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姓起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田正,亦称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辅政召公所设置的官位,就是专职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主要负责管理井田之公亩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
最高长官称田正,亦称稷,由王族贵胄担当,下属按九州各分派有田官,每一田官下还设有中士二人,史一人,丞一人,徒四人,统一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天官府司,就是召公管辖的官衙。后世历朝历代所称的“社稷”,就是由此而来:社,宗庙也,稷,田正也,合称就是整个王朝、国家的象征。
这在史籍《左传》中记载:“田畯,田大夫也。稷,田正也。稷为田官之长。”后来,在东周时期各诸侯大国亦仿设有类似的官职,但皆称为“大司田”。例如在典籍《管子·小匡篇》中就记载:“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扩展资料
世系
黄帝(1世)→昌意→颛顼→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10世)→商均→箕伯→强余→虞颉→虞思→有龙→寿旰→叔仪→康仲→祖妫→发→妫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阏父→妫满(43世)→皋羊→突→围戎→宁→孝→灵→燮→圉→佗→田完(53世)(黄帝第53世孙,舜帝第43世孙,妫满公第10世孙田完,卒谥为敬仲)
—田姓
齐平公姜骜于公元前456年(齐平公25年)去世后,其子姜积被立为齐国国君,史称齐宣公。齐国相国田常去世(具体时间史载不详)以后,其子田盘做了齐国的相国。田盘在做齐国相国期间逐渐把齐国各主要城镇的长官都换成了田氏族人担任,使田氏几乎拥有了整个齐国。田盘去世以后由其子田白继续担任齐国相国,在田白相齐宣公期间,齐国田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田白于齐宣公45年(公元前411年)去世,其子田悼子为相,田悼子于公元前405年去世,其弟田和继任齐国相国,在田悼子和田和任齐国相国期间,仍然沿用对外战争来扩充齐国田氏的势力,当然在这些战争中,说了算的当然已经是田氏,而不再是姜氏,得到好处的自然是田氏,而姜氏得到的只能是屈辱。其中最典型的一次对外战争是在齐宣公51年(公元前405年),韩、赵、魏三国进攻齐国,齐国派出牛子、括子、无害子三位将军前去迎战,为了让三国退兵,括子竟然对牛子说:“韩、赵、魏三国的土地与齐国的土地并不连接,他们跨越了邻国的土地而来围攻我们齐国的土地并没有什么好处可得,他们只不过是需要得到一个战胜的名声罢了,我们就把齐国国君送给他们,让他们退兵吧。”牛子就把括子的话告诉了无害子,无害子却反对这样做,并对牛子说:“我只听说过为了保护国家社稷而把土地割让给人家和为了保护国家英勇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利益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了保护国家而把自己的国君交给人家的。”但牛子并没有听从无害子的话,而是按照括子的计策把齐国国君齐宣公姜积交给了魏国,使齐宣公成为俘虏,而换取了三国的退兵。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齐国,姜氏国君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齐国的大权已经完全被田氏家族掌控了。
齐宣公姜积被俘以后,田氏又立齐宣公之子姜贷为齐国国君,史称齐康公,这是姜氏齐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继位以后,齐国仍由田氏专权,齐康公仍然是一个傀儡国君,到齐康公14年(公元前391年),齐国相国田和以齐康公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为由,将齐康公姜贷从临淄城迁往海滨,只割给他一座小城作为封地,让他奉祀姜齐祖先。到齐康公18年(公元前387年),齐相田和与魏国国王魏文侯在浊泽会见,此时魏国的实力比较强大,因而田和请求魏文侯帮助自己立为诸侯,魏文侯就派出使者将此事告诉了周天子和各位诸侯,竟得到了周天子的许可。到齐康公19年(公元前386年),田和立为诸侯,此年成为田氏齐国的纪元元年,从此齐国田氏在实际上和名义上完全取代了姜氏,姜氏齐国完全变成为田氏齐国。田和为田氏齐国的第一代国君,史称田太公。但就在田氏定为诸侯以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85年),田太公田和就去世了。田和去世以后,其子田午做了齐国国君,史称齐桓公,为了与姜齐时期的齐桓公姜小白有所区别,所以史书上又称为田齐桓公。在海滨养老的齐康公姜贷于公元前379年去世,至此齐国田氏完全替代了姜氏而彻底统治了齐国
田氏宗亲家谱管理委员会2006年公告统一续派字辈:“树焕均希如昭修茂乃堂宗进振华夏相继本瑞祥”。
广东省普宁市南营村梅坡公田氏字辈:“ 宗、明、永、笃、世、德、传、芳、发、育、贤、豪、家、声、大、振 、美、珍、可、尚、良、玉、为、宜、特、品、名、远、 献、之、朝、端、宗、明、永、笃、 世、系、传、芳、 登、升、俊、彦、 裕、国、文、章、郷、咨、德、茂、 福、寿、贞、康、 凤、仪、嘉、美、 麟、瑞、发、祥·····”
安徽无为田氏字辈:“承、家、光、国、志、在、荣、宗、文、明、显、兆、运、际、时、宏、人、和、天、泰、云、喜、从、龙、才、舒、克、展、永、建、奇、功”。
湖北蕲春田氏字辈:“赞伯玉文大再有可之仁礼义相传必发光辉星斗极庆云绵远沃贤君”。
湖北蕲春马骅山田氏字辈:“本万永于龙种之启义相传必发兴祥曙光辉星斗极庆云绵远乐升平槐高实荫千秋业桂长芳馨百世荣华国文章依孔孟箕裘圭碧大家声”。
湖北蕲春久长山田氏字辈:“本金宗再可用仁礼义相传必发兴祥耀光辉星斗极庆云绵远乐升平槐高实荫千秋业桂长芳馨百世荣华国文章尊孔孟箕裘圭碧振家声永怀祖德垂南宋久缅临淄启雁门荆萼广培兄弟睦根源远溯子孙心大成玉牒开新纪伟绩瑶笺证古今砥柱中流人不乏凤毛龙种满地春”。
湖北蕲春蕲州田氏字辈:云日鸟礼金鱼九同土之仁禾自生明良开泰运鸿彰德泽乡存世吉祥忠义传家人孝本诗书光国定华昌永代先道文武旺恩意连天江宇振信智浩洁秋桂扬
湖北来凤田氏字辈:“国盛玉有光祖兆凤呈祥学利辉先德家和万事宽”。
湖北孝感田氏字辈:“可春现洪果传仕宗年光世泽德绍先忠”。
湖北麻阳田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才能登龙门荣华富贵长贤君理朝纲世代显忠良祖创千秋业继承更兴旺孝敬和睦好福寿喜宁康”。
山东沂水田氏字辈:“福洪宝象启发成光树勋肇善庆远富长”。
山东广饶田氏字辈:“俊淑厥家茂昭美业乃克延庆益修其德继世永昌”。
山东济宁田氏一支字辈:“宜太利延长广振宜鸿旭”。
山东济宁田氏一支字辈:“元茂方兴玉,文献庆昭华”。
山东济宁田氏一支字辈:“长怀遵圣教”。
山东聊城阳谷县张秋镇田堤口村田氏字辈:“福凤文洪金思云召德”
山东聊城高唐县开发区田楼村田氏字辈:“以之传世乃可保家”
重庆新区田氏字辈:“忠义荣光正贻其祥常昭金玉远见本邦”。
重庆合川田氏字辈:“玉长儒泽世多学宗有光道崇尚守政兴民可安良家广仁必重廷治姚应祥维先常云显永远定含芳”。
重庆渝北田氏字辈:“世上黄金贵迎进百玉香枝发千年树荣开振家邦”。
湖南湘潭田氏字辈:“光裕成宗德诗书启俊贤芠彰华上国科甲世常传”。
湖南凤凰田氏字辈:
之一:“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
之二:“荣太谷有仕忠时”。
广西凤山田氏字辈:“国仁政家昌登明显云祥”。
广西百色、贵州遵义、重庆丰都田氏字辈:“兴应景维茂仁洪太宗庆”。
贵州思州田氏字辈:“远万显合实,绪国元至一,十四立成发,忠正建光昌“
吉林德惠田氏字辈:“越德景雨保大正永太兴”。
北京通州田氏字辈:“有守思福宇永广庆连成”。
河北大城田氏字辈:“继永怀国万玉树……学延宗传宪昭明伟承贤”。
山西洪洞田氏字辈:“道庆生立园明”。
甘肃酒泉田氏字辈:“德会凤多年秉”;“振兴中华永世长存”,“国” 后字,“泽” 中字。
江苏连云港田氏字辈:“留守入锡锦绪玉积敬福纪广”。
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田氏字辈:“任洪太宗庆兴应景维茂”。后字辈为“仁、洪、太、宗、庆、时、丰、荣、贵、永、世、裕、德、泽、长”
田氏族谱五十卷,(明)朗盥纂,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清)田万先编,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田氏续修族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鸿门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清)田廷耀等重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五台田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五台县档案馆。
河南开封田氏家谱,(清)田俽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珍纂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南开封田氏家谱,(清)田俽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清)田有岳岳等续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五丰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遂宁田氏族谱一卷,(清)田应平、田昌琨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遂宁县派出所。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清)孙一克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中下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清)田绳祖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荆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欢潭乡欢联村(缺第一卷)。
浙江萧山田氏宗谱,(清)田增鑫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守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田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田广湘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田氏宗谱六十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田氏宗谱四卷,田玉峰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阜阳市档案馆。
田氏族谱六卷,首卷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八甲口田氏家谱,(现代)田林雨编,1989年10月铅印本一册。
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益篡,清咸丰己未年(公元1859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全国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国)田子宽六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田姓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l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来凤县志办公室。
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田稷开修,田才成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l5年)凤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国)田弼臣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荆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群力乡爱民口家边村。
河北临榆田氏两世清芬录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南开封大粱田氏家谱一卷,(民国)吴兰孙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一卷,谱余五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四卷。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德州市图书馆。
湖南醴陵头田氏河分六修谱二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十四~二十六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第[第,读音作dì(ㄉㄧ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氏,有第一至第八。”史籍《后汉书·第五伦传》中也记载:“后或改氏。”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为了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削弱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遍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氏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督迁官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广之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等等,由此产生了第一~第八的复氏。
在复氏第一~第八中,第五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普遍流传,所以在宋朝时期,“第五”氏被作为显姓收录到《续百家姓》中,而其他的第一~第八等复氏,后来大都改为单姓“第”氏,现在保留其复姓的人极少能见到,可能绝无仅有了。
第氏,就是田氏。
得姓始祖:田完。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妫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妫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妫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氏。后碎被汉高祖强行编为第序姓氏,但仍尊田完为第氏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
陇西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 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京 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寨、宁武、代县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
平凉郡: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田姓起源
本文2023-11-16 07:40: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