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不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5浏览:2收藏

请问是不是,第1张

  据专家考证,部分党项族人在这场屠戮中幸存,繁衍后代,并逐步汉化、藏化、蒙化、回化等

  宁夏中卫黄河岸边有一个神秘的村落南长滩村,村子虽小却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群山环绕使得南滩村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姓拓,自称是西夏后裔,并保存有完整的族谱。

  近年来,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南长滩村与“神秘王朝”西夏王朝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不少“驴友”爬山涉水来到南长滩村希望一睹“西夏村落”的容颜……

  南长滩村村民究竟是不是西夏后裔?西夏后裔今何在?

  西夏后裔“失踪”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生活在西北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强盛时期曾经前期与北宋、辽,后期与南宋、金三足鼎立,公元1227年被蒙古大军所灭。由于灭西夏过程中遇到强力抵抗,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行宫。成吉思汗临终前发出灭绝指令:“殄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紧接着,蒙古军队便对西夏民族进行了毁灭性屠戮,“城郭付之一炬,四面搜杀遗民,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经过战争蹂躏、地震、兵乱、屠城,大部分西夏城镇沦为废墟,毁灭性打击使得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西夏文字少人识别、西夏书法狂草书被称为天书、西夏学被认为是绝学,西夏后裔一度被认为毁灭于战争。

  西夏后裔今何在?

  著名西夏学学者李范文近日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李范文一直致力于对西夏后裔的研究,他经多年调查考证,并且结合文物考古实证,得出研究结果。他认为:西夏后裔并非人们想像的已经被蒙古大军灭亡,据他考证,部分党项族人在这场屠戮中生存了下来,并且繁衍后代,并逐步汉化、藏化、蒙化、回化,还有一些党项族人进入了尼泊尔国。

  李范文说,西夏亡国后,部分西夏后裔流亡到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四川、西藏等地区,变成了汉民。北京居庸关云台门石壁上的77行西夏文陀罗尼经,河南北部濮阳地区发现一支杨姓西夏后裔……这都说明部分西夏后裔进入汉族地区并逐渐汉化。李范文将西夏后裔汉化归纳为五种情况:姓氏汉化、语言汉化、通婚汉化、民俗汉化、崇儒汉化。

  据西夏文献记载,西夏的先人党项人被称作弥药人,早先在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道孚、丹巴等县定居。如今,这里的木雅人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习俗,与其他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区别,他们的语言被称作“木雅语”或“道孚语”,与古代的党项族语——即西夏语在发音和基本词汇上比较接近,李范文考察后认为,部分党项族人在西夏亡国后返回原籍,与藏民相居,并且逐渐藏化。

  也有部分投降或被俘虏的西夏人逐步蒙化。另外,战乱之后的西夏故地,其大量的土地被抛弃撂荒,统治者采取移民屯军的方法恢复生产,其后,居民大部分信奉了伊斯兰教,其中也包括党项族人。

  李范文调查考证认为,西夏亡国后,一部分党项族人逃到了尼泊尔国,尼泊尔夏尔巴人中就有从康巴地区到此的西夏先民和西夏灭亡后遁入尼泊尔的西夏后裔,当地不少人仍在使用木雅语。

  难以判断的西夏皇族后裔

  如果说,西夏后裔是千古之谜的话,那么,经过李范文等西夏学者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其线索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而西夏后裔中的皇族后裔之谜则成了谜中之谜。李范文告诉记者,至今,西夏皇族后裔的去向仍是个谜。

  2000年7月,西夏王陵迎来了第一批拜祭者——李培业和其子李积文。李培业的出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位李姓后裔家中藏有《皇族李氏家谱》《海敦李氏家谱》《李氏家乘》等9部西夏皇族家谱,根据家谱表明,李培业是西夏王国末代皇帝的第23代子孙,李积文为24代。这似乎在告诉世人,西夏皇族并未灭绝。但一些西夏学专家认为,李培业的家谱修撰于清代,最早的史料记载也在明代,距西夏灭亡年代久远,不足为凭。

  李范文教授赴青海调查考证后认为,李培业为西夏皇族后裔是可能的。李范文说,要断定其为西夏后裔很容易,但要断定其为西夏皇族后裔不简单,因为,作为一个民族有许多民族特质,如共同的心理素质、自尊心等,而单独到人则不然。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扩展资料: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李氏家谱

湖北省: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扩展资料:

李氏相关:

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2010年,据国家统计数据普查显示人口为9200余万;历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姓人口众多,在中国有李姓人口约9200多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

-李氏家谱

夏尔巴人,西夏人的后裔。西夏灭亡后,他们开始了一路向西的逃亡,走近了珠峰。在那里,他们完成了自己的智慧生存。现在,他们是什么样的呢? 《元史·李恒传》中记载了西夏人李恒在投降了蒙古之后,随蒙古大军东征西讨,最后凭借着自己战功当上了达鲁花赤,这个达鲁花赤就是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行政和军事权。而李恒原本是西夏的皇族,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本号称被灭族的西夏人其实还活着。

西夏人分布比较广泛,如安徽也有一支党项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合肥和安庆这两个地方,其祖先名叫余阙,是元末的将领,担任安庆统帅,在城破之时余阙壮烈牺牲,因此流传后世。不过他的后人中只有极少部分人知道自己是党项人的后裔,大部分都因为在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党项人的身份和历史。根据青海河湟地区土司李培业给出的族谱来看,西夏的皇族在经历了灭国之后迁徙到了青海这个地方,并且称当地大约有十万人是西夏皇族后裔。其实在西夏灭亡之后,一部分人为了躲避战乱而离开了故乡,另一部分人接受了蒙古文化,在历史的发展当中,这些人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藏族,回族等。

还有一些具体说法是:在北京的居庸关、河北的保定地区也发现有西夏文碑,说明部分西夏后裔进入汉族地区并逐渐汉化,在河西一带、江浙地区均有记载证明有西夏后裔存在。其次,在陕北米脂、横山等地居住着许多拓姓居民,他们有可能是西夏党项拓跋氏的后裔。另外,陕西西安一个叫李培业的人保存着一份与西夏有关的“李氏家谱”,并声称自己是“西夏皇族直接后裔”,后经学者们确实,其家族确与西夏党项人有关,但他们已经成了“汉族”。 

 据《新唐书》记载,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藏族一直认为党项族为藏族的一个分支,藏语里党项称为“米酿”,是藏族姓氏来源之一。而西夏古都今内蒙古额济纳(黑水城)系是党项语。

李姓是中国的大姓,但不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李姓由来有几种说法:

1、出自赢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出自赢姓。

2、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3、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4、唐王赐姓。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扩展资料: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

-李姓

请问是不是

  据专家考证,部分党项族人在这场屠戮中幸存,繁衍后代,并逐步汉化、藏化、蒙化、回化等  宁夏中卫黄河岸边有一个神秘的村落南长滩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