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姓氏尹在百家姓中排多少位?历史上有哪些尹氏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2收藏

谁知道姓氏尹在百家姓中排多少位?历史上有哪些尹氏名人?,第1张

尹姓是中国第九十一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尹姓约占全国汉族尹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尹(Yǐn)姓源出有五:

伊尹 1、出自商时贤相伊尹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伊尹任商朝尹(商、周时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之官职,其子孙便以官职为氏。 2、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3、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据《姓考》所载,春秋时,沈国公子逞官楚国令尹一职,子孙有以官为氏者。 4、据《宋书》所载,尹姓为汉代(今属贵州省)大姓之一。 5、明清时白族、傣族,今日满、蒙、苗、壮等族均有尹姓 姓氏始祖 据史料记载,伊尹本是一位声誉极高的隐士,躬耕于莘氏之野。因其高才贤名之声遍传,商汤决心请其辅佐,三顾其宅之后,终得首肯。伊尹助商灭夏,功勋卓著,商汤对其恭礼有加,尊为“阿衡”。后商汤驾崩,太甲继位,荒*无道,伊尹为商朝社稷考虑,放逐太甲到桐,并代持国政,三年后,还政于悔过自新的太甲。据说,伊尹整整活了一百岁,当他去世后,帝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孟子亦称其为“圣之任者”。伊尹后人仰慕先人功德,便以其官职为氏,并尊其为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商时都今河南安阳,故尹姓主要发源于河南一带。西汉之时,尹姓已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据载,时有尹翁归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尹齐出东郡茌平(今山东一带);尹赏出钜鹿(今属河北),俱为名门。两汉之际,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东汉时,有尹良、 尹牙、尹默分别为乌程(今属浙江)、合甫(今属广西,一说广东)、梓潼涪(今属四川)等地名士。另此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魏晋南北朝时,天水(今属甘肃)、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尊尹纬(甘肃天水人,佐后秦姚苌、姚兴有功,官任尚书左、右仆射)为其开基始祖。另有尹敏后人尹虚任后魏赵州刺史。隋唐时,尹纬六世孙尹惠任宁州司马,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 历史名人 1、尹会一:直隶博野人,清代学者,曾官至南阳巡抚、吏部侍郎督江苏学政。提倡理学,曾命州县立社学。 2、尹继善:杰出的政治家,满洲镶黄旗人,雍正进士,历任江苏巡抚、云贵、川陕、江南等地的总督,为高宗、世宗所倚重。后官至军机大臣。 3、尹淳:重庆人,云南巡安。 4、尹洙:河南府治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的内容多为讨论西北军政,风格简古,摆脱了宋初的华糜之风,有《河南先生文集传世》。曾上书反对于金人议和。 5、尹文:今河南方城人,是战国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也即尹文子。善于辩论。他的文章在汉书中被列为名篇。他的学说与黄老刑名之说很相近,主张尚法,在认识论上主张人在认识事物时要破除成见。 6、尹敏:南阳堵阳人,著名的经学家,官至长陵令,著有《今文尚书》。 7、尹勋:河南巩县人,曾官至尚书令,迁汝南太守、大司农。上书为党壬解禁,并参与窦武等人诛杀宦官,后下狱,自杀。 8、尹桂芳,原名尹喜花,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出生于浙江新昌西门外的坎下村小龙潭。她出身清贫,七岁丧父,十岁入科班学艺,可是所投的科班两次解散。十五岁,尹桂芳由花旦改学小生,两年后在沈家门正式登台,这以後,尹桂芳跟随多个演出班子,辗转演出于新昌、嵊县、宁波、杭州等地。 9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官绛州正平县主簿。历知光泽、伊阳县。召为馆阁校勘。景佑三年(一○三六),范仲淹贬,洙以为仲淹忠亮有素,自承为仲淹之党,贬监唐州酒税。康定元年(一○四○),为永兴军经略判官。庆历元年( 一○四一),坐擅发兵,徙通判濠州。三年,改太常丞知泾州,历知渭州,庆州、潞州。五年,因在泾州时争议营造水洛城事被诬陷,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七年卒,年四十七。有《河南集》二十七卷。事见《安阳集》卷四七《尹公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尹师鲁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10尹明善,男,出生年月:1939年,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 会长。2002年被选为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2003年当选为政协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进入省级政协领导班子的民营企业家。 11尹珍:东汉任荆州(今两湖、两广、河南、贵州一带)刺史。曾从汝南经学家许慎学经书图纬,学成后返乡教授,乡人始有学焉。 12尹思贞:长安(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官至工部尚书,以执法公正无私,清廉而著称。 13尹火享:宋代河南省洛阳人,师事理学程颐,终生不应科举。曾以布衣任太常少卿,礼部尚书、侍讲。著有《论语解》、《和靖集》等。

关于尹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1、出于少昊金天氏(以封邑为氏)

通志·氏族略载,少昊金天氏之子殷被封于尹城(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一说在山西隰县东北),任工正,被称为尹殷。他的后裔世袭工正,居于尹城,即以封邑为姓。

2、出于伊姓(以官职为氏)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商代初年的相国伊尹(名伊挚)的后人有一支以伊尹的官职尹为姓。故这一支尹姓出自伊姓。

尹姓发源于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西汉时尹姓已发展到河北、山东、陕西。两汉之际迁入江浙一带和贵州、广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秦州天水郡尹氏繁盛一时。隋唐时,尹姓已遍布全国,冀州河间郡亦成为尹姓郡望。

明洪武、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尹姓族人曾迁徙到华北各省因战乱而人口锐减的地区。清代,有尹姓族人渡海入台湾。

3、出自少数民族汉化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扩展资料:

尹姓以天水郡、河闲郡为郡望。

尹姓的堂号有和靖堂、天水堂、文和堂等等。

东晋时后秦姚兴任用天水人尹纬为司徒,尹氏一门遂为天水望族。宋人尹焞号和靖处士,故以和靖为堂号。

尹姓也是回族、满族、苗族、壮族的姓氏。

尹姓也是韩国与朝鲜的朝鲜族、越南的越族(中国称为京族)使用的姓氏。在韩国和朝鲜,尹姓是十大姓之一,较为著名的家族有坡平尹氏。

-尹姓

      国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辨支系、昭亲睦、别长幼、备遗忘。是故,凡家族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传统,励后代奋发之气。饮水思源,见木思本。家有谱,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

        吾和顺尹氏始祖图功,初讳基,号安叟。因常谓"大丈夫不出仕图吾君,则功勋垂手可建国,即平生之所期许。"故改讳为"图功"。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奉命随傅有德、蓝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事平,驻军腾越,以军功授指挥赠武德将军。和顺寺脚、尹家巷(含大石巷)、尹家坡保存之《尹氏宗谱叙》称:"当明太祖定鼎南京,荡除伏莽。命傅公、汤公平蜀。时当事者,上执事。公遂备列行间,相继平滇,以军功补千户,诰封武德将军。"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明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始祖图功作为沐氏部下得封官授田,随即卜居于"阳温暾"村(和顺古称),世代留守边地。《尹氏宗谱叙》亦有"公乃遍历腾境,见一隩区,其山如砺,其河如带,一派和喣之气,洋溢郊坼;万仞明秀之峰,接联霄汉。顾而乐之,不忍舍去,访诸土著,知为阳温暾村,遂卜居焉"的记载。自始祖图功始,褴褛开疆,披荆斩棘,定居于和顺六百多年,子孙繁衍,已传二十四代,人户千余家。居于尹家巷、大石巷、寺脚、小尹家巷、尹家坡,扩展至朗蒲、荷花、尹家湾、中和以及县外干崖、南甸、龙陵、芒市等地,更有远至东南亚、欧美、澳洲者。始祖灵根深,瑞叶繁,名公达人辈出。或出仕国家,或雄财异域;或以文称,或以武显。此皆吾祖洪仁硕德,是以庇荫后代于无穷也。

        吾族先辈,不忘根本,重视宗族源流,早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就开始修族谱。《尹氏宗谱叙》记载:"我七世祖愿公,聚集族众……族谱之修,其自兹始与。"然而,和顺各姓祖人,明以前相当一部分属军籍,因此宗谱具有军册之名实。到清兵入腾,宗谱中的军籍就成了"犯货""危禁品",于是"奈腾明季兵燹之后原本损坏"不意十二代间忽为隐匿"之类的记述,都见于各姓新修谱序中。至康熙年间,十一代祖梦鲸续修《尹氏宗谱》(寺脚、尹家巷、大石巷枝谱),之后十八代祖兆荣抄录了此谱并完整将之保存下来,成为现今留存最早的宗谱。至嘉庆间。十四代祖直臣又续修了《尹氏宗谱》(尹家坡枝谱)。这两部宗谱记录了和顺尹氏家族源流、始祖及其子孙名字,是今天续修《和顺尹氏宗谱》的重要文献资料和关键依据。

        今天,吾族修谱之首要在于"正本清源"。即明确和顺尹氏到腾始祖为尹图功还是尹土,尹图功是否是尹兰之子。查阅现今留存的和顺两部尹氏宗谱,皆以尹图功作为始祖,且谱中皆录有《明授衔千户诰封武德将军尹氏始迁祖图功奴实录并历传宗支族谱叙》一文。在文昌宫镶刻之《和顺乡两朝科甲题名录序》中,开头记有各姓各始祖名:"寸太师庆,指挥;李黑师波,卫所千户;尹图功,卫千所;刘继宗,总旗官;张正,总旗官;贾寿春,腾冲守御。"吾族先辈尹子鉴在《说和顺之原始》中云:"初至和顺者,为李、尹、寸、刘、贾,五姓都属四川巴县人氏……尹图功授千户指挥,赠武略将军。"子鉴公又在《先伯尹为裳先生传》中云:"伯父尹氏,讳蓉,为裳其字……始祖图功,原籍西蜀巴县。"子章公所撰《赠登仕郎敬之尹公墓志铭》中亦云:"公讳其懋,字敬之,而德庵则其号也。吾族为西蜀巴县籍,自始祖讳图功于前明洪武间以武功奉调籍腾。"以上均是确凿实录,有史可据。

        另外,现存放于和顺尹氏宗祠内的图功始祖墓三方残碑也清楚地证实了图功就是和顺尹氏始祖。该墓修建于明正德十二年(辛丑,1517年。后附说明),从建墓子孙名字能辩认者有"愿、思、元圣、尚儒、尚思"判断,此时尹氏已传至七世。残碑中其一为主碑,虽碑头断失,其上刻字亦有人为破坏,但"千户始祖讳图功尹太公墓"刻字仍可辨认。2001年3月,和顺尹氏族人重修图功始祖墓,于3月18日发现明代原碑深藏于墓基下,书字为"明授封千户尹主公宗亲墓"(见尹文和撰《始祖图功事略及尹氏源流实录》),而有论者将之误断为"明授卫千户尹土公宗祖墓",并以"土公"就是"图功"音近及一人多名附会,由此臆断"土公"就是"图功"。然而,按古汉语语法与训诂学对人之称谓习惯考据,显然,"土公"之"公"为对人的尊称,并非人名;而"图功"之"功"是人名之一部分,"图"与"功"二字,绝不能分开。故将"图功"与"土公"混为一谈实为谬也!至于一人多名,目前无确凿资料能够证明"图功"就是"土公"。且《腾冲县志》载"到腾尹姓始祖有尹兰、尹海、尹图功、尹睿天"等四人,亦证实了尹氏到腾始祖中有尹图功其人,"图功"绝非"尹兰"之后。

        若图功就是尹兰之子,则从图功始祖墓修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71年)、建墓时吾族已传至七代的信息判断,建墓距图功到腾约135年,此时吾族的六代、五代、四代乃至个别三代亦有健在者,那么,认"图功"而不认"尹兰"始祖就显得十分荒谬,且查阅和顺两部尹氏原谱均无"尹兰"其人。而"尹兰"与"尹图功"同为两支尹姓到腾始祖,则两人均无父子、兄弟之血缘关系。和顺尹氏到腾始祖为"尹图功"确定无疑矣。

        修谱中遇到的又一困难源于嘉庆间十四代祖尹直臣所修的《尹氏宗谱》(尹家坡枝谱)中始祖虽为图功,但从二世祖起,出现所录各代祖与寺脚、尹家巷、大石巷和小尹家巷枝谱不能接合的情况。此问题早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腾冲尹氏第二次联族会中就进行过争论,莫衷一是。2001年腾冲籍尹氏联族并编修《腾冲籍尹氏家谱》时,有人误将和顺尹家坡支系归为"尹土"后裔,从而成为"尹兰"子孙。这是一种历史的错误,应予以纠正。基于十四代祖尹直臣所修的《尹氏宗谱》和尹家坡枝系均明确认定图功为共同始祖这一事实,结合上述考据推论,本着"求同存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以增进和顺尹氏家族团结、增强凝聚力、促进和谐发展,应将尹家坡枝系归入和顺尹姓始祖"尹图功"后裔而列入谱内,并将续修谱定名为《和顺尹氏宗谱》。

        历来修谱,卷帙浩繁,工程巨大。余耗三年时间,详察祖茔、先人之碑记、采访父老之传闻,搜集、整理文字资料,探寻、考证遗迹遗物,问询、求教族内外师长。秉承"述而不作"的叙史原则,并遵从"蓝本寻祖,按辈下排,男女并重,娶赘加括,嫁就不续"的修谱宗旨,终于完成《和顺尹氏宗谱》初稿。奉送刘振东校长、马有樊先生、培健族长、伟章先生和义虎先生等方家、长辈审阅校正,诸方家、长辈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点。礼请有樊先生为本谱题写了书名,更使此谱增色不少。在此向他们致谢!同时还要感谢族内外对《和顺尹氏宗谱》给予鼎力支持和帮助的师长、亲友和同事们!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年代久远、历史资料局限以及本人工作繁杂等原因,《和顺尹氏宗谱》肯定会存在错误和遗漏之处,还望族人、方家批评指正;更待吾族后来者,发现此谱有错能正之,有漏能补之,有断失能续之。也希望后世子孙览斯谱者,能"念祖泽绵延与宗功之博厚。溯渊源于累世,益思大振其家声;奋事业于当时,各欲光辉其祖考。"诚能如是,则足矣!

        早在2013年清明,培健族长、曰蘅叔祖、曰富叔祖等族中长辈就嘱余主持续修《和顺尹氏宗谱》,余以不才,且工作、俗务千头万绪而疲于奔命为辞。诸长辈多次临门敦请,其心之诚,其情之真,其意之切。余虽身为和顺尹氏子孙,因忙于工作、俗务,对乡族甚少建树,早是抱歉良深。况续修族谱是吾族朝思暮想宿愿,更是先父生前允诺族人完成之文债,故余慨然领命,"父债子还",尽余所能,了却吾族之宿愿,完成先父之遗愿。余之所以受此重任,斗胆涂鸦,也源于平日常得先父言传口授,更得先祖、先父遗留之大量乡史、族史和侨史资料。若无此,即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今新谱初成,聊以了却先父遗愿,告慰先父在天之灵!是为叙!

                        奉祀二十代孙尹春城      谨叙

                                二零一七年岁次丁酉清明

尹姓是百家姓中排名第九十一的姓氏。

尹姓是当今中国排名第九十一的姓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19%。宋元时,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元末明初,尹氏族人由山东枣林庄迁徙到安

徽、河南、江苏等地;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氏族人由山西大槐树、江西瓦窑屑等地徙于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明清时,有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又

有尹姓渡海入台者。今日尹姓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全国约有228万尹氏族人,山东为尹姓第一大省,约占尹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

尹姓是个多源流姓氏,概括主要有以下三个:

源流一

出自姞姓,以官为姓。据《风俗通义》所载: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暴政激起了国人起义,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后来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任用仲山甫、召虎、方叔、兮甲等贤臣为辅佐,使日益衰落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他担任的官职是内史,世称“尹吉甫”。西周时内史又称“内史尹”或“作册尹”,简称“尹”,《节南山》写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逸周书

武寤》又记载:“王德无疆,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尹氏八士,太师三公”。西周初年有人名佚,他担任的官职是内史尹,故史书也称他为“尹佚”或“史佚”、“作册佚”,这里“尹”作为名字前缀代表佚的官职,而不是姓氏,尹氏的主要职责类似于史官,但权力比后世的史官大,也更为独立,世袭为周卿士。

兮伯吉甫死后,嫡子伯封承袭了官职。公元前771年,西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西周灭亡,公元前76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跟随平王东迁的伯封获得了封邑,又称“尹邑”(今河南新安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三年,由于卷入周室王位继承之争,东周与尹国在王畿内发生一场战争,周敬王派单穆公、刘文公两路军队沿洛河两岸进攻尹邑,被尹辛率军击败。公元前516年,晋国卿士赵鞅大会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赵鞅与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公元前503年,尹氏败于穷谷,尹国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尹吉甫是古代贤臣的典范,无论尹姓后辈是否为其直系,他都颇受后人推崇,其中“清风堂”、“燕喜堂”就是以他命名的堂号。

源流二

源于少昊,以邑为氏。据唐代张九龄《姓源韵谱》载:“少昊之子殷(般),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同时又是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邑于穷桑。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封于尹城,般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这一支起源年代非常古老。《元和姓纂》尹氏辑录:“尹格之后,又有古尹姓之戎,……作允姓之戎”。古代“允”和“尹”同音,故这是由允姓通假改写而来。古尹(允)姓的发源地为兖,即山东兖州,《史记

夏本纪》作沇州,九州之一,尹城所处地理位置应与上古兖州相关,般的后裔最早也活动在古兖州之地。历史文献《国语

楚语》和《左传》记载,允格是少昊裔孙,他的父亲叫昧,为玄冥师,兄弟是台骀,被尊为汾河之神,允格、台骀俱臣高阳。少昊氏晚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原少昊部族成员内迁至河南、山西,商代以后有允姓后裔迁居甘肃兰州、永登一带的允吾、允街,以及青海的允川、大允谷,成为当地戎族,《左氏春秋》云:“允姓之戎,居于瓜州”,战国时期这一地区被秦国吞并。

源流三

出自少数民族汉化。

满族:出自长白山敦化穆都巴彦部落,明朝年间,随清朝建立盛京而迁徙。主要分布在岫岩、沈阳、承德、密云、丰宁、兴隆、鹰手营子、蓟县一带。

朝鲜族:著姓,主要有坡平尹氏与海平尹氏两支世系。现今白族、羌族、苗族、蒙古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湖南浏阳、湘潭、衡山尹氏字辈:“家之秀发自周建勋洛传理学楚萃人文名贤永吉盛代宣勤”。

湖南新化尹氏字辈:“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正徽先端厚培吉庆兆隆世德延雍睦敦伦纪贻谋媲美前纯良国本固孝友家基坚功续述来哲诗书启后贤寰环竟发达祖泽定长绵”。

湖南常宁尹氏字辈:“才为邦宪大学绍洛宗长立尔希贤志常成道德光”。

湖南湘乡尹氏字辈:“天单百万兴嘉世代乾坤士乐敦本财源裕循良明功业恢先绪文德毓群英学优成大器保定庆升平。”

湖南攸县尹氏字辈:“时思继祖崇本立常笃志昌泰传世有光衣冠济美雍穆一堂家传诗礼国焕文章。”

湖南桃江尹氏字辈:“伯志仕思大万福兴调文开宗功德盛佑启嗣昌荣祖泽源长远光前裕后昆联科登甲第显耀振芳声”。

湖南岳阳尹氏字辈:“志万宗大祖有兴隆应登文仲世启邦家开运发大克”。

湖南华容尹氏字辈:

蔡田铺支派:“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振恢先端厚培吉庆肇隆世德延”。

万圣堂支派:“仕知汤铭新一仁光世运炳蔚启宏规继嗣文华盛周监佐中兴生甫延余庆繁昌应治隆孝友为家政”。

湖南永州尹氏字辈:“一士惟之祖先功业……”

安徽巢湖尹氏字辈:“思曾本远和同修成大伦兆先开祥瑞义重自正名”。

云南罗平尹氏字辈:“国崇文士家兆凤祥懋培大德锡庆自长怀宗启瑞载福毓汝维学尚世如沛之溥”。

山东鲁西尹氏字辈:“鸿肇式序祚承燕逊贻懋履源宸拱嘉孚迪景祺毓兴法绍光志学基恒昌道明声丕振嗣令庆增祥”。

尹氏一支字辈:“楚尚廷振学国传承祖德万代启辉煌庆誉章文彩茂林兆桂芳”。

  尹姓是当今中国排名第91位的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宋元时,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居多。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少昊氏,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少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作“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般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这个地方。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氏后裔为避免戎族的侵扰,也迁居洛阳附近。作为尹氏封邑的尹城也迁到了这里,这第二个尹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南),属于东周王朝的“畿内国”,属首都直辖。《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三年,由于卷入王位继承问题,东周王朝与尹城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东周王朝派单子,刘子两路军队沿洛河两岸进攻尹城,被尹文公击败。公元前516年,晋国卿士赵鞅大合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在赵鞅和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这第二个尹城不久就不在了,族人遂散居于列国,以原先封邑“尹城”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源流二

  出自西周太师兮甲。兮甲,字伯吉甫,世称“尹吉甫”,是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大臣。在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起了国人起义,周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地,周厉王病逝后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名为“尹”,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甫作为封地,兮甲位居师尹,其后人述其官职,庶长子伯奇以“吉”为氏,嫡子伯封以“尹”为氏。

源流三

  出自芈姓。芈姓源于南方楚国,为“荆楚十八姓 ”之祖,后有衍化为尹氏。

源流四

  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1]

得姓始祖

  尹般(pán):据《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王符云庆姓盖亦作允(允格)”。

迁徙分布

  尹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1位。

春秋战国

  据凤岐公《尹氏源流考节录》载:“周衰,散居仕列国”。

两汉年间

  汉年间,先后有楚汉争霸、王莽之乱、黄巾起义,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人口迁徙频繁,汉高祖时的右丞相尹恢,两汉之际的郾王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四处征战,居无定所,这样频繁的迁陡活动,扩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使其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尹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如汉武帝时的酷吏尹齐为东郡茌平人,昭宣帝时的太守尹翁归为河东平阳人,东汉光武帝时的经学大家尹敏为南阳都阳人,和帝时的太尉尹睦为河南巩县人。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龙、傅、尹、董四大著姓,据《后汉书· 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这些迁徙的汉民为东汉统一西南地区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遂成当地大族,涌现许多人物,如西凉国尹夫人。后秦尹纬,祖籍陇右天水,后秦尚书仆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怀大志,淝水之战后天下大乱,他促使姚苌自立,成为后秦开国元勋。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儿,后来随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她姿质秀丽,好学多才。在李暠创建的西凉政绩中,授注着她许多心血和智慧,时人称之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刘宋的虎牢关戍将尹冲,萧詧朝大将军尹正,唐工部尚书、天水郡公尹思贞,迪功郎、加授奉议大夫尹志贞等诸公,他们的祖籍都称天水。朝鲜的坡平尹氏,也来源于中国天水,由唐代末年迁至朝鲜,可见天水尹氏影响之大。

隋唐

  隋唐年间,尹纬六世孙尹惠,初居江陵。开皇七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尹歆随之长安。隋炀帝大业中,为宁州司马。唐高祖举事,尹歆奔归,后为御史大夫。为避高祖远祖李歆讳,乃改名尹惠,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另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望,北魏赵州刺史尹虚,抗击徐敬业叛军的的尹元贞,均出于河间。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

  

两宋时期

  宋朝初年,由于北方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全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中原地区的河南,后晋右卫大将军尹晖迁居洛阳,成为洛阳尹氏的开基始祖。尹晖长子尹显,字延勋,历任磁、同、滁三州刺史,夫人符氏,与符彦卿有亲。宋太宗赵光义于周朝娶尹显之女为妻,可惜早逝,后被追封为淑德皇后,赠尹显太傅、平阳王,夫人符氏为两国夫人。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尚书都官郎中、刑部侍郎尹崇瑞,皆为尹显之子。北宋年间,文学书法发展至大成,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等,此时亦有尹氏文人出现,如欧阳修的好友尹洙,北宋文学家、世称“河南先生”,所著有《河南先生文集》。另外还有世称”河间先生“的尹源、宋朝儒学大师、和靖处士尹焞。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汉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这其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族史有详细记载,在此不作例举。

  

元明清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江西尹氏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加上各情况的个别迁徙,大约到了清朝中期,尹姓开始广布于南方各省。

谁知道姓氏尹在百家姓中排多少位?历史上有哪些尹氏名人?

尹姓是中国第九十一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