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陈真、霍元甲、黄飞鸿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什么辈分呢?
第一,陈真。
陈真根本不存在,是小说家倪匡虚构的人物。
当时倪匡写剧本《精武门》,就为李小龙度身定做了这个陈真的角色。
其实,霍元甲没有一个徒弟叫做陈真,只有倪匡多年后翻看当时一些资料,发现霍元甲葬礼上一个宾客叫做陈真。
倪匡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就以此虚构了这个角色。
第二,方世玉。
方世玉很有可能不存在。
方世玉被认为出生在肇庆市,死在肇庆。
然而,肇庆市为了搞当地的旅游开发,曾让地方志编纂的几个学者,用尽全力寻找史书资料、历史遗迹等等。
然而,找了很多年,什么也没有找到。
到时候有一些方姓人士自称是方世玉的后人,但口说无凭,甚至连方世玉的坟墓在哪里也说不清。
所以,编写地方志时就没有把方世玉编录进去。
一般认为,方世玉并不存在,只是清代著名侠义小说《乾隆游江南》的杜撰人物。
小说中写:福建少林寺至善法师及其门徒方世玉、胡惠乾、洪熙官仗恃武功,聚众作恶,乾隆于是惩贪官,除恶霸,延揽英雄,并派兵剿灭了福建少林寺。
这都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南少林在满清时根本没有被火烧过。被烧的是北少林,也就是嵩山少林寺。
而北少林被烧是民国时期,是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掉,时间是1928年。
第三,洪熙官。
洪熙官倒不是虚构人物,但只是一个普通武师。
传说洪熙官坟墓所在的《小榄镇志》记载:洪熙官原为嵩山少林派武师,学满归粤,因触犯朝廷法令,潜居小榄。其子洪文定前来寻父,遇陈东发。陈因为钦慕洪熙官,于是为洪文定指路并赠银。洪熙官感激在心,两人成为师友。洪熙官死后,陈为其主丧事,葬于飞驼岭东木臂。
这个历史说的很清楚,洪熙官确实会少林拳,但他只是触犯朝廷法令而跑路躲避,并没有说是为了反清复明。况且,如果他真是反清复明,儿子洪文定和妻子早就被连坐关押了,怎么可能来寻找。洪熙官也没有什么反清行为,最多就是在当地教拳而已。
**和小说,都是套用人名的胡说八道。
霍元甲资料
霍元甲是民族武术家,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英雄,在霍元甲的故事大肆搬上大荧幕的时候,霍元甲最真实的经历是什么呢?霍元甲的资料究竟有哪些?
《霍元甲》剧照
霍元甲生于清朝同治七年,他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光安乐屯,霍元甲出身于镖师世家。在幼年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名震一时的拳师,但是他的父亲不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武术,因为霍元甲的性格是非常凶狠好斗的,所以霍父害怕霍元甲有辱霍家门楣不传授霍家拳与他。霍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过着地地道道农民的生活。在27岁前都过着朴实的生活,在28岁的时候霍元甲在天津卫的码头上当搬运工,渐渐的霍元甲在天津为人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品格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最后让霍元甲出名的就是与洋人打擂台。
在清末的中国,被列强统治者,霍元甲作为一名爱国武术家肩负起了自己的义务。 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被压迫,霍元甲的出头让国人感受到希望,他不愿意碌碌无为,而是选择了站出来跟外国人进行比武,选择用这种方式来为祖国争一口气。那时以霍元甲的名气一时吓走了不少的竞争者,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终于不是待人宰割的羔羊了。最值得说的还是1910年霍元甲受各界人士的帮助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但是在精武会成立初期霍元甲遭受奸人所害丢掉了性命。
在精武会成立的时候,霍元甲被称为精武大侠,而且这时的霍元甲威望都很大,刚刚在上海开创了局面的霍元甲正值壮年,却过早去世令人惋惜。他将拳法的境界提高了很多,不局限于门户性而是更多的将拳法相融合,提出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就是这么一位让人怀念的大侠。
霍元甲家谱霍元甲是清末的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但是他的居住地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他的家庭也是镖师世家,父亲也是一名拳师,他的武艺十分高超。霍元甲的家谱在他出名之后也有很多人去探究,霍家的家谱究竟是怎样的呢?
霍氏家谱记载
霍家的祖籍地在河北省沧州境内,所以有人去了霍氏祠堂一探究竟。在东光县油房口村找到了这座祠堂,这座祠堂建于明末时期,这个祠堂的建成全靠那时任命兵部尚书的霍伟华,霍维华的进阶之路就从油房口村开始的,从这里中举人然后到了非常重要额职位,霍氏祠堂的建立也说明了霍氏在那时是非常风光的。油房口靠近大运河的东岸,这座传说中的霍氏祠堂已经建立了300多年了,霍氏祠堂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后来被拆除了,只剩下一座遗迹在原地。
在这里还是找到了一块石碑,在这块记载了霍家家族始祖的石碑上,有些字迹依旧清晰可见,东光县的霍氏始祖是一个叫霍潭的人,霍潭也是明初从山西移居到河北的,石碑的一部分也找不到了所以不知还有的祖先是谁。霍氏后人在家乘中写道霍氏祖先为霍叔,霍叔是周武王第八个弟弟,而且这位霍叔就是霍家最高的祖先了。霍叔被封做霍国的国君,但是后来在战乱中霍国被灭,这一国人改名姓霍以此纪念霍叔。霍元甲的祖先是在战乱中逃亡至东南方向,定居高平县的那一支霍氏。
我们都知道霍家拳的套路招数灵活,也知道大侠霍元甲不但打遍津门无敌手,更让外国挑战者闻风而逃。作为一代大侠,霍元甲的拳法——霍家迷踪拳,也是在霍家世代流传的武功。那么霍元甲的后人,作为霍家拳的传人,他们当中是否也有武术高手呢?
其实霍家拳一直都在流传,修习迷踪拳者也不在少数,可是霍元甲的后代中,尤其是子辈之后的,基本上已经没有武术高手了。其实别说没有武术高手,就是坚持习武的也几乎没有。这确实令人很遗憾,霍家中还有当年的家传拳谱在世代流传,可是只有寥寥数人在翻阅,并没有谁像当年的霍元甲般勤修苦练。
一、武术世家,习拳不如学文
我国的传统武术虽然源远流长,可是到了近现代,逐渐失去了实际作用。加上我国近代开始的兵荒马乱,让一些武学世家得不到一个稳定的发展、延续的环境。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学习文科、学习技术,比学习武术来得实际,毕竟学好一门手艺,无论是在什么社会环境,都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武术,成为了一种业余爱好,这也导致一些武学世家,其后辈子孙都不再学拳。
霍家就是例子,霍元甲生育了两个儿子,霍东章和霍东阁。霍东章并没有学习武术,霍东阁武学资质高,继承了霍元甲的衣钵。霍东阁的三个儿子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都跟着父亲学过武艺。霍东章的四个儿子霍寿嵩、霍寿臣、霍寿昆、霍寿金中,仅有霍寿嵩学习家传武艺。因为霍东章务农学文,霍寿嵩自幼聪明伶俐,被霍东阁带在身边培养,也学得一身好武功。
到了霍元甲的曾孙这一辈,仅有霍文亭的儿子霍自正会家传武艺,其余的曾孙辈都已经弃武从文。霍自正虽然有家传拳谱,可是他资质有限,加上父亲霍文亭武艺不高,对家传武功的领悟和学习都不深,所以他也称不上什么武术高手,而是位勤恳的农民,并非武术界人士。这就是武术世家进入现代社会后的真实面貌,习拳不如学文,因为社会环境早已变化,武术家已经成了一个十分小的圈子。
二、乱世习拳,不免远走他乡
霍元甲因为生活在中国乱世,所以为了强国强种,而以一身武艺为中国人出头。可是在乱世,动荡的社会,不利于武术世家和武术家的发展。霍元甲为了国家和国人出头,结果横死;霍东阁继承了父亲的武艺和事业,可是也因为国内战乱,不得不远离国土,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
虽然霍东阁身在南洋,却心系神州,可是毕竟还是远走他乡。对于霍家这个武术世家而言,乱世习拳,终究还是得远走他乡。虽然霍东阁重振精武,还在海外弘扬中国武术,可是毕竟远离中国,收效十分有限,后来在南洋创办的精武馆也停了。也正因如此,霍家的武艺传承逐渐衰落,为了生存,霍东阁也不得不以开医馆为主业。
霍元甲的后代中,只有霍东阁这一支在传承家族武艺。霍东章的儿子霍寿嵩后来因父亲之命,离开了霍东阁,回了国内,武艺后来荒废了。可是霍东阁这一支也弃武从医,霍家也就失去了武术的传承。
三、为谋生活,拳谱不如锄头
如何生活是武术世家的一个首要问题,如果武术发展环境好,当然可以通过开武馆、收徒弟来挣钱。可是一旦环境发展不好,例如战乱发生,那么生活就是问题了。好在学中国传统武术的都会推拿、针灸等医术,有的还会炼制伤药、跌打酒之类的,所以为了生活,武术世家即使无法靠教拳来维系生活,也可以开医馆来糊口。
霍东阁因为定居的爪哇一地缺医少药,所以利用所学,开了医馆,后来发展得很好。二战时期,东南亚受到日军的侵略,霍东阁进行抗日活动之余,也凭借自己开的医馆,让家族得以延续。霍寿嵩的儿子霍公正留在爪哇,也成了一名医师,继承了霍东阁的医馆。霍家的南洋一脉,已然弃武从医。
霍文亭学文,他的儿子霍自正务农,虽然也会比划两下迷踪拳,可是也只是能比划两下而已,称不上是一位武术高手。所以霍家在国内的另一脉,也不再学武。当然,这都是为了生活,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何况,学武得吃苦,而现代人选择多,不愿意吃学武的苦,也没必要吃。
综上所述,霍元甲的后代不再传承家传武艺,虽然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武术的发展终究是不如以前了!
不过霍元甲的后代中,有一位玄孙霍静虹,以武术事业为生,是天津商业大学的武术教师,也是唯一一位以武术为职业的霍元甲后代。
可惜的是,她并没有传承霍家拳法,而且她也不注重家传武艺的传承,她觉得武术不该受到所谓家族传承的限制。
虽然如此,可是霍家还在,霍元甲的武功还在,霍元甲的精武之魂还在,霍元甲的传承其实也还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可以不习武,可是我们不能忘记霍元甲!
霍姓的来源,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的记载,是这样的: “周文王第六子叔处之后,今河东有霍邑,是其故都,子孙以国为 氏。”换言之,霍姓中国人是圣君周文王的第6房子孙;他们的始 祖霍叔处,于其兄周武王灭纣得国之后,被封于霍国,与管叔鲜与 蔡叔度共同监督当时被封于宋国的纣王之子武庚。后来周武王逝世 ,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引起了早期历史上著名的“管 、蔡”之乱,结果,霍叔处也受到连累,被周公降为庶人。不过霍 叔处虽然被降为庶人,不再具有贵族的身分,但是他所始封的霍国 ,并没有因此而被灭,仍然继续存在,一直到春秋时代,才被曾经 一度称霸的晋国所并,而成为晋国的一部分。当时霍国的所在地, 根据考证,就在今山西省霍县的西南地方。换言之,这个地方也就 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所以霍姓是太原郡。� 山西霍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的称盛,从一代名将霍去病一家人 在汉朝的出人头地和飞黄腾达,便一目了然。这一家人,除了霍去 病的赫赫军功之外,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被刘家天子图形“麒 麟阁”的一代名臣。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出将入相,相得益彰, 使得山西霍氏的声名,天下尽知。
我的QQ403116770 我的主页 联系信箱haohuangyou@163com
欢迎光临本站
一、寻根溯祖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时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二、郡望分布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蜀 郡:秦国灭古蜀国后,置蜀郡。相当于现在四川省成都及温江地区。 三、历史名人 霍去病:西汉名将,是卫青的外甥。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他先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初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汉武帝曾要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病故时,年仅24岁,武帝为了显示他的战功,给他修筑了一座好似祁连山形状的大坟墓。 霍 光:西汉政治家,为霍去病之弟。武帝时,任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从未有过错。甘露中,帝思股肱之美,图开麒麟阁,霍光居首位。 霍 韬:明代礼部尚书。学博才高,多所建树,颇涉国家大计,著有《渭厓集》、《西汉笔评》等。 霍元瞻:明代画家,善山水,有《秋山图》等佳作传世。 霍东阁:霍元甲之次子。幼年爱好武艺。清宣统一年(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死后,与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经营精武体育总会。后赴南洋筹办精武体育组织。在巴达维亚城、巨港、芝利昆、三宝垄、梭罗(苏腊卡尔塔)、万隆、北加浪等地成立精武分会。他除精通武术外,还喜吟诗、作画、书法,同时又钻研医学,挂牌行医。
霍姓的来源,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的记载,是这样的: “周文王第六子叔处之后,今河东有霍邑,是其故都,子孙以国为 氏。”换言之,霍姓中国人是圣君周文王的第6房子孙;他们的始 祖霍叔处,于其兄周武王灭纣得国之后,被封于霍国,与管叔鲜与 蔡叔度共同监督当时被封于宋国的纣王之子武庚。后来周武王逝世 ,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引起了早期历史上著名的“管 、蔡”之乱,结果,霍叔处也受到连累,被周公降为庶人。不过霍 叔处虽然被降为庶人,不再具有贵族的身分,但是他所始封的霍国 ,并没有因此而被灭,仍然继续存在,一直到春秋时代,才被曾经 一度称霸的晋国所并,而成为晋国的一部分。当时霍国的所在地, 根据考证,就在今山西省霍县的西南地方。换言之,这个地方也就 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所以霍姓是太原郡。� 山西霍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的称盛,从一代名将霍去病一家人 在汉朝的出人头地和飞黄腾达,便一目了然。这一家人,除了霍去 病的赫赫军功之外,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被刘家天子图形“麒 麟阁”的一代名臣。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出将入相,相得益彰, 使得山西霍氏的声名,天下尽知。
一、寻根溯祖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时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二、郡望分布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蜀 郡:秦国灭古蜀国后,置蜀郡。相当于现在四川省成都及温江地区。 三、历史名人 霍去病:西汉名将,是卫青的外甥。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他先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初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汉武帝曾要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病故时,年仅24岁,武帝为了显示他的战功,给他修筑了一座好似祁连山形状的大坟墓。 霍 光:西汉政治家,为霍去病之弟。武帝时,任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从未有过错。甘露中,帝思股肱之美,图开麒麟阁,霍光居首位。 霍 韬:明代礼部尚书。学博才高,多所建树,颇涉国家大计,著有《渭厓集》、《西汉笔评》等。 霍元瞻:明代画家,善山水,有《秋山图》等佳作传世。 霍东阁:霍元甲之次子。幼年爱好武艺。清宣统一年(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死后,与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经营精武体育总会。后赴南洋筹办精武体育组织。在巴达维亚城、巨港、芝利昆、三宝垄、梭罗(苏腊卡尔塔)、万隆、北加浪等地成立精武分会。他除精通武术外,还喜吟诗、作画、书法,同时又钻研医学,挂牌行医
有,据相关记载,大侠霍元甲有两子三女,分别是:霍东章,霍东阁、霍东清、霍东琳、霍东琴。长子霍东章不习武术,次子霍东阁则武艺高强,16岁前往上海精武会任教,1924年在南洋泗水(现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市)成立精武会南洋分会,他是霍元甲武术精神的继承人。
霍东阁生有三子:长子霍亚廷、次子霍文廷、老三霍文亮,而霍亚廷就是霍静虹的爷爷,因此霍静虹便是名副其实的霍元甲玄孙。然而,据霍静虹介绍,霍家从她爷爷这辈开始,就已逐渐不再以习武为主了。
扩展资料
2017年全运会上,霍元甲玄孙霍静虹,代表天津队拿下群众比赛健身气功团体赛冠军。作为霍家这一代中唯一习武之人,霍静虹理所应当成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霍氏练手拳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她也正着手汇编新的霍氏练手拳大纲,争取将霍元甲留下的“迷踪拳”发扬光大。
不过,在霍静虹的设想中,“迷踪拳”不再是克敌制胜的杀招,而是强身健体的工具,“这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人民网-霍元甲玄孙女全运会夺冠 揭秘霍静虹:38岁才开始学霍家迷踪拳
2006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动作片《霍元甲》上映了,内容描述了霍元甲争名夺利,领悟武学真谛,最后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
观众们看后直呼过瘾,该影片的打斗场面激烈又华丽,所传递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的精神内涵相当让人认可。
但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却将《霍元甲》剧组告上法庭,他认为影片的描述严重失实。
**里,霍元甲不光没能维护民族尊严,还被导演拍得飞扬跋扈、滥杀无辜,最后败于擂台。
至于影片里霍家家破人亡,没有后人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霍自正的言论引起了很多人好奇,原来霍元甲还有后人留存。
那霍元甲去世后,他们去哪儿了?
霍自正说影片描述得不真实,那 历史 上真实的霍元甲又是怎样的,为何他会英年早逝呢?
提起霍元甲,人们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自强不息、坚毅自信的男人形象。这个形象多来自于**和电视剧,甚至是民间传闻。
**里,霍元甲出身富贵人家,从小体弱,受尽欺负。成年后一人对战四国大力士,家人被仇家杀光。
现实中却并非如此,据霍元甲在国内的后人霍自正说,霍元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并不像**里描述的那么有钱有势,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而让霍元甲名扬天津乃至为全国称道的,是他数次吓退外国大力士。
1901年,天津戏园来了一名俄国大力士,名叫斯其凡洛夫,他自称自己为世界第一大力士。
他十分嚣张,在戏园广发传单,上面印着:“打遍中国无敌手,让你们这些‘东亚病夫’开开眼界!”
周围的观众只是看着大力士,对其指指点点,但震惊于他的块头,没人敢上前与之一战。
霍元甲听说此事,马不停蹄带着徒弟刘振声赶到。
戏台上,斯其凡洛夫先是表演了平卷铁板,又是绷紧肱二头肌,然后“咔”一下扯断铁链,表演完毕,他戏谑着说:
“‘东亚病夫’们,来和我过过招。”
霍元甲闻言,直接箭步跳上台,大声回应:
“我就是你口中的‘东亚病夫’霍元甲,我来和你打。”
斯其凡洛夫见来者信心满满,不由得有点心虚,只好推脱:“那就明天打!”
斯其凡洛夫回去后,忙问翻译霍元甲的来历,翻译回答他:“霍元甲是天津有名的武林高手,功夫很厉害,你最好做好准备,否则会吃大亏!”
第二天比武,斯其凡洛夫看着负手而立的霍元甲,又想起昨天翻译的话,不由心生畏惧之心,不敢与霍元甲比斗,低头求饶:
“我只是来卖艺的,说那些话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算数。”
霍元甲要求他登报道歉,否则就上台来比划。
斯其凡洛夫满口答应,不久后就逃离了天津。
不久后,霍元甲又听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摆下擂台约战中国高手,还刊登广告大肆侮辱中国人,引起了上海民众的强烈不满,霍元甲二话不说就赶往上海。
奥皮音得知对手竟是从天津赶来的高手,眉头紧皱,如此大老远跑来比武,定是个硬茬子。但擂台摆好了,比武协议也签了,广告也发出去了,如今人山人海的观众正看着他呢,这可怎么办?
奥皮音眼神滴溜一转,准备耍赖,提出了要求:
“我们要拿重金做赌注,并且不许在比赛中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国传统武术技巧,只许用拳头!”
霍元甲洒然一笑,从好友那儿借来资金,又点头示意,同意了奥皮音的比试条件,只用拳法。
这下奥皮音彻底傻眼了,这么苛刻的条件他都敢答应?这下没办法了,他只好使用拖字诀:避战!
霍元甲面对这般无赖的对手,只好决定在报纸上刊登战帖,激他比武。
“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奥皮音已经吓破了胆,见此文后更是没有了战意,于是连夜逃离上海,连带着擂台的操办方也携公证人跑了。
自此,霍元甲彻底名震中国,人们都知道有一中国高手,无惧外国大力士,多次出战,大力士皆望风而逃。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霍元甲的好友,人称“大刀王五”的王子斌在北京遇害,霍元甲悲痛万分,与徒弟一道悄悄潜入北京,拿回了好友的首级,将其安葬。
这次潜入,霍元甲亲眼目睹了八国联军在天津乃至北京一带的罪恶行径,这加深了霍元甲对侵略者的仇恨之心,还对清政府的无能产生了不满。
为了振兴民族信心,锻炼中国人的体魄,不再受外国人欺负,霍元甲在朋友的帮助下摒弃武林的“潜规则”,在上海创立“中国精武体操会”,他亲自教授霍家绝学“迷踪拳”。
除此之外,他招揽各路高手当教头,希望能集各家所长助人练就绝学。
这引起上海虹口区日本柔道协会的注意,日本人不仅怨恨霍元甲抢夺他们财路,更不服他的功夫。
于是,日本人派了十个柔道高手前来挑战霍元甲,企图打败他,重挫中国的民族信心。
霍元甲办武术学校也是为了与外国列强抗争,欣然接受了挑战。
他和徒弟们坐镇练武场,连败九个日本高手,最后一个是这伙日本人的头目,实力最强,霍元甲亲自上阵。
但日本头目完全不是霍的对手,刚动手便被打得连连后退,头目动了歪心思,朝着要害部位下死手,霍元甲识破了头目的肮脏手段,连接几招,反手打断头目的胳膊。
场馆内的日本人鸦雀无声,不过,日本人很快便改变策略,主动向霍元甲示好。
霍元甲性情豪爽,本次打斗也是抱着“以武会友,交流学习”的心态,接受了日本人的和好请求。
日本人提议一同吃饭,聚餐时,日本管事发现霍元甲频频咳嗽,心生一奸计,假装热情地推荐他去日本治疗。
盛情难却,霍元甲没有看穿日本人的“好意”下的阴谋,笑着说“那便去吧。”可吃了日本医师给他开的药后,他的病症反而加重了。
精武会的人意识到了不对,想让霍元甲停止治疗。可日本人竟然以疗程还未结束,不宜断药的理由劝其继续治疗。
此时霍元甲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1910年9月14日,这位传奇的大师便去世了,此时他才创立“精武门”70余天,年仅42岁。
霍元甲去世后,他的朋友将他服的药拿到上海的医院化验,竟然发现这是一种慢性烂肺的毒药。而在后人为其迁坟时也查验过他的尸骨,发现遗骨内黑色一片,这说明他确实死于毒药。
可悲的是,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清政府无所作为。如此一位武术大师被外国人谋害,只有民众们群情激奋,自发悼念霍元甲,可日本人并没有得到实质惩罚。
日本人的小算盘也未能如意,他们想通过毒死霍元甲的方式摧毁中国的民族信心,欺压民族意志,可此举反而激发了民众的练武狂潮。大量百姓前往精武会练习武术,各路好汉纷纷加入,精武会竟是发展壮大。
霍元甲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长子霍东章一直在乡里务农。
而16岁的次子霍东阁,被叔叔霍元卿带到上海,秉承霍元甲遗志,留在精武会主持大局。
霍东阁,生于1895年2月,在静海县的小南河村长大。受到父亲霍元甲的启蒙,和家庭氛围熏陶,自幼酷爱武术,且武术天赋极高。无论父亲和其他长辈教他什么招式,刻苦的霍东阁都能学会。
当霍东阁十多岁时,霍元甲惊讶发现,次子的功夫已经不逊于自己了。霍元甲欣慰后继有人,迷踪拳绝学能传承下去了。
父亲被害后,霍东阁来到上海,此时精武会没了主心骨,濒临解散,他决定完成父亲的未竟之志,将精武会的精神发扬光大。
虽然霍东阁只有16岁,但武艺纯熟,在馆内一边教授学员,一边自学深造。
他知道父亲在世提倡全民练武,有着强国强心,帮助中国人抵抗外侮的雄心壮志,他决定肩负遗志。
霍东阁年纪轻轻就颇具魄力,在上海再成立三个分会,后续又在汉口、香港、广东成为分会。
1919年,25岁的霍东阁来到广州,当地军阀陈炯明十分器重他,但陈炯明背叛了孙中山。道不同不相为谋,霍东阁只能继续向南。
霍东阁的妻子不同意,她是北方人,来到广州生活,语言不通已令她十分难受了,如今还要继续向南,那不是到南洋了?她不愿意跟着霍东阁出国受苦。
听闻妻子抱怨,霍东阁也很苦恼,他已管理精武门十年了,由于霍元甲带起的练武之风,全国各地都冒出许多武馆,精武门的生存空间逐渐变小,而南洋印尼方向还是一片空白,非常适合他发展。
选家庭,还是选事业?霍东阁坐在广州的武馆门口,内心陷入了痛苦的挣扎。
这份事业是父亲传下来的,他答应父亲要将精武门发扬光大,印尼是一片处女地,华裔众多,他很自信,若是去印尼,一定能闯出一番天地。
另一边却是自己的家庭,妻子不愿意跟随自己出国,儿子也还小,实在让人难以抉择。
最后,霍东阁还是选择了前往印尼,妻子依旧不愿同去,带着儿子回了天津老家。
1923年6月12日,霍东阁来到爪哇泗水。他打算在这块地盘打响精武门的招牌。
白天,他四处宣讲、演示精武门武术,可当地人只当他是卖艺的。
于是他抽出时间,每天晚上义务教授当地华人武术,在这过程中结识不少华侨和富商。
一段时间过去了,推广武术依旧没有起色,但他没有放弃,决定换个思路,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当地群众先认识精武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泗水中华学校的募捐表演上,霍东阁的“迷踪拳”得到了观众雷霆般的掌声。
观众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兼具力量和美感的招式。霍东阁趁热打铁,又打了一组“醉八仙”拳,众人震惊不已,起立惊呼。
自此,霍东阁的大名传开了,印尼的教育界都知道这么一号人,侨南、中华和振文等中华学校争相邀请他去授课。
霍东阁来者不拒,竭尽全力教授学生,带他们四处比赛,并趁机创立印尼的精武门分会。
霍东阁武技高超,较之父亲霍元甲也不遑多让,不但让华人赞叹,也让欧洲人羡慕,《南溟竟物精武大事记》上写着外国人对他精湛武艺的感慨:
“中国国技,实架于世界之上,我国虽有拳棒科学,不抵霍东阁君之‘醉八仙’拳,实为中外独一无二之技。”
不到两年,霍东阁在印尼华人圈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华人习武也成了最流行的事,学员人数暴增,霍东阁不得不叫来广州分会的侄子前来协助。
为扩大影响力,霍东阁一咬牙,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摄影机,将泗水精武门的学员和教员取得的成绩拍成一部**,拿到印尼各地宣传。
这下轰动了整个印尼,无数印尼居民挤破脑袋想加入精武门学武功。
精武门成了印尼炙手可热的“招牌”,影响力之大比之国内精武门要更甚。
印尼各个城市也建立起精武门分会,霍东阁在当地娶了第二任妻子,他的后代们继续在印尼开枝散叶,成了印尼的大家族。
而霍元甲的长子霍东章却一直在乡下务农,他没有练武的天赋,也不算聪颖过人,一直在天津乡下陪伴照顾家中母亲,保管霍氏家族的史料和“武功秘籍”。
霍自正是霍元甲的曾孙,是属于留在国内的霍家后人,56岁之前,他并未出现在公众的眼前,但自从他在2006年起诉了李连杰拍的**《霍元甲》后,他受到大量媒体关注。
为何要起诉?因为**里存在大量不实内容,抹黑了霍元甲的名声。
**里,霍元甲吃药都没能打败日本人,还把霍家描述成断子绝孙,这与现实完全相悖,这让霍自正气愤无比。
他不求出名,只想为祖先讨个公道。
面对媒体采访,他拿出了霍家的族谱,向记者自证身份,并用一本民国八年的《精武本纪》来证明真实的霍元甲没有战败,没有出轨,更没有家破人亡,后人在印尼和国内均有留存。
记者相信霍自正的身份,且相当好奇霍元甲当年练的功夫,便问道:
“迷踪拳是真实存在的吗?现在谁会这套拳法?”
霍自正摇了摇头道:
“迷踪拳准确的名字应当叫迷踪艺,是霍元甲结合了家传迷踪拳和各派绝学独创的功夫,分为器械和拳术。我这儿还有拳谱,可惜没人练了。”
“练武是多苦的事啊,现在的人那么忙,哪有时间练武,再说哪怕真有人练,我也不知道正不正确,因为我不会。”霍自正自嘲着摊了摊手,对这门绝学后继无人有点自责。
印尼的霍家后人一直在传播武术和艺术,已成了大家族,生活的十分滋润。
而国内的霍自正则是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名誉校长,平日里宣传霍元甲的民族气节与精神,他的子女没有再当农民,而是选择经商,一家子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至于霍家的“迷踪艺”,印尼霍家经过多次改良,已和原版相去甚远。
而国内的霍家,只把它当做强身健体的兴趣爱好。
叶问、陈真、霍元甲、黄飞鸿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什么辈分呢?
本文2023-09-21 23:49: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