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族网?我姓马,树字辈。请问是祖先是哪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4收藏

马氏家族网?我姓马,树字辈。请问是祖先是哪的、,第1张

寻山东马氏600年前宗谱(我有一部马氏家谱)2006-12-25 23:02各位马姓同宗你们好: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齐河县,马氏在当地生活繁衍了600多年,近期,喜获祖传家谱一套,得知我祖讳德公于明永乐年间自山东诸城迁居齐河距今已600多年,因年代久远,家谱记载不详,1403年往前的马氏祖先不得而知,愿与有志于马氏宗谱研究的马氏后人,共同探讨我扶风马氏的历史:

马氏续修族谱序:

马氏邑之右族也,明永乐间<1403年>自诸城迁居齐河。余族亦于永乐二年<1404年>自枣强迁齐河。马氏自始祖讳德公以下四世均失讳,余族自始祖讳仲良公以上四老祖妣皆失姓。余与马氏为老姻矣,而何云相同若是云多耶。佩之先生余表妹行也,将续修家乘而问序于余余。维马氏五百年来,子姓繁衍代有闻人簪<zan>绂<fu>云兴珥,貂相望负燕南之重誉为齐右之世。家邑乘载之备矣,固会待余之赞述,且家乘之续修,亦非正一次前人序之详矣,尤会待余之费词,而此次之独异者,以石印代枣梨之刊一也;誉首附绘宗图令阅者一目了然二也;科第荟萃一幅易于观览三也;支分派别详注居处四也。苏明允曰:读吾谱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矣,夫苏氏之谱详云所自出尊云,所自出而犹嫌云邻于私也。然则观马氏之谱者不尤足动,木本水源之思耶。本年春,余以事族里,余兄品三拓,余曰:吾族生齿日繁,谱之续修不可缓矣,顾将有补旧谱之未备者,则凡吾族之有德闻者,有文誉者,纪一小传附之谱中,使后之子孙知祖功宗德之所在夷,然动其为善之心,否则先人之典型,今日津津于父老之口者,恐他日并片口说而轶之也。其余如石印、绘宗图、科第荟萃、分支别派,一如佩之先生之旨,而马氏旧谱则固有家传之附刊也,呜乎吾两姓来齐占籍之年代,同始祖以上之失讳、失姓,同至于重修谱之规模,竟亦若片云不谋而合耶,顾余兄族之维扬马氏之谱,已乐观厥成矣,余族之谱今始业凡而未遑〈huang〉执简片,所以序马氏之谱而枨cheng触余怀不能自己也。 邑人郝凤章敬撰

民国九年岁次庚申暑月〈1920年〉

命名排行字:

孝 友 传 家 远 诗 书 衍 世 长,

又续添十字:

慎 勤 身 乃 正 俊 杰 国 之 光,,

你可以看看这个

字辈排序: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扩展资料:

马氏家谱被历代马氏子孙视为宗族里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被郑重地保管着。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因赵奢死后葬于今天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

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惩罚。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马姓-

马姓家谱-

历史来源

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

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世系和血缘的史书,也是一部记述子孙世世代代的家史。家谱可以让人了解自己不曾知晓的历代先祖和姓氏来源。这是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希望明白知道的事,也是人之本性。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时间之久远,影响之广泛了。家谱之所以会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完全是源于溶于血脉,铭记于心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修缮电子家谱最好的选择,百姓通谱网哦!!!

马一鹰/文

导言

很好奇地百度搜索了一下“清凉寺”。原来,国内叫“清凉寺”的较多。目前,知道的知名的就有十二家。

“佛教八宗”之一“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川东第一净土道场大竹净土寺、有“川东小峨眉”之称的大竹云雾寺、六祖故里“六祖圣山”上的天露寺,曾请长鄄清凉寺第五代住持道真和尚为教授;这四家古寺,都是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能请他去教佛法,可见当时长鄄清凉寺和道真和尚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从清凉寺开始到民国时期的长鄄,除清凉寺外,还有过灵光庙、五通庙、楠木山庙、鹅梨界白马仙娘庙、华严庵、朝阳庵、西迎庵、毛庵堂、雷王观等多处;国内诸多高僧名道云游至此,常年香火不断。

概况

第一部分、国内十二家知名清凉寺:

N O1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清凉台上的清凉寺,始建于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是一座皇家寺院。清凉台古称清泠台,台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汉梁孝王之行宫,为昔日梁园七台八景之一。

N O2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城西北五公里处的清凉寺,始建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扩建于唐朝,明末清初达到鼎盛阶段。康熙、乾隆、咸丰等历代皇帝都来该寺敬香拜佛。也吸引了许多历代文人墨客光临寺院,留下真迹碑文和诗词60多篇;对研究历史和书法,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

N O3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老城北关外的康家山顶端的清凉寺,始建于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原为爱国英雄苏武家族的避暑胜地,后捐献给释家建佛寺。

N O4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清凉寺,始建于南朝(420-589年)。高僧文益禅师居住在寺内,创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曾到此避暑,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于该寺。

N O5

山西五台山清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也称“曼殊床”。

N O6

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的清凉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年);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弘扬华严宗的根本道场之一,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祖母的墓园在清凉寺的南邻。

N O7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的清凉寺,前身是隋末唐初卢师创建的“卢师寺”;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为石景山区普查登记文物,类别为古遗址。

N O8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县城北十里地的清凉村(清凉川)的清凉寺,始建于唐朝(618-907年),处于历史上的一条重要“官道”(傥骆道)出秦岭崇山之南口,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N O9

山西省宿州市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的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清凉山主峰有一座砖塔名华严寺砖塔,砖塔高约十多米,七檐八角,辽代(907-1125年)所建。

N O10

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22号的清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初名报恩感慈禅院,毁于元末。明永乐元年(1403)移建今址,称清凉寺,后改名端明寺,又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清朝光绪至民国间,静波禅师及前任住持,先后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法堂、禅堂等300余间。

N O11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大宝乡九峰山风景名胜区中的清凉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元末明初第一号猛将、战神张定边遁入空门,在此修行,成为九峰初祖,创立了临济正宗九峰派;历代高僧在此修行,使清凉寺成为各闻遐迩的川西佛教名山。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迁址重建。

N O12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清凉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朱元璋即位前,一年盛夏路经此寺,在偏殿小憩,嫌其酷热难当,蚊蝇扰人,于是自言自语“可清凉否?”言讫,顿觉清风习习,蚊蝇绝迹,乃大喜,即随口赞日:“真清凉寺也”!寺因此而得名。太祖即位,即传旨重修清凉寺。宪宗又降旨令廖辅赴清凉寺重修,铭刻碑文以记之。

第二部分、长鄄清凉寺:

一、清凉寺的概况:

由隆回县民政局编、黄元龙执行主编的《隆回地名文化集锦》中记载:

长鄄这片地域,犹如台桌上的一只青花瓷碗,四面环山,东面“斋粑垴”、北面“三角寨”、西面“元古寨”、南面“狗脑寨”,平均气温比周边乡镇低3摄氏度;这里,山清水秀,松树、杉树、楠竹漫山遍野,平地的田垅有山泉水滋润,很少有歉收之忧。

明清之交的长鄄,正当才、志、高三代时期(八、九、十代);李自成的部将、栗平人王进才血洗长鄄,马才暤被杀,马才东次子马志魁被杀,马才东第四子马志超的儿子和儿媳被掳。

马志超万念俱灰,为了度过凄凉的晚年,用所有的积蓄在清凉山上修建了一座佛寺,命名为兴隆寺。

后来,马才东后裔在兴隆寺的原址上扩建并改名为清凉寺,规模宏大、佛事兴隆;新命名的清凉寺,先后有六位住持。

第一代住持,姓刘,实名不详,早年在黄皮岭一带教私塾,因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前期曾远赴四川的清凉寺研习佛法。其石塔墓居罗汉松之右,距清凉寺大门5米;塔高2米,底径1米;麻石建造,塔身已多处裂缝,碑文已风化;是墓群中最古老最矮小的一座。

第二代住持,法名茂清。其石塔墓居罗汉松之左,清凉寺大门正前方;其塔身高约3米,已数处裂缝,碑文依稀可见。

第三代住持,马昌勋后裔,母欧阳氏,“荣”字辈;俗名马际远,法名玉兰。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出生于长鄄曾家院庙湾里。其石塔墓高324米,有5层;无论高度、层数以及碑刻的完好,都居其它四座之首。

轶事一:

从小体弱多病,被父母送到清凉寺,受教于茂弘祖师;他专心礼佛,连年不回家,父母因思念多有责怪;就将白玉兰(因开白花本地人称之为白花树)每隔一段路栽一棵,从屋前一直栽到清凉寺,对父母说:“您们看到玉兰树,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儿子”。后来,这些树大都被毁,如今还剩下长家村二组庙湾里两棵;其中一棵的树干腐烂了,只剩下半边带皮的残树干,但仍然富有生命力,每年都开白花;另一棵在离此树百米之处的水口石拱桥旁,枝繁叶茂,每年秋天孕育花苞,次年正月开放,芳香四溢、白如纯玉,十分好看。

轶事二:

茂清祖师想考验他的法行长进,问:“乃参南岳是如何?”答:“踏遍祝融千叠峰。”问:“别开一句又作何?”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答:“叼和尚之力。”问:“喝棒直相玄,要彻悟因缘。”

轶事三:

玉兰和尚说话十分灵验。有一次一位山主趁他稽首礼佛之际,故意戏弄,从背上跨过去;他起身不见了山主,顺口说道:“莫不是见鬼了”;不几天,这位山主暴病而亡。从此玉兰和尚再不乱说话,避而不见客,在殿后的山坎边挖了个土洞,在里面住了三年,直到去世。

第四代住持,法名“再学”。其石塔墓建在距清凉寺两里远的砧板凼。

第五代住持,道真(讳达正)和尚的塔铭仍在;据塔铭记载:他“于乾隆八年九月二十五日生于古塘曾氏。幼常染疾寄于佛下,故八岁入梵宫,侍师祖玉兰和尚,操修正法。二十岁受戒,二十二岁遍参诸方,历行有得。三十三岁时,有“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四川省大竹县净土和云雾二寺、广东省新兴县天露寺请为教授。”

补充:

“佛教八宗”之一“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川东第一净土道场大竹净土寺、有“川东小峨眉”之称的大竹云雾寺、六祖故里“六祖圣山”上的天露寺,都是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能请他去教佛法,可见当初清凉寺和道真和尚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代住持,法名融开,是个番僧,远从西藏来到清凉寺。他的武功极强,有人将近两尺长的铁耙齿钉入地下,地面仅留一寸高,他只用脚一扫,耙齿脱地而出。融开和尚住持的时候已到清朝末年,他觉得应该确定下一代住持了。于是把众弟子集合在空坪上说:“谁把我抛出去的木鱼接住,谁就是下一代住持……说完,他把木鱼往空中一抛,众弟子争相抢接,竟没有一个人接住。所有在场人唏嘘不已,大家心里清楚,是不祥的预兆,清凉寺将走下坡路了。再往后几年,融开和尚撒手辞尘,没有人替他修建石塔墓,采取土葬,就埋在路边道真和尚的塔墓旁。

从清凉寺开始到民国时期的长鄄,除清凉寺外,还有过灵光庙、楠木山庙、鹅梨界白马仙娘庙、华严庵、朝阳庵、西迎庵、毛庵堂、雷王观等多处;国内诸多高僧名道云游至此,常年香火不断。

民国时期,名震佛教界的清凉寺逐渐清冷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其产业收归长鄄学校所有;拆除后,大殿只剩下石砌佛台,其它地面则种上了作物,清凉寺由此变成清冷地了。1999年,长鄄人集资复修了清凉寺。复修后的清凉寺总占地3亩,砖木结构、小青瓦顶,三重两进,依次为山门、前殿、天井、后殿;右侧建有厢楼,上层供香客歇宿,下层是餐厅,可供上百人就餐。整个寺院虽不及清朝时期繁盛,但也装修古朴,设备齐全。如今的清凉寺已没有和尚住持,只由近处一位老大爷看管;老人诚心礼佛、尽职尽责、热情待客、管理有方,加上寺院辉煌的历史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寺院的香火日趋兴旺;求财求子的,祈福祈寿的,绵绵不断而来。

二、清凉寺罗汉松的传说:

罗汉松位于僧人塔墓群之中,距清凉寺大门四米。树高5米,树干粗15米,灰**,呈螺纹状;树顶枝叶苍翠欲滴,形如手掌。

此树是清凉寺第一代住持于清朝初年,从四川清凉寺移栽的树苗,距今近四百年。

罗汉松长到5米高,1米多粗时,不再增高增粗了,经风霜雨雪而不倒。

七十年代初的某一个三月份,郁郁葱葱的罗汉松树干枯焦树叶枯萎,满长鄄争传罗汉松死了。当地有位村民想把它据为己有,理由一、罗汉松树质坚硬适合做桌子,板面如同钢板永久不烂;理由二、锯成板子出售可以发笔小财。所以他先后从长久、鸟树下、高平以双倍工钱约请最有经验的锯木师傅,但是一个个都二话没说掉头就走,以后再无人提砍罗汉松。

1977年二月,罗汉松的黄叶泛青,接着越来越青;满长鄄盛传罗汉松复活了。

如今,罗汉松越长越茂盛,翡翠般的树冠和五彩缤纷的清凉寺前门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游人香客的眼球。近年,隆回县林业局拨款,将罗汉松作为珍稀古树加以保护。

三、清凉寺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寺(含清凉山僧人墓群),位于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一组清凉山,始建于明代,民国初年尽毁。现重建寺庙占地面积约53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门、前殿、后殿,东侧建厢楼。后殿为砖木结构,小青瓦悬山顶。寺庙前有舍利形制石塔墓4座,均为安放该寺庙有影响的几位僧人的逝后灵骨和生前衣钵。塔呈六角形,有三、四、五层不等,葫芦宝顶。其中最高一座五层,高324米,塔底层嵌清咸丰九年(1859)墓碑1通,碑文记载墓主达正法师等生平及清凉庵的渊源。2011年9月公布为隆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寺庙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墓群以墓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以上内容来源于《隆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四、关于清凉寺的题诗:

N O1

在长鄄清凉寺的清凉塔上,存有清朝乾隆后期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马卓庵的律诗:

蒲团踏破奉金人,衣钵非从见叶呻;

缘觉得缘期得通,悟空通悟便通真。

心悬慧镜原无垢,塔有清风再扫尘;

般若静存储舍利,此间福地媲??

N O2

清凉寺读马少侨先生联有感

萧伟群

名山古寺廓然开,揽胜寻芳群客来。

老树轻斜云屡护,小龙偏爱日初偎。

休疑避俗终仙地,始信祈神拜佛台。

愧我登迟时不早,清凉受读仰高才。

注:小龙树上有蛇

N O3

七律·复游长鄄清凉寺

魏海波

万绿丛中现寺楼,梵宫沵入极清幽。

香斟茶茗欢为饮,坐定蒲团暂且留。

佛在此间多客旅,心从塔下自禅修。

还生枯树流芳远,暮鼓晨钟足解忧。

N O4

此是古丛林,证五蕴皆空,一尘不染;

重修新佛院,看九溪泻玉,三角飞云。

——题清凉寺

N O5

枯树竟还生,意到虔时神有眼;

菩心如赐福,运逢亨处石成金。

——题清凉寺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1]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马氏家族网?我姓马,树字辈。请问是祖先是哪的、

寻山东马氏600年前宗谱(我有一部马氏家谱)2006-12-25 23:02各位马姓同宗你们好: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齐河县,马氏在当地生活繁衍了600多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