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金井石圳李姓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3收藏

晋江金井石圳李姓的由来,第1张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著母不著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著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

106个1)唐高祖 李渊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3)唐高宗 李治(649-683) (4)武则天曌(684-704) (5),(8)唐中宗 李显(683-684,705-710), (6),(10)唐睿宗 李旦(684;710-712) (11)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12) 唐肃宗 李亨 (756-762) (13) 唐代宗 李豫 (762-779) (14) 唐德宗 李适 (779-805) (15) 唐顺宗 李诵(805) (16) 唐宪宗 李纯 (762-779) (17) 唐穆宗 李恒(820-824) (18) 唐敬宗 李湛 (824-826) (19) 唐文宗 李昂 (826-840) (20) 唐武宗 李炎(840-846) (21) 唐宣宗 李忱 (846-859) (22) 唐懿宗 李漼 (859-873) (宣宗子) (23) 唐僖宗 李儇(873-888) (24) 唐昭宗 李晔(888-904) (25) 唐昭宣帝(哀帝) 李祝 (904-907) 后唐皇帝 同光 庄宗 李存勖 (923) 39 4 42 天成、长兴 明宗 李但 (926) 60 8 67 应顺 闵帝 李从厚 (933) 20 2 21 李从珂 (934) 50 3 52闯王李自成大成6帝 越皇帝李贲(公元544年称帝,都交州,546年亡于南朝梁,不知所踪) 唐25帝 吴皇帝李子通(公元619年称帝,都江都,621年降唐,被杀) 楚皇帝李希烈(公元784年称帝,都大梁,786年为其将陈仙奇毒死) 后唐5帝 南唐3帝 西夏12帝 西凉 3帝 凉 5 魏 大蜀2 大顺 歧各1 于阗 40帝[公元前5到11世纪]

中国从炎黄走到今天,五千年历史文明中,总共历经24个朝代,有过无数皇帝。其中李姓排名第二,据统计有五十八位,仅次于刘氏。

1新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宪于更始元年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遂自立为天子,置公卿百官,拥九城,众十余万。

2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历5帝:成武帝李雄、成哀帝李班、成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3北凉天玺二年(公元400年),北凉敦煌太守李暠建立西凉,历3主:武昭王李暠、后主李歆、冠军侯李恂。

4北凉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之孙李宝建立后西凉(又称“伊吾西凉”),历1主:敦煌公李宝(柔然所册封伊吾王唐契除外)。

5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河西著名豪望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次年冬,即唐武德元年(618),李轨正式称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大业十三年,瓦岗军第二任领袖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子通于615年,自称楚王。619年,击败陈稜,攻克江都,称帝,国号吴,年号明政。

6公元618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远枝隋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历21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少帝李重茂、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武周圣神皇帝武曌除外)。

7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他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公元784年攻入汴州,旋称楚帝,年号武成。

8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唐昭宗册封沙陀人李克用为晋王,都太原,占据河东一地,史称“唐晋”。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战争连年。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历2主:太祖李克用、庄宗李存勖。

9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王朝,历4帝: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10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杨吴(南吴)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历3帝: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

11公元881年,党项羌人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为李。以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宋初,李继迁起兵反宋,大败宋朝从宋朝独立。并向辽国求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从此确立宋辽夏三国鼎立。定难军共历12节度:李思恭、李思谏、李彝昌、李仁福、李彝超、李彝殷、李光睿、李继筠、李继捧、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

12唐昭宗光化年间,武定军(洋州军号)节度使李茂贞称岐王。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灭唐,建后梁。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妻称皇后,各种仪示都跟皇帝一样。当其盛时,有地20州,至后梁末年,岐仅7州而已。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茂贞上表称臣,封秦王。

13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4年),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李顺建立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年号应运。

14公元1038年,定难军节度使党项羌人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历10帝: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纯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15明成化六年(1470),荆襄流民起义军余部首领李原称太平王,设总兵、先锋等职,又立“一条龙”、“坐山虎”等浑名。起义军迅速控制了荆襄一带。

16公元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李自成为大顺国皇帝,历3主:永昌帝李自成、大顺帝李过、临国公李来亨。

17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文学聚众彝汉农民5000余人,在弥渡县瓦卢村后山天生营起义,提出“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李文学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

武则天时,遭难的宗室多为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人的后代,血缘关系比较近。

韩王元嘉:李渊第十一子。与其子通州刺史、黄国公撰及越王李贞父子谋起兵反武。事败,父子皆被诛。

霍王元轨:李渊第十四子。坐与越王李贞连谋起兵,流放黔州,行至陈仓而死(多半是被害)。其长子江都王李绪,垂拱中与裴承光相通被杀。

虢王李凤:李渊第十六子。被杀。

舒王元名:李渊第十八子。永昌年,与其子李亶被丘神绩所构陷,被杀。

鲁王灵夔:李渊第十九子。垂拱四年,与其兄韩王李元嘉之子黄国公李转撰结谋起兵接应越王李贞父子,事汇,流配振州,自缢而死。其次子范阳王李蔼,被酷吏陷害杀害。

长乐王循琦: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元婴之子。垂拱中,兄弟六人并陷于诏狱。

嗣濮王李欣:太宗第四子李泰的长子。被酷吏陷害贬昭州刺史。

嗣蜀王李璠:太宗第六子蜀王李愔之子,永昌年配流归诚州而死。

嗣蒋王李炜:太宗第七子蒋王李恽之子。历任沂州刺史。垂拱中为则天所害。

越王贞:太宗第八子。与其长子琅邪王李冲起兵反武,起兵二十日兵败被杀,传首东都洛阳,枭于阙下。被牵连危害的有其次子常山公、常州别驾李倩,其第三子李温被流放岭南。

纪王慎:太宗第十子。越王贞起事时李慎不肯同谋。及李贞事败,李慎亦被下狱,后来得到赦免,改姓虺氏,仍载以槛车,配流岭表,道至蒲州而卒。其次子沂州刺史、义阳王琮、楚国公睿、遂州别驾、襄郡公秀、广化郡公献、建平郡公钦等五人,垂拱中并遇害,家属徙岭南。

零陵王李俊: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明长子,历任南州别驾。垂拱中与其弟黎国公李杰一起遇害。

泽五上金:高宗李治第三子。永昌元年出为随州刺史。载初元年,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诬告他及许王素节谋反,自缢而死。其子义珍、义玫、义璋、义环、义瑾、义璲、义珣等人一并配流显州,除义珣外诸子均死于显州。

许王素节:高宗第四子。与泽王上金一同被周兴诬告,被缢杀。其子瑛、琬、玑、玚等九人一并被杀,其余诸子琳、瓘、璆、钦古等人以年小,特令长禁雷州。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本名重照,以避武则天讳,改名。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妹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等,被武则天杖杀,时年十九。

晋江金井石圳李姓的由来

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