据编修家谱能增强家谱的可信性。在家谱的编修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史料,辨别史料真伪,搜集本家族始祖、名人等重要历史资料,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物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客观记叙。对先人不作主观带感情色彩,影响后世对家族先辈客观认识的评论。

人无完人,不能对一个人责备求全。且好坏也不是一两件事能定论的,判断历史对错也要因特定历史时期、历史环境而定,不以今时之参照标准去衡量古人,今日之标准也不能成为后来者评价今人的标尺!

家谱本身具有教化作用,警示后人更是家谱的重要作用。因此家谱里更不应有与传统道德观念有抵触的内容,否则不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

满族家谱为什么大部分都出现了断代?

因为原生的“女真满洲”人的谱牒大部分达不到几千年的标准。一般民族学上,将原生的满洲民族作为女真民族的后身。而女真民族最早的文字女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