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西杰出青年作家—柳育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3收藏

记陕西杰出青年作家—柳育龙,第1张

育龙兄,名柳育龙,网号寒星灼日。陕西蓝田人,祖河东柳氏,其为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后。

育龙博学,精创作,通文辞,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创建,成就斐然。近几年转战文史研究领域,成绩显著。著有《焦岱史话》、《文化视域中的辋川图景》《历代蓝田作家研究与评述》等地方史,又欲修《柳氏族谱》系列,如《家谱与寻根》《历代柳氏家训集释》《柳姓寻根》《柳姓史略》《柳谱自备录》等计二百余万字,博学浩瀚,著作等身,实八零后之楷模。

与育龙兄相识约莫算来已近十载,初识育龙兄,为人豪情达练,已独创刊物,名曰《8090风》。是时我初入社会,困顿于贫贱,育龙兄屡屡勉励,并在自己刊物上发表拙作,实动人心。之后我困于书房,育龙兄已是社会名流,身价攀升,期间依然不免对我关照。育龙兄多次邀我谈谈其作品,文风,深感水平有限,不敢妄加评判,之后书信两封,徒勉励之言耳!今管中窥豹,略加简析也。

一、育龙兄文风之“博”。

育龙兄博学多长,通于佛学、经学、文史等,故育龙兄文风博,涵盖广。其作品地方文史及谱学著作可见其史学功底深厚,其随笔诗词见其文辞深厚,另其作品往往涉佛学、经学、杂学等,见其学养深厚如《对方言的忧虑》。故其博乃其文风之一也。

二、育龙兄文风之“广”。

博领域之说也,广范围之谓也。育龙兄之文上起秦汉,下至当下,涉及民治,国治、法治。家谱、道德、人伦等无所不及。其上到《柳氏家训》下至《中国人口史》涵盖千年,故此范围之广乃其二也。

三、育龙兄文风之“朴”

初读育龙兄文章,平平之词,淡淡之谓,实无惊奇之感。愈加深入愈觉味之甘醇。如散文《父亲的打油诗》、《在冬天怀念一个人》、《诗人真不如农民》等,此类作品古朴平淡而属人人之心音。

育龙兄作品广博,文辞深厚,使其身居要职,先后担任《8090风》实体杂志执行主编,8090风文学网主编、名誉主编。被评为:“大别山十大新锐诗人”等。

育龙兄曾与我约言欲选关中四大才子,而今我虚名加身,育龙兄实至名归,当属关中才子之首,八零后标兵也!

李凯凯,2017-03-31

注:李凯凯,陕西旬邑脑瘫儿,有作品发布。

 柳下惠是谁?在说柳下惠的故事之前,先来大概的了解一下柳下惠的基本信息。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子禽,曾官拜鲁国士师,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据说,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遂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孟夫子目其为“四大圣人”之一,《孟子·万章下》说: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说他是圣之和也,可做百世之师,所以后世就叫柳下惠是“和圣”。但柳下惠广为人知,不是因为他是个“和圣”,而是因为男女关系上的“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的“毛诗”版本,且有几个版本。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巷伯》讲了个独居男子和寡妇的故事: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自以为辟嫌之不审矣。若其审者,宜若鲁人然。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是也。”这应该是最早的版本,形成了“坐怀不乱”故事的雏形,但此时距离柳下惠所处的年代已经相去数百年。

 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在《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有了成型的“坐怀不乱”的故事: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也有同样的记载:“夫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晚不乱。”

 另一个说法,说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路边古庙暂避,但一进门,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湿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坐于古槐之下,任暴雨浇注。此段“佳话”,成了柳下惠坐怀(槐)不乱。

 不管哪种说法,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故事在元明时期才完全成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元明时期距春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个故事千百年后才可演变成型,也太久了点吧,其真实性令人生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故事何以迟到了这么多年才定型恐怕这与宋明时期理学的盛行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不妨如此来推断一下。

 宋明时期,理学盛行,号召“存天理,灭人欲”,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推崇男女授受不亲。理论的推崇不能只喊空口号,不然太过笼统和抽象,于是,为了顺利推广这种理论,往往会树立一个典型或者榜样,如同现今的模范人物一样,把他的先进事迹广为宣传,以供大家仿效和学习。

 那么谁来担此重任呢当时很难有那么合适的人选,且万一影响力不够的话,还会适得其反。那么就到古代寻找好了,年代久远了,说黑说白由你说了去。而柳下惠是个相距千余年的古人,且在他所处的时代为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极力推崇,还担任过鲁国的大夫,以礼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执法以平,治国以德。孔子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也盛赞他是“圣之和者”,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相提并论,后世尊之为“和圣”。这样备受圣人们推崇的人物,影响力自然是不低的,于是在柳下惠身上安个“坐怀不乱”的故事,为宣传自己的观点所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柳氏家谱在安徽被发现时,据考证,柳家这套家谱就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题字,由此可见柳氏家族当时与理学是有着瓜葛的,柳氏家族的地位也非同一般。

 不过,幸好这是个谎言,不然随着柳圣人坐怀不乱的故事的久盛不衰,被他老人家抱在怀里焐著的那个“女子”该郁闷了。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干柴烈火,柳圣人居然动也没动,是自己比恐龙还恐龙还是圣人都不是“人”,没有七情六欲够想破脑袋的了。

柳氏系浦阳蜀山河东柳氏之一支,自从横溪分派迁居高丘以来,已600多年,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其中最为杰出者,为蜀山第10世、高丘第4世的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曾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永乐二年(1304年),他还与族兄柳仕忠出面邀请进士出身时任浦江县事的程汝器为《蜀山柳氏宗谱》作序。其在序中写到:“婺之浦江西南有乡曰通化,去邑几一舍,为乌蜀山待制柳文肃公故居在焉。公为元朝名士,文章著述行于世久矣。其家乘一册,则公之闻孙叔雍所编辑也,先后公卿序跋其纂修之意至矣。二年冬,曾孙子中、子理来踵县斋,携以示余,复征后序。”待制公之子孙所以绍家声而继前烈者,岂无后人乎?噫!文肃公之遗泽未泯,蜀山之秀气犹存,胄监英才礼闱魁选、功名事业未可量者,固子理之职也。和睦族姓以奉蒸尝教子一经,以寿文脉者,子中当致力焉。”其对仕性公之功名事业寄予厚望,自不待言。方孝孺在《蜀山柳氏宗谱》所作的序中提及高丘柳氏的记载有:“其(柳补之)子为谁?贺也。讳贯,字道传也。宝,字惟善也。实也。”“宝子曰(王+景),字景文,子曰复,叔贤,杞,叔坚也。复子三:恂、性、怡也,杞子亦三:愉、恢、恺也。恂至恺不字未冠也。”据《蜀山柳氏宗谱》记载,高丘柳氏在明初子姓繁衍,同一行辈中多达近百人,这是目前高丘柳姓无法企及的,现在高丘柳氏同一行辈不超过20人。据父辈介绍,在民国前后,高丘柳氏已成为“三家村”,仅存三户半人家了,实在令人感慨。解放以来,高丘柳氏有所复苏,人口已增加了数倍,现已有20余户人家,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出现良好的势头,在横溪蜀山柳氏中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支,我希望高丘柳氏宗亲,应以蜀山柳氏始祖柳铸,20世祖、高邮令柳金,20世叔祖兰溪县尉柳叙,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21世伯祖柳贯,高丘柳氏4世祖柳性等先祖的道德文章与人格操守为我们的镜子,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以仰无愧于先祖,俯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和高丘这方故土。我翻阅《蜀山柳氏宗谱》,化了一天时间,将有关高丘与本家族的世系整理出来,草成《高丘柳氏宗谱》的初稿,供高丘柳氏族人参考。由于我手上的旧谱资料不全,许多资料尚需柳氏族人增加补充,以期完成一部详尽的《高丘柳氏宗谱》。

蜀山柳氏柳铸第27世孙、柳金20世孙、柳贯21世侄孙、高 丘始祖柳宝21世孙、柳性第17世侄孙柳哲敬撰于京西万柳园

2002年4月8日晚12点50分

第一世

柳铸,雍二十三,讳铸,字师颜,号西墅。其先出自展禽,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至于人才之秀,生齿之繁,惟唐最盛,而后分派于河东,解州公乃诚公幼子也。宋建炎间,协同赵忠简公鼎护驾南渡,而居于杭,退而不仕,惟嗜堪舆,遍览胜筑,自浙之浦,而登蜀山之下,见山川秀雅,局势环聚,天峰拱揖,水口成形,心甚慕之,因遂家焉。横溪之居,自祖为始。生于宋熙宁壬子八月初一日子时生,绍兴丁卯四月十五日寅时卒,寿七十六岁,娶缪氏,生于宋熙宁壬子正月十八日辰时生,绍兴己巳八月十六申时卒,寿七十八岁,合葬家北芦莘坞柏树山,生一子瀚。

第二世

柳瀚,睦五一,字宗海,人物魁伟,德性淳厚,封靖江学录。娶俞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二子:森、彬。

第三世

柳森,百六,讳森,字子林,善诗文,通经史,有继往开来之学,具匡国济世之才,登乡科授池州府学正。娶陈氏。生二子:监,蕴。

柳彬,百七,讳彬,字子均。娶钱氏。生二子:温、盖。

第四世

千一讳温,娶吴氏。生一子福。

千二讳盖字元载,娶钱氏尚书公侄曾孙女。生一子祈。

千三讳监字元洁。娶凌氏。生二子:禅、佑。

千四讳蕴字元积。娶义乌黄山童氏,合葬横溪郭园,即石柱坟父坟侧。生一子补之。一女适石塘盛。

第五世

万三二讳禅,志有凌云,名传四方,授都巡之职。娶贾氏。生二子:圆、庆。

万三六讳佑。娶翁氏,生二子:友、更。

万三七讳福。娶陈氏。生二子:周、用。

万三八讳祈字德济。娶义门郑氏。生一子叙。

万三九讳补之,字山甫。嘉定戊辰四月廿五日未时生,祥兴戊寅三月初三日卒,寿七十一。宋迪功郎,任嘉兴府崇德县主簿,莅政多能,宽爱得众,居官存忍让之风,归田周贫危之苦。娶金氏,嘉泰癸亥四月初二日生,德佑辛亥正月十八日卒,寿四十九岁。合葬邵原。生一子金。

第六世

恒一讳金,字时声。才兼文武,德洽乡邦,中宋咸淳丁卯科进士。宋末城窦山民倡乱,火金所居,官兵同金捕获金,乃恻然悯曰:“此岂其本心哉?良为饥寒所驱尔!于是止戮其渠魁,余悉放之,众感德造室庐还之,号为新居,事载《浙江省志》《寓贤传》。并见方集新居注内。授高邮军高邮县令,未上,元兴。后以子贵,敕命追赠阶奉训大夫,官淮安路泗州知州,勋飞骑尉,爵封浦江县男。宋端平丙申九月廿八日生,大德庚子八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五岁,葬郭园石柱坟。娶东阳上市俞通判女,追封浦江县君。淳佑戊申五月廿九日生,至元癸未八月初六日卒。葬横溪天山。生四子:贺、贯、宝、实。

正四讳周,学问常裕于自修,模范无忝于当世,宋季为检阅之官,吴直方尚师事之。娶金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一子尝。

正一讳叙,字元德。宋景定间以贤正任兰溪县尉,兰民德之。留居邑之西门外大园,为居兰始祖,后因宋亡恸哭不食而卒。详载《浙江省志》并兰浦二县志。娶吴公礼部师道姊。

第七世

振一讳贺,娶吴氏,合葬父坟侧。

振二讳贯,字道传,号蜀山。元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谥文肃。有文集行世。行实载《元史》本传。详见卷首宋景濂《形状》、黄晋卿《墓表》。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正壬午十一月初九日卒。寿七十三岁。娶兰溪石塘盛氏,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顺辛未十一月初九日卒。生三子:卣、同、因。

振三讳宝,字惟善,咸淳甲戌七月十三日生,至大辛亥三月初七日卒,娶季氏,景炎丁丑十一月十七日生,至正戊戌十一月十二日卒,寿八十二岁。合葬黄山。生一子(王+景)。

第八世

忠四讳(王+景),字景文,旧谱载忠一。大德辛丑六月廿五日生,洪武己未二月初八日卒,寿七十九岁,娶本邑刘副使女,皇庆壬子十二月十四日生,洪武丙辰七月初二日卒。寿六十五岁,继娶钱氏,生二子复、杞。

第九世

相四讳复,字叔贤,至正壬午八月初八日生。洪武壬午实建文四年四月初六日卒。寿六十一岁。娶金氏,至正甲申五月十七日生,永乐丙申正月廿八日卒,寿六十三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恂、仕性、仕怡。

相八讳杞,字叔坚,至正己丑八月廿七日生,永乐丁酉五月十六日卒,娶祝氏,至正丙戌六月十二日生,永乐己丑十一月十六日卒,寿六十四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愉、仕恢、仕恺。一女适本乡陈。

第十世

宜五讳仕恂,字子信,至正癸卯四月十二日生,永乐已未正月十六日卒,寿五十三岁。娶陈氏,至正甲辰(1364年)十一月初三日生,永乐丙申(1416年)三月初十日卒,寿五十三岁。合葬鲍塘坞。生三子:崇勋、崇然、崇。

宜七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至正丁未(1367年)正月廿九日生,永乐辛卯(1411年)十一月廿七日卒,寿四十五岁,娶金氏。洪武己丑正月廿四日生,宣德辛亥二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三岁。生三子:崇选、崇通、崇遇。一女适戴九灵。

第十一世

和七讳崇然,字仲安,洪武癸酉五月廿一生,景泰癸酉四月初九日卒。寿六十一岁,娶董氏,洪武已亥十二月廿九日生。生六子:良潮、良江、良海、良涛、良澜、良(三+止)。二女,长适本邑市西赵,幼适本乡金玺。

第十二世

仁十七讳良澜,字廷波,宣德甲寅二月初一日生,宏治己未十一月二十日卒。寿六十六岁。娶金氏,正统丙辰七月初二日生,成化丁未四月廿九日卒。合葬许山头。生三子:世慷、世惟、世恺。二女,长适金,幼适钱。

第十三世

义五十一讳世恺,字存晓,成化甲午五月初六日生,正德辛巳三月十八日卒,娶城头陈氏,宏治戊申闰正月廿三日生,嘉靖癸亥三月初六日卒,寿七十六岁,合葬许山头。生二子:思显、思顺。二女,长适溪口周,幼适六都陈。

第十四世

礼五十一讳思显,字文扬,正德辛未十二月初四日生,隆庆壬申十二月十二日卒。寿六十二岁,娶赵氏,正德壬申五月初七日生,万历甲申三月初四日卒,寿七十三岁卒,寿七十三岁,生四子:希会、希良、希志、希豪。二女长适市西朱,幼适六都施。

第十五世:希良

第十六世:彦龙

第十七世:一新。生四子:汝贵、汝澄、汝葵、汝发。

第十八世:汝贵。生四子:元生、拱生、邦铨、进生。

第十九世:元生(乡饮宾)。生二子:鹏程、鹏翮。

第二十世:鹏程。生三子:启焕、启燕、启麟。

第二十一世:启焕。生一子:瑞有。

第二十二世:瑞有。生二子:喜江、喜道。

第二十三世:喜江。妻水阁吴店盛氏。生一子:全旭。

第二十四世:全旭。妻西塘下方氏。生二子:成方、成圣(谱作兴)。女二,长适王北山金,幼适双溪口陈。

第二十五世:成方。妻周氏。生二子:顺风(谱名作克风)、克龙。女二,长幼皆适城头陈。成圣。妻陈派宅陈桂雪。子三:新庆(谱作克庆)、新法(谱作克法)、新运。女二:林蕊、小蕊。

第二十六:克风,妻周氏,子一:兴祥,女二:春苗、明萏。克龙,妻陈氏。子二:明镜、明正。女三:修叶、爱莲、爱仙。新庆。妻下溪前宋氏。子三:遵福、遵禄(早夭)、遵德。女二:爱君、爱珠。 新法,妻陈阳春,生子二:遵寿、遵喜,女一:群青。新运,妻施氏,一子:遵富。

第二十七世:遵福,妻周燕芳,生子二:祖进、祖连(溺水夭亡),养女一:跳;遵德,未婚,养女一:飞;爱君,初适下口坑楼开红,生一子楼永祥,一女楼兰肖。夫丧再适陈派宅陈兴余;爱珠,适胡宅胡启仁,生女胡灵丽,儿胡平安;遵寿,妻施雪英,子一:世晗;遵喜,又名柳哲,妻尹行燕,又名雨心,女一:京慧,又名祖濂;群青,适梅新店周根有,生一子思元

4987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

(清)顾景淦 柳善维编辑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 四册

科图

4988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

(民国)柳溥庆编辑

民国二十九年(1940)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989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可阴等辑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序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洵州柳氏康熙宗谱》。

4990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

(清)柳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思成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4991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

(情)柳预生重修

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1890-1891)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科图 历博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三十六年六世孙柳可荫首修。

499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

(民国)柳牲春 柳预生等重修

民国元年(1912)思成堂木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首修於清康熙间,此为四修。

499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卷

(民国)柳诒徵等撰

民国间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存卷7)

注:书中记事有至民国三十七年者。

4994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畅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柳氏介和堂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499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

(清)柳树芳辑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博

499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

(清)柳树芳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胜溪草堂刻本 二册

北图 江西图(十四部) 陕西图

499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

(清)柳树芳撰

清道光胜溪草堂刻《养馀齐全集》本 七册

江苏苏州市图 福建师大

4998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

(清)柳兆薰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胜溪草堂刊本 四册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江苏苏州市博

福建图 江西图(十七部) 陕西图

美国

4999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

(清)柳树芳辑 柳以薰 柳以蕃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序刻本

北图 辽宁图 上海图 江苏吴江县图

日本 美国

注:此谱为《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卷九至十二。

5000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

民国十二年(1923)胜溪草堂活字本 二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福建图

(二部) 暨南大学

500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

(清)柳章 蔡恒寿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笔谏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四册)

500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柳开贵 柴永祺等纂修

民国七年(19l8)笔谏堂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5003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

(清)柳贤沧纂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笔谏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004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八年(1919)笔谏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005浙江慈溪竹口柳氏兴孝录二十匹卷

(清)柳世纲等修

清咸丰三年(1853)敦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美国

5006浙江绍兴曾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

(清)柳文贞纂修

清咸丰七年(1857)馀庆堂木活字本

北图 浙江图

注:卷端题《浙绍会员张家沥柳氏宗谱》,封面书《会稽柳氏宗谱》。

5007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

(民国)柳东甸 柳继权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馀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注:清道光二十二年柳文贞始修。

5008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

(民国)范厚基 吴忠雷重纂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清乾隆十六年初纂。

5009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蜀山乡

501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应敏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八册

中央民院

注:清顺治间始修。

5011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卷

(清)柳鼎序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注:谱初修於明成化五年。

5012浙江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

(清)黄浦南 葛荣再修

清光绪七年(1881)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5013浙江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

(民国)柳宗善 李定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5014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传(存卷1-3)

注:谱初修於明成化五年。

5015浙江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柳兆元修 柳培辑

民国二十年(1931)锡类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5016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

(民国)柳运茂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山东栖霞县寨里乡路旺村

5017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柳奂谔等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河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湖南图

5018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柳盛恒 柳盛镰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河东堂活字本 四册

湖南图

5019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

(清)柳凤桥增修

清同治七年(1868)手钞本

甘肃庄浪县朱店乡柳家庄

注:清乾隆十三年始修於柳时春。

5020 柳氏续谱不分卷

(清)柳如鉴纂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钞本

北京大学

5021 柳氏宗谱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卷)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姜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尚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人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②据《新唐书》所载,唐时新罗国有崔姓。③清代高丽人、满洲人姓氏中有崔姓;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始祖:崔季子。 迁徙: 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为多。目前崔姓人口列全国第七十四位。 郡望: 清河郡 西汉置,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

  博陵郡 三国魏置,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

  荥阳郡 三国时分河南郡置,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 堂号: 噤李堂 “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清河、博陵、荥阳。②敦五、惇叙、默荫、三戟、惇本、德星、崇志、承绪、永思等。 字辈: 某氏崔氏字辈:大膺克之,文学永启,世代宏昌,善良广继,福远泽长,传承祖德,光明志向,家庭清正,宜尽振新,安守繁荣。

  辽宁锦西崔氏字辈:封文显德,克永康祥。

  河北庆云崔氏字辈:志朝启延,中首学裕,汝泽振峰。

  山东日照崔氏字辈:基肇荣惟久,恩延世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喜益寿,乾坤平安康。

  辽宁辽阳崔氏字辈: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

  山东利津崔氏字辈: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

  四川宜宾崔氏字辈: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

  河南渑池崔氏字辈:友应从连,之学凤殿,中云鸿道,书月乐德。 名人: 崔骃(-92),东汉文学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崔篆孙。少与班固、傅毅齐名。窦太后临朝,车骑将军窦宪召为府掾,后改任主簿。宪骄恣,骃屡劝谏,宪不能容,出为长岑县长,不赴任而归,卒于家。著有《达旨》等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崔亭伯集》。

  崔瑗(77-142),东汉书法家。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崔骃中子。官至济北相。善章草,师法杜操,唐张怀瓘《书断》评其书“点画之间,莫不调畅”。与杜操并称“崔杜”。曾为张芝所师法,对当时影响极大。字迹失传,著有《草书势》。

  崔寔(-约170),东汉政论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瑗子。桓帝初,举至孝独行,除为郎。后辟太尉袁汤府、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寻以荐召拜议郎,迁梁冀府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以病征,拜议郎。梁冀诛,坐免官禁甸。后拜辽东太守。母忧服竟,召拜尚书,以疾免。有《政论》五卷,《四民月令》一卷,《集》二卷。

  崔宏(-418),北魏臣。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出身关东名门士族。少号冀州神童。初仕前秦苻坚,继仕后燕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北魏道武帝访得之,任黄门侍郎,与张衮执掌机要,草创典章。天兴元年(398),议改国号为魏,为道武帝采纳。迁吏部尚书,总裁律令、朝仪、官制。通制36曹,权倾一时。俭约自居,不营产业,为帝所重。明元帝即位,奉诏与穆观查处不法官吏,又与长孙嵩疏决刑狱。神瑞初年(414),建议明元帝起用寿光侯建,讨平并州羯胡。拜为天部大人,封白马公。善书法,时人引为摹本。

  崔浩(381-450),北魏臣。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崔宏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太武帝灭赫连昌、击败柔然、攻灭北凉,均参与策划。长天文历学,制定五寅元历。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他对北方士族人物多所荐拔;又汲引寇谦之,助道抑佛;主张辨别姓氏门第,企图恢复五竺封爵制,以发展士族势力,与北魏统治者发生矛盾。他主持编纂国史,又直书拓跋氏皇室一些避讳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因而得罪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被杀。其宗族及亲戚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并受族诛。

  崔鸿,北魏史学家。东清河鄃(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字彦鸾。少时博览群史。太和间拜彭城王国左常侍。后为员外郎,迁中散大夫、司徒长史。孝昌间任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撰有《十六国春秋》,佚文收入清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

  崔融(653-706),唐文学家。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东)人。高宗上元间(674-676)登辞殚文律科,历任宫门丞、崇文馆学士、太子侍读、著作佐郎、右史、著作郎、凤阁舍人、司礼少卿、袁州刺史、国子司业等。文辞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朝廷大手笔多由其草拟。与苏味道、李峤、杜审言齐名,合称“文章四友”。原有集,已散佚。

  崔颢(-754),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年少时,诗风轻浮。从军边塞后,诗风大变,风骨凛然,感情昂扬。七律《黄鹤楼》诗,传说曾使李白大为佩服。有《崔颢诗集》。

  崔国辅,唐诗人。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开元进士,历任山阴尉、许昌令等。天宝间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坐贬晋陵郡司马。其诗语言秀丽,风格雅蓄,擅长描摹红颜情思。《唐诗品汇》列其五绝为正宗。原有集,已佚。《全唐诗》辑存其诗一卷。

  崔护(-831),唐诗人。字殷功,蓝田(今属陕西)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后传为“人面桃花”故事。

  崔白,北宋画家。字子西。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梁(今安徽凤阳)人。擅花竹、翎毛,亦长于佛道壁画,其画颇受宋神宗赏识,授图画院艺学,后升为待诏。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芦雁等的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崔白的花鸟画打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廷绘画之新风。有《双喜图》、《寒雀图》、《竹鸥图》等传世。其弟崔悫、孙崔顺之皆善画,同袭崔白画风,颇为时人所重。

  崔立(-1234),金将领。将陵(今山东德州)人。少贫,为寺庙杂役,后乘兵乱随上党公完颜开为都统、提控,积功遥授太原知府。正大初,为汴京安平都尉。天兴元年(1232)冬,哀宗弃汴,授西面元帅留守汴京。二年,与其党杀完颜奴申,自任都元帅,挟持后妃以城降元。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郑王。三年,被李伯渊等设计刺杀。

  崔恭,明臣。字克让,广宗(今属河北)人。正统元年(1436)进士。授户部主事。出外任治理延绥仓储,有能声。因推荐升莱州知府。居官六年,莱人比之汉杨震。景泰中,历任湖广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制定均徭法,斟酌轻重,十年一役,遂成定例。天顺中,历任右副都御史、吏部左右侍郎。巡抚苏、松诸府,与徐恭疏浚仪真漕河、常,镇河;大治吴淞江;疏浚曹家港、蒲江塘、新泾诸水,民得其利。成化中任吏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后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崔呈秀(1571-1627),明臣。蓟州(治今天津蓟县)人。万历进士。天启初求附东林,被拒。四年(1624)以依法被革职议罪,乃投魏忠贤,乞为养子,密造党人名单,参与残酷迫害东林党人。累迁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势倾朝野,为阉党五虎之魁。崇祯帝即位,定为逆案,下诏逮治,自缢死,追戮其尸。

  崔子忠,明末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更名后,字道田,号北海、青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朝末年。山东莱阳人,居顺天府(今北京)。为顺天府生员。曾投董其昌门下。通五经,工诗文,擅人物、仕女、肖像,师法顾恺之、陆探微、阎立本、吴道子等。所画人物面目奇古,用笔颤掣,线条细劲,格调高古,境界奇异。颇为时人所重,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有《云中玉女图》、《洗象图》等传世。

  崔述(1740-1816),清经学家。字武承,号东璧,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知福建罗源、上杭县,在职平反冤狱。不久告归。读著以终。《清史稿》载其为学“勇于自信,任意轩轾者亦多”。考据详明,不墨守旧说;辨析精微,不空谈虚理。认为传注不可信,而著《考信录》,以经为主,传注合于经者取之,不合者辨之,谬误削之。史学家顾颉刚编其著为《崔东璧遗书》。

  其他崔姓名人有三国名士崔琰、崔州平;北朝魏书法家崔挺,作家崔纂;唐大臣崔玄暐、崔仁师,天文学家崔善为,名伶崔徽;宋大臣崔立、崔与之,经学家崔子方,学者崔敦礼、崔敦诗;元大臣崔斌,书画家崔彦辉;明大臣崔亮,将领崔胜、崔贤;清书法家崔班等。近当代崔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崔田民,经学家崔适,**导演崔嵬,舞蹈演员崔美善,摇滚歌手崔健等。

记陕西杰出青年作家—柳育龙

育龙兄,名柳育龙,网号寒星灼日。陕西蓝田人,祖河东柳氏,其为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后。 育龙博学,精创作,通文辞,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