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老祖宗 不请不送初六撤供
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重要的节日,比如说结婚,每个地方都会有祭拜神人的风俗,有的供天地,有的供家谱,有的供财神,有的供“天地君亲师”,但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选择供祖宗。“不接不送初六撤供”就是其中一种,也就是供家谱,没有接神送神。
不接不送初六撤供
旧年的最后一天,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会供上家谱烧香。直到初六晚上才会撤下家谱。撤供时只撤掉供碗把悬挂的家谱取下从下向上卷好放在供桌上原来的位置,两边的配屏不动香炉烛台保持原样,收起一切供器和家谱。这样规矩的人家都有接神送神的规矩。供家谱,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同时也寄托了后辈对来年的幸福安康的希望。
供家谱的准备
供家谱一般都是在喜庆的节日,所以很讲究寓意,还有风水。方位最好是北面,家谱后边要贴上一个大福字一张挂钱,炒菜不能有盐,过年不吃素的人家要供煮熟的肥肉,粉条是供桌上必不可少的供品,鱼也是必不可少的,用鱼做供碗不加任何佐料素油煎炸熟了即可,要五碗供碗和两碗供饭,当然,接年饭是必不可少的,做接年饭时待米煮成八成熟时捞出两个上供用的小碗平碗扣在一起上面按上红枣,这样扣两碗摆在供碗两侧。供桌上还要摆放两摞馒头下边三个上边两个对底摞上共十个,分列两侧上边还要用红颜色点上红点第三种形式是旧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或者十六撤供,馒头要蒸得大讲究刚出锅带汽摆在供桌上。同时不同人家也会有不同的较为特殊的供家谱方式,
其他供家谱的方式
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供家谱的方式其实有三种。除了不接不送初六撤供,有的人家会选择在农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初二或者初三太阳落以后撤供,正月十四上午悬挂家谱供上新的供碗十六晚上撤供,收起一切供器。还有一种是旧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或者十六撤供,也是没有接神和送神环节。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供家谱,都统一有着很长的周期。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四川人过小年吃什么
四川人过年吃什么菜?我们都知道,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传统美食,四川的传统美食也特别的多,但是四川过年吃的美食跟其他地方有一些不同。那么,四川人过年吃什么菜呢?下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四川人过年吃什么菜
1、四川人过年吃麻辣香肠
年夜饭东北讲究水饺,广东最爱的是汤圆,在四川当仁不让是香肠。和腊肉一样,是四川人团年饭上不可缺少的美食,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灌几斤香肠,一眼望去,每家的窗台阳台上挂着一条条整整齐齐、红白相间、泛着诱人油光的香肠。对四川人来说,没有香肠,就没有年味。
2、四川人过年吃镶碗
镶碗是川西坝子人家年夜饭的重头戏,镶碗其实就是一个杂烩,品种包括酥肉、粑粑肉(肉丸子)、芋儿、木耳、黄花等,芋儿、木耳、黄花等杂菜垫底,中间放酥肉,最上面一层是肉丸子或粑粑肉,摆好后灌入上汤入笼蒸熟。看上去上黄中白下肉色,层次分明,吃起来真是清香、酥软、味鲜。
3、四川人过年吃坛子肉
坛子肉也叫罐罐肉或全家福,是四川乡土风味极其浓郁的一道名菜。多种食材一坛收,全家欢合家福。用猪肘或猪肉配干贝、鸡肉、海参、火腿、冬笋、香菇等,放在陶质小坛慢煨五六小时。以坛代锅,将大块猪肉投入坛内,加盐加水加些葱姜调料,密封坛口,用子母火(柴灰火)煨起,启开坛口,香味四溢。
4、四川人过年吃烟熏腊肉
腊肉即是腊月间腌制的熏肉。它的地位在四川特产中位居高位,也成了四川人过年过节,重大节日宴席上上不可缺少的开盘菜。四川人家家户户做腊肉,一次就做很多,可以吃到来年。
5、四川人过年吃凉拌鸡块
在热菜上桌之前,凉拌鸡块绝对是一桌团年饭里最受欢迎的开胃凉菜。肉质细嫩的鸡肉泡在红亮亮的辣椒油里,上面或许还有提味点缀的芝麻和花生碎,一口咬下去,清爽的肉香在口腔里爆炸,麻辣鲜香,开胃提神,迫不及待等着上热菜了。
6、四川人过年喝排骨汤
四川人的年夜饭喜欢把汤菜放在最后来上,一来是怕客人先喝饱了汤就没法吃别的好菜,二是用汤水来结束一顿大餐感觉更清爽。按照现代养生观念,还是饭前喝汤比较健康,不过,年夜饭,人们还是喜欢遵照传统习俗。
四川过年的习俗
1、四川过年家家户户挂彩灯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2、四川过年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大法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3、四川过年家家户户杀年猪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四川春节游玩攻略
1、四川春节游玩攻略一:九寨沟
九寨沟想必在多数人的心中都是体验山水的向往之处,去过的人都说九寨归来不看水,更是将九寨之水的美名扬天下。九寨沟中的108个泉、瀑、河、滩与周边的翠树、彩林极好的融合在一起,四季之景都不相同但都是体现的极致的美景。
2、四川春节游玩攻略二:峨眉山
关于峨眉山,我们听过很多的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都让我们对这座名山多了点探求的欲望。峨眉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是必然要诚心感受的,除此之外还有其壮观的日出、云海、佛光之景也会让来者感到震撼并感叹的。
3、四川春节游玩攻略三:乐山大佛
四川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是我国五方五佛中的西方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曾有诗人喻其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四川彝族过年风俗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
“库史”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过新年的前一个月,就在做准备工作了。过年歌里唱道:“计算着月份养猪怕猪长不肥,掺合精饲料来催,肥猪肥得站不起来;计算着天数酿酒,怕酒酿不好,盖上蓑衣压上石板发酵,酒味浓郁芳香;砍柴堆成垛,过年柴垛堆成岩。”
彝族“库史”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彝族过年,祖灵下面铺松针。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忍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样要有善良心。彝族对松树评价特高。
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过年前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砍柴来完成这项准备。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
掸尘:过年这天的清晨,全家老少齐出动,掸尘扫屋,要把病魔、祸害、霉气一齐扫除门外,干干净净、清清洁洁迎新年,祈盼来年清净平安、人体安康、风调雨顺。
四川人过年的风俗
1、杀年猪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咱们四川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2、“秋”腊肉
腊肉是四川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记得小时候,父母还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我门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3、扫扬尘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四川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按四川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也是四川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4、打糍粑
四川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在四川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5、赶场
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6、贴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而且如果你家买了“福”字,一定要知道福字的正确贴法,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但如果你是贴在大门上的,一定要正贴,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不过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7、年夜饭
年夜饭就是我们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
而且年夜饭的时候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新年红包——压岁钱!
8、除夕守岁
在四川,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现在好像大家守岁的方式,都变成了集体“打麻将”通宵!
9、开门爆竹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 00:00 时刻,在四川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我还记得每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父母都会开门“放火炮”以示辞旧迎新之意!除了凌晨放爆竹之外,很多人家在初一一早的第一餐开始之前,也会放“开门爆竹”!
10、拜年
这是应该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习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晚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11、祭祖
祭祖,是四川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
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吃饭之前先摆碗筷祭拜过世的老人,以示拜年和纪念。
12、大年三十烧旺火,正月十五闹花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火炉里加很多煤炭,把火烧得很旺!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也把四季烧得吉祥!
十五为什么要挂灯笼,各地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总之都是吉祥之意。到那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及大红灯笼,以示今后的生活象花灯一样五彩缤纷。元宵灯节是热闹中国年的“压轴节日”,所以,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体现一个“闹”字!
13、吃汤圆
在四川,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春节期间比较适合吃海带萝卜汤。
1、把萝卜削皮切成小块,用1500毫升水,以大火煮沸后放萝卜、海带、姜片。
2、待水再度滚时转成小火,直到萝卜、海带煮熟烂,最后加入用纱布包着的其他药材,再煮15分钟即可。
点评:海带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食物纤维,与利水的萝卜同煮,特别适合多吃大餐油腻食物的春节食用。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
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
大年初六老祖宗 不请不送初六撤供
本文2023-11-15 17:39: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