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人翻译文言文!(陈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4收藏

求高人翻译文言文!(陈氏族谱),第1张

这位朋友,你家里的族谱真的好长好长,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类的古文,许多地方翻译不准,其中典故资料本人不熟,多为网上查证,仅供参考。

PS:族谱貌似很严肃的东东,弱弱地说,看在我一片好心的份上,真的出了错表PIA我呀!!!

PPS:长度原因,具体字词,除典故外不做注解。

从来树之大者,固其根本;流之远者,(浚) 其泉源。承先启后。而因端竟委。宜加详也。

译文从来要求树木长得牢固,必然要巩固他的根本;要河水流得长远,必然要疏通他的源泉。(家族)承先启后,从最初到最后(的血脉),应当详加记述。

注此句疑似缺字(浚)。树、流句,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陈氏之派演於有女为 。

词解有女为:人名不详。

译文陈氏一脉,源自有女为。

稽古重华。以大孝承帝天之庥。以元德受唐尧之禅。尊居九重。富有四海。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词解稽古:考察古事;重华:五帝之舜。

译文考察古事,从五帝之一的舜说起。舜凭借高尚的德行,接受了尧(五帝之一)的禅让,继承帝位,身份尊贵,富有四海。他的宗庙,被子孙后代祭祀供奉,而保佑子孙。

难商均不肖。禅位于禹。而虞思衍商均之祚。夏禹封虞思于虞。商汤封虞遂于陈。

词解商均,舜的儿子(详见百科资料);祚:本意帝位,此处应指王位。

译文然而,商均没有治国的才华,(舜)禅让与大禹(五帝之一)。而虞思继承商均的王位,大禹将他的封地定在虞,商汤又将虞封作陈(此处译文不准)。

至周武王。又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复封诸陈。以备三恪。

词解元女:长女;大姬:长公主;三恪: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一说封 虞 、 夏 、 商 之后于 陈 、 杞 、 宋 。

译文到了周武王的时代,武王将他的大女儿配给胡公(作妻子),再次分封于陈地,以作三恪。

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 。” 杜预 注:元女, 武王 之长女

三代以来。谨守候服。作宾王家。传二十五主。而灭于楚。

词解候:读去声,占卜预测;服:指礼仪。作宾:指担任太子宾客职务。

译文自三代以来,恭谨地遵守天意和道德礼仪、为王家指担任太子宾客职务(此处译文不准)。传二十五代家主,被楚国所灭。

且鲁庄公二十二年。陈公子完。抱器奔齐。闻韶而契圣心。占兆而配姜岳。厚施之报。历十一世。

词解陈公子完:人名;韶:传说舜所作的乐曲名;占、兆,都有占卜的意思。

译文鲁庄公二十二年,陈公子陷入危境,怀抱才能逃亡到齐国(此处翻译文不准),听闻《韶》乐,契合圣上的心思,占卜良辰吉日婚配与姜岳(此处译文不准,亦无资料查证)。(为齐臣)回报齐主恩德,历经十一代。

注鲁庄公二十二年,即前672年,陈宣公妫杵臼杀其子妫御寇,厉公妫佗子妫完奔齐国,封于田,遂改田姓(详见百科资料)。

另,有典故: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而田和迁齐康公於海上。代齐有国。传七主。而灭于秦。

译文后来,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代替他成为齐国国主,历经七代,被秦所灭。

注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前391年,国相田和将齐国国君齐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一城之地食邑,前386年,周室册命田和为齐侯,几年后康公病逝。史称‘田氏代齐’

自秦而汉。以及晋宋。虽无茅土之诈。当有爵禄之颁。如陈平子昂等辈。代不乏人。迄至霸先仕梁。继梁而超。鼎峙六朝。传五主。而灭于随。

词解霸先:南北朝时期陈开国皇帝,即陈高祖武皇帝;陈平,西汉开国功臣,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译文从秦朝、汉朝到晋朝、宋朝,虽然没有土地封邑,但有一些人受到爵位官职的封赏,例如陈平、陈子昂等,世世代代都不缺乏有才华的人物。到陈霸先于梁国出仕,后自立陈国,于六朝时鼎盛一时,传承五代国主,被隋所灭。

注陈朝为六朝中最后一朝,陈霸先出身寒门,白手起家,陈朝历经武帝、文帝、宣帝三代治世兴盛,陈后主溺于文酒,不思进取,陈灭于隋。

另,此句‘随’疑似‘隋’字。

后主陈炀公之子。陈叔宝。于弘农元年。逃居东海。生有七子。长子陈释公。流落江西。

译文陈后主的儿子陈叔宝,在弘农元年逃亡到东海。(陈叔宝)生了七个儿子,长子陈释公流落江西。

数传而陈伯宣。肇家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大湾丘。高坎堰居住。

译文又传了几代到陈伯宣,在湖广安家。家在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大湾丘,高坎堰居住。

嗣是而支分派别。瓜绵椒衍。齐聚几十辈。合数百口。而且物随人化。百犬同槽。

译文从这里之后,便有了分支派别,繁衍传承(开枝散叶),一族人齐聚几十辈(??此处译文不准),总共数百口人,并且财产也和血脉一样繁盛,有上百的家畜同槽而食。

封义门。表其里居。有自来也。然族繁不及备载。特详一派之传。以志世系。

译文陈氏被封义门,‘表其里居。有自来也’(此处译不出),但族人繁多,不能全部记载,特别对一派的传承详加记叙,来记载宗族世系。

注天圣四年八月十九日,北宋仁宗封陈氏为‘义门’。

一世陈伯宣。二世陈檀三世陈旺四世陈机。五世陈感。六世陈兰。七世陈青。八世陈仲。九世陈崇。十世陈 。十一世陈锡。十二世陈恭。十三世陈宗臣。十四世陈及。十五世陈思洪。十六世陈宝至今二十世陈根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六年。

因西蜀土广人稀。饮命移雨广人民。以填四川。我根祖偕二弟远根。

三弟万根。奉旨入川。分手判袂于涪州 石。题诗为记。

词解移雨:将他处雨移至此处。(个人认为此处不是移雨,而是移民。指洪武入川。);判袂:分袂;离别。

译文因为蜀中地广人稀,奉命移民,来填补四川。我族根祖带着二弟远根、三弟万根,奉旨入川。在涪州棋盘石分别,题诗为记。

诗曰本是元朝宰相家。洪君追散入西涯。(棋盘)石上首相聚。风浪河边柳更斜。从此今日分别后。一家改作千万家。

注洪武入川,即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行动,推测陈家也入四川分家,路上留下分袂诗。

分袂诗(洪武入川分袂诗),也做分手诗、传家诗,用以辨认分离的族亲,即‘后人对得诗一首,千百年前是一家’。

另,本段缺字,棋盘石在网上查到,不知真伪。

我根祖来至潾阳。卜居于羊市镇。仙人湾。凡粟地沟。桶景场。大屋嘴。罗家沟。水井湾。花石堰。兴隆湾。高湾沱湾。八甲湾溜。官东坝。咸水沟。斗口坝。旧屋湾。桂花湾。石老公。松柏滩。永家坝。登子坝。石子坪。大石坝。石稻场。杨家桥。凤凰嘴。白鹤林。皆其所创业垂统者也。娶祖妣高氏大。生五子。长伯玉二伯周三伯元四伯宽五伯重。

译文我家根祖来到潾阳,将住处选在羊市镇。(后面那长长地一大串地名,某理解不能)都是他所创下的家业(此处翻译不准)。(根祖)娶了祖母高氏(大不知何解),生下五个儿子,分别是……

景太元年。根祖率伯周伯元回湖广。不复来川。所遗留于四川者。伯玉伯宽伯重三房后嗣。各有流传。而伯周伯元之后无可考。谱中有名存。而莫详其所自来。亦莫详其所终及者。大约系伯周伯元之裔。不究其实。不敢强解。译文景太元年,根祖率领伯周、伯元回到湖广,没有再来四川。留在四川的,是伯玉伯宽伯重三房的后嗣。三方各有流传,而伯周伯元的后人已无法考证,家谱中有名字保存下来,三不知道他们的来历,也不知道他们最后到了那里去,大约是伯周伯元的后人。无法推究其中真相,因此不敢勉强解释。

伊古以来。代远年湮。使前无所传。则兹无所考。若今无所记。则后无所宗。彼葛 犹能庇根本。羽尚且宜子孙。物亦有然。而况于人乎。

译文自古以来,年代久远。如果前辈没有传承,则现在无所考证,若今日无所记录,那么后代便没有宗族可依。??尚且能够庇护根本之处,??尚且能够造福子孙,(植物)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兹因兴隆湾为汇聚地方。以妥先灵。体报本追远之意。为收族敬宗之行。爰萃族众。谨遵老谱。并详后人。历述木本水源之遗。永祖德宗功之谱。庶亲者无夫其亲而子子孙孙世守勿替矣。

译文因为兴龙湾为(宗族)汇聚的地方,为了告慰先祖在天之灵,还念祖先,追根溯源,汇聚族人祭拜祖先。我族族人,要谨遵先人族谱,传于后人,一一叙述祖先的馈赠遗留,将记录祖宗功德的族谱永远流传下去。‘庶亲者无夫其亲’(此句翻译不能),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永远遵守,不可改变!

注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疎,序昭穆。”《礼记·大传》:“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 陈澔集说:“收,不离散也。宗道既尊,故族无离散。

“祸水误国”的张丽华,为何深得南朝陈后主的喜爱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南北朝,鸡飞狗跳地闹了169年。公元五、六世纪,中国似乎就做了两件事儿:一,从南到北的战乱;二,自上而下的色情。

江表三千里,平安无事!银网一抛,鱼白蟹黄,菱藕满舱。每当稻花黄熟,坊间便流淌起珠圆玉润的谷米香……老家底吃穿不尽,南陈天下,也沐浴在纸醉金迷的暖风之中。美女张丽华一露面,这个王朝的末日就不远了。

著名的美女张丽华,委身于 陈叔宝,也算造化不浅。倒霉的是,她嫁了一名“亡国之君”。南陈江山,美得像画,富得流油,一转眼,便毁在了陈叔宝手上。张丽华,当然要跟着倒霉了。也不怪后世糟践她,身为贵妃,张丽华玩得实在太出格了。

有关张丽华之家事,《陈书》和《南史》几乎就是一笔带过。她老爹当过大头兵,打了几年糊涂仗,便回家过苦日子。老老少少几张嘴,没有半点积蓄,可吃什么呢逼得灶下人,天天数着米粒下锅。实在走投无路了,只能厚着脸皮做一点小本生意。无论大老板,还是小商贩,在封建时代,都很招人瞧不起。士农工商,生意人属于最底层。张丽华的父兄,本小利薄,编几领席子上街去卖。织席,能挣几个钱全家勉强糊弄一碗稀粥吧。

那年,张丽华刚刚10岁,她乖巧,俊美,随即被陈叔宝的小老婆——龚氏领走,当了一名贴身丫环。此时,陈叔宝还在东宫当太子,这位大陈储君,始终过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生活。可怜龚氏,弄来个花儿一样的侍女伺候饮食起居,她做梦都想不到,这个捧茶叠被、扫地梳头的小人儿,很快就会变作同自己争宠的“情敌”,同时,也招来了陈氏天下的“克星”。

张丽华的确是个美人胚子。她心智早慧,身体早熟,按说,10岁的小屁孩儿,刚断奶没几天,哪儿来得少女那种勾魂摄魄的魅力呢老天爷恰恰让张丽华预支青春,并在含苞待放之时,碰上了生性好色的陈叔宝。

《陈书·列传》借魏征之口,描绘这个10岁的小姑娘:“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陈叔宝是什么人见着漂亮女子就骨酥肉麻,他可以不吃不喝,就是不能离开美女。这个天仙似的小丫环,立刻勾起了他强烈的占有欲。陈叔宝张开大嘴,傻呵呵地端详了半天,才对龚氏感叹道:“这才叫‘国色’哩!你干吗私自藏在身边,迟迟不叫我们见面呢”

龚氏太熟悉陈叔宝那副花花肠子了,她虚情假意地劝慰说:“殿下,您现在见了她,我都觉得太早。这姑娘还小呢,您瞧瞧,她‘微葩嫩蕊’,根本不到采折的时候。着什么急呀她横竖都是您的人……”陈叔宝自然非常高兴,他一个劲儿地点头微笑。从此,又多了一块心头肉。

乍一听,这件事儿的确令人拍案惊奇。替丈夫蓄养情人,天下有这么胸怀宽阔的老婆吗显然,龚氏在借水洗船,顺手卖了个空头人情。她才不愿意贴身丫头挤自个儿的热被窝儿呢,更无法容忍出身低贱的女仆,转眼就跟自己平起平坐。既然捂不住了,索性把漂亮话儿撒出去,先听听动静。反正磨蹭一天算一天,最好把这桩美事撂凉了。倘若陈叔宝健忘,永远想不起张丽华才好呢!可惜,龚氏根本拗不过贪*好色的丈夫。南陈未来的皇帝,始终惦记着这个美少女,一句话!他可捱不到小姑娘成年,没过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将张丽华揽进了怀里。

《陈书》交代得非常清楚:“(张丽华)年十岁……后主见而悦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甚被宠遇。”短短几句话,张丽华便从一个小小的使唤丫头,陡然变作了陈叔宝枕边一个大红人儿。此后,她又生儿子,又封贵妃……这些荣华富贵,的确来得太突然了。十多岁的小姑娘,根本就没有享受这一切的心理准备。她飘忽在人生的峰口浪尖上,心中充满了侥幸、得意、满足、眩晕、忐忑……小脸儿忽然飞过一抹桃红,甚至连做梦都“吃吃”地窃笑呢。

张丽华被陈叔宝拽进了怀里,这就是那种摸黑“撞天婚”的感觉。一个小女孩儿,背井离乡,孤苦伶仃,被常年软禁在佳丽如云的深宫里,她能怎么样只能默默地等——等那个虚无缥缈的命,来撞自己。如果不是父母给了一副标致的躯体,恐怕等到鸡皮鹤发,都没人理会。

10岁的张丽华,雨露新承。她紧紧贴在这个陌生男人的胸前,能听到对方清晰有力的心跳。必须牢牢地抓住他——南陈未来的皇帝、自己将来的依靠。可惜,张丽华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的尘缘,竟酿成一个王朝的悲剧。跟了陈叔宝这个“花下鬼”兼“败家子”,活该她倒霉。

翻翻家谱,陈叔宝的祖上堪称“乱世枭雄”。爷爷陈霸先,从草民熬到将军,挡西魏,战北齐,总算保住了江南半边天。557年,羽翼丰满的陈霸先,掀翻了萧家梁朝那具“空壳子”,他“受禅”做了南陈的开国皇帝。“禅位”,无非是一块漂亮的“遮羞布”,说白了就是逼宫、窃国。谁还像尧舜那样真心实意替天下人着想啊除非万不得已,窝窝囊囊的末代君主,宁肯叫皇位长了毛,也绝不拱手送人。

陈霸先“受禅”,的确是个例外。虽说他抢走了萧家江山,却没落下丝毫褒贬。魏征称赞他:效命旧王朝,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豪杰无愧刘备、孙权。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里抬举陈霸先,说:“临戎制胜,英谋独运。”很遗憾,如此雄才大略的人物,当国三年,就撒手人寰了。他那群嫡传子孙,一窝不如一窝。轮到陈叔宝登基,便只剩下坐吃山空的份儿。

创业,要本事。守成,也须手段。陈叔宝居然不是这块材料,他还在东宫的时候,就养成了三个倒霉性格:一,胆小懦弱;二,耳软心活;三,贪*好色。一旦这种人物君临天下,执掌生杀予夺,埋藏在骨子里的性格缺陷,便扩散成国家脏器上的恶性肿瘤。

张丽华依旧随着幸福的波涛起起落落——被临幸、生贵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她怎能想到,陈叔宝“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侈之风”,此公满肚子大粪,绝对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开皇九年,隋文帝派五十多万大军碾压了最多只有十万兵力的南陈后,陈朝这个国号就此成为历史。陈朝后主陈叔宝成了亡国之君,连同他的姐妹和女儿们一起被送到隋朝皇宫。而在这群亡国公主中,最有名的当属宣华夫人。

这位大名鼎鼎的隋文帝宠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生平事迹也耳熟能详,比如在独孤皇后的高压政策下居然奇迹般地得到了隋文帝的宠爱,开皇年间还与容华夫人一起在金城坊修建了开善尼寺,甚至就连晋王杨广也要来讨好这位庶母,送上各种奇珍异宝就为了请她帮自己在父亲面前多吹吹枕边风。不过宣华夫人红颜薄命,虽然先后得到了隋文帝与隋炀帝两位君王的无比宠爱,但年仅二十九岁便抑郁而终,一代风流帝王隋炀帝杨广黯然神伤之下,还专门为这位好不容易才得手的爱妃写了一篇《神伤赋》名垂后世。

宣华夫人虽然是以没入掖庭的亡国女身份进入隋宫的,但她的生母施姬和两个兄弟却因为她的得宠在隋朝都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根据施姬的墓志铭记载,施姬入隋后“移居戚里”,住在颁政坊,又根据《长安志》,颁政坊位于朱雀门西边第三街西从北第三坊,虽然在皇城之外,但也属于皇亲国戚的居住地,如果不是宣华夫人得宠,作为嫔妃家属的施姬也不会被安置在这里。

墓志中说施姬得到了隋朝很优厚的赏赐,“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因为施姬平时爱好礼佛,所以捐了不少钱给这些寺庙,且颁政坊里正好有惠云、澄觉、建法尼、证空尼等佛寺,《长安志》也记载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赞助修复的,这与墓志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华夫人的同胞兄弟临贺王陈叔敖在大业初年被杨广封为从一品的仪同三司,沅陵王陈叔兴则被杨广封为给事郎,不过陈叔兴的墓志记载他此时疾病缠身,所以并未能上任。如果宣华没有那么早就香消玉殒的话,想必陈家的风光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没有关系,没了宣华,还有陈婤嘛。

话说陈婤也是相当的了不起,作为陈后主的第六女,陈婤同样是在陈朝灭亡后随之没入掖庭的,然后因为得到了杨广的宠爱,史书记载为“绝爱幸”,大业二年被封为贵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杨广爱屋及乌。原本隋文帝在灭陈后将这些陈朝宗室都发配到了陇右及河西诸州,给点田业自给自足,但随着陈婤的“绝爱幸”,杨广将这一百多位陈氏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们为各地长官,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陈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华夫人、陈婤这些得到大幸的陈朝公主,隋文帝的后宫中还有陈宣帝的第二十四女临川长公主,封为弘政夫人;而杨广的后宫除了陈婤外,还有一位陈后主的第四女广德公主。不过临川长公主与广德公主都是后宫中的籍籍无名者,因为不得宠,所以除了封号和生母,什么也没在史书中留下。

隋文帝的第三子秦王杨俊府中也有个陈朝公主,即陈后主的第五女临成公主。不过杨俊的身边本来就姬妾众多,再加上王妃崔氏极为悍妒,就连杨俊本人最后也是被醋意大发的崔妃给毒死的,所以陈氏的不得宠完全在预料之中。

除此之外,由于陈朝公主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杨坚干脆来了个欢乐大派送,将14个女妓和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一起赏给了杨素,又将两部女乐和陈叔宝的另一个妹妹一并赏给了贺若弼——正所谓是落架凤凰不如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一旦亡了国,也就只能沦为和女妓、女乐这些卑微的贱籍一样的存在,任人当做物品随意打发。

不过比起那些同样亡国却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公主们,只能算是割据政权的陈朝公主已经是风光太多了。

陈朝就算灭亡后也有好几个公主在隋朝混出了名堂,不仅坐上了顶级宠妃的宝座,还握有掌管后宫的生杀大权。而想想西晋还没亡国,广平公主、武安公主就在八王之乱时失了身,西晋灭亡后就连皇后贾南风的嫡女临海公主也被人当做奴婢买卖;再想想隋炀帝的爱女南阳公主在隋朝灭亡后不得不出家了此残生,其他得宠公主们和嫡母萧皇后一起沦落突厥人之手,被留在长安的无宠公主则成了唐朝的战利品,幸运一点的因为给皇帝生育了皇子这才得以留下6个字的记载。

所以别看陈朝不过是南朝一个割据的小朝廷,但亡国后公主们还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亡国公主们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陈叔宝是唐朝的一位文学家、诗人,原名叫陈贞亮,字子宝,谥号叔宝,生活于唐朝中晚期,也就是公元711年到公元765年之间。他在唐朝经历过多次官职,从翰林院校士到丞相,其中常任大理寺少卿、太子太傅、河南尹等职。

陈叔宝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擅长诗词及文学,其中有《霜天晓角》《采桑子》、《谒金门》、《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优秀作品。他的文学作品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好评,影响深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外,陈叔宝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理念包括宽恕党羽,主张以德治天下,主张法治,督促官员恪尽职守,反对贪污受贿,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增强节约精神,因此他被誉为“廉洁之臣”。

总之,陈叔宝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深受世人喜爱,而他的政治理念也影响了历史。

求高人翻译文言文!(陈氏族谱)

这位朋友,你家里的族谱真的好长好长,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类的古文,许多地方翻译不准,其中典故资料本人不熟,多为网上查证,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