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都有哪些虫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2收藏

昆虫记都有哪些虫子,第1张

昆虫记中的昆虫有干泥蜂、萤火虫、蟋蟀、蝈蝈、毛虫、圣甲虫、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昆虫记》中主要介绍的昆虫有十一个,分别为:蝉、螳螂、绿蝈蝈、小阔条纹蝶、金步甲、蟋蟀、豌豆象、圣甲虫、西班牙蜣螂、隧蜂、朗格多克蝎。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中的昆虫有干泥蜂、萤火虫、蟋蟀、蝈蝈、毛虫、圣甲虫、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一、干泥蜂

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他们经常在烟囱里筑巢,那里的温度适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经常窒息,所以干泥蜂会在宽阔的烟囱里筑巢。

二、萤火虫

肉食性,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用上颚将分泌液注入猎物体内,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再吸入体内。通常一只蜗牛会有许多只萤火虫来分享。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

三、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

“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四、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五、毛虫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蝶、蛾)的幼虫。体圆柱形,分13节,有3对胸足和数对腹足。头两侧各有6眼,触角短,腭强壮。粪便带毒。有些毛虫另有俗名,如尺蠖、蚕和大军虫(一星黏虫的幼虫)等。蠋型幼体亦见於其他类昆虫,如长翅目(Mec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

-昆虫记

      

      1、昆虫记中的昆虫有干泥蜂、萤火虫、蟋蟀、蝈蝈、毛虫、圣甲虫、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2、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3、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

      4、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5、蝉——为自己歌唱。

      6、螳螂——美丽的“杀手”。

      7、蚱蜢——“小鬼”恩布沙。

      8、蚂蚁——神奇的记忆力。

      9、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10、黄蜂——充满失落的九月。

      11、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2、松毛虫——工作并幸福着。

      13、天牛——来自身体深处的召唤。

      14、狼蛛——与木匠蜂作战。

      15、蝇——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16、蝈蝈——到树上去捕食。

      17、朗格多克蝎子——极具杀伤力的毒液。

昆虫纲(Insecta)旧称“六足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中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昆虫纲 拉丁学名 :Insecta 别称 :六足虫纲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六足亚门 纲 :昆虫纲 分布区域 :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介绍,外形特征,生长繁殖,地域分布,重要器官,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演变历史,分类系统, 介绍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二)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三)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 (四)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 (五)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外形特征 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具触角1对(极少数无触角);胸部3节,每节有足1对;中胸和后胸节通常有翅各一对。腹部除末端数节外,附肢多退化或无。生殖孔后位。头部有触角(极少数无触角)、复眼1对,单眼2~3个或无,口器1个。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每节腹面两侧各生足一对,由基、转、股、胫、跗五节组成。跗节又分1~5节,末端有爪,有的爪上有爪间垫,有爪间刺。中胸和后胸上通常各生有一对翅。不同虫种的翅脉和脉序不同,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有的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有平衡作用。腹部由11节组成,由于前1~2节趋于退化,末端几节变为外生殖器,故可见的节数较少。 昆虫纲树形图 生长繁殖 坚硬的外骨骼使昆虫的生长受限。昆虫要突破这个生长限制,只能通过蜕皮这一方式。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昆虫将旧的外壳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更大的外壳。昆虫的一生大概要蜕皮5到15次,其次数因虫种而异,但都是确定的。褪皮后,旧外壳被遗弃。但有许多昆虫会吃掉这一层旧外壳,如蝗虫。成体与幼体的外形相差极大,其间的形变被称为变态发育。如果成体和幼体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异会非常显著,如蜻蜓和蜉蝣。相反,如果两者的生活环境相似,则它们的形态差异就没那么明显,如蝗总科和臭虫科的昆虫。幼体和成体除了外生殖器和尾须外,只有个体大小的变化,称为表变态,如衣鱼目的昆虫。 幼体直接发育成为成体,被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蜻蜓目和半翅目昆虫。相对于此,若在这两种活动状态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静止状态-蛹的话,则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在这种发育中,昆虫会经过一个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的过程,如鳞翅目昆虫。有的昆虫变态发育类型是界乎于这两者之间的,如蓟马,被称为过渐变态发 育,其最后一个若虫阶段不食,不大活动类似蛹。或蛇蛉目和毛翅目的昆虫,它们的蛹在成虫破茧而出前是活动的,而且在最后一次蜕皮前,它们会另觅他处。昆虫的幼体阶段,其实就是不断进食的阶段,而成体的任务通常只有一个,就是生育繁殖,很多时候甚至不再进食。因此幼体时期通常会长于成体时期。最好的例子是蜉蝣,它们的稚虫期长达几年,而成虫期只有一天,是生命周期最短的昆虫。金龟的幼虫期为3年,成虫活不到几天。许多昆虫的生命周期少于一年,但它们拥有一套内在调节机制,使得其成虫在每年的同一个季节出现。这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昆虫的幼体依赖某种特定的植物才能生存,通过这种调节机制使得它们可在每年同一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例如某些蜂,它们需要专一收集某种花的花粉和花蜜,以提供其后代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 因此对于它们来说,采蜜期与花期同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昆虫在静止期会经历一系列的构造变化,而静止期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许多蜜蜂和野蜂在蛹期前9个月就会以饱食状态静闭在造好的茧中,而且能就这样过上几年,才成蛹蜕变为成虫。许多昆虫能在一年之间交替几代。在地球上非常成功生存的家蝇甚至能在一年之间交替15代。相反,一些蝗虫和蜻蜓,需要5年的发育期。 地域分布 世界昆虫约有100万种,也有人估计为200万种,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中国约12~15万种。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昆虫具有强大的飞翔能力,其微小的身躯又易随气流传播,所以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海拔5029米高山上曾发现半翅目昆虫,488米高山上曾发现鳞翅目昆虫,若干无翅亚纲昆虫往往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昆虫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温泉、山洞也有昆虫栖息。 重要器官 依据昆虫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的口器形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适用于取食咀嚼固体食物,如蟑螂、蝗虫的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 (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 (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 (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 (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 (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 刺吸式口器 总称为喙,由上唇、下唇、舌、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组成。能刺破皮肤,可以吸血或注入病原体,如雌蚊口器。 主要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要求既要有吸吮液体的结构,还要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之处如下: 上颚和下颚(或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 下唇延长成喙;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舐吸式口器 上、下颚均已退化,下唇发达,将舌及上唇包在其中,下端有盘状的唇瓣,适于舐吸食物,如家蝇的口器。 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所具有,具一条外观如发条状的,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吮深藏花管底部的花蜜。 刮吸式口器 为双翅目蝇类幼虫(蛆)所特有。特点是:口器十分退化,只见到一对口钩,用它来刮破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及固体碎屑。 其头全部缩入胸部,体躯前端全部为颈膜。 捕吸式口器 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口器之称,捕食时将刺刺入猎物体内,并注入消化液进行肠外消化,在经过刺将营养物质吸回体内。 演变历史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相关书籍 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②头部产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摄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运动中心;内脏和生殖器集中在腹部成为消化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倍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分类系统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石蛃目Microcoryphia 衣鱼目Thysanur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蜉蝣目Ephemeroptera 蜻蜓目Odonata 襀翅目Plecoptera 等翅目Isoptera 蜚蠊目Blattaria 螳螂目Mantodea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螳䗛目 Manha atodea 竹节虫目Pha atodea 纺足目Embioptera 直翅目Orthoptera 革翅目Dermaptera 缺翅目Order Zoraptera 虱目Anoplura 囓虫目Psocoptera 缨翅目Thysanoptera 半翅目Hemiptera 脉翅目 Neuroptera 广翅目Megaloptera 蛇蛉目Raphidioptera 鞘翅目Coleoptera 双翅目Diptera 蚤目Siphonaptera 捻翅目Strepsiptera 长翅目Mecoptera 毛翅目Trichoptera 鳞翅目 Lepidoptera 膜翅目Hymenoptera

1、干泥蜂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他们经常在烟囱里筑巢,那里的温度适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经常窒息,所以干泥蜂会在宽阔的烟囱里筑巢。

2、萤火虫在外表看,它有六只短脚,喜欢用它们散步。当雄性萤火虫完全发育时,它们会长出翅膀,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会一辈子都是幼虫状态。

3、蟋蟀:当选择住的地方时,他们不会选择自然形成的隐藏的地方,因为这些洞不适合。它们都是仓促建造的,没有安全保障。他们通常选择排水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选择这些地方时,他们必须自己建造。

4、蝈蝈:强壮的脚,大肚子和良好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和灌木,通常藏在草丛中,或者在植物茎上爬行、栖息和觅食。它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和果实。

5、圣甲虫也被称为金龟子,它是最大和最著名的蜣系食粪虫的一种。月牙形顶壳的前有六颗细尖的牙齿,它们不仅是挖掘工具和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

6、螳螂:有着一副宽大的绿色薄翼,一双前爪举向天空,作祈祷状,但这虔诚笃信的祈祷下却掩藏着其残忍的习俗。

那对高举着的胳膊其实是它的可怕的武器,是它捕食由它身旁经过的灰蝗、白额螽斯的工具。那利器对猎物夹击,使对方无招架之力,就连蜘蛛等昆虫见了也望而生畏,成为它的果腹之物。

7、蝉:夏日炎炎,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蝉鸣,但是,可能无人知晓,蝉从虫卵到幼虫,继而成为夏日的歌手,它得在地洞中潜藏4年之久。它得经过九死一生的劫难,方能修成正果。但是,这位“歌手”的生命却只有5个星期而已,也就是说,成年蝉,在夏日里欢唱的时间非常之短。4年不见天日,到人世间欢唱只有5个星期,所以它总是要唱个够,有时唱得你心烦,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8、萤:萤常常要利用一种爬行器——为了弥补它自己腿部,以及足部力量的不足——爬到瓶子的顶部去,先仔细的观察一下蜗牛的动静,然后,做一下判断和选择,寻找可以下钩的地方。然后,就这么迅速地轻轻一咬,就足以使对手失去知觉了。

9、蟹蛛蜘蛛目蟹蛛科的通称。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宛如螃蟹。蟹蛛全球约1800种。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

简介:

蟋蟀(xī shuài)(拉丁学名: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种类介绍:

(1)折叠中华蟋蟀:(Gryllus chinensis)。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2)大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头扁,前端平,向前倾斜,雄性头向两侧明显突出,不会斗。民间有这么一说,就是当你捉来很多蛐蛐时,里面有一只大棺头蛐蛐,这全部的蛐蛐也就全不会斗了。

(3)油葫芦: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身体暗黑色,有光泽,两复眼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全国各省多有分布。

1、在用彩色的笔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

2、在长方形中间写出昆虫名片四个字。

3、在长方形里面贴一张要介绍昆虫的,如:金龟子。

4、接着在右边再画一个小方框,在里面写上介绍这只昆虫的内容。昆虫名片就制作完成啦。

《昆虫记》中20种动物如下: 

1、石蚕 2、蜣螂 3、蝉 4、泥水匠蜂 5、螳螂 6、蜜蜂、猫和红蚂蚁 7、矿蜂 8、萤 9、被管虫 10、樵叶蜂11、采棉蜂和采脂蜂 12、西班牙犀头13、蚱蜢 14、黄蜂15、蛴螬 16、蟋蟀17、赤条蜂 18、捕蝇蜂 19、寄生虫20、松毛虫。

一、石蚕:属石蚕蛾科。外形特点: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色,翅膀褐色,停栖时呈屋脊状,各脚细长。生活习性:幼虫为水栖性,会吐丝将溪流水中的石块 、细砂、枯枝等黏结成巢,每一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巢型,成虫生活于溪流附近,栖息量很多。

二、蜣螂俗称屎壳郎,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外形特点: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生活习性: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

三、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外形特点: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

生活习性: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四、舍腰蜂也称为金腰蜂(泥水匠蜂)外形特点:头部有两只触角,触角末端向外弯曲,胸部圆柱状,尾部细长末端有膨胀,后四脚偏长。

生活习性:屋子旁边,主要会选择一个能够暴露在夏日里的炎热之下的地点。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有一只大一点儿的火炉,还要有一些能够燃烧使用的柴火。已经变得乌黑的天花板、木缝、烟筒等。比如说,在养花房里,在厨房里等。

五、螳螂外形特点: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生活习性: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扩展资料: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参考资料:

:昆虫记

昆虫记都有哪些虫子

昆虫记中的昆虫有干泥蜂、萤火虫、蟋蟀、蝈蝈、毛虫、圣甲虫、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昆虫记》中主要介绍的昆虫有十一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