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诚动物出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2收藏

积诚动物出处,第1张

出自续修云山洪氏家谱。积诚以动物,观物而兴感,意思积聚诚心,亦指蕴积的诚心,出自康熙的续修云山洪氏家谱。动物是生物的一大类,已知有一百多万种,一般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够运动。

大坝名胜古迹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21年10月26日)

大坝历史悠久,地理形胜,名胜古迹美不胜数。主要有,四洞、六寨、五墓,此外还有王姑坟,大耳朵坟、草冠坟以及官厅头古墓群,红军战斗过的柏杨坡,神仙坡上的红军革命烈土纪念碑,明朝镇压过少数民族的李子关、青龙寨(明史称:大坝山都掌龙头)、平寨(明史称:大坝山都掌豹尾)、得古山(明代大坝山都掌都总管、宣抚使得兰纽酋长大本营)。

风景优美者有无限风光一线天(沙沟子),瑞雪压顶的古佛台,天柱擎空的石笋,碧波深潭的马踏井,古老的中和白塔,传说中的麟儿献瑞等,

一、四洞

朝阳洞

朝阳洞在大坝集市外,过新寨桥向西溯流而上,约里许、登山,洞就在那里,洞前有庙、内供菩萨、罗汉、其左右石壁连画廊,曲折以达洞口,此洞天然生成,内有石刻青狮、白象,犀牛,卧虎。叙永县长岑炯昌手书“朝阳仙境”四字。螺峰高耸,断石残碑尚存。自清朝雍、乾以来,乡人在此讲学及诸少年就此研渎成名者,为数极多,其洞深不可测,沉穆幽静,清风徐来,使人神清气爽,为大坝八景之一。

附诗:

游朝阳即景乐至张晏

青狮白象卧朝阳,虎啸潜声风自长。

娥壁繁阴滋雨露,螺峰高耸傲星霜。

闲花野草原无恙,断石残碑尚有光。

指点龙头偏说我,“名山”两字墨犹香。

与张晏游题朝阳洞

 大坝陶象鼎

古洞何年劈,天然造化功。

睡狮呼欲起、卧虎势成雄。

暮霭和烟翠,朝霞映日红。

山岚奔眼底,云气荡胸中。

佛地超尘远,仙源有路通。

蓬莱堪著锡,爪迹映飞鸿。

小鱼洞

 小鱼洞,在大坝集市南,洞中流自远而出、绕市流入鲲源河,于江桥注入宋江,洞内产鲵鱼、细鲢,洞水冬暖夏凉、清莹洁净,沿岸柳荫花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诗曰:“桃花杨柳沿溪岸,柳堤春晓伴人行”,就是这里的写照。

附诗:

鲵源晚眺

 —黄季刚

烟浪渺无声,恍入桃源境。

策杖过招堤,明霞弄金影。

鲵源澄碧(西江月)

 王超作

 

 两岸烟花翠柳,鲵源澄碧无声,鱼游浅底一江清,覆底游藤助兴;

 舀取满壶鲵水,烹茶常饮清心,古来多说长聪明,准怪州人慧敏。

大鱼洞

出大坝西行里许,有一洞伏流远出,即大鱼洞,又名鲲源,是宋江主要发源地,洞水亦系冬暖夏凉,主产大鲵、细鲢、此水时有间歇涨浑水泥浆,变化无端,传说朝阳洞原有雌雄犀牛一对,因事不和,雄犀牛逃去大鱼洞内隐居,洞水的于涸和浑浊,都因雌雄所致。

 

 《古洞潜狮》(大坝八景)

 ——剑泉诗人(作者李甧春)

探奇偶到潜龙窟,忽睹文狮隐水滨,

宁假爪牙矜搏噬,隐留头骨露精神。

陆沉大地心准转,高卧空山气已驯。

大息豺狼当孔道,劝君休恋洞中春。

洞河

洞河在大坝四龙村;水从兴晏卜浑流入至四龙洞河流出。号称地下十里长河;洞口两旁及顶端,挂满千奇百怪的石山子(钟乳石)倒影映入水中,宛如龙宫宝殿,水流出洞口约二三百米处,两岸石壁琅玕,芳草鲜美,景色宜人,水流下段入宋江。

附诗:

《洞河春泛》

 黄季刚作

偏舟且容与,春风时夏玉。

两岸尽琅牙,映我须眉绿。

 

 景江亭

大坝昔为太平长官司地,有城堞以住军民府,镇边元帅都司,以防边乱,地至重地城外芳甸,稻田弥忘。伏流自远而出曰大小鲵源者,两溪环绕,以会于景江桥,春水生时,则有鸭乘涨欲上,千百成群,彩翔殊丽,故谓之[景江涨鸭]云。桥前为[景江亭],栏槛伟致,不知始建何时。清同治初,殷于兵火。光绪二十九年,陶微、井世英、王尊仁、黄仕明,仁彬、向紫云等沐资重建,一仿前制而彩藻、国之。在昔先民任于浩、向文澜、任錪、桂映星、向云升、王尊士、刘俸、黄金绥、任宪章,皆是乡英杰而有声于外者,无不登览兹亭,互为歌咏。时两源泊泊,花柳沿溪,大块文章,聚于亭上。又数百年矣,游览所传,精神所翠,九原之思随会,夷门之吊侯生,能以逸之五存,而慨归泯没乎!

朝阳洞

集毛诗句作游记者,在昔无有,有之自大坝向治先生朝阳洞游记始。洞在大坝,出市集,度景江桥,湖流里许,登山,洞在焉。前有精蓝供菩萨罗汉。其左,依石壁建画廊,曲折以达洞口。清同光以后数十年,,乡先生于次设帐教学。黄金绥,任宪章及诸俊髦,少就此研度成名云。内有兴文拨贡生罗世妃题诗曰:

 

石磴盘纡路几重,天开灵境碧螺封。

崖间翠滴千年雨,门外青回万点峰。

采药何人曾到此,观山有约幸相逢。

尖襟涤尽思禅味,卧听鸡圆动晓钟。

碑刻尚存洞中。洞深幻不可测,沉沉静穆,清风徐来。古宋志载八景朝阳夏静即此〃乾隆间,云南一僧来居,昼夜裹驰坐殿角。一日留字于地,入洞不出,或出而人未之见,于是附近会为神奇故事。

余读中学,向先生为权学员,集诸生讲说,帝及滇僧及其快游集诗之作。觉其襞积无懈,趣致天然,在听皆笑。今五十五年,竟不能举其一句,因有诗云:

朝阳游记集芭诗,风雅乡人向子期

比视曝书番锦集,江南春色逊余斯。

洪承绪墓

明永历帝特授总官镇守大坝洪承绪墓,在今叙永大坝区四龙公社六望观音山麓之小木林。夫人张氏、费氏拊葬墓侧。

按叙永永不宁厅县合志与洪氏家谱,承绪江南凤阳人,父友伦迁四川江安北土里共乐乡。至承绪始迁永宁太平里小木林,太平即今大坝区也。

承绪幼娴武略,效忠明朝。隆武元年(公元一六四五年)授守备,永历元年升游击,二年升副将,作战保边,卓著功绩。四年以总兵守大坝。是年九月卒于任所。殁后六年,清顺治十三年也,墓碑仍大书永历十年,从其志也。时永历蒙尘迁徒,已无定居,而承绪始终一德,不屈朝廷。其孤忠亮节,诚有足多者。

或传承绪实与洪承铸既降清为显宦,友伦避祸,始来江安云。若然,则[南枝春暖北枝寒]之诗,若为铸绪咏也。

王姑坟

王姑坟,故老相传为翼王石达开之义妹某墓也。翼王既入四川,亲领一军过叙永,由红梁子、金鹅、落崖出古宋,王姑统率劲旅,独当一面,劳瘁婴疾,竟毙逝于落崖坝中。诸军感其恩义,葬之今新坝大队五队,俗所称王姑坟包包是也。复列对自落岩河之龙昌沱传递石块至大山包,为王姑垒墓。瞬息墓成,余石弃臵,至今磊磊道中也。

墓地高敞,四望、五俗、老鹰、马鞍诸山,兰花、乌龟、马蹄诸岩,环拱墓之左右。危峰峭壁,怪石嵯峨中,犹想见王姑英姿飒爽,跃马横刀与清军奋战时也,

王姑之百二十年矣,乡中父老转相传诵不不衰,墓台固在,其人其事,当不子虚,因表书之,亦太平军佚史之一云。

一、六寨

青龙寨

从大坝北面纵目远眺,有古寨地形险要,三面峭壁悬崖,一面临山,形似青龙横卧,在龙背上建筑城垣,周围宽一里一分,西南两道卷拱石门,四周石墙。石墙最高二丈五尺,一般一丈八尺,可容兵三至五百人。寨南下面九个山包,山包上各建石雕堡一个。夜幕降临时,碉堡内灯光明亮,远看宛如九节龙灯,并连绵村寨(现大坝中学校址)每个碉堡可容兵十至十五人,是主寨的外围防线。古寨建于清咸丰几年,江恭进土任永宁同知为防乱,寨未建成便弃任,后刘廷植、葛风修继任同知,同治初为防翼王石达开转战川黔巍峨赶修完工,于南门书刻“万古长城”,留下古寨的痕迹。

人和寨(俗称平寨)

民初,大坝土豪黄树猷办团防,建寨于此。寨堡远看不雄,近看十分险要。一石挺如方印,三面悬岩百丈,势如刀切。唯东北方略斜。是人工砌的石墙、非常坚固。寨门前一长坡约数里,确是易守难攻、若守寨是不用枪炮,以雷木滚石却敌,也难改上,可见其险要。此寨建国初,平寨乡乡政府设于其上,现寨尚存。

瀛水寺寨

大坝区四龙乡东北瀛水寺地面石林中,一石挺拔,四面悬岩峭壁,人工凿成的栈道盘旋而上,当地土豪杨安顺曾建寨于此。一九三六年川滇黔红军游击队,在此寨战斗时,牺牲过一个游戏对员,此寨居高临下,亦守难攻,残垣尚存,是大坝古寨堡之一。

关锁岩寨

 大坝片区新坝乡金田村,毗连古宋回龙乡田坝,这里一山突起,形如刀背,山上又真立两石如关锁状,肖冰洋乃当年土豪,曾建寨于此。寨上一眼可见落岩、金鹅、田坝。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无论从哪方攻来,一眼便见。由大坝去凉村垇,叙永来马创井,远远就可望见一寨雄踞关锁岩上,现在尚在,已成古迹。

雪山北寨

大坝至猫坝十多里,沿三河口西,盘行而上,经田湾头,爬上盘旋的栈道口,过掉桥便是寨洞(又名天宝寨)建于民国初年,进坝匪李祥武领头经手(李祥武先称雄绿林,后招安于川军杨春芳部任第一混成旅旅长,古宋城防司令,此处是一溶洞,可容四五百人洞外青山绿水,悬岩深菁,洞旁有飞流百丈的瀑布,酷似水帘,现寨洞完整面貌尚存。

雪山南寨

从大坝坝子爬上三百步、下“海峡”、沿羊肠小道而上,便是雪山南麓、公公背媳妇(石形)在石岩下,这里也是一个大溶洞,可容三四百人,此溶洞又穿山洞,因洞前洞后都有出路而得名,民国初年由金鹅巨匪建于此,石宝珊死于古宋后,洞便无人问津,这洞也是易守难攻的,居高临下,设臵吊桥,进洞紧闭寨门,飞鸟难进现旧寨洞尚存。

三、六墓

井见龙墓

一般说的“将军坟”即井见龙墓,井陕西人,明万历初授守备奉调平兴文九丝寨,崇祯五年升大坝营游击,封威远将军,始建大坝石城,周围二里七分,有石城楼,并修中军旗鼓,井见龙来此戌边死于任所,葬于大坝城东门外仙女井边,墓地高敞,碑记无存,大坝井姓即见龙之后。

一品荣禄大刘福昌夫墓

一品荣禄大夫刘福昌、大坝镇人,清乾隆间(因基院关系),朝廷诰封为禄大夫。坟墓在大坝西六合村一个小山包,碑记清除,其孙六奉任大坝千总,因军功显赫,攫升松潘总兵,卒于任所,归葬于大坝,名入杞于四川昭忠祠,后人住大坝。

任登方墓

山大坝东门南侧中岭坡、便是任登方墓地,登方于明崇中期任大坝营守备,因戌边有功,晋封怀远将军、卒于任所,葬于大坝,后定居于此。

洪登绪墓

明永历帝特授总兵官镇守大坝洪承绪墓在大坝四龙乡六望观音山之小木林,夫人张氏、黄氏、附葬于墓侧。按永宁县和志与洪氏家谱记载、承绪系南凤阳人,父有佗迁江安县百里、共乐乡。至承绪始迁永宁太平里小木村(太平即大坝),承绪幼、武略、隆庆元年(1640年)按守备,永历元年升游击,二年升副将,四年以总兵守大坝,九月卒于住所。其后清顺治十三年,墓碑仍大书永历十年、从其志也。时永历蒙尘迁途,已无定居、

而承接终一德,不倔清廷或传承绪与洪承畴降为显臣、有佗避祸,始来江安。若然,则“南枝春暖被枝寒”之诗、绪而咏的。

附诗:

洪承绪墓

——曾令绥

剩水残山六诰西,孤臣落泪杜鹃啼。

苍桑几度遗碑在,“永历”依稀任墓题

咏洪承绪

——宛明才

衰草斜阳满墓陬,孤忠耿耿愧阿畴。

梅花一本枝南北,唯有南枝百世留。

黄錤墓

墓地在大坝西北凿箕弯,明宪宗成化三年,朝以遣兵部尚书程信兵李仅会云贵川将,镇压大坝山都掌,平后臵大坝为太平长官司、因历任有功,勅封训奉大夫,卒于任所、葬于此地,后代住大坝。

王姑墓

附诗:

王姑墓

——曾令缓

凌云壮志欲驱胡,跃马横戈女丈夫。

留得英雄埋骨地,百年人自敬王姑。

悼王姑王超

王姑坟早没蒿菜,黄菊年年独自开。

盛世欣逢修史志,樵歌牧唱喜心怀。

王姑嗟怨应安心,起义金田意转深。

眼见九州同四化,纸钱捷报告佳音。

柏杨坡红军烈士遗址

从大坝区沙坝乡西行、平畴尽处,沿着羊肠小道、石礅盘行、走过数百步石梯便是柏杨坡。一九三五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四渡赤水后途经大坝的第一军团及中央机关一部份,先后在大坝住三天(据王同志回忆),于阴历正月初三,我军后续部队约四五十人、行至平寨对侧,在黄树猷布防的柏杨坡、指挥土豪武装,拦线阻击,我红军人困马乏,地形生疏,遭到很大损失。在此牺牲红军战士数人,在红军战斗的地方,立有纪念碑,以资纪念。

附诗:

红军烈士

 ——宛明才

柏杨坡下马萧萧,当年红军苦战鏖。

伏陇青山埋忠骨,人间于此见功高。

一线天

出大坝向西漫行,过马踏井前行便是一线天(沙沟子)、沟是条曲折渐深的长峡、两壁悬岩宛如刀削、两岸距离三尺、人在沟下昂首仰望,只见星天一线,沟内能听到流水潺潺之声,韵调优美,峰上苍藤翠竹、野草岩花,点缀其间。沟长约里许,尽头深处高数丈,是天然旅游胜景,曾被西师、北影摄入镜头,说它与峨眉的“一线天”殊堪比美。

附诗:

一线天

千百奇观在玉沟,茫茫空阔望中收。

悬崖峭壁高万丈,唯见浮云一线流。

马踏井

井在仙鹤洞,一线天之间,三景间隔约里许,其景乃天工制造形如马蹄,因而得名。井水常年清澈莹绿,忽潮湖落,从不漫出井口、四周悬岩如刀劈,苍帘翠竹环绕其上,潭水深不可测。传说其中鱼大而多,但无人敢去捕取。

马踏井

月照微波绿似绸,寒潭难测夜悠悠。

何年借得游山桦,倒影银河水上流。

第二章大坝镇庙宇记录

关岳庙

在石城背后,坐南向北,明崇祯五年建关庙,民国十四年,从文昌关岳庙合关庙、即称关岳庙。庙内供关羽作为文武官楷模此庙同治二年作过司衙暑,民国初年作为团练办公处,民国十八年设大坝小学。民国三十五年增设晏州中学(现大坝小学)。

文昌宫

在镇南面、坐南向北,建于清康。雍时期,内供孔子,文昌作为文官楷模。此庙民国二十五年设过乡公所。一九五0年到现在为区公所所在地。

谷王庙(农政局)

在镇西北面,坐西北向南,建于清朝咸年间,供伸为谷王、神龙。为祈求农业兴旺而建。此庙民初为团练办公初。民国二十五年以后,慈善会设在里面,建国后为粮食仓库、现为粮站的酿造厂和“晏州旅游之地“

兴福寺

庙在镇东北交,于清咸丰十一年建/内供灵宫、韦陀、罗汉。破山祖师在此传教,建国后作过粮仓。一九五六年拆毁。

万寿寺

庙在镇东北角,坐西向东,建于明末光绪元年,供城隍、无常、鸡脚神。建国前礼字会在内主事,每年五月二十日庆祝城隍,现为供销社宿舍。

南天堂

在镇南、坐东向西、庙建于清末。供天公天母。祈保一年风调雨顺,建国前唐厚安,明义三天恩在内主事。建国后为供销社宿舍。

禹王宫

在镇南、坐东向西,庙建于清末初、内供大禹王,保一年风调雨顺。建国前主恩姚扒金在内主事。民国十八年作过向治女子学堂校址,建国后是供销社物质堆放处。

张爷庙

庙建于清朝康,雍时期,内供张飞、象征忠义。有“大义钱秋”横匾一块,建国后遗失,现改为**院。

白衣庵

位于镇西南、坐西向东,庙建于清末,内供罗汉、观音、象征救苦救难。建国前尼姑刘道之事、后为大田乡政府。一九六四年拆毁。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地下党员涂氏兄弟在内设馆讲学

其它

大坝还有东南西北天堂、南华宫、詹爷庙、六合天、牛王庙、群仙寺等庙宇。解放前,这些庙宇都有祖石、每年办会有会首主持。

宗祠

大坝有王、陶、黄、向、钟、赵、袁家等宗祠。解放前,宗教人等每年在内祭祠。

其中,王氏宗祠建于一九四六年,在都司衙暑旧址上,建国后于一九八0年拆毁。大坝小学在此建筑礼堂。

忆登雪山古佛台①

(一九八O年春)

 罗少源

一、佛台天险

佛台耸势入云中。史称南国第一峰。

关高天险人叫绝,王宝修仙去无踪。

二、佛台观日出

大雪年年都送春,秋风七月爽人心。

佛台之巅观日出,太阳从你脚下升。

注:①—九五O年以前,我曾两次登古佛台,可惜当时不会写任何东西。一九八O年开发兴文石林时突然想起雪山古佛台的天险美景,特写下顺口溜二首;②相传有一叫王宝的人,去雪山古佛台修仙,曾与另一修仙人终日在古佛台顶峰一巨石上下棋,棋盘长约丈余,至今尚存。

鲵影萍踪

辛丑岁菊月下浣

于四川兴文·古宋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注: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古代满族人的名字包括: 爱新觉罗、洪嘉、洪一、洪歌、洪催、洪吉利和加入满族的洪(韩国、韩国)。根据洪氏家族的家谱,洪氏在岫岩满族自治县、辽宁省方面都是一位杰出的满族人。自从1687年从燕京搬到岫岩满族自治县,已经过去了318年。洪氏家谱第四版在继承前三书精华的基础上,对部分地方进行了修改,分为一至五家谱表和四十四家谱表。二是略微改变了先民的典型事迹,增加了现代的洪家名人。三是在族谱中加入女儿四是为了使用新版的横排简化字,五是为了准备“满族起源”和“满族及其姓氏”两篇文章,以便更好地理解满族。《洪氏家谱》第四版的进入,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家谱种类,而且为研究洪氏家族的起源、洪氏家族的历史、先民的故事和先民的轶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自沈阳档案馆)

洪秀全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但他的祖籍是哪里的呢?一般资料都是语焉不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太平天国史料大量发现,其中就有洪氏族谱《万派朝宗》,让洪秀全的祖籍露出端倪,原来是江苏邳州。

洪氏族谱《万派朝宗》的发现很传奇。

“九一八”事变前夕,有一个日本人名叫矢野兴的,以驻粤日领事署随员的身份,来到洪秀全家乡官禄土布村,探访洪姓宗族中的长老,诡称“寻根”。他编造说,自己是天王洪秀全外逃日本的裔孙,旅日后改姓矢野。洪氏族中长老起初不敢相认,矢野早有准备,款款而谈,描述天王在乡间的活动和天京突围的故事为证,并说据父辈告知,天王在乡教书之书馆前埋有两只石狮。依言挖掘,果见石狮一对。族中长老信以为真,遂出示《万派朝宗》,认他为族人。“九一八”事变后,矢野兴返回日本。抗日战争时期,矢野兴再次在广东出现,此时他已是日本“皇军”,遂以“南方军司令部”名义,到官禄土布村强行夺走《万派朝宗》和洪氏祖先画像等一大批文物运回国内。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 重视太平天国有关史料,征集过洪氏家谱族谱。当听说日本有一部完整的《万派朝宗》时,国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会认识日本国立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晋治,托他寻找归还我国。后来,小岛晋治带来了一部《万派朝宗》的复制品。虽未能见到原件,但据此可以整理研究加以出版,公之于世,

只是这部《万派朝宗》原件至今尚未归还!

从这部洪氏宗谱复制品考查得知,洪氏于汉魏时世居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晋怀帝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全家南迁京口(今镇江),东晋安帝时续迁新安郡遂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此后在各种战乱中,辗转经由江西、福建而入广东。今谱中有洪皓之子洪适、洪迈、洪遵为前谱所写的几篇序,又鉴于洪轩所写的《叙》中所说的情况,洪皓父子应该为洪秀全一族之远祖。洪适的孙子洪璞在南宋绍兴年间为进士,授福建泉州晋江尉,在那里落户。元末社会动荡,唯岭南较安定,洪璞的第十世孙洪贵生从福建迁往潮州府海阳县的布心。所以洪贵生是洪氏迁入广东的始祖。洪秀全便是洪氏迁入广东后的第十六世孙,也即是迁到花县官禄土布后的第六代。洪氏南迁的过程,实是两广几百万“客家人”辗转流徙的一个缩影。他们迁移到荒僻的地区开垦荒地,受尽当地土著豪强的压迫,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社会原因之一,所以太平军领导层中不少的“客家”贫农,大多是由江淮地区辗转流徙去两广的。如今江苏邳州、镇江、盱眙,浙江淳安、建德、临安、余姚、宁海一带,仍多洪姓,追根溯源,多数与广东洪氏同属一本,真所谓一千年前共一家了。 那么邳州的洪氏又从何处来?据《姓氏考略》的考证,是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洪氏。《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十分详尽:“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连葛姓都有源于下邳洪氏,洪葛庐(葛洪远祖)迁去句容,成为葛姓,洪文(洪秀全远祖)留邳任下邳僮县侯,近三百年后洪秀全先祖因中原战乱,可能去追寻本家,也迁去这一带。这样算来,邳州洪氏、广东花都洪氏、镇江葛氏同源于下邳。

洪氏家族是晋永嘉五年离开下邳,至今邳州占城洪党村一带仍有传说,《万派朝宗》影印件归国,更加印证这种说法。洪秀全祖籍应该在这一带。

本文作者:崔学法

积诚动物出处

出自续修云山洪氏家谱。积诚以动物,观物而兴感,意思积聚诚心,亦指蕴积的诚心,出自康熙的续修云山洪氏家谱。动物是生物的一大类,已知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