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志文言文
1 文言文家谱记归有光原文翻译
原文: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mén,污浊之义),将入于禽兽。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miǎo hū 形容甚少,甚微)。俎豆(zǔdòu祭祀器具)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古人成年礼之仪节)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jùn残羹剩肴),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
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翻译:我七八岁的时候,见到家中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世代的旧事。
大概因为小时候失去母亲,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对死去的人害怕不能了解他们,对活着的人害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创伤巨大疼痛深重啊。归氏到了我这一世,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
本族的源头遥远,分支离散,人口众多,人心各异。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外,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族人中间夹杂出现。
带领一百人聚居,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带领十人学习,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
(有人)贫困不得志却不知体恤,(有人)顽劣愚钝却不知教导。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
进入家门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走出家门瞒骗自己的父亲兄长。昏暗污浊,就要堕落到禽兽之中了。
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锱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
族中的孩子媳妇,排成的行列几乎连不起来。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我环顾家族的房宅,阅读归氏的旧族谱,感慨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归度,大概是归家一个有作为的先人)的后代吗?可是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父母兄弟是我的至亲。
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有着兄弟的情分。
这些人不可以不挂念啊。挂念则虽然饥饿寒冷却能互相愉悦,不挂念则虽然荣华富贵却互相排斥。
挂念则万代也能共聚一堂,不挂念则同胞兄弟也能变成异族仇敌。(区别)只在于挂念与不挂念而已。
人生在世,当他年少时,兄弟在同一个怀抱里啼哭,吃饱了就互相嬉闹,不知道有彼此之分。长大成家了,那时他们情分就不如以往了。
等到他们有了孩子,那时兄弟相见,已经象堂兄弟相见了。到这时,只怕离开对方不够快,而谁又顾念相聚的艰难?这就是天下的形式势一天天趋向分离的原因了。
我爱护自己的儿子而疏离自己的兄弟,我的儿子也各自顾念自己的儿子,这样互相疏离的危害就会祸及我的儿子,这难道可以说是能爱护自己的儿子吗?我每当侍奉父亲,过年时跟着叔伯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满头白发,就会暗中自己想到我的叔伯兄弟,他们这么多人只起源于一个祖父而已。如今每当不能和以往的热闹场面一样,总是会自己深深地伤心哀悼。
然而天下的事情,败坏它的都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用自身引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亲人之间呢?古人设立宗子(嗣子)的原因,就是要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
宗法制度废除后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
我学习圣人的学说,通晓六经的大义。虽然过着贫穷节俭的生活,没有被 录用为官,但私下看到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常常在心中怀有难言的忧虑。
然而看到自己的骨肉亲人,满眼的景象都让我感情触动,想要寻求一个聚合宗族的办法,就从族谱开始。因此我想要编写归氏族谱,但不止是编族谱,是想寻求我。
2 王观守志文言文翻译目录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和修改均免费
详情
王欢安贫乐道
王欢这种求知态度,虽然在当时为人所不解,但是呢,他的这种求知态度是很好的,古人说的手不释卷也就是这样了,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品名称
《王欢安贫乐道》
作品别名
《王欢守志》
作品出处
「晋书·王欢传」
文学体裁
文言文
解释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shěn)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选自《晋书》)
出处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
中心思想:人不可无志,只有坚守志向,专心学习,终能成功。
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3 “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志”在文言文的意思大概有:
1 志向,意志。 志,意也。——《说文》
2 本意,心意。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3 立志,仰慕 。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4 通“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5 记住,记忆。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6 记述,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7 记事的书或文章。 风土志;志乘(志书)。
8 标上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9 通“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文言文不同的文章里面有不同的意义,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意思来分析。
4 心存高远,立志的文言文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
男儿事业当志奇。〔三国〕贯休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
褴褛衣内可藏志。书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隋〕王通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明〕冯梦龙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汉〕桓宽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唐〕李隆基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唐〕李白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唐〕白居易
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唐〕孟郊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宋〕欧阳修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元〕万松老人
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5 文言文中“志”的所有解释名〉1 (形声。
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
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2 同本义 [will] 志,意也。
——《说文》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夫志,气之帅也。
——《孟子》在心为志。——《毛诗序》思虑为志。
——《春秋·说题辞》志者,臧也。——《荀子·解蔽》志者,欲之使也。
——《鬼谷子·阴府》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父在观其志。
——《论语·学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唐· 韩愈《县斋有怀》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4 记事的文章 [record;annals]。如:风土志;志乘(志书)5 心情 [frame of mind]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7 神志 [consciousness]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8 通“帜”。
旗帜 [flag]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
——《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9 皮肤上生的班痕。
后作“痣” [nevus]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动〉1 有志;立志;专心 [devote]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3 记着 [keep in mind]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一经目辄志于心。
——《新唐书·褚亮传》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
闻,学识。强,同“强”。
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 又如:永志不忘5 向慕 [admire]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陆游《感秋》6 记载,记录 [record]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周礼·春官·保章氏》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8 叙述 [narrate]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动〉1 (形声。
言形志声。本义:记忆)2 同本义 [remember;recall] 志,记志也。
——《说文新附》志,记也。——《字诂》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新唐书》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4 记录 [take notes;record]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6 做记号 [mark]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7 又 寻向所志。
〈名〉1 标记;记号 [sign;mark]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record]。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6 祖逖弘志文言文翻译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与刘琨一起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的时候,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趁虚而入,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7 鸿鹄之志文言文翻译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家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
同伴们讥笑他:“你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家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唉,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 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谈道。学生常常有几百人,称他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 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调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 ,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 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 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有光的小儿子子慕,字季思。万历十九年(1591),考取举人,第二年未中进士就隐居江村 和无锡高攀龙最好。他死时巡按御史祁彪佳向朝廷请示,赐他翰林待诏。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 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1 文言文家谱记归有光原文翻译
原文: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mén,污浊之义),将入于禽兽。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miǎo hū 形容甚少,甚微)。俎豆(zǔdòu祭祀器具)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古人成年礼之仪节)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jùn残羹剩肴),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
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翻译:我七八岁的时候,见到家中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世代的旧事。
大概因为小时候失去母亲,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对死去的人害怕不能了解他们,对活着的人害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创伤巨大疼痛深重啊。归氏到了我这一世,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
本族的源头遥远,分支离散,人口众多,人心各异。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外,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族人中间夹杂出现。
带领一百人聚居,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带领十人学习,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
(有人)贫困不得志却不知体恤,(有人)顽劣愚钝却不知教导。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
进入家门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走出家门瞒骗自己的父亲兄长。昏暗污浊,就要堕落到禽兽之中了。
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锱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
族中的孩子媳妇,排成的行列几乎连不起来。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
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我环顾家族的房宅,阅读归氏的旧族谱,感慨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归度,大概是归家一个有作为的先人)的后代吗?可是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父母兄弟是我的至亲。
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有着兄弟的情分。
这些人不可以不挂念啊。挂念则虽然饥饿寒冷却能互相愉悦,不挂念则虽然荣华富贵却互相排斥。
挂念则万代也能共聚一堂,不挂念则同胞兄弟也能变成异族仇敌。(区别)只在于挂念与不挂念而已。
人生在世,当他年少时,兄弟在同一个怀抱里啼哭,吃饱了就互相嬉闹,不知道有彼此之分。长大成家了,那时他们情分就不如以往了。
等到他们有了孩子,那时兄弟相见,已经象堂兄弟相见了。到这时,只怕离开对方不够快,而谁又顾念相聚的艰难?这就是天下的形式势一天天趋向分离的原因了。
我爱护自己的儿子而疏离自己的兄弟,我的儿子也各自顾念自己的儿子,这样互相疏离的危害就会祸及我的儿子,这难道可以说是能爱护自己的儿子吗?我每当侍奉父亲,过年时跟着叔伯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满头白发,就会暗中自己想到我的叔伯兄弟,他们这么多人只起源于一个祖父而已。如今每当不能和以往的热闹场面一样,总是会自己深深地伤心哀悼。
然而天下的事情,败坏它的都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用自身引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亲人之间呢?古人设立宗子(嗣子)的原因,就是要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
宗法制度废除后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
我学习圣人的学说,通晓六经的大义。虽然过着贫穷节俭的生活,没有被 录用为官,但私下看到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常常在心中怀有难言的忧虑。
然而看到自己的骨肉亲人,满眼的景象都让我感情触动,想要寻求一个聚合宗族的办法,就从族谱开始。因此我想要编写归氏族谱,但不止是编族谱,是想寻求我。
2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启蒙读本 95邓攸保侄 翻译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邓攸是晋朝人。邓攸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留有一个小孩,叫遗民。正值社会动乱,北方的胡人入侵首都,抢夺牲口。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亡他乡。食物吃光了,胡人追的紧。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只留下了遗民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都会死。不如我们撇下我们的孩子,带着遗民逃走吧。”妻子听后泪如雨下。邓攸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还会有孩子的。”妻子最后同意了。
文言文启蒙读本》中《小人》的翻译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玩摩术的人,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藏着个小人,这个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钱,玩魔术人就打开盒子让小人出来唱曲。唱完以后,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术的人到了宫掖时,管理宫掖的负责人把盒子给搞魔术的人要过来,拿到办公的地方,仔细查问盒子中小人来自哪里。小人开始的时候不敢说。这个负责人一再追问,小人才自己说出了他是哪里的属于哪个家族。原来,这个小人是读书童子,从私塾老师那里回来的时候,被玩魔术的人麻醉了。玩魔术的人接着让他吃了药,使他四肢极度缩小;会魔术的人于是就拾带着他到处走,当作戏耍的工具。知道这些情况后,宫掖的负责人大怒,用棍棒打杀了这个玩魔术的人。
黄生,乃李氏少时之友也。越十年,二人遇于途。李氏延其至家,杀鸡作食。而鼓许,黄生腹痛,汗大若珠。李氏夫妇恐甚,欲召医治之。黄生固执止之,以为旧疾复作,无妨。李不听,即去。时值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逾半夜,携医归。医灸之,少时即愈。黄生曰:“汝为吾苦矣!吾何以报?”李氏夫妇曰:汝为我友,当悉心以待,何出是言?”翌日天朗,黄生辞行。
102课《李氏夫妇》的译文
黄生,是李氏小时候的朋友。(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请到家,杀鸡做饭。但是吃过不久,黄生的肚子就很疼,疼的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打算找医生(赶快)来看看。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说是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李氏不听从,坚持去请医生。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医生给(黄生)针灸,一会(病)就好了。黄生(对李氏)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很仔细耐心的对待你,你为什么要说(报答的)这些话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
3 《王氏门风》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王子明(中书是官名),大名叫莘人(什么什么样的人,类似于过去叫狗剩什么的,好生养的意思)。
对待嫂子礼仪有加,和弟弟也是非常亲近。家里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发脾气,饮食也不是很挑剔,只是很少吃而已。
曾经有人尝试在他的羹里放了墨汁,子明就只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喝羹,他说,我不喜欢吃肉。
后来又放墨汁到他的饭里,他就说我今天不想吃饭,你可以准备粥了。性格独立自强,很少置办田地房子,免得后代为 争夺财产 陷入不义的地步。
子明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告诫儿女子孙说,我们家族一直都是以清誉美德流传,(我死以后),你们要勤俭节约,保持家风,不要事事奢侈,也不要用很隆重的葬礼对待我。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
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翻译方式 直译和意译 古文今译 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例如:原文:樊迟请 学 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
孔子道:“我不如老农。”原文: 请学为圃。
子曰:“吾不如老圃 。”(《论语·子路》)  译文:又请求学种菜蔬。
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 上面的译文紧扣原文,字词落实,句法结构基本上与原文对等。
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由于古今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今译时对原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增补词语也是必要的。
例如:原文: 逐 之 ,三周华不注 。(《齐晋鞌之战》) 译文:〔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
译文在“追赶”前补上了省略的主语“晋军”,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把状语“三”调整为补语。如果拘泥于原文,译成“追赶他们,三圈围绕华不注山”,就不符合“达”的要求。
2关于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例如 原文 凌余陈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楚辞·九歌·国殇》) 译文 阵势冲破乱了行,车上四马,一死一受伤。
埋了两车轮,不解马头缰,擂得战鼓咚咚响。天昏地黑,鬼哭神号,片甲不留,死在疆场上。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由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古文直译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例如:原文: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例如:(1) 原文:无适小国, 将不女容焉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
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2) 原文: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宋·蒋捷《一剪梅》对译:谁为做事?谁让听我的?调整:为谁做事?让谁听我的?(3) 原文:邴夏御齐侯。
(《齐晋鞌之战》) 对译:邴夏驾车给齐侯 。调整:邴夏给齐侯驾车 。
(4) 原文: 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 对译: 晋侯饮赵盾酒。
调整: 晋侯使赵盾饮酒。(5) 原文: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对译:先生不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收债到薛地吗?调整:先生不觉得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到薛地收债吗?例(1)的“女”是前置宾语,翻译时要调到动词“容”的后面。
例(2)的“谁”、“孰”是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翻译时要移到介词“为”和动词“令”后面。例(3)的“御齐侯”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宾语不是行为的目的物,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翻译时词序应调整为“给齐侯驾车”。
例(4)中“饮”与“赵盾”之间是古汉语特有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今译时,词序应调整为“使赵盾饮酒”。例(5)的“羞”是意动用法,“于薛”是补语,翻译时要调为状语。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原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
4 文言文翻译郅都,河东郡大阳县人。以郎官的身份侍奉文帝。景帝时任中郎将,敢于向皇上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斥责大臣的过失。郅都曾随侍皇上去上林苑,贾姬在厕所,野猪也进入厕所,皇上目示郅都,郅都毫无所动。皇上想亲自拿兵刃去救护买姬,郅都跪伏在皇上面前说:“失去了一个贾姬,又有一个新的买姬进来,天下缺少的难道是买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不以自己为念,又怎能对得起国家和太后?”皇上听了郅都的话,便退了回来,野猪也没有伤害买姬。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赐给郅都黄金一百斤,皇上也赏赐给郅都黄金一百斤,从此器重郅都。
济南姓的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滑,济南太守不能治服他们,于是汉景帝就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郅都来到济南郡所,就把氏家族首恶分子的全家都杀了,其余姓坏人都吓得大腿发抖。过了一年多,济南郡路不拾遗。周围十多个郡的郡守畏惧郅都就象畏惧上级官府一样。
郅都调升中尉之官,丞相周亚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见到他只是作揖,并不跪拜。这时,百姓质朴,怕犯罪,都守法自重,郅都却自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5 王氏门风文言文翻译王子明(中书是官名),大名叫莘人(什么什么样的人,类似于过去叫狗剩什么的,好生养的意思)。
对待嫂子礼仪有加,和弟弟也是非常亲近。家里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发脾气,饮食也不是很挑剔,只是很少吃而已。
曾经有人尝试在他的羹里放了墨汁,子明就只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喝羹,他说,我不喜欢吃肉。
后来又放墨汁到他的饭里,他就说我今天不想吃饭,你可以准备粥了。性格独立自强,很少置办田地房子,免得后代为争夺财产陷入不义的地步。
子明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告诫儿女子孙说,我们家族一直都是以清誉美德流传,(我死以后),你们要勤俭节约,保持家风,不要事事奢侈,也不要用很隆重的葬礼对待我。
谱志文言文
本文2023-11-15 08:34: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