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揭秘晚清重臣李鸿章发迹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2收藏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揭秘晚清重臣李鸿章发迹史,第1张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1901),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其先祖本姓许, 李鸿章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1873),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光绪十四年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在《马关条约》签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 。签约后两个月,被李鸿章倚为强援的俄国 再度发难,提出“道胜银行协定”,试图攫取更大权益,并威逼李鸿章签字。“老来失计亲豺虎”,气恼交加,李鸿章呕血不起,于九月二十七日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他78岁的人生历程。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李鸿章有后代。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的儿子:

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

李经述:诗人,三品参赞官。其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即两江总督张之洞兄长之女张氏。

李经迈:出使奥国钦差大臣。

还有一个小儿子李经溥。

李鸿章的女儿: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嫁张佩纶(同治进士)。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

扩展资料: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的家宅,李鸿章故居位于今合肥市中心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楼)。东面新开放的淮系展馆1500多平方米,整个李府的占地面积共计3500多平方米。 

故居面南背北,两扇高大厚实的朱漆大门和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面对着日夜川流不息的人群。故居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以及内眷所住的走马楼。古色古香的故居具有明显的江淮官宅特点。

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故居当年规模很大,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气势。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在十年动乱的时候,李鸿章故居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的督导下,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根据历史照片,在原地修复重建,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主要部分仍旧保留。

参考资料:

-李鸿章

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作为一个朝堂重臣,尽其所能地照拂着兄弟同族,这在当时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淮军后勤或洋务重职也都有亲族把握,保证李鸿章的嫡系生存。

李鸿章画像

在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死后不久,长子李经述在守孝期间也逝世了,唯有李鸿章的幼子李经迈承担起李家朝中的力量。李鸿章对于幼子极为喜爱,因此李经迈受到李鸿章余荫清 做到驻奥匈帝国大臣、民政右侍郎等职。李经迈是最为理解父亲的人,所以他曾一度为父亲鸣不平,深悔看错他人、错信朝廷。

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极为颓唐,家中唯有长孙李国杰稍缓他的情绪。李国杰极为著名,和军阀段祺瑞等人交好,在北洋时期和民国初期占据高位,长期掌握轮船招商局。李国杰出手阔绰,与杜月笙、黄金荣等相交甚密,曾经救济抗日志士王亚樵。蒋介石上位后,李国杰因洋务运动和满清遗产与蒋介石交恶,且并未看透政治大局,在日军侵华后不久,被蒋介石指使军统暗杀。

李鸿章的曾孙一代随着李国杰的死亡和日军侵华而逐渐没落,或隐姓埋名,或专于学术,多数生活在上海或安徽合肥。在现代中国,李鸿章的后代多为道字辈和永字辈。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句古人的谚语在李鸿章后人身上完全应验,自李鸿章的从孙开始,他们不再拥有贵族的骄傲,依靠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知识素养,为自己而活。

李鸿章贪污

说到李鸿章人们总有很多故事要说,而人们经常谈论的一项就是李鸿章的财产,据说李鸿章贪污过很多钱,所以才会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李鸿章旧照

但是在历史上没有史料证明李鸿章存在贪污问题,而历史上可以查找的是李鸿章确实拥有大量的财产。那么李鸿章到底有多少财产?也许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甚至于说李鸿章自己都不清楚。

而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说法是李鸿章拥有的家产在千万两以上,说的还是白银。说这话的是梁启超,因为梁启超是比较熟知李鸿章家庭内幕的,所以这个说法得到了人们的认同,都说在白银千万两。

但是容闳也算过李鸿章的家产,认为李鸿章的财产应该在四千万两,为什么容闳和梁启超都计算李鸿章的家产,而数字相差会这么大呢?容闳认为梁启超只算了李鸿章的动产,没有算不动产。

梁启超算的是李鸿章的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的股份,还有在各地的当铺和家里的钱财等,这些都是动产。但是李鸿章的家财不止这些,李鸿章还有诸多的土地和房产很多,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如果算上这些的话,那么李鸿章的财产数字还真和两个人估算的差不多。

要说李鸿章贪污没有证据,但是他确实有这么多的家产,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确实是存在的,也不排除李鸿章有贪污的存在。

李鸿章家训

李鸿章照片

李鸿章是位名人,他除了对外有自己的主张,在治家上也有自己的理论,形成了现在的《李鸿章家训》,在2009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张全海。相对于《曾国藩家训》而言,《李鸿章家训》没有那么出名,但是他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

全书共分为五篇,分别是修养篇、进取篇、学识篇、处事篇、谋略篇;修养篇讲述的是要如何提升自己的修养;而进取篇讲述的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进取;学识篇讲述的是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学识才能成事;处事篇讲述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最后的谋略篇讲述的是一个人应该有谋略,应该如何使用谋略。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这里包含的知识和道理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虽然家训是用来训诫本族后世子弟的,但是现在的人更需要有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补充。

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开始变得浮躁不安,被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带的越来越难以静心休养,这样一部作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从中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鸿章遗体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臣,他或多或少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即使在他逝世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他的功与过还是受到人们的议论不绝。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901年逝世,享年78岁,谥号文忠。

李鸿章铜像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洋务运动的***,李鸿章一生可以说是功绩显赫,同时过失也不少,可以说他有多大功绩,同时也伴随着多大的过失。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的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也正因为他位居此高官,使得后来的不平等条约由他出面签订,这也是后人对他既有敬仰也有谩骂的缘由。

1901年李鸿章逝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合肥城东十五里的大兴集,而1958年为兴办钢铁厂,李鸿章的墓室被挖掘,据当时挖掘的人回忆叙述,李鸿章的遗体是穿着黄马褂,并且保存得完好,而由于李鸿章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使得世人对他除了“卖国贼”这个称号以外,好像对他的功绩并不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以后并没有得到善待,而是被挂着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我想李鸿章可能会想到他不被世人看好,却绝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连他的尸骨都被世人如此唾弃。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当时人们对李鸿章遗体的侮辱,也侧面反映了一定时空的冷漠。不管功过与否,作为一代功臣,李鸿章的遗体都应该被人们善待,而不是游街。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想要真正的了解,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个人,那就是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当中,都与李鸿章有所牵连,例如《马关条约》的签订等等。而李鸿章死后不久,梁启超就对李鸿章做出了评价。

梁启超旧照

李鸿章死后仅仅两个多月,梁启超就为李鸿章写下了一部著作,那就是《李鸿章传》。在《李鸿章传》当中,梁启超写下了一举极为经典的话,那就是:“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于李鸿章才能的肯定。

梁启超虽然一生之中都在保皇,为清朝的统治呕心沥血,付出了很多。甚至不惜顶着举国上下唾骂的卖国贼的帽子,也要保住清朝的统治,防止侵略者推翻清 。

此外,梁启超还说了只要阅读中国近代史,就不得不提李鸿章这一个人物。而想要真正读懂《李鸿章传》就不得不与中国近代史相结合。在这里,梁启超对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当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肯定。

但是,梁启超也对李鸿章一味的进行保皇做出了批判。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只知道在器物上学习西方,但是却没有认识到中国之所以会不断的衰败,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只有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翻,才可以真正的是中国富强起来。一味的保皇,只是沙上建塔。梁启超最后只是说敬佩李鸿章的才能,叹息李鸿章的见识短浅,以及悲叹李鸿章的际遇。

后代李鸿章不是安徽本地人,也不是姓李。他的祖上是湖北做生意的小贩,后来到了合肥。他的祖上被过继到一李姓人家。李鸿章是第八代孙。李鸿章的儿子曾经在法国做代表清国的大使。和一法国姑娘结婚生了一孩子。也就是李鸿章的孙子,现在在上海。是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合肥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李鸿章的第五代后人李鲁生。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李鹤章的第三个儿子。李经羲曾任清末云贵总督。李家锦先生已80岁了,他是李鸿章的曾侄孙(李鸿章的四弟李蕴章的曾孙)。 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是张爱玲的祖母,嫁的时候有一座老房子陪嫁,也就是在这栋老房子里,张爱玲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作品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揭秘晚清重臣李鸿章发迹史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1901),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其先祖本姓许, 李鸿章从江西湖口迁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