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姓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明姓的由来,第1张

明姓源于谯明氏,出自燧人氏的部下明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上古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大臣,是谯明氏的后裔,因为具有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的看重,后来成为“四佐”之一。

在明由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者,后省文简称为明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英雄联盟选手-明凯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1、湖北省明氏

始祖五代后唐时人 明冕,长子和次子留住通山县通羊镇,冕公携 三子移居阳新 县排市镇,[古代为兴国远滩]子孙有很多,代表人物有 工部尚 书明彦才,等等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二十多 个县市外省也有不少,世系和辈份都很清楚具体情况查家谱。

目前湖北省广水市太平乡、广水市马坪镇、黄石市阳新县木港镇有集中分布的村落明寨村,目前全村几乎均为明姓。

2、韩国明氏

湖北随州明玉珍在重庆立国,史称大夏皇帝。儿子明升继位,败于朱元璋,被发配到高丽居住。归义侯明升遂成朝鲜、韩国一派之始,今日朝鲜、韩国一派子孙有四万之众。而且成立了明氏大宗会,编修《明氏家谱》四卷,每年回重庆祭祖。

3、南阳明氏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百里奚是春秋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30几岁离开南阳才出游求仕,历经齐、宋、虞等国,曾做虞国大夫,终至秦国丞相,墓葬于南阳紫山东南七里。

又根据北齐平原郡将陵县令明质墓志记载,明质为南阳人,先祖有晋司徒 ( 相当于丞相,但位高权轻 ) 、魏太尉 ( 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尊而无权 )。今日南阳仍有明氏居住。

-明姓

马坪村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青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322238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1322。邮政编码为6377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17,车牌号码为川R。马坪村与高椅村、太白村、高梁村、双马村、双鱼村、三湾村、山北村、大树村、凤王村、龙禹村、开源村、顺水村、鸡梁村、葫芦村相邻。

马坪村附近有营山太蓬山、西月湖、南充望龙湖、川北奇山龙王寨、营山幸福水库等旅游景点,有营山黑山羊、丝丝膳鱼面、营山油腐、营山冰糖柚、营山油豆腐等特产。

许姓的历史如下:

1、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

2、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3、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4、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

5、辽国地处中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

6、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

扩展资料

关于许姓的始祖说法不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1、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

——许姓

马坪社区是广西来宾市象州县马坪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51322200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51322。邮政编码为5428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72 ,车牌号码为桂G。马坪社区与古路村、东岸村、龙岩村、回龙村、其塘村、龙兴村、新庆村、古德村、丰收村、大佃村相邻。

马坪社区附近有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古象温泉度假村、凉泉景区、来宾古海底迷宫、大梭生态峡谷群等旅游景点,有象州红米、象州优质米、象州山野百合粉、栗子卷、象州绣球等特产。

洗马坪村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282520123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2825。邮政编码为44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8 ,车牌号码为鄂Q。洗马坪村与大湾村、九坝村、白果村、土鱼河村、田坪村、苦草坪村、陈家台村、会口村、黄田村、大坨村、马虎坪村、杨柳池村、中间坪村、猫村子村相邻。

洗马坪村附近有宣恩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上好硒博园、土家族吊脚楼、锣鼓圈岩溶石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宣恩火腿、宣恩贡米、伍家台贡茶、宣恩贡水白柚、恩施山地水牛等特产。

漳浦县马坪乡有一条渠道名称叫什么

马坪镇位于 漳浦县东北部,东临 前亭镇,西与 赤岭畲族乡接壤,北靠龙海市 白水镇,南与 佛昙镇交界。四面环山,以“马山”和“大坪岭”得名为“马坪”。辖6个 行政村,1个镇办农场

2017年,马坪镇行政区域面积5265公顷,常住人口13752人 。

马坪在宋代属漳浦县常乐乡沙澳里,明代属二十三都,清代设福兴、山兜二保,在地域上仍属二十三都。民国初年属以佛昙为中心的外东区(后改为第五自治区,再改为第三区)管辖,民国29年设马坪乡,民国33年与林前乡合并为前坪乡。解放初属第五区(佛昙区)管辖,设马坪、后康、庵山、林埭等乡。1958年9月属佛昙公社马坪管理区,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设文安公社,1964年9月合并于佛昙公社,1984年8月佛昙公社改建镇,1987年8月从佛昙镇分设马坪乡,1992年2月改为马坪镇,下辖马墟、后康、文安、林埭、仙都、京野6个村及湖山场。镇政府驻后康村。

行政村 (或农场) 所辖自然村或居民点

马墟村 溪东、官田埔、下梧、东郭、东梧、西梧、顶墟、下墟、庙都下柯

后康村 竹树、山尾、庵仔、山仔头、坎仔脚、渡槽头、下厝、顶厝、新墟、山前、田仔、献台山、后寮、埔仔尾

仙都村 山兜、溪仔、门口山、凤安、许厝、墟仔寨、潘厝、顶丘、顶厝、埔尾潭、莲池、后坑、城仔内、前黄、石井、福康、西洋墟、顶楼

文安村 庵山、后裴、坂仔、东平、西平(含文店墟)、鸡母坞

林埭村 林埭大社、曾厝(含溪尾、石牌)、园中央、十二(字)路、山后

京野畲族村 西陂、上陂、红岭、白陂、埔仔、巷内湖山农场 湖山、官埔

全镇有耕地21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水果、蔬菜。山坡地33万亩,已种植果树2万多亩,主要有龙眼、荔枝、香蕉、桃、李、柑桔等,其中龙眼11万亩。农产品除水果外毛豆、刀豆、萝卜、芥菜、葫芦瓜等蔬菜都是比较大宗的农产品,外销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不断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现全镇建龙眼烘干加工点18个,年加工鲜龙眼800吨;创设蔬菜类收购点15个,年销售总量15万吨;香蕉收购点3个,年销售总量1500吨。全镇从事营销人员达160人,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有效地增加经济收入。引进康兴畜产有限公司在马坪落户,发展以黄牛为主的活牛出口,2002年已出口三千余头,是全国最大的活牛批量出口基地。畜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牵好一头牛,种好一棵草,管好一株果,育好一条虾,播好一株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三资企业有康兴畜牧有限公司,大量繁殖养育黄牛。村民也发展养牛业。

主要姓氏有陈、杨、林、蓝、戴、邱等。陈姓属“太傅派”,其祖辉孙,于宋末偕兄玛 王 光自同安马巷侯山亭来漳浦后洞,玛 王 光卒葬朝 天马山,其子史修移居佛昙大坑,传裔大坑。辉孙移居马坪后康山尾,生二子,长旺宗,次旺兴。旺兴移居南安霞美,传裔南安;旺宗在马坪传下众多后裔,主要聚居于后康、马墟等村。分传印尼 雅加达、万隆,台湾宜兰、 基隆等处。杨姓主要聚居于 林埭村,由佛昙分衍而来。戴姓聚居于文安村,源自佛昙井尾(与佛昙东坂村同源),系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女婿戴君胄后裔。林姓聚居于仙都村,源自深土路下。蓝姓聚居于京野村,源自苌坑(赤岭乡),为畲族。还有潘、涂、范、王等姓,居仙都村,曾姓居林埭村。

马坪距漳浦县城一百多华里,而靠近白水、海澄、 厦门。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都越过陈仓岭到白水营墟交易,自清末厦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英美教士到厦门设教堂传播基督教,即派人到白水营分设教堂传教。咸丰四年(1854年),马坪庵仔社人陈太乙到白水营做买卖,在教堂听讲,信了基督教,引英国牧师宾为霖及中国教士林清泉来马坪传教,至 咸丰十年(1860年)已有教友数十人,成立堂会,是漳浦最早的基督教会。马坪基督教会利用简陋的礼拜堂,于 光绪十六年(1890年)设立育元初级小学,是漳浦最早的教会小学 。

陈氏种德堂

在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有一座独特的建筑,藏在山区,鲜为人知。这座建筑名叫“后康陈氏种徳堂”,建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由一对印尼兄弟请客家师傅建造的,1927年建成。建筑灰塑、木雕、石雕相映成趣,彩绘中西合璧,饱含屋主经历;而在装饰上,则突破了传统,呈现了不对称美。

杨美水库度假村

杨美水库位于漳浦县北部的玳瑁山南麓,跨越马坪镇和赤岭畲族乡,杨美虽处在青山绿水之间,但交通四通八达距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仅12公里,水库东区沿省道漳云线距厦门仅40公里,交通极其便捷。杨美度假旅游区于水库为承载,库区水域宽阔,水质优良、清澈,库区曲折多姿,周边青山环抱,山石峻美,造型奇异,植被苍翠,布满龙眼、荔枝等名优果园。杨美休闲度假旅游区规划面积8000亩,项目包括度假村、会议中心、畲族民俗村、畲族风情表演区、水上乐园,水下考古体验处,漂流处,酒店等。一年四季或漫步在幽静小道,或即兴漂流,或临江垂钓,或倚亭消歇,沏茶品景,如入仙境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杨美一带历史悠久,又是畲族在闽南的主要聚局地,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畲族的文化风情保存浓郁,有宋石佛寺、南宋摩崖石刻、石椅种玉堂等名胜古迹。

农业生态发展

马坪杨梅,仙都村大力发展杨梅种植业,并积极拓展市场,全村种植面积达4000亩以上,全村有3400多人口,从事杨梅产业的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杨梅的品牌化道路也让这里的杨梅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

发展蘑菇种养特色产业

马坪镇党委、政府瞄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蘑菇种养,在技术上、资金上帮扶、引导当地农民培育、引进蘑菇新品种,做大做强蘑菇产业。林仲荣是仙都村蘑菇种植户,2003年,看着别人种蘑菇发了财,他心动了,第一期投资种植800平方米的蘑菇,并得到马坪镇农业部门技术和资金的扶持。发展到4000平方米,每年他可收入10多万元,成为有名的蘑菇种植大户。而像他这样的种菇大户,在马坪镇镇里已有近百户。马坪蘑菇初级产品及烘干、保鲜、腌渍和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已销售到广东、浙江、山东等10多个省、市并远销到日本、俄罗斯、欧美等,逐渐叫响马坪蘑菇的品牌。

福建,广东李氏源流

根据各种文献的记载,李氏始祖少典公,原姓公孙,其子轩辕公(皇帝)生于姬水又曰姬姓,传至皋陶,为尧大理官,以官职为姓曰理。到利贞时,改理为李姓,时为公元前一一二二年,三千一百一十二年来,李姓已成汉族中最大姓,占汉族人口的百份之七点九。

  李姓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经历三千余年,子孙蕃衍,已由陇西、赵郡发展到中国南方,又从中国南方发展到世界各地去。

  李姓的族谱,自唐朝时就有详细的记载。这大概是因为唐朝皇帝姓李的关系。

  唐高祖李渊公在西历六一八年戊午年建立了唐朝,传了十四个皇帝,历时二百八十九年,到西历九○七年唐哀帝李祝公止。黄巢之乱时,朱温篡唐后,李奎公第五子孟公,因避世乱改名奇公,由陇西先後迁至汴梁、浙江南海,後在南京宜兴县南门经商。

在福建、广东和东南亚一带的姓李人士,祖先多数来自福建宁化、长汀和上杭三个县份。姓李的人,远祖多数来自河西走廊的陇西郡和赵郡。李姓远祖和许多客家先民一样,经过两千多年的辗转迁徙,由中国中原向东南走,先到江西,然后进入福建,再到广东。有些后裔又从广东向世界各地开枝散叶。而在宋朝就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李火德,被许多李姓人士尊为“入闽始祖”。

一、福建汀州李氏源流

1).李世民后裔-汀州宝珠公派系

(1世)少典,姓公孙

(2世)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在位100年,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以德才擒杀蚩尤,取代神农氏炎帝。黄帝时已开始多妻制,传说他有妻14人,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发明养蚕)为元妃,次妃为方垒、彤留、嫫母等。黄帝有25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即为诸侯的只有14个。

(3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嚣,即青阳,生子乔极,青阳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儿昌仆为妻,生高阳。

(4世)颛顼帝,在位78年,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名高阳;乔极,玄嚣子。

(5世)颛顼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八恺”;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好话,天下人称他“涛杌”;鲧,颛顼子,生禹;大业,颛顼子,生女华;穷蝉,颛顼子;高辛,即帝喾,在位70年,乔极子,黄帝长子之孙,颛顼侄子。

(6世)女华,大业子,生皋陶;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取訾氏的女儿,生挚。帝喾有八个好儿子,时人称之为“八元”;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无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即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在位98年。夏禹,名文命,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其父鲧,其子启。

(7世)皋陶,李氏血缘始祖。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 司法的长官。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宫、大辟,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将他作为继位侯选人,但还未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长子,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了赢姓部落的首领;次子仲甄,又叫仲偃。丹珠,尧子,不贤,因之尧禅位给舜。

……………

(33世)理征,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

(34世)李利贞,得姓始祖。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逃至伊侯之墟,饥采树果得以活命,后理贞畏于纣王追捕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此即“指树为姓”之说,这表明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35世)李昌祖利贞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89世)李渊,昺之长子,7岁袭爵唐国公,历任刺史、郡守、卫尉、少卿等职。隋末,为太原留守,又是隋文帝独孤(鲜卑姓)皇后的姨侄。乃尧大圣大光皇帝。李昺有四子,长曰高祖渊,次曰梁王澄、三曰蜀王湛,四曰汉王洪。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90世)李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渊有22子,楚王智云、荆王元景、徐王元礼、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郑王元懿、霍 王元轨、虢王凤、道王元庆、邓王元裕、舒王元名、鲁王元夔、江王元祥、密王元晓、滕王元婴、秦王(唐太宗)世民等。

(91世)李治,太宗第九子,即唐高宗。

(112世)李奎(燔)(1129-1179),李贵之长子李燔,又称奎公,又名文宿,别名杰,号兴隆,六岁时随父迁居归德州。燔在宋朝官至枢密副使,但受奸臣陷害,逃回归德州隐身,改名李奎,又为避金人之祸,携五子孟佑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开荒种地,葬于石城。

(113世)李孟(奇),李燔之五子李孟,又称奇公,又名孟佑,1152年生,九岁(1160年)随父迁石城,1181年,因不堪重税带其二子珍、珠,到宁化石壁开基,并改名为奇兴。

(114世)李珠,李孟生有四子:珍、珠、珂、球。二子 李珠,原名德,号宝珠,又名大郎,1176年生在江西石城,六岁随父迁宁化县石壁村。李珠在宋朝,历任副榜、县令尹等职。1251年,76岁的李珠被其子接往福建上杭赡养。卒于1255年。

(115世-……)李火德,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1231年,29岁的水德携妻带子和母潘祖太,从宁化县石壁村迁居广东镇平县,其后裔再次外迁,据说有迁至山东的;1226年,木德、火德离开宁化县石壁村,先居福建上杭,其后裔又有迁往广东梅县的,继而遍布海内外。李火德,字丙凤,号闽海,1206年11月8日子时出生在宁化县石壁村。属陇 西李氏27世裔孙。19岁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21岁与其兄木德迁至上杭。火德原配伍氏一直无育,火德63岁时(1268年),伍氏亲自聘媒,纳娶上杭丰郎陈梅山之19岁女儿为妾,婚后六年得三子二女,三子分别是三一郎(朝文)、三二郎(朝宗)、三三郎(朝美)。此三子后裔繁衍极盛,并且名人辈出。火德第8代裔孙李崇诚,明进士,被诏入翰林院任文渊阁大学士,曾奉命参修《永乐大典》;火德第17代裔孙李光地,在清朝官至吏部尚书协办、文华殿大学士;火德第11代裔孙李福瑛、第16代裔孙李明吾、第17代裔孙李陟瞻、第22代裔孙李端毅、第23代裔孙李威光分别在明 清时期任将军职。第28代裔孙李宏达在民国时期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火德第15代裔孙李鲁,护明忠臣,明末任兵部尚书,清兵入侵时,奉命守卫上杭。清主帅以高官厚禄诱降,被严词拒绝,后城陷,吞金而死。火德门下不乏鲁类之忠臣。火德第25代裔孙李国平,广东丰顺莲花村人,国务委员、八大代表、河北大学教授,曾留学日本。他全家有20位大学生,4位研究生,他的8个孩子中有两位博士,他本人及孙子也是博士。

宝珠公,名珠,原名德,又名大郎,号宝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十八代裔孙;是一生忠诚为国,被世代誉为“忠贯金石之良将”的李纲(宋朝观文殿大学士,官至丞相)之五世孙。于公元1176年(宋朝淳熙三年丙甲岁三月十九日辰时)生于江西赣州石城渡。六岁随父奎公(原名燔,宋朝枢密副使)迁福建宁化石壁。

  而台湾《李氏大族谱》也载:唐江王李元祥之后李纲,南宋高宗时封相,为天下重望,他的孙子李珠迁住福建宁化。又载,景仙李氏自称“宋邵武李纲之后,再三世而避泉州之安溪”。

在宋朝曾任县令尹等职。时值宋未元初,天下大乱,南迁人流不断。宝殊公促其子外迁,还写了“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延世泽,举祖流芳”十六字交付各子以作留念。他与夫人舍不得离开石壁,坚持留下守其艰苦开创的基业。直到公元1251年76岁时,才被其子木德、火德二公接往福建上杭瞻养,卒于公元1255年(宋朝宝佑三年乙卯岁),享年80岁。妣潘氏,生六子一女,即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田德,女云姑七娘。

 宝珠公裔孙已繁衍到三十多代,枝繁叶茂,遍及闽、粤、赣、浙、桂、蜀、黔诸省,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美诸国,嗣裔甚众,英才辈出,如:

宝珠公四子李火德(宋朝大守、节度使、关内侯)、宝珠公第九代裔孙李庭芝(明朝右丞相)、李崇诚(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官至丞相)、第十六代裔孙李鲁明(明末兵部尚书)、第十八代裔孙李光地(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被尊为“一代名相”)等人,业绩辉煌,名垂古史。当今海内外系宝珠公裔孙,为李姓俊杰的政坛要人、将军、科学家、企业家,不胜杖举。

李火德子孙众多,名人辈出。香港的李家诚,台湾的李登辉和新加坡的李光耀,都是李火德的后裔。

在广东,单在揭西县就有几十个村庄居住着李火德的子孙。在砂拉越,不论是灰寨李还是古竹溪李,都是李火德的子孙。奇公之子宝珠公,因避世乱移居到福建省澄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生五子,其中第四子火德公生于西历九六六年,後因兵乱迁到上杭县胜运里丰朗岗头居住(胜运里今为稔田乡)。火德公卒于一○五三年,享寿八十七岁,葬于梅花岭丰朗岗头螃蟹游湖地。南方李姓族人,多为火德公後裔,故称火德公为入闽始祖。

宝珠公生平将简略

珠公原名德,号大郎、又名宝珠,生于公元1176年3月19日辰时,出生在江西石城,公元1201年任宋朝副榜职、因宋元兵乱、遂迁居福建宁化石壁,生下火德公五兄弟后,因地峡人多、火德公与妻伍氏迁上杭胜运里丰朗村开基时,珠公给予十六字“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延世泽、举祖流芳”,永作留念。珠公年老时,火德公把珠公接到丰朗同居。珠公卒于公元1255年享年80岁,葬在丰朗榕树坝,庚山甲向,坟形“螃蟹游江”。

  火德公裔孙迁移丰朗后,广东松口贤德公裔孙(据查考贤德公系火德公次子三二郎公改名),把珠公骨骸迁移葬广东松口西面佛子高、手捧金钟形,诗曰:

不到龙牙不到东,

名莹绕结在松哇;

手捧金钟头带帽,

脚踏佛祖坐莲花。

  其坟系松口五大名坟之一,乾山巽向、墓地气势磅礴,既是风景区、又是游览胜地、游人瞻仰络绎不绝。公元1936年松口诒燕楼21代裔孙维元(出任安徽代省长)回乡探亲与松口李氏乡贤合力重修珠公坟地

火德公流派

  火德公第三子坤培公的后裔,移居广东揭西县。火德公第十一代孙福生公移居到柑坑,即是柑坑开基始祖。柑坑李氏世系,第一世祖便是由福生公算起。

坤培公生于西历一○三二年,传第二十八代,至天接公生时一八六四年,历时八百卅二年。天接公在二十一岁时移居砂劳越,至今已传了四代。以上是越州柑坑李氏顺合派迁移史。

火德公由宁化石壁经过长汀,最后迁移到上杭县胜运里(今捻田乡)丰朗岗。火德公的坟墓和纪念他的李氏大宗祠,仍然完好地被保存着。

公元1985年诒燕楼24代裔孙辉盛从香港回家探亲,捐资1000元,并发动在港裔孙建林捐资1000元由加良、汝海等协助,把坟墓进行维修、现在墓地两旁绿树成荫、祖德绵长、万世流芳。

2)、据考,唐宗室的另一支系(据说为唐高祖第二十子)始祖元祥,他于唐贞观十一年(637)皇封“闽越江王”,分派入闽时年仅10岁。在他35岁时(662),到福建省永安县大湖乡开基,作为唐朝宗室的二支后裔,元祥与珠公先后入闽(唐、宋),其后人广不福建,广东,台湾和东南亚。

3)、据《燕楼派家谱》载:其先世唐时居燕京东角楼,宋元间,有李善浦到福建泉州做官,便把家安在同安(今属福建泉州)。这就是李氏燕楼派,因做官而迁居福建,成为第三支入闽的李氏宗族。

4)、据《漳州府志》载:唐高宗时,泉、潮间蛮獠啸乱,朝廷任命光州固始人陈政,掌管岭南军事,时有偏稗将领132员,随之人闽,而这些将领之中的李氏族人封地定居该地,乃最早的入闽李氏。

 所以,一共有四支李氏宗族入闽,他们枝繁叶茂,遍及闽、粤、赣、浙、桂、蜀、黔诸省,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美诸国,嗣裔甚众,人才陪出。

  5)、入粤始祖联公后裔

  宋朝末年,蒙古族入侵,李氏祖先大部份向南迁徙,形成岭南李姓家族体系。当宋徽宗崇宁初(公元1102年),元崖内扰,柱国公以王命镇抚粤边。李联以御史监其军,自闽入广,别率舟师鼍阳东下。而岭南瘴泾海风不时至,将士多病死,师遂大溃,联与第三子桓江,泛楼船,乘风南驶,师次海陵山。时飓大作,舟人恐惧,乃自海陵进驻溽阳,卒以年老,又兵间积苦,间关万里,病益剧,遂卒于1103年(时年67岁)在溽阳城。桓江伐木作棺,蒿葬联公于溽阳娥曹峰下荷木迳,故李联公是为李氏入粤五邑始祖,其后裔主要广布广东五邑周边一些地区。

始迁祖联公,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公元1036年),卒于宋徽宗崇宁二年癸未(公元1103年)。

联公墓

位于广东台山市广海镇甫草迳西约2公里处。李松年(1036~1103),又名李銮(或联),北宋人,讳荣昌,任岭南监军御史,1102年带兵乘船由福州赴雷州半岛,半途遇台风而改入广海驻守,次年染病而卒,其子亚桓将其葬于现址。墓始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占地约100平方米,由花岗石块砌成,墓碑高130厘米,围刻浮云拱月图案,顶横刻“钟灵毓秀”4字,中分两行纵刻“宋任岭南监军御史讳联翁号松年李公墓”及“坐申向寅兼庚甲光绪岁次壬辰仲冬吉日重修”共36个字,墓口有石狮及石鼓各一对。

祖妣柴氏,宋氏。生三子:长曰凌江(禧)、次曰梧江(源)、三曰桓江。

联公既卒,三子桓江旋奔越南。长子凌江次子梧江,仍居江西吉安。凌江有子四人,曰楹础,为兵部尚书,曰柱硕,宋赐进士,谏议大夫,曰师道,曰友闻。其后以次自赣入粤,是为尚书、瓦岗、荷塘、鹿洞各派之祖。

梧江有二子,长曰栋,次曰棕。栋公号任堂,宋任天台县尹,世居吉水,以勤劳王室,身在行间未遑兼顾。而赣南盗氛孔亟,所过为墟,遂命子侃、徇、佁奉始妣禢氏太夫人迁居南雄,旋下广州以避乱。因侨寓省城高弟街素波巷,继迁番禺溪里。后栋公以年老解兵柄,亦南下至广,卜居新会城礼仪坊中步巷。

其后子孙分别徙居新会、中山、鹤山、顺德、台山等地。棕公子孙,亦分居广、肇、钦、廉各地。

台山李氏始迁祖(一世)任堂公,名栋,始祖父梧江,宋任桂连路司史,生卒未详。祖妣姚氏。任堂公,生卒未详,估计生长在公元1100元至1170年间。祖妣禢氏,生三子:长曰侃,次曰徇,三曰佁。当年台山(新宁)属新会郡(公元420年间)新会县(公元590年间),宋、明、清时期,新会县县境几经变迁,先后划出部分县地置中山、顺德、恩平、台山、开平、鹤山等县。明弘治十一年(1499),从新会县析出得行、文章、泷水、潮居、矬峒、海宴6都之地立新宁县,1914年改称台山县,1992年撤县设市。台山李氏就从立县前后,由始祖栋公、禢氏及其子孙后代,分别从南雄珠玑巷、广州和新会等地陆续迁入台山定居,繁衍后代。栋公一世之山葬在新会石狗岭朝天凤形。妣禢氏孺人,又称米氏,因出子孙众多故云,山葬台山筋坑蝴蝶山唱名双飞蝴蝶。

侃公,栋公长子,二世,宋勅赠国监助教,妣何氏,生有一子子然(三世),其后人主要分布在台山海宴、横冈、吉浦、山咀、广海、都斛、西坑、香头坟、廛禾田等地。侃祖子孙之班派;

修道立德,家贤希圣,学宗孔孟,儒绍周程,扬名上阁,见觉太平,和风济美,世代铮荣。按:长房侃祖自始祖以下十六代未有班派,迨至十七世始立上联作为班派。

徇公,栋公次子,字奕修,号孔行,二世,宋丰城县知县,太常寺少卿。淑配曹氏,敕封孺人,晋赠恭人。生三子(三世),长子子懋,宋任高州教谕;二子子达,宋进士行人,三子子杰宋任雷州教谕。

子懋(茂)公,徇公长子,三世。生有三子(四世)。其后人分布台山玄(园)田、喜村、台城内青云路金紫里,后裔子孙之班派:

本毓裔联英,金枝向日荣。奕世逢春茂,参天曜日明。是房由十九世起始有班派。

子达公,徇公次子,三世,生有三子,其后人分布台山密冲、铁炉坑、独树、南村、汤湖、牛尾山、三合、玉槐、广海、坦塘、东洋冲蒌、海宴、沙栏、牛山头等地。后裔子孙之班派:

修文宏道,宗圣希贤,乃祖南来,长发其祥,济美多士,奕世永昌。本房自始祖以下十二代未有班次派别,至十三世时,由康熙庚子进士星如公请当时广东学政翰林院检讨陈筠先生题上联赠为世派。

子杰公,徇公三子,三世。有一子三孙,其后人分布台山东坑、筋坑、东边龙、龙舟地、南村等地。后裔子孙之班派:

华维继孟须世良,广业文明圣道昌,德焕天章日启耀,学宗唐周粤东长。

佁公,二世,栋公三子,宋任天台县尹。生有三子九孙(三世、四世)。其后人分布台山海宴、沙栏、横塘、塔脚、温边、横江、冲蒌、车望冈、独冈、扫杆朗等地。佁祖子孙之班派为:

高第开基,广衍云礽,伟烈始兴(或丰),树绩文章(或允章),家国宏猷。或作:骏有声扬,光大业成,伟略(或烈)珠玑联谱,祥庆永海游图。

跟随始祖栋公迁居台山的还有联公长子凌江公之长子乔木公,字楹础,号振堂。生于宋徽宗建中元年辛已,卒于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公元1101~1147年)。高宗建炎四年庚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及兵部尚书。诰封三代,著有神碑集。祖妣伍氏,伍相国之女,独生子名玖,字纸轩,宋孝宗乾道七年辛卯领省解。祖墓在阳江冠山,墓前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之石碑。

其后人除分布阳江、阳春、广州、顺德、江门、新会、开平、茂名、新兴以至广西柳州,河北、天津等地外,在台山主要分布东头旧里、上冲、滘口、水接、新田、海宴、小担、硕仁、迎禄村、东冈村、头洞、万安、横水三多里、清湖、冲蒌、都斛、墩寨、南闸、广田、古逻、牛尾山、那扶、陡门、大王坑、沙头冲、马坪咀、沙头潮坑村、西墩、上宅、向步、长塘、台城、广海、上川、下川等地,后裔子孙字派为:

庆承天祐,奕世永昌。济美多士,冠冕兆芳。优游列国,仁泽孔长。

或曰:庆(或本)承天祐,奕世永昌。显扬伟业,休有烈光。家传忠厚,仁泽孔长。

从始祖栋公迁居台山至今已经过二十多世,凡四五百年以上,现在生的后代分别属二十五世至三十二世之间。人数众多,成为台山市一大姓氏之一。

目前,李氏后代子孙繁衍分布台山市各镇,估计在台山李氏人口超过10万人,同样台山李氏后代出国,往港澳台谋生者甚众,遍布五大洲各国及地区,有“丽路李“之称,即李氏后代分布各处都有。李氏族大,人才辈出。

6)、入粤李姓始祖安政公后裔

北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元慎之玄孙李晟勤王平朱之乱,封西平郡王,其十五世孙李安政封广州路刺史,偕夫人温氏来到广州)广惠两府纷乱,李安政身登黄甲,钦派为广东布政使、后任广州路刺史。李安政偕夫人温氏落户广州,开枝散叶,广布各地,遂成为广东这支李氏的始祖,人才辈出

入粤李姓始祖李安政的墓位于从化吕田海螺山麓、李安政和温氏百年归老后,分别葬于从化吕田和广州白云山。后来其孙子蒙皇帝恩赐重修白云山温氏夫人墓,并称那里为“御书阁”。

参阅资料:1、(李氏起源)2、《燕楼派家谱》3、《漳州府志》

4、《福建汀州李氏家庙简介》  5、《陇西堂论坛》

明姓的由来

明姓源于谯明氏,出自燧人氏的部下明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大臣,是谯明氏的后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