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8分)(1)人物篇
(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 (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 (3)原因有:中国***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 (2)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成就。鞍山大型轧钢厂、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都是“一五”计划时期取得的经济成就。1960年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 (3)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包括:中国***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等等。 |
B |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认识,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根据所学知识,1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是铁人王进喜,,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3,4分别是邓稼先和焦裕禄,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图2和称号不符,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
有人这样赞美邓稼先: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 ”两弹元勋”。 提到邓稼先这个在国人心目中响亮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所以每一个中国人对他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对于邓稼先的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但是,我还是要坚持写一写他的事迹,因为我想让更多的国人知道,邓稼先这人很了不起,他的精神让我感动,他的为人让我钦佩……关于他的事迹,一天一夜也讲不完。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 他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和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不过,原子弹这三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到了真正研发它的时候,那是极其的困难,因为它不仅需要有学霸的智慧,更要有胆识和忘我的精神,而邓稼先却用自己的一生来研究原子弹,一步一步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此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并且随时准备着为了祖国的研发事业愿意奉献自己的宝贵生命。 其实,研发原子弹的道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研发的道路上的荆棘坎坷是别人不知道的。邓稼先研制原子弹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国家的三年最困难的时期,国家的尖端领域的科技研发人员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粮食定量补给,但是由于缺少油水等营养品,他们仍然还会肌肠鼓响。邓稼先虽然能从其岳父那里得到一点粮票补给,但是他并没有花在自己身上,而是将岳父送的这些补给都用在了购买饼干等食品上了,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应对紧张的研发工作,为的就是在忙碌的工作时可以与同事们一起分享,以减少饥饿,补充能量。然而邓稼先和大家就是在那样艰苦条件下,几乎天天没日没夜的加班,可是轮到最后”粗估「 ”参数、筹划计算和决策计算依旧是难以攻克的难题。 就这样,邓稼先带领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整日里倒腾着搞实验基地的建设,硬是在乱坟堆里碾出了一条柏油路,在松树林旁盖起了教学模型厅…… 这一路,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下摆在邓稼先面前的不争事实是,实验条件太差,更是没有研发原子弹的资料,邓稼先毅然勇敢的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让自己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好领头羊,他必须起好这个头,带领大家靠自己努力研究学习,同时并向大家推荐了一些资料和相关书籍,因为这些在邓稼先看来,探索研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才是关键。 为了尽早的解开原子弹之谜,科学家们决定在北京的近郊发挥集体智慧,一起来研发我国的”争气弹「 ”。当时的条件真的太艰苦了,他们只能用算盘计算复杂的理论运算,算一次,可能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算九次就得一年多时间,而且三班倒,不停歇的算,每当邓稼先工作过于疲劳,思维中断时,他总是着急的对大家说:”哎,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当然了,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我国有了超级计算机可以每秒几十亿的计算都不算什么事,但是对于当时邓稼先和他的团队连个计算器都没有的艰苦条件下,全是靠的纯手工的计算,这种巨大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更是匪夷所思的,要是放到现在,我觉得完全可以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了。华罗庚曾评价这些计算是「 ”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但面对这么巨大的、让人听了就头疼的任务,邓稼先并没有望而却步,反倒是迎难而上,哪怕夜以继日的花费一年多的时间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坚信,这个难题终究会攻破。 邓稼先在中科院呕心沥血,甚至在飞沙走石的戈壁实验基地,冒着严寒酷暑,坚持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过15次现场核导弹领导实验,从而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是由他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科研人员一起到实验后的现场采样,后来他又同他的好朋友于敏等投入了氢弹的研究,在研究氢弹的过程中采用了「 ”邓一敏方案”,最终制成了氢弹,这是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两年零八个月实验成功的,这项成功,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10年,而我国真正创造了「 ”世界速度”,创造了奇迹。 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让中国真正变成了军事强国,在国际对抗中有了说话的底气和自保的资本。在国外的华人也切身感受到了原子弹爆炸前后的不同。在南非,种族歧视严重,公共汽车上,只有白种人可以做前排座位上,而华人和黑人只能坐在后排。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当一位华人仍像平时那样坐在后排时,司机就会大声招呼:「 ”你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请坐到前排来!” 当然了,邓稼先长期担任科研小组领导工作,一直都是秉承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总是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现场第一线。比如核武器插雷管等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而让操作人员站旁边,他这么做无疑是加强了管理,同时也给作业人员莫大的鼓励。 就在1979年的一次核导弹的实验中出现了一次事故,飞机空投下的氢弹没有爆炸。为了查明原因,派了100多名防化兵去查寻,可是一无所获,最后邓稼先认真考虑到了后果,决定自己亲自去查找,当时在场的人都不同意让他去,但他并没听大家的劝阻,立即上车开到事故区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发现了摔碎的弹片,原来是由于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落在戈壁滩石头上摔碎了……事故终于查明,可以在之前推出的排除了,然而邓稼先却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数计放射性钚辐射。 许鹿希女士在其所著回忆录《邓稼先传略》中还原了这段沉痛的历史:「 ”1986年,邓稼先由于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渗血,已经达到无法救治的地步。因为早些年我们没有基本条件对身体采取保护,邓稼先作为总指挥,曾在沙漠里寻找没有爆炸的核弹,找到后用双手把裸弹抱了回来。”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全身大出血与世长辞,临终遗言:死而无憾,终年62岁。 邓稼先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呕心沥血,孜孜奋斗,获得多次奖励。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 ”两弹元勋”。 没有邓稼先等先辈的负重前行,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邓稼先不常有,但邓稼先的那种精神每一个国人都可以有。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新中国研制的「 ”两弹一星”成就很难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中国人的腰板能不能向今天这么硬也很难说。 向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先辈致敬!
人生有一种痛苦叫做等待,是杳无音信,是不知尽头。人生有一种爱叫做等待,是我等着你归来,无论春秋冬夏,只要你能回来。当许鹿希再次回到家中,邓稼先已经悄悄的离开了,她不知道她心爱的丈夫去了哪里,更没有留下任何的通信方式。
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许鹿希,还住在原来的60平老房子里。房子中的摆设也未曾变过,还保持着邓稼先在的时候的样子,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只是岁月雕刻的痕迹留在了脸上。老人的身体还健康,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如今儿孙满堂的许鹿希也可以享受着天伦之乐,只是身边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脑海里,往事已成追忆,回忆却都是甜蜜。
原子弹试爆的成功,让家人知道邓稼先这28年做了什么许鹿希第一次知道邓稼先有可能去参与原子弹试验了,还是在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从父亲许德珩那里知晓的,但并不能够确认,只是知道可能是。那天许德珩看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新闻,问到是谁这么有能耐,把原子弹搞出来了,一旁的中科院副院长,半开玩笑的说,这得问你女婿去啊。这才第一次让邓稼先的去向,有了一个大概的选择。1986年,邓稼先已经躺在了病床上。中央决定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许鹿希的同事,领导还有家人才知道邓稼先这28年究竟去了哪里,究竟干什么去了。
许鹿希的等待邓稼先留下的只是一双还不懂事的儿女,以及渐已年迈的公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这个沉重的嘱托深深的扎在了她的内心深处。等待是一种习惯,虽然没有时间,但有着守候的诺言。在时光流逝的岁月里,邓稼先每次没有征兆的归来,成了许鹿希最大的喜悦,只是每一次陪伴在邓稼先左右的警卫,让她略有伤感。
邓稼先的家庭背景邓稼先是安徽怀宁县人,1924年6月25日出生,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小学初中在在北平练书。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物里系,1945年在西南联大大学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就读于美国的普渡大学,1950年在普渡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同年九月回到中国,1954年女儿邓志典出生,两年后儿子邓志平降临人间。回国后一直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当研究员,1959年中央下达命令,以8年时间完成中国原子弹的爆炸,邓稼先带领核领域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中国的原子弹,1962年确定了以中子物理,力体流学,高温高压物理特性为主攻方向。
邓稼先为我国核武事业的贡献同时并报中央,决定1964年最迟1965年试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中国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庄严的向世界宣布,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已经是一个拥核国,彻底的结束了外部的核威慑、核讹诈。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了在世界上同时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1979年在一次核试验事故中,推开众人,独自一人来到试验现场检查事故原因,并遭受了强烈的核辐射。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荣升中共十二界中央委员会委员。在1984年地下核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豪诗一首:红云冲照耀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渡轻舟以过桥。
邓稼先长期受到核辐射英年早逝邓稼先是一位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他出生在1924年,曾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8年赴美留学。1950年,在获得博士学位不到10天,邓稼先即登上轮船返回中国,在中科院从事原子核方面的研究工作。1957年开始领导中国核武器研制方面的理论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二十余年。上世纪60年代,中国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的两朵蘑菇云让中国人吐气扬眉,这背后就有邓稼先生命的付出,他因接受到过量的核辐射而患上癌症导致英年早逝。
为了国家无私奉献当我们的民族处于存亡之际,总有一些英雄站出来,邓稼先便是其中的一位。邓稼先的故事,从头敬佩到尾,革命前辈的价值观与巨大的能量,至今震撼着我的心灵。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新兴的政权遭遇到西方列强的排挤,原子弹强大的威力已经在长崎与广岛得到验证,那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动不动便将核武器挂在嘴上。意图很明确,便是用原子弹威胁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亘古不变的道理。要想彻底改变当时的处境,就得研制出核武器。
妻子许鹿希1928年8月生于上海的她,于1953 年毕业之后,一直留校任教,是较早确认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之一。许鹿希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几十个春秋。在神经解剖学领域内,许鹿希的造诣颇深。为促进我国神经解剖学的发展,更是远赴美国学习访问,为我国神经解剖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为国家在该领域培养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许鹿希和邓稼先的结合,正应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词语,195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许鹿希便和邓稼先步入婚姻的殿堂。新婚燕尔,没过多久,二人便有了爱情的结晶,邓稼先和许鹿希的儿女先后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的欢声笑语。
丈夫邓稼先担负使命,妻子苦等28年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接到一个绝密的任务。接下了这个任务,他便将与这个世界隔离,隐姓埋名,父母和妻儿他都可能不再能相见。就这样邓稼先便离开了家,一头钻进了茫茫的荒漠,一离家,就是28年。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日报》刊登出重要社论,关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至此,许鹿希才知晓丈夫一直做着什么样的工作,然而,这时,邓稼先已经受到了致命的核辐射,不久于人世,1986年7月29日下午1时50分,一颗巨星从北京上空陨落,两弹元勋邓稼先与世长辞,年仅62岁。苦等28年,等回来的却是丈夫的葬礼,这对许鹿希来说,是何等的残忍。
伟大的女人许鹿希或许好的爱情,需要战得胜时间,抵得住流年,经得起离别,受得住想念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嫁他,便终身是他。无怨无悔,这便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依。纵观古往今来,美好的爱情故事,总是使人潸然泪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白娘子与许仙他们的爱情,为天地动容,为沧海明月可鉴。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敬畏,她与他的爱情让我们动容。试问,天地间真的会有多少人能够独守空房,又有多少人能含辛茹苦不被生活的利刃磨平棱角,又有谁能在生活极端贫苦的条件下守得一方净土,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这个伟大的女人做到了,她就许鹿希。
丈夫的话,她铭记于心那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躁。他说,他要走了,去为国家执行任务。她问,是什么任务,他笑而不语,但她却明白了。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为要国捐躯的人,她想,她绝对不能成为她的绊脚石。此去,不知何时归,望我能在前方为国家冲锋陷阵,你在身后为我留住一方净土。这是丈夫的话,她铭记于心。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此话通俗却也揭示真理,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危亡,百废待兴,邓老不负众望挑起民族复兴大任。1958,他毅然决然的走入西北戈壁,与相濡以沫的妻子就此分开。整整28年,她从未与妻子通过信件,而她,不哭不闹,因为她明白比起她自己,国家,甚至整个民族更需要丈夫,她必须坚强。
漫漫等待,容颜虽老真情难改1986年,丈夫终于从漫漫黄沙的戈壁中归来。这一次带给许鹿希的并不是相逢的快乐,而是,自己一直默默坚守的人,自己深切挚爱的人生命将至,这对于她无疑不是一个晴天霹雳。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归来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英姿飒爽的邓先生,望着眼前这个瘦小,满目疮痍的,头发苍白的男人,她痛苦的落下泪,撕心裂肺的吼着,‘你终于回来了,你未曾愧对国家而我,也未曾愧对你。咱平平典典也都长大了。她紧紧的握着丈夫的手,眼神里是激动是爱慕是痛苦还是可怜我们无从知晓,但从一个旁观人的角度,我们也是五味杂陈,更不要说是许鹿希了。
许鹿希和邓稼先青梅竹马,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从幼时开始,由于两家互为邻居,所以邓稼先与许鹿希一直玩得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从小到大都十分优秀,许鹿希是北京大学医学系学生,而邓稼先则是赴美学习的"娃娃博士",在外人看来,两人郎才女貌,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自打结婚之后,夫妻二人生活美满、恩爱有加,在闲暇之余,两人常常去听音乐、唱京剧,真的是羡煞旁人。再后来,两人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女儿叫邓志典,儿子叫邓志平,于是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热闹。
夫人年近百岁仍健在1971年的某一天,邓稼先穿着灰色的旧制服和绿色军鞋回到了家中,妻子看到后颇为吃惊,起初三十多岁的青年人如今竟然已经成为满头白发的小老头。可正当她觉得要与丈夫共度幸福生活的时候,邓稼先又匆匆回到了基地。在1973年的一次尿检中,邓老被查出受到了致命的核辐射,听闻此消息,许鹿希一时难以相信。时间又过了12年,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癌症后,两人的手以这样的方式紧紧握在了一起。在最后的时光里,邓老先后做了五次大大小小的手术,除此之外他还认真思考着对我国未来核武器进展的建议。许鹿希一直在医院陪着丈夫,也许是因为28年都没有相见,两人一直有说不完的话。
可死神终究还是来临了,最后邓老因病重而离开人世。在去世前他与家人见了最后一面,还提出要求:死后不开追悼会,骨灰要撒在自己母亲的身旁。就这样,一颗巨星陨落了。直到现在,91岁的许鹿希仍然健在,而且精神抖擞,如今和他的儿子住在60平米的老房子中,而女儿则在美国生活工作。虽然丈夫去世多年,但她依旧挂念着家中的点点滴滴,从未想过离开这里,因为她在这里还能感受到昔日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温柔。
结语许鹿希和邓稼先的爱情,没有波澜壮阔,没有爱的死去活来,只有淡淡如水,只有相濡以沫,只有28年的默默等待。许鹿希和邓稼先之间的爱情,虽不伟大,但是却让人敬佩。
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8分)(1)人物篇
本文2023-11-16 14:43: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