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还有后人存在吗? 孙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孙权后人: 吴大帝孙权,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那么他的后代现今都在何处呢?
孙权后人目前公认的聚居地之一是浙江富阳龙门镇,孙权一支也一直被称为富春孙氏。2006年,本报曾经组织过南京孙姓市民前往龙门寻根,并且促成了南京孙氏宗亲会的成立。根据两地孙氏后人的研究,南京有不少孙氏,确实出于孙权。但由于南京是移民城市,虽然孙氏后代众多,但家族迁进迁出频繁,没有孙权后代聚集地。
龙门是中国孙姓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虽然一共只有2600余户、7000余人口,但是90%以上都是孙姓村民。
龙门孙氏曾经到南京来寻根。孙氏后人普遍认为始祖孙权发迹于南京(称帝建都)并归葬于此,对孙氏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本报邀请南京孙氏前往龙门寻根。
邀请南京孙氏后人并非突发奇想,专家介绍说,孙、朱等姓氏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是江南大姓,至今,南京拥有孙姓达10万人众。并且拥有一大批与孙权相关的历史遗迹,如孙权墓、2005年发现的江宁上坊东吴孙氏大墓,栖霞区龙潭孙氏历代祖茔(孙氏祖坟塔)、孙家花园和孙家祠堂等,比如栖霞区龙潭孙氏历代祖茔上的墓志铭,就明确记载居住于龙潭的孙氏,是源于富阳孙氏,并且在孙权定都建业前后在南京生根开花。
南京孙氏后人在这次寻根之后,就成立了南京孙氏宗亲会。根据宗亲会的调查表明,南京孙氏并无显著的共同祖先,因为南京是个移民城市,市民来自四面八方。南京孙氏后人先后整理出金陵全福巷及王府园孙氏家谱、江宁王墅孙氏,南京饮马巷孙氏家谱等,纳入孙氏族谱。
根据孙氏南京联谊会负责人孙永干的探访,南京富春孙氏后人的遗迹除了上述孙权墓、上坊墓外,南京王府大街也曾是孙权后人居住过的孙家花园。另外,老城南曾有一个饮马巷17号古建筑,为孙氏老宅,共经历过二百六十年风风雨雨。
据介绍,清乾隆年间,富春孙氏有个名为孙汇的小官吏从浙江来到金陵,在人烟阜盛,街市繁华的聚宝门内(今中华门)西侧盖起了六进、中央一座二层楼的房屋,孙汇以种竹养兰为乐,为后代留下“忠孝、苦读、勤俭、和睦”八个字作为治家格言,他的儿子是清中晚期画家孙楷,嫡孙孙致和则为官廉洁,至终一直居住在祖居中,从未为孙氏老宅扩建一寸土木。这里曾经是作诗绘画的场所,清状元帝师翁同、清末最后一个探花商衍鎏都曾登门造访。
后来,孙氏老宅经历了二次重大劫难和许多事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之乱,孙氏家族共有三人在老宅中遇难,部分财物被毁,1937年日寇侵占南京,全家逃难重庆,孙氏老宅自此房屋破坏不堪,解放初期,这里一度关押过吸毒人员,办过纸盒加工厂,后来住满了人家。2003年因学校扩建而从此消失
我是江苏滨海县蔡桥镇大讯港村,我先祖是兄弟俩从赣榆孙家庄逃饭到止的,已传至十四代,家谱在文革中被当四旧烧了,老辈口述只记得,元长吉庆永,开泰志乃香,后边就不知道了,老辈说是映雪堂,先祖从鲁南迁到赣榆的,我是庆字辈,我孙子是开字辈,同族的兄弟姐妹们看到,帮帮忙传一下,家族在此己有千余口,只是已分散了,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谱传给子孙!谢谢!
孙”字未简化之前写作“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即儿子的儿子叫做孙,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孙”在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孙姓的来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由于在先秦时期,孙姓就出现“兵家祖”孙武,大军事家孙膑,“吏者师”孙叔敖,先秦时期,中国孙姓出现,不断有华夏子孙加入孙姓行列,使得孙姓源头特多,同时孙姓人口也越来越多。
一般认为有以下八个来源:
一、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这是先秦时期孙姓来源的最主要一支。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元和姓纂》说:“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西北),史称卫康叔。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圭阝)氏、樊氏、饥氏、钟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后来,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
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前852—前 758),名和,春秋初年卫国国君,公元前 812年—前758年在位。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武公四十二年(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长安),杀周幽王。他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乱,护卫王宜臼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内王城公园一带),被周平王赐给公爵。卫武公姬和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市),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
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一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一季历一文王姬昌一卫康叔一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二、第二大来源于芈姓楚国,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姓的始祖。
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黄帝一昌意一颛顼一称一老童(卷章)一吴回一陆终一(芈)季连一附沮一穴熊。季连为荆楚先祖,始姓芈,季连的孙子穴熊为荆楚国君。楚君蚣冒(熊[目旬])—王子(艹为)章([目旬])—(艹为)叔伯吕臣----(艹为)贾伯嬴—(艹为)艾猎即茹敖(字孙叔,其子以父字为氏称孙氏)。
芈姓为先周时期的南方楚国的国姓。《说文解字》说:“芈,羊鸣也,从羊象声。”据后人考证,芈姓族人应与北方牧羊民族有关系,楚民族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南迁后与周围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而成。
颛顼是黄帝之孙,根据历史传说,其后裔的一支称祝融氏,临江水与蛮族杂居。祝融后代陆终娶鬼方之女,该女怀胎十一年而不分娩,于是剖腹产,从其左右肋中各生出三人,其中第六子叫季连,其分支为芈姓,乃楚人的先祖。
大约在商朝时期,季连部族逐步南迁到汉水流域,在与当地三苗土著居民不断融合后,力量逐渐强大。商后期,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该部酋长鬻熊决定投靠周族,并在营救周文王与协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过程中立下许多功劳。在后来分封中,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周王封为子爵,建立楚国。因为鬻熊的历史功绩,及其对楚族社会的影响,从此开始,楚国国君改为以熊为姓氏。
楚国是春秋时期南方的大国,其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扩大,长江南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楚国的领土。
山东省登州府永城县孙氏家谱,杏林孙,金末始祖孙山因红袄军起义避乱由即墨石臼夼隐居东海荣成杏林沟杏北台;杏林孙姓自始祖孙山21世字辈:应传启佑显谟,克守先业祖源。聿肇兰庭麟瑞,钦受华国鸿恩。
孙权还有后人存在吗? 孙权的后人现今在何处
本文2023-11-15 16:16: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