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家族是什么?
一、根据《世界上最伟大的家族企业》一书作 者:戴维 S兰德斯[美] 的描述:
1、 在银行业中,是巴林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摩根家族。
2、 在汽车业中,是福特家族、阿涅利家族、法国汽车家族和丰田家族。
3、在地球的宝藏中,是洛克菲勒家族、古根海姆家族、斯伦贝谢家族和温德尔家族。
二、根据《》记载,是: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这个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堪称全国之最。
林白告诉哥达德说,他已意识到火箭最终将是实现宇宙航行的惟一推进工具。
“我们不妨去争取企业界的支持。”林白建议说。
林白开着自己的飞机,陪哥达德周游于各大企业,然而,尽管费尽口舌,仍没
有哪家企业愿意资助。无可奈何之际,林白决定向自己的好朋友——古根海姆家族
求援。在林白的周旋下,古根海姆基金会终于答应:从1930年起,在4 年内向哥达
德提供1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有了经费的哥达德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于1930年7 月将试验场从地狱塘迁
到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韦尔。到1941年上半年为止,在这长达10年的时间内,哥达德
先后设计试验了代号为“A ”、“K ”、“L ”、“P ”的4 种系列火箭。这其中,
哥达德于1940年研制的一种火箭与德国1942年首次发射成功的V --2 火箭大同小
异。1945年3 月,当哥达德看到从德国运回的胜利品V -2 火箭时,发现除大小不
同外,VZ火箭几乎与他的火箭完全相同,但VZ火箭是在“第三帝国”的支持下,由
成千上万人参与制造出来的,而美国政府对他的工作从来没有表示过关注和支持。
1945年8 月10日,哥达德因咽喉癌离开了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研制V --2 火箭的专家被美国俘获,美国人对
他们十分重视,不断向他们咨询火箭技术,这些专家惊讶地说:“美国人为什么不
向他们自己的专家哥达德请教呢!”1950年,VM火箭总设计师冯·布劳恩看了哥达
德的技术档案后,更是毫不讳言地说:“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先进。”
1966年,基于哥达德对火箭事业的贡献和为了使用他的专利,美国政府向哥达
德的个人资产追加了100 万美元。同时,用50万美元酬谢古根海姆基金会当年对哥
达德工作的支持。
美术馆的建立者正是所罗门·R·古根汉姆(Solomon R Guggenheim),他生于19世纪的美国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家族。按照有教养人的习惯,在精英云集的环境下,古根汉姆和他的妻子,Irene Rothschild,在博爱和审美的传统中长大,成为热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但在1927年,当古根汉姆第一次遇见年轻的德国贵族女子Hilla Rebay von Ehrenwiesen,并听取其介绍的欧洲当代绘画中一种实验性的潮流,使他的收藏方向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Rebay接受非具象是一种新艺术风格和审美哲学的诞生的观点。在美学上从经验世界获取形式的抽象观点与纯艺术创造上的非具象二者之间,Rebay选择了后者,相信其中充满了神秘的内涵。非具象一词是Rebay从德国术语Gegenstandslos翻译而成,表示文学性的,“没有对象的”词语来源于康定斯基的理论作品,所表达的最高美感和精神法则对于Rebay而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所未有的”,Rebay在她第一次叙述艺术的使命时写道,“还有比绘画中从具象到非具象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中更伟大的前进步伐么?因为我们注定要更有创造性,转向精神世界是我们的命运。人文主义将得到发展并自然而然地从伟大的艺术上感受到更多的能量,这便是非具象杰作的辉煌。”
在Rebay充满激情的言语感染下,在对这相对未知领域进行收藏的先进想法的引导下,古根汉姆从1929年开始系统性地购买非具象艺术家的作品。早期购买的作品包括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瓦西里·康定斯基、费尔南达·雷格尔(Fernand Leger)以及纳吉(Laszlo Moholy-Nagy)。生于俄国的艺术家康定斯基是最早阐释这种纯粹的非模仿绘画的人之一,他的作品最终奠定了整体收藏的方向。艺术家布满颜色的画布上充斥着生动的集中或对比的形式,展示了康定斯基在其最广泛流传的理论著作中定义的抽象哲学,在《论艺术精神》(Uber das geistige in der kunst 1911)和《论点、线、面》(Punkt und linie zu flache 1926)中,把颜色比作音乐声调,形状比作不同感情的载体,他发明了其所指的艺术家内在需求的正式的语言表达体系。
很快,古根汉姆酒店套房的墙上就挂满了新的收藏。随之,他的考虑重点必然转向了能够公开展出这些作品的可能性,并在1937年建立了所罗门·R·古根汉姆基金会,其目的是为了“艺术上的促进、鼓励和教育以及启蒙大众”。在拥有基金会以后,古根汉姆预想了一个设计成可以容纳不断增长的艺术收藏的博物馆建筑。在他的计划下, Rebay很快开始计划怎样可以最好的实现他们的梦想。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与古根汉姆的通信中都充满了建立一个非具象艺术的“美术馆-殿堂”的计划与提议。
最后,在1939年,古根汉姆在纽约曼哈顿东54街租下了一个旧的汽车展示室。Rebay在建筑师William Muschenheim的协助下把其改造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临时展览空间,命名为非具象绘画美术馆。馆里只展示了一些最单纯的抽象艺术的绘画;一些被认为是先驱艺术家的抽象派或具象派作品,如夏加尔(MarcChagall),也包括在这一时期的收藏中,但仍留在古根汉姆的酒店套房中,并未参加展览。美术馆获得了很大成功,同时Rebay作为第一任馆长,欢迎并支持很多年轻的美国抽象画家,并展示了他们的作品。
在1943年,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非具象美术馆的要求,Rebay决定开始新的征程: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建筑以容纳古根汉姆的藏品和举行基金会的活动。她选择了众所周知的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他的有机建筑回应了Rebay对于非具象的理念:一种作为对创作者灵魂的直接表现而实现的,充满理性与理想化意味的新生的艺术。赖特最初设计的美术馆在1946年向媒体公布,但是由于各种阻碍,如战后通货膨胀、政府对建筑的重新规划、美术馆位置的转变以及1949年古根汉姆的去世,导致这一建筑并不能在接下来的13年内完成。1952年,机构正式改名为所罗门·R·古根汉姆美术馆以纪念它的建立者。 “非具象绘画美术馆”,这一具有明确美学范围指向的名称修改成一个更中性同时更有纪念意义的名称,反映了所罗门·R·古根汉姆美术馆在其捐赠者逝世期间的某些制度上的反思。1948年,美术馆购买了专营西班牙绘画的纽约艺术经纪人Karl Nierendorf的全部财产,从而使古根汉姆的收藏增加了730件,其中包括康定斯基的作品18件、克利(Paul klee) 的作品110件、夏加尔的作品6件以及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 的作品24件。但这次购买也许对于古根汉姆的未来发展是更加重要的,Nierendorf以丰富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品为主的藏品扩展了古根汉姆的原有收藏方向。
在1950年代早期,美术馆展览的范围的局限遭到广泛的批评,尽管Rebay经常被年轻的新艺术家接受和拥护,但多数人还是认为她关于非具象艺术的评价标准过于偏激和局限。认识到Rebay的继续任职并不会给展览政策带来任何有效的改革,委员们在1952年通过要求她辞职的决议,并在7个月以后,宣布Johnson Sweeney继任她空出的位置。原MOMA绘画与雕塑部的主任Sweeney ,以他比Rebay更宽阔的艺术视野与感受力,接受了他新的管理与策划的角色。他认为艺术品的收藏应同时包括非具象艺术之外的整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为了弥补美术馆收藏的严重空缺,如被Rebay以有形存在为理由而否认的雕塑收藏的空白,他开始一项充满野心的购买计划。自Sweeney1960年任职以来,11件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作品、3件亚历山大·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的作品、7件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作品、恩斯特(Max Ernst)和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青铜雕刻以及其他重要作品,如塞尚(Paul Cezanne)的《抱着双臂男子》(Man with crossed arms),抽象表现主义的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克莱因(Franz Kline)、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等的作品均被购买。除了Sweeney购买的藏品之外,美术馆还接受了拥有杜尚作品的Societe Anonyme建立者Katherine S Dreier的遗产捐赠。
当赖特的建筑在1959年10月21开放之后,无数人在排队体验建筑的同时参观了精彩的展示美术馆精品的开幕展览。多年来,艺术家和博物馆策展人发现赖特建筑特别的展示空间是个受欢迎的挑战。当赖特打算用单纯的曲线组成封闭的结构,为博物馆设施安排、展览展示和艺术的审视与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在美术馆开放不久,Sweeney辞职。1961年,Thomas M Messer组建了新管理层,并扩大了Sweeney在现代化以及专业化博物馆人员及结构管理上的努力。在他27年的任期中,Messer开始一个雄心勃勃的公共出版项目,不仅关注短期展览,同时对于新增收藏品做出深入细致的图录,以及组建为学术研究提供的机构。在Messer的领导下,展览部与技术部因增加的展览与出版活动而扩展。在收藏上,他继续Sweeney创立的全面的增长趋势,布朗库西、考尔德、贾科梅蒂、克利、库普卡(Frantisek Kupka)、雷格尔、米罗(Joan Miro)以及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范例进入了美术馆的收藏。在更为当代的范畴中,Messer负责购买了几幅他所喜爱的艺术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以及培根(Francis Bacon)、基弗(Anselm Kiefer)、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的作品。在他的任期中,Messer还购买了作为国际前卫艺术激烈倡议者的拉丁美洲以及东欧艺术家的作品。
博物馆的收藏在1963年接受了Justin K Thannhauser收藏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现代法国杰作作为永久借展作品,而发生了戏剧化的增长。这些绘画和雕塑在Thannhauser去世两年之后,1978年正式进入博物馆的收藏。Thannhauser的遗产为古根汉姆美术馆原有收藏之前的艺术时期作了重要的历史表述,并且增加了博物馆对于毕加索和巴黎画派艺术家的收藏。凡·高的《圣雷米的群山》(Mountains at Saint-Remy)和毕加索的《熨衣服的女子》(Woman Ironing)是Thannhauser捐赠中的两个杰作,但只占其总数的一小部分。1981年,Hilde Thannhauser,Justing的遗孀,宣布这份捐赠增加三幅作品,分别为布拉克(Georges Braques)、毕加索和凡·高的作品。在Hilde于1991年去世后,美术馆又接受了她的捐赠,共包括十幅重要作品,分别为塞尚、克利、马奈、帕斯金(Jules Pascin)、毕加索以及莫奈的绘画,其中莫奈的作品是博物馆关于莫奈的第一件收藏。为了能够更充分展示Thannhauser1963件赠送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古根汉姆美术馆在展览空间上作了必要扩展——Justing K Thannhauser展厅于1965年被设置在Monitor大楼二层,Monitor是1989年为Thannhauser重命名的。
在为美术馆杰出收藏而做出长远性贡献的收藏家名单上,一定有Peggy Guggenheim。尽管Peggy Guggenheim美术馆是一个自治的体系,并在地理上与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相距甚远,但自1976年Peggy Guggenheim把她的艺术收藏以及容纳藏品的豪华住宅作为遗产赠送给纽约古根汉姆后,威尼斯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成为所罗门·R·古根汉姆基金会完整的一部分。紧邻大运河的Plazzo Venier dei Leoni里陈列的收藏变成了威尼斯最受尊重的可参观的文化景点。Peggy Guggenheim对于被其叔叔所罗门忽略的风格趋势的重视——也就是超现实主义和早期战后美国“姿态风格绘画”(gestural painting)——使其收藏中的300多件风格多样的作品中,大部分是纽约古根汉姆原有收藏中所没有的。当两者和为一体后,其收藏形成了跨大陆的整体,并开始追寻20世纪艺术复杂多元化的历史。他们的联合奠定了机构国际化的方向。 1988年之后,在博物馆馆长Thomas Krens的领导下,古根汉姆增加了它的运营范围以及继续一个针对扩大它的照片和当代艺术收藏上的充满野心的购买计划。在1992年,赖特的建筑重修并且增加了一幢新楼,新增了相当全面的展览空间,从而使赖特的圆型大厅以及Thannhauser展厅充分显示出其光彩。同时,古根汉姆SOHO在曼哈顿下城开幕,增加了将近2700平方米的当代多媒体艺术的展览空间。
1997年,通过毕尔巴鄂古根汉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德国柏林古根汉姆(Deutche Guggenheim Berlin)的建立,增加整个机构的国际场馆。由古根汉姆管理,Basque政府建立的毕尔巴鄂古根汉姆,是一个把毕尔巴鄂变成主要大都会的长远计划的一部分。其由盖里设计美术馆,在世界范围内被誉为是建筑上的杰作,并且戏剧化地显示了古根汉姆实现其基本目标——收藏和展示我们时代的艺术的能力。新美术馆拥有古根汉姆购置的埃德瓦多奇伊达(Eduardo Chillida)、德库宁、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罗斯科(Mark Rothko)、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和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apies)等等的作品,逐渐增加的藏品补充和提高了古根汉姆现有收藏。盖里设计的宽敞展厅适合用来展示那些大多会挑战传统博物展厅容量的大型的20世纪后半期艺术。美术馆还设有专为当代Basque和西班牙艺术家提供的展厅,毕尔巴鄂古根汉姆美术馆为古根汉姆和当地的艺术培养一种特殊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德国柏林古根汉姆是古根汉姆和德意志银行合作产生的,设在一个位于柏林historic Unter den Linden的私人展览空间内。这个古根汉姆的展览计划是一些经策划的展览或者特定的国际闻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的轮换,如杰弗昆斯(Jeff Koons)、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蕾切尔·怀特理德(Rachel Whiteread)等。
在 2001年,当库哈斯设计的两个场馆在拉斯维加斯开放,古根汉姆的博物馆网扩展到了美国西部:古根汉姆拉斯维加斯(the Guggenheim Las Vegas),一个超大的为特殊展览而设的展示空间,其展览包括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以及古根汉姆爱尔米塔什美术馆的收藏。在毕尔巴鄂古根汉姆的基础上,在拉斯维加斯的新美术馆里更新了伟大艺术和宏伟建筑结合的纪录,从赖特与Hilla Rebay以及所罗门古根汉姆的合作开始,经盖里与毕尔巴鄂古根汉姆美术馆的合作,古根汉姆再次与库哈斯在拉斯韦加斯新美术馆上的协作,又一次给世界提供了这个时代的最杰出的欣赏艺术的建筑空间。
通过不断扩大的如星群般的艺术欣赏空间网络,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辉,从而体现了古根汉姆在强调教育、艺术和建筑结合的同时,致力于全球的公共事业。总的来说,这些空间使基金会能够实现它尽可能收集最高质量的艺术,并且面对最广泛观众展示艺术的任务与目标。古根汉姆在国际项目上的承诺反映了它的历史、它的传统、它收藏的宽度和它对卓越文化的贡献。 在2000年7月,古根汉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State Hermitage Museum)的合作,进一步扩展了其无界限博物馆的主张。古根汉姆美术馆馆长Thomas Krens与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博物馆馆长Mikahil Piotrovsky以及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部长Shwydkoi先生共同签署了一个长期合作协议,确定两机构将共同争取以下目标:
a、扩大国际文化间的联系; b、使每个美术馆的收藏能够面对更广泛的观众; c、争取能够补充机构的收藏的藏品共享战略的实现; d、实现联合的展览、出版、教育、以及各项活动。
这次合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实现博物馆的扩展以及探索世界各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机遇。其合作的第一个具体项目是于2001年10月,在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建立新的古根汉姆爱尔米塔什美术馆(the Guggenheim Hermitage Museum in Las Vegas),该建筑由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的建筑师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被称为“宝石盒子”的新馆,就如同它的名字,是一个属于古根汉姆和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展示他们重要作品的美术馆。它的首展标题为 “杰作与大收藏家:印象派画家和早期现代主义绘画—来自爱尔米塔什与古根汉姆美术馆”(Masterpieces and Master Collectors: Impressionist and Early Modern Painting from the Hermitage and the Guggenheim Museums)。展览突出了艺术作品与收藏者的联系,而这些收藏者的鉴赏力对于每个艺术机构的形成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古根汉姆也是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在俄罗斯发展原总参谋部大楼东翼建筑项目的合作伙伴。原总参谋部大楼东翼,为一个面积为38,000平方米,位置紧邻圣彼得堡白宫,于19世纪早期根据意大利建筑师Carlo Rossi设计的图纸修建的建筑。为了推动这一项目,也为了培养和支持古根汉姆与爱尔米塔什在艺术、建筑、设计以及教育领域的其他合作项目,双方于 2002年成立爱尔米塔什古根汉姆基金会(the Hermitage Guggenheim Foundation)。而新基金会的首要项目就是支持和保证总参谋部大楼革新计划的实行。
在2001年1月,古根汉姆和爱尔米塔什博物馆迎来了另一个庞大的机构加入他们的合作: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三重联盟保持了古根汉姆与爱尔米塔什博物馆之间原定的战略性目标,并共同举办了几个展览,其中时间最近的一个为:“穿越时间的艺术:从提香到毕加索”(Art through the Ages: Masterpieces of painting from Titian to Picasso),在拉斯维加斯古根汉姆爱尔米塔什美术馆展出。从展览本身来说,它是十分壮观的,追寻了从15世纪文艺复兴艺术到20世纪现代艺术的历史,囊括六个国家的绘画。展览作品来自三大艺术机构的收藏—古根汉姆、爱尔米塔什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在此基础之上,这个展览又体现了一个文化机构间国际合作的新水平。因为联盟之间的资源结合,使这个展览成为也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制品的集中展示,而它在设计规划与藏品共享方面的创新,使其具有能够展示完整艺术时期的展览和开展从史前到现在的学术研究项目的潜力。
众所周知,爱尔米塔什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在某些领域的收藏如百科全书一样,是十分丰富的。对于古根汉姆来说,尽管拥有历史上六十年内的丰富收藏,但接近新的藏品领域,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在1959年开放它著名的由赖特设计的建筑之前,所罗门·R·古根汉姆美术馆就已经20岁了,而它的收藏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不同于其他大约与其同时建立在纽约的美术馆—— 以美国艺术的系列收藏而闻名的惠特尼美国艺术馆(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以对现代主义文化的关注与丰富收藏而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古根汉姆美术馆的开始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美学观念:艺术中的非具象 (non-objectivity in art)。这一观念被美术馆第一个馆长Hilla Rebay明确阐述,被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用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被所罗门·R·古根汉姆美术馆所支持,这一集中于单纯的具有绘画性的抽象风格的收藏理念虽然特殊,但却促进美术馆重要系列作品的收藏。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是瑞吉酒店的创始人,也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更是泰坦尼克号上遇难最著名的四位名人之一,他和当时已经怀孕的妻子搭乘那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悲剧发生后,妻子和其他妇孺一起搭上了救生艇,他则选择留在甲板上。
船沉没后,人们在打捞沉船时发现了他的尸体,这时只能凭借外套上的名字首字母和他口袋里的手表进行辨认了。
作为当时的首富,阿斯特账户里的钱据说能买下三艘泰坦尼克号,而他本人也是泰坦尼克号的投资人之一,但是他并没有享受任何特权,反而是和船一起沉没了,这是为什么呢?
传奇家族---阿斯特家族
阿斯特家族的创始人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出生于一个屠夫家庭,1784年他从英国移居美国寻找机会,1785年他和妻子用后者带来的嫁妆300美金开始投资毛皮生意,因为优秀的商业头脑和大胆的决策而赚到了大量的资金,1800年,阿斯特创立美国皮毛公司,赚足25万美金。
同时,他在纽约购入大量无用的房地产,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他觉得,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要用这些农田做什么,但是纽约早晚会成为一个商业蓬勃发展的大城市,现在投资房产是正确的。
事实证明这位大胆的商人是极其明智的,在他购入房产的时候,纽约还只是一个乡村城镇,但是这个小城镇以每十年人口翻倍的速度成长着,不断地向欧洲城市的水平靠拢。
到1848年阿斯特去世时,他已经是拥有2500万美金地产的大亨,被人们称为“纽约的地主”,而这位地主生前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买下整个曼哈顿。
这位家族的首位族长开创了两个美国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位拥有百万的美国富豪,第一位创立家族信托的人。
老阿斯特不仅仅是开创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并且为子孙后代规划了明确的未来,家族的第二代传人小阿斯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并没有将地产变卖出去而是持续保有,这个重要的举措使得家族的财富得以累积下来。
他不仅在遗嘱中明确且具体地规划了下一代的财富,而且创立了独特的信托管理办法,由六位管理人共同监督留给儿子的遗产。
阿斯特家族在阿斯特四世的时代发展到了顶峰。
开创自己的事业
阿斯特四世出生于1864年,家族的事业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家族熏陶,与老阿斯特不同,这位阿斯特四世精通文学、艺术、建筑等多门学科,兴趣广泛,乐于探险。
他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写过科幻小说《他星之旅》,至今还受到读者的欢迎。他还是优秀的发明家,获得过包括自行车闸、涡轮引擎等在内的多项专利。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有着不输于曾祖父的优秀商业眼光,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耽于享受富裕的家庭给他带来的好处,他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将家族产业继续发扬光大。
1897年,阿斯特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瑞吉酒店。该酒店不仅在整体外观和整个内设上极尽奢华和高雅,并且开创了一种美国酒店所没有的管理经营模式。
比如,他引进了“管家”这个概念,管家会为客人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小到订剧院门票大到规划旅游行程细节,他们会一一为住客提供最优质贴心的服务。
另外,瑞吉酒店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既可以提供拿破仑时期流行的马刀开香槟的仪式,又能提供当时风靡一时的一种叫做“血腥玛丽”的鸡尾酒,现在的人当然对这种酒肯定不陌生了,但是在当时这种酒的配方纷杂无序,最后是由瑞吉酒店的配方为准才定下了调配这种鸡尾酒的最终方式。
来瑞吉酒店住宿的人大多对他们新奇的模式感到好奇,但最后留下他们的却是酒店的核心:以客户为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阿斯特开创了各种各样的房型以满足各种上流社会人士前来度假或者公干,这在当时还是一种很新颖的做法。一直到今天,瑞吉酒店仍然是顶级奢华酒店的代表。
海上遇难,他只对妻子留下一句“I love you”
1909年,阿斯特四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掀起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
1911年,他娶了比他小29岁的女孩玛德琳弗斯为妻,这位新嫁妇只有18岁,只比阿斯特的长子大一岁。这件事情在当时被上流社会所议论不休,他只能带着新婚妻子以在欧洲各国旅游为名,暂时离开了美国。1912年,玛德琳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认为不论如何要回到美国生产,于是两人预备搭乘刚刚落成的泰坦尼克号回美国。
不幸的是,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起初乘客们还比较镇定,他们犹疑着要不要听船员的指挥坐上看上去不太可靠的救生艇离船。大部分人觉得泰坦尼克号是不可能沉没的,他们还寄望船被修好,带他们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变得严峻起来。经过设计师托马斯 安德鲁的精心计算,这艘偌大的船将在15-2小时内沉入海底。到13日凌晨的时候,船员已经做好了释放救生艇的准备,但是船上有2224人,而救生舱只够1178人乘坐。
阿斯特并没有特别慌张,在海难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宽慰妻子。到了半夜开始释放救生艇的时候,他将妻子和仆人送上了四号救生艇,并询问自己是否可以上船陪伴身体虚弱的妻子,但是在得到要先让所有的妇孺都上船后才能让男人上船的答复后,他平静的接受了。
他告别了妻子,只对她说了一句“我爱你”。有人最后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右舷抽着烟。半个小时后,泰坦尼克号彻底地沉入了海底,阿斯特四世和1500余人没能登上救生艇的乘客成为了它的陪葬品。
在这些人中,有富人、有穷人、有船长、有船员、有商人、有工人,死亡来临的时候,所有人都没什么不同。
在这个考验人性的时刻,虽然船长下令让妇孺先走,但是从后来的救援报告中可以看到,当时得救的人中有一半是男性,而三等舱内的孩子仅有一半获救。
有人高贵的死去,有人卑鄙的活着。阿斯特在最后的关头并没有利用世界首富的身份去得到一席船位,这是人性无法直视的光辉时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到的。
其他人,比如那些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船员,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得救,很多都是淹死在突然爆炸的锅炉房里;还有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另一位富翁古根海姆、梅西百货的创始人施特劳斯---虽然他已经60多岁,应该可以乘坐救生艇,但是他拒绝了---和他的妻子……这些人选择用另外一种绅士的方式面对死亡,至少他们可以有尊严的死去。
白星航运公司的主席梅伊思却选择抛下他的船、他的船员,不顾指挥偷偷地跳上了救生艇,虽然他最后作为生还者回到了故土,真相却被永远的记录,他一生都逃不开对这卑鄙的行为的指责。
小结:
诗人叶芝曾经写到:在广袤时刻馈赠的礼品,我不会在晦暗时刻收还。馈赠的礼品我会再度馈赠,因为你可能会来到冬季,但你美貌的白花会永生。
高贵的品质,并不在平静的生活中特别耀眼,但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刻决不会被高尚的灵魂所背弃。而他们这份伟大的精神,也会为遇到同样问题的人点一盏灯,照亮对的道路。
只顾着自己,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但是贪图一时的利益---哪怕是生命---撑不起人的一辈子,那些找各种借口登上救援船位置的人,他们虽度过了一时的危机,却躲不过一世的后悔,永远活在人们谴责的目光里,抬不起头来。
如果说生命只有一次才显得可贵,那么高贵的品格常伴左右才能使这一次的生命更加无悔。我们都应该找到自己让自己无悔的生活方式。
家族是由姓氏、血缘等亲缘关系连接而成的人的集合。那么你知道家族用英语怎么说吗下面来学习一下吧。
家族英语说法1:
family
家族英语说法2:
clan
家族的相关 短语 :
肯尼迪家族 Kennedy family ; The Kennedys
布什家族 Bush family ;
古根海姆家族 Famille Guggenheim ; Guggenheim family ; Guggenheim Family
家族树 family tree ; A list of ancestors ; Ancestor chart
森林家族 Sylvanian Families ;
蒲公英家族 Dandelion Family ;
科波拉家族 famille Coppola ; Coppola family
托尔斯泰家族 Tolstoy ; Famille Tolstoï
家族企业 family firm ; family business ; family enterprise ; family-owned firm
家族的英语例句:
1 Today's organic wine producer is typically a small, quality-conscious family concern
现今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商一般是注重品质的小型家族企业
2 The old-timers and established families clutched the reins of power
久居此地的居民和根基稳固的家族牢牢掌控着权力。
3 We had strong family traditions; we couldn't escape them
我们有浓厚的家族传统,我们无法逃避。
4 The insanity which ran in his family haunted him
家族遗传的精神错乱困扰着他。
5 Family control would prevent any hostile takeover or greenmail attempt
家族管理可以防止任何恶意收购或绿票讹诈的企图。
6 The four provinces are riven by deep family and tribal conflicts
这4个省被严重的家族和部族纷争弄得四分五裂。
7 She had developed strong loyalties to the Manet family
她对马内家族忠心耿耿。
8 He's American-bred, with a sort of Irish background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他出生在美国,家族的血统里有一部分爱尔兰血统。
9 I'm sick of reading headlines involving the Kennedys in sex scandals
关于肯尼迪家族性丑闻的新闻标题都让我读得腻烦了。
10 The family sagely married into American money many years ago
该家族在很多年前就作出了与美国财团联姻的明智之举。
11 She kept up with the fortunes of the Reeves family
她一直关注着里夫斯家族的兴衰。
12 He ordered that Matilda's body should be buried in the family vault
他指示马蒂尔达的遗体必须葬在家族墓穴里。
13 This is one of the branches of the Roosevelt family
这是罗斯福家族的一个支系。
14 After the war, The House of Hardie came near to bankruptcy
战后,哈迪家族濒于破产。
15 I don'twant to bring shame on the family name
我不想玷污家族的名声。
也许,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最好的地方就是从博物馆开始。每一座博物馆都有气质,正如每一件文物都有故事。我也是一个博物馆控,每次旅行都要先查好目的地有哪几个博物馆最值得一去,几年的美国留学经历让我去过一些很知名的博物馆,也有幸参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青年艺术项目。在此,暂且抛却博物馆的名气与规模,介绍给大家两个一直很钟爱的小众博物馆——摩根博物馆与弗里克收藏博物馆。
纽约是世界上博物馆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百余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犹如一组巨大的文化磁石,牢牢吸附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果你只是匆匆的过客,那么,你一定要去号称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美术馆(The Met),一定要去执现代艺术牛耳的当代美术馆(MOMA),要去拥有丰富欧洲现代艺术藏品的古根海姆美术馆(Guggenheim),不过,如果你想在曼哈顿另寻一片清幽静谧之地好好的浪费时间,一些相对小众却丝毫不失水准的博物馆应该会是你的选择,首先想推荐的,便是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块“文艺复兴时期的瑰宝”——摩根博物馆。
建筑★★★★★
丰度★★
趣味★★★
美学价值★★★★
博物馆位于曼哈顿中城的东36街与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交会处,由摩根家族所建,本是JP Morgan的私人书房。我想,这里一定是奢侈品云集的麦迪逊大道最安静的地方了。十七世纪英国的木雕天花板,法意荷价值连城的宗教绘画,数百年历史的天使烛台,美不胜收。难得馆内古典雅致,华美却不骄奢,金钱和物质在此谱写出人文和艺术的动人乐章。你可以看到莫奈、雷诺阿、伦勃朗的画;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的乐谱原稿;镶嵌宝石的第一本活字印刷圣经,镀金箔的欧洲善本,石刻天书—仿佛时光的穿越都凝聚到了这里。Morgan'sstudy是馆内最美的房间,红丝绒的墙围,欧洲教堂式的彩绘玻璃,主要收藏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和雕塑。
其实,摩根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它外观采用简洁的古典设计,以粉红色大理石构建外墙,正门是圆拱式及双廊柱的十六世纪的罗马风格。室内的圆形大厅和图书馆圆拱顶天花板,配合着这种风格,以杂色大理古的镶嵌来强调其肌理;又以青金石的廊柱和斑岩的地板作对比,辉煌壮丽。博物馆也因此被誉为“美国室内装潢的典范”。
摩根博物馆会举办丰富的特别展览,第一次去刚好赶上《小王子》特展。展览上呈现了珍贵的《小王子》的文字原稿以及作者信件、照片等。那些布满香烟烫疤反复删改的手稿,是一封封珍贵的邀请函,带你去欣赏纯净童话世界勾勒成型的过程,再次回味那天真纯粹的感动。圣埃克苏佩闪着一些干净的光芒,连消失的方式都那么奇妙,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神秘失踪。“最重要的事,只有用心才看得见。”那一刻,心中的童话故事和城堡般的博物馆合二为一。让人不得不承认,盛世速朽,艺术才是永恒。
下面从个人角度推荐参观时不可忽略的三大特色:
摩根博物馆首以丰富的素描藏品著称 。它所收藏的创作草稿、速写及完整的素描作品接近一万件,涵盖了从十四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包括素描和版画的广阔范围。其中不乏大师之作。诸如布雷克(Blake)、德加(Degas)、丢勒(Durer)、康斯博罗(Gainsborough)、鲁本斯(Rubens)、华托(Watteau)等人作品都在其收藏之列;而其中最著名且引以为傲的一批藏品,就是伦勃朗(Rembrandt)的素描和铜版画了。据说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可说是全国首屈一指。伦勃朗的铜版画尺寸不大,但刻工精微生动,其对光的处理一如他的油画般神秘迷人。即使是小如手掌的版画,亦具大作之气氛和格局。
再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手稿 。摩根收藏了横跨十个世纪的1300件包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手稿和写于"纸莎草纸"上的文稿或抄本。而在数量上号称美洲之冠的最为夺目的就是九世纪的圣经手抄本了。这些手抄本字迹工整端庄,从头至尾页页匀称,一丝不苟,并配有彩色插图。精绝处乃是在硬皮的封面上所镶嵌的珠宝,那些古老的宝石装饰,华丽而不媚俗,有庄重的神圣感。
最后是惊艳的古代印鉴 。摩根收藏的古代印鉴,实际上是最小的最精致的雕塑作品。那圆柱形的印鉴只有一寸高,取材于石头。人物、野兽或饰纹的图案是雕刻在圆柱的周围外表,许多都是有故事性的图像。其特别处乃是"阴刻",但又不光是线条的表达,基本上是有体积的刻划。如果将印鉴在胶泥样的物质上滚压之后,印出来的图像一如浮雕般清晰生动,从这些图像可以追溯到纪元前的人类生活的现象。一器入魂,于岁月磨砺中沉淀不朽的意念。
记得《世相》曾写过,“在一切具体之上,抽象原则冷笑着存在”。我不否认具体永远是重要的。但有时,相信些许抽象原则才能拯救生活。这就好比思考将一座教堂建设的坚固美丽虽然令人尊敬,但更重要的,应是思考让如何让人们贴近天堂。所以,我们需要有偶尔脱离于具体的野心,然后将抽象原则具体化。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里正是艺术之浩大与精微的完美结合,更是一种以艺术之名将抽象原则具体化的最佳形式。
心有多纯粹,意念就有多自由。希望我们不论年岁如何增长,阅历如何积累,依旧可以“心净而常青”。
(二)Frick Collection弗里克收藏
建筑★★★★★
丰度★★
趣味★★★
美学★★★★
曼哈顿第五大道中央公园东面的一段,被称为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该大道除了拥有大都会博物馆这样巨无霸的艺术机构,还有好几家大小规模不同的博物馆。在Museum Mile以南,第五大道与70街交界处的弗里克收藏馆(Frick Collection),正门不太起眼。进入馆内,金色的光迷了眼。一大早,旅客不多,瞬间穿越到富商弗里克生活的时代。
关于弗里克收藏的一切都是精致和昂贵的。这栋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钢铁界巨贾Henry Clay Frick于1910年代兴建,Frick是个疯狂的画迷,喜欢在拍卖会上高调扫货。Frick用购买来的画作装点自己的豪宅,他亲自挑选亲自组合,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餐后他就对着一屋子的画发呆。遗憾的时,入住不久,Frick就心脏病发作过世了。除了油画,Frick还购买最顶级的中国瓷器来搭配这些画作。据说早年世人对Frick的批评是:过分沉迷于绘画了,而他从匹兹堡移居纽约的主要原因,也是担心那的工业污染会影响绘画作品的保存。痴迷和巨额的财富支撑,决定了其穷尽一生收罗的绘画作品的丰富和精美。
从建筑上看,弗里克收藏在三十年代由住宅到博物馆的改造是成功典范,改造方案不但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扩大了展览空间,还创造出了中心喷泉这样的杰作,以至于成为了整座建筑的灵魂,建筑师也是著名的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设计者。另外,既不按照艺术流派也不按照艺术年代的布局不禁让人质疑学院派的博物馆陈列范式。论范式,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的条理特别清晰,简直是美术史拎了一遍;费城美术馆的布展有整体性,气势完满庄重;大都会博物馆体量惊人,可由于展品密度太大应该花一周时间分系列慢慢看;Barnes Foundation的布置很吊诡,收藏也较参差,却有并置的奇趣;而Frick collection极度精致,彰显镀金时代的豪宅气质灼灼。常常在想,如今的人们,在参观博物馆之际,真的需要一种有序的线索么?
荷兰国宝级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曾在这里临时展出,深色的背景中,侧光打过,少女细嫩的皮肤、清澈的眼睛就溶化在光芒中。画家对线条及造型的高度重视使人物形象具有非凡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对色彩的不过分强调,摆脱了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极度艳丽,产生淡雅高贵的内在美感,体现出古希腊罗马时期“静穆的伟大”的艺术追求。现代摄影用光教程脱胎于古典油画的说法着实不假,我想,如果19世纪有《Vogue》,封面女郎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室内的花园泉声潺潺特别适合看书。另外强烈推荐Frick Collection Library,非常精彩丰富的艺术史收藏,在上东区直面中央公园豪宅内,只要有photo ID就能免费办图书卡,想象一下在宫殿般的地方读书,听着花园泉声潺潺。没有如织的人流,没有闪光灯,没有人声嘈杂,安静的象是一个普通的宅院。推门进去,依然静寂,稀疏的游客都小心翼翼的购票,这和大都会PARTY一样的热闹气氛全然不同。也许是住宅的私密气氛让大家不自觉的规矩起来了。购票小厅的阁窗外是主人的户外庭院,蓄了一池盈盈盛开的睡莲,静谧中带有一点禅意。房间的格局还是一如当年,解说图上也都按原来的功能标注:育儿室、餐厅、起居室等等地面是精致的橡木地板加华丽的地毯,布艺沙发上也刺绣着名画,所有的家具、灯具和饰品都奢华雅致,处处展现了主人的财富和艺术品位。
家具、瓷器、搪瓷、雕塑,最著名的还是油画。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豪森维尔女爵像》和《将军和微笑的少女》。前者十分细腻和生动,以至于她宁静的目光似乎无所不在,绸缎长裙闪烁的光泽也触手可及。后者透窗铺洒在少女身上的明媚阳光,让你不得不对其奇妙的光影效果一叹再叹。这样一家私人收藏馆,却拥有伦勃朗的4件油画以及许多素描,包括最著名的1658年创作的《自画像》。那黄铜一般的响亮质感,好像给房间染上了重金属的色调。据说在全世界,维米尔现存的作品只有30多件,而小小的弗里克收藏馆,就拥有两件。安格尔、雷诺阿、提香、格里柯、哈尔斯、弗拉贡纳、布歇、康斯坦布尔、透纳等在欧洲美术史中鼎鼎大名的艺术家,就这样一排一排挂在弗里克的墙上。布歇和弗拉贡纳的作品,给人热闹非凡的浮华和香艳印象。这些作品,由于体现了欧洲王室和贵族的浮华生活,也获得美国新兴贵族的青睐。参观时不禁感叹,这些画作仿佛只为这个房间量身订造,那一棵树的力量,一朵花的柔弱,树林内遮蔽的空间以及辽阔草原的震撼,并非“挂”在墙上,而是画在墙上。想记住的细节太多,常耗光内存,只留住一帧。
环顾四周,无数闪闪发光的五彩宝石,古老的国王在墙上拈花微笑。空荡荡的宫殿正中,还留着檀香木雕刻的宝座,上面落满了白色的沙尘。长而幽暗的走廊里,尽是精美的光影游戏。人在其中,仿佛也曾细细抚摸过那些泛黄的大理石窗格,从那些凝固在大理石上的玫瑰花孔洞里向外张望,将自己的手掌覆盖其上,黄昏的味道,遮住一半窗户的树叶,似乎可与画中人穿越岁月的重重烟雾相逢。
是的,等到所有人都散去,周围都安静下来,你才看得清明灭光线里,微尘飞舞的每道轨迹。
古代是从哪个朝代来的?古葛王朝是怎么消失的?
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的田野在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现在它位于中国的边缘。在古代,它不属于中原。很多统一的朝代都没有把他们纳入自己的版图。所以周边小国很多,古格王朝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古格王朝在历史上神秘消失了。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古格王朝为什么会消失?
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屋顶上的屋顶”。阿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偏僻荒凉的地区。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但却蕴含着最深厚的文化和最神秘的故事。
从10世纪到17世纪,在寒冷的阿里沙漠有一个叫古格的王朝。古葛王朝弘扬佛教,抵御外敌,赢得民心。它有着700年灿烂的文明史。它前后继承了20个国王。宫殿的城堡不断扩建,气氛十分壮观。
据说古根海姆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它的统治中心在札达香泉谷。王国的领土延伸到北部的土耳其郡。最北部的边界延伸到现在克什米尔的雪山。南接印度,西接拉达克,东端是冈底斯山麓。
然而奇怪的是,300多年前的某一天,10万人一夜之间消失了,这个辽阔的王国只留下了72万平方米壮丽的废墟和遗迹,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古朝遗址位于札达县城以西约18公里的香泉河畔,周围是层层形状各异的土林。
整个城堡建在300米高的黄土坡上。卡其城堡的废墟,就像生长在地球森林中的一样,是天然的。窑洞、宝塔、_望塔、寺庙和宫殿都井然有序。自下而上,它们建在山顶,形成一个巨大的古建筑群。
已知古格王朝遗址中有445座房屋、880个洞穴、28座宝塔、4条管道、10道防御墙,以及一些粮仓和军械库,比布达拉宫以外的任何堡垒建筑都要大。
这些建筑通常分为三层。宫殿位于悬崖顶端,寺庙和僧侣的住宅大多位于山腰,而普通人大多居住在山脚下。从宫墙遗迹来看,可以推测这个朝代在当时是繁荣富强的。然而一夜之间,古格王朝突然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地上只留下一片废墟。
如今,古格王朝遗址附近的古格村有十几户人家,但都不是古格人的后代。那天10万人是怎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古根海姆的后人究竟去了哪里?如果这是迁徙,肯定有懂历史的后代。
这是天灾还是人祸?古代王朝会这么突然消失吗?史书上没有权威记载,但有两种流行版本。据说古格王朝在1630年被拉达克的西邻森根海姆所灭。森根海姆和古格同属一个家族。也有人说古根海姆王朝就是1840年印度灭亡的道格拉斯王朝。
纵观西藏历史,这两次战争确实都发生在阿里地区。从历史记载来看,前者似乎更可靠。根据《拉达克纪事报》、苏《中国地方反洋侵藏斗争史》、吴坤明《早期传教士在西藏活动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末代国王和他的古格家族被拉达克带回了首都拉达克并投入监狱。
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17世纪初,拉达克国王利用西藏的混乱向古格宣战,以报复古格国王对其家族荣誉的侮辱,因为古格国王曾拒绝了他妹妹的婚事。
战争持续了15年,最后古格王朝灭亡。持续了700多年的古格王朝,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甚至君主的血统,但也没有完全理清。古王朝灭亡后,阿里处于拉达克王国的统治之下。
清朝统一中国后出兵西藏,1683年打败拉达克的军队,收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被占领土。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著名藏学科学家杜赫教授第一个走进古格王朝遗址。
上世纪80年代,古格王朝遗址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在考古学家张建林的带领下,国家文物局组织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30多年来,古格王国的神秘历史一直受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藏人的密切关注。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认为,从有限的记载和调查结果来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不足以摧毁古老的格鲁吉亚文明。他们分析,环境恶化可能是主要原因。从札达县的地理环境来看,古格王朝遗址区的荒漠化已经非常严重。纵观札达县全境,香泉河已大不如前。
香泉河的河床很宽,最宽处有一公里多,显示出当年的雄伟气势。但如今的香泉河,最宽有100米,流经部分河段,只剩下一条细细的带。当年只有几个绿洲就能养活10万人。人口7000多的札达县是中国最小的县。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古格王朝消失的真正原因。
上文说到了罗伯特·戈达德写了一篇关于月球 探索 的文章给史密森学会,媒体对此是冷嘲热讽,因为他们认为火箭在真空里是不可能产生推力的。当然,戈达德是不服气的,他在 1924 年写了一篇详细的文章,告诉大家为什么他设计的火箭在真空里还能产生推力。他 1909 年已经在真空的玻璃管里面试验过了,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很多人对推力的感受来自于生活常识。你想跑得快,总要脚蹬地吧。在空气里,你可以用螺旋桨吹风。空气本身也还算是个依托。但是,你在太空里能推什么呢?你完全没有能踩能蹬的地方。普通人从直觉判断, 在太空里,恐怕什么发动机都是不起作用的 ,没得推啊!
但是,戈达德告诉大家, 根据牛顿定律,只要你往后扔东西,必定会获得向前的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家总知道吧。理论上更上一个层次的话,这叫做动量守恒。普通人的思维误区就是没把气体的质量当回事,完全忽略了气体本身的质量,往往想不到往后喷出的气体也是有重量的,只要喷的够多,够快,那么反作用力就会很大。
就在这几年里,美国全力发展航空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起来,美国人才发现欧洲的飞机工业已经走到了美国的前面,尽管飞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但是莱特兄弟专利申请的的过于宽泛了,他们生怕别人偷了自己的技术秘密。美国陆军想买,总要先看看货再说吧,人家也不知道你的飞机性能如何。人家莱特兄弟不给钱不让看,这不要命嘛。
一直到一战之前,美国的航空业都受制于莱特兄弟的专利。每架飞机他们要收 20% 的专利费。后来花了好大力气,才让他们把专利费降到 2%,但是美国的航空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他们到欧洲去打仗,还得买法国飞机。所以,一战以后, 美国开始鼓励航空业发展 。对于火箭,他们根本没功夫管。所以长期以来都是戈达德带着一小撮人在火箭领域奋战。
在大学里做实验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火箭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他找来找去,找到了姨妈家里的菜园子。这个地方比较开阔。她姨妈孤身一个人,养了一屋子猫,猫再可爱也毕竟不是人啊,平时也怪冷清的,没个人说话。现在有个人在她的菜地里做实验,也算热闹一点,有点人气吧。于是戈达德就把火箭设备全都放在了鸡窝里,凑合着吧。老太太看着一帮年轻人进进出出,别提多开心了。但是,当地的消防员气儿不打一处来,隔三差五的就爆炸,这事儿谁受得了啊?
1923 年, 戈达德搞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液体火箭发动机,烧的是液氧和汽油 。1925 年,他在克拉克大学开始做静态测试,也就是把发动机固定在架子上,然后点火实验。1926 年,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开始第一次液体火箭测试。这个火箭只烧了 25 秒,掉在旁边的菜地里。飞行高度是 41 英尺,也就是只有十几米高;距离是 184 英尺,也就是 56 米左右,比大号的礼花弹飞的还近。如今有些地方生产的烟花爆竹大号的都跟小暖瓶似的,但是礼花弹还是属于固体火药发射。人家戈达德的火箭虽然飞的很近,但却是里程碑性质的。它发射火箭的这个地方后来成为 美国国家 历史 地标 。
后来戈达德又不断地测试他的液体火箭。当地的报纸也不断的作报道。1929 年,他又做了一个更大号的火箭,上边装了气压计、温度计和照相机。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携带仪器的火箭 。
随着火箭的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姨妈家的菜园子也快容不下他了。周围的邻居不想每天遭到导弹袭击,所以戈达德必须换个地方,这都是需要钱的,做实验是需要真金白银的。他本来想到处去拉投资。但是没想到 1929 年大萧条,华尔街崩盘,更是拉不到投资了。戈达德的火箭事业眼看就要玩儿完了。
但是关键时刻,戈达德遇到了贵人相助。他和查尔斯·林德伯格关系不错。过去翻译成查尔斯·林白,他是第一个驾驶“路易斯精神号”飞机飞越大西洋的冒险家。这个飞行员和戈达德这个研究火箭的人倒是兴趣相投,林德伯格对于火箭很有兴趣。林德伯格认识了一个非常非常有钱的人,也就是古根海姆家族。他们是犹太人,早年在美国经营矿山发了大财,后来资助航空业和现代艺术,人家算是出手大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非常有名,还是贝聿铭作的设计。林德伯格在其中牵线搭桥,给戈达德拉来了 5 万美元的赞助。后来人家古根海姆家族陆陆续续投了 10 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170 万美元左右。
有了这笔钱,戈达德搬家了,搬到了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镇。这个地方比较宽敞,别说你玩儿火箭,就是玩儿外星飞船都没问题。戈达德鬼使神差的把地方选在了罗斯维尔,17 年后这里将因为不明飞行物事件而名扬世界。1930 年,这个地方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地带。刚好,戈达德耳根子也清净,他也喜欢保密,从来也不跟别人交流。自打 1930 年起,到 1945 年,他在这里搞了 31 次火箭发射实验,但是他的火箭的飞行高度从来都没有超过 27 公里。当时的飞机可以飞到 15 万米,气球可以飞到 22 万米,戈达德的火箭显然是不值一提的。速度也只不过是超过了音速,这离第一宇宙速度还差得远呢, 标准大气压下的音速大概是 340 米/秒 。折算的话,第一宇宙速度大概是 23 倍音速,差距很明显。
说到底是因为戈达德是一个人在闷头鼓捣,他不怎么对外交流,似乎只顾自己玩儿的爽。美国政府也不重视火箭的研究。1941 年,他的助手还被调走了好几个。他不知道欧洲大陆上的两大强国德国和苏联在火箭上下了多少工夫,取得了什么进展。1934 年,德国的 A2 火箭已经飞到 35 公里高,1939 年的 A5 火箭飞到了 12 公里的高空,1941 年 A4 火箭飞到了 84 公里的高空,已经是大气层的边缘了。
美国对戈达德不重视,但是德国和苏联可是很重视的,他们派了间谍来刺探过情报。他们发现戈达德的一些设计是有价值的,但整体还是落后于这两大强国。毕竟戈达德手下这几个毛人够干什么的呀?1945 年,戈达德因癌症而病逝。他一辈子也没见到火箭飞上太空,但是他的朋友林德伯格亲眼目睹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面对此情此景,林德伯格不由得感叹,当年戈达德向他展示过多级火箭的设计方案,不知道是他当年在做梦,还是林德伯格现在在做梦。是啊, 梦想居然有成真的那一天 。
到了 1961 年,戈达德的遗孀才把他 30 年间的手稿全都给公开了。可惜这些手稿只有 历史 价值,不再有指导意义了,因为加加林都上了太空了,祖师爷的遗物只能放进博物馆了。美国 NASA 到是用戈达德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研究中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是这中心管理的,这也是对戈达德这位先驱者的一个纪念。
1969 年 7 月 17 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向戈达德道歉。文章总结了当年《纽约时报》嘲笑戈达德的那篇社论,然后郑重道歉。文章说, 进一步的调查和实验确认 17 世纪艾萨克·牛顿的发现绝对是成立的 。火箭可以在真空中跟在大气层中一样运作。《纽约时报》怎么想起 50 年前的事儿了呢?因为前一天,7 月 16 号的 9 点 32 分,阿波罗 11 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正在往月球进发,戈达德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当然,当时感慨万千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比如说赫尔曼·奥博特也在阿波罗11号飞船的发射现场。
这个奥博特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罗马尼亚。他也是看凡尔纳的书入了迷,和齐奥尔科夫斯基一样,也对《从地球到月亮》这本书特别着迷。但是他也知道用大炮是不现实的,用火箭才是王道。他上大学学的是医学,但是他的心思全在火箭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参军入伍去了东线战场。他还是念念不忘火箭,1917 年还设计了一个液体火箭方案献给了德国的战争部长。当然他的设计根本没人理他。战后,他去德国学习物理学,博士论文写的就是火箭。结果导师一看,写得云山雾罩,天马行空,简直是一派胡言。于是,他博士论文没通过,没有博士头衔就不能当科学家啦?不见得吧,人家还较上劲了,他猛烈地批评德国的教育制度。不过到最后,他还是靠当年那篇论文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个结局也算是不错了。
当时德国有一群火箭发烧友,搞了个组织叫“太空飞行协会”,奥博特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奥博特出版了很多本有关太空旅行的科普书籍,影响了很多人。有人要拍一部科幻**叫《月亮上的女士》,请了奥博特当科学顾问。他趁机忽悠人家给钱,让他造一枚火箭,首映式上发射一颗真的火箭,这样也可以为**造势。这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啊。
**里的那颗火箭的外形也是奥博特设计的,包括火箭的发射程序。**嘛,总要有强烈的戏剧性,这是一部无声**,不玩点儿夸张的吸引不住人。奥博特设计了一个倒计时环节,果然很出彩。 这个倒计时的流程成了火箭发射的标配,其实就从这部**里面来的 。
**首映式搞得很热闹,达官显贵们也都来捧场,所以后来为什么德国政府愿意支持火箭研究,就跟此时奥博特的宣传是有关系的。不过一直到**首映,奥博特还是没把火箭造出来,等到他造出来,黄花菜都凉了,这部影片卖的不算好。但是的的确确影响一大批人喜欢上了火箭。他在德国的帝国理工学院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找了个18岁的大学生来打下手。这个学生后来比老师还厉害,他叫冯·布劳恩。
后来,奥博特参与了纳粹的火箭研究,他更喜欢固体火箭,所以他被调去研究防空火箭。战后他也受到审查,在美国被关了一阵子。出来以后到处去给人当顾问,给意大利当顾问,给美国的阿特拉斯大力神火箭当顾问,后来参与了阿波罗计划, 见证了阿波罗飞船登月,也见证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 。没办法,人家活得久啊。他是火箭先驱者之中唯一活到太空时代的人,人家活了95岁。
其实我真的是挺感慨的, 火箭从蹒跚学步,那么原始简陋到载人上天 ,其实相隔并不长。关键是欧洲大陆上的两大强国苏联和德国都在用国家的力量推进火箭的发展, 这是火箭技术能迅速发展的关键的关键 。奇怪的是,欧洲大陆上的火箭都是由囚犯制造的,这也是火箭发展历程上非常奇葩的一幕。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下次再说。
#航天##火箭#
世界上最伟大的家族是什么?
本文2023-11-15 14:49: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