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家谱睢宁魏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5浏览:1收藏

魏氏家谱睢宁魏集,第1张

魏姓何来

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魏姓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魏姓家谱

江苏:魏氏宗谱四卷、魏氏族谱八卷首一卷、魏氏族谱六卷、绍继堂魏氏族谱四卷

浙江:魏氏太廉堂进主册不分卷、兰风魏氏宗谱八卷、慈水魏氏宗谱二十八卷、山阴吴塘魏氏宗谱十卷、黄岩魏氏宗谱六卷

河南:汜水魏氏族谱六卷、项城魏氏族谱、镇平魏氏族谱五卷、魏氏族谱一卷

湖南:魏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魏氏五修族谱八卷首四卷、衡阳魏氏宗谱四十卷首一卷

四川:华阳魏氏宗祠族谱一卷、魏氏支祠族谱一卷、魏氏谱牒一卷、魏氏族谱一卷

魏氏族谱不分卷、续魏氏族谱不分卷、濂南下魏重修族谱不分卷

历史名人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 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候。

魏忠贤(明末阉党罪魁魏忠贤)

一、总目成于众人之手,多有自乱体例的地方。举例如下: 1.556——0002条家谱所藏地有“美国国会图”,556——0161条作“美国国会”。

2.556——0159条书名魏氏族谱加了[ ],别的书名均未有,不知何意。

3.556——0140条“清康熙四十七年”未换作公元纪年,556——0141条“明洪武四年”也未作换算。今依《中国历史纪年表》增补。

4.556——0054条未列藏地。 二、语体失误: 1.556——0170条:“谱奉元代人日元,字国泰为始祖”,此句不合中式语法,在全篇中显突兀。 三、家谱中需注意的地方: 台湾的地区分划受日本影响较大,“国”下设县,县下设市及乡、镇,只有省辖市和县为同级。如总目中有:

1.556——0156条“后裔散居新竹县新竹市”,区域上下级倒置。

2.556——0149条有“台北县”,556——0151有“台北市”,556——0152有“台北市”,556——0153有“台北市”,556——0154有“台北县”。 四、本词条说明: 1.底本为南图所藏《中国家谱总目》魏姓部分,为相机拍摄。

2.正文中的“X”,为照相模糊,不能看清,待日后补正。

3.《中国家谱总目》所收魏氏家谱未必全部,如我所见到的商丘魏氏家谱,未收入此书。

4.学者,天下之公器。如有能提供总目中所收书或未收书的,请帮忙补正。不胜感激。

庆彬于2011年5月1日星期日

源流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

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

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

史称魏姓正宗。

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

魏国原为商朝时的芮国,西周分封时改为“魏”,据说“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

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为晋国灭亡。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这就有点像商鞅一样以封地为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

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

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战国七雄中的魏国。

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

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

在芈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魏氏,形成魏氏的一支,该支魏氏与芈姓熊氏同宗同源,但查阅各地众多的魏氏家谱,尚未发现以魏冉为始祖者。

出自外姓改姓魏: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

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魏氏,接给高家续其香火,姓高。

长大后改回魏姓。

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

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源流二 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

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源于氐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略阳氐族人王元寿,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控制的中国北方地区有四部氐族人。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农历1月,北魏孝文帝在洛阳起建太和、安昌两大宫殿,四方集赋,民不聊生。

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氐族人王元寿愤而率部起事,聚众五千余家,自命大将军,号为冲天王,改姓名为魏揭,以对抗北魏王朝。

当时云中地区(今内蒙古托克托)大荒,民饥不耐,魏揭率起义军开仓赈恤。

到农历2月,汉川(今湖北孝感)氐族人泉会、谭酉等相继起义,并率部与魏揭合聚,声势愈旺,遂占据并州城(今山西祁县),与北魏王朝对抗。

2月底,北魏王朝秦州(今甘肃天水)、益州(今四川成都)两地刺史、武都公尉洛侯率大军讨伐起义军,起义军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北魏军攻破并州城,击杀魏揭,俘获其妻、子,押送京师洛阳。

魏揭的余子族人迁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汉姓为姓氏者,称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兀良哈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兀良哈氏,源出兀良哈部。

兀良哈人是元朝初期游牧于蒙古高原斡难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后裔,其代表人物就是兀良哈·哲勒篾与兀良哈·速不台兄弟俩。

另外,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个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汉姓为魏氏、周氏、吴氏等。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在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毕万。

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

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

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

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灭掉智氏,继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

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山东魏氏字辈

山东阳谷单支魏氏字辈(少禹公之后):少、文、佃、勤、广;来、玉、庆、建、方。

山东阳谷阿城镇陶城铺:延毓光懋培、尚翊绪庆传、振世继中正、树名建文连、立心承宪法、永允兴家范、美德宏润长、智远福祥乾。

山东莱芜魏氏字辈(分为多支,此次搜集了二支):一支为:春元加振广传述庆灿常。一支为:淑守先业佑培丕吉亿万嗣千年。

山东莱西魏氏字辈:文正家风、士业仁居、懋修令德。

山东莱芜牟东芦城支魏氏字辈:宗吉庆继绍述光烈泽衍书香(香为26世)。

山东青岛城阳魏氏字辈:进德光喜邦文吉福增昌兆钱克承业正中理一方。

山东枣庄薛城魏氏字辈:建文庆继兴永冠(传)志家繁祥瑞兆。

山东邹城市张庄镇魏氏字辈:景德庭怀传元奉培养善昭祥庆繁昌修敬来书本存仁裕厚长。

山东东平魏氏字辈:宗束广茂培尚翊绪庆传振世继忠正树德大文联立新呈宪法永允兴家繁。

山东荷泽单县魏氏字辈:自相钦广德修万茂振花雨。

山东菏泽巨野魏氏字辈:昌中玉衍祥庆。

山东德州魏氏字辈:成景国嘉享居世(康)开兆传风振德艳(彦)锦春时光英豪华泰民安昌盛。

山东临沂魏氏字辈:春敬新良繁秋长忠厚祥世远书香昭家和鸿利阳。

山东登州魏氏家谱:有成玉思宗世元永、运俊文洪。

山东济阳魏氏字辈:长殿玉永登、德重状元名。

山东兖州魏氏家谱:纯章玉(正)凤永、洪学明镇常、大英开文运、忠厚世代传、充远步先德、福祥家庆延。

山东青岛胶南大杨镇魏氏家谱:德绍时世祖、道记孔孟传、学乃家之本、端方勤民廉、后续辈分:德延绪茂、本玉宗凡、文明肇泰、恩福锡元、勋光廷振、功业世博。

山东齐河魏氏族谱:秀(修)得传家远行善可继昌。

山东东平魏氏字辈:宗束广茂培尚翊绪庆传。

山东莒县魏氏族谱:守思景廷兆振延代书田庆善隆公九堂中见三元。

山东汶上魏氏族谱:尽春兴邦国广震贵玉同,后续:庆林连长铭。

山东滨州惠民魏集镇魏集村族谱:中、仁、俊、丙、云、绍、兴。

山东肥城马家埠魏氏族谱:玉、文、传、吉、光、立、志、登、允、函。

山东潍坊高密魏官寨魏氏族谱:[不全];才.航.应.良.吉.宗.文.士.廷.凤.振.克.德.居.守.承.恕.先.仁.启.裕.厚.昆.传.至。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的魏氏字辈:长守先德光延庆。

山东省郓城县:天敬咸方正,家修兆贞福,孟明仁义理,孔言道德常。(二十一世至四十一世排行字辈)。

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半楼村:德,化,士,德,恒,光。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魏垓村:新,海,立,怀,显,方,正。

山东省郓城县魏路口村:登四一天敬,显方万八根。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金斗营镇东金村:兴振玉法茂,承汝全奕良,守序宗家德,正昭仰龙光,树新建文运,安邦庆太祥,善立广平宪,世继廷范康。

山东临清市潘庄镇魏沿村:振、子、有、文、登、士、茂、怀、云、金、朝、师、永(洪)田、长(常)、纪(计)。

山东省滕州市东戈镇后村:朝镇章功.逢允星锡.洪子有文秀清守成继。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天开宏庆泽,承国征基雄,继曰纯良美,思云贤哲中。

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魏垓村:法新海立天敬咸方正家(十八世至二十六世)。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魏家村:

一支:茅炳堂明(铭)治。

二支:清凤兆积善。

山东省齐河县祝阿镇大庞村:乐,竹,占,山,明。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黄山涧村:振(23世)延永传慎,垂裕厚昆长,硕德惟培佑,令召世繁祥。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白菜魏村:自78世起(约1410年始),字辈是——78世宽、79世善、80世孝、81世寿。

山东省茌平县广平乡魏王村魏庄:镇,玉,振,殿,成,守,望,保,加,好。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东街村:淑守先业佑培丕吉亿万肆载受天之祉。

山东省临听市费县探沂镇甘林庄村:士(荣)乃可敬,德修本自名,忠厚传家宝,效友守长经。

山东省齐河县大魏村:修德传家远行善克继昌忠新堪玉秀舜仕自诚梁。

山东临沂郯城县魏庄村:继约纯良美,思云传慧忠,恒作万学建,福层凤宪瑞,连芝春向荣。

山东枣庄:永锡作增洪奎苍龙忠孝怀宝继传家庭。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毛庄:21世前:二启兰二恒登朝永印子,自22世续:春敬新良繁,秋长忠厚祥,世远书香昭,家和鸿利阳。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殿,中,效,广,传,述,庆。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辛庄村:振延永传慎,垂裕厚昆长,硕德惟培佑,令昭世繁祥。新荣开富贵,显跃存泽芳。伟道春其利,华绪瑞恒良。

山东省临清市潘庄镇刘梭庄村:瑞,臣,庆,耀,华,宏,立,建,广。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魏厂村:景,全,瑞(清),臣,庆,耀,华,宏,立,建,广。

山东莱芜(莱芜魏氏共有六大支:夹谷魏氏、古博魏氏、芦城魏氏、魏王许魏氏、南北栾宫魏氏)。

山东莱芜夹谷魏氏字辈:淑守先业佑培丕吉亿万肆载受天之祉承源修德才贤勤善祥瑞鸿运家兴国盛(盛为45世)。

山东莱芜古博魏氏(山口)字辈:春原嘉振广传述庆灿长章宪钦正式遵修延益芳敦厚运际隆孝友嗣乃昌(昌为46世)。

山东莱芜芦城魏氏字辈:光列成志愿德锋久征先增合均需铭千庭共存连全国镇良任福祯呈祥含企名钟宁兆同庆有旭言(言为60世)。

莱芜盆泉魏氏(男栾宫长长支)字辈:邵东功德举纪美资荣膺慕自翊由迪茂祈(祈为36世)莱芜魏。

王许魏氏字辈:肇鸿廷嘉万世恒昌萃秀聚杰德业馨光立言法来树声传香厚道仁惠福寿长(长为50世)。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魏家铺:斯同之长法加凡。

山东省单县东城区段楼行政村魏庄:守玆淑则自然衍祥克绍宗德昭献荣光圣明广继文景世昌。

魏氏家谱60字辈排序是如下:

一、四川成都新都:祖德开鸿儒光宗绍盛图大廷登国彦永世启新模。

二、四川宜宾江安:世登文朝正邦家。

三、四川泸州宜定:其文应正龙光明晋国肇。

四、四川华阳:定鼎宗三晋人才历世新承嶶开甲第耀祖显门庭。

五、四川绵阳:世代忠良起方秀。

六、四川一支:明安其文国永君良学忠先泽登仕远孝友一家传。

七、湖北新州:元珍光辉泽久世。

八、湖北宜昌、沙市:世秉忠良大启文光明德法祥万代永昌。

九、湖北武汉蔡甸(汉阳):修德辉先绪培仁启世昌。

十、湖北京山:光明正大典章华国。

百家姓姓氏大典之魏姓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采,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百家姓姓氏大典之魏姓,欢迎大家阅读!

 一、来源有二 :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二、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 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

 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 城:今山东微山县一带。

 四、家乘谱牒

 江苏:魏氏宗谱四卷、魏氏族谱八卷首一卷、魏氏族谱六卷、绍继堂魏氏族谱四卷

 浙江:魏氏太廉堂进主册不分卷、兰风魏氏宗谱八卷、慈水魏氏宗谱二十八卷、山阴吴塘魏氏宗谱十卷、黄岩魏氏宗谱六卷

 河南:汜水魏氏族谱六卷、项城魏氏族谱、镇平魏氏族谱五卷、魏氏族谱一卷

 河北:景县魏氏族谱

 湖南:魏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魏氏五修族谱八卷首四卷、衡阳魏氏宗谱四十卷首一卷

 四川:华阳魏氏宗祠族谱一卷、魏氏支祠族谱一卷、魏氏谱牒一卷、魏氏族谱一卷

 山东:寿光魏氏族谱。

 吉林:扶余五家站三支谱:魏氏东南支谱、魏氏西支谱,魏氏支谱。祖籍山东寿光。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由河北枣强县迁入山东寿光。始祖兄弟三人。讳 鸣谦、鸣远、鸣让。 魏氏族谱不分卷、续魏氏族谱不分卷、濂南下魏重修族谱不分卷

 五、历史名人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 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候。

 魏 胜:南宋抗金名将!

 魏 叔: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后代现居寿光侯镇黄桥。有一支在东北吉林扶余五家站镇,黑龙江省鸡西市。

 魏大同:山东寿光籍,魏叔的后代。清末迁至吉林扶余五家站镇,民国时期考入清华大学。曾任中华民国诸多省份最高法院院长。后代有留在东北的,也有去台湾的。详情见扶余县志。

 魏敏学:20世纪90年代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

 魏姓才华杰出 功名显赫光彩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采,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魏姓光彩的起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后裔万仕晋,封于魏,至双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候,称王,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钜鹿,任城。”

 由此可见,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来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到晋国做了官,食采于“魏”这个地方,他的历代子孙并且都是晋国的高官,后来权势日隆,到了魏斯的时候,乾脆与韩、赵两家同时瓜分晋国,自成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野,就在此时。战国时代,魏国并被列为“七雄”之一,他们当时叱咤一时,不难想见。

 战国时魏国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因此,魏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各地。现在,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魏家仍然是当地的望族。

 谈起魏家早期的光荣历史,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因此,只好举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简单来说明魏姓祖先的`杰出才华与显赫事功了。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时代的魏武子,当时,魏家仍然是晋国的大夫,还没有独当一面。而这位魏,却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有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国之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国是在他的手里,一跃而列为诸侯,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举足轻重。据《史记》的记载,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的贤士都向他投归,他的声名也因而大噪,他并且曾派乐羊攻陷中山,派西门豹守邺,从此河内称治,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

 战国时代,魏国在群雄争立的混乱局面中,仍然巍然屹立,傲视群伦,几千年来人人都知名的信陵君,就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

 魏征,是人们所熟悉的唐代名臣,他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汉族声威最为远播的时期,不过,被四夷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对于这位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却显得有点敬惮。魏征的文才也非常好,曾经撰写《隋书本纪列传》,还撰有《类礼》二十卷,十分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曾命藏之秘府,奉为国宝。

s("content_relate");

《魏哲墓神道碑》公讳哲,字知人,巨鹿曲阳人也。七代祖靖非,前秦征北大将军,镇北地上郡,其后子孙因家于宁州襄乐县。

《大唐故京兆府鄠县尉钜鹿魏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兼慈,字宅相,钜鹿曲阳人也。 开元十五年(728年)六月十三日终於恭安之里第。

《唐故朝散大夫前行河内郡河内县令上柱国钜鹿魏公墓志铭并序》公讳兼爱,字平,钜鹿下曲阳人也。以天宝五载(747年)二月三日终于安邑里第。

《唐故巨鹿魏府君昆季墓志》墓志拓 公昆季天伦也,讳敏,字敏。令弟讳端,字端。巨鹿曲阳人也。以大历九(775)年夏五月四日祠

根据墓志记载 巨鹿魏氏 是毕公之后 祖籍地钜鹿下曲阳 今河北省晋州市 代表人物是 魏收 魏征

魏氏家谱睢宁魏集

魏姓何来 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