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道院的补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5浏览:3收藏

抱朴道院的补遗,第1张

抱朴道院原名抱朴庐、葛仙庵,为供奉著名道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祖师之道教庙观。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并为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1982年以来,道众们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殿宇亭台修葺一新,文物古迹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因其位于西湖之畔,每日香客游人如织。

旧时葛岭抱朴院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现为全国对外开放的二十一道教重点宫观之一,浙江杭州仅此一座。

抱朴庐始建于晋,至唐逐步扩建,历五代而至宋,南宋时曾为权相贾秋壑(贾似道)据为别墅,元时部分毁于兵火,明初重建(名葛仙庵),至明正统间又逐渐废弃,明万历间,由地方官会同士绅及葛氏后裔集资重建,几经风雨,以至于今。如今仅存南侧之抱朴庐遗址,早年曾为印染、酿造业每年朝觐,祭奠葛洪祖师之所。庐北红梅阁与半间草堂为贾似道别墅遗址。据民间传说,裴生与李慧娘之故事即发生于红梅阁中。院旁有炼丹井,四方亭旁原有炼丹台(今已埋没),原有之大殿亦因年久失修倾圮,岭上有初阳台。原名葛岭朝瞰(旧西湖十八景之一),为当年葛洪祖师观察日月之所。逢农历十月初一日,登台可望日月并升之奇景。每当晴天破晓,日轮乍起,微露一痕,瞬息间霞光万道,天边俱赤,湖水似锦,景色极为壮丽。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 抱朴子内篇序。抱朴子外篇自叙。隋志作二十一卷。今存。

抱朴子外篇五十卷 自叙。隋志作三十卷,并云梁有五十一卷。今存。

碑颂诗赋百卷 自叙。晋书本传颂作诔。仙苑编珠引陈马枢道学传同。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 自叙。本传作檄移章表。

神仙传十卷 自叙。本传。今存。

隐逸传十卷 自叙。本传。

兵事方伎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自叙。本传作方伎杂事。

金匮药方一百卷 本传。

玉函方一百卷

抱朴子杂应篇。疑即前金匮药方。

肘后要急方四卷 本传。杂应篇作救卒方三卷。隋志作肘后方六卷。旧唐志作肘后救卒方四卷。四库全书目录作肘后备急方八卷。今存。道藏正一部肘后备急方八卷,误题作葛仙翁。

神仙服食药方十卷 隋志。

太清神仙服食经五卷 新唐志。

服食方四卷 唐释法琳辨正论卷九。

玉函煎方五卷 隋志。

黑发酒方一卷 崇文总目。通志略。

浑天论 晋书天文志。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简称补晋志)

幕阜山记一卷 补晋志。潮说 补晋志。略见于外篇佚文。

兵法孤虚月时秘要法一卷 新唐志。

阴符十德经一卷 新唐志。

抱朴子军术 补晋志。云此外篇中佚篇也,严可均全晋文辑得四十二条。今别录其目。

金木万灵诀一卷 宋志通志略。今存道藏洞神部众术类。盖删改金丹篇而成。

太清玉碑子一卷 宋志。葛洪与郑思远问答。今存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大丹问答一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还丹肘后诀三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四家要诀一卷 通志略。集刘向、陵阳子、抱朴子、狐刚子所记炼丹事。

抱朴子养生论一卷 宋志。今存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稚川真人校证术一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神仙金汋经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今存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严可均曰:抱朴子养生论,前半即地真篇也,后半与极言篇相辅。稚川真人校证术是后人所演。

神仙金汋经三卷,其中下二卷,即金丹篇也。见铁桥漫稿卷六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

孙诒让札迻十抱朴子微旨条云:

金汋经,晋宋间人依傅抱朴子假托为之。

要用字苑一卷 旧唐志。颜氏家训书证篇作字苑。马国翰有辑佚本。

史记钞十四卷 新唐志。

汉书钞三十卷 隋志。

后汉书钞三十卷 旧唐志。

良吏传十卷 本传。

集异传十卷 本传。

西京杂记六卷 旧唐志。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子部十二云:旧本或题汉刘歆撰,或题晋葛洪撰,实则梁吴均撰。但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子部七考定为葛洪作。今存。

汉武内传一卷 隋志不著撰人。文廷式补晋志云:日本见在书目题葛洪,今从之。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子部七考定为晋葛洪撰。今存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老子道德经序诀二卷 旧唐志。

修撰庄子十七卷 释法琳辨正论。补晋志。

丧服变除一卷 隋志。

遯甲肘后立成囊中秘一卷 隋志。

登涉篇作囊中立成。

遯甲返覆图一卷 隋志。

遯甲要用四卷 隋志。

遯甲秘要一卷 隋志。

遯甲要一卷 隋志。

三元遯甲图三卷 旧唐志。

龟决二卷 隋志。

周易杂占十卷 隋志。

抱朴君书 隋志集部。

序房内秘术一卷 隋志称葛氏撰。新唐志。或即葛洪。

太一真君固命歌一卷 宋志。

抱朴子别旨一篇 通志略。今存道藏太清部。盖后人掇辑吐纳导引之诀而成,殆与胎息术相类。

胎息要诀一卷 通志略。

胎息术一卷 补晋志。

郭文传 补晋志。明案: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与葛洪同时亦遭世乱而隐者。先洪卒。见晋书隐逸本传。

五金龙虎歌一卷 崇文总目。

五岳真形图文一卷 崇文总目。

老子戒经一卷 通志略。

关中记一卷 宋志。玉海引中兴书目。

马阴二君内传一卷 宋志。

隐沦杂诀一卷 宋志。明案抱朴子杂应篇答问隐沦之道,或为杂诀之所本。

元始上真众仙记一卷 宋志。今存道藏洞真部谱■类。刘师培读道藏记云:此书"次行题葛洪枕中记五字,中志各仙官位号及治所,即今所传枕中记也"。

明案: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另有枕中记一卷,言养生接命之术,与众仙记内容迥异。通志略着录唐孙思邈枕中记一卷,未知孰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枕中书一卷,旧本题晋葛洪撰。考隋、唐、宋艺文志但有墨子枕中记及枕中素书,而无葛洪枕中书。此本(枕中书)一名元始上真众仙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九谓枕中书提到许穆与许玉斧,而洪当长于穆,许玉斧更其后辈,二人之去世,洪皆不及见,安得取而著之书中。是枕中书(上真众仙记)之"不出于(葛)洪亦明矣"。余先生之说是。

抱朴子玉策记 补晋志。

明案:此盖抱朴子引玉策记,非葛洪所撰之玉策记也。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九狐第十三条引抱朴子玉策记曰:"狐及狸狼,皆寿八百岁,满三百岁暂变为人形"。正是抱朴子对俗篇引玉策记之语(参校敦煌残卷文字)。遐览篇已着录玉策记一卷,足征葛洪曾见其书。而初学记始误以玉策记属抱朴子。严可均铁桥漫稿卷六云此记恐后人依托之书。亦不确。余意并非后人有意假托,实乃唐人徐坚辈误题耳。

嬴,不应该是输赢的赢吧。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江苏高邮人。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不存在什么争议,也没听说有什么复杂身世不牵扯别的就是姓秦。

以婉约词著称,其词风含蓄清丽,朦胧凄清。

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按后世仙传的记载,其生卒年约为公元164—244年。他是葛洪的从祖,晋宋古灵宝经主要参与造作者象征性开创人物。宋元以降人所写有关葛玄的仙传,层累汇聚了很多时代和来源不同的传说故事,在此不论。就较早期的材料而言,其事迹一方面见于《神仙传·葛玄》,其中将葛玄描述为一个师从左慈修习《九丹金液仙经》,常服饵术,长于治病,行符敕鬼,善于神变,最终尸解的术士①。但这个传记很可能不是出自葛洪的原本《神仙传》。另一方面,在现存零星的六朝地志材料中,还有很多江南地方传说,将葛玄描绘为一个炼丹成仙、白日飞升的仙人,很多地方都传有其炼丹飞升之处。黎志添先生认为:在三、四世纪的江南地方传说中,葛玄具有地方仙人崇拜和方士传说两种不同的形象和背景;5世纪古灵宝经对葛仙公的塑造,明显摒弃了葛玄这两种既有的形象,显示道教仙真并不是延续地方神异的文化英雄传说,而是要改变原有的地方性格,建立起具有宇宙普遍性的神格。②这一结论当然是很有启发性的。但我认为,仙传所载的葛玄神异幻化之术,固然是方术,而炼丹飞升,自秦汉以来也是方士之流追求的目标。所以,本文将葛玄行符神变和炼丹飞升这两种形象,都统归为葛玄的方士形象。只不过道家仙传认为葛玄是尸解仙去,而民间流传葛玄是炼丹成仙。因此,在灵宝经出现之前,葛玄是一个江南地方性的善于神变、炼丹飞升的方士。至于葛玄的“仙公”之号,在《神仙传》中还未见到。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中已称葛玄为“余从祖仙公”。①但这时的“仙公”应该只是对号称成仙的葛玄的尊称,并不是“太极左仙公”的简称。在葛洪的时代,对仙界太极宫的建构还不完善,带有“太极”称谓的仙境和仙职,是要在上清经造作之后才变得普遍起来。如神冢淑子氏在考察古灵宝经中的葛仙公形象时,就曾指出传授葛玄经法的“太极真人”和“太上玄一真人”这样的称呼,明显来自上清经的影响,②反映灵宝经和上清经关系密切的一面。但上清经和灵宝经毕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6世纪中叶的陶弘景,出于上清经派的立场,对葛氏道和仙公系灵宝经力捧的葛玄仙公地位提出质疑。《真诰》卷一二《稽神枢》第二云:

问葛玄。玄善于变化,而拙于用身。今正得不死而已,非仙人也。初在长山,近入盖竹,亦能乘虎使鬼,无所不至,但几于未得受职耳。……葛玄字孝先,是抱朴从祖,即郑思远之师也。少入山得仙,时人成莫测所在。传言东海中仙人寄书,呼为仙公,故抱朴亦同然之。长史所以有问,今答如此,便是地仙耳。《灵宝》所云太极左仙公,于斯妄乎!⑧

“问葛玄”云云,是指公元4世纪60年代上清经诰始出之际,长史许谧专门向仙真询问葛玄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葛玄只得不死,还未成仙,更没有在仙界受职。自“葛玄字孝先”以下,都是出自陶弘景的按语,可见他对葛玄成为仙公之说是十分不屑的,认为葛玄最多就达到地仙的级别。所谓“传言,东海中仙人寄书呼为仙公”,此传说的原型,最早见于《神仙传》。本来是一个在“中国”(北方中原)民间祠祀的“庙神”遣人给葛玄送书信,只有葛玄本人才能打开。《神仙传》并没有涉及书题上有无葛仙公的名字。①但后世的葛玄仙传则说此书信是庙神或东华小童君差人从海上送达,并且标明是给“太极左宫仙人”的,因此葛玄才被称为太极左仙公。②

陶弘景在《吴太极左仙葛公之碑》中专门辨明此事:

于时有人,飘海随风,渺漭无垠,忽值神岛,见人授书一函,题日“寄葛公”,令归吴达之。由是举代(世)翕然,号为仙公。故抱朴著书,亦云余从祖仙公。③

陶弘景承认有海上来书之事,但却只说书题为“寄葛公”,非“仙公”;将葛玄尊为仙公,是无知世人讹传所致。陶弘景之所以对葛玄是否位列仙公这样介意,主要是因为葛玄原本是一个汉晋传统下的方士,他的那套修道方法和理论,包括灵宝经中塑造的葛玄借以成道的方式,在上清经派的眼中都是属于低等级、过时的道术。把这样一个人物捧为太极左仙公,上清经派自然是不甘心的。

不论上清派是否认同,葛玄在早期灵宝经中的地位都是无可动摇的。由于灵宝经在东晋末年被葛巢甫造作出来后,曾经“风教大行”,所以葛仙公的形象可以说一度也是颇为深入人心的。葛仙公的形象之所以能够确立起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葛氏道和灵宝经的作者,对葛玄的仙公形象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改变,使其成为当时修道成仙,并能够位列上仙的一个代表人物,具有典范作用。

所谓“上仙”,是当时仙道理论中成仙的三个不同等级中的最高一级。④属于仙公所传系统的《太上洞玄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中有一段佚文,见引于《大道通玄要》:

道言:修行得上仙者,飞升虚空,体合无形,长与道同。永无劫数之劫也。七祖生天堂,上仙白日升天。有居上宫,封于名山,亦上仙之次也。中仙者,空中结宫室,或居昆仑、蓬莱、钟山。下仙者,常栖诸名山洞宫,综领三界鬼神,地上生死之事。下仙有功积劫,亦当上补天仙。若其但寿百千万岁,故死者谓延寿之道,不得名仙也。①

上仙的境界是与道相合,超越劫运轮回,而且可以白日飞升,飞升的去处是玄都、玉京这样的天上最高仙宫仙府;而中仙则只居于半空中的仙宫仙室和人间的仙山;下仙只在地上的名山洞宫中栖居。下仙是成仙中最低的一级,可以积累功德而上补天仙,但下仙中更多的都只是得延寿之道而已。上清派人认为葛玄最终只修得地仙,但葛氏道造作的灵宝经则认为葛玄成为太极左仙公,太极宫是天上的仙宫,意味着葛玄得获位列上仙的资格。简言之,古灵宝经把葛仙公塑造为一个经由人间修道活动而得以成功位列高级仙阶的典范。这是古灵宝经对三四世纪原有的葛玄传说的一种改造利用,当然会加入新时代的新观念 。

自从汉末黄巾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逐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五斗米道的发展暂时停滞。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师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跃,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

与张道陵的天师道与陶弘景的上清派相比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灵宝派。

所谓「葛氏道流派」辨析

甚麼是「葛氏道」?按小林正美的说法是:葛氏道始於三国吴的左慈,左慈以後,是葛玄、郑隐、葛洪、葛望、葛巢甫等,代代以葛氏一族为中心继承的道流……到刘宋末,葛氏道似就消失了。 4

小林正美所谓「道流」,就是中国研究者通常所谓「道派」。他说:

六朝时代江南存在著天师道、葛氏道和上清派三大道流。这裏所说的道流,是指共同尊尚特定的道典、共同信仰特定的神格、共同实践特定仙术的人派别和这些人的思想系脉。 5但是,用小林自己归纳的道流标准来衡量,所谓葛氏道并不符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辨析。

其一,被小林举为葛氏道传人的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在尊尚道典方面,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至於葛望,实无可用资料,不在讨论之列)。

众所周知,《抱朴子》最推崇金丹术。左慈(字元放)、葛玄(字孝先)最尊尚的也可能是「金丹仙经」。葛洪《抱朴子内篇》明载:

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经。会汉末乱,不遑合作,而避地来渡江东,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余从祖仙公,又从元放受之,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余师郑君者,则余从祖仙公之弟子也,又从余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余亲事之,洒扫积久,乃於马迹山中立坛盟受之,并诸口诀之不书者。(〈金丹〉)

而郑隐 (字思远) 却最推崇 《三皇内文》与《五岳真形图》。《抱朴子内篇‧遐览》载:「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三皇内文》是三皇派的经典,三皇派与金丹派旨趣有所不同。据《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介绍, 《三皇经》是「命召咒文,云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敕使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遵从师教介绍了这两部道书的重要意义,但却委婉地表现有所保留:

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余闻郑君之言如此,实复不能具知其事也。(〈登涉〉)

也许葛玄、郑隐对三皇派和金丹派都有兴趣6 ,但葛洪明确反对祭祀鬼神,主张「祭祷之事无益也,当恃我之不可侵也,无恃鬼神之不侵我也」(《抱朴子内篇 ‧ 道意》),说到「厌劾鬼魅」等术时,认为「此皆小事」(《抱朴子内篇 ‧ 微旨》)。

《真诰叙录》载,「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据日本学者小林正美考证,葛巢甫造作的灵宝经主要是《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可能还有为上述「真文」作解说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 7 而他将他所造之经托为葛玄得自真人降授。葛巢甫必然尊崇《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等新出灵宝派经典,但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人生活在新灵宝经出世之前,当然不可能尊崇新灵宝经。

可见,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并非「共同尊尚特定的道典」。

其二,上述诸位最尊奉的神格,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左慈、葛玄、郑隐尊奉何神,无直接材料可考。不过他们都是金丹派,那麼我们不妨间接推断,他们主要尊奉的可能是元君、老子。因为金丹派神话中的主要神格,据《抱朴子内篇 ‧ 金丹》所述,应是元君,亦称太乙元君,他是「老子之师」,「天下众仙皆隶焉」。如果说他们兼习三皇派(郑隐的三皇派色彩最浓),那麼他们主要尊奉的也可能是天地人三皇君。因为三皇派神话中的最高神格,据《无上秘要》卷六〈帝王品〉引《三皇经》所述,应是天地人三皇,他们是由「大有之祖气」化成的, 又名天宝君、 神宝君、 灵宝君。葛洪作为金丹派要角,也尊奉元君、老子,但并未把元君视为最高神格。综观《抱朴子》内外篇,虽然兼综诸子之学,但基本倾向还是儒家的。唐长孺师指出,葛洪的学术是「神仙谶纬之学」、「礼制典章之学」与「阴阳律历之学」的结合,这「正是董仲舒以降汉儒治学的特徵,也是江南儒生自陆绩、虞翻、贺循以至葛洪自己治学的特徵」,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葛洪是汉代遗风的继承人」。 8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主张儒道兼修,「道本儒末」,但他是要以本固末,而不是留本弃末。《抱朴子内篇》说到儒道二者的分工:

升降俯仰之教,盤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明本〉)

他是把「祭祀以祈福」这种宗教性活动划在「儒者」的职责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在「神道设教」的意义上,葛洪是毫不含糊的儒教中人。所以,我仍然认为:「葛洪既不是道教组织的成员,也不是道教思想的同情者」,而「後来的道教徒牵强附会地把葛洪引作同道先哲,不过是借重葛洪的博学能文以壮本教声势」。 9

葛洪称郑隐「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抱朴子内篇‧遐览》)。似乎在葛洪眼中,师傅郑隐也和自己一样,是儒道兼修的儒教中人。我仍然认为,葛洪「本志是要申道义昌儒教而兼济天下,只是因为处境不顺,才不得已而求其次,修道术以独善其身」。 10 所以《抱朴子》裏没有谈到过与儒教神灵体系不同的另一个神灵体系、另一个最高神格。如果说他心目中有一个最高神格,恐怕还应该是儒教那个介於人格与非人格之间的「天」,其人格化的象徵就是皇帝才有权祭祀的「天帝」。

至於葛巢甫,他尊奉的应该是新灵宝经建构的新神格。他造构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 , 原本已无从得见, 《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大致即是。此经假托为元始天尊授予太上大道君,其中主要尊奉的神格是五方五老,及其上位神「元始」。可见,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并非「共同信仰特定的神格」。

其三,上述诸位所实践的道术,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都努力实践长生成仙之术。据《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说,他们因传授金丹仙经而形成几代师徒关系。《抱朴子内篇‧黄白》还说:「郑君言,曾与左君於庐江铜山中试作,皆成也。」《後汉书‧左慈传》载左慈擅长变化之术,该传注引曹丕《典论》,则说左慈擅长补导养生之术。《抱朴子内篇‧释滞》载葛玄「能闭气胎息」, 「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郑隐则注重三皇派敕使鬼神之术。葛洪得传众多方术,但最注重的只是金丹术。

而葛巢甫造构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强调五篇真文作为符咒的威力,其威力可以归纳为四:一是人可以成神仙,二是可以使天的运行正常,三是可制治死者世界(罗酆山)的鬼魔(六天),四是在洪水之际免於淹死。 11显然葛巢甫对金丹术等技术实验性的长生成仙之术缺乏兴趣。技术实验性的长生成仙之术重在自力,是以自身的努力为基础的,而五篇真文的符咒成仙之术则重在他力,以对外在神力的依傍为基础,两者趣向相反。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道术实践的目的基本上是个人性的,而葛巢甫道术实践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超乎自身个人范围,涉及全社会。後来在五篇真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灵宝派经书,接受大乘佛教影响,更加提倡无量度人,贬称个人解脱之道为小乘。例如《道藏》太平部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曰:「宗三洞玄经,谓之大乘之士。先度人,後度身,坐起卧息,常慈心一切。」同部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称赤乌三年(240)葛玄於劳盛山向一批道士开示他们未得天仙之由,是因他们:

「前世学道受经, 少作善功, 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介,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盛,故得地仙之道。」可见,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并非「共同实践特定仙术」。

所以,不能认为他们属於同一个道派。所谓有一个葛氏道流派的判断,不能成立。

三、所谓「葛氏道教世家」辨析

即使证明了葛氏道流派说不能成立,也还不等於证明「葛氏道教世家」说不能成立,因为道教世家的流派属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进一步的辨析还是需要的。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辨析。

其一,道教是不是东吴两晋丹杨葛氏家族的「家世信仰」?

《抱朴子外篇‧自叙》载有葛洪家世资料:

洪曩祖为荆州刺史。王莽之篡,君耻事国贼,弃官而归,与东郡太守翟义共起兵,将以诛莽,为莽所败,遇赦免祸,遂称疾自绝於世。莽以君宗强,虑终有变,乃徙君於琅邪。君之子浦庐,起兵以佐光武,有大功。光武践祚,以庐为车骑,又迁骠骑大将军,封下邳僮县侯,食邑五千户。开国初,侯之弟文随侯征讨,屡有大捷。侯比上书为文讼功,而官以文私从兄行,无军名,遂不为论。侯曰:「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乃自表乞转封於弟。书至上请报, 汉朝欲成君高义,故特听焉。文辞不获已,受爵,即第为骠骑营立宅舍於博望里,於今基兆石础存焉。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吏士,给如二君焉。骠骑殷勤止之而不从。骠骑曰:「此更烦役国人,何以为让?」乃托他行,遂南渡江,而家於句容。子弟躬耕,以典籍自娱。文累使奉迎骠骑,骠骑终不还。又令人守护博望宅舍,以冀骠骑之反,至於累世无居之者。洪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艺之高,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仁吴,历宰海盐、临安、山阴三县,入为吏部待郎,御史中丞,庐陵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少傅,中书,大鸿胪,侍中,光禄勋,辅吴将军,封吴寿县侯。洪父以孝友闻,行为士表,方册所载,罔不穷览。仕吴五官郎,中正,建城、南昌二县令,中书郎,廷尉,平中护军,拜会稽太守。未辞而晋军顺流,西境不守,博简秉文经武之才,朝野之论,佥然推君,於是转为五郡赴警。大都督给亲兵五千,总统征军,戍遏疆场。天之所坏,人不能支,故主钦若,九有同宾,君以故官,赴除郎中,稍迁至大中大夫,历位大中正,肥乡令。县户二万,举州最治,德化尤异,恩洽刑清,野有颂声,路无奸迹,不佃公田,越界如市,秋毫之赠,不入於门,纸笔之用,皆出於私财,刑厝而禁止,不言而化行。以疾去官,发诏见用为吴王郎中令,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迁邵陵太守,卒於官。

又据陶弘景〈吴太极左官葛仙公之碑〉载:

祖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弥,豫章等五郡太守。父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代载英哲,族冠吴史。

据此可见,汉晋丹杨葛氏家族是一个标准的儒教世家,其王莽时代的先祖就是坚守儒教尽忠报国大义的高级士大夫,这位先祖的下一代葛浦庐、葛文兄弟俩,既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又能表现孝悌礼让的美德,堪称儒教士大夫的典范。葛浦庐自下邳迁居丹杨以後,仍保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教传统。传到葛洪的祖父葛系、父亲葛悌(二人名据《晋书‧葛洪传》),都是孝悌忠信,高官显爵。这个家族总体上何曾有背弃儒教归依道教的异端倾向?

刘屹近著《神格与地域》,内有「晋宋『奉道世家』研究」一节,考证颇详。该节「结语」中有谓:

世家子弟个人的信仰选择,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祖父子孙相系、全家世代奉道。如王献之的儿子跟随高僧慧远出家为道敬法师,郗愔与郗昙兄弟虔诚奉道,而郗愔之子郗超却奉佛,著有《奉法要》。可见,道教信仰在东晋士族那裏首先是依个人志向、情操而定的,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家传信仰和组织纽带在起作用。 12

其说有理,可为本文拙论添加旁证,形成支援。

葛玄、葛巢甫等人的弃儒学道,葛洪的「道本儒末」式兼修儒道,显然都只是他们背弃家族主流传统的个人边缘化行为。 13 东吴两晋丹杨葛氏家族的「家世信仰」 , 显然是儒教而不是道教。

其二,葛玄、葛洪、葛巢甫等人的道教信仰是不是「代代以葛氏一族为中心继承」?

《抱朴子内篇‧金丹》明言葛玄师从左慈受金丹仙经,葛玄的道法也没有直接得到任何一个家族子弟的传承。以致他的隔代族人葛洪还必须到家族以外寻求道法明师。据《抱朴子内篇‧遐览》所述,葛洪虽然「幸遇明师郑隐」,而且知道郑隐正是葛玄的徒弟,但开始一段时间葛洪并没有继承葛玄遗产的清晰志向,以致郑隐批评他「意在於外学,不能专一」。而且郑隐也并不因为葛洪是葛玄的侄孙就马上重点培养,他只是在发现葛洪「有甄事之才,可教也」之後,才给予特殊对待。

葛洪的道法是曾否向家族子弟传承,也找不出可靠的证据。收集稗遗文献,可以找到几个葛洪徒弟的名字,一是滕升,见於《神仙传‧序》;二是海安君望世(尚不知是海安君望世一人,还是海安君、望世二人),见於《道教义枢》卷二「三洞义第五」引《真一自然经》;三是黄野人,见於《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四及《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卷一百八十九引《罗浮山记》。看来他们都不是葛洪的族人。《晋书‧葛洪传》称葛洪晚年赴岭南时「将子侄俱行」,但这些子侄们大概不是跟著道士葛洪去学道,而是跟著勾漏令葛洪去谋世俗前程的。所以葛洪不当官而到罗浮山炼丹以後,跟随他南来的一个侄儿(兄子)葛望就去出任广州刺史的记室参军了。 14葛巢甫的道法与葛玄、葛洪迥然不同,他造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等新灵宝经,为灵宝派起到了奠基作用,富於独创性,显然不是由家族继承来的 。

葛玄、葛洪、葛巢甫等人的道教信仰,都不是家族内部传承的结果。这样也就进一步印证了东吴两晋丹杨葛氏家族内部没有道教信仰的传统。

所以,「葛氏道教世家」说和「葛氏道流派」说一样,都不能成立 。

而根据记载,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

这是一个很长的传经故事。编造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灵宝经》是一部渊源古老的神书,这部神书在魏晋时期由丹阳葛氏家族世代传授。但是据近代学者考证,除《五符经》之外,大多数《灵宝经》实际上是由葛巢甫编造的,有些经文甚至晚至南朝才问世 。

由于除《灵宝五符》以外的大批《灵宝》类经典及其传承过程都不见于葛洪著述,齐梁道士陶弘景撰集的《真诰》卷二十又有“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的记载,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除《灵宝五符》以外的大批《灵宝》类经典,实际出自葛洪从孙葛巢甫及南朝道士之手,其传承谱系也应是葛巢甫等人虚构 。

葛巢甫造作出大批“灵宝”类经书,才使其卷帙有所增加。也正是在葛巢甫等大量造作“灵宝经”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以此经书命名的灵宝派。葛巢甫造作“灵宝经”书的时间,大致在杨,许造经之后,到其以经书传弟子任延庆、徐灵期之前。杨、许造“上清经”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365),葛巢甫以经书传弟子任、徐在安帝隆安(397~401)末。葛巢甫所造“灵宝经”,在社会上很快得以流传,当王灵期诣许黄民求受“上清经”时(在许黄民于元兴三年奉经入剡后),已是“风教大行”。据日本学者小林正美考证,葛巢甫造作的“灵宝经”,主要有《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等。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1、张家港香山景区:张家港的香山,自古风光旖旎,古迹众多,人文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江南名山”的美誉。在香山南山坡从空中俯视,漫山遍野的松林,百亩林海的蔚然景观,胜出了万里碧波的大海。探寻徐霞客、辛弃疾、杨万里的足迹,香山的宁静,掩藏着名人曾经的轨迹,美不胜收。

2、恬庄古街:恬庄古村落是张家港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现存有完整的明清历史建筑群和历史街巷,是一座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古镇。特别是恬庄北街,出乎意料的古朴静谧,北街尚未充斥商业,一些手工作坊也体现着古街特色。榜眼府,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彰显杨姓五世同堂的孝道文化。

3、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双山岛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清静幽雅,是一个无污染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小岛,金色覆盖着土壤,芦苇丛的木栈道一直延伸向远方,去长江的方向。

4、张家港公园:张家港公园属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前身是一废弃窑址,地势低洼,经挖土造湖扩建而成。全园以乡土树种为主,园内小城河两侧低地坪,一条有河滨休闲道、索桥、亭台及浮雕广场等景观构筑的亲水走廊,成为园中一景。

5、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凤凰西张三镇交界处,凤凰山山体由西而东走向,犹如丹凤展翅,故称“凤凰山”,该景区山峦多姿,风光佳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以上内容参考_-张家港

张家港一日游必去景点

张家港一日游必去景点如下:

1、香山景区:

位于张家港市区以西15公里处,是不少古代名人游历的地点,风光秀美,有“江南名山”的美誉。

2、暨阳湖生态园区:

面积广阔,具有众多景点,体验感高,是独家旅游的胜地。

3、恬庄古街:

保存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古朴静谧。

4、张家港公园:

位于港城大道西侧、沙洲西路南侧,属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植物繁多,走廊瀑布多景观融为一体,营造了宁静悠远的空间景观。

张家港旅游景点大全

张家港旅游景点有张家港香山景区、江南农耕文化园、河阳山歌馆等。

香山景区这里春秋两季风景最美,最适合来了。持有张家港金港镇身份证的居民免门票,制高点可以看见天下第一的华西村。江南农耕文化园据说是照比例缩小的江南风貌,也是为了带领大家更好的认识农耕文化所建的一处场所。它位于永钢边上,是永钢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张家港旅游所建的。

河阳山歌是张家港民间的一种演唱形式,主要是千百年间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原生态歌谣,这个主要是以前农村人民干活时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今会唱河阳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留住也为了传承,所以特地修建了河阳山歌馆,一是为了保护,二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

张家港特色美食

拖炉饼是张家港传统风味小吃,该饼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烘烤时需用两只炉,下面一只为底炉,上面一只为顶炉,两只炉同时加热吻合,并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故称拖炉饼。烤好后的饼,酥而不焦,油而不腻,香气袭人。

梅花糕承载着大多数张家港人的儿时记忆。梅花糕源于明朝,清朝时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特色糕类小吃。制作梅花糕的器具是有讲究的,要做出正宗的味道,煤炉、紫铜壶、正六边形的铜制模具必不可少。

—张家港市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各位了 3Q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各位了 3Q

呵呵 不好意思我饿没去过 但听说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机会我会去看看的等我知道了在来告诉你门吧!

我在张家港11年了没发现有好玩的地方不如在周边跑跑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各位大神

张家港景点有:香山旅游风景 ,藏军洞,梅花堂, 南沙十八景 ,香山寺 ,香山陵。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了各位 谢谢

香山玩玩蛮好个哉 其他么也么啥好玩的 要么去塘桥蹦迪去 或者么SOS玩去啊 张家港小地方 么啥地方玩的

香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各位了 3Q

迪士尼乐园,香港海洋公园,还有浅水湾,赤柱监狱,我都去过哇嘎嘎,好玩啊

张家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各位了 3Q

张家口大都是些历史遗迹,说好玩谈不上,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 要是玩的话,没去过草原,可以到坝上看看,这会去正凉快的呢。 冬天呢,崇礼那边的滑雪场都不错,翠云山,万龙都不错。 楼上说的那些地方有的我都没听过。

求采纳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凤凰山风景区 双山岛风景区 张家港采香径 张家港醴泉 张家港梅花堂 张家港圣过潭 张家港桃花涧 张家港听松吟 张家港秀峰 状元读书台 答案补充 张家港的自然旅游资源不是太多,可以去香山、双山岛进行生态旅游,也可以去农家休闲观光园体会农家生活,可以去全国第一条步行街——沙洲中路步行街休闲购物!张家港的饭店、小吃店等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应有尽有!推荐步行街东大概一公里的小乐乡面菜馆,有符合本地人口味的面食及小笼馒头!推荐本地的特色小吃——拖炉饼,在市区的机关宾馆可以买到,不过口味甜腻,北方人不一定习惯

主要是地方太小,若是要随便逛逛,一天足够了,购物的话,除了步行街和香港城就没什么可以去得了;休闲的话,去暨阳湖或者双山高尔夫球场比较好一点

张家港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张家港旅游景点包括有“三山一苑”(

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还有已建成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的双山岛旅游度

假区同时,张家港旅游景点还有徐霞客三次游览过的香山桃花涧、鉴真东渡启航处古黄泗浦、南沙东山村遗址等名胜古迹等,及苏东坡与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

山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传说典故。这些山、水、岛、寺、址,都构成了张家港市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风景名胜。

张家港旅游景点包括有“三山一苑”(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还有已建成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同时,张家港旅游景点还有徐霞客三次游览过的香山桃花涧、鉴真东渡启航处古黄泗浦、南沙东山村遗址等名胜古迹等,及苏东坡与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山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传说典故。这些山、水、岛、寺、址,都构成了张家港市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风景名胜。

张家港,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_1]_张家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苏州市所管辖的县级市。东南与常熟相连,南与苏州、无锡相邻,西与江阴接壤,北滨长江,与如皋、靖江隔江相望。_2]_张家港文化属吴越文化,张家港人属 系使用吴语。

张家港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前列,在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服务业和社会建设等领域成就显著。_3]_偶腋凼忻婊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

张家港是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三名。_4]_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7年,张家港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

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景点吗?

1、暨阳湖生态园

位于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南城区,面积44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湖区156平方公里,湖广07平方公里,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居住和度假为一体,极富现代气息和生态园林为一体的生态园。

2、香山风景区

在张家港,香山必定是登高远眺的最佳目的地。香山的秋色温润恬静,满山乌桕、榉树、杉树悄悄换装,层林尽染,明净绚烂。最佳观赏期将从10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

3、永联小镇

田园风情处,美丽解乡愁。即日起至11月20日,永联小镇将举行乡趣生活节。游客可体验永联小镇民俗风情表演、趣味互动游戏以及传统文化体验,感受乡趣生活。

4、恬庄古街

古街的清幽和秋天的静谧相得益彰。沿河人家,枕河而居,白墙灰瓦,恬庄古街的名气虽不如江浙其他古镇,但也有着不失韵味的风貌。

5、永庆寺

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永庆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经修建后,这一千年古刹重现昔日异彩。橙色的墙壁,红色的琉璃瓦,**的银杏树,金色的桂花,寺庙点缀下的秋色,变得更为绚烂。

张家港旅游景点介绍

分类: 生活 交通出行

问题描述:

快,我在线等

解析:

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山上长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树木覆盖率达87%,山草覆盖率为100%。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朴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留下了诗词、赋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传说中的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1993年开始经市镇两级 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纵览长江、码头、保税区的望江亭;有怪石丛生、山势险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锦、香草满坡、相传吴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径;有徐霞客称为“九天风雨、三峡波涛、观斯尽矣”的桃花涧,还有圣过潭、滴血岩、仙牛背、听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区。著名书法家沈鹏、沙曼等20多人为景点题名或书写诗文。1995年,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庙——香山寺建成。该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朴、典雅、富有气派的庙宇群组成。寺内塑一尊高15米、净重15吨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会会长徐业鸿赠送的《大藏经》一部计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斋馆落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家素斋馆。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香山十八景” 名闻遐迩,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动场所。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苏南众山中独领 。尤其登高远眺,长江美景和张家港全景尽揽眼底,极目天舒,令人进入一番别有风味的意境。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是著名的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的诞生地。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香山旅游风景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交通卫生、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游风景区为品牌,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已成为全市三产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已列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从峰巅俯视桃花涧全景,整条山涧蜿蜒曲折,影影绰绰,掩映在浓绿覆盖之中;涧左右两侧的几道龙岗逶迤磅礴,向下汇聚到桃花涧山 汇之处,山随溪转,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当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桃花涧,两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涧,气势磅礴,犹如三峡波涛。从桃花涧山口东行数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涧。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现已对游人开放,洞高约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湿润,缝隙处有泉珠滴落,铿然有声。同桃花涧一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条长长的山涧,名叫南桃花涧。此涧紧靠听松吟,与小香山梅花堂遥遥相对。此涧虽比不上北涧怪石林立、激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但终年碧泉流淌,洁寒甘美,夹涧草深林密,鸟语松吟,景致极为幽雅。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气势极为壮观。风来时,一枝动百枝摇,莽莽林海松涛涌动,巨浪翻卷,竞摇成一个巨大的音乐场。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成为百世绝唱。听松吟曾遭受历史浩劫,解放后,人民 倡导植树造林,经过数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绿装,听松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位于香山顶峰中部。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长有无 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候,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据考证,藏军洞为坑道式A字型结构,上窄下宽,两壁皆用块石垒彻而成,内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间宽4—5米,东西之向呈隧道形,进深25米。香山藏军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每3座藏军洞编成一组,成品字形排列,较为规则,共有9组,且每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是其它地方藏军洞所没有的;二是洞内隧道走向与山势走向平行,士兵从左右进出,不从前后进出,而其它地方洞内隧道则大都与山势走向呈垂直状态;三是别的山上的藏军洞一般都构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军洞高居山峰之巅,成居高临下之势;四是香山藏军洞在“江南长城”中距离长江最近,这可能与香山历来被视作江海门户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香山藏军洞经适当加工整理后,现已恢复当初建造时的模样与摆设,并对外开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徐霞客没有忘情于这段有意义的生活经历,特写下5首诗歌并1篇长序,以作纪念。随着时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砚池均已湮没,四周梅花亦渐渐稀少。近年来,市镇两级 采取措施开发香山旅游资源,梅花堂和洗砚池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新的梅花堂是5间仿古建筑,正堂题额集东坡手笔,堂内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书画诗文,让旅游人们从观光中受到华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说。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目前,采香径下段已被开山采石所截断,上段路还在。山上杂树丛生,乌鸣林荫,峰回路转,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这里形势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经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车。在香山附近,有长山, 凤凰山、镇山等山,如众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军洞(又名将军洞)。在这些山上,要数长山顶上藏军洞最多。最大的藏军洞可容兵千余,洞内有灶间、会议室、贮藏室、兵器库等,向来有“江甫长城”之称!出江阴东门,可远远望见筑在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围十丈见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间。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传春秋时期,山上桃树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岗西有一大涧,涧顶有一泉口,终年喷水不断。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瓣飘落溪中,随水飘流,大有"落英缤纷”的诗情画意。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2月以后,甫沙众多小山坡上,陆续发现4座古墓葬,其中汉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于长山东麓,距地面约15米左右。出土汉墓中有神兽铜镜、陶罐等文物。3座汉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壶,两对双耳环的越容瓷瓶兽足瓷香炉、瓷碗、双纽带柄铜镜、小方铜镜、八花形铭文铜镜等文物。据记载: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铭文铜镜出自广东。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乡长山一带,北临长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镇!这些闪烁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没了千年,几乎被人遗忘,近年来,因张家港对世界开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为新兴的海港围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项链”。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1993年3月,经张家港市人民 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记,并开放佛教活动场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刹已初具规模。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门上方的“香山寺”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仆初手书。从山门向上攀登,跨过45级花岗岩台阶,就进入飞檐斗角、威严肃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级登攀,就是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式的大型建筑。殿东西长21米,南北宽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黄墙、红窗、雕梁画栋,造型格式依照苏州市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大殿规模在江南一带可称首屈一指。香山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继续建造七级宝塔1座及达摩殿、观音殿、藏经殿、僧房等配殿。寺内设东、西两花园,园内建有放生池、假山带、功德亭等。为方便信徒、游人和观光者,还建有佛光山庄、素斋馆、宿舍楼等。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该寺占地约10亩,小巧玲珑,烧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现有出家僧人7名,负责人是法禅。香山寺以名山名刹之名屹立于祖国江南的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香山之巅的一颗永放光华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东麓,占地26公顷,199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陵园面向正方,三面环山,翠竹抱碑。陵园的正面,竖立着高87米、宽154米的石碑坊,坊顶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香山陵”匾额。中有1座长20米、宽8米的拱形三孔桥,气贯长虹,名“贯虹桥”,桥的两侧矗立着两座群雕,一座是“沙洲农民暴动纪念标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两侧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事迹介绍、照片和部分实物。园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宽18米,顶呈矩形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 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台,由4000多块金山石铺筑而成。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抱朴道院的补遗

抱朴道院原名抱朴庐、葛仙庵,为供奉著名道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祖师之道教庙观。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并为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