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几句话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3收藏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几句话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第1张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原文如下: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

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

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

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

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

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

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

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

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

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

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

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

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

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

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

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

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

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

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

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

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

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

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

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

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

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

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

“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

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

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

而不责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

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

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赣既学於仲尼,退而仕於卫,废著鬻财於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

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於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

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於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

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

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

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

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

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猗顿用盬盐起。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

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

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

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

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於京师。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

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

殖五谷,地重,重为邪。及秦文、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公徙栎

邑,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

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

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

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

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

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

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

俭习事。杨、平阳陈西贾秦、翟,北贾种、代。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

寇。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

委输时有奇羡。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僄悍,而武灵王益厉之,

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故杨、平阳陈掾其间,得所欲。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

中山。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

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

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

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

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上谷至辽东,地踔远,

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

桓、夫馀,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

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於众斗,勇於持刺,

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

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於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

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於周

人。

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

昔尧作於成阳,舜渔於雷泽,汤止于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

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

越、楚则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

发怒,地薄,寡於积聚。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

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

齐。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

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

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

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

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

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秦

末世,迁不轨之民於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

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

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

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此口}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

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

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於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

安归乎?归於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

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

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

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今

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

老少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

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

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

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

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馀力而让财矣。

谚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

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

之比者。命曰“素封”。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

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

其中。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

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

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

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锺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

处士之义而取给焉。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

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

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

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锺,

薪稾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髹者千

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

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麹

盐豉千答,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貂裘千皮,羔羊裘

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锺,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

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

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於市,易贾。”乃求远

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

猎之乐,拟於人君。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

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於纤

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

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齐俗贱奴虏,而刀间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间收取,使之逐

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故曰

“宁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洛阳街居在齐秦

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

七千万。

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

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

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塞之斥也,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锺计。吴楚七国兵

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

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

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

万。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

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

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

不可胜数。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

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

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锺。

此皆诚壹之所致。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

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参考资料:

http://guoxuebaiducom/page/cab7bcc7/128html

郅姓人在山东境内的聚居地主要在济南商河、滨州惠民、菏泽牡丹区鄄城曹县、泰安、禹城等地。

全国范围内,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天津、内蒙古安徽等省都有郅姓人分布。

其中,河南巩义郅姓人较为集中。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下有郅庄,全村多数都是郅姓。

1主要来源编辑《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姞姓之别,及汉,河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姓音与古同,而书其字异。”因为姞姓是黄帝之二十五子所的十二姓之一,所以此支郅姓当为黄帝后裔。

《古今姓氏书辨证·五质》记载:“郅:商时国名。

后世因以为氏。”

2历史典故编辑成语:钟鸣鼎食

释义: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

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1]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

锺。”[2]

意思是说:“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靠它富到列鼎而食。

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靠它富至

车马成行。

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

3历史名人编辑郅都:(生卒年代待考),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汉景帝时期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

长沙太守郅浑以及其子、冀州太守、尚书令、京兆尹郅寿,晋有郅辅,唐朝有节度使郅昌,元朝有武安尹郅朗,明朝有滕州判官郅周义,当代有战斗英雄郅顺义等。

[3]

4没有郅姓人的郅家庄编辑“我对姓氏比较感兴趣,在咱济南著名的华山西边有个村子叫郅家庄,我曾经去过。

据说那里以前有很多郅姓人居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郅姓人了。

郅,是个比较少见的姓氏,贵报是不是可以关注一下?”王克明是一位70多岁高龄的热心读者,在连续关注了本报《人文壹周》关于山东稀有姓氏的专题报道后“按图索骥”,拨通了本报电话。

“郅”这个姓氏便随即走进了记者关注的视野。

“据我所知,禹城地区没有其他郅姓人的聚集村镇了,郅辛村郅姓人的规模在省内也算是数得着的。”祖籍山东禹城市辛寨镇郅辛村的郅建勇告诉记者,他的老家郅辛村共有村民700多人,郅姓人占了50%,有300多人。

“我也曾在地图上意外地发现了华山附近的郅家庄,当时兴奋地以为那里一定住着不少我们同姓人,后来听说这里已经‘名不副实’了。”记者刚抛出“华山郅家庄”这个话题,郅建勇便接着说道。

他同时推测泰安一带的郅姓人可能与华山的郅家庄有些渊源,这一推测或可成立,尚需进一步文献资料加以佐证。

5禹城的郅姓来自惠民编辑郅九如是郅建勇的叔爷爷,是禹城地区郅姓家谱第二次修订的主要组织者。

“我们禹城地区郅姓人的一世先祖叫郅生美,300多年前为了摆脱家庭贫困携子女离开祖居的惠民来到禹城郅辛庄。

当时这里叫刘家庄,一世祖到了以后带领全家辛勤劳作,人丁逐渐兴旺、家业日益壮大,到郅生美孙子一辈已经成了这一带的大户人家,村子后来就改名为郅辛村了。” 郅九如还告诉记者,七世祖晶骉(biāo)、八世祖秀村曾回老家惠民认族联宗,但当时交通不便,又无确切地址,所以未果。

“现在交通和信息发达又便利,1999年,我们和惠民、商河两个地方的郅姓族人取得联系,三地以家谱为依据连了宗,还依照约定清明的时候在我们禹城的郅辛庄举行了联宗祭祖典礼。”

在究竟哪里是山东郅姓人的源头这个问题上,惠民和商河两地的郅姓人曾有过争论,但根据禹城地区郅姓人家谱的明确记载,禹城的郅姓人确乎出自惠民,“但惠民现在的郅姓人却很少了,只有30多人;而商河地区前郅家村和后郅家村的阵容比较庞大,加起来有600多人吧,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派。”郅九如告诉记者。

郅九如还向记者介绍,台湾为数不多的郅姓人分布在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地,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山东迁过去的。

而在全国范围内,位于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地的巩义市,河北的大城县、滑县、易县,山西的定襄县、闻喜县、洪洞县等地都是郅姓人相对聚集的地区。

“前两年河南恭义县的郅恒山曾和我们禹城郅姓人联系过,他去过山西洪洞,说是在那里找到了相关资料,证明山西洪洞县是郅姓的发源地。”郅九如这样说。

6历史编辑出自上古八大姓氏之“姞”

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因此,上古八大姓,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关于上古八大姓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姜、姬、姚、嬴、姒、妘、妊、妫;另一说为:姬、姜、妫、姒、嬴、姞(jí)、妘、姚。

郅姓即出自第二种说法中的姞姓。

姞与姬同源,都起源于黄帝轩辕氏。

据《国语·晋语四》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韦昭曾加注说明,黄帝以功德为准绳,给其中十四个儿子赐予了姓氏,其中有两个姓姬、两个姓巳,即十四个儿子分享十二姓。

十四个得姓的儿子中有一个为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姓为“姞”,姞姓儿子得姓后建立了古老的姞姓氏族。

随着姞姓氏族子孙的繁衍发展,从“姞”中逐渐派生出吉、雍、燕、鄂、密须(密、须)、阚、严、光、羊、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姓氏。

所以,有郅姓人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是自己的得姓始祖。

郅都:令豪强闻风丧胆的“苍鹰”

郅姓名人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是山西和山东两地郅姓人都津津乐道的人物,因为他祖籍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又曾被汉景帝拜为济南太守。

对于“酷吏”一词后人在理解上多与前人有偏差,汉代时,酷吏非但不含贬义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郅都对黄帝的忠诚可从《史记·酷吏列传》的记载中略见一斑: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於朝。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驱赶野猪的英勇之为使郅都得到了皇室的赏识和重用,而郅都在民间的成名则是从镇压豪强开始的。

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述,因为汉初 倡导“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在地方恣意横行、欺侮百姓、蔑视官府、不服国法,济南郡的瞷(jiàn)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拥有三百多口人,依仗自己宗族户多人众又强势经常与官府作对,地方官依据惯法不能加以制服,于是汉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

郅都上任后采取了以暴制暴的酷烈策略,捕杀瞷氏首恶、推行严法,开创了西汉以严厉手段打击豪强之先河。

经过一年的治理,恶势力非被斩杀即被镇压,济南郡形势安定、百姓安居。

郅都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的摧折济南豪强,影响极大、收效颇丰,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佩服有加,地方豪强实力对他闻风丧胆,而济南郡的百姓则对他敬佩不已。

新增:在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官桥村及周边村有很多郅姓的人。

郅姓在新泰市除官桥村外还在西南关还有一支,官桥村老林(墓地)有一古墓碑,记载了新泰郅姓人的来源——山西洪洞。

新增:在河北赵县双庙村有郅姓约1000人。

百家姓里没有这个姓

郅姓起源

据《诗经》、《左传》、《史记》、《潜夫论》、《风俗通》等典籍记载,随着姞姓氏族的发展壮大与子孙繁衍,其后裔在先秦时又得到一些以姞为姓的方国,从而分出若干新氏族。以姞为姓的古老方国有南燕国(今河南延津西北)、密须国(今甘肃省灵台一带)、雍国(今陕西凤翔西北)、鄂国(今河南南阳北)、光国(今河南东部后迁光山)、阚国(今山东嘉祥北)、杞国(今河南杞县)、逼国等,从古老的姞姓氏族中分离出的新氏族则有吉氏、燕氏、密须氏、雍氏、鄂氏、光氏、阚氏、尹氏、蔡氏、鲁氏、断氏、孔氏、郅氏等。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如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繁华热闹,都是为了追求利益而来,人们争相争夺;世间纷乱忙碌,同样也是为了追求利益而去,人们争相离去。

这句话意味着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利益驱动,追逐个人的利益而忙碌不停,而这种现象导致社会的繁荣和混乱。它也提醒人们要明辨事物本质,不被功利的诱惑所迷惑,要追求长远利益和道德价值,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追逐。

这句话表达了道家思想中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人们应该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不被功利心所左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梅姓来源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人梅虫儿。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起义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明初,梅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郡望堂号

  梅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汝南郡——汉置郡。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安徽颍河、淮河之间。

  堂号:

  “汝南”、“华萼”、“绩学”、“宛陵”等。

  宗族特征

  1、梅姓历史源远流长。从梅伯到如今,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2、宋、明之际,在历史上扬名立万的梅姓人士很多,尤其表现在文坛上,他们大放光芒,备受后世推崇。3、梅姓人济济多才,从地域上讲,尤以安徽宣城人为最。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收录了梅姓人四十七名,其中二十名为安徽宣城人,占到了全体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名人精粹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梅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梅清:安徽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梅 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梅曾亮: 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梅贻奇:天津人,现代著名学者。一九三一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一九四九年赴美。一九五七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有《梅兰芳文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几句话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原文如下: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