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宋氏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贡献:为贵阳成为贵州的省会奠定了基础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央王朝鞭长莫及的地区。从汉代开始,中央开始将云贵纳入到了版图之中,并且开始了羁縻治理。到了魏晋南北朝,云贵一带的大族兴起,逐渐成为了地方势力的代言人。隋唐统一后,也承认这些大族在地方的势力,并委任为都督、刺史等官职,允许子孙世袭。在这个时期,贵州逐渐形成了四大族,分别是水西罗氏、水东宋氏、思州田氏和播州杨氏,后来在宋元时代演变为四大土司。其中水东宋氏位于黔中一带,地处于黔中的地理中心,是滇、楚、粤、蜀的交通枢纽。因此,水东宋氏的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在贵州的开发历史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水东宋氏的形成 汉武帝时期,将夜郎等地纳入到了版图后,在此设置了牂牁郡、犍为郡等。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汉武帝「 ”募豪民田西南夷”,将许多中原豪强迁徙到了黔中。这些豪强具有很强的家族势力,他们到达黔中一带后,其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有的甚至逐渐成为了当地民族的领袖人物。在贵州清镇和平坝一带的汉墓中出土了「 ”樊千万”、「 ”赵千万”和「 ”谢买”等印章,这些极有可能就是从中原迁徙到了黔中一带的大姓。其中谢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黔中势力最强的大姓,时代为牂牁太守。而宋氏,也是其中的大姓之一。 东汉三足铜水注:出土于贵州平坝 隋唐时期,中央在黔中一带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任命当地的大姓担任刺史,并允许世袭,开启了土官制度的先河。根据史料记载,唐初宋鼎为蛮州(今开阳)刺史,曾两次入朝。在五代时期,宋朝化为清州八郡(今清镇)刺史。水东宋氏祖先是否来源于中原,目前还存在争议。不过,水东宋氏十分具有布依族色彩。水东宋氏所居住的乌当、开阳被称为「 ”十二马头”,马头正式布依马头制的体现。在今天开阳县,水东宋氏的聚居之地依然叫做「 ”马头寨”,这附近还有一些布依族的村寨。这至少可以证明,水东宋氏和布依族存在了文化的融合。 黔中道示意图 而水东宋氏的族谱则记载宋氏是在北宋初期入黔,其始祖为宋景阳。根据其记载,宋景阳为河北真定人,是唐末秦王宋文通(李茂贞)之后。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派遣宋景阳率七子一女南征,并且答应道:「 ”汝等父子,待南疆平定后,可长期留守,子袭父职,世袭罔替。”其后宋景阳平定了蛮州叛乱,苏、兰、高、赵、周、蔡、容举族附之,成为了当地的首领。然而,这件事情仅仅记载于家谱之中,并没有在任何官方史料中留下记录。因此,我认为,这是水东宋氏攀附中原大姓,显示其家族名望而制造的假世系。在中国古代,改造家族攀附大姓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唐朝李氏本为鲜卑族之后,却攀附于关陇李氏;明太祖朱元璋自称是朱熹的后人。 水东宋氏居住地 当然,宋氏家族的记载说明了宋氏在北宋初期和宋朝建立了政治联系。北宋建立之后,基本统一了十国的割据,而黔中一带的大姓也纷纷表示臣服于宋朝。宋朝也继承了唐朝在此地的羁縻政策,册封、委任这些大姓为当地府州的刺史、总管等。其中宋景阳被委任为「 ”宁远军节度使”、「 ”蛮州总管府都总管”等职,而宋景阳的七子一婿也得到相应的册封,总称为「 ”七司八印”。于是,宋氏正式成为了黔中的一大土司。 宋氏土司总管府遗址 二,贵州的形成和水东土司的灭亡 贵州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独立行政区划,如汉朝有牂牁郡,唐朝中期之后又设置了黔中道。原来的牂牁郡之地在唐朝成为了黔中道的羁縻府州管辖之地,称为「 ”黔南”,其治所在矩州(今贵阳)。在北宋之前,牂牁谢氏是黔中最强一族,在五代到北宋前期,罗甸国(毕节一带)的乌蛮攻入矩州,驱逐了谢氏,强盛一时。宋太祖之时,乌蛮首领普贵进京。由于方言原因,普贵将矩州念为「 ”贵州”,于是贵州之名开始出现于历史记载。于是,宋太祖封普贵为贵州刺史,以羁縻黔南一带。在此后的数百年的时间里,贵州多次易手。如1119年,思州的田祐恭势力强盛,将整个乌江下游和黔东南和黔南等地纳入了其势力范围,其中自然包括了贵州(矩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了贵州防御史。 宋朝时期的贵州局势 而蛮州宋氏本来只有蛮州一地,其地方方圆不过50公里。之所以宋氏能够走向强盛,和其地区出产的丹砂矿产有关。在今开阳县的西部,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丹砂产地。蛮州刺史宋鼎和清州刺史清州刺史宋朝化都曾经向朝廷进贡丹砂500两。占据这个重要的丹砂产地,也就使得宋氏拥有了很强的经济实力,为了后来的扩张提供了基础。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末期宋永高之时,宋氏走向了强盛,占据了乌江以东许多地区,因此称为「 ”水东宋氏”。宋永高占据了黔中的贵州城后,移居此地。1209年,宋朝命宋永高为贵州经略安抚使,镇南都总管,总领九溪十八洞。 南朝铜盏托出土于平坝 元朝建立了,黔中四大土司纷纷臣服。元朝继承了宋朝的土官制度,并加以推广。其中,元朝在黔中设立的最大的机构为八番顺元宣慰司,并在贵州城设立顺元府,以管辖黔南之地。其管辖面积大致和唐朝的矩州羁縻范围、宋朝黔南府州范围相当,大致北到乌江,南到红水河一带。而水东宋氏成为了八番顺元宣慰司下的一个部分。元朝在贵州设立府州,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改土归流”,不过这必然会触犯地方土司的权益。1301年,宋隆济起兵反元,不久攻下顺元府贵州城,杀死知州张怀德。之后,水西土司也起兵响应。最终最长反元战争到1304年被镇压。此后,元朝又封宋隆济侄宋阿重为顺元宣抚同知,并将府衙迁徙到了蛮州。这场反元战争虽然失败,但是宋氏在黔中的自 却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成为了顺元府的长官。同时,经过这场战争,水西和水东两大土司实际上已经结成了联盟,奠定了明代贵州的行政格局。 贵阳古城模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遣大军进入黔中,四大土司纷纷臣服。于是明朝在贵州设置了四大宣慰司:思南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播州宣慰司和贵州宣慰司。其中贵州宣慰司也就包含了水东和水西两大土司,朱元璋分别任命水西安氏(明朝赐姓)和水东宋氏的首领为贵州宣慰使。另外,明朝也开始在贵州进行「 ”改土归流”,开始修建贵州城墙,设置贵州都司,建立大量的卫所。如此,明朝就可以通过贵州城以控制四大土司。1413年,朱棣平定了思州田氏内乱,撤销了思州、思南两大宣慰司,设置了八个府。朱棣又将思州八府和贵州宣慰司合并,组建为贵州布政使司,省会位于贵州城。从此,贵州省建立了。此后,贵州省管辖的范围不断扩张,其附近的都匀府、普定府等不断纳入。1600年,播州杨氏灭亡,其地分为遵义府和平越府,遵义府划入四川,平越府纳入了贵州。明朝贵州省的版图就此奠定。 明代贵州省 随着明朝势力的不断深入和「 ”改土归流”的不断推进,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的土地不断减少。到了明朝后期,水东宋氏已经完全退出了贵州城,退回到了蛮州本部。1569年,贵阳府设立,标志着贵州城的改土归流实现了。在这样的局面下,水东和水西自然不愿意善罢甘休。1630年,两大土司联合叛乱,结果很快被镇压。之后,水东宋氏土司被撤销,其地区进行了「 ”改土归流”,改蛮州为「 ”开州”。 三,水东宋氏的历史贡献 1630年,水东宋氏在黔中1000多年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黔中地区全面进入和中原接轨的时代。不过,水东宋氏在黔中经营1000年,对贵州的经济开发、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值得肯定的。 开阳丹砂文化遗址:宝王庙 关于水东宋氏对黔中的农业经济开发,难以找到相关的史料。不过水东宋氏对贵州的交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明朝初期,水东的刘淑贞水西的奢香夫人联合修建古驿道,奢香修建了从四川到达黔中的龙场九驿,刘淑贞修建了从开阳到播州的「 ”黔蜀周道”。这无疑加速了贵州经济的发展。此后,以贵阳为中心,贵州形成了通往四川、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的几条驿道,使得贵阳成为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刘淑珍画 而水东宋氏在文化方面方面的成就在史料中记载较多。明朝初期,水东宋氏首领宋斌喜爱儒家文化,于是在境内大力推行文教。他支持贵州宣慰司学的建立,成为了贵州最早的官学。后来宋昂又鼎力捐资扩建,成为当时贵州最大的官学,使得贵阳一举成为贵州教育中心。1398年,宋斌在水东乖西(开阳县双流镇)大龙井旁创办了宋氏私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土司私塾。宋斌开办私塾后,不仅高薪聘请廖驹等名士讲学,而且亲自严格督促子孙向学。 宋氏土司遗址——马头寨 在宋斌的培养下,其子孙出现了三位小有名气的学者,分别是宋昂、宋昱、宋炫。宋昂、宋昱兄弟曾经合著诗集《联芳类稿》,并刊行于南京,这是贵州历史上最早的诗集。诗人罗玘在《联芳类稿序》中称赞宋昂诗歌「 ”欲与中原大家相角逐”;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不仅在其主编的明代诗歌集《明诗综》中收录宋昂兄弟诗歌数首,还称赞其诗「 ”风韵翩翩,试掩姓氏诵之,以雅以南,莫辨其出于昧任侏离(边鄙之人)也。” 甲秀楼 秋江送别杨知事——宋昂江水澄清树叶丹,临岐人送柏台官。十年帷幄参机务,一旦云霄振羽翰。风净洞庭高浪远,月明扬子暮潮寒。京华到日风光好,花柳无边马上看。 送汪公子还嘉禾——宋昱城上楼鸟下女墙,城边行客倒壶觞。一天风雨秋萧瑟,千里关河路渺茫。乡梦已随云去远,离情空与日添长。凭谁为道南湖道,早晚还来理钓航。 宋炫是宋昂之子,著有诗集《桂拙轩稿》,《黔诗纪略》收录其题甲秀楼《渔矶二绝》,其诗曰: (一)水光潋艳接云霞,汤漾扁舟泛水涯。云锁空庭闲白昼,两行归燕接阳斜。(二) 烟霞常作画图看,尽日矶头意结宽。钓罢归来天欲暮,笑呼稚子接渔竿。 同时,在宋氏的推动下,贵阳的文化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从1425~1536年的百余年间,贵州宣慰司中进士9名,举人140多名,而同时期全省的进士为28名,举人300余名。可见,贵阳的教育已经在全省占据主导的地位。该时期的贵阳出现了王训、詹英、易贵和徐节等一批著名儒士,「 ”往往文章气节与中原江南才俊齐驱”。1537年,明朝在贵州开科取士,结束了贵州科举考试附于他省的历史。贵州文化在明朝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明朝在贵州大规模移民,设置学校等政策。但是贵州各大土司大力学习和支持汉文化,也是成为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 ”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在「 ”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所写的《家园杂忆四十韵》中,对故乡梅县区白渡镇优美的山水如是描述。 南宋末年,宋氏入粤一世祖新恩公由江西瑞金县青草湖迁至广东长乐县中镇乡(今梅州五华琴口),在本乡唐家瓦窑做工。窑主唐某见其勤恳忠厚,便将女儿许配与他。新恩公自此在中镇乡定居。从此宋姓人开始扎根梅州,并由梅州迁往广东各地及福建、江西、广西等地,有些甚至远赴海外谋生。 据统计,宋氏人口在全国有约112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为第22位大姓。但如今仍在梅州的并不算多,且分布地域较散,梅州五华县、梅县区、蕉岭县、兴宁市均有宋氏后人居住。宋湘是梅州宋氏一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 ”勤俭、清廉”的作风对梅州宋氏后人影响深远。 宋氏入粤最早来梅 在五华开枝散叶 宋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 早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宋氏人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氏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兴盛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据考证,宋朝时期,宋氏大约有88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氏占宋氏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中国形成了以秦川、冀豫为中心的两个宋氏人口聚集区,宋氏族人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纵观宋氏由古至今的迁移路线,不难看出,面对战乱,宋氏族人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宋元明600年间,中国总人口纯增长率为20%,宋氏人口增长更为负值。战乱受害群体首先是北方人群,宋氏作为北方地区姓氏,损失较为惨重。此后,中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到了当代,宋姓大约有1120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二位。 追溯姓氏起源。宋姓起源出自子姓,以国为姓,为商朝王族直属后裔。帝喾之后裔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予子姓。后其子孙建立商朝。商朝末年,纣王荒*暴虐,最终为周武王姬发所灭,建立周朝。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很顺从周氏王朝,遂封之以商都带,建立宋国,命他管理商朝遗民。战国后期,宋国为楚国所灭,其后世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宋氏。 南宋末年,宋氏入粤。一世祖新恩公由江西瑞金县青草湖迁广东长乐县中镇乡。因此《梅县白渡宋氏百渊公族谱》称新恩公为入粤一世祖。据《华南宋氏宗谱》第六卷第一章所载,新恩公在本乡唐家瓦窑做工。窑主唐某见其勤恳忠厚,将女儿许配与他。新恩公因而在中镇乡定居。 如今,在梅州五华棉洋镇、梅林镇、华阳镇分布有宋氏宗祠。 宋末元初,四世祖长房有仁公因避兵乱迁居兴宁县霍山石下(今属龙川县),卒葬长乐县黄埔村挪弓岭(今属五华县)。明初,五世祖震一公由兴宁县霍山迁程乡县龟浆都白墓前(后改称白渡前,今梅县区白渡镇)小埔(桂坪上)开基,这便是宋氏白渡镇的开基始祖。 入粤立基,长乐肇始,花繁五洲。 此后,震一公后裔才用公在白渡繁衍生息,目前,梅县区白渡镇仍有宋氏后裔约7000余人居住,分布于白渡、沙坪、创乐、赋梅、慰彩等村。 除了散居白渡各村之外,梅州五华县、蕉岭县、兴宁市均有宋氏后人居住。宋氏亦开枝散叶迁徙至广东各地、广西、台湾乃至世界各国。 人杰地灵 孕育「 ”岭南第一才子” 说到客家宋氏名人,人必提「 ”岭南第一才子”宋湘。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十一月(1757)生于嘉应州白渡堡象湖坪。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也是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能臣廉吏。作为「 ”梅州八贤”之首,他深受家乡群众的尊崇。 从梅州城区出发,在205国道驱车约26公里抵达梅县区白渡镇,再走4公里便来到了位于创乐村内的宋湘故居。 这是一座青瓦白墙的客家民居,外表看起来十分普通,但走近门前,「 ”太史第”金匾赫然入目,两边有「 ”赋梅世第、编竹元家”对联,屋内「 ”解元”「 ”进士”两块红底金字牌匾彰显了才子风采。 这便是宋湘故居「 ”太史第”,始建于清代康熙八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这里也成为了如今白渡宋姓人的主要宗祠。 「 ”在白渡镇,宋湘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村民们随口就能讲出几个关于他的故事。”宋湘后裔宋纶章告诉记者,村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宋湘的故事和传说,讲其如何满腹经纶、如何才思敏捷七步成章、如何智斗财主…… 据考证,宋湘自小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刻苦,年轻时便在诗及书法创作中崭露头角。史书记载,宋湘「 ”7岁启蒙,9岁能文,出口成章”。 宋湘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篇)诗赋和时文,在清代诗坛的地位是「 ”岭南诗派”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位博学高才的「 ”国家级”文士。 其诗歌内容丰富、技巧成熟、诗风磊落、豪放不拘。他的诗作全面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实,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乾嘉以来200余年间社会的各个层面,其文学价值在岭南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了解,宋湘文采风流,生平著述甚丰,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极为时人所称颂,诗人黄遵宪曾以「 ”我与芷湾是同乡”而自豪。 除诗作出类拔萃,宋湘还善书法,豪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龙藏宋墨题咏》评曰:「 ”芷湾草书,章法磊茫,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这是朱鹤等90多位文人学者就宋湘的题联所作出的评价。 据悉,宋湘58岁时,开始在云南为官13年,中间曾代理广南、大理、顺宁、永昌等府及迤西、迤南道尹。在任期间,宋湘为官清正廉洁,常勉励当地举办公益事业,为民众谋福利,自己却家徒四壁,存银无几,其诗文称自己「 ”要与民间验辛苦”,鼓励人民勤于耕牧,在封建官僚中所鲜见。 「 ”宋湘为官多年,不曾为自己谋过一分一毫,死时两袖清风,因此偌大的一座故居里面空空如也,连一块像样的砖瓦都找不出来。”宋纶章说道。 在宋湘所任职的地方,当地百姓为感念宋湘的恩德,为其塑像建祠,立碑奉祀。在《云南大理图书馆记》中,对宋湘有这样的评价:「 ”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敬和称赞的一位。” 廉洁家风世承 教育后人勤俭持家 「 ”天道无情,酬于勤者,宋氏祖先勤俭传家,进德修业,明理为宗,节用谨身,保家有道,立此家训,谆谆为教。”短短几十字的宋氏家训,读来字字铿锵,「 ”勤俭”二字被反复强调。 「 ”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一分不要。”宋纶章告诉记者,父母从小便以「 ”勤俭自强”来教育自己与众兄弟姐妹,加上受家训熏染,自己从小便懂得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不光自己从小养成不乱花钱、不浪费、不拿他人东西的好习惯,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宋纶章也一直用这一套族规家训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孙辈。「 ”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宋纶章说,小时候家里人总是讲起宋湘的故事,现在自己也将这些故事继续讲给下一代听,既能让他们感受自家的良好家风,也告诫他们不忘祖宗根源。 「 ”从小祖辈们就要求我们熟背家风家训,端正人品,爱国爱家。”创乐村村委会主任、宋湘后裔宋达先说,如「 ”不违法身心安泰”「 ”不借钱免生怨怼”「 ”不乱花钱以绝贪婪”等家规,后人均铭记在心,张口就能背诵。 为了「 ”留住祖宗言,勿忘祖宗源”,每年大年三十晚,宋氏后人都会在宋湘故居门口摆上几十桌,与手足同胞聚首,畅聊乡情。除此之外,宋氏后人还会组织球类比赛、春节联欢晚会等,以增进同族情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迁移,在梅州的宋姓人不断将家训内容充实丰富。明万历年间,宋氏家训新增《家训十六则》: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序长幼、别男女、睦宗亲、谨婚姻、慎丧葬、勉读书、勤生业、崇节俭、戒*行、戒匪僻、戒刻薄、戒贪饕、戒争讼。清光绪年间,新增《公益社章程》:警察盗匪、严禁赌博、劝戒鸦片、改良地约、平息争讼、振兴实业、修蓄竹木、崇尚节俭、修明礼法、敦崇伦纪。 「 ”现在是21世纪了,家训也该与时俱进,有新时代的内容!”白渡宋氏宗亲会会长宋增广说,如今,在后代子孙的建议下,家训还添加了「 ”文明礼貌”「 ”遵纪守法”「 ”维护公益”「 ”开拓创新”等新时代内容。 为了把爱国、廉洁文化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融合,弘扬宋湘的宝贵精神,近年来,梅县区领导多次到宋湘故居调研,要求加大力度挖掘「 ”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梅县区乡村振兴再创新成效。 当前,创乐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宋湘研究会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专家、学者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保护开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并大力做好宋湘故居周边房屋的外立面、屋顶铁皮瓦整治和道路两旁的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结合乡村旅游,以点带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 ”现在,村里正计划打造一座宋湘纪念公园,8月份就要动工了。”宋达先告诉记者,该公园将以「 ”清廉”文化和宋湘生平事迹为主题,建立宋湘石像、诗词石碑等,投资约600万元,预计今年12月完工。「 ”到时候,本村村民甚至整个梅州市的市民都可以前来感受宋湘在诗赋书法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宋达先表示。 ■延伸 宋湘诗作 忆少年 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门流。 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接家信 口有平安报,中宵泪亦多。 经年曾不至,一纸定如何? 为子可堪此,持缄重自讹。 那禁先手战?老父字成蝌。 杜鹃花盛开堆满庭院作歌 君不见杜鹃开,一株一株烧春来。 又不见杜鹃飞,一声一声不如归。 举头看杜鹃,低头听杜鹃, 杜鹃时节愁人天,客子安得开心颜! 我今买花一万朵,置之庭中照如火。 但得花开红近人,不许鸟啼悲到我。 花间置酒邀春风,可真花是染来红? 千里望帝啼何益,万古青山细雨中。 ■链接 宋氏图腾 「 ”图腾感生,演化为姓”,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是古代原始部落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宋氏图腾是宋姓以其祖先发明并继承「 ”建木晷天”命名族称的。图腾由「 ”宀”和「 ”木”组成。木代表建木,「 ”宀”上的点代表「 ”天脐”,「 ”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历度。由于宋姓之先为商,商又因是玄鸟所生,故图腾上方两侧为象形玄鸟,意在报本追远,与时俱进。 宋氏家族堂号 1惇叙堂2玉德堂3盛德堂4永尊堂5善继堂6承庆堂7拱微堂8双元堂9扶风堂10广平堂11京兆堂12西河堂13敦煌堂14赋梅堂15保善堂16乾德堂17统善堂18弘农堂19乐陵堂20河南堂21江夏堂22微丰堂23白马堂24世寿堂25并第堂26敦陆堂27聚斯堂28敬德堂29作宾堂30统宗堂31耕乐堂32盛世堂33雍睦堂34忠孝堂35崇本堂36追远堂37恩庆堂38延庆堂39大宋堂40商丘堂41高祖堂42世和堂43振孝堂44贤德堂45感恩堂46维德堂47金玉堂48宋世堂49尚古堂50集义堂51奎香堂52仁慈堂53国正堂54世纪堂55安乐堂56思恩堂57天佑堂58鸿福堂59神尊堂60本固堂61崇德堂62世际堂63世德堂64阳春堂65诒谋堂66谷贻堂67文献堂68红礼堂69裕德堂70平心堂71渡蚁堂72秉德堂73忠义堂74严教堂75存仁堂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何苑妮 摄影记者何森垚(部分受访者供图) 作者 何苑妮;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
西周初年,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旦率部东征,再次克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 时", 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 肉袒面 缚,左牵羊, 右把茅, 膝行而前以 告"①。因此武王乃释罪微子,封微子 于宋,建立宋国,让其继续祭祀先祖, 安抚商朝遗民,这应该是可信的,史 籍多有记载。
《史记·周本纪》云:"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
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 殷后,国于宋。"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 蔡疑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 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 民甚戴爱之。"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二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
周封微子于宋,都宋城,宋国都城就在今河南省商丘县附近。《春秋释地》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县是也。"《汉书·地理志下》记:"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周) 封微子启于阏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1996 年秋至1997 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县城附近进行考古勘探和调查时,就探明了宋国都城的外城城墙和外城的五座城门② ,外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西北角和东南角为钝角,西南角和东北角为锐角,城墙为夯土筑成,西墙全长3010 米,东墙长2900 米,南墙长3550 米,北墙长3252米,外城墙周长12985 米, 面积为1012 平方公里。另外在西墙上探明城门三座,南墙和北墙城门各一座,东墙因晚期建城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勘探城门遗迹较为困难。商丘乃先商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区③ ,周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就是让其继续祭祀商之先祖,以便安抚商朝遗民。宋国宋氏与殷人一脉相承,同为子姓商人,周建宋国,始有宋姓,殷人微子启应为宋氏的始祖。《归德府志》引《春秋左传疏》曰:"宋国公爵谱云:宋,子姓,周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以绍殷,后武庚作乱,更封微子启为宋公。"
微子启不但是宋氏的始祖,也是孔氏的祖先。据《史记·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语》云:"孔子, 宋微子之后。"孔子的第十一代祖先为宋泯公熙,熙生弗父何,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仲尼即是孔子。东周时期,孔子为宣扬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国,途经宋国时仍要祭祀其祖先,故在商丘附近保存有不少与孔子有关的遗迹,如商丘县的文雅台,永城芒山镇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处、晒书台、夫子庙,夏邑县北核桃园村的孔子还乡祠,睢县孔子游匡的承匡城遗址等。
宋微子启为宋氏 始祖,下传十一世武公司空而至春秋,传至十九世景公头曼已入战国,二十四世宋康王偃失国,宋国灭亡。二十六世沣至秦代,二十七世檄已到西汉初年,此后以嫡长子相传,到六十四世都得角已进入元代末期,因兵灾水患,谱牒失传,宋氏族人各祀先祖。清初文人徐世芳的《亨祖墓碑记》云:"相传后汉时,避兵荒,迁于山东莱州府掖县的宋氏,至元朝显昌焉。元、亨、利、贞兄弟四人,皆受朝职,二门讳亨仕元顺宗,官至兵部尚书,年老辞职归家,至明太祖洪武元年,抱谱乃归商丘守祖吾以知之甚悉,因援笔而为之记。"宋亨字咸庆,自抱谱归宗商丘,在商丘古城老南关一带定居,即是宋氏第六十五世。明朝建立后, 宋氏族人兴盛,原系宋贵一支,文人仕途显赫,宋、宋沾、宋权、宋荦、宋筠等相继脱颖而出,成为明清两代的名门望族,载入史册。至民国五年,相传为宋氏第九十二世。
根据《商丘县志》记载,殷微子墓在商丘县西南二十五里青岗寺村,目前陵墓前立有一块明代万历四十年的石碑,石碑的正面阴刻有"殷微子之墓"五个大字。商丘为历史上的黄泛区,泥沙淤积较厚,宋国三十二位国公的陵墓则深埋于地下, 无处可寻。相传睢县的襄台、西陵台以及商丘的三陵台均为宋国公陵墓,但未经考古发掘,尚不能确认。至于明代以后宋氏各支系的墓葬和祠庙,多有谱牒记述可知。
http://wwwsongshicomcn/xungen/indexhtm
这是宋氏的的主页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8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9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10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11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12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13
http://wwwsongshicomcn/jiapu/disponeaspid=14
楼主“祖”字辈,不是山东人。 山东胶东宋姓族谱:祥 发 同 宗 协 ,文 修 继 述 昌 ,咸 钦 人 俊 杰 ,会 萃 焕 云 章。
文登市井东村宋姓人家谱辈分:玉竹环鸿守,本峻希福(克)成。宝安运连兆,记万佰越殿。
水东宋氏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贡献:为贵阳成为贵州的省会奠定了基础
本文2023-11-16 05:09: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