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族谱 http://www2.webng.com/vbg668/cbg/ 可以打开吗??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据《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今安徽宣城)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时,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陶姓分布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三省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
郡望堂号
陶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境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
2、丹阳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3、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
堂号:
“丹阳”、“爱菊”、“浔阳”、“五柳”、“寸阴”等。
宗族特征
1、陶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早在两汉时期,陶姓已有人渡过长江并繁衍发展。
2、陶姓多品性高洁之人。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率众起义的陶峙岳,不同流合污的陶铸等。
名人精粹
陶侃: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东晋名臣,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性聪敏,笔翰入流,为政慎密。人称其书法肌骨相媚。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文学家。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其诗更卓然高标,别树一帜,影响深远。代表作有诗歌《读山海经》、《咏荆柯》、《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等。有《陶渊明集》。陶弘景: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隆之孙,南朝梁道教思想家、画家、医学家、书法家。入梁不仕,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善琴棋,工草书,精图画,隶书不类常式,骨体遒媚。有《图象集要》。陶守立:池阳(今安徽贵池)人,五代时南唐画家。长于释像鬼神、庭园殿阁、子女奴隶、车马山水、靡不精妙。陶弼: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宋代诗人,以功授阳朔县主簿,后任邕州东上阁门使。有《陶邕州集》。陶裔:京兆户(今陕西户县)人,宋代画家。精于花竹翎毛,选翰林待诏,其笔法与黄荃相似。陶复亨:新昌(今属浙江)人,宋末元初诗人。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陶宗义: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书学理论家、文学家,号南村。能诗工书,工小篆,著有书学理论书《书史会要》。另有《南村辍耕录》、《南村诗集》。陶成:江苏宝应人,明代画家。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擅画花鸟人物,芙蓉称神品,为世所珍。陶澍:湖南安化人,清代大臣。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陶窳:湖南湘潭人,清代书画家。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陶峙岳:湖南宁乡人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一九四九年在新疆起义,一九五五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八年逝世。陶勇:安徽霍丘人,中共高级将领,作战勇猛,一九五五年授中将军衔,文革中含冤而死。陶铸:湖南祁阳人,中共高级***,解放后任广东省委书记,文革中为文革小组成员,因不愿与林江反革命集团同流合污,被迫害致死。陶行知:安徽歙县人,近代教育家。最早注意到了乡村教育问题,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潮汕地区。济海世家陶氏在潮汕地区。济海世家是各姓的郡望共用的姓氏,济海世家包括陶、江、葵、柯、丁、左、庾七个姓,起源于中国的潮汕地区,所以如今在潮汕的乡村宗祠建筑的大门上,仍然会悬挂有济海世家的牌匾。
周家家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五十五都桥仔头人氏,江西地方革何内宰相,五里三状元大路上有三千余人户。桥子头有六百余人户。家乡有个周一木,做过白鹤宰相,任家乡同路来弟兄四人:周敬德,住云州威信里蛮锍村。 周保德,做顺宁府学管一任。 周盛德、住永昌金鸡村。 周易德,住永昌金鸡村。始祖公周敬德,祖太李氏死在永昌金鸡村,背灰来埋在云州威信里猛麻蛮锍村。祖 祠堂同住。敬德祖一生五子:长子周思明-张氏次子周思聪,住楚雄。三子周思顺,住景东做学官。住大邦卡四子周思尧、 五子周思舜、六子周思孔 思明祖一生五子:长子周鼎新,杨氏次子周振新,王、王氏三子周柞新,杨氏四子周从新,黄氏五子周维新,赵氏在痒大枝祖二世祖周鼎新、杨氏生一子三世祖周维镐,黄氏生一子四世祖 周璋,张氏周瑞,沈、黄氏周毕,张氏。周翠,张氏周 ,董氏五世祖:周尔宽,张氏 周尔志,吴氏 周尔荣,周氏 周尔清,吴氏 周尔馨,杨氏 周尔宁,张氏 周尔渊,赵氏 周尔仪,张氏。二枝祖字派: 周尔相,罗氏。周尔宽,张氏。周尔宣,董氏。 周尔位,丁氏。周尔茂,向、熊氏。周尔盛,李、罗氏。周尔畅。六世祖: 周之彦,刘氏。周之襟,王氏。周之厚。周之哲,王氏。二枝祖:周振新,王、王氏,生二子。周创镐,师氏。周福镐,字氏。周理,罗氏。周珍,张氏。周琦,吴氏。周红,董氏。周之楠,王氏。周之友。三枝祖:周柞新,杨氏,生二子。周辅新,字氏。周相镐,黄氏。 周坤,余氏。周瑰,陶氏。周之纲、之俊、之槐。四枝祖:周从新,黄氏一生五子。周述镐,张氏一生七子。长子周景。周裔镐,黄氏。周法镐,李氏。周因镐,罗氏。周占镐,李、沈氏。周景,沈氏。周珂。周珩,黄氏。周班,杨氏。周镯。周琚,吴氏。周 ,张氏。周以仁,李氏。周尔光,陈氏,在痒贡生。周以村,杨氏。周尔耀,张氏。周以植,李氏。周尔显,杨氏。周以凤,张氏。周尔达,李氏。周瑶,石氏。周尔华,刘氏。周祥,杨氏。周尔庆,刘氏。周文,李氏。周尔寿,张氏。周之贤,鲁、吴氏。周尔彩。周之豪,吴氏。周尔爱,杨氏。周之杰,鲁氏。周尔时。周之仕,张氏。周尔忠,陶氏。周之龙,李氏。周尔信,李氏。周之宪 吴、陈氏。周之武,赵氏。周之勋,李氏。周之赞,字、潘氏。五枝祖:周维新,赵氏在痒一生四子。周昌镐,金氏。周尔尊。周肇镐,郭氏。周尔宾。周迁镐,师氏。周尔惟。周映镐,沈氏。周尔焕,罗氏。周之林,罗氏。周尔淳。字派:霄、绍、国、正 公元一九六五年,公历八月十一日云县巴蕉箐有一个高祖父周将军,因地方乱到缅宁抢去袁家一媳,生得二子,长子周元癸,何氏。次子周元三,吴氏。到地方平息后被袁家接回母子三人,后二代归宗。周元癸生三子一女,长子周绍尧,次子,周绍舜,三子周绍文。弟兄三人迁到双江小本营生,住了二十多年又迁回缅宁。周绍尧,梁氏。生下女,病故。周绍文,张氏,生下女,病故。周绍舜,余氏。病故后又接廖氏,生下七子三女。长子周国相,罗氏。生四子三女。次子周国臣,纪、谢氏,生五女。三子周国忠,潘、杨氏。潘氏生一女;杨氏生二子二女。四子周国新,李氏。生二子三女。五子周国祥,叶氏。生二子一女。六子周国正。生二女。七子周国奇,生一子三女。
铎[铎,读音作dù(ㄉㄨˋ),亦可读作duó(ㄉㄨㄛˊ)]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曹国君主曹叔振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曹叔振铎,即姬振铎,为西周时期诸侯国曹国的开国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逝世于公元前1053年。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1年),姬发挥军克商即位,封姬振铎于曹地,他建立了曹国,立都陶丘(今山东定陶马集乡费庄),史称“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建国后,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轻徭薄赋,劝百姓削岗平洼建设家园,疏水导流,垦荒种田。他重农桑,又教民众讲礼义,行廉耻,广施周礼。使奢者俭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后人称赞“铎教民有法,实开疆之圣也。”
曹叔振铎逝世后,国人怀念不忘,在仿山墓顶上修建庙宇,祈祷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的3月28日是纪念曹叔振铎的日子。相传,大王爷受民敬仰,感动了东海龙王,于致祭日香火烟雾中布云,在思凡落泪中降雨,以在天之灵,给天下百姓降吉祥。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帝死后皆葬于仿山。后世在仿山广植柏树,兴建庙宇,成为今天定陶地区的一大景观。
在曹叔振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史称铎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军法执铎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初期的“执铎令”,就是后来的“司马”,统领五十名兵卒。而指挥诸多司马者,就是大司马,在建制上归由天官府司管辖。
“铎”,就是铜制的大铃铛,有木制铃舌、金制铃舌两种,木制铃舌者称“木铎”,金制铃舌者称“金铎”。
在典籍《玉篇》中解释:“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敎。”当木铎摇响时,多用来颁布新政令,用以提请诸臣子们注意:君主有新的施政主张了。“木铎”,成为历朝历代朝堂议事、太学、书院、学校、考场的课铃,后逐渐演化成为国家教育场所的专称。
而金铎,则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注释:“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在典籍《释名》中也注释:“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在两周军制中,小司马们用“金铎”指挥自己的属下,而大司马则用“金钲”指挥全军,“鼓进金退”中的“金”,就是指金钲,即无舌巨铃,由于太重,后演化改进为大铜锣。
在典籍《周礼·天官·小宰》中记载:“徇以木铎,以宣敎令也。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在执铎令、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期舞伎鼓人,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鼓人,是两周时期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中指挥歌舞的小官吏,归由地官府司管辖。
宫廷中的庆典、祭祀、迎宾、盛宴等的鼓乐演奏,由鼓人统一指挥。在典籍《周礼·地官·鼓人》中记载:“以金铎通鼓。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在鼓乐演奏中,鼓人就是用“铎”来进行节奏、仰抑、器序等的指挥,因此又号称“执铎”,如同今日的乐队指挥,不过是用铎而非棒。
在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邑地受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受铎,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西临汾地区,与北狄接壤,因此在晋国初期屡受狄族侵扰。
在史籍《左传·僖公十六年》(周襄王姬郑六年,公元前644年)中记载:“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其中的“受铎”就是指其城邑。
居受铎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受铎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赤狄甲氏属国铎辰,属于以国名为氏。
铎辰,是春秋时期北方赤狄部潞氏建立的一个邦国名,隶属于留吁。
留吁,是春秋时北方部族赤狄部的一各分支,晋朝史学家杜预在史籍《春秋·宣公十六年》中注释:“甲氏、留吁,赤狄别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浊漳水》中也记载:“东迳屯留县城南,故留吁国也,潞氏之属。”
在周定王姬瑜十四年(鲁宣公姬馁十六年,公元前593年),晋国为彻底解决赤狄骚扰问题,晋景公姬孺令上卿士会(亦称随会、随季、范会、范季,逝世后谥号为“武”,又称随武子、范武子等)率强大的晋军集中攻击赤狄甲氏诸邦,一举灭了赤狄甲氏,以及留吁、铎辰等。留吁及其属国铎辰之地皆被并于晋国。
铎辰的原居地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部。被并入晋国后,成为余吾的封邑,也称纯留,国民融入晋国,到战国时期其地改称“屯留”至今。
在铎辰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铎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铎遏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铎遏寇,真名为姬遏寇,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上大夫、军事统领。
铎遏寇原为晋国公子纠的辇尉,即出行时的车卫统领,出行时常手持一柄大铜铃,因此又称铎遏寇。公子纠(姬周,一称姬纠)深知铎遏寇为人恭敬而信强,执行军律一丝不苟,因此在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2年)即位为晋悼公后,即令其为上军尉,执掌晋国六军中上军将士的训练工作,他的名望与中军尉祁奚并驾齐驱。
铎遏寇的封邑在今山西省的陵川县,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后以铎遏寇之名号为姓氏,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七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太傅铎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熊铎椒,字微,是左丘明的四传弟子,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学者,曾为楚威王熊商幼时的老师。
在楚威王执政时(公元前339~前329年),铎椒出任楚国太傅,为三公之一,权势颇大。他曾为楚威王作传,还著有《抄撮》八卷、《铎氏微》三篇等。在史籍《前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有“铎氏微三篇”。
在铎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铎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八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金国时期西夏铎精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铎精族,亦称多京族,为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之辖属部落之一,其统领(都管)在南宋宁宗赵扩时期为阿令结,他于南宋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颜·珣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初率部众投降了金国政权,这在三面对敌的金宣宗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喜事。
在金国后期,金朝廷曾大举赐封归降属蕃各族首领为女真姓氏、汉化姓氏,以笼络民心。到金贞佑四年农历4月,金宣宗赐予归降的阿令结为完颜氏,享受金国王族待遇。
但到了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金国就在蒙、宋两军的联手下灭亡了,铎精族部众大部被蒙古军队裹胁至蒙古的北地和林地区,少部则逃迁至南宋王朝控制的江浙地区,其族人以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称铎氏,后基本都融入了汉族,姓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初期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爱新觉罗·多铎,公元1614~1649年,是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生母为清太祖太妃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爱新觉罗·多铎受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即封贝勒,统领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
后金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多铎晋封为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在后金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因军前私自携带 ,被降为多罗贝勒。
后金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爱新觉罗·多铎参与了著名的“松锦大战”,获大捷,生俘了明军统帅洪承畴,因功晋升为多罗郡王。
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爱新觉罗·多铎随清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入北京,再次晋升为亲王。当年农历10月,爱新觉罗·多铎率清军下河南、入陕西,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1月间攻入潼关、西安;继而在农历2月攻南明,钱谦益举城出降;在农历4月又攻陷了扬州,杀明军统帅史可法,制造了著名的“扬州十日”屠城惨史,接着在农历5月攻陷南京,生俘了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嵩;在农历6月攻占浙江后班师回京,被加封为和硕德豫亲王。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爱新觉罗·多铎以扬威大将军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举克之。后来的清乾隆大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农历7月,爱新觉罗·多铎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两年后的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农历3月,爱新觉罗·多铎染天花疾亡,终年三十六岁。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农历3月,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被削爵,爱新觉罗·多铎以同母之弟跟着倒霉,被追降为郡王。清康熙十年(公元1670年),再次被追谥为豫亲王。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农历1月,乾隆大帝下诏其配享太庙。
爱新觉罗·多铎有八个儿子,其中有爵位者五,即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董额、爱新觉罗·察尼、爱新觉罗·多尔博、爱新觉罗·费扬古。其中的爱新觉罗·费扬古自三等奉国将军进封辅国公,后来坐事被夺爵。
在爱新觉罗·多铎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末民国初期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铎氏,相传至今,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爱新觉罗·多铎的墓地建在今北京市建国门外的大北窑,原名为苗家地。
第十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铎尔衮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铎尔衮氏,亦称多尔衮氏,满语为Dorgun Hala,汉义“獾”,世居索伦、爱湖和屯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铎尔衮氏族人中有冠汉姓为铎氏者,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族,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铎陈城,是达斡尔族以托莫哈拉(陶、乔氏族)的图钦莫昆(陶氏)命名的居住地名。至清朝中叶,为黑龙江女真索伦部的专属地,也是索伦部酋长杜俄臣的世居地。铎陈城在今黑龙江流域俄罗斯境内东库兹涅佐沃一带。
在索伦部达斡尔族人中,有以原居地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得姓始祖:曹叔振铎。
中华大族谱 http://www2.webng.com/vbg668/cbg/ 可以打开吗??
本文2023-11-15 20:02: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