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的生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6浏览:2收藏

褚遂良的生平,第1张

褚遂良,596年生,658年逝世,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初名臣、著名书法家。字登善。博涉文史。贞观中,历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又任河南县令,人称褚河南。贞观二十三年(649)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将立武则天为皇后,他与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武后既立,他遭贬斥而死。褚遂良工书法,尤擅长隶、楷、行书。他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又以疏瘦见称的名书家史陵为师。他的书法主要是沿袭魏晋以来隶书笔法,又继承了前辈欧阳询、虞世南二人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书学过程,可分四个时期:(一)在初期写《伊阙佛龛碑》时,无“二王”味,完全是半隶半楷;(二)第二个时期由写碑进入帖学;(三)第三个时期进入学“二王”的时期;(四)第四个时期,由学“二王”的帖学又返回到书写碑版。由于他的书法造诣高超,深得唐太宗赞赏。又由于他的书法采集众长,别开生面,所作丰丽流采,韵致婉逸,对后代书风影响甚大。善鉴定,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遂荐遂良,今侍书。时方博购王羲之法帖,天下争献,然莫能定其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存世主要代表作品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孟法师碑》、《房梁公碑》以及传世墨迹《摹兰亭序》、《 宽赞》等。《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贞观十六年(642)五月立。原名久佚,仅有清李宗瀚旧藏剪裱唐拓孤本传世。仅20页,每页4行,计776字。此碑是褚遂良早期的代表作,体势方峻,迹近欧阳询,而略参以晋隋人韵致,撇軽捺重,是其特点。王世贞跋云:“波拂转摺处,无毫发遗恨,真墨池中至宝也。”此原石虽久佚,但由于刻工极精,故拓本甚好。今在日本,《 宽赞》,传为褚遂良书,历来有争议。墨迹纸本,正书。据《石渠宝笈》载:纵77寸分,横527尺。钤有“杨士奇氏”、“韩逢禧印”、“梁清标印”等鉴藏印记。曾经明杨士奇、清梁清标及清内府等收藏。笔法瘦硬挺劲,结字宽博章法疏朗,气息古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将褚遂良与同时代的楷书大师如欧阳询、虞世南相比,是否意味着从褚遂良开始,书法已经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或者说,是由张怀瓘所说“妍美功用”而趋向以“风神骨气”为美的纯艺术转变呢?

张怀瓘评价褚遂良的书法说:“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正表明了一种与以前的书法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

褚遂良书法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不管褚遂良是否刻意地在追求这一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注入作品之中的那种情调,又从作品之中飘逸出来,而让我们为之神往。

苏东坡在《题唐六家书后》一文中,曾将隋唐时期的六位书法大师逐一作了评价: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真知书也。知书者,凡书像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今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其貌耳。”“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唐、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难复措手。”“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对褚遂良的书法只用了四个字“清远萧散”。这种清远萧散,正是东坡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米芾在评书时,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作了评述:“欧阳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欧阳如新疾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遗。”这些唐代书法大家没有一个不受到米芾的挑剔,唯独对褚遂良却是这样的赞美:“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对褚遂良《兰亭序》的摹本更是推崇备至(见前),甚至可以说佩服得五体投地。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同样也是如此赞美:“褚书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最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熊秉明在《日记摘抄——关于罗丹》中引查德金(Zadkine)的话说:“……在雕刻里要把握的是‘精神结构’(structure spirituelle),这是唯一的原则,其余则任凭你们创造……”。褚遂良提供给后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结构”,让学习他的人。从他那里拿走笔法、拿走笔意、拿走结构、拿走法度,然后从事自己的创造、改革、翻新……。薛稷学他,瘦硬通神,跻身于“唐四家”之列;薛耀学他,风骨棱棱,不仅作为一时的名手,而且开启了宋徽宗的瘦金体;颜真卿也学他,颜体楷书是建立在褚遂良的楷书的基础之上的。

刘熙载在《书概》中对褚遂良有这样的评价:“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广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

简介

褚人获(1635—?),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小说家。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交游皆吴中名士,尤侗《坚瓠集》序说他:“少而好学,至老弥笃,搜群书穷秘籍,取经史所未及载者,条列枚举,其事小可悟乎大,其文奇而不离乎正”。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著作颇多,著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鼎甲考》、《圣贤群辅录》、《续蟹谱》等。其文学代表作《隋唐演义》是根据明代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等书及民间传说改写而成,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

作品

隋唐演义隋唐时期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

《隋唐演义》就是这个系列中的一个环节。在《隋唐演义》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人获就是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无名氏的《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如《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撰,完成著作《隋唐演义》。

家谱中的明是指家族中某一代人所使用的堂号。堂号是指家族中按照世系排列的不同辈分所使用的称号,是家族中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堂号的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风俗习惯,一般由家族长辈或有权威的长辈指定。

明是辈分中的一种,通常是指第十一代,也有些家族使用明作为第十代或第十二代的堂号。由于每个家族的堂号使用规则不尽相同,所以用明作为堂号的家族较多,但并不代表所有家族都使用明作为堂号。

明这个堂号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一代孙朱某为了避免与明朝皇室同名,所以使用了明作为自己的堂号。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明字寓意着光明、明亮、清晰等含义,代表着家族的兴旺和繁荣。

总之,家谱中的明是家族中某一代人所使用的堂号,通常是指第十一代。堂号的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风俗习惯,代表着家族中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不同家族使用的堂号规则不尽相同,但是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元帝、成帝时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褚少孙开创鲁诗学之先声。明人辑有《褚先生集》。 褚陶,西晋文学家。字季雅。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聪惠,年十三,即作《鸥鸟》、《水磑》二赋,时人谓“褚先生复出”。清淡闲默,读书自娱,谓人曰:“圣贤尽在黄卷中,舍此何求?”州郡辟,不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吴平。后入洛为尚书郎。张华比之于二陆、顾荣。迁九真太守,转中尉。诗文均不存。 褚翜(275-341),晋将领。字谋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仕为冠军参军,避乱渡江,为散骑郎。出为淮南内史、奋威将军,出兵征讨王敦。成帝初,入宫侍卫,平讨苏峻之乱,以功封县伯,迁丹阳尹。代庾亮为中护军,镇石头。累迁尚书仆射,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咸康七年死,谥穆。 褚裒(303-349),东晋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字季野,女为康帝皇后。辟西阳王掾,历吴王文学。苏峻之乱,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峻平,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后父徵拜侍中,迁尚书,出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平州,迁左将军兖州刺史,假节镇金城,领琅邪内史。穆帝即位,授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永和初,进号征北大将军仪同三司,寻除征讨大都督青、扬、徐、兖、豫五州诸军事,为石遵将李菟所败。忧卒,赠侍中太傅,谥曰元穆。 褚爽,东晋辞赋家。字茂弘,小字期生,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晋恭帝皇后之父。少时有美名,深得谢安称赏。好老、庄之言,不屑时荣,唯与殷仲堪友善。曾任中书郎、义兴太守,早卒,赠金紫光禄大夫。《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十六卷,已佚。今存《禊赋》,以写景见长,载《艺文类聚》。 

褚秀之(378-424),东晋臣。字长倩,褚裕之兄。初为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后为刘裕镇西长史。妹虽为晋恭帝皇后,而尽心于刘裕,南朝宋时,官至太常。 褚淡之(380-425),东晋臣。字仲源,褚裕之兄。初为刘裕车骑从事中郎,妹虽为晋恭帝皇后,而尽忠于刘裕,晋恭帝每生男,则乘便害之,又助刘裕杀恭帝。南朝宋时,出任会稽太守,在郡镇压孙法亮起义,元嘉二年卒,谥质子。 褚裕之(381-424),东晋臣。字叔度,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为太宰琅邪王参军,后为刘裕中军谘议参军,从征南燕、卢循,竭诚尽力,以功授广州刺史。在州收受贿赂,家财丰积,被纠免官。后起为雍州刺史,在任清廉。景平二年卒。 褚湛之(411-460),南朝宋臣。字休玄,褚裕之弟。初尚宋武帝刘裕第七女始安公主,拜驸马都尉。始安公主卒,复尚武帝第五女吴郡公主。文帝时为丹阳尹,刘劭即位,用为吏部尚书,奔归孝武帝,官至尚书左仆射。大明四年卒,谥敬侯。 褚渊(435-482),南朝宋、齐两朝大臣。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父褚湛之,官尚书左仆射。宋文帝婿。文帝时历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吏部郎。为明帝所信任,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并受遗诏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共辅苍梧王(后废帝)。元徽五年(477),雍州刺史萧道成杀后废帝,另立顺帝。他推举萧道成录尚书事,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受齐高帝宠幸,参与机要,进位司徒,封南康郡公。高帝北代,欲遣发王公以下无官者从军,他劝阻高帝。武帝时,奉遗诏领尚书事。旋病卒。 褚责(-489),南朝齐臣。字蔚先,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褚渊长子。宋顺帝升明中,为萧道成太尉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太傅户曹属、黄门郎,领羽林监。南齐代宋,高帝建元四年(482),任侍中。武帝即位,加领步兵校尉、左民尚书、散骑常侍、秘书监,不拜。永明六年(488),上表称疾,让封与弟,不复仕。次年卒。 

褚炫,南朝宋、齐臣。字彦绪,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少以清简知名。宋明帝时,历为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顺帝时,与刘俣、谢胐、江敩以文义入殿侍帝,号称“四友”。齐高帝时,历东阳太守、江夏内史。武帝时,迁为吏部尚书。立身清正,不受贿赂,掌选举、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及卒,无钱殡敛。谥贞子。 褚球,南朝齐、梁臣。字仲宝,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少孤贫好学,齐为征虏行参军、溧阳令。入梁,历建康令、中书郎、中书通事舍人。迁御史中丞,执法秉公无私,无所屈挠,时谓称职。官至光禄大夫卒。 褚澄(-499),南朝齐臣。字彦道,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尚书令褚渊异母弟,善医术,尚宋文帝刘义隆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南齐代宋,高帝建元中,为吴郡太守,迁左民尚书。武帝永明元年(483),迁侍中,领右军将军。女为东昏侯萧宝卷皇后。永元元年(499)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褚向,南朝梁臣。字景政,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授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武帝大通元年(527),任侍中。后卒于官。 褚緭,北朝魏文人。本建康薄行者,南齐末为扬州西曹,遇乱居闾里。及梁朝建,緭频接范云,云距之,乃投陈伯之于江州。后随伯之奔魏。梁武帝天监四年(505),伯之得丘迟书归梁,緭留魏。因元会戏作诗有轻魏意,出为始平太守。日日行猎,坠马死。其诗见《梁书·陈伯之传》,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褚翔(505-548),南朝梁臣。字世举,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为国子生,历秘书郎、宣城王主簿。出为义兴太守,在郡省苛政,去浮费,减轻百姓负担。及离任,百姓老少皆追送出境。复为吏部郎,不受请托,选举时称平允。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冬,侯景围宫城,丁母忧,哀毁而卒。 褚玠(529-580),南朝陈文学家。字温理,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学能作文,词义朴实,不好浮艳。历为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宣帝时,出为山阴令,在县打击豪强,搜刮隐户,竟以受诬免官。复授以淮南王长史,迁至御史中丞卒。所撰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中时弊,以此见重于世。 

褚亮(560-647),唐臣、诗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希明。年十八,以能诗为陈仆射徐陵及陈后主赞赏,任尚书殿中侍郎。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旋因故被贬。隋末从薛举为黄门侍郎。举败,为秦王李世民府学士,常参预征伐密谋。曾为阁立本所画十八学士像作赞。贞观中,任散骑常侍,封阳翟侯。卒,赠太常卿,谥曰康。亮为太宗朝宫廷诗人,其诗文与虞世南齐名,卢照邻称其所作“风标特峻”。原有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录其诗三十二首,《全唐文》录其文六篇。 褚沄(575-),南朝梁诗人。字士洋。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为曲阿令,历晋安王萧纲中录事,正员郎,乌程令,居官清慎。普通中,兄游卒,弃县还为太尉属。出为延陵令,又入为中书侍郎,太子率更令。大通中,为御史中丞,后为湘东王萧绎谘议参军。好学,解音律,为萧绎所重,曾预修《法宝联璧》。大同中卒,年六十余。今存诗二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褚辉,隋经学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字高明。以《三礼》学著称于江南。大业中,炀帝征天下儒士,集内史省相次讲论,他博辩宏通,无能屈者,擢太学博士。曾著《礼疏》,已佚。 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遂良博通文史,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徵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后任谏议大夫。他曾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并对朝政提出过许多积极建议。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9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即武则天)为皇后。他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后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褚无量(645-719),唐校雠家。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字弘度。幼从沈子正受经,励志好学,尤精《三礼》、《史记》。擢明经第,累授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玄宗时,拜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疏请将内府旧书,缮写校刊,以广经籍。著有《翼善记》,已佚。 褚载,唐诗人。字厚之。家贫寒,曾客梁宋间。文德元年,刘子长出镇浙西,至江西时,载投文二轴谒见,然误投于陆威,且犯威家讳。威虽激赏其文而终不能引拔。乾宁五年登进士第,后流落不知所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褚载诗》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则记《褚载集》一卷,皆佚。今存诗十四首及断句十联。 褚承亮,宋金之际学者。字茂先,真定(河北正定)人。曾遇苏轼谪官过邑,遂以文谒之,大见称赏。宣和五年(1123)乡试第一。次年登进士第。金兵南下,破真定,拘籍境内进士策试“上皇无道,少帝失信”,他诣主持者责之,长揖而出。荐知某县,漫应之,即弃去。年七十终。门人私谥元真先生。 褚寅亮(1715-1790),清数学家。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搢升,号鹤侣、宗郑。乾隆举人。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员外郎。明于律戒,决狱无冤滥。归主常州龙城书院。通经学,研习礼经几三十年,学宗郑玄。又通天文,历算。著有《仪礼管见》,《四书自课录》、《十三经笔记》、《勾股广问》等。 褚契,字武良,褚氏后裔。晋代任安东将军,后徙居曲阿(里庄西褚村),褚契成为江苏省丹阳褚姓的始祖。 褚亮,唐代丹阳人,褚契之九世孙,官至散骑常侍,被史家称之为江左名流。褚亮生有遂贤、遂良2子。次子遂良,字登喜,为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家住丹阳里庄东褚村。 褚廷璋,清江苏长洲人,字左莪,号筠心。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事降主事,乞归。精通等音字母之学。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筠心书屋诗钞》。 褚民谊,原名明遗,字重行(1884-1946),浙江省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大学,习政治经济。后赴法国,专攻医学。参加同盟会。1932年任汪精卫行政院秘书长。1935年随汪精卫辞职。抗日战争随汪投敌。抗日胜利后逮捕,判处死刑,在苏州监狱执行。著有《欧游回忆录》、《国术源流考》等。 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等。 褚德培,字集禧,号嵩华,别号元在,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培公生而颖慧,酷爱读书,维文维武,十岁时即能操觚为文,当时峄县县令解经邦一见面,甚感惊异,称赞道:“此大器也!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之材。”二十岁时为博士弟子,名声传遍齐鲁。万历乙卯科(1615年)参加乡试,以卷试题《选举策》、 《史谥策》、《宦官策》、 《惟大人为能格君论》展示了个人才华,文体流畅,夺魁得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晋京参加殿试,试题《圣学策》、《任人策》、《理财策》、 《战守策》、 《正人君子所甚愿论》及《廷试策》,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治国方略,表达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和治国报复,文体严谨,立论正确,从而进士及第。 其他褚姓名人有晋康帝皇后褚蒜子、恭帝皇后褚灵媛,将领褚契;南朝宋齐时棋手褚思庄,齐东昏侯皇后褚令璩、将领褚蕃,梁经学家褚修;隋学者褚晖;明大臣褚德培;清将领褚汝航,学者褚廷璋,书画家褚逢椿等。近当代褚姓名人有奉系军阀将领褚玉璞,国民党官员褚褚辅成,汉奸褚民谊,电机制造专家褚应璜,天体物理学家褚耀泉,经济学家褚葆仁,统计学家褚凤仪,指挥家褚庭桂等。

褚遂良的生平

褚遂良,596年生,658年逝世,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初名臣、著名书法家。字登善。博涉文史。贞观中,历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又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