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5浏览:1收藏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第1张

  “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信陵君 魏无忌

  简介 

  信陵君

  信陵君名魏无忌(?~前243),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魏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一次,公子正与魏王下棋,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寇。”说完,又不失常态地与魏王博。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博。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公子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赵王的活动总是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

  尊礼侯生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公子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他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设筵席大会宾客,都已坐好,他才带领随从的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赢整理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首座位。公子亲自握着马缰,越发恭敬。侯生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为屠户,希望委曲您的车骑,让我去拜访他。”公子引车至市中,侯赢下车,见到他的朋友朱亥。侯赢一面侧目窥察公子的脸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说话。公子的颜色越发温和。这时候,魏国的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着公子回来饮酒。市人都看到公子手执缰绳等待。公子的随从都暗暗地骂侯赢。侯赢见公子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朱亥上车,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赞美侯赢,又起立为侯赢敬酒。宾客无不惊异。侯赢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客。侯赢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公子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却不曾答谢。 公元前266年,范睢为秦相后,秦昭襄王欲替他报仇。曾经迫害范睢的魏相魏齐被逼逃亡赵国,匿平原君家。秦王诱骗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软禁,派使者对赵王说:“不把魏齐的头送来,不放平原君。”魏齐过从虞卿。虞卿解赵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想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问门客说:“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侯嬴在旁说:“虞卿穿草鞋,戴斗笠,从远方至赵。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为惭愧,亲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齐。魏齐听说信陵君起初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刭。赵王终于取魏齐头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赵。

  窃符救赵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的国都很快就被攻下,谁敢救赵,等到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令晋鄙军留邺筑壁垒,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两国的胜败。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连不断,责怪公子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来。公子纵然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也不怜惜你的姐姐吗?”信陵君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门客们也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始终不听。公子估计魏王不肯派兵救赵了,便决定带一百多辆车骑去赵,跟秦军死拼。路过夷门,遇见侯赢,侯赢说:“公子勉励,我年老不能跟从。”公子已行数里,总觉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现在将去拼死,为什么他没有一言半辞送我呢?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赢笑着说:“您的行动好象是以肉投喂饿虎。”侯赢支开旁人悄悄对公子说:“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在魏王的卧室内,魏王最宠爱如姬,她可随便进出卧室,能够窃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因为父亲被人所杀,想要报仇,三年没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着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请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赵了。”信陵君依照侯赢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带人要去调动晋鄙的军队,侯赢又对他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晋鄙如果不听从,就危险了。要带朱亥去,必要时就把晋鄙打死。”公子一行到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迟疑,不想交出兵权。在这紧急时刻,朱亥从袖子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把晋鄙打死。公子遂将晋鄙军,他下令军中,说,“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父母。”得选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楚军和赵军的外内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赵十年 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 赵王与平原君商议,为酬谢存赵的功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矜功骄傲的神态。有客劝公子说:“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公子听到这一意见后,立即自责,好象无地自容的样子。说自己有罪过,对不起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酒到傍晚,因为公子的谦让,不好意思说出献五城的话。公子留赵后,赵王以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为公子的“汤沐邑”。 公子听说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薛公隐于卖浆家,很想见他们,但这两个人都躲着不肯见。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平原君对他的夫人说:“公子跟博徒、卖浆者来往,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公子,公子说:“我听说平原君贤,才背魏而救赵。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自豪。无忌自在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个人贤,还怕他们不愿意与我交往,平原君却反以为羞耻。”公子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离开平原君而归公子。

  公子之死

  公子留赵十年,未回魏国。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和名闻诸侯,都是因有魏国。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魏王持公子而泣,以为上将军。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公子使人向各国求援。各国闻公子为将,都派兵救魏。公子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逃走。五国之师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战国策·魏四》载,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做官,秦派他守管(今河南郑州市)。信陵君攻管不下,使人对安陵君说:“你派缩高去攻管,我任用他为五大夫,使他为执符节的军尉,去招抚他的儿子。”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缩高未必听从,还是使者自己去请他。”就派官吏引导使者至缩高的住所。使者传达信陵君的命令后,缩高说:“叫我去攻管,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推辞不去。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对安陵君说:“安陵如同魏国的土地一样,管攻不下来,秦兵一到,魏国必危。希望您把缩高捆缚送来。否则,我将领十万兵到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时,襄王亲手把‘大府之宪’交给先君。宪法的上篇记载:‘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也不包括在国家大赦的范围内。现在缩高不接受禄位,‘以全父子之义’,而您却要逮捕他。这是使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废大府的宪法,即使把我杀死,也不敢这样作。”缩高听到后说:“信陵君的为人,悍猛而自用,必将招来安陵的祸患。”他到魏国使者的住所,自刎而死。信陵君听说缩高自杀,穿起白色衣服(丧服),并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哀悼。派使者向安陵君谢罪说:“无忌是个道德低下的小人,考虑不周,对您失言,请释罪!” 信陵君尚未克管,秦对魏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的时候,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公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魏安厘王也死于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领兵攻魏,拔二十城,开始设置东郡。公子死后十八年,秦兵虏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时在公元前225年。

  历史地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釐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所以历史上将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 汉高祖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编辑本段孟尝君 田文

  简介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是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

  孟尝君

  时担任宰相,封于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子承父业

  孟尝君父亲田婴从齐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后来成侯与田忌争着得到齐王的宠信而嫌隙很深,结果成侯出卖了田忌。田忌很害怕,就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没拿下,便逃跑了。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宣王立为国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让他做了将领。宣王二年(前341),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杀了魏国将领庞涓。宣王七年(前336),田婴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他的一番活动使韩国、魏国归服于齐国。田婴陪着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南会见齐宣王,三国结盟缔约后便离开了。第二年,宣王又与梁惠王在甄地盟会。这一年,梁惠王去世。宣王九年(前334),田婴任齐国宰相。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盟会互相尊称为王。楚威王得知这件事,对田婴很恼火,认为是他一手策划的。第二年,楚国进攻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军队,便派人追捕田婴。田婴派张丑去劝说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罢休。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愍王立为国君。愍王即位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

  脚踏黑白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甚至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贵贱贫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礼待之,因此使天下贤志之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鸡鸣狗盗

  秦昭襄王听说田文贤能,把他请到秦国,想让他就相位,但秦国宰相樗里疾担心田文夺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门客公孙#93;谗言于昭襄王:“田文是齐国人,他必定先齐后秦。再说,他的门客都是藏龙卧虎之辈,对秦国的事务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国,秦国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问樗里疾,樗里疾假作惊诧地说:“#93;说得对呀,田文是秦国的祸害,不如杀了他!”,昭襄王将信将疑,就把田文软禁在馆舍里。秦泾阳君与田文要好,把真象告诉了田文,并献策说:“昭襄王宠爱燕姬,只有贿赂于她,让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田文找秦昭襄王宠妾燕姬求情,宠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这件袍子已送了给秦昭王,幸好田文有一位下等门客,深夜里潜入库房,学狗叫骗过守库门吏,把袍子偷了出来,献给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田文放了。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田文一行来到秦国边境函谷关,关口规定要鸡鸣才放人,由于时辰未到不肯开关。幸好下等门客中有人学鸡鸣逼真,带动其他鸡一起叫了起来,田文及时地过了边关。到了赵国,赵国人取笑他矮小,田文大怒,其门客把取笑他的人全杀了。回到齐国,成为齐相。田文感叹“明珠弹雀,不如泥丸;细流纳海,累尘成冈”,正是两位不知名的下等门客救了他,人才不可估量呀。于是,他把这两位门客提为上等客。后来齐湣王灭了宋国,十分骄横,要杀田文,于是田文逃到魏国为相,联合燕国、赵国、魏国、楚国、秦国几乎灭了齐国。 田文鸡鸣狗盗的故事,史记指是齐湣王二十五年,资治通鉴指是公元前298年,齐湣王三年。编辑本段平原君 赵胜

  简介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是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

  平原君赵胜

  政治生涯

  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史记·赵世家》记,赵惠文王“十四年(前285),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乐毅列传》也说“以相国印授乐毅”。《史记·赵世家》又记,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魏冉来相赵”。又记“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赵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赵。《将相和》中的“相”蔺相如与平原君同时代,其实并非相国。

  解围邯郸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割上党地与秦,守将冯亭不愿降秦,献上党十七邑与赵国,欲引赵国抗秦。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孝成王召平原君与赵禹商议此事,两人皆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引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前260),赵王以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但后来白起下命秦军把投降的赵军全部活埋,共坑杀赵军四十万(一说为二十万)。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秦军围邯郸后,魏安厘王曾令晋鄙前往救援,但后来在秦国威胁之下,令晋鄙在荡阴按兵不动。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向平原君说秦国发兵攻赵,只是为求为帝,劝平原君尊秦昭襄王为帝,即可罢兵。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是转而向他国求援救赵。 平原君出使楚国,在门下食客毛遂的协助下,说服楚国谛结盟约;同时,平原君夫人为魏国信陵君之姊,平原君遂多次派人前往魏国促其出兵救赵。在平原君动之以情下,信陵君多次请求魏王下令发兵,魏王畏秦,不听其议,信陵君便依食客侯嬴之议,杀晋鄙夺其兵符,发兵救赵。 平原君回国时,楚国和魏国援军未到,秦国加紧攻击邯郸,邯郸告急。邯郸传舍吏之子李同提议说:“现在形势十分危急,但你的姬妾数百人仍穿好吃好,如果赵国被攻破,你还能这样吗,不如让夫人以下的人都帮助守城,把家里的东西都拿来犒劳士兵,如果守得住,还愁没有这些东西吗。”平原君于是将家财散尽犒赏军队,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由李同率领攻击秦军,秦军退却三十里,李同在此役中战死。楚、魏的援军随后赶来,解了邯郸之围。

  杀笑躄者

  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平原君》 元· 杨维桢 平原君,起朱楼。 美人盈盈楼上居,蹒跚跛汲彼何叟,美人一笑蹒跚愁。 门下士,引去不可留。 高价千金值,千金不惜美人头。 君不见帷中妇女观跛者,一笑五国生戈矛。

  利令智昏

  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使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北)受到极大的威胁。“上党守将准备归附赵国,希望得到赵孝成王的保护。赵孝成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平阳君赵豹认为,无故受利,会招致祸殃,以不要为好。但平原君赵胜却认为,这么大一块好地方,不费任何代价,送上门来还不要吗?最后赵孝成王采纳了赵胜的意见,派他到上党把这块地方接受了过来,井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这样一来,把秦国激怒了。秦国又派白起去打赵国,使赵军大败。后来,差一点儿打进赵国的都城邯郸。

  拔擢赵奢

  赵奢为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赵奢便依法杀了平原君门下9人,引起平原君的忿怒。平原君原本要杀赵奢,但在听了赵奢的劝讽之后,认为他很贤能,于是向赵王推荐,赵王便以赵奢治理赋税。

  庇护魏齐

  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当时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相,范睢在魏国时曾受当时宰相魏齐之辱,于是威胁魏国要杀了魏齐。魏齐于是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之处。秦昭襄王得知后,修书邀平原君宴饮,平原君不敢不从。到了秦国之后,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平原君却回答:“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拒绝了秦王的请求。 秦王于是扣留了平原君,威胁赵孝成王交出魏齐,赵王于是紧急发兵包围平原君的宅第。魏齐趁夜逃出,拜访虞卿,虞卿认为赵王无法说服,带着魏齐逃奔魏国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一开始不愿意见他们,魏齐得知此事后,自刭身亡;赵王于是取魏齐头送到秦国,平原君才得以回国。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史记里的

解析:

一、写作目的使然。

作者在这里就是想塑造忠诚专一的士人形象,侯赢的历史任务完成了,见好就收,让他死去等于完美了这个士形象。如果再让信陵君去死的话,会陷入庸俗化的现时现报的浅薄,另外文章主要是塑造信陵君的形象的,写侯赢是为了衬托信陵君,如果那样安排会冲淡信陵君这条主线,而让人误以为文章是写两个人的知己关系的。

二、信陵君与侯赢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弟弟,贵为公子,而侯赢不过是夷门守门人而已,出身就决定了他们其实在人格上开始就不是平等的。这点从作者的叙述也能看出,作者认为信陵君为人能“仁而下士”,一个“下”字就足见信陵君和士人交往是委屈他了,也足见他与士人地位的不平等。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地位尊贵的公子与贫贱的士人之间会不会有平等的友谊?也许有,但信陵君和侯赢不是。诚然,信陵君对侯赢确实不错,“欲厚遗之”,“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赢故意在市井访问朋友朱亥,“公子颜色愈和”,但信陵君是有目的的,好比是储蓄,到时候会让“你把你吃我的吐出来”的,当他要带着宾客车马去和秦军拼命的时候,侯赢没有跟着前往,他就“心里不快”,言外之意,侯赢这时候理所当然的应该有所表现,有所回报,可见,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过无功利无欲求的人格平等。

三、信陵君与侯赢的人生目标不同。

信陵君肩负着保全国家,强大国家的责任。就是在他躲到赵国十年以后,魏国有难,他又从赵国借兵去解除国难。而在侯赢,人生的意义无非是遇到能赏识自己的人,能重用自己的人,现在他找到了,出足了风头,信陵君曾经“遍赞宾客”,也在关键时刻为信陵君献出了窃符救赵的良策,可以说他的人生价值已经实现了。从这个角度讲,侯赢有死的道理,信陵君也有不死的理由。

如此看来,古人说的知己也许本来就是单方的。如果多说一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这些士人的可悲之处。

想起了有关庄子的故事。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干,派了两位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聘请他做楚国的宰相。庄子哂笑地对楚国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很重的聘礼,宰相也确是尊贵的职位。可是你们没有看见过祭祀天地时供神用的肥牛吗?养了好几年,养肥之后宰了,给它披上文彩的锦绣,抬到大庙里去,在这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单的小猪仔,办得到吗?你们赶快走开,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泥巴里游戏,终身不做官,只图个逍遥自在"。

庄子透彻的看到了欣赏他的人、重用他的人背后的真实意图,所以拒绝了,最后倒是不必为谁去死,也不必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逍遥自在,安度一生了。和庄子比比,那些士人的那份迫不及待,那份所谓的节气,倒显得小气而固陋了。

  你好!这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中的《魏公子列传》。原文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原文是“年七”而不是“年十七”。

  原文:(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译文:(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年龄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

  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指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 篇1

中国历史上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汤阴一带。信陵君(—前243),即战国“四君子”之一的魏无忌。魏昭王之少子,安釐王即位后,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厚,礼贤下士。凡士,皆谦恭以礼相待,从不以富贵而下看人。所以各地的名士,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以致门下食客多达3000人。时各诸侯国因公子礼让为先,门下多客,而不敢加兵谋魏者十余年。魏王却担心公子贤能,不敢委以国家大政。

魏国隐士侯赢,年70,家贫,一直充当大梁夷门守门人。公子听说后,前去请他,准备赠送他钱财。但侯不肯接受,他说:“我修身洁行数十年,决不能因做守门人困苦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只好作罢。一次公子举行宴会,当到会客人坐定以后,公子留下一个座位,自己驾起马车,到夷门去迎接侯赢。侯赢也不客气,不更换身上的破衣旧帽,上了车居然坐上座,一点也不谦让,他这样做是有意试探公子的诚意,而公子手执马辔越是恭谨。此时,侯又对公子说:“我有个友人在屠宰市上,想劳驾马车路过那里。”公子遂即答应,赶着马车到了屠市。侯从车上下来,会见好友朱亥,谈话中侯斜眼看公子,且故意与朱亥闲扯把时间拉长,以此来观察公子是否不耐烦,而公子的颜色越是显得和蔼。这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正等着公子举酒,街市上的人争相观看公子为侯赢驾车执辔;跟随公子同往的侍从,都暗暗责骂侯赢。可是侯赢见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乃谢过朱亥,重又上车。回到府上,公子引领侯赢坐于上座,并逐一向宾客介绍,众宾客莫不感到震惊。当酒会进行到高潮时,公子站了起来,当面向侯祝贺长寿。侯赢终为公子的真诚而感动,他说:“今天我对于公子的羞辱,算是到了极至!侯赢不过是一名把守关门的人,能劳公子屈驾驱车迎接于众贵宾广坐之中,让我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让世人看到,公子确实是能礼贤下士的大人物!”于是席散,侯赢被聘为上客。

侯赢对公子说:“今天过屠市见到的朱亥,力大无比,此人非寻常之辈,世人不知,所以隐于屠户之中。”之后,公子曾数次去请朱亥,亥故意连致谢的'话都没有,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继破赵长平军后,又进而围赵都邯郸。公子无忌的姐姐、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次跟魏王和公子写信,请求救赵。魏王派遣大将晋鄙率领10万大军前去救赵。秦王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派遣使者到大梁告诫魏王,说:“我们攻打赵国,很快就会将赵国拿下,如果别的诸侯国敢来救赵,我们拿下赵国后就首先去打它。”魏王听后,心里恐惧,便使人去告诉晋鄙,将部队停留于邺(即今汤阴县城南宜沟镇将城一带,古称晋鄙故垒),一面声言救赵,一面观察两军形势,见机行事。

赵平原君处于危亡境地,接连派遣使者去魏国,并责难公子无忌说。“我赵胜跟魏成亲,常仰望公子的重义,一向能急人之困。现在邯郸危在旦夕,而魏的救兵不至,这哪里还称得上急人之困!公子即使不看重我赵胜,可以抛弃我,让我作秦的俘虏,然而能不念及公子的姐姐”公子在这件事上,万分为难,他多次请求魏王,他门下宾客中的善辩之士也想尽办法劝说魏王。但魏王由于害怕秦国,终不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见相劝无果,又担心赵国安危,与宾客商议,准备自己组织车骑百多辆,亲往前线与秦军作战,即使与赵俱亡也在所不惜。车骑路过夷门,见了侯赢,告诉他出于无奈,现在去同秦军拼死的想法。说完以后就准备开拔。侯赢说:“那就请公子尽力而为,恕老臣不能随行。”公子行了一段路程,心里很不自在,他想:“吾待侯公不薄,世间谁不知道,今天我去赴死,他却无一言半语送我,难到我有何过失”于是又驾车返回,去问侯赢。侯赢笑一笑,说:“我就料到你一定会回来。”于是,他跟公子说:“我听说晋鄙兵符的另一半常在王的卧室内,他又最宠幸如姬,如姬经常出入王的卧室,肯定能窃取到手。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如姬欲报父仇之心积蓄三年,而公子使客斩其仇人之头,献给如姬,如姬常有向公子报恩宁死不辞之心,只是没有遇到机会。今天公子如能向她开口,她必定会应允,如果能得到虎符从晋鄙手中夺得兵权,向北救赵而向西却秦,这岂不是五霸之功吗!”公子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回府去请求如姬,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与公子。

公子得虎符后立刻起程。临行,侯赢对公子说:“公子见到晋鄙与之合符,若晋鄙不交兵权,请示魏王不允,岂不坏事。人云,将在外主命有所不受,可便宜行事。朱亥可同公子前往,晋鄙若不顺从,可使朱亥击之。”听到这里,公子哭了。侯赢说:“难道公子惧死”公子说:“晋鄙是魏国叱咤风云的大将,担心他不听我必杀之,所以哭泣,何谓惧死!”于是公子去请未亥朱亥笑说:“亥不过是市井中一名操刀屠者,往昔公子数次以礼待我,我所以没有报谢,觉得小的答谢没什么用。今天公子有了急需,是亥效命以报之时了。”遂答应与公子同行。公子路过侯赢处表示谢意,侯赢说:“赢本想随从,因年老难成。我会记住公子起程的日期,待公子到达晋鄙驻地之日,我便北向自刎,与公子送行。”

公子到晋鄙驻地邺后,当公子拿着虎符与晋鄙合符时,晋鄙产生怀疑,他说:“我拥兵十万之众,屯于此地,国之重任,公子今天单车而来取代我,作何解释”有不欲交兵之意。就在此时,朱亥从袖子里掷出40斤重的铁锤,椎杀晋鄙。公子遂在军中下令:父子同在军中的,父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兄回家,独子无兄弟的,可以回家养老。最后得选精兵8万,北向进兵攻打秦军,秦军退去,遂解除赵都邯郸之围。为感谢公子救援,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前线迎接面见公子,赵王一再参拜,说:“自古以来,还没有像公子这样贤良的人。”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 篇2

想要出手却又无从下手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嫠王派大将晋鄙率兵救赵国。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嫠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嫠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嫠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麓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朋友的锦囊妙计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赢。信陵君跟侯赢去告别。侯赢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赢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赢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了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赢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愣,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赢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用武力夺取军权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锺,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成功一战,名扬天下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龀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龀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兵回楚国去了。

第五章 《史记》与《汉书》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在他手里完成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与当时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等主客观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得益于家庭影响。他父亲司马谈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曾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深受这个学术空气浓厚家庭的熏陶,幼年时除参加部分劳动外,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知识准备对于写作《史记》十分重要。

其次,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录访搜集阅读考订史料的工作,对社会政治事件有亲身的体会和实感。二十岁时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例如到淮阴,搜集有关韩信的传说;到沛县、丰县一带,搜集了刘邦及曹参、萧何等人的史料;到河南开封考察了夷门监侯赢供职的地方,弄清所谓夷门即大梁(今开封)的东门等等。

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曾奉使西南夷,接触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对于写作《西南夷列传》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司马谈病逝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有条件接触“金匮石室之书”,即皇家所藏的书史及档案。

第三,时代思潮的影响。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家重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孔子个人就在鲁史的基础上编修了《春秋》,寓议论于史事之中。这对司马迁颇有影响,司马迁将写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相比。

同时,这与司马迁的要求也不无关系。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武帝封泰山,因病滞留洛阳,司马迁出使西南夷归来要向武帝述职。赶到洛阳时,见到垂危父亲,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作了保证。司马迁从此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坚持不懈。

大概在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主持了改历工作以后就开始写作《史记》,这年他四十二岁。至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竟被处以宫刑。此后他隐忍苟活,发愤著述,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而顽强奋斗,大约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成书。再后的情况无史料可考,据推测可能卒于武帝末年。

2、《史记》体例

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3、《史记》的人民性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

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

司马迁将人民聚众反抗放在酷吏残酷压迫的背景上来表现,承认其合理性、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局限。对于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于陈涉的失败,司马迁也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于项羽为推翻暴秦作出的巨大贡献,司马迁加以讴歌,对他的暴虐和杀戮无辜则给予了批判。

司马迁肯定英雄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隐约认识到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对于推动历史的促进作用。《史记》中为工商业者、医生、侠客、儒生、辩士都立了传,承认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迁对触犯封建阶级法律的游侠是肯定的,因为象朱家、郭解那样的游侠“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在当时成为抑制豪强拯民危难的一种社会力量。记叙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司马迁也以他们对民众的态度去衡量,李广将军获得了司马迁的赞颂,赞颂的基点就是放在他的爱兵如子上。

《史记》中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廉颇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改过,都获得了司马迁的热情讴歌。这些形象到今天都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4、《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1)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

2)司马迁也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

3)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对信陵君的刻画,作者重点写了他亲迎侯生的面,通过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突出信陵君谦恭下士的性格特点。

4)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如写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的出行,项羽在观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第二节 班固与《汉书》

一、《汉书》体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专记西汉一代的历史。他的体例基本承袭《汉书》,仅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共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

二、《汉书》成书经过

班固的父亲班彪,曾续《史记》成《史记后传》若干篇;班固于明帝永平元年(58)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开始撰定《汉书》,五年后被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被捕入狱,得弟班超营救,明帝亲阅所写传记,不仅没有处分,反而供职兰台,敕令修史;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前后经历了二十八年。一部分“志”、“表”,还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及马续续补完成的。

三、《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

1、班固的时代,中央集权加强,经学统治严重,更加上汉明帝对班固的修史有了直接的干预,故《汉书》对人物事件的抑扬褒贬,常常有失于公正客观,而少有《史记》的批判锋芒。

①不赞成改革:《汉书》“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晋书·张辅传》)

②“吾观班固《汉书》,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抑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非良史也”。(马总《意林》卷5引杨泉《物理论》)

③“迁喜杂说,不顾道所可否;固贵谀伪,贱死义。”(苏洵《苏老泉先生全集》卷9)

④“班固名陈胜而降为列传第一,名项籍而降为列传第二,是以成败论,二失史迁功过不相掩之笔多矣。”(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90《师友雅集》)

⑤“迁、固两体之区别,在历史观念上尤有绝大之意义焉,《史记》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中枢,故不失为国民的历史;《班书》以下,则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自是历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司马迁作《史记》,寄慨遥深,史识亦高;《汉书》于人于事,虽有褒贬,然少寄托,史识亦不及《史记》。

顾炎武《日知录》:“班孟坚为书,束于成格,而不得变化。且如《史记·淮阴侯传》末载蒯通事,令人读之感慨有馀味。《淮南王传》中伍被与王答问语,情态横出,文亦工妙,今悉删之,而以蒯、伍合江充、息夫躬为一传,蒯最冤,伍次之,二淮传寥落不堪读矣。”

3、《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而又有所改易,多用《史记》文字而又有所删省。其体例之改易,得失互见;其文字之删省,则往往失却司马迁的微旨与叙事的生动。

《汉书》一书在体裁上承袭史记为纪传体。亦略有变更,改书为志,省去世家。全书共分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言。起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二0六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二三年),共二百三十年。

虽言汉书为断代史,列传、本纪均以西汉为断限,但八表、十志则例外,如《古今人表》将古今人物分为九等,列叙其中。《百官公卿表》则溯自秦代官制,非限于西汉一朝。十志,有《礼乐》、《食货》、《地理》诸志,皆自古代开始叙述。

4、《汉书》叙一代之史,取材便利,又因东汉文风,渐趋华丽,故其叙事详密谨严,文字整饬赡丽,一般说来,不如《史记》的文气流荡,富于神韵。

5、《汉书》从学术和文献的角度,不独在《史记》原有的纪传中增加学术事迹,多载学术文章与经世的文章,更特设《艺文志》,讲论学术源流。把文化学术纳入史的视野,这是《汉书》的一大贡献。

讲授篇目:

司马迁:△《项羽本纪》、《陈涉世家》、《魏其武安候列传》、 △《李将军列传》(节)、《报任少卿书》

班 固:△《苏武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

  “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信陵君 魏无忌  简介   信陵君  信陵君名魏无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