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辈分怎么排字的?
家谱字辈一般由开基祖(始迁祖)制定,并被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可以分为类诗体和对联。
1、四言类诗体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
2、五言类诗体
五言类诗体应用比四言要更广一些。通常情况下五言的读起来更通畅,记起来更容易。
3、对联
除了类诗体以外,还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字辈。但是这种形式的不是太常见。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相关意义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一、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
续修宗谱是旧谱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新谱的延续和发展。因此,除无法查找和经动员本人不愿修谱的两类人,材料无法采集,只能维持原谱内容外,其余人员都应注意世表内容的完整性。
二、注意格式上的统一性
各个家谱在书写格式上不完全相同,但概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新的宗谱在书写格式上应该与旧谱保持一致。
修谱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女子挂线上很不统一。认为女子挂线一般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子有女户可挂一女子;二是子女随母姓可以挂线;三是未出嫁女可以挂线。另外明确为赘婿的应按祖制以赘婿挂线为宜,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女子挂线在书写格式上与男子挂线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生子女一定要说清姓什么。
三、注意用字上的准确性
旧谱在书写上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用字简练、规范、准确、达意,在凡例中都作了明确规定。
四、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修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对祖宗、对子孙负责任的事,应该保证世表材料的可靠、真实、准确,要实事求是表述。
五、体现时代性
我国从封建时代到民主政治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观念、道德准则、生活习惯、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修谱首先是要尊重祖制,同时要体现时代特征。
①实行殡葬改革后,葬地和方位一般不写了,但要尊重个人意愿,不必规定去掉;
②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独生子女的现实状况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女子不仅在家谱中具名,还可以传承,但女子挂线应统一要求。有的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出嫁女也写生卒年月,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其生卒年月在对方的家谱中应该修上,从这点来说是平等的。
③旧社会女子只能从一而终,现在出现离异,改嫁等现象是很自然的,但必须如实填写。
④学历、职务、职称比过去大不相同,且这方面正是反映族人的文化层次和对社会的贡献,应侧重填写。
据考,我们湖北当阳宋家湖一带的宋氏,都是在清初从山东历城逃难而来定居的河东注着宋福聪(我们的祖宗),住着宋福明(弟)下面是辈分的排列:
福颂魁兮,送知英忠,和木世以,时运开友光,子孙永昌,大清佳道,朝国作诗
我是"友"字辈
我的太爷爷"宋运孝",爷爷"宋太山",
姑妈"宋开英,宋开珍,宋清翠",大伯"宋开泰",爸爸"宋开平"
再次纪念祖宗开创基业之艰难,父辈拼搏之血汗
也许我们的后代不会再关注这些,也许我们就会忘记但是这些的确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可以可以一个财源广进呐。然后从旁边再写上。一副对联。五福临门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不过我的才疏学浅,你能够想到更好的可以往下继续,只要能够表达你自己心里的愿望,而且押韵就好。其实家和万事兴,这个也蛮好,只不过你不喜欢在外边的话家里用这个还是蛮好的。你在院墙上写的话。就是为了招财源进院子进你家的。那么就用财源广进很好。把财源进到你家院子的之后,你家里和气了。然后就万事兴旺,那么就能容纳天地之下八方财。不过你还可以征求一下别人的,我只是说,我想到的就这个而已,我的脑子可能又已经思维断路了,前面的我还没想到暂时就这样好。
你好!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
”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
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阿弥陀佛!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 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 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 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 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 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 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 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 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 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 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族谱辈分怎么排字的?
本文2023-11-15 16:13: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