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恭王朱棡: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哪能轮得到朱棣当皇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5浏览:3收藏

晋恭王朱棡: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哪能轮得到朱棣当皇帝,第1张

197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了一批明太祖朱元璋110篇亲笔密旨,其中有96份都是发给明朝第一代晋王——晋恭王朱棡。

在这批密旨中,小到养羊养马、屯田筑城,大到出兵作战、捕杀功臣,事无巨细,都有朱元璋的亲自指点。

相比仁厚的太子朱标,荒唐的秦王朱樉,作为明初实力最强大的藩王—— 晋恭王朱棡远不是电视剧《山河月明》里那般勇而无谋、风头都被朱棣抢走的形象。

相反他是朱棣最大的竞争者,如果朱棡没有早死,恐怕轮不到朱棣当皇帝!

正因如此,朱棣登基后对朱棡的子孙恨之入骨,百般打压。

直到朱棣祖孙三代皇帝相继驾崩,晋王府才恢复应有的地位。

晋王朱棡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洪武三年受封为晋王,封地太原。洪武六年奉命迎娶太原卫都指挥使谢成之女为妃,生下长子朱济熺。

根据明朝官修史书《明太祖实录》记载,晋王朱棡少年时曾受教于大儒宋濂, 聪明英锐,颇有智数 。而且生得眉目修耸,美须髯,顾盼有威,在一众皇子亲王中格外出色。

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五个儿子中,太子朱标仁慈宽厚,秦王朱樉荒唐跋扈,周王朱橚喜欢医术,而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是同类人,都是长于军事,也都是野心勃勃。

与朱元璋同时代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写下了千古名言 “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晋王朱棡有机会看到的话,那他恐怕也要感叹一句“既生晋,何生燕”了!

晋王朱棡一生只活了不到40岁,其中一半时间在南京当皇子,一半时间在太原当藩王,和北平的燕王朱棣互相较劲,想让自己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藩王。

洪武十一年,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一起去封地就藩。

相比二哥拖家带口,晋王朱棡显得形单影只,他的王妃谢氏已于洪武九年去世,儿子朱济熺被马皇后留在南京照料。

踌躇满志的朱棡孤身一人踏上了去太原的路程。

太原在元末明初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朱元璋在朱棡临行前就告诫他到了太原之后要休 养生 息,不要透支民力。

然而晋王朱棡还没到太原,半路上就把厨师打了一顿,朱元璋听说此事后,连忙下旨训斥:

朱元璋这番话颇有深意,他告诫晋王不要随便和下人结怨。从最后结果来看,秦王死于宫人下毒,建文帝败于宦官泄密。

而燕王朱棣非常善于笼络人心,不仅在藩王勋贵中威望甚高,甚至连皇宫里的太监都为他所用,这让朱棡非常不满。

自古都是长幼有序,燕王作为弟弟却抢了自己的风头,性格骄纵的朱棡非常看不惯燕王的作派。

到了太原后,朱棡除了每天修城筑墙,操练军马以外,就是想着和燕王朱棣互相较劲。

有一次晋王进京朝见,恰好碰上了燕王。晋王出言讥讽,燕王也不甘示弱,兄弟俩在大庭广众之下吵了起来。最后竟把燕王气到径直回了北平。

兄弟俩人如此剑拔弩张的关系,让朱元璋也非常头疼。

虽然朱元璋有意让藩王互相制衡,但是晋、燕二王水火不容的关系,日后难保不会同室操戈。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派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一起出塞讨伐北元乃儿不花。

根据正史记载,朱棣兵不血刃招降了乃儿不花,大出风头,晋王朱棡畏敌不前,一无所获。归来后朱元璋却给两个儿子各赏赐了一百万锭宝钞。

难道是朱元璋赏罚不分吗?根据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献园睿制集》记载来看,事实远非如此。

《献园睿制集》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所作的文集,其中有一篇《与晋府书》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发给晋王朱棡的信件,朱椿在信中写道:

在这封信里,招降乃儿不花的是晋王朱棡,而非燕王朱棣。相比极力粉饰朱棣的明朝官修史书,由蜀献王朱椿亲笔撰写的书信无疑更具有可信性。

此战之后,晋王朱棡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成为明朝出塞作战的主力之一,而另一个就是燕王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当时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已经夭折,朱棡的长子朱济熺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孙。

为了打消晋王的野心,朱元璋强令他把留在南京的朱济熺带回太原,并册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同时紧锣密鼓地策划清洗淮西功臣。

朱标与原配常氏(常遇春长女)还生有一个幼子朱允熥,这位朱允熥的外戚关系非常显赫,开国公常升是他的舅舅,凉国公蓝玉是他的舅姥爷。

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常、蓝两家成为朱元璋的主要打击对象。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旨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等人立刻回南京议事,手中兵马全都交给晋王节制。

几个月后,蓝玉被朱元璋凌迟处死,其嫡系部队——府军前卫的大小军官都被诛杀殆尽,常遇春之子常升被秘密处死,常家流放云南。淮西勋贵几乎被朱元璋一网打尽。

根据朱元璋发给晋王府的密旨记载, 晋王朱棡也在蓝玉案中出了大力,带兵抓捕处死了众多公侯,其中甚至还有自己的老丈人永平侯谢成。

前文提到朱棡的原配谢氏早死,后来朱棡又续娶妻妹为妃,这位小谢王妃直到宣德年间才去世。也不知她看见丈夫抓了自己的父亲,会作何感想?

同样遭殃的还有朱棡的儿女亲家、也就是晋王世子朱济熺的岳父傅友德。

他虽然没有死于蓝玉案,但是朱元璋早已将他列入了死亡名单。

洪武二十七年,颖国公傅友德被赐死。

次年,周王朱橚的岳父宋国公冯胜也被赐死。

也是在这一年,秦王朱樉因虐待宫人被毒死。

晋、燕二王成为诸王之长,主持洪武末期的北方军务。

即使是皇太孙朱允炆对这两个叔叔也非常忌惮。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同室操戈在皇室并不少见。

秦王死后,朱元璋希望晋王、燕王能够互相制衡,若是一方有异心,那么另一方可以召集诸王群起攻之。

然而在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太原晋王府传来一个噩耗——晋王朱棡突然去世,年仅39岁。

朱元璋非常悲痛,下旨追谥朱棡为晋恭王,并遣使册封晋王世子朱济熺为新一任晋王,告诫他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也” 。

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失去了制衡的燕王朱棣已然势大,而朱元璋的身体情况已经无法让他再给皇太孙铺路了。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改元建文。

朱允炆一登基,就想解决掉燕王,在连削周、齐、湘、代、岷五王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

由于朱允炆的强硬削藩,包括晋王朱济熺在内的藩王全都选择作壁上观。

朱元璋生前煞费苦心让藩王互相制衡的设想变成了泡影。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进南京,登基为帝。

晋王朱济熺虽然也带着家人去南京朝贺四叔登基,但是作为朱棡的儿子,朱元璋的长孙,朱棣对他非常不待见,百般打压。

朱济熺的弟弟朱济熿看准了机会,联合其他兄弟一起诬告大哥。

永乐十三年,朱棣下旨废朱济熺为庶人,晋封朱济熿为晋王。

几年后,晋王府宫人不堪被朱济熿虐待,集体进京向朱棣告御状。

朱棣虽知道朱济熺是被弟弟诬告,却仍然没有为他平反的意思,只是下旨让朱济熺和儿子离开太原,搬到平阳居住,还册封朱济熺长子朱美圭为平阳王。

宣德二年,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被明宣宗朱瞻基平定。

与汉王过从甚密的朱济熿也被告发参与谋反。

明宣宗朱瞻基下旨废晋王朱济熿为庶人,但是没有册封新一任晋王。

按理说应该是让朱济熺复位,但是朱瞻基并不想违背爷爷朱棣的意思。晋王之位由此空缺了八年之久。

期间朱济熺一家想方设法要回太原晋王府,都被朱瞻基搪塞了回去。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

朝廷派使臣前往平阳册封朱济熺的长子朱美圭为新一任晋王。

然而使臣刚出发三天,朱济熺就在平阳怅然长逝,享年61岁,没能亲眼看到儿子成为晋王。

后来朝廷也恢复了朱济熺的王位,追封他为晋定王,以亲王之礼葬于临汾,没有归葬于太原祖茔。

虽然晋王府曾被朱棣百般打压,但是随着朱棣祖孙三代相继去世,曾经的恩怨也烟消云散。一百多年后的万历年间,晋王府已是仅次于周王府的第二大藩。

然而这时候的晋王府早已没了祖先的野心和实力,只是一群侵蚀明朝统治根基的寄生虫罢了。

如果晋恭王朱棡没有英年早逝,那朱元璋驾崩后究竟谁来当这个皇帝也是个未知数。

正因为朱棡早死,才让朱棣摆脱了最后一道枷锁,可以肆无忌惮地宣称“清君侧,靖内难”起兵造反。

朱棡若是泉下有知,恐怕会感叹一句“天命在燕不在晋”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皇子长得英俊,天生的美髯公,长相英姿飒爽,颇具有洪武大帝朱元璋之风范,并且朱棣其实是一个十分疼爱自己孩子的人,朱棣拥有着很深的父爱。所以说对于他父亲而言,杀他于心不忍,所以作为一个父亲的他选择了容忍这件事情。

朱元璋的孙子狂妄无比,毒杀嫡母,幽禁自己亲生大哥十年,与一般的皇子来说,无论他的身份是多么尊宠,也难逃一死,但是他的父亲朱棣确实选择容忍了一次。原因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他毕竟是这皇子的亲生父亲,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一朝之君呢?

该皇子能够演化到那种地步,他的父亲也是有责任的,因为他是庶出,从小不受父亲的重用,也可以理解成他得到父爱过少,导致心理畸形,性格凶暴,无法无天。所以说,从责任方面,他父亲是有愧于他的,所以朱棣才选择,在他住铸下大错之后,仍能饶他一命。

虽然,古代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是真正能够杀自己的儿子的君主没有几个,当然,朱棣也是一样,他也不是那种残暴之君,对待的儿子,是非常仁慈的。况且这是比天高比海深的父爱,让他杀了自己的儿子,还别人一个公正的说法,他指定是不会做的,虽然儿子说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他还是不会那样去杀了他的,他只能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结此事。所以说,这个皇子在犯下大错之后,没有得到父亲的处理是有原因的,不仅是因为父亲的关爱,也因为自己的相貌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免死金牌。

 

晋王朱棡

朱棡(1358年-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十一月,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嫡三子,明成祖朱棣之兄。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晋王,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

晋王的府邸在太原明城的东北角,原有一座方形的宫城。府邸东西320步(约合 528米),南北422步(约合 696米),开三门,其地今称南华门街、东华门街、西华门街。它城外有外城墙,今称东肖墙、南肖墙、西肖墙、北肖墙。晋王府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毁于大火,布局已无考。仅从地名上得知,现称东丹墀、西丹墀是宫殿台阶所在地,东夹巷、西夹巷是宫内的东、西夹道。肖墙内则有祭天地的天地坛街,管理膳食的典膳所街和官府花园的杏花岭街。它的旧址即今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宿舍为中心的肖墙(街)以内的一片地方。朱棡文学宋濂(《元史》总编),书学杜环(明初书法家),善骑射,有谋略。人长的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是时,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器重,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为明初巩固北方边防做出不少贡献。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薨于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谥号“恭”,后人称“晋恭王”。

朱棡殁后的第二年,葬于太原城东南10公里许的黑驼山上(今太原市小店区黄陵乡老坟村)。墓区周长15公里,以夯土围墙,高四米余。墓冢朝南,直径15米,高3米。墓前原有牌坊、献殿等,均毁。墓早在清康熙年间被盗,有“其人乌纱红袍,足底金一锭,银一锭,两旁十棺十女”的记载。文革中又遭破坏。现见墓道掘进50米,东西各有洞室,盗掘痕迹比比皆是。 明朝晋国诸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府 称号 国君姓名 关系 在位年数 注记 晋恭王 朱 朱元璋、嫡三子 1370年─1398年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太原府。三十一年薨。 晋定王 朱济熺 朱、嫡一子 1398年─1414年 洪武三十一年袭封。永乐十二年为弟济熿诬构,废守恭王坟园。后事明,仁宗赐王冠服,令依子美圭养。宣德十年薨。 晋王 朱济熿 朱、庶三子 1414年─1426年 初封昭德王。洪武三十五年改封平阳王。永乐十二年进晋王。宣德元年叛,革爵,发配高墙。 晋宪王 朱美圭 朱济熺、嫡一子 1435年─1441年 永乐三年封世子,为叔济熿诬废,随父守坟。二十一年事明,封平阳王。宣德十年袭封晋王。正统六年薨。 晋庄王 朱钟铉 朱美圭、庶一子 1442年─1502年 正统六年封榆社王,正统七年袭封。弘治十五年薨。曾孙朱知烊立。 晋靖王 朱奇源 朱钟铉、嫡一子 追封 天顺三年封世子。弘治十四年薨。谥靖和。以孙知烊袭封,追封王,改谥曰靖。 晋怀王 朱表荣 朱奇源、嫡一子 追封 成化十四年封世孙。弘治六年薨。以子知烊袭封,追封王,谥曰怀。 晋端王 朱知烊 朱表荣、庶二子 1503年─1533年 弘治十一年封世曾孙。十六年袭封。嘉靖十二年薨。无子。 晋安王 朱表槏 朱奇源、嫡二子 追封 正德五年封新化王。八年薨。嘉靖十五年以孙嗣封晋王,追谥安王。 晋康王 朱知㸅 朱表槏、嫡一子 追封 正德十年袭封新化王。嘉靖四年薨。十五年以子嗣封晋王,追谥康王。 晋简王 朱新㙉 朱知㸅、庶一子 1536年─1575年 嘉靖十二年以新化王长子奉敕管理府事。十五年嗣封晋王。万历三年薨。 晋敬王 朱慎镜 朱新墧、嫡一子 追封或1578年 初封辅国将军。万历四年奉敕管理府事。六年卒。七年追封,加谥。 晋王 朱敏? 朱慎镜、子 1578年 《明史》无此人。万历六年袭封。本年薨。无子。 晋惠王 朱慎鋷 朱新墧、嫡三子 1579年 敬亲弟,嘉靖三十年封辅国将军。万历七年进封。本年薨。 附晋国宗理 晋府宗理 朱知 朱表楠、嫡一子 1586年—1589年 万历三年封宁河王,十四年,因敏淳幼,暂兼赞理晋府事。十七年四月还政。 晋国续封 晋穆王 朱敏淳 朱慎鋷、嫡一子 1589年─1610年 万历十三年袭封。因年幼,暂由朱知赞理晋府事。万历十七年四月执政。三十八年薨。 晋裕王 朱求桂 朱敏淳、庶一子 1613年─1630年 万历三十九年请敕管理府事。四十一年袭,崇祯三年十一月薨,崇祯五年八月下葬。 晋王 朱审烜 朱求桂、嫡一子 1635年─1648年 崇祯八年袭封。十七年降李自成,寻降清。隆武二年五月被杀于北京。

前言: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距离震动天下的汉王之乱还不满一年。汉王朱高煦的至交兄弟,大明第三任晋王朱济熿在山西太原那所规制宏伟的晋王府中惴惴不安。他自然早已知道去年九月法司在审理汉王及其同党之时,就已经供出了自己和朱高煦互相勾结的阴谋。皇帝朱瞻基虽然当时并未追究,但显然只是稳定宗室的权宜之计,朱济熿深感一柄利剑已经悬在自己头顶,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十一月,晋王护卫百户黄能赴京陈诉朱济熿所犯的不法之事。十二月,因有人自宫投入晋王府,朱济熿遭到了皇帝的严词训斥。宣德二年伊始,朱济熿之弟宁化王朱济焕及其府中军校火力全开,连续对这位晋王进行了猛烈地弹劾。万般恐惧之下,朱济熿向朝廷提出辞去晋王爵位,却依然遭到拒绝。随即在四月份,晋王接到召他紧急进京的旨意,早已知道大事不好。

果然到了北京之后,在一桩桩一件件的实证面前,朱济熿面如土色,抖若筛糠,哆哆嗦嗦地向堂侄朱瞻基求饶:

最终朱济熿被废为庶人,送凤阳守皇陵。其老母、妻妾、儿子、女儿及侍人被一起押赴凤阳一同监禁。这位废晋王的罪名很多,笔者不一一列举,但其中有一条 "亲用毒药逼弑嫡母" 却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因为这涉及到《明史》和《明实录》是否记载有误,以及到底谁才是第一个去世的太祖儿媳。

上文说到的朱济熿是明朝晋王府第三任晋王,他的兄长朱济熺是第二任晋王,父亲朱棡则是首封晋王。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在所有的子女中,最受老朱喜爱的自然是嫡长子朱标,这个毫无争议。除了朱标以外,朱元璋最疼爱的应该就是第三子朱棡。

朱棡,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11月18日,生母为马皇后,是朱元璋嫡第三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封为晋王,封国山西太原。

从当时工部尚书张允报上来的各王府修建计划来看,秦王府用西安原陕西台治,燕王府用北平前元旧内殿,楚王府用武昌灵竹寺基,齐王府用青州益都县治,潭王府用潭州玄玅观基,唯独晋王所在的太原要从一张白纸开始修建。为了晋王府这个庞大的工程,当时明朝下令太原所辖居民按田亩数量来服役,每顷出一丁。再加上太原、平阳、潞州诸卫军士并力进行修筑。

负责太原新城及王府修建工作的是晋王左傅兼太原卫都指挥使谢成。谢成是根正苗红的老革命,是最早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批嫡系中的嫡系。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谢成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咋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时,当年小伙伴封了公爵、侯爵,谢成却还只是一个都督佥事而已。

当时皇子们的亲事,都有着浓厚的政治目的。比如皇太子妃,是已故大将常遇春的女儿。秦王妃,则是统战对象王保保的妹妹。按理晋王的王妃,出身也不能太过逊色。但是朱元璋四周围一打量,适龄的女子几乎没有,魏国公、宋国公、卫国公的女儿还小。无可奈何之下,老朱一拍脑袋,这事就晋王府内部解决吧。于是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八月,谢成的女儿谢氏被册为晋王妃。

朱元璋的亲家不是那么好当的,既然军事上能力不够,那就给我儿子修王府去吧。于是从洪武九年开始,为了女婿的王府,谢成长驻太原,拼了老命进行监工。前文说过,晋王府没有什么旧址可以利用,所以谢成干脆把太原城一起给扩建了。

谢成的差事办得很好,新修的太原城设八个城门,八门四隅设门楼12座,城周建小楼92座,敌台32座等防御设施。城周又建南关城、北关堡、新堡以作拱卫。后世学者称新太原城 "壮丽甚,二十五睥睨作一楼,神京所不如也" 。而同时竣工的晋王府也成为了日后各地王府的标杆。

可惜的是如此雄伟壮丽的晋王府,晋王妃谢氏却无福享受。洪武八年四月,谢氏生下朱棡的嫡长子朱济熺。可是她本人却在洪武九年(公元1375年)5月8日不幸去世,尚未来得及跟随晋王一起就藩。

对于朱元璋来说,晋王妃是第一个去世的儿媳,她的丧葬礼仪该如何安排,此前并无先例。老朱特意召集礼部和翰林院关门开会讨论,最终参考唐宋两朝的礼制定下了明朝版的制度:

从《太祖实录》的记载来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脉络清晰,晋王妃谢氏的去世清清楚楚,毫无疑问。但是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距离晋王妃去世已经45年时间)突然又在《太宗实录》中出现了一条晋王妃去世的记录。

朱棡去时候谥号为恭,因此也被称为晋恭王。上文我们说到废晋王朱济熿几大罪状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 "弑其嫡母谢氏" 。朱济熿生于洪武十四年,他所毒杀的嫡母,当然绝不可能是死于洪武九年的那位晋王妃。如果说朱棡在谢氏死后又娶了一位继妃的话,那她也不能称为嫡母。比如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吕氏不但做了太子继妃,更在儿子登基之后成为了太后,但朱允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称太子正妃常氏为嫡母。

那么有没有可能《太祖实录》记载有误,洪武九年死的那个并不是晋王妃呢?很遗憾,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棡嫡长子朱济熺给宣宗朱瞻基的奏疏来看,他幼年丧母,是祖父朱元璋和祖母马皇后将他抚养长大。考虑到马皇后死于洪武十五年,那洪武九年去世的谢氏确确实实就是晋王正妃,朱济熺生母。

对于《实录》中互相矛盾的记载,笔者给出的推测是朱棡在原配去世后确实又娶了一位继妃,这位继妃很可能是谢成的另一个女儿。这在洪武朝并非没有佐证,比如朱元璋第十子鲁王就在正妃信国公汤和之女被赐死之后,又娶了汤和的另一个女儿为妃。这位继妃去世于永乐十八年,称她为晋恭王妃也没有问题。另外她既然是前妃之妹,那么称其为晋恭王其他儿子的嫡母,似乎也未为不可。当然这只是笔者一家之言,若哪位高人有更详实的史料,可以不吝赐教。

结语: 洪武十一年三月,晋王朱棡正式之国太原,随行护卫军士人数高达3281人。从上文朱济熺的自我表述来看,这位幼年丧母的晋王世子,可能并没有跟随父亲一同就藩。洪武三十一年朱棡去世,朱济熺袭封晋王。但是在弟弟朱济熿的构陷和四叔朱棣的纵容之下,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之时,朱济熺被召至御前见驾,随即被软禁在宣府。等朱棣北伐凯旋之后,朱济熿被册为晋王,朱济熺则被废为庶人。

回到本文开始,在宣宗朱瞻基将朱济熿也废为庶人之后,原先的晋王朱济熺仍然在世。可是朱瞻基虽然对朱济熺一口一个"伯王"的叫着(这位前晋王的年纪比宣宗之父仁宗朱高炽要大),但也始终不肯让他复任晋王。由此,晋王一爵足足空缺了八年。直到宣宗驾崩,朱济熺也"恰巧"去世,新皇帝朱祁镇才重新封朱济熺之子朱美圭为晋王。这位首封晋王朱棡究竟有几位正妃,根本只是晋王府错综复杂的 历史 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

朱元璋马皇后生了五个孩子,分别是:

1、朱标: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2、朱棡:

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是明朝第一任晋王,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三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日,晋王朱棡薨,年41岁。

3、朱樉:

朱樉是明朝第一任秦王,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洪武三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就藩于西安。洪武二十二年,为宗人令。洪武二十四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

4、朱橚: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之叔,母为孝慈高皇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初九日生。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洪熙元年闰七月二十日薨逝,终年六十五,谥号“定”。是为周定王。

5、朱棣: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第四子,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朱元璋马皇后生了五个孩子,分别是:

1、朱标: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2、朱棡:

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是明朝第一任晋王,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三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日,晋王朱棡薨,年41岁。

3、朱樉:

朱樉是明朝第一任秦王,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洪武三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就藩于西安。洪武二十二年,为宗人令。洪武二十四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

4、朱橚: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之叔,母为孝慈高皇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初九日生。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洪熙元年闰七月二十日薨逝,终年六十五,谥号“定”。是为周定王。

5、朱棣

晋恭王朱棡: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哪能轮得到朱棣当皇帝

197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了一批明太祖朱元璋110篇亲笔密旨,其中有96份都是发给明朝第一代晋王——晋恭王朱棡。 在这批密旨中,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