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族谱辈分
柳姓的辈分怎么排列的? 高、升、联、德、仕、自、世、永、占、朝、凤、林、祈、祥、瑞、国、宝、明、珠、陶、龙虎、登、科、甲、地、厚、广、配、天、文、星、异、安、太、大、成、化、圣、宣、祖、宗、常、照、佑、万、代、继、香、烟
柳姓自字辈名字怎么取 柳自情 柳自倩 柳自清 柳自贤 柳自慈 …………………
柳氏的字辈洪,长,永之后是什么 这个要根据家谱的,就算同一个姓家谱不一样,排的序也不同
姓柳支字辈…起名字大全 性别??
男:柳支俊、柳支淳、柳支辉、柳支航、柳支恒、柳支博、柳支铭、柳支轩、柳支豪
女:柳支琳、柳支瑶、柳支欣、柳支雅、柳支雯、柳支敏、柳支妍、柳支婷、柳支琴
姓柳,官字辈,有什么好名字 柳官毅
柳官翔
柳官川
柳官川
柳官彬
柳官博
柳官琪
柳官歆
柳官洋
柳官浩
柳官旦
柳官锁
柳官卫
柳官睿
柳官滨
柳官岭
柳官科
柳官齐
柳官辰
柳官聪
柳官洲
柳官东
柳官航
柳官君
柳官晟
柳官军
柳官艳
柳官雷
柳官雷
柳官乐
柳官军
柳官斌
陈氏家族从有历史记载至今的字辈称号? 姓氏: 陈 祖籍:颍川
祖宗:妫满 郡望:颍川郡
分类:以国为氏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 33世传至胡公满,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建国第二年),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封地在陈(伏羲在宛丘建都,炎帝继而在其原址建都,故称为陈,后称陈州),建都宛丘(中间低,四周高的土丘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妫满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得氏始祖,陈氏从此开始。
陈满(生于公元前1067年)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陈胡公。王莽称帝建新朝,追封为陈胡王。葬在今河南淮阳县柳湖旁(现称龙湖),因湖水侵蚀,以铁锢之,故俗称铁墓。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 (今淮阳县)。颛顼国有“陈州之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便是宛丘。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公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
《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范氏曰:择高之地而荒乐焉。”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号“伏羲墓”。当然,这里有一些建 筑是历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
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转,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满并受封于陈后,地位开始显赫起来。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东周初年,陈国原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的国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
刘家族谱,辈分字德、克、继、印,属于哪支下面是什么字的辈分 10分 刘姓,汉朝国姓,中国曾经最具影响力的姓氏,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世界第四大姓,人数极多、分布极广。世界人口在9000万人以上,中国人口在7000万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5%,因政治原因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实际上刘姓在宋朝为第三大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
中国自古就有刘天下之说,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10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王专业户”。
自刘累、刘康公开始,刘姓政权4000年连绵不断,先后建立朝代包括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王朝。另有刘圣、刘永、刘显、刘黎、刘龙儿等割据政权。根据《王道世系明鉴》记载吐蕃帝国、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的君主汉姓刘。
世界历史上刘姓建立政权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称帝人数最多。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刘氏是唯一曾2次统一中国和拥有世界最多诸侯王国,并在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拥有正统政权,最伟大姓氏!
当今专家在评论刘姓文化的时候,用十六个字精辟的评价和总结了这一伟大的姓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显然,这个评价是毫不过誉的。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在 、韩国、越南、新加坡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现代刘姓除少数人明确表示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刘姓以外,其他刘姓绝大多数都是‘汉室之后’刘邦及其兄弟后代,此外刘姓还有汉后无二刘和天下一刘的说法。
凡是姓的字是刘的人均属于刘姓或刘氏。刘姓是当今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在古代,刘氏特指姓刘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刘的妇女。近现代以来,姓与氏的概念一般不作区分。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9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彭城、中山、长沙、南阳、天水、东平等十五处之多。另外全世界的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2圈。
折叠主要来源:
来源一: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
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被封 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 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来源二:
源于晋国士氏: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代彭氏而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国君杜伯无罪被 ,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在晋国担任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
姓柳、业字辈男孩怎么取名好听 柳业洋 柳业逸 柳业朋 柳业杰 柳业南 柳业轩 柳业文 柳业瀚 柳业宸 柳业浩 柳业彬 柳业煊 柳业弘
柳业强 柳业昊 柳业瑞 柳业泽 柳业豪 柳业松 柳业楠 柳业彤 柳业熙 柳业明 柳业野 柳业祺 柳业懿
柳业欧 柳业睿 柳业寒 柳业伟 柳业昌 柳业渊 柳业霖 柳业思 柳业辉 柳业宇 柳业楷 柳业然 柳业驰
柳业瑜 柳业远 柳业啸 柳业鹏 柳业博 柳业琪 柳业磊 柳业城 柳业龙 柳业涛 柳业棋 柳业德 柳业材
柳业诚 柳业傲 柳业伦 柳业佑 柳业柏 柳业桦 柳业尧 柳业超 柳业天 柳业舟 柳业新 柳业鹤 柳业冠
柳业欢 柳业波 柳业海 柳业勋 柳业俊 柳业彦 柳业原 柳业月 柳业炫 柳业峻 柳业壮 柳业桐 柳业雨
柳业仕 柳业瞻 柳业元 柳业泉 柳业鸿 柳业翰 柳业忠 柳业风 柳业奥 柳业杭 柳业岩 柳业拓 柳业绩
柳业图 柳业运 柳业深 柳业瑾 柳业依 柳业云 柳业华 柳业翎 柳业信 柳业帆 柳业高 柳业望 柳业泰
柳业尘 柳业韵 柳业绍 柳业润 柳业庭 柳业锋 柳业宏 柳业凡 柳业茂 柳业国 柳业壤 柳业裕 柳业奇
柳业贤 柳业蝶 柳业嘉 柳业恩 柳业仁 柳业敬 柳业扬 柳业流 柳业江 柳业翔 柳业青 柳业向 柳业均
柳业凯 柳业旭 柳业崇 柳业鸣 柳业名 柳业来 柳业阳 柳业叶 柳业杉 柳业毅 柳业永 柳业励 柳业慎
柳业柯 柳业漾 柳业悟 柳业雷 柳业晨 柳业志 柳业畅 柳业哲 柳业峰 柳业鼎 柳业承 柳业遥 柳业义
柳业生 柳业尊 柳业君 柳业坤 柳业福 柳业琦 柳业闻 柳业栋 柳业羽 柳业源 柳业颜 柳业善 柳业易
柳业知 柳业语 柳业若 柳业宝 柳业乾 柳业康 柳业星 柳业玮 柳业晖 柳业胜 柳业皓 柳业复 柳业庆
柳业乐 柳业恒 柳业冬 柳业健 柳业誉 柳业刚 柳业方 柳业玄 柳业万 柳业民 柳业益 柳业全 柳业东
柳业盛 柳业伯 柳业蓝 柳业影 柳业凌 柳业林 柳业锦 柳业陌 柳业业 柳业荣 柳业治 柳业昭 柳业振
柳业兴 柳业昆 柳业统 柳业春 柳业川 柳业灿 柳业尚 柳业辰 柳业菲 柳业悠 柳业西 柳业锐 柳业枝
柳业霄 柳业钦 柳业平 柳业基 柳业镜 柳业坚 柳业金 柳业震 柳业标 柳业夫 柳业耀 柳业秋 柳业喻
柳业游 柳业邦 柳业才 柳业融 柳业隆 柳业祥 柳业释 柳业日 柳业光 柳业合 柳业浪 柳业淡 柳业乔
柳业良 柳业圣 柳业封 柳业久 柳业晋 柳业智 柳业宜 柳业萧 柳业柳 柳业启 柳业树 柳业玉 柳业传
柳业征 柳业雪 柳业石 柳业沙 柳业谨 柳业达 柳业折 柳业宁 柳业景 柳业棕 柳业威 柳业利 柳业书
柳业进 柳业言 柳业维 柳业璋 柳业亦 柳业靖 柳业道 柳业闲 柳业商 柳业洪 柳业里 柳业苑 柳业韶
柳业冰 柳业观 柳业聚 柳业临 柳业钱 柳业倚 柳业鉴 柳业翼>>
姓柳男孩起名占字辈的 柳占英
柳占刚
柳占桐
柳占斌
柳占伟
柳占锐
柳占淋
柳占敏
柳占强
柳占
柳占旺
柳占德
柳占磊
柳占杰
柳占周
柳占发
柳占烨
柳占琪
柳占郝
柳占郦
柳占滨
柳占熠
柳占孝
柳占凌
柳占敬
柳占璨
柳占令
柳占岳
柳占旭
柳占波
柳占涛
柳占军
柳占哲
柳占舟
柳占筝
柳占皓
柳占梁
柳占铧
柳占新
柳占子
柳占兴
柳占淅
柳占岚
柳占日
柳占金
柳占朗
柳占杰
柳占誉
柳占畅
柳占雷
柳占涛
柳占晶
柳占鑫
柳占瑞
柳占竹
柳占翰
柳占军
柳占敏
柳占祈
柳占勋
柳占强
柳占栋
新家谱的编修涉及方面太多,以下抛砖引玉:
一、修谱的大致思路
1、明确修什么样的家谱:
1) 纸质家谱:印刷纸质家谱
2) 电子家谱:制作XLS/DOC/PDF等电子书家谱
3) 网络家谱:使用 找你家谱 FindU 采集家谱成员数据,可同步完成电子家谱、网络家谱,数据供纸谱印刷
2、明确修谱的目标:印刷数量?考证家族世系人文?寻根问祖、认谱归宗?
3、修谱的分工:
哪种方式采集资料?
1) 纸质文档手动填表收集
2) xls/doc电子文档表格填表收集
3) 各支脉负责人使用 找你家谱 建立支系家谱,直接在找你家谱内分享给主编/总编
谁来编辑整理?
1) 明确修谱主编/总编,统一整理所有的家谱成员资料、编辑排版、付印。
二、家谱的主要内容(章节)
1、家谱序言、家族源流介绍;
2、历代家族名人画像;
3、历代先祖家规家训;
4、世系图(家谱核心):记载家族代代繁衍、婚丧嫁娶的人文信息;
5、家谱总结/统计:从政、经商、学文等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员统计表;
6、家族重大活动记载、慈善公益事迹;
7、家族相关趣闻逸事;
8、附记、家族成员联系清单、结语等。
三、纸质家谱、电子家谱和网络家谱的差异
1、纸质家谱:装订印刷成册,具有较高的文史典藏价值;
2、电子家谱:表格、文档、、PDF电子书等,便于分享和传播;
3、网络家谱:通过网站或APP应用实现,便于随身携带、快捷更新。
四、纸质家谱、电子家谱和网络家谱示例
纸质家谱
电子家谱(宁波西袁氏家谱)
网络家谱(找你家谱 FindU)
婚丧喜庆习俗
一、婚 嫁
旧式婚配程序繁琐异常,民国时期倡导文明结婚,但民间仍然大量存在旧式婚姻。解放后,倡导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婚配手续大为简化,男女双方互相看中,到了结婚年龄去乡镇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就成合法夫妻。但民间旧式婚配遗风尚存,仅废除包办,剔除迷信活动,简化手续而己,许多习俗保留至今。其过程大致如下:
说媒 旧时,男方相中门第相当,年龄相仿之女,请媒妁撮合,媒人总是夸张男方财富、容貌、品学、勤劳俭朴,尽情说合,征得女方家长同意就可“相亲”了。今民间仍有不少男女攀亲是央人作伐的,说合者称“介绍人”,相当于媒人。即使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到需要送聘礼、订婚、结婚时,也得临时拉一个人充当“介绍人”,人称“现成媒人”。
相亲 经媒人说合,只需家长同意,就可以由媒人领着男方到女方家去相亲,主要是看女方容貌,考察人品。女方到男方家去,是由女方母亲等亲属代相亲的,除相男方长相外,主要看男家的房舍田产,打听男方的人品。今常由媒人牵线,男女双方当面考察。相亲有条规矩,如果相不中,是决不肯在对方家中用膳的。
送庚贴 庚贴即写着生辰八字的贴子。“相亲”双方满意后就可送庚贴。按照旧式程序在送庚贴前,先由男方发出“求贴”,女方无异议就发出“允贴”,男方接到“允贴” 后,立即发出“请庚贴”,女方接到“请庚贴”后,立即发出“庚贴”。为简化手续,减少媒人的往返,常由男方一次发出“求贴”和“请庚贴”,女方一次性回上 “允贴”和“庚贴”。
媒妁持女方庚贴送往男家,进男宅时要急匆匆地把它压在男家灶上的香炉下。男家取出庚贴,请人推算,推算既妥,然后择吉日行聘定亲。今这一过程已逐渐消失。
行聘 经算命的排生辰八字,男女无相克之处,即可行聘,行聘即定亲、订婚,本地区称“押日”、“吃小喜酒”。由男家择定吉日,备聘贴、聘礼送往女家,是日男女两家各自设宴款待亲友。一般为中午男方先到女方去吃中饭,下午,女的到男家去吃晚饭。双方家长和亲戚中的长辈要出礼,俗称:“叫钱”。旧时,聘礼的多寡,贫富悬殊,从2石米到20石米不等,豪门富室竞尚奢华,聘礼多达千金,故女子有“千金**”之称。此项聘金为女方将来置办嫁妆之需,在聘金之外还有各色饰物,或金银玉器或珠宝或布匹,以多为贵,女方常斤斤计较,双方讨价还价,媒人两头奔走,居间调停。解放后,行聘的聘金不含嫁妆费。解放初期至60年代,一般聘礼为一套衣服料,两斤毛线,一副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人民币数十元不等。70至80年代,一般工薪阶层为一辆自行车(或缝纫机)、一只金戒指、一付金耳环、一块手表、衣料、毛线,外加数百元至千元不等。90年代以来,一般工薪阶层为金项链、金戒子、金耳环和人民币万元左右。“押日”后,即属定了婚约,如将来悔约,按惯例,男方悔约,此项聘礼就自行放弃,如属女方悔约,则需将聘礼归还男方。
结婚 1950年开始,贯彻执行《婚姻法》,实行自由择偶,废除封建包办、买卖婚姻,排八字、算命占卜等迷信活动渐趋消失。但传统的婚配方式仍在民间存在,仅为形式简化而已。
结婚的程式大致如下:请期,就是男方通过介绍人与女方商定完婚日子。其方式为农历七月初二,由媒人(或称介绍人)陪同男方到女家去“送节礼”。往往在受礼与不受礼之间要有几番往返折腾,一直到八月十五日为止。如果女家收下“节礼”,就算答应在本年度或春节前后定日子结婚。其时,由男方付给女方的嫁妆费就在这送节礼的过程中商定。一般工薪阶层的标准为一套新房里的家具、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影碟机等折算的价目,外加衣着费用。档次的上下视家庭境况而定。女方用这笔钱购买上述用品于婚前或结婚那天下午运抵男家。迎娶,婚日上午,新郎备香烟、白酒、喜糖、鱼、肉以及喜钱,在介绍人陪同下到女方家去迎娶。迎娶新娘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用花轿、黄包车、独轮车。解放后,改乘自行车、拖拉机或者步行。近年来,新娘出嫁坐的是面包车或轿车。新郎抵门,燃放炮竹,女家款以莲子羹、汤圆、鸡蛋,称为“三道茶”,用毕即告别回家恭候新娘“于归”——嫁到夫家。今新郎要在新娘家用罢午餐后方始返家。下午,男方来人“起嫁妆”妆奁多为家具、被褥、家用电器等。嫁妆到达男家,把新房布置一新。临近傍晚,在介绍人的再三催促下,新娘盛妆出嫁,告别父母亲人,嘤嘤哭泣,在介绍人引导和几名未婚女友的陪同下,在华灯初上时抵达夫家。男方燃放爆竹迎接,将新娘扶入中堂。合卺,即俗称拜堂成亲,是婚礼中最重要的礼节,拜堂后即为合法夫妻(而今,结婚证在举行婚礼前一段时间里早已领取了)。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今改为行鞠躬礼。拜堂毕,新郎新娘各执红绿绸带的一端,由新郎牵引,踏着地上铺设的青布袋,一步步趋向洞房,布袋依次向前铺垫,谓之“传代”。闹新房,新娘进门宴会开始,宴罢,客人们不分男女老幼拥入新房,对新人故意评头品足,说笑调侃,索讨喜糖,逗耍新娘。逗耍对象除一对新人外,还将公婆小叔扯进新房取闹。主人不以为忤,反以为荣,闹得越凶,主人越有面子,叫做“闹发禄”。闹新房不分年序尊卑,所谓“三日无老少”。此俗,乡间仍有,但已淡化。旧时,新娘结婚之夜,从上轿之后起到进洞房是绝对不能开口说话的。新婚夫妇吃罢合卺酒,即花筵夜饭后就寝。按例,新郎用秤杆挑开新娘面纱,新娘仍严守缄默,因传统说法,新娘开口不吉。此俗,今已不存,新娘进门后即在婆母引导下会见亲属长辈。会亲,女方父母、亲戚在女儿出嫁后的翌日,到婿家与女婿的父母、亲戚会见,谓之会亲。此俗原老沙人所有,今其他语音的移民后代也普遍仿效。参加会亲的女方亲戚一般达三四十人。归宁,俗称“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妇偕同丈夫备了礼品回到娘家,省问父母长辈安宁。当晚必须回到夫家。做满月,婚后匝月,岳家盛备礼物送往婿家,称作“做满月”。至此,婚嫁礼节才算结束。
旧式婚姻还有如下种种:
指腹为婚,婴儿尚在胎中,双方家长已指腹联姻。
中表联姻,这在解放前甚多,认为亲上加亲,可以加深戚谊。解放后,因中表为血缘近亲,禁止成婚.
童养媳,境内叫“养媳妇”。贫苦人家的女孩无法养活,送与他人做童养媳,也有男家贫寒,怕将来娶不起媳妇,就从小收养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作童养媳。童养媳没有社会地位,自小备受歧视和虐待,长成后被强制成婚。
抢亲,儿女幼年订婚,长成后,男家贫寒,无钱娶亲,或女方有赖婚意向,这时就会发生抢亲。还有一种抢亲是抢寡妇。汉子家贫讨不起媳妇,就去抢寡妇成亲,也有寡妇相中了人,但旧时寡妇再醮要遭非议,而甘愿被“抢”的。抢亲时,先探察女方在何处,然后准备好爆竹,组织人员潜往设伏。抢亲有规矩,必须是先由新郎去抓住女方,然后大家一拥而上强行抢走;在拉住女方的同时,连放两个爆竹,爆竹一响,邻里乡亲就不再阻拦。
拔亲,男方长辈在儿孙辈婚期前突然病故,男方不愿将婚事延期,就将婚事提前举行。把死者搁置一边,先举行喜事,婚事仪式结束后再举丧。
入赘,俗称招女婿,旧时,男方贫穷,女方富有,男方入赘女家。入赘后男方有易姓女姓者,有不易姓者,但生育子女要随女方的姓。今独生子女多,男方到女方家成婚者增多。这与旧时的入赘已有所区别。
换亲,俗称姑娘换嫂嫂。两家都因家境贫寒,无力攀媳妇,双方互将女儿给对方儿子成婚,互不出聘金,婚事简办。解放后,这种方式的婚配逐渐减少。
冥婚,是一种社会迷信陋习。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旧时未婚夫死,未婚妻抱神主牌位成婚,终身不嫁。这种陋习近代已无。第二种,有婚约的男女双方夭折,经双方家长同意合葬成“夫妻”。第三种。夭折的男女生前本无婚约,双方家长通过“攀阴亲”,将他俩撮合成“夫妻”。这两种陋习尚未绝迹。
二、丧 葬
讣告与报丧 境内习俗,人死后,其家人立即发出讣文,略述死者名讳、享年、死亡时间和举丧吊祭日期,由孝子(也可请他人代劳)持把雨伞至亲戚、族人处报丧,俗称报死讯。丧者每至一家,其家一定会泡碗糖茶或烧水孵鸡蛋给报丧者吃下,以求吉避凶。
祭奠与吊唁 殓前为死者沐浴更衣,理发整容,移至前屋中堂,挂白布帏幔,设灵位,摆遗像,设香烛斋饭祭奠。凭吊一般为3日,到第三日举丧出殡。在此期间,直系子孙披麻戴孝日夜守灵,亲友陆续前往吊唁,多数人在举丧日前往吊唁。丧仪一般为香烛、纸钱,解放后除上述祭品外还送花圈、绸被、毛毯等物。吊唁称“望丧”。亲友前来吊唁,孝子孝女跪迎,哀乐齐鸣,死者女眷在灵堂哀声号啕。如吊唁者向死者行跪拜礼,死者子女要在一侧跪着俯伏于地,以示还礼。
举丧与出殡 一般在死者死后的第三日举丧,俗称“发丧”。旧时,请道士做道场或请和尚做法事,此俗在解放后屡禁不止。是日,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前往聚餐送葬,称为“吃白米饭”、“吃豆腐”。60年代前以棺木入殓死者,实行土葬。实行土葬时,先选好墓地,掘好墓穴,出殡时,子孙先行,众人抬着棺木居中,亲友随后。领行者一路撒纸钱,称为“买路钱’。棺木入穴后即填土堆坟。送葬者回到丧家时,要在丧家燃起的火堆(俗称“烧床柴”)边上熏一下,然后吃一点丧家准备好的糖水和云片糕,以除晦驱邪。1966年开始实行火化。
解放前殡葬,贫富差异甚大。富者棺木在家搁置49天,甚至三年才出殡,棺木安置在地矿里。贫者草草入殓,无钱发丧,邻里相帮一埋了之。更有一无所有者,无地下葬,由他人义捐芦席一张卷了死者送往乱坟场(义冢)埋葬。
奉祀与七数 民间丧葬后大多设灵座,放牌位、遗像,每日早中两餐送上羹饭供奉,旧时,一直要到三年“脱孝”为止。解放后,此俗仍存在,但时间缩短为百日或1年。今市镇居民在商品套房内无法设灵座,此俗渐变。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三、喜 庆
生育 催生,分娩前岳丈家要做一种叫“催生团”的大粉团、彩蛋、菜肴及婴儿衣帽、尿布等物品送往婿家,称做“催生”。送红蛋,婴儿诞生要染红蛋分送娘家及亲戚。生男孩送红蛋要成奇数,生女孩送红蛋成偶数。收到红蛋者必须去送产妇羹。产妇羹,收到报喜红蛋的娘家及亲戚,备了食品去探望产妇,叫“望产妇”、“送产妇羹”。产妇羹中常见的有鸡蛋、糖、油馓子,其余胡桃、桂园、蜜枣、莲子、鸡、鱼、肉等都可以送。今有亲友干脆送钱而不送食品。做三朝,分娩3日要“做三朝”,叫汤饼筵、吃三朝面,陈设酒馔敬神祀祖。做弥月,分娩匝月,为子女剃发,置办酒席以汤饼和粉团款待亲友,叫做弥月。周岁,孩子满一周岁,称做“满期(jī)”是件较重要的喜事,要办“满期”酒筵款待亲朋,外婆家再次送给孩子衣帽鞋袜。
命名 为孩子命名是一件大事。旧时,稍有名望的人有名有字,一般人也有乳名、学名两种。乳名是孩子出生后父母或祖父母给起的名字,俗称“小名”;上学时启蒙教师重新为孩子起个学名,俗称“大号”。
命名常烙有时代印记。清末至民国时期,男孩的名字常带有福、禄、寿、富、贵和金、银、财、宝、吉、祥等字眼,女孩的名字常带有凤、贞、珠、玉、花、雪、琴等字眼。解放初期名建国、保卫、念恩的较多,60年代初以“腾飞、跃进”命名的不少,“文化大革命”时期,“卫东、红兵、建军、文革”等名字当作时尚,改革开放以来带“振兴、中华”等字眼的名字应运而生。这类名字反映了愿望和期盼。
命名带有迷信成份的。请算命的排生辰八字,认为五行不全者用金木水土火等字或这些字作偏旁的字来命名。怕孩子长不大,用猫、狗等名称来命名,或带上根、柱、石等字眼,以图将孩子拴住。如果头胎是女孩,名字往往是招弟、领弟、盼弟、想弟、来弟等等。
大户人家有家谱、族谱者,乳名不拘,但正名是由族中长者按预定的辈份序列排定的字序来命名。
生日 旧时,境内居民过生日,除孩子周岁生日比较隆重外,其余生日纪念都较简单,不邀请亲友祝贺,自家吃一顿面条而已。90年代开始,为孩子过生日逐渐隆重起来,时兴送玩具、蛋糕、点小红烛。近年来有不少年满30岁者举办生日筵席,宴请宾朋。
庆寿 民间称“做寿”、“吃面”。一般60岁做寿,富者有在50岁就做寿的,以后每隔10年举行一次。做寿,做九不做十,即59岁庆祝60岁寿辰。
庆寿日为老人诞生的日子。是日举行寿筵,子孙亲朋前来送寿礼,吃寿面。除亲骨肉相邀前来祝寿外,一般亲友和邻里是不邀请的,他们是闻讯自动来的。俗话说“请吃喜酒捺吃面”,意思是其他喜庆宴是非请不到席的,而寿筵则可不请自到。
庆寿的礼品。旧时,一般亲友和邻里送一篮重三四斤不扯断的长面条,上覆一条红纸,和称做喜糕的云片糕两贴;至亲骨肉及近亲除送寿面、喜糕外,要有香烛鞭炮,有的还送寿幛、寿轴、食品等。近年来变送寿面为蛋糕和营养补品,继而发展到不送食品送钞票,故有为官不正者,借为父母做寿而敛钱。
旧时祝寿,被庆者端坐寿星轴下,子孙亲朋按大小次序,成双结对,点烛焚香,向被庆者礼拜,口道吉祥语,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之类。今焚香礼拜已少见,常见的作法是亲朋好友在筵席上举杯敬酒祝贺。做寿者吹灭蛋糕上的红烛,在祝生日快乐的歌声乐曲声中分吃蛋糕。
待匠酒 民间建房造屋落成以后,要选定吉日宴请匠工和亲友,称“待匠酒”。建房造屋是件大事,有的是尽了毕生的精力和积蓄才建造起房屋。宴会之隆重不亚于其他婚丧喜庆,往往遍邀亲友赴宴。亲朋、邻里乡亲都会前往送礼贺喜。解放后,改送礼品为钱钞,此俗至今盛行。
参军、入学宴会 80年代开始,青年人参军入伍和考取大专院校都属喜事,亲友常备礼品前去庆贺,主家设宴款待亲友、师长及有关乡村干部。
婚丧喜庆,亲朋邻里之间礼尚往来称做“送人情”。近年来奢华竞逐,相互攀比加码。有道是“人情不是债,敲碎锅子当铁卖”,“人情”虽然不是债务,但比债务要紧,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去“送人情”。
责任编辑: 张家港锦丰
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
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但庶人崇尚佛事,既葬三日,主人祭于墓,名曰:复三,又回:圆墓。其绅士家亦有间三、五日即哭于墓者。”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丧俗大为简化,尤其是1966年大同市建起火葬场后,土葬已逐渐淘汰,一般人员只采用召开追悼会的形式,亲朋好友前往致哀,然后将死者送到火葬场火化。这种文明简朴的葬礼形式,已逐渐为民间普遍接受。 其追悼会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二、献花圈、献悼词;
三、奏哀乐; 四、默哀(静默三分钟);
五、致悼词; 六、向亡人行三鞠躬礼;
七、焚花圈、焚悼词;
八、礼成。
丧葬挽联 驾鹤西归、音容犹在、寿老归真、德望常昭、勤劳一世、流芳千古、沉痛哀悼、壮志未酬、凋芳落秀 在世克己奉公 终身辛勤劳动 临终瞻念革命 一世淳朴为民 高风传乡里 一世精神归华表 亮节照后人 满堂血泪飞云天 传噩耗悲歌动地 想见音容空有泪 继遗志铁誓震天 欲闻教诲杏无声 寿终德望尚在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身去音容犹存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抱孙昔日恩如海 深恩未报惭为子 承服今朝痛彻心 饮泣难消愧作人 半子情深 大厦悲倾梁大坏 游仙迹香 浓云惊把泰山迷 懿范堪夸 此去九泉空景仰 灵辆在驾 殊深半子痛哀思
★大同风俗★之三——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
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出生贺词 千里家驹、天赐石麟、丹桂生香、麒麟呈祥、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禧庆弄璋、螽斯衍庆、祥微弄瓦、燕翼贻谋、瓜瓞延祥、喜添含饴 ★大同风俗★之四——名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要给起个名字。大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也有个风俗习惯,每位家长或父母都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期望景仰……等给孩子起名字,其标准要求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回味起来寓意深远。能够达到这四条标准的要求,则为好名字。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欢,家人喜欢,更会博得别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以上的四条标准要求呢?笔者带着这一难题,走访了一些前辈、名流、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规律:
一、按家谱起名: 大同地区远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已有发展,一些名门望族逐步产生,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家族威望,使之世袭相传,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谱。书写家谱中,一般按照辈数记录祖辈的名字、官职、宦绩……等,每辈都可续记。这种续写家谱之风气,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门望族有,就连一般小康之家也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每当孩子一生下来,先查其父属哪一辈?再查与小孩同辈的名字叫啥?小孩挨着兄弟姐妹的名字联系起来应该叫啥?便定为名字了。这种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大同地区也为数不少,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二、按期望起名: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作为、事业等有个期望,有的期望功名利禄,有的期望荣华富贵,有的期望忠孝节义,有的期望仁智礼义信……等等,起名字时,就用这些词汇;对女孩子则是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一般,因此起名时多用花、草、兰、珍、英、玲、枝、梅、娥、凤、钦、琴、霞、菊、桃、仙……等辞汇。
三、按地点起名: 父母的祖籍地、孩子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的结婚地点以及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比如某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生在挺进太行山战斗中,为了纪念太行山战斗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便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太行;有个孩子出生时间是1960年,正是国困家贫之际,父母为了让他牢记在心,便给起个名字叫陆零;有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则给孩子起名叫秦晋;又有个家长生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希望养个男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女孩,这位家长就希望以后于万别再生女孩了,于是给这个女孩起名“止玲”,为了培养这个女孩有出息,将来放出花一样的芳香,又将禁止的止字上面加个草字头,恰好是个芷字,按字意来讲,是个开着小白花,放出芳香的白芷。这件事情乍听起来觉得有趣好笑,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起名字的一种思路。
四、以巧遇起名: 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过什么好梦,出门时遇见什么事和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都是起名素材。比如有个孩子的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条蛇,则给孩子起名梦龙;有个孩子父亲梦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给孩子起名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则给孩子起名生金;无论梦见的事和物有多么不好,但为了取个吉祥,图个吉利,都把它圆成一个好兆头,并用“凶梦换吉梦”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五、按敬仰景物起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观点,敬仰一定的景物,比如动物类有虎、豹、牛、龙、马等;植物类有松、柏、林、花、杨。柳等;山水类有山、海、江、峰、石、水等;矿藏类有金、银、铁、锡、玉等;颜色类有红、黄、蓝、白等;甚至自然现象类的光、亮、明、日、月等。按照这些景物起名字,效果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独生于多,起名字可以不必考虑其兄弟姐妹的排列,随着社会的变迁,家族观念的逐渐淡泊,更用不着考虑堂叔伯兄弟姐妹名字的排列,孩子的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起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俗★之五——旺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同人说起大同,人们很快就想到了煤,还有云冈石窟。这些自然久负盛名,有对大同再多认识的还参观过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鼓楼等。但做为一个生活在这里三十多年的大同人,我只想说说自己对大同的感受。
上小学年年过六一的时候,都要去云冈石窟的,没看出什么门头决道来,早已习惯了它的雄壮,伟岸。至于煤,生活的地方就出这个黑乎乎的碳,每天烧火都要先捣碎碳,对它的存在总有些视而不见。
大同地处山西北端,七县四区星罗分部。在我认识里区别大同人是以发音来做为标准的。
大同的人说话有个特点,卷舌不卷舌都是发不卷舌的音,前鼻音后鼻音不分。不过大同县的人虽然也说的是大同的那种土话音,但他们是分卷舌不卷舌的,还特别强调。你要是在大同买一件什么东西,人家跟你说:四块钱。你可要打听清楚了,一定要很必要的加上肢体语言,用手比划:是四?还是十?因为大同的通普话发出来的四和十的音是一样的。
大同县傍着离市区不远,可以种些瓜果蔬菜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而远离市区的阳高、天镇就不行了,那里土地贫瘠,农民的生活很是清贫,节约到了克刻的地步。
吃着莜面山药蛋长大的左云人,说话时习惯带着一个重音。左云的男人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话很少,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左云的女人倒显得能说会道了。我一直佩服左云的女人,能把莜面翻出那么多花样来吃:推的窝窝,搓的鱼鱼,捏的饺饺,包着馅馅,擀的饨饨,搅的拿糕,压的饸酪……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生于此长于此的左云人,是很难做得来的。
浑源县有著名的北岳恒山,名胜奇景悬空寺,还有好吃的小媳妇凉粉,浑源也是出美女的地方,秀色可餐啊。浑源人口语习惯带个:囔缸。就是那个的意思。
在我的心目中怀仁也是大同的一部分,虽说现在怀仁归了朔州。怀仁的人确实怀“仁”,男人重感情,性格稳重、仁厚,女人宽容、勤劳,任劳任怨。怀仁的名吃“糖干炉”也是一绝啊。
大同城南生活的人习惯称自己为“川的人”。川的人地处于市周,土地也肥沃,还可以傍城增加点别的收入,自有一种特别的文花底蕴。川的人虽然也是属于郊区的,但川的人习惯于把自己跟郊区人区分开来。川的人喜欢盖一处整齐宽展的院落,院落中垒着花池,里面种着美人蕉,玫瑰花。他们不会向郊区的人种上葱之类的菜,他们有菜地。川的人也很节俭,当你走进院落,迎你的是一位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妇人,你不要吃惊,她就是这院子的女主人。
郊区的男人普遍表现出来的是满不在乎,花钱满不在乎,吃饭满不在乎,交朋友满不乎,但他们又不乏情趣,通常说的是:回家逗老婆戏孩子去。把老婆和孩子放一块,也说明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郊区的女人特别能干,她们屋里屋外样样拾掇的井井有条,虽然男人把她们跟孩子放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她们的骨子里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
老大同人喜欢捣古,你要是问个路吧,他们就四大街,七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张嘴就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里的“街”发的是“解”的音。上世纪最红的百货大楼在他们心中也是根深蒂固了,百货大楼也不叫百货大楼叫红旗商场。
大同的男人是很豪爽的,喝酒拿钢化杯,白的喝过再喝啤的。什么时候说:“还没喝好!服务员!再拿酒来!”那就是已经喝大了。大同的男人很帅,很潇洒,他们习惯以吐痰为快,你要是瞪他一眼,他会很酷地说:“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大同美女也多。走在大街上,你就忙着回头吧,高挑的,小巧的,白俏黑袭人的,打扮时尚的,素洁大方的……冷不丁差一点撞上眼前的美女,你正惊慌不知所措的时候,美女轻启朱唇,娇笑低语一声:“陈色!”你那个美呀,大概能美上十天半个月吧。
大同人婚丧嫁娶、圆锁、开业一切庆典都要吃一种食品,那就是油炸糕。糕,寓意为:高升旺长,节节高,高官厚禄。反正是跟高有连系的一切美好愿望吧。糕是最为讲究的一种食物。如果你来大同,主人待你的主食是糕,你也许会吃不惯,但你一定要知道,只有主人觉得你是贵宾、贵客才会给你做油炸糕吃。
糕做起来是很复杂的,首先把黍子皮剥了,再磨成面,用凉水和成块垒状,均匀地铺在笼屉上蒸,蒸熟后用手猜(查了半天字典没有找到和这个土话发音相匹配的字)。猜糕是最难的活儿,我至今也学不会,太烫了。好的猜糕手只是用凉水凉一下手,手上并不带多少水,做出来的糕很劲道。然后,在猜好的糕表面抹点胡麻油,一会儿就起了一层小油泡泡。这叫素糕。有的人就喜欢吃素糕,就着炒鸡蛋或是肉汤汤,咕噜咕噜地下了肚。素糕揪成小块,包上馅,上锅炸。那叫油炸糕。糕馅也是有许多花样的,鸡蛋韭菜馅,黄豆芽胡萝卜馅,玫瑰豆沙馅等等。做豆沙馅也是很繁琐的,要用那种特选的红小豆,大火进,温火熬,做出来的馅要求看上去红红的、吃上去绵绵的。现在方便了,上超市买一袋豆沙馅,省掉很多工序。还可以包上糖,或者炸片片,炸出锅后上面撒白糖。桌子上早已摆了一盘红红绿绿的压桌菜:绿豆芽拌粉条,怎么样,馋了吧?
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同的主要民俗之一。
大同旧时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各户按当年治水龙钱的数目放置到茶壶内,所谓治水龙钱数目是指农历正月第一个辰日为初几,即是几龙治水;再就是以治水龙钱数来预测年景的好坏。各户提壶去井中汲水,打满水后边走边洒,到家门口停,将剩余的水和钱一起倒入水瓮,这就叫“引龙钱”。中午各家各户吃面条或土豆粉条,称为“挑龙尾”。这日,男女老少,修剪头发,名为“龙抬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像“引龙钱”这一项活动就失去了它的功能。记忆里母亲多在这一日,买一块白豆腐,剥一棵正月栽的间年葱,豆腐一头插葱,一头插枚硬币,把其当做是龙,放置于水瓮或是水池边,引水进家。
现在传统的二月二风俗,还是以推头,修剪头发最火爆,这日理发店多迎客进门,出来个个容光焕发,大有一切从头开始的感觉。不过多是男人推头的多,女人臭美,没几个舍的修剪的。
二月二,总有种年的结束,来年开始的感觉,在心理上总觉过了二月二年就过完了。不过生活步伐的加快,春节的淡薄,传统和民俗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是那么重要。
出处:民俗词鉴
柳氏族谱辈分
本文2023-11-15 19:07: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