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5浏览:4收藏

柏姓和哪个姓是世仇,第1张

柏出于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为炎帝的师傅,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西平县及舞钢市部分地区),其后以封地为姓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柏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柏氏

  分布地区

  河南魏郡,山东济阳郡。望出魏郡。

  历史来源

  「柏」源出

  柏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三)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伯芝。据说,伯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皇伯。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伯。伯姓,古时也作伯姓。

  迁徙分布: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堂号:忠恕堂。

柏(Bǎi,旧读Bó)姓源起有四:

1、远古舜帝时候,有个贤人叫始祖为柏翳(即伯益),为舜时 司徒,舜赐姓赢,自此之 后柏翳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赢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据古书记载,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帮助舜帝驯养鸟兽。也就是说,他教人们将牛羊猪狗鸡鹅驯养后,物质生活的来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柏姓还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后代。远古时期另有柏姓,而古书记载柏姓古时也有写作伯姓的。

2、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4、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伯芝。据说,伯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皇伯。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伯。伯姓,古时也作伯姓。 柏姓望族居济阴、魏郡。

姓氏由来

[编辑本段]

传说远古时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个大臣,名芝,以柏木为图腾,人称柏芝。他协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诸多功劳,但并不因此而自满,深得伏羲的信任,后当上东方部落的首领,所以史家又称他为柏皇氏。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龙首而蛇身,遍身长满龙鳞,高八尺五寸,形状象鱼又象驼,左右各生一个肉翅,在波涛中游来游去。伏羲闻讯后,赶到孟津河边。那怪兽看见伏羲后,更是精神抖擞,背上的龙鳞闪闪发起光来,似乎组成一种图案。伏羲似有所动,知是神灵指点,忙命排香案顶礼膜拜。 当时柏皇随伏羲一起,见此灵机一动,赶快捡起一块烧过的木炭,迅速把怪兽身上的图案画在一块大石上。等伏羲祀拜完毕,那怪兽即沉入水中不见,伏羲这才想起怪兽身上的图案没有记下来,十分遗憾。这时,柏皇已把图案抄在木板上献给伏羲。 伏羲大喜,回去后日夜钻研,终于画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天下第一图:太极八卦图。 由于柏皇氏聪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后代都为帝王师,如颛顼帝的老师为柏夷亮父,喾的老师为柏招。另外,黄帝的地官是柏常,佐禹治水的则是柏翳等。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贵族。后来,柏姓大多转化为其它姓氏,所以现在反倒不多了。

迁徙分布

[编辑本段]

按史料记载,柏姓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姓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相传上古时期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叫做柏皇氏,因为他们以柏树作为图腾对象,所以又称柏皇氏为柏芝。柏芝曾担任过伏羲的助手,传说,闻名中外的中华太极八卦图,便是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发明的。当时有一只龙首蛇身的怪物,见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擞,背上龙磷闪闪发光,构成一组图案,伏羲见状只顾顶礼膜拜,而柏皇氏却用烧过的木炭将图案画在大石上,献给了伏羲,籍此发明了太极八卦图。显然,这其中凝聚了柏姓人的聪颖与智慧。柏皇氏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百姓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并尊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后人便以“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柏国百姓以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开封,后大部分南迁,现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陕西、江苏等地。柏姓本是小姓,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黄帝时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颛顼有师傅柏亮文、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有柏成子。西周时,柏国君柏曾任周的太仆,唐代有左拾遗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挥史柏英,清代有书法家柏谦”。据说,北京、台湾、安徽、江苏有的柏姓人都喜欢“寻根问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引导得法,勉励自己及家人不愧对祖宗,做有出息的人,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事情。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姓氏考证

[编辑本段]

《尚友录》记载:[古柏氏之后。]相传上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他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上,他的子孙就是柏氏。《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望出魏郡。]春秋时的柏国,在现在的河南省西平县的西方,至今还有一个柏亭。柏姓的发祥之地就在这里,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逐渐繁衍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县)、济阳(今山东省定陶县)。

郡望堂号

[编辑本段]

1、郡望

魏 郡:柏姓望出汉置魏郡。现在河北省临漳县。据《姓氏考略》记载:古帝柏皇氏之后。又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或以为氏。望出魏都、济阴。

2、堂号

忠恕堂:柏姓宗祠堂号忠恕堂。

柏姓宗祠通用联

[编辑本段]

〖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柏国;

望出济阴。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柏姓的源流和郡望。

魏郡世泽;

帝师家声。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义全使节;

道重帝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代唐代魏州人柏耆,大将柏良器的儿子,有纵横术,善于游说。当时契丹人王承宗(袭任恒冀深赵节度使)占据常山反叛,他以左拾遗的身份去常山,说服了王承宗,由此声震一时。太和初年,兖海节度使同捷反,他以德州行军计会使率三百骑兵前往,说服李同捷和他一起朝京师。后来,因受谗言贬官,又被赐死。下联说上古帝喾的老师柏招。

图开烟阁;

雾扫夔州。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魏州人柏良器,字公亮,父亲柏造死于安史之乱中,于是学剑术要杀贼报仇。后跟从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官械武卫中郎将,因平定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有功,封平原王,图形绘于凌烟阁,官至械领军卫大将军。下联典指唐代人柏贞节,镇守夔州,为官清良,政绩显著。杜甫曾有诗句:“柏公镇夔州,滞雾兹一扫。”

容图麟阁;

术擅纵横。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唐·柏耆。

常山游说;

帝师重道。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耆请往游说常山王承宗归降朝廷事。下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功平山越;

道重帝师。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上古柏招。

文授大学士;

功封平原王。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道光进士柏俊,原名松俊,蒙古正黄旗人,咸丰间累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下联典指唐·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人。录功封平原王,画像于凌烟阁,晋升左领军卫大将军。

〖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丛桂领筑柏家堰;

亮父尝作颛顼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水利工程名人柏丛桂,江苏宝应人。洪武时建言请筑塘岸,起槐楼四十里,以备水患。诏发淮扬民工五万六千,使丛桂领导,期月工成。乡人呼为“柏家堰”。下联典出《汉书》古今人表载,上古柏夷亮父,为颛顼师。

雪耘称米家蓝本;

盟鸥乱北菀之真。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柏古,字斯民,号雪耘,嘉善人。侨寓平湖。书跌荡,法南宫;画山水,亦学南宫。与房山尝游西湖,冒雨上北高峰顶,曰:“此真米家蓝本也。” 下联典指清代女画家柏盟鸥,字映潭,扬州人。渔猎经史百家,于技艺无所不娴。尤工于丝竹及绘事。时人谓其“点染丹碧为山水,以乱董北菀之真”云。

〖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两代帝师,金阙望重;

千古学士,玉堂名香。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古时代柏招、柏同(一说为柏夷父和柏亮父),分别为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之师。下联典指东汉·柏侯子安,午阳人。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曾从受《春秋》,颇负盛名。

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

柏 常:黄帝时有地官(司徒),帝颛顼有师傅柏亮父,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 柏,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 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山海经·海内经》:“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於天。”郭璞注:“柏子高,仙者也。”

柏良器:唐朝时人,他的父亲被安禄山杀死,他立志报仇,少年从军,打了六十多场战,当上将官时,才二十四岁,以后更立大功,做了大官。

柏丛桂:明朝宝应人。洪武时,他上书朝廷建议筑淮堤 ,建 槐楼40里,以防备水患。后来,明大祖皇帝采纳了柏丛桂的建 议。 在淮扬一带征用民工56 000人,给他率领修建河堤、槐楼四十 里这个宏伟的工程,大功告成后,乡人称为“柏家堰”。世代造福于 民,流芳千古。

柏文蔚:字烈武。率镇江新军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后被 推为南京临时政府北伐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安徽都督。民国4 年在上海参加护国运动。民国6年在广东参加护法战争。民国13年以 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革命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民 国21年日军进攻上海,主张抵抗,为时论所推崇。

此外,还有西周时,柏国君柏冏曾任周的太仆。

东周时有史官柏堂骞。

汉有柏直、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遗柏耆,左领军卫大将军柏良器,封平原王。

元代有画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卫指挥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画家、诗人柏立本,书法家柏谦,画家、书法家、诗人柏古。

近代有资产阶级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根深叶茂

[编辑本段]

达县赵家乡(清风乡)柏氏系始祖楚望公后裔,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壬申元年(1032年)正月十六日辰时,至今近千年,历三十四代。尔后十一世柏森贵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福里地对塘湾杜河村柏家坪。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争,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芜,发春之子柏氏二十二代世泰、世奎、世纯及堂兄世魁积极响应康熙鼓励移民之诏,于康熙年间一同入川。

入川后,世泰、世奎、世纯定居于达县(绥定)赵家乡(清风乡)沙坝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三年,世泰、世奎、世纯兄弟三人及堂兄世魁思念远在湖南之父母,回祖籍各接来重病父母发春及朱氏、桂春及胡氏,次年发春、朱氏先后病故。发春葬于沙坝庙湾,朱氏葬于高石坎。世泰、世奎、世纯后人在此繁衍生殖已历十三世,人口达二千余之众。桂春之子世魁定居肖家坡。尔后明金迁于马家斜石盘干拱桥,元清、元道迁达县映山乡柏家坝,将其祖先桂春坟迁入映山,胡氏坟留肖家坡。

世泰、世奎、世纯本居一处,后因人口众多,故世泰定居于关家沟,世奎定居沙坝朝门院,三子世纯好唱戏,不愿留川,回湖南老家,后因户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并带回家族狮子及乐器,定居肖家浜(熊家湾)。世泰世奎世纯合议率柏氏子孙集资修建家庙于踏水桥南头小屋坝上供奉祖先,后迁至庙坡上,名曰南溪庙,现仍供有家族狮子。世纯第六代子孙开达于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载千秋。

柏(Bǎi,旧读Bó)姓源起有四:

1、远古舜帝时候,有个贤人叫始祖为柏翳(即伯益),为舜时 司徒,舜赐姓赢,自此之 后柏翳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赢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据古书记载,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帮助舜帝驯养鸟兽。也就是说,他教人们将牛羊猪狗鸡鹅驯养后,物质生活的来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柏姓还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后代。远古时期另有柏姓,而古书记载柏姓古时也有写作伯姓的。

2、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4、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伯芝。据说,伯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皇伯。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伯。伯姓,古时也作伯姓。 柏姓望族居济阴、魏郡。

[编辑本段]姓氏由来

传说远古时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个大臣,名芝,以柏木为图腾,人称柏芝。他协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诸多功劳,但并不因此而自满,深得伏羲的信任,后当上东方部落的首领,所以史家又称他为柏皇氏。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龙首而蛇身,遍身长满龙鳞,高八尺五寸,形状象鱼又象驼,左右各生一个肉翅,在波涛中游来游去。伏羲闻讯后,赶到孟津河边。那怪兽看见伏羲后,更是精神抖擞,背上的龙鳞闪闪发起光来,似乎组成一种图案。伏羲似有所动,知是神灵指点,忙命排香案顶礼膜拜。 当时柏皇随伏羲一起,见此灵机一动,赶快捡起一块烧过的木炭,迅速把怪兽身上的图案画在一块大石上。等伏羲祀拜完毕,那怪兽即沉入水中不见,伏羲这才想起怪兽身上的图案没有记下来,十分遗憾。这时,柏皇已把图案抄在木板上献给伏羲。 伏羲大喜,回去后日夜钻研,终于画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天下第一图:太极八卦图。 由于柏皇氏聪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后代都为帝王师,如颛顼帝的老师为柏夷亮父,喾的老师为柏招。另外,黄帝的地官是柏常,佐禹治水的则是柏翳等。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贵族。后来,柏姓大多转化为其它姓氏,所以现在反倒不多了。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按史料记载,柏姓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姓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相传上古时期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叫做柏皇氏,因为他们以柏树作为图腾对象,所以又称柏皇氏为柏芝。柏芝曾担任过伏羲的助手,传说,闻名中外的中华太极八卦图,便是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发明的。当时有一只龙首蛇身的怪物,见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擞,背上龙磷闪闪发光,构成一组图案,伏羲见状只顾顶礼膜拜,而柏皇氏却用烧过的木炭将图案画在大石上,献给了伏羲,籍此发明了太极八卦图。显然,这其中凝聚了柏姓人的聪颖与智慧。柏皇氏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百姓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并尊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后人便以“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柏国百姓以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开封,后大部分南迁,现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陕西、江苏等地。柏姓本是小姓,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黄帝时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颛顼有师傅柏亮文、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有柏成子。西周时,柏国君柏曾任周的太仆,唐代有左拾遗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挥史柏英,清代有书法家柏谦”。据说,北京、台湾、安徽、江苏有的柏姓人都喜欢“寻根问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引导得法,勉励自己及家人不愧对祖宗,做有出息的人,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事情。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编辑本段]姓氏考证

《尚友录》记载:[古柏氏之后。]相传上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他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上,他的子孙就是柏氏。《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望出魏郡。]春秋时的柏国,在现在的河南省西平县的西方,至今还有一个柏亭。柏姓的发祥之地就在这里,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逐渐繁衍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县)、济阳(今山东省定陶县)。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魏 郡:柏姓望出汉置魏郡。现在河北省临漳县。据《姓氏考略》记载:古帝柏皇氏之后。又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或以为氏。望出魏都、济阴。

2、堂号

忠恕堂:柏姓宗祠堂号忠恕堂。

[编辑本段]柏姓宗祠通用联

〖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柏国;

望出济阴。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柏姓的源流和郡望。

魏郡世泽;

帝师家声。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义全使节;

道重帝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代唐代魏州人柏耆,大将柏良器的儿子,有纵横术,善于游说。当时契丹人王承宗(袭任恒冀深赵节度使)占据常山反叛,他以左拾遗的身份去常山,说服了王承宗,由此声震一时。太和初年,兖海节度使同捷反,他以德州行军计会使率三百骑兵前往,说服李同捷和他一起朝京师。后来,因受谗言贬官,又被赐死。下联说上古帝喾的老师柏招。

图开烟阁;

雾扫夔州。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魏州人柏良器,字公亮,父亲柏造死于安史之乱中,于是学剑术要杀贼报仇。后跟从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官械武卫中郎将,因平定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有功,封平原王,图形绘于凌烟阁,官至械领军卫大将军。下联典指唐代人柏贞节,镇守夔州,为官清良,政绩显著。杜甫曾有诗句:“柏公镇夔州,滞雾兹一扫。”

容图麟阁;

术擅纵横。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唐·柏耆。

常山游说;

帝师重道。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耆请往游说常山王承宗归降朝廷事。下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功平山越;

道重帝师。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上古柏招。

文授大学士;

功封平原王。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道光进士柏俊,原名松俊,蒙古正黄旗人,咸丰间累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下联典指唐·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人。录功封平原王,画像于凌烟阁,晋升左领军卫大将军。

〖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丛桂领筑柏家堰;

亮父尝作颛顼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水利工程名人柏丛桂,江苏宝应人。洪武时建言请筑塘岸,起槐楼四十里,以备水患。诏发淮扬民工五万六千,使丛桂领导,期月工成。乡人呼为“柏家堰”。下联典出《汉书》古今人表载,上古柏夷亮父,为颛顼师。

雪耘称米家蓝本;

盟鸥乱北菀之真。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柏古,字斯民,号雪耘,嘉善人。侨寓平湖。书跌荡,法南宫;画山水,亦学南宫。与房山尝游西湖,冒雨上北高峰顶,曰:“此真米家蓝本也。” 下联典指清代女画家柏盟鸥,字映潭,扬州人。渔猎经史百家,于技艺无所不娴。尤工于丝竹及绘事。时人谓其“点染丹碧为山水,以乱董北菀之真”云。

〖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两代帝师,金阙望重;

千古学士,玉堂名香。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古时代柏招、柏同(一说为柏夷父和柏亮父),分别为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之师。下联典指东汉·柏侯子安,午阳人。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曾从受《春秋》,颇负盛名。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柏 常:黄帝时有地官(司徒),帝颛顼有师傅柏亮父,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 柏,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 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山海经·海内经》:“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於天。”郭璞注:“柏子高,仙者也。”

柏良器:唐朝时人,他的父亲被安禄山杀死,他立志报仇,少年从军,打了六十多场战,当上将官时,才二十四岁,以后更立大功,做了大官。

柏丛桂:明朝宝应人。洪武时,他上书朝廷建议筑淮堤 ,建 槐楼40里,以防备水患。后来,明大祖皇帝采纳了柏丛桂的建 议。 在淮扬一带征用民工56 000人,给他率领修建河堤、槐楼四十 里这个宏伟的工程,大功告成后,乡人称为“柏家堰”。世代造福于 民,流芳千古。

柏文蔚:字烈武。率镇江新军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后被 推为南京临时政府北伐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安徽都督。民国4 年在上海参加护国运动。民国6年在广东参加护法战争。民国13年以 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革命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民 国21年日军进攻上海,主张抵抗,为时论所推崇。

此外,还有西周时,柏国君柏冏曾任周的太仆。

东周时有史官柏堂骞。

汉有柏直、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遗柏耆,左领军卫大将军柏良器,封平原王。

元代有画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卫指挥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画家、诗人柏立本,书法家柏谦,画家、书法家、诗人柏古。

近代有资产阶级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编辑本段]根深叶茂

达县赵家乡(清风乡)柏氏系始祖楚望公后裔,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壬申元年(1032年)正月十六日辰时,至今近千年,历三十四代。尔后十一世柏森贵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福里地对塘湾杜河村柏家坪。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争,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芜,发春之子柏氏二十二代世泰、世奎、世纯及堂兄世魁积极响应康熙鼓励移民之诏,于康熙年间一同入川。

入川后,世泰、世奎、世纯定居于达县(绥定)赵家乡(清风乡)沙坝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三年,世泰、世奎、世纯兄弟三人及堂兄世魁思念远在湖南之父母,回祖籍各接来重病父母发春及朱氏、桂春及胡氏,次年发春、朱氏先后病故。发春葬于沙坝庙湾,朱氏葬于高石坎。世泰、世奎、世纯后人在此繁衍生殖已历十三世,人口达二千余之众。桂春之子世魁定居肖家坡。尔后明金迁于马家斜石盘干拱桥,元清、元道迁达县映山乡柏家坝,将其祖先桂春坟迁入映山,胡氏坟留肖家坡。

世泰、世奎、世纯本居一处,后因人口众多,故世泰定居于关家沟,世奎定居沙坝朝门院,三子世纯好唱戏,不愿留川,回湖南老家,后因户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并带回家族狮子及乐器,定居肖家浜(熊家湾)。世泰世奎世纯合议率柏氏子孙集资修建家庙于踏水桥南头小屋坝上供奉祖先,后迁至庙坡上,名曰南溪庙,现仍供有家族狮子。世纯第六代子孙开达于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载千秋。

明宪宗爱的万贵妃比他年长17岁。万贵妃,小名贞儿。年仅四岁进宫。正统十四年,奉命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登基,想立这个宫女为皇后。不合礼法祖制,被生母周太后 驳斥。只好立为妃。皇帝终日临幸万氏,对新立的吴皇后看也不看一眼。万氏仗着皇帝的宠爱,对吴皇后也不怎么恭敬。一来二去,吴皇后终于暴发了。她不但下令扑打万氏,甚至自己动手。皇后吴氏不辨时势,还以旧眼光看人,只以为打得不过是一个宫女。谁知道成化帝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废了她,打入了冷宫。随之,成化帝想立万氏为后。周太后看她这么大年纪,长相也不怎样,坚决不同意。最后,立了王氏为皇后。

吴皇后前车之鉴,王皇后忧惧,因而对万氏处处忍让。成化二年,三十八岁的万氏生下皇长子,得封贵妃。一时之间,宠爱有加。可惜没过一年,皇子夭折,万贵妃从此不再有孕。

母凭子贵的愿望落空,万贵妃担心年老色衰,处处谗害宫廷妃嫔,凡有怀孕迹象的,无不使手段让她们堕胎,险些使成化帝一脉绝嗣,导致皇宫内外惊惧。然而成化帝却对她宠信有加。佞臣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等人纷纷贡献财物,笼络万贵妃,一时之间,外戚横行,奸臣当道,朝纲败坏。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专指皇帝的婚娶。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朱祁镇选定的。吴氏聪敏知书,通晓礼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据称,由明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孝贞皇后。

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废后。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舞弊的嫌疑。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南京的孝陵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官员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吴皇后对万贵妃十分气恼,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最后她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

成化四年(1468年)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堕胎。贤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为万氏所害。后来的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但是,即使这样,宪宗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万安此人虽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成化七年(1471年),已经入阁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彭时、商辂(lù)一同去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此后,大学士尹直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

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他最无耻的杰作,恐怕是在给宪宗的奏疏中大谈房中术。后来,孝宗在宫中见到这些奏疏,文末署名“臣安进”,于是派太监怀恩向万安问罪:“这可是一个大臣做得出来的?”万安却一点羞辱的感觉也没有,只一个劲地叩头,连辞职的场面话都不愿说,脸皮可真厚,所以当时的人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

作为一个政客,万安肯定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只是,不曾令万贵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外廷扩散。不过,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他做大学士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是顺应当时的情势请求宪宗废除了西厂。 成化一朝的储位,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就确立了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年仅6岁的朱祐樘被立为太子。纪氏很小的时候就入宫,据说,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宫女。纪氏正是瑶族土官的女儿。纪氏聪慧,而且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宪宗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朱祐樘。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宫中阴谋版本类似,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如张敏、怀恩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据说孝宗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说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在朱祐樘之前,宪宗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万贵妃所生,早就死了。另一个是柏妃所生,却被万贵妃害了。因此,宪宗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宪宗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告诉他:儿啊,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儿去,吾不得生)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他的父亲。宪宗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但是,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宪宗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而吞金自杀了。明眼人也许都知道,万贵妃自然容不得这个孩子。于是,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对宪宗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从此,朱祐樘就一直生活在祖母的仁寿宫中。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皇太子过去吃东西。周太后就对孙儿说:“孙儿你去那里不要吃东西。”朱祐樘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食物,朱祐樘就说:“吃饱了。”(已饱)万贵妃就说:“那喝点汤吧!”朱祐樘说:“怕有毒。”(疑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地说:“这小孩子才几岁,长大了还不吃了我?”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废储的事,也许从此就埋下了伏笔。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发现内库里的金银都花光了,就对当时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接着,皇帝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两个人听后非常担心,就撺掇万贵妃把她也不满意的朱祐樘废了,改立邵妃的儿子。这一年的三月,宪宗听了万贵妃的谗言,要将朱祐樘废了。太监怀恩苦谏,却被贬到凤阳去守陵了。幸好,泰山连续地震。钦天监的人说应在东宫太子身上。宪宗认为,祐樘是天命的合法继承人,才打消了废储的想法。易储一事虽然没有成功,却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万贵妃对于成化朝宫中事务的影响,也反映了成化朝宦官的作用。 明代的皇帝实际上从太祖开始,就基本上接受“宦官官僚政治”的思想。有历史学家曾指出,明太祖使用识字的宦官并在宫外的政府中委以重任,而《明史》中反复提出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其实根本不存在。明成祖的时候,宦官执行任务的范围明显更广,例如郑和就是明代历史中最著名的宦官。英宗时王振的专权,首开明代宦官专权的乱局。成化朝则出现了宦官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情况,而且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进一步结合,特务组织成为宦官专权的利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一位都察院的官员上疏,抱怨宦官的数目已经突破了一万人,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当然,宦官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对于朝廷和士大夫的威胁是次要的,真正对士大夫构成威胁的是宦官的乱政。

成化一朝专权的宦官,基本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人,都是万贵妃的私臣。他们总是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敛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当然,其中专权而能乱朝政的,当是汪直与梁芳。

据说,汪直曾经到江南,听说绍兴杨继宗是个品行很高的官员,就前往拜会。汪直看了杨继宗后,说:“人们都说杨继宗,却不料长得这么丑陋。”杨继宗冷冷地回答说:“我虽丑陋,却还不至于损伤父母给我的身体。”汪直没有吭声。杨继宗这句话,意在讥刺汪直是一个阉过的太监。后来,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最贤明?”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此可见汪直之大度。

汪直专权的利器是西厂。我们可以开句玩笑,汪直专权的利器还有“两钺”(钺,古代兵器)。不过,这个玩笑的制作者是宪宗身边的一个小丑。古时宫廷中常蓄养一些俳优,专供皇帝娱乐,所表演的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的,其中有些还讥刺时事,类似现代的小品。宪宗身边就有一个名叫“阿丑”的小太监。有一次阿丑奉命为宪宗表演。阿丑就表演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撒酒疯。小太监喝醉了酒,正撒着酒疯,旁边人告诉他说:“皇上来了。”小太监根本不理睬。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小太监立即避走,边走边说:“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接着,他又扮演汪直,操着两柄“钺”来到皇帝身边,说:“我带兵全仗此两钺。”旁人就问:“你的钺是什么钺呀?”阿丑说:“王越、陈钺。”宪宗听了这样的笑话,自然是开怀一笑,但笑过之后呢,自然不能不有所省悟。因为,所谓王越、陈钺,实际上不过是交结汪直的两个大臣。

成化十四年(1478年),竟还有一个名叫杨福的江西人伪称汪直,纠集一班无赖扮演校尉,从芜湖一路招摇撞骗至福州,吓得沿途官吏屏息听命。汪直本人,后来也逃过了惩罚,寿终正寝。在明代专权的宦官中,他可能算是最幸运的一个。

梁芳在成化一朝,虽然不如汪直那般有权势,但却在另一个方面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汪直的权势,是笼罩于成化一朝政治、军事领域,而梁芳的恶劣,则主要是在经济上的挥霍与靡费钱财及任用佞幸小人。也许可以这样说,汪直爱权,而梁芳爱钱。梁芳知道,要得宠于宪宗,最好能得到万贵妃的信任。所以,梁芳与其亲信韦兴,不断地将珍珠、奇货、宝物贡献给万贵妃。然后,又利用为皇宫采办宫中奢侈品的借口出京,在地方大肆搜刮。据说,在梁芳的挥霍下,内库中前几朝累年积蓄下来的七窖金子都花光了。

所以,从成化一朝的历史来看,其挥霍程度也是很惊人的。之所以没有出现像明代后期那样的赤字,正如学者孟森说,只不过是“前数代之遗泽,一朝不易枯竭耳”!梁芳为了弄到更多的钱,甚至开始卖官鬻爵起来。像李孜省、僧继晓这样的佞幸之徒,都是梁芳荐进的。李孜省最初是江西布政司的吏员,由于贪赃被削职为民,却因为学习过五雷法这样的方术,而受宪宗宠幸。僧继晓据说知道“秘术”。他靠着梁芳的引荐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僧继晓的母亲是一个娼妓,继晓竟然请求皇帝旌表他的母亲,而皇帝也下令不需要审核,直接就为他的母亲立起了牌坊。甚至,皇帝还经常将宫中的宫女赐给继晓,供其*乐。终成化一朝,梁芳始终得宠于宪宗。只是孝宗即位以后,梁芳才被谪居于南京,不久下狱。

  柏(Bǎi,旧读Bó)姓源起有四:

  1、远古舜帝时候,有个贤人叫始祖为柏翳(即伯益),为舜时 司徒,舜赐姓赢,自此之 后柏翳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赢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据古书记载,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帮助舜帝驯养鸟兽。也就是说,他教人们将牛羊猪狗鸡鹅驯养后,物质生活的来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柏姓还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后代。远古时期另有柏姓,而古书记载柏姓古时也有写作伯姓的。

  2、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4、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伯芝。据说,伯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皇伯。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伯。伯姓,古时也作伯姓。 柏姓望族居济阴、魏郡。

  [编辑本段]姓氏由来

  传说远古时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个大臣,名芝,以柏木为图腾,人称柏芝。他协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诸多功劳,但并不因此而自满,深得伏羲的信任,后当上东方部落的首领,所以史家又称他为柏皇氏。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龙首而蛇身,遍身长满龙鳞,高八尺五寸,形状象鱼又象驼,左右各生一个肉翅,在波涛中游来游去。伏羲闻讯后,赶到孟津河边。那怪兽看见伏羲后,更是精神抖擞,背上的龙鳞闪闪发起光来,似乎组成一种图案。伏羲似有所动,知是神灵指点,忙命排香案顶礼膜拜。 当时柏皇随伏羲一起,见此灵机一动,赶快捡起一块烧过的木炭,迅速把怪兽身上的图案画在一块大石上。等伏羲祀拜完毕,那怪兽即沉入水中不见,伏羲这才想起怪兽身上的图案没有记下来,十分遗憾。这时,柏皇已把图案抄在木板上献给伏羲。 伏羲大喜,回去后日夜钻研,终于画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天下第一图:太极八卦图。 由于柏皇氏聪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后代都为帝王师,如颛顼帝的老师为柏夷亮父,喾的老师为柏招。另外,黄帝的地官是柏常,佐禹治水的则是柏翳等。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贵族。后来,柏姓大多转化为其它姓氏,所以现在反倒不多了。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按史料记载,柏姓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姓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相传上古时期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叫做柏皇氏,因为他们以柏树作为图腾对象,所以又称柏皇氏为柏芝。柏芝曾担任过伏羲的助手,传说,闻名中外的中华太极八卦图,便是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发明的。当时有一只龙首蛇身的怪物,见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擞,背上龙磷闪闪发光,构成一组图案,伏羲见状只顾顶礼膜拜,而柏皇氏却用烧过的木炭将图案画在大石上,献给了伏羲,籍此发明了太极八卦图。显然,这其中凝聚了柏姓人的聪颖与智慧。柏皇氏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百姓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并尊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后人便以“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柏国百姓以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开封,后大部分南迁,现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陕西、江苏等地。柏姓本是小姓,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黄帝时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颛顼有师傅柏亮文、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有柏成子。西周时,柏国君柏曾任周的太仆,唐代有左拾遗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挥史柏英,清代有书法家柏谦”。据说,北京、台湾、安徽、江苏有的柏姓人都喜欢“寻根问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引导得法,勉励自己及家人不愧对祖宗,做有出息的人,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事情。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编辑本段]姓氏考证

  《尚友录》记载:[古柏氏之后。]相传上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他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上,他的子孙就是柏氏。《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望出魏郡。]春秋时的柏国,在现在的河南省西平县的西方,至今还有一个柏亭。柏姓的发祥之地就在这里,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逐渐繁衍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县)、济阳(今山东省定陶县)。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魏 郡:柏姓望出汉置魏郡。现在河北省临漳县。据《姓氏考略》记载:古帝柏皇氏之后。又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或以为氏。望出魏都、济阴。

  2、堂号

  忠恕堂:柏姓宗祠堂号忠恕堂。

  [编辑本段]柏姓宗祠通用联

  〖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柏国;

  望出济阴。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柏姓的源流和郡望。

  魏郡世泽;

  帝师家声。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义全使节;

  道重帝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代唐代魏州人柏耆,大将柏良器的儿子,有纵横术,善于游说。当时契丹人王承宗(袭任恒冀深赵节度使)占据常山反叛,他以左拾遗的身份去常山,说服了王承宗,由此声震一时。太和初年,兖海节度使同捷反,他以德州行军计会使率三百骑兵前往,说服李同捷和他一起朝京师。后来,因受谗言贬官,又被赐死。下联说上古帝喾的老师柏招。

  图开烟阁;

  雾扫夔州。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魏州人柏良器,字公亮,父亲柏造死于安史之乱中,于是学剑术要杀贼报仇。后跟从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官械武卫中郎将,因平定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有功,封平原王,图形绘于凌烟阁,官至械领军卫大将军。下联典指唐代人柏贞节,镇守夔州,为官清良,政绩显著。杜甫曾有诗句:“柏公镇夔州,滞雾兹一扫。”

  容图麟阁;

  术擅纵横。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唐·柏耆。

  常山游说;

  帝师重道。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耆请往游说常山王承宗归降朝廷事。下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功平山越;

  道重帝师。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上古柏招。

  文授大学士;

  功封平原王。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道光进士柏俊,原名松俊,蒙古正黄旗人,咸丰间累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下联典指唐·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人。录功封平原王,画像于凌烟阁,晋升左领军卫大将军。

  〖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丛桂领筑柏家堰;

  亮父尝作颛顼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水利工程名人柏丛桂,江苏宝应人。洪武时建言请筑塘岸,起槐楼四十里,以备水患。诏发淮扬民工五万六千,使丛桂领导,期月工成。乡人呼为“柏家堰”。下联典出《汉书》古今人表载,上古柏夷亮父,为颛顼师。

  雪耘称米家蓝本;

  盟鸥乱北菀之真。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柏古,字斯民,号雪耘,嘉善人。侨寓平湖。书跌荡,法南宫;画山水,亦学南宫。与房山尝游西湖,冒雨上北高峰顶,曰:“此真米家蓝本也。” 下联典指清代女画家柏盟鸥,字映潭,扬州人。渔猎经史百家,于技艺无所不娴。尤工于丝竹及绘事。时人谓其“点染丹碧为山水,以乱董北菀之真”云。

  〖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两代帝师,金阙望重;

  千古学士,玉堂名香。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古时代柏招、柏同(一说为柏夷父和柏亮父),分别为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之师。下联典指东汉·柏侯子安,午阳人。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曾从受《春秋》,颇负盛名。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柏 常:黄帝时有地官(司徒),帝颛顼有师傅柏亮父,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 柏,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 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山海经·海内经》:“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於天。”郭璞注:“柏子高,仙者也。”

  柏良器:唐朝时人,他的父亲被安禄山杀死,他立志报仇,少年从军,打了六十多场战,当上将官时,才二十四岁,以后更立大功,做了大官。

  柏丛桂:明朝宝应人。洪武时,他上书朝廷建议筑淮堤 ,建 槐楼40里,以防备水患。后来,明大祖皇帝采纳了柏丛桂的建 议。 在淮扬一带征用民工56 000人,给他率领修建河堤、槐楼四十 里这个宏伟的工程,大功告成后,乡人称为“柏家堰”。世代造福于 民,流芳千古。

  柏文蔚:字烈武。率镇江新军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后被 推为南京临时政府北伐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安徽都督。民国4 年在上海参加护国运动。民国6年在广东参加护法战争。民国13年以 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革命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民 国21年日军进攻上海,主张抵抗,为时论所推崇。

  此外,还有西周时,柏国君柏冏曾任周的太仆。

  东周时有史官柏堂骞。

  汉有柏直、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遗柏耆,左领军卫大将军柏良器,封平原王。

  元代有画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卫指挥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画家、诗人柏立本,书法家柏谦,画家、书法家、诗人柏古。

  近代有资产阶级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编辑本段]根深叶茂

  达县赵家乡(清风乡)柏氏系始祖楚望公后裔,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壬申元年(1032年)正月十六日辰时,至今近千年,历三十四代。尔后十一世柏森贵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福里地对塘湾杜河村柏家坪。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争,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芜,发春之子柏氏二十二代世泰、世奎、世纯及堂兄世魁积极响应康熙鼓励移民之诏,于康熙年间一同入川。

  入川后,世泰、世奎、世纯定居于达县(绥定)赵家乡(清风乡)沙坝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三年,世泰、世奎、世纯兄弟三人及堂兄世魁思念远在湖南之父母,回祖籍各接来重病父母发春及朱氏、桂春及胡氏,次年发春、朱氏先后病故。发春葬于沙坝庙湾,朱氏葬于高石坎。世泰、世奎、世纯后人在此繁衍生殖已历十三世,人口达二千余之众。桂春之子世魁定居肖家坡。尔后明金迁于马家斜石盘干拱桥,元清、元道迁达县映山乡柏家坝,将其祖先桂春坟迁入映山,胡氏坟留肖家坡。

  世泰、世奎、世纯本居一处,后因人口众多,故世泰定居于关家沟,世奎定居沙坝朝门院,三子世纯好唱戏,不愿留川,回湖南老家,后因户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并带回家族狮子及乐器,定居肖家浜(熊家湾)。世泰世奎世纯合议率柏氏子孙集资修建家庙于踏水桥南头小屋坝上供奉祖先,后迁至庙坡上,名曰南溪庙,现仍供有家族狮子。世纯第六代子孙开达于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载千秋。

  百家姓中,潘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史传商朝时,舜的后代在潘地建立潘子国,子孙以国为氏,因舜姓姚,故称姚姓潘国。至商朝末期,周武王灭商,将潘地封与其弟毕公高之季子季孙,他们也以潘地为姓,是为姬姓潘国。两姓潘国由于势弱国小,均不见于经传。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封为邑,子孙以潘为姓,即芈姓潘氏。楚国公子商臣之师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今潘氏人群主要由芈姓潘氏组成。

  除此之外,赐姓为潘、外姓改潘以及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改为潘姓,也是潘姓由来的重要途径。

  一、潘姓迁变

  历史上潘姓并无大的变迁,先秦时期,潘姓最初活跃于陕西、河南、山西和湖北地区。唐朝以后,潘姓向甘肃、河北及山东等地发展。潘姓在南方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原两次南下移民福建之时。

  潘姓自立姓以来,名人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古代有东汉尚书左丞潘勖,三国时代东吴名将潘、潘璋,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北宋名将潘美,明文学家潘之恒,明清思想家潘平格等。而在近现代历史上,潘氏家族更是名人辈出,如:著名心理学家潘菽、画家兼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京剧演员潘心源、著名女画家兼雕塑家潘玉良、哲学家潘梓年、社会和人口学家潘光旦和中国***的先驱潘汉年等。

  二、潘姓名人

  风流才子潘安

  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晋文学家,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长于诗赋,尤善哀诔之文,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并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在晋代文学史上,他与潘尼并称“两潘”。潘岳的诗赋和诔作主要收集在《潘黄门集》中,其中诗歌有《悼亡诗三首》、《河阳县作诗》二首等,赋有《秋兴赋》、《闲居赋》等。

  潘岳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因作《籍田赋》而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10年之久。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前后,回到洛阳。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柏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柏出于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为炎帝的师傅,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西平县及舞钢市部分地区),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