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真的有资格将郭德纲从侯氏相声家谱中除名吗?
当然没有,从师承关系的角度来说,郭德纲的师傅是侯耀文,而侯耀文是赵培茹的徒弟,侯耀华则是另一位相声名家常宝华的徒弟,三人之间在师承关系上并没有交织,所以说开除郭德纲的说法纯粹是侯耀华的无稽之谈,这在相声界其实也是说不过去的,即便侯耀华和侯耀文是亲兄弟也没有开除郭德纲的权利。
当然,侯耀华用文字游戏避开了这层实质性的关系,他所说的是将郭德纲从侯氏相声家谱中除名,这对那些不熟悉曲艺现状的人来说会信以为真,但其实只要对曲艺发展稍有了解就会发现是说不通的,要知道侯氏相声是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的艺术瑰宝,据了解这部分遗产是侯宝林大师的女儿在管理,而侯耀华是没有这个权限的。
或许会有人说侯耀华是侯耀文的哥哥,当然有权利替弟弟管理徒弟,其实这样的说法也很牵强,侯家的长子是侯耀中,也就是德云社侯震的父亲,家中排行老二的侯耀华同样不能越过长兄而胡作非为,虽然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不会影响到家长的排行关系。
毋庸置疑,侯耀华所谓的将郭德纲从侯氏相声家谱中开除,只不过是硬着头皮逞能的一种做法,何况严格来说他也不是相声演员,只不过为了面子而拜师常宝华有了师承关系,从专业角度只有侯耀文是继承了侯宝林大师的衣钵成为了专业相声演员,作为相声爱好者来说,只要对这些关系稍加梳理,就会明白侯耀华是没有资格和权利开除郭德纲的。
德云社辈分是按照云鹤九霄排的,所以德云社徒弟中云字辈,辈分最大,云字辈徒弟有岳云鹏、栾云平、孔云龙、李云杰、陶云圣、李云天、赵云侠、朱云峰、张云雷。
1、岳云鹏
岳云鹏,原名岳龙刚,1985年4月15日出生于河南濮阳,中国内地相声、影视男演员。2004年,投身相声界,拜郭德纲为师,主攻相声、太平歌词、竹板书。2005年,首次登台演出。
2、栾云平
栾云平,1984年3月20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影视演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德云社成员,现任德云演出一队队长。
2006年德云社成立十周年庆典前夕,同何云伟、曹云金、孔云龙、于云霆一同行了拜师大礼,成为了郭德纲的正式入门弟子。2017年主演都市情景喜剧《林子大了》。
3、孔云龙
孔云龙,原名孔德水,中国内地相声男演员,北京德云社成员之一,曾与岳云鹏、栾云平、陶阳并称为“德云四少”。
2004年孔云龙结识师父郭德纲,开始学习相声,常演的节目有《地理图》、《竹城水寨》、《白事会》、《八大吉祥》等。
4、朱云峰
朱云峰,本名朱建峰,艺名烧饼,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曾随来宝刚先生学习快板,相声作品主要有《买卖论》、《新警察故事》、《智力测验》等。
5、张云雷
张云雷,本名张磊, 1992年1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影视演员、歌手,德云演出八队队长。2011年,张云雷结束倒仓期,回归德云社;同年,参加郭德纲单口相声专场,从而正式复出。
德云社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型专业相声社团之一,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为德云社以“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为要旨,将相声这一传统国粹又重新带进大众的视线里。德云社开辟新形式,用方言以及话剧和相声混搭方式表演相声剧等,为观众演绎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相声。让越来越多的人吧目光放在了相声上。
德云社经历了二十三年的风雨历程走到今日,如今以北京天桥剧场为总部,在北京还有三里屯剧场、三庆园剧场、广德楼剧场和湖广会馆剧场,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德云社、吉林长春德云社,位于南方的南京德云社。还有首个海外分社德云社墨尔本分社。人数众多的德云社辈分排名让人好奇不已,谁才是德云社弟子中辈分最大的呢?
现今德云社算上元老级别的也就郭德纲、高峰和于谦等人了。而高峰和郭德纲同辈,于谦虽然和郭德纲是搭档,但他的辈分却比郭德纲要大一辈。于谦的师父是石富宽,石富宽师父是高凤山,是第五代相声演员,所以说于谦也就是第七代相声演员。而郭德纲的师父是侯耀文,侯耀文师承赵佩茹,赵佩茹是第六代相声演员而侯耀文的师父是赵佩茹,赵佩茹是宝字辈,侯耀文是文字辈,郭德纲也就是明字辈第八代相声演员,与姜昆、李菁等同辈。
所以,现今德云社里,要数于谦的辈分比较高啊。但是很多人对于德云社的徒弟,想到的就是郭德纲的徒弟,而郭德纲的徒弟都是同一辈分的,只是德云社早年立下这么一个规矩,郭德纲收徒,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先后顺序给予名分。也就有了后来的做“云”字科、“鹤”字科等徒弟了。但于谦的徒弟则是郭麒麟,这样看来,德云社徒弟中,辈分最高者还是郭麒麟。
1、赵佩茹老先生是最早重视捧哏的独立艺术价值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他认为捧哏演员在台上要盯住逗哏的,随着逗哏演员的叙述表示各种不同的感情,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夸耀赞美的,也有冷嘲热讽的;有的是用语言,有的是用神气;有正面烘托,有侧面渲染,有辅助明垫,有辅助暗垫,有代表观众提出质问的时候,也有现挂包袱增强效果的时候。
2、马三立先生说过:“我是孙猴,佩如是如来。假如佩如逗哏我捧哏,他拿360,我拿120,不少。假如我逗哏,佩如捧哏,我拿120,他拿360,不多。我是唱戏的,佩如是鼓佬。佩如下底传中,我才能临门一脚。”
他们的合作,在各自艺术上都是一个飞跃,一个里程碑。马三立发现了赵佩茹,赵佩茹发现了马三立,他们各自又都发现了自己。在两位大师的碰撞下,艺术之光耀眼夺目。
赵佩茹因功底深厚闻名于相声界,还有很多知名徒弟赵佩茹(1914~1973),自幼随戏法艺人赵希贤学艺,后拜相声大家焦寿海为师,专门学习相声。
赵佩茹是“宝”字辈艺人,在相声界的辈分相当高。他还是同代艺人当中最早拜师的,因为是入室弟子,得到师父的真传,基本功扎实,又能灵活应用,而在相声界有很高的名望,倍受同行们的尊敬。
上世纪30年代前期,著名相声演员李增寿曾经给赵佩茹捧哏。二人搭档,在京津两地的剧场及电视台演出,很快便名声鹊起。
1937年开始,赵佩茹与常宝堃合作,互为捧逗,赵佩茹以捧为主。二人的合作就是相得益彰,深受欢迎。解放以后,赵佩茹积极创作新的相声段子,如《新灯谜》等等。
赵佩茹台风稳健,人物活灵活现,语言节奏鲜明,包袱又响又脆。无论是捧哏、逗哏,还是单口、群口、对口相声,都能轻松驾驭,让传统相声充满魅力。
不仅如此,赵佩茹还广收徒弟,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徒弟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共有33名,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侯耀文等等,赵佩茹还是郭德纲的师爷。
赵佩茹的搭档不幸去世,才和马三立说相声赵佩茹与常宝堃搭档挺好的,但在1952年4月,二人赴朝慰问志愿军时,常宝堃光荣牺牲,赵佩茹也不幸负伤。
1952年至1954年,赵佩茹改成单口相声和评书,偶尔也说对口相声,是常连安给他捧哏。
1954年,赵佩茹与李增寿开始搭档说相声。
1962年至1966年,赵佩茹与马三立结识,开始搭档说相声,赵佩茹主攻捧哏,留下很多珍贵的资料,《三字经》、《学外语》、《卖挂票》、《对对子》、《扒马褂》等。赵佩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跟谁搭档说相声都挺好。
1973年,赵佩茹生病住院,侯宝林经常来看他,并且答应等他病好以后就接他去北京,为侯宝林捧哏。没想到,那一年赵佩茹就去世了,享年59岁。
赵佩茹后半生以捧哏为主,是有名的捧哏演员,同德云社于谦的风格差不多。所有和赵佩茹搭档的相声演员当中,马三立是最有名的。可以说,马三立后面成为相声大师,与赵佩茹有很大关系。
马志明对赵佩茹的捧哏有极高的评价少马爷马志明对赵佩茹有极高的评价,他这样说,“我认为赵佩茹的捧哏艺术超过了老前辈”。马志明虽然说的不是金科玉律,但他的话是非常中肯的,他不会去刻意巴结别人。
看过赵佩茹相声的人,拿他与当今的相声演员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赵佩茹的捧哏水平确实是一流的,当今的相声界没几个人能赶得上。
赵佩茹对相声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还为相声界培养了那么多的优秀徒弟,比如常贵田等人,他们也都在收徒弟,继续为相声的传承做贡献。
侯宝林当年还想让侯耀华拜赵佩茹为师,幸好没成功,要不然侯耀华的做法会毁了赵佩茹的一世英名。
郭德纲的师爷赵佩如在相声界的地位可是很高的,很多非常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都受到过赵佩如老先生的指导。我觉得大师马三立是因为赵佩茹老师确实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而且他本人特别的有能力,综合实力也很强,才会选择和他一起合作的。
赵佩茹捧逗俱佳王自健曾经把郭德纲比作小蘑菇再世,小蘑菇是相声行业里百年不遇的天才,就是赵佩茹的搭档,天才的搭档当然也是天才。只不过相声行业里捧哏的声望往往都不如逗哏高。赵佩茹的声望在当时也不如小蘑菇常宝堃,就像现在于谦的声望不如郭德纲一样。但是在捧哏这个角色身份里,赵佩茹被称为是相声界捧哏第一人。其实赵佩茹捧逗俱佳,在师承上面确实是郭德纲的亲师爷。
赵佩茹简介赵佩茹是满族,出生于河北。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的大门长。赵佩茹本来姓“肇”,他的祖辈是满族八旗子弟。到他父亲肇熙贤这一辈家道败落,父亲才将“肇”改成了“赵”,并带着一家老小到张家口投亲靠友。因为机缘巧合,赵佩茹的父亲认识了常宝华的父亲常连安,进而又到天津和焦少海等人结为异性兄弟。
赵佩茹的声望赵佩茹和常宝堃一共合作了15年,演出了100多个段子。赵佩茹的常宝堃的相声天赋极高,两个人搭档更是珠联璧合。更为难得的是两个人的脑子跟电脑一样,常宝堃会的词,赵佩茹也会,赵佩茹会的词,常宝堃也会。两个人会根据现场需要临时分配捧逗角色,不论谁捧谁逗,都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赵佩茹先生和马三立合作的契机赵佩茹先生的老搭档常宝堃去世以后,他这位被称为“亘古一捧”的宝藏相声艺术家一时间没有合适的搭档,自己做过单口,也和李寿增搭档过,效果都一般。
侯耀华真的有资格将郭德纲从侯氏相声家谱中除名吗?
本文2023-11-15 03:43: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8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