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1328年~1398年)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立世子朱标为太子,立马氏为皇后,任命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朱元璋称帝以后,又经过了约20年征战,统一了全国。
二月,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率师自济南攻克东昌;任命李文忠为总兵前往福建。
闰七月,副将军常遇春攻取德州克活捉元参政哈剌马纳;平章李文忠率师攻破福建诸山寨,平息闽地;徐达命都督副使孙兴祖修筑通州城池。
八月,元顺帝携太子北逃上都,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取元大都,派遣指挥邓日旱赴南京献捷,命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平章曹良臣、都督副使顾时等侦逻古北诸隘口;骁骑右卫千户陈谅巡逻古北口擒获元将李德明等39人;朱元璋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千户李荣在古北口擒获元将余佥院送于大将军;开始修建明长城。
十一月,大将军徐达率右丞薛显等人,兵发北平进取山西。
十二月,明军发动太原战役,击溃扩廓帖木儿主力,扩廓帖木儿败走。
洪武二年(1369)正月,副将军常遇春率师占领大同。
三月,置密云卫。
四月,置陕西、山西行省。
五月,大将军徐达,师出萧关,遂下平凉。
七月,征虏副将军中书平章鄂国公常遇春在北伐时,朱元璋诏领平章李文忠领其众。
八月,元兵攻大同,平章李文忠等将其击败,并且活捉其将脱列伯。
十月,任命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李思齐为江西行省左丞。
同年,朱元璋定内侍官制,编《祖训录》,定诸王封建之制。
同年,倭寇侵略山东沿岸,倭寇之忧从此而起。
洪武三年(1370)正月,置巩昌、平凉两卫;置大同左右两卫;置永平卫;徐达、李文忠、冯胜等分道北征。
五月,李文忠占领应昌,获元顺帝嫡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宫人等,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数十骑北遁而去。
十一月,朱元璋分封诸王,赐爵功臣;任命曹国公左都督李文忠领大都督府事,頴川侯傅友德、吉安侯陆仲亨、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六安侯王志、荣阳侯郑遇春、江阴侯吴良、南雄侯赵庸同知都督府事。
同年,杀中书省左丞相杨宪。
同年,定科举法。
同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去世,享年74岁。
洪武四年(1371)正月,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退休,任命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
三月,任命叶大旺为青州卫指挥使,邓哻为指挥同知。
四月,平凉卫指挥秦虎平叛故元降将知院白文显聚众于华亭县作乱。
五月,故元平章洪保保叛杀辽东卫指挥同知刘益。
七月,傅友德攻克成都,平定四川。
八月,置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任命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吴泉、冯祥为同知,王德为佥事总辖辽东。
十一月,命青州等卫官军,运送山东粮储给定辽边卫。
十二月,改高邮守御千户所为高邮卫;置扬州卫。
同年,取蜀,亡夏。
洪武五年(1372)四月,廖永忠率军平定广西,
六月,傅友德大败元军,平定甘肃;李文忠率军至阿鲁浑河被北元重兵包围,马中流矢,形势危急,指挥李荣见状,冲入包围圈,把战马让给李文忠,自夺敌马,掩护李文忠突围脱险。此役虽获胜,但战将阵亡颇多,宣宁侯曹良臣、骁骑左卫指挥使周显、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神策卫指挥使张耀等均战死。
洪武六年(1373)正月,降右丞相汪广洋为广东行省参政。
三月,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卫国公邓愈为左副副将军,中山侯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统诸将校前往山西、北平等处备边。
同年,颁布《昭鉴录》,训诫诸王。颁定《大明律》。
洪武七年(1374)三月,召广东参政汪广洋入为左御史大夫。
七月,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师攻打高州等地,斩杀故元宗王朵朵失里、鲁王及司徒答海俊、平章把剌、知院忽都,擒获鲁王妃蒙哥秃及金印等物。
八月,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师至豊州,分道追击元兵,活捉其官员12人,俘虏其众220人而还。
同年,蓝玉大败北元,遣元顺帝孙北归。
同年,曾编撰元史的高启被处死。
洪武八年(1375)正月,朱元璋诏天下立社学。
二月,太原都卫捕送故元平章、知州等24人至京,流放海南。
五月,命曹国公李文忠为征虏左副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左副副将军,往山西、北平整率军马。
同年,德庆侯廖永忠被赐死。
同年,刘基去世。
洪武九年(1376年)三月,桂林卫指挥姜旺率兵平叛广西贺州作乱,俘其众千余人。
八月,陕西平凉卫指挥秦虎去世,朱元璋为其写祭文。
九月,命北平、山西都指挥使司,送军龄长的总旗185名赴京录用,安排在金吾等卫所任百户、镇抚。
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命曹国公李文忠往凤阳视察。
同年,惠帝朱允炆出生。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进封中山侯汤和为信国公。
十一月,任命龙骧卫指挥使萧成,为陕西都指挥使;山西都指挥同知王约,为山西都指挥使。
同年,仁宗朱高炽出生
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任命命平凉卫指挥李荣,为陕西都指挥使司事。
二月,命曹国公李文忠往河州、岷州、临洮、巩昌、梅川等处整治城池,督理军务;征西将军沐英率兵至洮州平叛,遂置洮州卫,以指挥聂纬、陈晖等领兵守御。
四月,古北口千户违法,擅役军士8人出境伐木被杀,朱元璋批准处决。
八月,任命西安卫指挥使濮英,为陕西都指挥使。
十一月,任命北平都指挥使郭英,浙江都指挥使王诚、陈桓,陕西都指挥使濮英、萧成,宁川卫指挥佥事高显、虎贲右卫指挥同知何德,府军卫指挥佥事张翼,俱为大都督府佥事。
同年,汪广洋被赐死。
同年,燕王棣到封国北平就王。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被杀,牵连者非常多。随即废止中书省及丞相等官,提高六部职权。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五月,升各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布政使司布政使为从二品;都督濮英兵至白城,擒获故元平章忽都帖木儿,进至赤斤站之地,擒获故元豳王亦怜真及其部属等人。
八月,倭寇在广东海丰县杀掠吏民,诏命广东都指挥使司率兵讨捕,府军卫指挥同知李原,任广东都指挥使。
十月,任命山西都指挥使周立,为陕西都指挥使。
洪武十四年(1381)十一月,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师趋云南平乱,击败并生擒梁王将领达里麻,俘其众万计,元梁王自杀。
同年,徐达修筑山海关,行里甲制。
同年,宋濂被流放茂州,死于途中。
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任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担任都指挥使司事;蓝玉、沐英攻克大理。
八月,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
同年,设立锦衣卫。
同年,空印案发,株连死者数万。
洪武十六年(1383)六月,改都察院为正三品,设左、右都御史各1人。
十一月,鹰扬卫60多岁军妇失火焚烧军营,按律应鞭打,其子请求代受刑,朱元璋得知称其孝子,母子可免其刑。
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曹国公李文忠去世,追封岐阳王。
九月,规定:公侯驸马、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凡大朝会及常朝在午门之右门出入,其有宣召奏事的文官四品、武官五品以下,仍由左右掖门出入。
同年,再定科举取士制。
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享年53岁。
十月,征虏将军信国公汤和进兵古州平叛。
同年,户部侍郎郭桓案发,涉案人员甚众多,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
洪武十九年(1386)正月,任命河南都指挥使徐司马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八月,吏部选取直隶、应天诸府州县的富民子弟,赴京补吏,入选者1460人。
十二月,吉安侯陆仲亨,率指挥李荣、郑祥入云南巨津州平叛,捕获诛杀400余人。
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冯胜、傅友德、蓝玉同征纳哈出,并迫其投降,辽东平息
九月,郑国公常茂获罪,朱元璋念其父开平王之功,安置于广西龙州,后在其谪所而死。
洪武廿一年(1388)正月,长兴侯耿炳文,派遣陕西都指挥同知马烨,率西安等卫兵33000人屯戍云南。
四月,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北征,捕鱼儿海大捷。
八月,命故海西侯纳哈出的儿子察罕袭爵,改封沈阳侯。
十月,任命青州左卫指挥使周兴,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十二月,进封永昌侯蓝玉,为凉国公。
洪武廿二年(1389)十二月,命定远侯王弼往山西,雄武侯周武往河南,全宁侯孙恪往狭西,俱训练军马听征漠北。
洪武廿三年(1390)五月,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发,坐诛,牵连死者甚众。
同年,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等人被杀,株连功臣及其家属达3万余人,并颁布了《昭示奸党录》。
同年,晋王朱棢、燕王朱棣率师征元。
洪武廿四年(1391)正月,定国子监官品秩员数,祭酒1人从四品,司业1人正六品,监丞1人正八品,典簿1人、博士5人、助教15人从八品,学正10人正九品,学录7人、典籍1人从九品。
同年,天下郡县赋役黄册成。
洪武廿五年(1392)八月,江夏侯周德兴被杀。
同年,皇太子朱标病逝,享年37岁,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廿六年(1393)十月,命退休武官有才干精力未衰者,为都指挥等官。
同年,凉国公蓝玉被杀,此案牵连到13侯、2伯,连坐族诛达1万5千多人,开国功臣因此案几乎全亡。
洪武廿七年(1394)三月,命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往浙江训练沿海军士以备倭寇。
八月,命安陆侯吴杰、永定侯张铨等率退休武官,往广东训练沿海卫所官军以备倭寇。
十一月,西平侯沐春、都督何福等率兵平叛越州;颖国公傅友德被杀;定远侯王弼被赐死。
洪武廿八年(1395)正月,朱元璋命周兴为总兵,率领北平二都指挥使司以及辽东都指挥使司属卫,骑兵7000,步兵1万,前往三万卫等处剿捕野人。
八月,任命左都督杨文为总兵官率京卫官军3万人至广西会各处军马,征讨龙州叛乱。
十月,诏令总兵官左都督杨文置龙州军民指挥使司,调驯象卫官军筑城守御。
同年,开国六公爵仅存者冯胜被杀。
洪武廿九年(1396)三月,沈阳卫起火烧毁仓库及军民庐舍。
十二月,都督佥事何福、指挥李荣领兵讨伐永宁州叛乱。
洪武三十年(1397)正月,任命长兴侯耿炳文为总兵官、武定侯郭英为副总兵,往陕西及甘肃选精锐步骑巡西北边境。
同年,颁布《大明律》。
洪武卅一年(1398)二月,晋王朱棢死。
闰五月,朱元璋病逝,葬孝陵。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惠帝。
朱元璋统治明朝,历史上朱也曾是皇族姓氏,价值不菲。不过现在已经没有等级之分了,朱姓子孙遍布全国。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完整的朱氏族谱和世代表,希望有助于你的了解。
朱姓历史起源
朱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姬姓、齐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在中国历史上,朱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所以他的家族非常庞大。据记载,是德氏的祖先,现在主要分布在江浙皖一带,分布很广。
:
朱氏家谱字辈二十个字
1江苏南靖太子朱标为第一代:“云纹服从祖训,吴沁大军胜,顺便应幸,师者善用之”;
2安徽萧县朱一代:广经济述略。阎存亮,慎独德,李茂,怀一,常思”。
3陕西Xi安秦王朱商,是一代人物:“尚志公诚,惟敬友善,忠厚老实,年轻时永远忠贞不渝”;
4川闽汀州朱一代:于冰一代昌盛,慧星华宇极有修养,茂松洪大公瑶家荣。"
5、山西太原王瑾朱彝代:“吉美钟繇,知新事,敏而求之,察心而赏咸景,继前学,礼敬三奖,九域以义论叙。官仪原在汉,天下犹思周”;
6江西南昌朱一代:“穆昭兴榜太极承前二,昌明永顿小有知梁诗立中国篇”。
7山东高密朱一代:“想学习晋干坤孔会道丰年”。
8第一代朱,京亲王:“高瞻远瞩,侯在易常在,慈和易伯仲,简景帝为先”;
9河南开封府朱,是一代人:“有子于太平,勤于肃公,绍伦傅惠润,昭格永,传家宝洪,国庆凤鸣春,编年史常兴孝,钦宗永保仁”;
10湖南湘乡朱代:“孔、孟、尧、舜、永光、万年、兴国、祥瑞,朝廷集太平、郭先训诗书,后坤承纪,立元大、真干坤”。
1河南邓州朱代:“诸子公平正直,一周承诸子,先志以德开导”。
12湖北武汉楚王朱桢,是一代人:“纪萌荣,华英荣,红菜升伯颜,毛诗礼满功”;
13朱代江苏镇江:“威明荣华登爵立此发达白鹭世统万福有通”。
14第一代朱山东青州:“圣人可久誉,智可尊,修期深雅,禅定可复”;
15广东云浮朱代:“琼英、秀莲广八大魏勇七剑”。
16第一代朱谭,山东兖州王陆人:“昭太阳为健者,观长寿福乐,励望而达两端,会本宁于康庄,会傅友德于李明,动祥光于山野。
17四川成都的蜀王朱纯一,是一代人:“越右沈滨让,成至平,燕晋沈,段居吴”;
18湖北荆州王祥白澍,第一代:“九真开方悦,崇尚礼义,刚毅,循贤,自持”;
19代王朱贵义,山西大同人,是一代人:“荀氏成丛军,崇庭定义,传义连秀玉,兵震庄弘基”;
20朱,王素,甘肃兰州人,是一代人:“湛卢龚珍珍珍,知其忠,颜回幸,凯豪在恒隆”;
21朱智,廖望人,湖北荆州人,是个艮
26甘肃平凉第一代汪涵朱嵩:“樊冲徐征,荣郎余浪,于一鱼雨,使价许范伟魏”;
27、山西长治王诜朱墨——第一代:“你年轻,你光荣,你能干,你自豪,你高尚”;
28江西南昌第一代王安朱颖:“许飞滨庭尚,翔,霁矩,工笔勾勒”;
29第一代朱,河南南阳唐王:“琼枝密宇宙,玉林大师,开悟蒙古体,嘉里谢明图”;
30董,湖北安陆人,是一代人:“魏文,赵玉吉,隗英仪”;
31朱,河南洛阳,一代人物:“我以典誓,我以凤誓,应奖于域,坤得金”;
32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是第一代人物:“我敬佩,彼此认同,我将受国家之荣。如果我走纯路线,我就会出名。”
3重庆铜梁朱词代:《天行顺官清民自安溪县生瑞草子孝而宽心》。
1李善长(1314-1390年),明代凤阳定远(一说歙县)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在滁阳参加朱元璋起义,担任幕府掌书记,主管饷粮,参与机要,深得朱元璋信任,历任参谋、元帅府都事、江南行中书省参议、参知政事。凡军国要务之议决,无不参与其中。朱元璋征战于外,多令其留守城池。在他的主持下,转调兵饷之事鲜有乏,将吏帖服,居民安家乐业。朱元璋常将其比作萧何。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拜其为右相国。他革除旧弊,订立盐、茶、铁诸法,益饶国用而又不致困乏其民。吴元年封宣国公,后改左相国。曾受命与刘基裁订律令,颁布《大明律》。太祖即皇帝位之后,李善长被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之职。他与诸儒臣制订礼制、官制,奉命监修《太史》、编《祖训录》、《大明集札》诸书。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虽无攻城陷地之军功,“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被封为韩国公,并获赐免死铁牌。当时被封公者仅有6人,而李善长位居六公之首。洪武九年,临安公主嫁与其子,李家荣耀为世人惊羡。左丞相胡惟庸为李善长同乡,受其举荐,二人交往甚密。十三年,胡惟庸案发,被牵连者甚众,惟独李善长免遭劫难。然而,据明史记载,李善长屡遭他人弹劾,后又有恶奴卢仲谦等作证,指其与胡惟庸有染。于是,77岁高龄的李善长及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多人全部被诛。后世学者们普遍认为李胡相私通乃欲加之罪,当时并未查实,系朱元璋兔死狗烹之举。 2蓝玉(-1393),安徽定远人,大将常遇春妻弟,初在常遇春部下,立军功甚多。洪武二十年(1387年)任大将军,多次领兵出征,在打击元朝残余军事力量及对西北、云南的征战中立有大功,如逼降辽东纳哈出,对蒙元捕鱼儿海之役,随沐英、冯胜等征平云南等,被封为凉国公,后为太子太傅。蓝玉自恃有功,专恣横暴,所为多不法,举止傲慢,无人臣礼。洪武二十六年,被锦衣卫指挥蒋谳所告,以谋反罪被杀。明太祖乃藉此兴蓝党大狱,死一公十三侯二伯,株连被杀者一万五千人。经胡惟庸、蓝玉二案,明之开国勋臣,几尽为太祖所诛杀。 3冯胜(?~1395)明朝将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今属安徽)人。雄勇多智略,与其兄冯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农民纷纷起义,冯胜与其兄组织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巡视到定远妙山,冯胜与兄率部投奔。兄弟二人从朱元璋攻克滁(今安徽滁县)、和(今安徽和县),南下渡江战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皆有功,积功为元帅。朱元璋对冯氏兄弟十分信任,委任冯国用统率亲兵。后冯国用卒于军,朱元璋十分悲恸。洪武三年(1370)迫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遂命冯胜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此后,出援军解安丰围,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以功迁右都督。洪武初,从大将军徐达北伐,攻克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擒元平章蔡琳,论功列第二。中原平定,封宋国公。洪武五年任征西大将军,帅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至兰州,大败元军,元将上都驴迎降。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据松花河(今松花江)北,为害辽东边境。洪武二十年(1387),胜任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帅南雄侯赵庸等以步骑20万平定辽东地区,降元将纳哈出部20万人。洪武二十五年,偕傅友德于山西、河南屯田练兵,置卫防边,诸公、侯皆听节制。当时,诏列勋臣德高望重者八人,冯胜位居第三。太祖晚年多猜忌,冯胜功最多,渐失帝意。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召冯胜回京,洪武二十八年赐死。 4傅友德(~1394)明开国功臣,明初著名将领。其先宿州(今安徽宿县南)人,后徙居砀山(今安徽砀山东)。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先从刘福通部李喜喜入蜀,李喜喜败,归明玉珍,后从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九江),友德率所部降,以才被用为将,从常遇春攻取庐州(今安徽合肥)。得胜后进军武昌,率数百人一举夺下高冠山(蛇口),以功授雄武卫指挥使。随后转战于江淮,屡建战功,晋江淮行省参加政事。二十七年从徐达北征,破沂州,下青州,取莱阳、会昌。洪武元年 (1368)攻占山东诸地后,又连克汴梁(今河南开封)、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临淮(今江苏盱眙县西北)、德州、沧州等地,从通州(今北京通县)入大都。遂将兵侦逻古北诸隘口,攻取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守定州(今河北定县),又攻山四,平陕西。三年,从徐达攻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军。继而进军蜀地,攻取汉中。论功授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府事,封颍川侯。次年,充征虏前将军,统军l0万伐蜀,平略蜀地。五年与冯胜征西凉大胜。十四年充征南将军,率兵骑30万入滇,灭元梁王军主力,平定云南。十七年,晋封颖国公。以后数征西北,练兵山、陕,屯田大同,所至有功,加太子太师。二十五年,因请怀远田于亩,触怒朱元璋,于次年召还。二十七年赐死。 5徐达(1332~1385) 明朝开国大将。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农家,少时与朱元璋为友。元至正十三年(1353),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军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战果显著,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十七年,领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部。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作战中,冲锋陷阵,打败号称60万的陈友谅军。二十四年,因功升中书省左相国。次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占淮东,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围攻平江(今江苏苏州),俘张士诚及其将亡25万,灭亡东吴政权。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25万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迫元顺帝北走,灭亡元王朝。明洪武元年(1368),太祖朱元璋为防备退居漠北的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注重战守,大力兴修长城。徐达奉命主持重建居庸关,规制关城城周6.54米,高 14米,以防蒙古骑兵突袭。三年,率军出潼关,趋定西(今屑甘肃)进剿元将扩廓帖木儿,经一月激战,大败元军,擒郯王、济王以下文武官员1 800余人。将士8.6万余人。论功升中书右丞相参理国事,改封魏国公。次年,赴北平等地练兵、筑城、备边,总领北方军事。元残余势力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势力又渐恢复,不断出兵南犯,明临塞诸地不得安宁。五年,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出雁门关,进军漠北。徐达遣都督蓝王为先锋,击败元兵于上刺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后因轻敌冒进,遭元军伏击大败,死伤数万人,被迫退入边墙。六年,复率诸将北伐,败元军于答刺海(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还军后戍守长城山海关一带。十一年,领兵在古北口筑关设防,凭借山势走向,建周长24米,设有东、北、南三个关门的关城,使其成为保卫京都的重要屏障。十四年,督修山海关关城,先后建成翼城、罗城、瓮城和烽火台等,加大了防御纵深,从而构成一套坚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善治军,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明太祖实录》卷一七—)。十八年二月病卒,年54岁,追封中山王。 6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回族。相貌魁梧,勇力过人,善于骑射,元至正十二年 (1352),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南)、集庆(今江苏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二十年,在池州(治今安徽贵池)之战中,设伏大败陈友谅军,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取婺州后,转为同佥枢密院事,坚守婺州。二十二年,参加鄱阳湖之战,他救出被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率军封锁湖门,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友谅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二十七年,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人。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同年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讨元,转战山东、河南;次年八月,攻克元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与大将军徐达统兵进攻太原,率精骑夜袭扩廓帖木儿,俘获甲士4万人,扩廓帖木儿逃往大同。后常遇春又率军北取大同,与冯胜合军,西攻凤翔。二年奉太祖命自凤翔回师北平率步骑9万北征,攻克大兴州,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迫元帝北逃,常遇春追赶数百里,擒获元宗王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年仅 40岁,被赠中书右丞相。常遇春沉勇果敢,治军有方,善抚士卒,勇敢善战,没有打过败仗。自言能率领10万大军,横行天下无敌手,所以军中又称他为“常十万”。
明朝洪武年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本文2023-11-16 06:40: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