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姓氏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1收藏

胡 姓氏的来源,第1张

■胡姓排行

胡姓排行: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后唐著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著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耀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湖南浏阳人。1933年入中国***。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义阳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中州、洛阳、户县:郡汉在今属陕西省、河东等地。

2、堂号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著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胡姓宗祠门楣题辞〗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著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寿齐九老;

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著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学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著《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著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

沩汭流源。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

望出淮阳。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

祠表贤良。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宁著《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

家传麟史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著《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

有妹媲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万恶*为首;

百善孝为先。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另:更多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等堂联,详见《黟县西递村对联 [皖]》胡姓宗祠堂联的部份内容: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47902。

〖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冬去松枝仍独秀;

春来梅蕊已齐开。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胡安国事典。

古色新香画别致;

月光清气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古来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镇守金华称大海;

撰书禹贡号东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将领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宁通甫,虹人。卒封越国公。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潜研儒家经典。所撰《禹贡锥指》,绘图四十七篇,为《禹贡》最好的注释本。

十年烟水持竿钓;

千古须眉下笔先。

——清·胡远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胡远撰题联。胡远,字公寿,江苏华亭人,号瘦鹤。善画山水,有《寄鹤轩诗》。

文倔苞深宗二汉;

歌辞风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篆刻家胡震撰题联。胡震,字鼻山,富阳人。工篆刻,得汉人风格。分隶亦古拙可爱。

文武世家源流远;

帝裔宗枝翼叶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胡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

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趋。

——清·曾国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曾国藩(1811-1872)书赠胡林翼联。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联典指明初大将、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文学家胡居仁(1434-1484)自题联。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胡位咸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县城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兴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狱,当地士民绘“莲幕图”并作诗文赠他。下联说该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县城东建"东园书屋",并植槐、桂树。其孙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胡氏宗祠“安定堂”联。

宗风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双湖,类能为道学功臣,昭兹来许;

世变当海水群飞,或割地、或纳币,问谁斥和戎宰相,绍我先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湖南省华夏桥胡氏宗祠联。上联“道学功臣”,典指明代学者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人。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主持白鹿洞书院,为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居业录》、《易象耖》等。下联典指南宋胡寅,主张抗金,曾斥责“和戎宰相”秦桧,被秦桧以“讥讪朝政”罪名贬官,秦桧死后才得以复官。

明正德、嘉靖之际,前七子、吴门派、唐宗派鼎足三立,胡缵宗以其现实主义诗歌崛起于陇右,为当时文坛所瞩目,对后世亦产生深远影响。

胡缵宗(公元1480—1560年),汉族,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明陕西省巩昌府秦州(今天水)秦安人。其父祖两代以通经、精毛诗而闻名于陇右,曾任知县。可泉少年时代与弟正宗读书于四川,二十二岁时于西安乡试中举,被荐入京师入国子监,曾先后受知于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一代名臣杨一清与李东阳,并结识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吕柟、马理等诗友、学友,友谊深厚,终生不渝。这些人,都成为一代名人。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考中进士,殿试策对拟一甲,后因故抑置三甲第一名,特授一甲传胪、翰林院检讨。可泉后累迁至山东、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三品。“爱民礼士,著于一时,名与况钟相颉颃。”著有《鸟鼠山人集》等著作多种,大部分被收入《明史·艺文志》与清《四库全书》,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与书法家。

殿试始末:《明史·选举志》载:明代科举沿唐、宋旧制,而稍变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为明太祖朱元璋与刘基所定。体用排偶,代古人言,通谓八股。每三年以诸生试于直省,取中者称举人。次年春举人由礼部主持试于京城,称为会试,中式者由皇帝亲自主持试于朝廷,称为廷试或殿试,分一、二、三甲录取。一甲止取三人,一、二、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取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辞源》谓:科举时,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叫传胪。至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辞源》载:“状元、榜眼、探花之下,其第四名,即进士二甲之第一名,通称为传胪,三甲之第一名亦间有称之。”间有者三甲第一名明代称传胪而清代不称之意。《明史·选举志》载: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

胡缵宗为正德三年戊辰进士,为三甲第一名,传胪。查正德三年戊辰(公元1508年)科名录,第一甲三名;吕柟、景暘、戴大宾;第二甲一百一十五名,第一名焦黄中;第三甲二百三十一名,第一名胡缵宗。即该科状元是吕柟,榜眼是景暘、探花是戴大宾,传胪是焦黄中、胡缵宗。

《明史·选举志》:“廷试用翰林及朝臣之优者,为读卷官。共阅对策,拟定名次,侯临轩。或如所拟,或有所更定,传制唱第。”

关于胡缵宗殿试事,乾隆《直隶秦州新志》载: “胡缵宗,字世甫,秦安人。正德戊辰进士。殿试策对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其子,抑置三甲一名。李东阳怜其才,请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 道光《秦安县志》载:“胡缵宗,字世甫,正德戊辰进士。殿试策对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其子,抑置三甲一名。李东阳怜其才,请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 两志记载全同,惟《秦安县志》少“秦安人”三字而已。关于此事,明《胡氏家谱》有更详细的记载: “殿试策对拟一甲,时有权宰私庇其子,遂置府君为三甲一名。阁臣试官李东阳先生怜其才,特奏请允同一甲,传胪,授翰林院检讨,后不为例。乃授命,同修参对《孝宗实录》”。 《明史》载:“正德三年,焦芳子黄中会试中式,芳引嫌不读卷。而黄中居二甲之首,芳意犹不慊,至降调诸翰林以泄其忿。”又载: “嘉靖二十三年廷试,翟銮子汝俭、孝俱在试中。世宗疑二人滥首甲,抑第一为第三,第三置三甲。”

按:李东阳(公元1447年—1556年),明代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字宾之,号西涯,天顺八年进士。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以内阁首辅(位同宰相)主盟诗坛,创茶陵派,率先反对馆阁体,为一代名相、著名诗人。

综上述记载,其事甚明。胡缵宗殿试已拟一甲,即为第三名,已是探花。后因大学士焦芳私庇其子焦黄中,遂抑置胡缵宗为三甲一名。阁臣试官李东阳怜惜胡缵宗之才,特奏请胡缵宗等同于一甲,为传胪,特授翰林院检讨,下不为例,得到正德皇帝允许。按明代进士授官,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的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学成后才可在翰林院任官。胡缵宗特授翰林院检讨,为一甲传胪,乃是因怜才而开的一个特例。如此说来,胡缵宗为探花的说法并非完全出于民间传说附会,胡缵宗即使不是探花,亦为准探花,即相当于探花,这是有相当事实根据的,在当时是传于众口,以后又记载于《明史》的。而殿试抑第一为第三、第三为三甲是科举时代常法。《秦州志》、《秦安县志》、《胡氏家谱》均引其事而隐焦芳、焦黄中父子之名,亦可谓厚道宽恕之至了。因明代分一、二、三甲为名第之次,而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好像是特别提出并列第四名,故至清代仅以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云。

仕宦与著作:胡缵宗既任职翰林院,入史馆修《孝宗实录》,开始步入仕途。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他出任四川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判官,八年升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召入任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后升任郎中,又调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时宁王朱宸濠据南昌反,率水师出鄱阳湖入长江,扬言攻取南京。胡缵宗为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出谋划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捕获宸濠南京内应者。事平,胡缵宗升任安庆知府。安庆为长江上游重要屏障,历来为重镇,他升任后主要完成战乱后的恢复工作:抚流亡,修城垣,革弊政,省徭役,兴水利,奖农桑,治道路,通商旅,三年后都市繁荣,超过战前。离任之日,安庆百姓倾城相送。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胡缵宗调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知府。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政务繁剧,历代选德高望重、明达干练者为郡守,唐韦应物、白居易与明况钟先后任职于此。胡缵宗在苏州时以“廉洁辩治”、“名与况钟相颉颃”。离苏州十年后,吏民犹思念不已,为其立“去思碑”。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胡缵宗升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年,调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五年,升河南左布政使;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曾开修莱河以便民。时鲁王横恣,他上疏弹劾,革鲁王俸三分之二,逮杀其左右群小,吏民额手称庆。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因治河有功,调升总理河道职务,开考城(今河南南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睢州,今河南睢县)水患。工程之巨,效益之高,在明代水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一代治水名臣。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三月,明世宗幸楚承天府(今湖北安陆县),谒显陵,胡缵宗受小人排挤,改任河南巡抚以迎驾。时逢河南遭灾,他不顾个人安危,奏准救灾银两二十万以赈济灾民。同年十二月,因巡抚衙门失火而引咎辞职,归田著书。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60年),因奸人王联诬告,将其迎驾诗“穆王八骏空飞电,湘竹皇英泪不磨”说成是诅咒,胡缵宗以71岁高龄身陷诗狱。刑部尚书刘讱为人公正,认为胡缵宗迎驾诗是歌颂功德,不是谤诅,应予原宥。世宗恨犹未释,将胡缵宗削籍为民。出狱时,诗人谢榛前往探视,赋诗相赠,诗中有句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无意见骚人!”胡缵宗口占一首作答,豪气不减当年,时人传为美谈。75岁时,他完成最后一部学术著作《愿学编》,这是一部严谨的理论著作,从其中可以窥见其思想、文化观点等。

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三日(即公元1560年9月22日),胡缵宗方挥毫对客,奄然而逝,时年81岁。长安何栋为其作墓志铭,《明史》有传,附于刘讱传后。

按《明史·地理志》载: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即京师(北京)、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现代语言来附会,即全国有十三个行省、两个直辖市。胡缵宗先后任山东、河南巡抚,政绩卓著,其事功亦大有可观者在。

《明史·艺文志》收录胡缵宗著作有《胡氏诗识》三卷,《仪礼郑注附逸礼》二十九卷、《春秋本义》十二卷、《安庆府志》三十一卷、《汉中府志》十卷、《巩郡记》三十卷、《秦州志》三十卷、《鸟鼠山人集》十八卷、《拟古乐府》四卷、《诗》七卷。此外著作尚有《拟汉乐府》、《潼川州志》、《苏州府志》、《羲台志》、《秦安县志》、《愿学编》、《近取编》、《读子录》,编有《汉音》、《魏音》、《雍音》、《唐雍》等。当时与后世尊称其为“关西夫子”。

学术思想与诗文艺术特色:胡缵宗生当末世,武宗、世宗均非明君。武宗初用宦官刘瑾,后用佞臣江彬,行幸无时,荒*无度,为明代著名酒色皇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部边防时时告急,藩臣谋乱,民不聊生。世宗初期曾一度重振纲纪,后任用张璁、桂萼、夏言、严嵩为首辅,二十余年不理朝政,以致朝政日非。终嘉靖之世,内忧外患频繁发生,一派风雨飘摇之景象。胡缵宗多次在诗文中称其所处时代为“季世”、“叔末之世”,惊叹“海内民穷财尽”。他有才能,有抱负,推崇历史名臣王安石、范仲淹,然而时无明君,权奸当道,社会黑暗,仕途坎坷,所以又时有归隐思想,景慕陶渊明、林和靖。这些矛盾心态都在其诗文中有真实的反映。

在文学创作上,他所处时代正是前七子高举复古大旗时代,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以康海、王九思、徐祯卿为中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用意在矫正“馆阁体”之弊,但最终却以模拟为能事;吴门派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祝枝山、王履吉等为代表,多为诗人兼书画家,其诗以题画、写景、抒情为主,感情真挚,格调清新,但在回避现实矛盾上却和前七子殊途同归;唐顺之为代表,以古见长。以上诸人多为胡缵宗挚友,但在文学创作上,他却铭记高祖胡钧“大丈夫当自成家”教诲,推崇《诗经》,走现实主义道路。

在哲学上胡缵宗推崇程朱理学,尤其是关中张载理学与河东薛瑄理学,张、薛学说具有较多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他推崇传统儒家诗学理论,提倡因流觅源,综合创造,反对摸拟。他在《愿学编》中尖锐指出:“今之学诗者规规于摹仿,求其必似,……似工矣,而实未工也。”当时复古派风靡天下,这是隐含着对他们的批评。“兴到成歌咏”,这是他在《从家父携诸弟诸儿游凌云寺》中诗,足以概括其诗歌写作中一个重要特点,即其诗多为“兴到”之作。《鸟鼠山人集》中有大量“口号”、“偶成”、“偶然作”、“走笔”、“率然作”字样诗题,说明其诗既非宿构,亦非模似古代名家作品,这在模拟诗风盛行的明代中后期,堪称中流砥柱。他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善于向南朝乐府学习,并向同时代吴中诗人学习,故至江南后诗风为之一变。后七子主将王世贞在其《艺苑巵言》中载:“胡孝思尝为吾郡守,才敏分流,前后罕俪。公暇,多游行湖山园亭间,从诸名士一觞一咏,题墨淋漓,遍于壁石。”从中大可窥见胡缵宗昔日之风采。纵缆其全部诗作,可以说其诗感情真挚,风格瑰伟多样,在明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胡缵宗现存诗千首以上,始作于正德戊辰年(三年),终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诗歌创作终其一生。按诗歌内容可分为社会、山水、咏物、唱酬四大类,以社会诗与山水诗为大宗,约占三分之二。社会诗散见其诗歌各个时期,反映正德、嘉靖年间社会生活广泛而又深刻,社会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均很高。其《拟古杂诗七首》直书正德皇帝与其佞臣南巡南京时玩弄妓女、*人妻小的丑恶行径:

幕中歌吹声,选妓色倾城。不谙君臣礼,时时并马行。 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

李天舒教授曾编注《鸟鼠山人胡缵宗诗选》评曰:“这七首诗是一组尖锐的政治讽刺诗,乃我三千年诗史所宜宝,无论明代。直书其事,此诗史之笔,若《诗经》之《伐檀》,战国之屈骚,盛唐之杜诗,赵宋之辛词,元代之关曲,莫非此笔之如椽者。至明代乃有胡缵宗出,绍其不绝如缕之余绪,独放异彩于明代诗坛,厥功不亦伟乎!”评价极高,亦极精当,读遍明诗,难以重睹敢于如此面对惨淡人生的作品,数百载之下犹凛凛有生气。《偶成巴东》、《发罗江即事》、《雅州》、《发眉州》、《威远道中即事》、《东阿道上》、《白龙吟》等诗都是他置个人安危性命于不顾,为民请命的血泪之作。

又如其五律《方氏承恩图》、《习古斋》实为悼念明代大儒方孝孺而作,谓方氏虽死犹生,隐寓着对明成祖暴行的严正批评;五绝《怀杨殿撰三首》是怀念友人四川才子状元杨慎流放云南而作,诗中历举贾谊、李白、杨雄、司马相如诸人以赞其绝世之才,哀时命之蹇,“汉文终有道”者,犹言嘉靖终无道也。这些诗力透纸背,都是明代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山水诗在《鸟鼠山人集》中质优而量多,尤其是巴蜀江南诸作,足可代表明代山水诗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次中岩四首》、《登金陵观音阁》、《寄题叠嶂楼》、《登塔》、《登天柱阁三首》、《可泉歌》等,兼有北诗之豪放与南诗之灵秀,在风格上形成了多样化的统一。如《登天柱阁三首》之一:

与客登江楼,横江山欲浮。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 帆外收吴楚,尊前落斗牛。祢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

此诗气象雄浑,想落天外,清新俊逸,格调高古,是胡缵宗代表作之一,被收入《明诗别裁集》中。又如七古《可泉歌》:

九龙鼓鬣擎长山,山麓山泉临我牖。上有三窟焕如台,下有七穴灿如斗。 南屏嶓冢北崆峒,大陇小陇土何厚。羲皇画卦咫尺天,陇水渭水分冈阜。 邑中有泉一无可,唯兹可浸亦可薮。泉色溶溶涵女牛,泉声汩汩鸣琼玖。 我圃有芹碧池羹,我径有梨华峰藕。虽乏张翰之秋莼,却多周颙之春韭。 金丸两树樱桃盘,水晶一曲葡萄醅。华发相携只素琴,白衣相赠唯玄酒。 引泉溉之未盈科,东家西家分先后。秋凉收蔬三五畦,冬寒冱麦一两亩。 我泉之泽力止是,不似惠泉堪大受。日泻泉流随地滋,可云可雨犹翘首。 虽非穹窿济川才,似亦沧浪濯缨手。所至薄有润泽功,源头活水吾宁负? 我庭亦欲植三槐,我门今看栽五柳。还山况值太平年,折简时送平生友。 树杪有鸡白出枝,床头有酒绿盈缶。倒觞秋月歌奚童,击筑春风醉邻叟。 我行未和梁甫吟,我归得献南山寿。日光流动我何之,众谓兹泉唯我有。 生而不淑逢叔文,嘉州外补登凌云。上亦有泉名亦可,就日酌之兰桂芬。 凤池误入惭承旨,留都召还惊扬子。汉嘉九嵿激三江,潼梓通津乘巨淙。 龙舒青草冲小孤,吴门白茅壅太湖。会稽溪仄妨海潮,太原霾动起汾涛。 海岱依稀浚百泉,河漕思唯平九川。汴垣上下理浊河,艮岳南北愁洪波。 吁嗟乎,源泉虽多流未长,到处其如底定何!初睹翰林之汪秽, 终俯兰台之巍峨。归来依松坐白石,岩畔与泉时婆娑。

按可泉之水源出秦安县南五里之长山,山麓有邢泉村,有娲乡圣母宫、可泉寺诸名胜,为胡缵宗幼年读书之处与晚年归隐著书之处。又胡缵宗号可泉。全诗前半咏泉,后半咏已,咏泉之中有已,咏已之中有泉,神明变化,一以贯之。全诗有对可泉景物的描写,有对一生往事的回忆,慷慨淋漓,一气呵成,有哲人豁达之度,无美人迟暮之叹,平生志趣,用舍行藏,俱见此五百字中,于豪放雄浑之中,复见其苍劲挺拔如老松古柏。在明代七古中罕有其匹。

七律组诗《漫兴》八首写其生平壮游,宦海浮沉,笔力雄肆,意气豪迈,势如百川赴海,一泻千里,略无挂碍。如其八:

河岳重临紫气开,兰台薇省总非才。晓迎宸舸六龙渡,夕捧琱舆八骏回。 新敕特颁星灿烂,旧衔仍改隼俳徊。岁灾投劾得归去,猿鹤翻惊旌忽来。

《漫兴》八首与七古《可泉歌》被推为《鸟鼠山人集》中七言双璧,祥加品味,确非虚誉。《可泉歌》更被推为压卷之作,这是因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慎中在《鸟鼠山人集序》中谓胡缵宗诗“甚宏深”,有“专精果毅之力”,“文以泽其质,律以谐其音,彬彬乎何声之富也”,“今有欲知秦中之美且盛者,舍是诗其何观”,中肯地指出其诗歌成就,风格特征,溯源所自,以及在明代诗坛的影响和地位。现代著名学者杨伯峻在《鸟鼠山人胡缵宗诗选序》中谓:“他的诗质朴而富有感情,要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象当时吴门派唐伯虎(寅)、祝枝山(允明)等人逃世于书画,玩世不恭,倜傥不群,他是不肯干的。可是唐、祝诸人喧腾于众口,胡氏却寂寞于身后,这是历史的不公平。”《鸟鼠山人诗选注》等书籍的出版当补救这不公平的历史,补写出明代文学史上的光彩夺目的一页。

都御史长安何栋在胡缵宗墓志铭中赞其“经济宏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涵,著作传于今日。”今秦安县已于城南可泉读书处修胡缵宗纪念馆,纪念馆占地一亩五分,由殿宇与厢廊若干间组成,陈列胡缵宗著作、书法作品、影图等,以纪念这位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与书法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甘肃诗词学会会长袁第锐曾为撰联:“一泓碧水,十里青郊,虽辋川无法以过也;九月黄花,三春绿柳,便桃源未必胜之。”裔孙胡喜成亦为之撰联:“此地有幽林翠柏,绿野风烟,东山歌酒,遥思在手青云,园接南峰秦陇望;他时逢春韭秋芹,平泉草木,西塞虹雷,犹冀弥川紫气,天回北斗玉溪流。”

分类:  草堂话谱

胡瑞澜与《胡氏族谱》

 □ 励双杰

胡瑞澜,今人已多不知晓,然说起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可谓家喻户晓,胡瑞澜就是这个奇案的主审之一,时任浙江学政,后来因此案而丢官,《清史稿·本纪二十三·德宗本纪一》有载: “光绪三年二月壬寅(十六日),刑部平反浙江民人葛品连狱,巡抚杨昌浚,侍郎胡瑞澜被职,知府以下论罪有差”。其实,胡瑞澜也非平庸之辈,如果石絮(大概是笔名吧?)所著的《正说历朝十大奇案》就说他“浙江学政胡瑞澜就是一位公认的学富五车的人物,在当地也颇有些名望”。这不是作者随口吹捧,看胡瑞澜所著传世的作品,就有《读史日抄馆课诗赋》、《湘帆杂咏》、《越吟草》、《星轺杂纪》、《星轺续纪》、《海槎日记》、《海槎续记》、《训士质言》、《教士申约》、《教士隅说》等,说他一句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并不为过。但虽通学术,却不谙刑名,如何胜任这场奇案?所以杨乃武只好仰天长啸:“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可惜苦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又连带了胡瑞澜胡大人。

《胡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四卷,光绪十三年刻本,黄纸线装,一函十二册。胡氏始祖净一,元末举人,任福建崇安县知县,由江西瓦屑坝迁居湖北江夏沙洑口。五世迁椿,岁进士,任应城县教谕,生四子:嵩、岳、昆、仑。仑无后,岳迁黄冈,昆后迁黄陂,惟嵩世居江夏。此《胡氏族谱》就是由嵩、岳、昆支下散居于江夏、黄冈、黄陂的裔孙所修。胡瑞澜即出嵩公支下,谱为十七世孙。

陈玉堂先生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收录“胡瑞澜”条目,只是在说到他的生卒之年时,是这样记载的:“?-1882年”,1882年即清末的光绪八年,而在《胡氏族谱》的首序,就是由胡瑞澜所撰,落款年份为“光绪十有二年二月”,也就是1886年,所以《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所载有误是肯定的,问题是其它资料也相沿此说,就造成了他的生年不详,卒年有误。胡瑞澜的世系详本谱卷十六第十二叶,说“生于嘉庆戊寅十月初四日午时,卒于光绪丙戌四月十五日酉时”,这样,他的真实生卒之年就确凿了,即“1818-1886年”,享年68岁。

胡瑞澜是《胡氏族谱》的督修,他在首序中说:“澜奉命起家,未克竟,厥事乃以夙所条例者授弟瑞治,与族人孚畴、孚琯、孚伟、臻福等,正旧谱之夺误,而增其未备,阅三年成书若干卷”,可知《胡氏族谱》完成于他逝世之前,而刻于逝世之后。因为他在光绪十二年就死了,而谱一直到光绪十三年才刻印出来。

胡瑞澜为家族所做的另一大贡献是“建宗祠、置祭田”,《胡氏族谱》卷首四《省城祠堂记》及《条规》就是由他亲撰,他说:“吾族自江右迁居江夏沙洑口,五百年于兹矣。先大父尝议建宗祠,会岁洊饥不果。澜赖先人遗泽,食禄于朝,追念先大父遗言,爰割廉俸,为族人倡。以里居卑下,恒苦水灾,于同治十二年三月卜筑于武昌省垣之里仁巷。工既竣,当捐置祭产为岁时祭祀及修葺之资,以垂久远。”并在《条规》中规定:“岁、科两试及乡试时,凡族中应试者皆得居焉。其或因他事在省,亦准寄居。惟至考试时,则另移他所,不得与应试者杂处,致启事端。”可见证他在培养族中子弟上的态度。

我于家谱中近现代名人家谱的痴迷程度,谱友中尽有耳闻,但说到底,名人的名气有大有小,历史功绩有高有低,总还有一个取舍的标准。象胡瑞澜,谱名原鄀,字观甫,号筱泉,道光乙巳恩科会魁,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宗人府丞、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山西学政、湖南学政、浙江学政、广东学政、阅卷大臣、拟题大臣、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副都御史、礼部侍郎、光禄大夫等,也算是品高位尊,且又占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光,天下闻名。如此人物,加上如此人物参与修纂的家谱,何能不珍而藏之。

你好,咱们是一个村的。我是乃字辈。现住青岛市区

光玉乃克昌,同新(心)共作续(叙),千里少书香。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另转载:烟台莱州市人南胡家村: 始祖胡大海,我们这里的辈份是:tong shan 为家训 光玉乃克昌 同心共作叙 千里少书香

经过网络查询转载以下内容:上面的字辈只是听老辈人的口述记忆下来的,有很多错误。请知情的宗亲指正

看族谱论越国武庄公胡大海世系

(以下是转载,非本人原创。。。。)

谱册之修盛于明、清,惜旧时烽烟四起、战乱不断,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更由于信息不灵、交通落后、疾病缠身、英年早逝等社会原因,致一家骨肉、同族、同胞兄弟,东离西散,互不相知。或因没有统一字辈;或因迁徙遗忘;或因先人文化有限、忽略、早逝,而累及后世,使谱史难考···“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我 胡国用乃明臣 越国武庄公胡大海之后裔,先祖胡德山系胡大海第五子。靖难兵起,二十三世祖 德山,以不乐屈服,挟册而逃,遂家于黄邑之高王村。嗣后人丁日盛,棋布者三十余村。(···胡沐为二十一世;胡大海为二十二世;胡德山为二十三世··· 到我 胡国用已是四十三世了···)我族谱近代于清朝、民国三修。现始可考于清咸丰辛亥年间,谱载:“胡氏系出陈之满,···自唐而五代、而宋、而元、而明、而至于今,迁徙不一,而昭穆不紊者谱存也。··· 余胡氏自靖难兵起,二十三世祖 德山(胡大海的第五子)负老谱册,逃于黄邑,生五子:长琛、次璜、三琮、四珦、五璟。嗣后 琛祖生三子:长钧、次钊、三镛。皆居黄县。璜祖殇。琮祖生二子:长铨、次锺,亦居黄县。珦祖生一子镇,迁居莱邑。璟祖其后失叙。··· ”

修谱,是一项繁琐、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既不能攀高权贵、依附名人,又不可随意妄断、牵强附会。尊重史实、实事求是,是修谱的首要。纵观我谱,误处亦存,问题在一世至十七世间,年代混杂、同代异记、岁轮不符,或是前修者攀高、或是手中资料欠缺、或是主观臆断。总之,错误的地方、不当的措辞,必须认真的对待,并虚心地加以更正。这也是先人的志愿、我辈的必然!家乘异于国史。国史所以纪事,而家乘则所以敦宗睦族也。——作者:胡国用

今以我《胡氏族谱》为依据,自十八世 胡龙 公始,选录如下:

十八世 胡龙 字飞云,节度使,年五十五岁。妻赵氏。

十九世 胡羽 字臣銮,国子生,年六十二岁。妻孙氏。

二十世 胡楠 字香之,迪功郎,年七十二岁。妻陈氏。

二十一世 胡沐 字子熏,国子监丞,年五十三岁,元末迁凤阳府。妻刘氏。

二十二世 胡大海 字通甫,号百川,行一,铁面身长、智勇过人,佐明太祖取天下。急于荐贤而刘基、宋濂等人皆公所荐也。封越国武庄公,年五十七岁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渊 字子渊,行二,左都督。妻范氏。

二十三世 胡德济 字世美,行一,都督指挥使,袭越国公,年三十六岁失叙。妻陈氏。

胡德源 字世杰,行二,都督指挥使,年三十四岁阵亡。妻周氏。

胡德清 字世俸,行三,参知政事,年二十四岁阵亡。妻刘氏。

胡德淮 字世真,行四,都督佥事,年一十六岁阵亡。妻定汪氏未娶。

胡德山 字世重,号海滨,行五,原籍凤阳府虹县,以靖难迁于黄邑,锦衣卫千户,以子贵赠户部员外郎,有传入邑乘寓县志,年八十岁。妻刘氏、包氏。

胡德水 字世弱,行六,羽林千户,迁文登。妻王氏。

胡德林 字世茂,行七,迁潍县。妻周氏。

胡德琮 字世全,行一,左翼元帅,年三十五岁阵亡。妻冯氏。(胡大渊 之长子)

胡德琛 字世贡,行二,骄骑指挥使,年三十三岁阵亡。妻范氏。(胡大渊 之次子)

本人 胡国用 字信之,是越国武庄公胡大海第五子胡德山的直系后裔,住山东省龙口市屺母岛村。QQ1424977836 依我《胡氏族谱》记,到我辈已是胡氏四十三世了。

明臣越国武庄公胡大海的父辈与兄弟 简介:

胡大海 行一,字通甫,号百川,年五十七岁(1306年—1362年)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渊 行二,字子渊,左都督;妻范氏。

(胡大海、胡大渊为亲兄弟。其父 胡沐 字子熏;母刘氏。)

胡大河 行一,字汝通,锦衣卫千户,年四十三岁。迁徽州府;妻袁氏。

胡大渠 行二,字汝道,金吾卫指挥使,年五十六岁阵亡;妻赵氏。

(胡大河、胡大渠为亲兄弟。其父 胡杲 字子炁;母孙氏。)

胡海 行一,字汪洋,明太祖封为东川侯,年六十三岁阵亡,住武昌府;妻吴氏。

胡美 行二,字廷瑞,封豫章侯升临川侯,年五十六岁;妻张氏。

(胡海、胡美为亲兄弟。其父 胡巢 字子煎;母王氏。)

胡泉 行一,字汝清,封梁国公,年七十八岁;妻章氏。

胡汝 行二,字敬之,常德卫指挥使,年六十六岁;妻薛氏。

胡通 行三,字尚杰,都督佥事,年六十五岁;妻金氏。

(胡泉、胡汝、、胡通为亲兄弟。其父 胡窠;母徐氏。)

以上 胡大海、胡大渊、胡大河、胡大渠、胡海、胡美、胡泉、胡汝、胡通 九人皆为堂兄弟,名列我《胡氏族谱》之二十二世。

简述 本族直系先祖世序(自十八世胡龙 起):胡龙——胡羽——胡楠——胡沐——胡大海——胡德山——胡琛——胡镛——胡灏——胡植——胡熙正——胡以堪——胡士俶——胡怡(三十一世)——胡屿生——胡自省——胡盛——胡其温——胡洵——胡连贵——胡毓九(三十八世)——胡志善——胡维苹——胡本道——胡立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修谱宗亲拟自三十八世起,命名 辈分字式为:“毓善为家训,光裕乃克昌。同心延作述,千载绍书香。”

迁居龙口市屺母岛的 胡怡 后嗣,自三十八世起,命名字式为:“毓善维本,立国守贞。作承有道,庭振家声。” 我为胡氏四十三世,“国”字辈。······ 怀古追远,勿忘祖先。——————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胡氏族谱》 序一:

(原始序)稽古虞舜,黄帝八世孙也。生于姚墟,以姚为氏。迁於妫汭,以妫为姓。皆因所居之地焉!自周武分封,求其后嗣,得虞阏父使为陶正,遂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於陈、是为胡公。吾胡氏之受姓,概自此始。惜乎!家声不振,隋唐而前、先祖之名讳,泯然失考。及天宝壬午,治祖以进士及第,吾族始克详叙。故谱册中,即以 治为始祖焉!

序二:

(述)德山祖迁黄邑歌:“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嘉言懿行载邑乘,略举一二明肺腑。及今每到古冢前,心痛鼻酸不忍睹。”

———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选自《胡氏族谱》

附 越国胡公世系考———(明) 虹令张凤翼 撰文:

越国公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汝)、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州,上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李明,遂又破张士诚、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浙江左丞,移镇于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于镇。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同德林徙居山东获存。门第衰落,屡遭荼蓼。永乐后岐阳东瓯概停不袭,至嘉靖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大海孙汝锺告袭,距继成五世、德济六世,在大海则七世矣。府县经核实申详,特以家业凉薄卒不果袭。嗟乎!以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己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笠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乃不数传而辄斩,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支沦于齐庶,又何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即明太祖在天之灵且愀然,其弗宁矣。带砺之盟何在?吊古者痛之,因叙集其世第若此,以为观风举废者采焉。(原文载自清朝著《泗州志卷十一 艺文》)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QQ1424977836)

元至正六年浙江东阳《胡氏族谱序》云:“今辄效欧阳公族谱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次,远近亲疏为别,而书有详略焉。呜呼!继自今,凡我族人子不观其谱者,重敬念祖宗之泽,以有此身相与和睦,力行孝悌忠信,贫者安而无蹈,富者逊而无骄,仰事俯育之余,勤学读书,出而应举从仕,庶几君子之归而不至于下流也。诗曰:‘无忝尔祖,可不懋者哉!”’至明、清、近代,胡氏修谱之法多为欧、苏并行,略远详近,略疏详亲,目的均在“敬祖收宗”,并使子孙和睦相处,力行孝悌忠信。清光绪四年麦田胡氏宗支八修谱“但录斌公以下者,亦眉山(即指苏洵,洵为四川眉山人)详近略远之旨。”(邓焯英序)大支六修谱“远者略之,疏者简之,疑者阙之,信者详之,合某裔为某公之云扔,分某公为某支之派祖,则分之而愈见其分者,合之而共知其合也,此敬宗收祖之大较也”。无不贯穿着欧、苏修谱的主旨。麦田胡氏族谱各支世系表就是依照欧阳修的“图谱法”,“欧谱尚直,今之所谓图也,兹编仿其式,而略事变更……上师史法,旁参私牒,在胡氏族谱,固因创者也”。

胡氏修谱讲究实、信,这也是胡氏谱学的重要特征。《麦田胡氏创修族谱引》云:胡氏在宋代名贤辈出,胡安国之后,散居于衡、潭、沩、鼎间,但“顾裔系文献无徵,不敢援附,断自迁沩者为始祖”。

人物名字:胡永焕

拼音:HU YONGHUAN

字号:字奎若,号雪蕉

所属朝代:清代

生卒年代: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人

人物简介:清代官吏。乾隆丁酉举人。仕至工部营缮司主事。像取自清代修《婺北清华胡氏家谱》。

陕西胡氏字辈:鸿光照远昌,贤才广大志,

云南胡氏字辈:寿义德绍 升仕廷光 青龙正显 世运中阳 兴国定泰 洪发绪昌

广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天津胡氏字辈:泰、熙、国、承、本、启、廷、士、云、懋、允。

福建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字辈: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胡氏族谱:

《胡氏族谱》,胡传淮纂修,2000年9月出版,已著录于《中国家谱总目》,该族谱主要讲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长子胡大国,清康熙后期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为本支胡氏入川始祖。今族人聚居于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梅垭村、罗戈乡石牛村等地。谱载宗祠、世系图、世传录等。

参考资料

中国家谱网:http://wwwjiaputv/bbs/90/

胡姓家谱目录

5022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崧等续编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023河北霸县胡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胡春煦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 一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光绪间。

5024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

(民国)胡玉文纂

民国十年(1921)手写本

辽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

5025上海安定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鹏撰

清康熙六十年(1795)序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5026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

(民国)胡祖德纂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二册

上海文管

5027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

(清)胡敬敷撰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江苏丰县传

5028江苏泗阳江南淮安府桃源县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锡椿五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泗阳县档

5029江苏兴化泉溪胡氏宗谱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木刻本 六册

江苏兴化县昭阳镂南沧办事处

注:谱首修於宋乾道九年胡淡谷。

5030江苏如皋胡氏世谱八卷

(民国)胡宗淦续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31江苏镇江海陵胡氏支谱不分卷

(清)胡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翼经堂恭订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润城胡氏宗谱》。

5032江苏镇江润南官塘桥胡氏重修宗谱四卷

(清)蒋茂柚纂修 胡名士倡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 四册

5033江苏丹徒胡氏支谱四卷

(民国)胡煜续辑 胡炘协修。

民国十年(1921)安定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5034江苏常州安定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胡耀 胡荣庭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思贻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卷25)

民国间刻本

上海图

5035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英续修

清光绪二年(1876)乐善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五年,此为三修。

5036江苏常州毘陵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焜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乐善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元佑四年胡宗愈始修。

5037江苏常州毘陵修善里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伯良修

清光绪五年(1879)敦本堂刊本 六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年,此为三修。

5038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

胡 姓氏的来源

■胡姓排行 胡姓排行: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