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先写夏的诗人?
杜甫、白居易的夏天烈日灼心,这几位著名诗人的夏天却是无尽风韵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千年之前,唐代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中这么描绘夏天的炎热:白昼漫长似乎没有日暮,炎炎酷暑熏蒸得我心如汤煮。如何才能给我万里长风,吹动我的衣裳呢?
千年之后的夏天并没有多少变化,太阳依旧一视同仁的灼烧大地和我们,幸运的是我们有了空调和风扇。
“炎热”总是夏天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而现代人对待夏天的态度也大不似从前,现在的我们喜欢夏天的空调房,夏天的冰镇水果和夏天的冰淇淋:
情感上,也总惦记着在夏天发生的毕业别离。
而前人们的夏天,美好的记忆往往深藏于夏天的故乡,故乡的田野。
那时候的夏天,尽是古代文人墨客诗中总也避不过的雨、荷、蛙、蝉
像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夏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一片很美的夏夜光景:明月掠过丛林枝间,惊飞了栖于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拂过,夜晚的蝉鸣清脆;稻花的香气仿佛诉说着今年又是一个丰年,稻田里蛙鸣声片片。
类似的景色遍布在乡野之间,但从古至今总不缺人惜爱。
南宋诗人赵师秀曾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同样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可谓最擅长写夏,他作《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年代,“夏夜追凉”这般场景可不新奇:因炎热难以入睡时,大家都爱跑到阴凉处或风口,拿着一把蒲扇“扑哧扑哧”。在我小时候,就常常看见我的外公外婆拿着蒲扇在外面乘凉,我父亲尤其喜爱如此,他摇着大扇子,裸着大膀子,模样像极了李白所作《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天的代名词除了炎热、虫鸣、荷塘、乘凉,自然还少不了阵雨!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先生曾作《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说的是一场夏雨过后,湖面添起波纹,水比平常
夏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姓氏,其源头有多种说法。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姓最早起源于夏朝,相传是因为夏王启的后代后裔所起。而另一种说法是,夏姓源于古代的一种族群,这种族群在夏朝时期还是比较兴盛的。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家谱中称夏姓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尧、舜两位帝王。传说中他们都姓夏,夏朝才有了兴盛的时期。但是这种观点目前并未有考证。总的来说,夏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是具体的起源并无确切证实,可谓历史虚而又实。
重庆这边的夏氏,是从湖北麻城迁徙过来的,都属于元朝夏显一子孙。
到明朝洪武年间始祖夏禹绩在湖北麻城过逝,然后夏禹绩之妻石氏带四个儿子入四川,落户今重庆市江津区巴辿坝,死后葬于金水灌银瓶穴,坟墓座西朝东,距梁董庙市镇东北五里许。石氏带四个儿子分别落户于:长子夏友聪落户四川涪陵,次子夏友明落户四川江津,三子夏友智落户四川富顺,四子夏友慧 落户四川大足。
部分字辈:勋,培,青,汝,叶 (音都一样,字可能略有出入)
详细的字辈,可以在(中国夏氏通谱(第二集及其他续集) )书中,可以看到……这个貌似得买。
另外!你可以去 (夏氏宗亲网),上面有很多夏姓人的交流,也有辈分相关的探讨。
谁是最先写夏的诗人?
本文2023-11-16 07:10: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