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那些古代诗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1收藏

山西有那些古代诗人?,第1张

1、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2、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3、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4、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5、卢纶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参考资料:

-山西

一、姓氏源流

廉(Li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高阳氏,为颛顼的后裔,以祖名为氏,始祖为大廉。根据《元和姓纂》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颛顼,颛顼之孙名大廉。其子孙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姓。廉姓的出处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

2、出自维吾尔族,以官名为氏,始祖为布鲁海牙。元朝时,维吾尔族(当时也称畏吾儿族)人布鲁海牙归元,官拜肃政廉访使时,正值其儿子降生,布鲁海牙双喜临门,遂以自己的职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廉希宪(元时肃政廉访使简称廉使),廉希宪的后人与汉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形成了廉姓的一支。

得姓始祖:大廉。廉姓的确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的姓源是这样的:“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换言之,这个古老的姓氏,也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在《史记》的七十列传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神武大将,他的一生,多采多姿,在司马迁的笔下尤其栩栩如生。廉颇的精彩表现,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更证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后人奉大廉为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廉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廉姓的起源非常古老,古代帝王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颛顼,他又有一个孙子叫秦大廉,秦大廉的后代就以名字中的“廉”为姓。据元史记载,元朝时,有一个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官拜肃政廉访使,不久,他的儿子降生了,他就用官名给儿子取名为“廉希宪”,从此,廉希宪的后代就都姓廉了。廉姓后来在河东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东望。姓苑:颛帝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元史廉希宪传:元廉希宪,其父布鲁海牙拜廉访史而希宪适生,遂以父官为氏。廉姓望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

三、历史名人

廉 洁:字子庸,一字子操(或字子曹),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廉 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 范:东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字叔度,为人厚德,行孝重义,受业于薛汉门下。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他的才德,备礼请廉范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恰在此时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所举发,廉范知道邓融之罪,无法脱解,于是托病请求离去,由此邓融对他深为恨怨。廉范离开郡衙后,便到洛阳,变更姓名,屈身谋求充当一名廷尉狱卒,这时,邓融果然被判罪下狱,廉范便在狱中左右服侍,尽心勤劳,以报邓融知己之情,邓融发觉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属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说:“你困厄狱中莫非老眼昏乱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说别的了,后来邓融刑满出狱,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随身边孝养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终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亲自尽礼送丧,到南阳安葬完毕,而后离去。廉范的受业师薛汉因楚王谋反事件牵连被杀,亲朋学生,都不敢前来探视,唯有廉范却冒死前来收尸安葬。汉显宗闻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责,廉范说:“臣愚鲁急直,以为薛汉等已被诛杀,实因不忍师生之情而来收尸安葬。”皇上闻言感动,于是赦免其罪,从此廉范的名望显扬天下,不久被荐举为秀才,数月后又升为云中太守,后又官为蜀郡太守,为官勤政爱民,人民安居乐业,深得百姓敬仰。

廉 布:宋代画家。字宣仲,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妙年登科,官至武学博士,以张邦昌婿,负才不得用。后居绍兴,既绝仕宦之念,以诗酒自娱。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种种飘逸,师东坡而青出于蓝。

廉公谔:西汉堂邑人,曾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氏宗祠通用对联·三、历史名人·范丹:又名范冉,字史云……》),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廉希宪:元朝畏兀儿人。父名布鲁海牙,曾经做过“廉访史”的官,便以官职中的“廉”字为姓。他自幼学习汉文化,笃好经史。元朝建国初期,典章制度都不够完备。廉希宪以中书省重臣的身份,积极推行汉法。当时,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搜刮钱财的大臣阿合马,遭到了廉希宪的反对。廉希宪多次直言进谏,惹怒了忽必烈,被罢除了宰相。但是,元世祖深知廉希宪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几年后又重新起用他担任刚刚设立的荆南行省穴湖北地区雪的长官。他到任以后,严明法纪,重惩劫掠、侵扰百姓的士兵,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治理。廉希宪自己也廉洁自律,清贫自守。一天夜里,几个下属送来了大批珍玩,遭到他的严厉斥责:“这些财物如果是你们自己的,我收下就等于拿了不义之财;如果是你们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我收下就等于是犯罪了。”几年后,世祖将他调回京师。临走的时候,当地百姓哭着拦阻道路,久久不让他启程。廉希宪最崇拜唐代的魏征,认为秉忠直言是做臣子的本分。他每次上朝议事,都是直言利弊得失,世祖经常被他顶撞得十分恼火。一次,世祖私下对他说:“以前我是宗王,你指出我的过失,我可以包容。现在我是天子,你是臣下,你怎么还能那样直言无忌呢芽”他回答说:“王府的事是小事,天下的事是大事,我如果不管是非曲直,都一味顺从陛下,那么天下将要受大害了。”1280 年,一代名臣病逝于北京,终年50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廉姓望族居河东,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治所今山西省夏县北。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2、堂号

廉姓的主要堂号有:“天心堂”等。

============================================================

廉姓宗祠通用对联

〖廉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高阳;

望出河东。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廉姓的源流和郡望。

贤同孟子;

名并史云。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大臣廉希宪,字善甫,畏吾儿(古“维吾尔”的汉译)人,布鲁海牙的儿子,因熟习儒家经典,人称廉孟子。宪宗时,随忽必烈进攻南宋的鄂州,宪宗死后,劝忽必烈北返争夺帝位。后来镇守关中,平定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副相),扳倒权奸阿合马。元军占领江陵后,他行省荆南,禁绝豪夺,流通商贩,推广经籍,很受百姓爱戴。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姓宗祠通用联》注),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信平良将;

叔度赞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中,坚壁固守三年,因赵孝成王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以致大败。后战胜燕国军队,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出奔魏国,住在大梁,又曾到楚国为将领。下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字叔度,曾在京城跟从博士薛汉学习。明帝时,薛汉因故被杀,许多老朋友都远远地躲避起来,只有他一个人前去收殓,从此以侠义闻名。后举茂才,历官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任蜀郡太守,百姓唱道:“廉叔度,来何暮(说他来得太晚了)。……昔无襦(短袄),今五裤。”晚年回家乡后,把自家的田地、粮食都赈济给宗族及朋友,被人称为好义。

山阳博士;

信平相国。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山阳人。擅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本学东坡,青出于蓝。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将领廉颇,以勇敢善战闻名诸侯。公元前251年,大破燕军,封信平君,为相国。

御呼亚圣;

乐跃蕤宾。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初廉希宪,维族。初为忽必烈谋士,因好经史,尝以孟子性善、义利之旨为对,世祖呼为“廉孟子”(亚圣)。善谋虑,有战功,官至平章政事。下联典指唐代乐工廉郊,师于曹纲。尝于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有知之者曰:“乃蕤宾铁也”。

-----------------------------------------------------------------

〖廉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惠政兴歌于襦裤;

清风并驾于史乘。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典故。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典故。

-----------------------------------------------------------------

〖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本学东坡,青出于蓝;

从师孔门,庸化为贤。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贤士廉洁,字庸,一字子操,孔门弟子。

毓秀贤人,光显作城侯爵;

钟灵循吏,政兴蜀郡民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廉洁。下联典指东汉云中太守廉范,父遭乱客死于蜀,范年十四、五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后官云中太守,旋迁蜀郡,善政好义,百姓歌之。

(1)姓氏

大[大,读音作dā(ㄉㄚ),亦可读古音为dū(ㄉㄨ),但不可读作dà(ㄉㄚ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庭氏的炎帝传政八代,其后裔有迁徙至中国北部地区者,逐渐与当地土著融合,他们取祖先炎帝的称号“大庭”为姓氏,后将复姓“大庭”省文简化为单姓“大”,形成了大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太昊伏羲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太昊伏羲氏之后裔有诸多以大字领头的复姓,如大騩氏、大隗氏、大嵬氏、大庭氏、大野氏、大陆氏、大心氏、大叔氏、大敦氏、大巢氏、大业氏、大戴氏、大连氏、大廉氏、大费氏、大理氏、大效氏、大利稽氏、大戎氏、大季氏、大繇氏、大姬氏、大敖氏、大康氏等,约有二十四个之多,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大”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古渤海国粟末靺鞨族大庭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称谓为氏。

在古代渤海国舍利女真语中,“大”就是泉水的意思,读音作dā,在女真语中用来尊称长辈,在后来的满族索伦语中则读为dū音。古渤海国后被契丹族的辽国灭掉,其国王族贵胄以先王姓氏为传。

另外,清朝满洲姓氏中有赫舍里氏,其后人有改汉字单姓为大氏。今山东省寿光县有个村落名大家洼,其中的大氏族人或为炎帝后裔或为满洲族人。少数朝鲜族大姓是以朝语发音注汉字,与我大姓不同。

得姓始祖:炎帝、大祚荣。

二历史名人:

大挞不野:(生卒年待考),女真族,完颜宗干皇妃大氏之父;渤海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将领、重臣。

三 皇帝国君

乞乞仲象:(公元?~?年),靺鞨族(女真族);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典国之主,渤海世祖烈王(追封),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祚荣:(公元?~719年),靺鞨族(女真族),乞乞仲象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开国之主,渤海太祖高王,在位时间从公元699~719年为期二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武艺:(公元?~737年),靺鞨族(女真族),大祚荣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二代国主,渤海光宗武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19~737年为期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钦茂:(公元?~794年),靺鞨族(女真族),大武艺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三代国主,渤海世宗文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37~794年为期五十七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元义:(公元?~794年),靺鞨族(女真族),大钦茂族弟;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四代国主,渤海废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94~794年为期仅数月,终年岁数待考。

大华玙:(公元?~794年),靺鞨族(女真族),大钦茂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五代国主,渤海仁宗成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94~794年为期数月,终年岁数待考。

大嵩璘:(公元?~809年),靺鞨族(女真族),大钦茂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六代国主,渤海穆宗康王,在位时间从公元794~809年为期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元瑜:(公元?~812年),靺鞨族(女真族),大嵩璘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七代国主,渤海毅宗定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09~812年为期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言义:(公元?~819年),靺鞨族(女真族),大嵩璘之子,大元瑜之弟;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八代国主,渤海康宗僖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12~818年为期七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明忠:(公元?~819年),靺鞨族(女真族),大嵩璘之子;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九代国主,渤海哲宗简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18~818年为期半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仁秀:(公元?~830年),靺鞨族(女真族),大祚荣之弟大野勃之四世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代国主,渤海圣宗宣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18~830年为期十二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彝震:(公元?~857年),靺鞨族(女真族),大仁秀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一代国主,渤海庄宗和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30~857年为期二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玄锡:(公元?~893年),靺鞨族(女真族),大仁秀之孙;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三代国主,渤海明宗景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71~893年为期二十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玮瑎:(公元?~906年),靺鞨族(女真族);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第十四代国主,渤海明宗景王,在位时间从公元893~906年为期十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大諲撰:(生卒年待考),靺鞨族(女真族);渤海人(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著名唐朝时期渤海王国末代国主,渤海哀王,在位时间从公元906~926年为期二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2) ∶指世家大族

(3) ∶人多的姓,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在某范围内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家族

一、姓氏源流

廉(Li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高阳氏,为颛顼的后裔,以祖名为氏,始祖为大廉。根据《元和姓纂》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颛顼,颛顼之孙名大廉。其子孙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姓。廉姓的出处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

2、出自维吾尔族,以官名为氏,始祖为布鲁海牙。元朝时,维吾尔族(当时也称畏吾儿族)人布鲁海牙归元,官拜肃政廉访使时,正值其儿子降生,布鲁海牙双喜临门,遂以自己的职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廉希宪(元时肃政廉访使简称廉使),廉希宪的后人与汉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形成了廉姓的一支。

得姓始祖:

大廉。廉姓的确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的姓源是这样的:“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换言之,这个古老的姓氏,也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在《史记》的七十列传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神武大将,他的一生,多采多姿,在司马迁的笔下尤其栩栩如生。廉颇的精彩表现,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更证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后人奉大廉为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廉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廉姓的起源非常古老,古代帝王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颛顼,他又有一个孙子叫秦大廉,秦大廉的后代就以名字中的“廉”为姓。据元史记载,元朝时,有一个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官拜肃政廉访使,不久,他的儿子降生了,他就用官名给儿子取名为“廉希宪”,从此,廉希宪的后代就都姓廉了。廉姓后来在河东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东望。姓苑:颛帝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元史廉希宪传:元廉希宪,其父布鲁海牙拜廉访史而希宪适生,遂以父官为氏。廉姓望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

三、历史名人

廉 洁:字子庸,一字子操(或字子曹),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廉 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 范:东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字叔度,为人厚德,行孝重义,受业于薛汉门下。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他的才德,备礼请廉范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恰在此时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所举发,廉范知道邓融之罪,无法脱解,于是托病请求离去,由此邓融对他深为恨怨。廉范离开郡衙后,便到洛阳,变更姓名,屈身谋求充当一名廷尉狱卒,这时,邓融果然被判罪下狱,廉范便在狱中左右服侍,尽心勤劳,以报邓融知己之情,邓融发觉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属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说:“你困厄狱中莫非老眼昏乱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说别的了,后来邓融刑满出狱,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随身边孝养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终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亲自尽礼送丧,到南阳安葬完毕,而后离去。廉范的受业师薛汉因楚王谋反事件牵连被杀,亲朋学生,都不敢前来探视,唯有廉范却冒死前来收尸安葬。汉显宗闻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责,廉范说:“臣愚鲁急直,以为薛汉等已被诛杀,实因不忍师生之情而来收尸安葬。”皇上闻言感动,于是赦免其罪,从此廉范的名望显扬天下,不久被荐举为秀才,数月后又升为云中太守,后又官为蜀郡太守,为官勤政爱民,人民安居乐业,深得百姓敬仰。

廉 布:宋代画家。字宣仲,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妙年登科,官至武学博士,以张邦昌婿,负才不得用。后居绍兴,既绝仕宦之念,以诗酒自娱。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种种飘逸,师东坡而青出于蓝。

廉公谔:西汉堂邑人,曾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氏宗祠通用对联·三、历史名人·范丹:又名范冉,字史云……》),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廉希宪:元朝畏兀儿人。父名布鲁海牙,曾经做过“廉访史”的官,便以官职中的“廉”字为姓。他自幼学习汉文化,笃好经史。元朝建国初期,典章制度都不够完备。廉希宪以中书省重臣的身份,积极推行汉法。当时,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搜刮钱财的大臣阿合马,遭到了廉希宪的反对。廉希宪多次直言进谏,惹怒了忽必烈,被罢除了宰相。但是,元世祖深知廉希宪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几年后又重新起用他担任刚刚设立的荆南行省穴湖北地区雪的长官。他到任以后,严明法纪,重惩劫掠、侵扰百姓的士兵,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治理。廉希宪自己也廉洁自律,清贫自守。一天夜里,几个下属送来了大批珍玩,遭到他的严厉斥责:“这些财物如果是你们自己的,我收下就等于拿了不义之财;如果是你们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我收下就等于是犯罪了。”几年后,世祖将他调回京师。临走的时候,当地百姓哭着拦阻道路,久久不让他启程。廉希宪最崇拜唐代的魏征,认为秉忠直言是做臣子的本份。他每次上朝议事,都是直言利弊得失,世祖经常被他顶撞得十分恼火。一次,世祖私下对他说:“以前我是宗王,你指出我的过失,我可以包容。现在我是天子,你是臣下,你怎么还能那样直言无忌呢芽”他回答说:“王府的事是小事,天下的事是大事,我如果不管是非曲直,都一味顺从陛下,那么天下将要受大害了。”1280 年,一代名臣病逝于北京,终年50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廉姓望族居河东,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治所今山西省夏县北。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2、堂号

廉姓的主要堂号有:“天心堂”等。

============================================================

廉姓宗祠通用对联

〖廉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高阳;

望出河东。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廉姓的源流和郡望。

贤同孟子;

名并史云。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大臣廉希宪,字善甫,畏吾儿(古“维吾尔”的汉译)人,布鲁海牙的儿子,因熟习儒家经典,人称廉孟子。宪宗时,随忽必烈进攻南宋的鄂州,宪宗死后,劝忽必烈北返争夺帝位。后来镇守关中,平定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副相),扳倒权奸阿合马。元军占领江陵后,他行省荆南,禁绝豪夺,流通商贩,推广经籍,很受百姓爱戴。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姓宗祠通用联》注),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信平良将;

叔度赞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中,坚壁固守三年,因赵孝成王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以致大败。后战胜燕国军队,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出奔魏国,住在大梁,又曾到楚国为将领。下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字叔度,曾在京城跟从博士薛汉学习。明帝时,薛汉因故被杀,许多老朋友都远远地躲避起来,只有他一个人前去收殓,从此以侠义闻名。后举茂才,历官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任蜀郡太守,百姓唱道:“廉叔度,来何暮(说他来得太晚了)。……昔无襦(短袄),今五裤。”晚年回家乡后,把自家的田地、粮食都赈济给宗族及朋友,被人称为好义。

山阳博士;

信平相国。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山阳人。擅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本学东坡,青出于蓝。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将领廉颇,以勇敢善战闻名诸侯。公元前251年,大破燕军,封信平君,为相国。

御呼亚圣;

乐跃蕤宾。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初廉希宪,维族。初为忽必烈谋士,因好经史,尝以孟子性善、义利之旨为对,世祖呼为“廉孟子”(亚圣)。善谋虑,有战功,官至平章政事。下联典指唐代乐工廉郊,师于曹纲。尝于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有知之者曰:“乃蕤宾铁也”。

-----------------------------------------------------------------

〖廉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惠政兴歌于襦裤;

清风并驾于史乘。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典故。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典故。

-----------------------------------------------------------------

〖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本学东坡,青出于蓝;

从师孔门,庸化为贤。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贤士廉洁,字庸,一字子操,孔门弟子。

毓秀贤人,光显作城侯爵;

钟灵循吏,政兴蜀郡民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廉洁。下联典指东汉云中太守廉范,父遭乱客死于蜀,范年十四、五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后官云中太守,旋迁蜀郡,善政好义,百姓歌之。

============================================================

附录:廉姓典故、趣事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被提拔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如果见到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与廉颇见面,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也悄悄地掉转车子躲开。

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厉害,我尚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只能对秦国有利。我们要考虑国家利益,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从此,他们结为至交好友。

这故事流传很广,“负荆请罪”也便成了成语。“负”是背着;“荆”是荆条;“请罪”就是赔礼认错。“负荆请罪”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给以惩罚。现在常用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的意思。

-----------------------------------------------------------------

〖叔度歌〗

廉叔度,即廉范,字叔度,为战国名将廉颇之后,世代为将。廉叔度以义侠显名,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之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廉叔度历任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迁蜀郡太守,政绩皆卓著。却说成都民丰物阜,但城市仄逼,街巷狭窄,旧制禁止民间点灯火夜间作业,以防止火灾。叔度到任后废除禁令,只是多方蓄水,有备无患,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方便。于是,民间作歌颂扬他:“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后人常以“五袴谣”、“叔度歌”等指民众歌颂地方长官的政绩。

一、姓氏源流

廉(Li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高阳氏,为颛顼的后裔,以祖名为氏,始祖为大廉。根据《元和姓纂》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颛顼,颛顼之孙名大廉。其子孙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姓。廉姓的出处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

2、出自维吾尔族,以官名为氏,始祖为布鲁海牙。元朝时,维吾尔族(当时也称畏吾儿族)人布鲁海牙归元,官拜肃政廉访使时,正值其儿子降生,布鲁海牙双喜临门,遂以自己的职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廉希宪(元时肃政廉访使简称廉使),廉希宪的后人与汉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形成了廉姓囊恢А

得姓始祖:

大廉。廉姓的确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的姓源是这样的:“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换言之,这个古老的姓氏,也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在《史记》的七十列传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神武大将,他的一生,多采多姿,在司马迁的笔下尤其栩栩如生。廉颇的精彩表现,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更证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后人奉大廉为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廉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廉姓的起源非常古老,古代帝王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颛顼,他又有一个孙子叫秦大廉,秦大廉的后代就以名字中的“廉”为姓。据元史记载,元朝时,有一个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官拜肃政廉访使,不久,他的儿子降生了,他就用官名给儿子取名为“廉希宪”,从此,廉希宪的后代就都姓廉了。廉姓后来在河东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东望。姓苑:颛帝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元史廉希宪传:元廉希宪,其父布鲁海牙拜廉访史而希宪适生,遂以父官为氏。廉姓望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

三、历史名人

廉 洁:字子庸,一字子操(或字子曹),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廉 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 范:东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字叔度,为人厚德,行孝重义,受业于薛汉门下。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他的才德,备礼请廉范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恰在此时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所举发,廉范知道邓融之罪,无法脱解,于是托病请求离去,由此邓融对他深为恨怨。廉范离开郡衙后,便到洛阳,变更姓名,屈身谋求充当一名廷尉狱卒,这时,邓融果然被判罪下狱,廉范便在狱中左右服侍,尽心勤劳,以报邓融知己之情,邓融发觉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属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说:“你困厄狱中莫非老眼昏乱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说别的了,后来邓融刑满出狱,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随身边孝养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终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亲自尽礼送丧,到南阳安葬完毕,而后离去。廉范的受业师薛汉因楚王谋反事件牵连被杀,亲朋学生,都不敢前来探视,唯有廉范却冒死前来收尸安葬。汉显宗闻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责,廉范说:“臣愚鲁急直,以为薛汉等已被诛杀,实因不忍师生之情而来收尸安葬。”皇上闻言感动,于是赦免其罪,从此廉范的名望显扬天下,不久被荐举为秀才,数月后又升为云中太守,后又官为蜀郡太守,为官勤政爱民,人民安居乐业,深得百姓敬仰。

廉 布:宋代画家。字宣仲,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妙年登科,官至武学博士,以张邦昌婿,负才不得用。后居绍兴,既绝仕宦之念,以诗酒自娱。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种种飘逸,师东坡而青出于蓝。

廉公谔:西汉堂邑人,曾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氏宗祠通用对联·三、历史名人·范丹:又名范冉,字史云……》),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廉希宪:元朝畏兀儿人。父名布鲁海牙,曾经做过“廉访史”的官,便以官职中的“廉”字为姓。他自幼学习汉文化,笃好经史。元朝建国初期,典章制度都不够完备。廉希宪以中书省重臣的身份,积极推行汉法。当时,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搜刮钱财的大臣阿合马,遭到了廉希宪的反对。廉希宪多次直言进谏,惹怒了忽必烈,被罢除了宰相。但是,元世祖深知廉希宪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几年后又重新起用他担任刚刚设立的荆南行省穴湖北地区雪的长官。他到任以后,严明法纪,重惩劫掠、侵扰百姓的士兵,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治理。廉希宪自己也廉洁自律,清贫自守。一天夜里,几个下属送来了大批珍玩,遭到他的严厉斥责:“这些财物如果是你们自己的,我收下就等于拿了不义之财;如果是你们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我收下就等于是犯罪了。”几年后,世祖将他调回京师。临走的时候,当地百姓哭着拦阻道路,久久不让他启程。廉希宪最崇拜唐代的魏征,认为秉忠直言是做臣子的本份。他每次上朝议事,都是直言利弊得失,世祖经常被他顶撞得十分恼火。一次,世祖私下对他说:“以前我是宗王,你指出我的过失,我可以包容。现在我是天子,你是臣下,你怎么还能那样直言无忌呢芽”他回答说:“王府的事是小事,天下的事是大事,我如果不管是非曲直,都一味顺从陛下,那么天下将要受大害了。”1280 年,一代名臣病逝于北京,终年50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廉姓望族居河东,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治所今山西省夏县北。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2、堂号

廉姓的主要堂号有:“天心堂”等。

============================================================

廉姓宗祠通用对联

〖廉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高阳;

望出河东。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廉姓的源流和郡望。

贤同孟子;

名并史云。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大臣廉希宪,字善甫,畏吾儿(古“维吾尔”的汉译)人,布鲁海牙的儿子,因熟习儒家经典,人称廉孟子。宪宗时,随忽必烈进攻南宋的鄂州,宪宗死后,劝忽必烈北返争夺帝位。后来镇守关中,平定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副相),扳倒权奸阿合马。元军占领江陵后,他行省荆南,禁绝豪夺,流通商贩,推广经籍,很受百姓爱戴。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姓宗祠通用联》注),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信平良将;

叔度赞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中,坚壁固守三年,因赵孝成王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以致大败。后战胜燕国军队,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出奔魏国,住在大梁,又曾到楚国为将领。下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字叔度,曾在京城跟从博士薛汉学习。明帝时,薛汉因故被杀,许多老朋友都远远地躲避起来,只有他一个人前去收殓,从此以侠义闻名。后举茂才,历官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任蜀郡太守,百姓唱道:“廉叔度,来何暮(说他来得太晚了)。……昔无襦(短袄),今五裤。”晚年回家乡后,把自家的田地、粮食都赈济给宗族及朋友,被人称为好义。

山阳博士;

信平相国。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山阳人。擅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本学东坡,青出于蓝。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将领廉颇,以勇敢善战闻名诸侯。公元前251年,大破燕军,封信平君,为相国。

御呼亚圣;

乐跃蕤宾。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初廉希宪,维族。初为忽必烈谋士,因好经史,尝以孟子性善、义利之旨为对,世祖呼为“廉孟子”(亚圣)。善谋虑,有战功,官至平章政事。下联典指唐代乐工廉郊,师于曹纲。尝于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有知之者曰:“乃蕤宾铁也”。

-----------------------------------------------------------------

〖廉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惠政兴歌于襦裤;

清风并驾于史乘。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典故。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典故。

-----------------------------------------------------------------

〖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本学东坡,青出于蓝;

从师孔门,庸化为贤。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贤士廉洁,字庸,一字子操,孔门弟子。

毓秀贤人,光显作城侯爵;

钟灵循吏,政兴蜀郡民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廉洁。下联典指东汉云中太守廉范,父遭乱客死于蜀,范年十四、五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后官云中太守,旋迁蜀郡,善政好义,百姓歌之。

============================================================

附录:廉姓典故、趣事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被提拔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如果见到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与廉颇见面,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也悄悄地掉转车子躲开。

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厉害,我尚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只能对秦国有利。我们要考虑国家利益,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从此,他们结为至交好友。

这故事流传很广,“负荆请罪”也便成了成语。“负”是背着;“荆”是荆条;“请罪”就是赔礼认错。“负荆请罪”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给以惩罚。现在常用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的意思。

-----------------------------------------------------------------

〖叔度歌〗

廉叔度,即廉范,字叔度,为战国名将廉颇之后,世代为将。廉叔度以义侠显名,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之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廉叔度历任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迁蜀郡太守,政绩皆卓著。却说成都民丰物阜,但城市仄逼,街巷狭窄,旧制禁止民间点灯火夜间作业,以防止火灾。叔度到任后废除禁令,只是多方蓄水,有备无患,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方便。于是,民间作歌颂扬他:“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后人常以“五袴谣”、“叔度歌”等指民众歌颂地方长官的政绩。

山西有那些古代诗人?

1、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