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家姓中的娄->楼
楼(Lóu) (1)楼、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禅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浙江楼姓占全国楼姓2/3强。本人估计楼姓全国人口约在20万左右。其中,诸暨、东阳、义乌、浦江约占全国楼氏一半人口。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湖州(安吉)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缙云新建镇)、萧山楼塔镇。诸暨(王家井、枫桥)、嵊州(谷来、楼家村)。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郡望: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广德湖田,辟成千顷 君卿唇舌,见重五侯 上联说北宋奉化人楼异,字试可,元丰年间进士,徽宗时任本州知州,开垦广德湖为水田七百二十顷,每年可收三万六千石谷。后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平江知府。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目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是说他为人守信用。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楼姓历史名人:
楼缓 战国魏相
楼玺,(492—551),字肇基。南昌郡王。
楼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进士,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县(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楼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楼适夷(1905.1.3~)原名锡春,曾用笔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云 杭州人 中国第一个蝉联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楼云夺得过40多个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不愧“跳马王”的美誉。
楼大鹏(1936——)男,浙江宁波人。从小旅居英国,1953年回到祖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大学期间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秒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1959——196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后调国家体委工作,历任国际司副处长、训练竞赛三司副司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8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亚洲田径联合会副主席并兼任竞走和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田联理事,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副主席等。曾获国际田联元老奖章和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奥林匹克工作小组集体奖成员之一)。
楼继伟 现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
楼忠福 中国广厦集团董事长
楼志豪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补:
禹姓姒。商灭夏后,大禹的子孙易姒为娄,隐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诵追封皇室后裔时,发现大禹36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便把他召来,赐“木”为“楼”,封东楼公,食邑杞国(今河南杞县)。此后,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并将杞国作为楼氏的发祥地。
东汉时,大禹77世孙楼日乞,字重玉,号雄樵,“经文纬武,熟娴韬略,”官至三军总都尉,加授麒麟阁护军都宪,进位太师,卒谥“忠成”,御葬于乌伤(今义乌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长子良骥,字德卿,仍回会稽;幼子良(马呙),字秀卿,为守父墓,留居乌伤。
浙江、上海、山东德州兖州、河南杞县、陕西咸阳、湖南广安、广西昭平等地的楼姓人,都奉重玉为始祖。
大禹第102世孙楼晋(853—950),字彦孚,号指城,自乌伤迁仙岩(今楼塔一带)。他是楼塔楼姓人的始祖。但据《乌伤香山楼氏分迁图》: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孙楼大溜自兖州迁萧山;唐·神龙二年(706),大禹97世孙楼濡自香山迁萧山长山,均因史料久佚,无从详考。
那么,楼晋为什么要迁仙岩呢?
原来他是唐末战将,追随杭州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兼侍御史、两浙节度使、天下兵马都元帅钱镠(后为吴越国国王)东征西讨,在拦袭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和活捉称帝越州的叛将董昌诸战役中,屡建勋业,累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兵部尚书。他多次在仙岩一带活动,认为这里山环水绕,人居环境优越,便于唐·乾宁四年(897)由乌伤迁此肇基发族。至今已传39世,有8000余人。
据粗略统计,自南宋至清代,楼氏有举人4名,武举人2名,贡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别出任知县、县丞、典史、训导和参将、守备、巡检等文武官职。
自元末名医楼英始,楼氏族中业操岐黄、仁术济世者代有传人,如:明代的楼淇霆、楼宗望,清朝的楼全、楼邦源等等,不唯医名播于吴越间,且有著作问世。
独姓起源:
较罕见姓,人数不多,但南北皆有。明代有独善。
独[独,读音作dú(ㄉㄨ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北魏时代北鲜卑独孤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独孤氏,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部落,原为鲜卑屠各部,“独孤”即“屠各”的不同汉译。
诸多史籍文献中说独孤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后汉沛献王辅生厘王定,定生节王丐,丐二子广、廙,廙生穆,穆生度辽将军进伯,击匈奴被执,囚之独孤山下,生尸利。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七世孙罗辰从后魏孝文徙洛阳,初以其部为氏……”等等,实属冒充刘汉宗室。
实际上,“屠各”,亦称“休屠各”,是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的后裔所建之部落群体。
匈奴民族自秦、汉之际为冒顿单于统一以来,势力一时非常强大,他们雄踞蒙古高原,向东扩展至朝鲜边界,向西伸延至巴尔喀什湖,向南深入到河套附近。冒顿单于将这片辽阔的地域划为左、中、右三部分,自己统治中部,左、右二部由他派人治理。西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国力不足,政局不稳,对匈奴一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向匈奴赠送大量的丝帛和酒食,以求维护边境的和平。
汉武帝即位后,由于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便中止和亲政策,展开了对匈奴诸部的大规模作战。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二季连续率强大的军队攻打位于西部的右匈奴。
当时,匈奴在陇西地区的右匈奴主要由两个部落集团组成,一是屠各部,首领即为休屠王,姓氏为虚连提氏,世为匈奴屠各部的首领。
二是浑邪部,首领即为昆邪王,姓氏为义渠氏,世为匈奴浑邪部的首领。浑邪部虽属于匈奴,却并非东胡民族,就族源而言,浑邪部的基本成员为义渠族人。义渠民族在东周时期活跃于今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属于西戎,义渠戎是诸戎中较强的一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从商王朝武乙年间建部落方国算起,至秦昭襄王时共存史八百余年,其中在豳地建立奴隶制君国义渠国(公元前772~前272年)达五百年之久。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为国君,时由母亲宣太后摄政,她采用怀柔、拉拢的政策,以堕其志。义渠国在与秦国争战中失败后,也想与秦国重修旧好,以休养生息。义渠王就利用秦昭襄王刚即位的机会,亲自到秦国去朝拜。但义渠王一到咸阳,就被早已盘算好的宣太后扣留于秦国,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灭了义渠国,在其地设置了北地郡、陇西郡、上郡。直到秦、汉之际,义渠民族聚拢为部落集团,以浑邪部称之,后依附于东胡民族,成为后来匈奴部落联盟中的一个群体。
霍去病率数万骑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斩获匈奴四、五万人,并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使匈奴右部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匈奴单于将这一重大的军事惨败归咎于休屠王和昆邪王,要将二人召至单于王庭治以死罪。二人畏死,便谋划投降汉朝,但当汉武帝派霍去病去迎接他们时,休屠王又中途反悔。于是,昆邪王杀了休屠王,吞并了休屠王的兵众,连同自己的兵众共四万余人(号称十万)一起投降了大汉王朝,汉武帝于二王故地设置了武威、酒泉二郡。匈奴族右贤王刘去卑之后
这一部分匈奴部众,乘西汉末期王莽篡汉时中原混乱之机,再次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原休屠王的部众后裔组建了自己的部落群体,被称作“屠各部”或“休屠各部”,在东汉至西晋时期杂居于西北地区沿边诸郡。三国时期,中原再次分裂,鲜卑民族崛起,屠各部归附于北魏王朝的缔造者太武帝拓拔·珪,成为后世所称的鲜卑独孤部,成为北魏政权最初的八部贵族之一。
在独孤氏族人的后裔子孙中,后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施的汉化改革过程中大多改为汉字单姓刘氏,亦有省文简化为单姓独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三国时期南匈奴之右贤王,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独氏,出北蕃右贤王刘去卑。”
刘去卑,生卒年待考,是东汉末期至三国初期南匈奴右贤王,该部后成为匈奴铁弗部,在十六国时期,胡夏政权创建者刘勃勃(赫连·勃勃)的曾高祖父就是刘去卑。
汉、魏之际,曹操将南匈奴族人分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各立其贵人为部帅。就在其时,以左贤王豹为首的匈奴贵族,自认为系汉家子孙、高祖后裔,遂改姓刘氏。当时,一同改姓刘氏的有左贤王左部帅刘豹、右贤王监国刘去卑、于扶罗的弟弟刘宣和其余四部帅等一大批匈奴贵族,从此,匈奴刘氏便在东汉末年形成了。三国时期,匈奴刘氏主要居住在晋阳汾涧之滨,也就是今山西省境内。
刘勃勃称帝后,刘去卑被追谥为(胡)夏国正皇帝。在刘去卑的后裔子孙中,有独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北魏时期代北鲜卑独孤浑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鲜卑独孤浑氏,排在鲜卑贵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区鲜卑族代国旧部。
独孤浑部原为鲜卑拓跋部的从属部落之一,原游牧于云中一带(今内蒙古托克托)。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拓跋部大人拓跋·力微率部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后召集诸部,以武力确立了拓拔部在部落联盟中的大酋长地位,建立了代国。在拓跋·力微病逝后,诸部离叛,独孤浑部则是最先离叛的部落之一,曾一度依附于万俟部。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国经淝水之战惨败后,国力日弱,拓跋·力微十六岁的儿子拓拔·珪不失时机地召集父王的旧部,以武力加智慧实施占地称王之策,迅速扩展势力,到了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拔·珪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为“魏”,史称“北魏”,之后鲜卑万俟部归附拓拔·珪,独孤浑部转了一大圈,仍然随着万俟部回复到拓跋部中。此后,拓拔·珪将独孤浑部排位在贵族行列的最末。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以后,即开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①易鲜卑服装为汉服。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农历12月甲子,北魏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这是易鲜卑官服为汉制官服的具体执行措施。
②规定官员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并称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岁以上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则要立即改说汉语。如有故意说鲜卑语者,降爵罢官。
③迁往洛阳的鲜卑人,要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④改鲜卑贵族原有的姓氏为汉姓,并定门第等级。所改之汉姓,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如拓跋氏为首姓,改姓元氏,是最高的门第等级;另外的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这八姓贵族的社会地位,相等同于当时北方汉族最高门第的崔、卢、郑、王四姓。其他等级稍低一些的鲜卑贵族姓氏亦皆改为汉姓,其等第与汉族一般士族相当。
⑤积极鼓励鲜卑的皇族和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藉以建立政治联姻,由是加强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融和。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过程中,独孤浑氏大多改为汉姓杜氏,亦有省文简化为汉字单姓独氏者。
二分布:
今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有独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黜。
东 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国之地置东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区。西汉时期因之,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区。东汉初其平中尝治武阳,臧洪为太守,又治东武阳。西晋朝时期废黜,东晋朝复置,在今河南滑县东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台(今河南滑县),隋朝初期废黜,后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县)改名而成,并非今山东省之兖州。南朝宋国再置东郡,在河南陈州府境。
姓氏起源
(1)楼、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禅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
(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
(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萧山楼塔镇。诸暨。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郡望
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广德湖田,辟成千顷 君卿唇舌,见重五侯 上联说北宋奉化人楼异,字试可,元丰年间进士,徽宗时任本州知州,开垦广德湖为水田七百二十顷,每年可收三万六千石谷。后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平江知府。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目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是说他为人守信用。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
历史名人:
楼媛 战国魏相
楼玺(502-557)字肇基,讳玺(492—551),字肇基,赠南昌郡王。原其所自夏禹王之后,有曰少康,康之后曰杞,至周武王之有天下,大封宗姓,子孙及故国亲属乃封杞为东楼,因授姓为楼,而其子孙世居长安,阅季旷远而失其历之详。公之曾大父讳海,字公浩,为宣靖将军。大父讳锦,字元彩。为骑都尉。父讳道,字存礼,任散骑郎。齐武帝永明十年壬申四月初一日生公于嘉惠里。自幼天资拔萃,聪敏绝人,八岁能通《左氏春秋》。至二十有一,天监壬辰(512年)登罗源远榜进士第,初授翰林院实录编修事,升授端明殿大学士兼太子少师。其佐乎主上有长策,务以崇儒重道为本,放注辞而辟邪说,故朝宇群寮皆自以为不及。复赠南昌郡王。大宝庚午(550年)春,忽患疯疾,辞朝弗许,枕卧京邸迨久,尝赐问者数,至秋弗愈辞之。主乃以金帛赐归於嘉惠里之玉笥山,明季(551年)八月廿二日卒於正寝。讣闻,上为淩悯,奉赐命葬郡城之南万岗山之原,去家一舍俭。
楼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进士,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县(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楼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楼适夷(1905.1.3~)原名锡春,曾用笔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云 杭州人 中国第一个蝉联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楼云夺得过40多个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不愧“跳马王”的美誉。
高氏的起源: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据《魏书》所载,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是为河北高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楼(Lóu) (1)楼、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禅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浙江楼姓占全国楼姓2/3强。本人估计楼姓全国人口约在20万左右。其中,诸暨、东阳、义乌、浦江约占全国楼氏一半人口。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湖州(安吉)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缙云新建镇)、萧山楼塔镇。诸暨(王家井、枫桥)、嵊州(谷来、楼家村)。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现为139名
楼(Lóu) (1)楼、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禅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浙江楼姓占全国楼姓2/3强。本人估计楼姓全国人口约在20万左右。其中,诸暨、东阳、义乌、浦江约占全国楼氏一半人口。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湖州(安吉)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缙云新建镇)、萧山楼塔镇。诸暨(王家井、枫桥)、嵊州(谷来、楼家村)。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郡望: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广德湖田,辟成千顷 君卿唇舌,见重五侯 上联说北宋奉化人楼异,字试可,元丰年间进士,徽宗时任本州知州,开垦广德湖为水田七百二十顷,每年可收三万六千石谷。后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平江知府。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目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是说他为人守信用。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
楼姓历史名人:
楼缓 战国魏相
楼玺,(492—551),字肇基。南昌郡王。
楼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进士,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县(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楼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楼适夷(1905.1.3~)原名锡春,曾用笔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云 杭州人 中国第一个蝉联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楼云夺得过40多个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不愧“跳马王”的美誉。
楼大鹏(1936——)男,浙江宁波人。从小旅居英国,1953年回到祖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大学期间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秒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1959——196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后调国家体委工作,历任国际司副处长、训练竞赛三司副司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8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亚洲田径联合会副主席并兼任竞走和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田联理事,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副主席等。曾获国际田联元老奖章和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奥林匹克工作小组集体奖成员之一)。
楼继伟 现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
楼忠福 中国广厦集团董事长
楼志豪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补:
禹姓姒。商灭夏后,大禹的子孙易姒为娄,隐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诵追封皇室后裔时,发现大禹36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便把他召来,赐“木”为“楼”,封东楼公,食邑杞国(今河南杞县)。此后,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并将杞国作为楼氏的发祥地。
东汉时,大禹77世孙楼日乞,字重玉,号雄樵,“经文纬武,熟娴韬略,”官至三军总都尉,加授麒麟阁护军都宪,进位太师,卒谥“忠成”,御葬于乌伤(今义乌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长子良骥,字德卿,仍回会稽;幼子良(马呙),字秀卿,为守父墓,留居乌伤。
浙江、上海、山东德州兖州、河南杞县、陕西咸阳、湖南广安、广西昭平等地的楼姓人,都奉重玉为始祖。
大禹第102世孙楼晋(853—950),字彦孚,号指城,自乌伤迁仙岩(今楼塔一带)。他是楼塔楼姓人的始祖。但据《乌伤香山楼氏分迁图》: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孙楼大溜自兖州迁萧山;唐·神龙二年(706),大禹97世孙楼濡自香山迁萧山长山,均因史料久佚,无从详考。
那么,楼晋为什么要迁仙岩呢?
原来他是唐末战将,追随杭州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兼侍御史、两浙节度使、天下兵马都元帅钱镠(后为吴越国国王)东征西讨,在拦袭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和活捉称帝越州的叛将董昌诸战役中,屡建勋业,累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兵部尚书。他多次在仙岩一带活动,认为这里山环水绕,人居环境优越,便于唐·乾宁四年(897)由乌伤迁此肇基发族。至今已传39世,有8000余人。
据粗略统计,自南宋至清代,楼氏有举人4名,武举人2名,贡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别出任知县、县丞、典史、训导和参将、守备、巡检等文武官职。
自元末名医楼英始,楼氏族中业操岐黄、仁术济世者代有传人,如:明代的楼淇霆、楼宗望,清朝的楼全、楼邦源等等,不唯医名播于吴越间,且有著作问世。
关于百家姓中的娄->楼
本文2023-11-16 04:21: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