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板年画】 的详细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4收藏

【清代木板年画】 的详细介绍,第1张

年画目录 

起源和发展 

年画四大家 

主要出产地 

木板年画 

扑灰年画 

滩头年画 

年画制作过程 

 

  简介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5955htm

摘要: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四绝之一,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相传始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那么聂家庄泥塑到底是怎么发展而成的呢?下面本文将详细为你介绍聂家庄泥塑的历史起源以及聂家庄泥塑的特点。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聂家庄泥塑这项山东的民间艺术吧!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是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相传始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的焰火(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可点放礼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将装火药的泥墩做成娃娃之类,放完焰火后可将泥娃娃当作玩具或摆设品。便有人跟着仿效。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后有一些专供欣赏的“条子人”如仕女、戏文等。2012年,聂家庄泥塑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一聂家庄泥塑的历史起源

据聂氏家谱记载,聂家庄泥塑的艺祖叫聂福来,老家是河北省泊镇。明朝万历初年,河北泊镇连年遭灾歉收,聂福来在那里实在熬不下去了,便携带全家逃荒来到了聂家庄。聂福来全家来到此地后,人生地疏、日子也不好过。为了一家人填饱肚子,聪明的聂福来便试着用当地的泥巴做外皮,中间装上药、顶部留有小孔,制成一种“锅子花”,走乡串集销售,以供人们在春节或正月十五晚上点燃,放花观赏。捏这种泥玩艺,可不是消遣娱玩,而是谋生的需要。换回的钱可以买成粮食,以弥补生活上的不足。“锅子花”的外形象反扣的锅底,刚开始生产的这种“锅子花”,外皮并不加任何颜色装饰,而且也很粗糙,这种“锅子花”就是聂家庄泥塑的前身。清康熙年间,聂家庄的艺人们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禽、兽、虫、鱼等供家庭观赏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在外皮装饰上,由有颜色代替无颜色。但这一时期的泥玩具,基本上都是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

清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才进入成熟期,逐渐由静发展到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此时的聂家庄泥塑已经成为声色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了。

二聂家庄泥塑的艺术特征

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大胆夸张,注重表神写意,力求似与不似,手法简约概括。象老虎、摇猴、叫鸡、对狮等类的大动态,几乎近于剪纸造型。为了便于小孩能握住摇动,把一对猴子设计的特别细长。活动部分贴上薄羊皮,空心加一根弹簧,这样摇动时既能复原,又不会碰破接头边缘。双猴周身也夸张成两条并在一起的人腿,拟人手法用得恰到好处。

在色彩的运用上,聂家庄泥塑与扑灰年画极相吻合,它们都追求鲜艳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的艺术效果。用色少而精,色彩对比协调,却把动物和人物的神情衬托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例如:猪八戒北媳妇,更是好玩,黑黑的老猪,黑嘴巴、黑裙子,背着一个满身红的俊媳妇,还会嘿嘿地傻笑呢!

三聂家庄泥塑的制作过程

聂家庄泥塑具有声、型、动、趣的独特风格,是中国现存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品。它具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工艺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下面列点介绍聂家庄泥塑的制作过程。

1取土:取土,是取当地的黄粘土,晾干、砸碎过筛,按粘土2、沙性土1的比例进行调土。

2合泥:合泥,将调好的土加水泡1—2天,艺人称之为“焖土”。两天后将泡好的土用脚反复踩细,泥的软硬根据制作泥玩具的大小和种类而定。

3制模:同期声:制模,首先创作坯胎,再将坯胎修好晾干,用备好的泥制模,然后修好、晾干、烧熟。

4磕坯:磕坯,先将薄土均匀地撒在模具内,再将备好的泥塞入模具中,修好、磕出晾晒。

5修坯:修坯,待泥坯晾至4—5成干时进行。将磕坯形成的毛翅修去、抠出哨子眼儿等。

6按哨:按哨,首先选取芦苇杆,截成4—5公分的哨体,用笛膜作哨舌制成哨子,然后将哨子按在修好的泥坯的哨子眼儿中。

7粘接:粘接,将按好哨子的泥坯,用薄羊皮首尾粘接起来,粘接时先粘尾部,后粘头部。

8涂粉:涂粉,用化石粉加十分之一的胶,再加适量的水调均涂在泥坯上。

9着色:着色,按民间艺人的一般操作规程,先涮红色、依次再涮兰色、绿色、**、紫色,最后摸黑色。

10贴毛:贴毛,在叫虎的头顶和耳部贴上白毛加以装饰。

经过大大小小的十多道工序后,一件泥塑作品就完成了。它造型大胆夸张,注重表神写意,力求似与不似,手法简约概括。色彩鲜艳,艳而不俗,用色少而精,却把动物和人物的神情衬托得维妙维肖,恰到好处。

四聂家庄泥塑的艺术价值

高密姜庄镇聂家庄的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叫虎”,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一物在手,平添无穷乐趣,实属国内泥塑中罕有之佳品。聂家庄泥塑作为供人玩赏和某种希冀的寄托物,曾经辉煌几百年,作为一个艺术品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已被五彩缤纷的现代化玩具所替代,失去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能力。

五聂家庄泥塑的传承发展

在聂家庄泥塑的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做出了不可磨来的贡献,他们是聂希伟、聂玉庆、聂希平、聂玉德、张清先、聂传香、聂佩成、聂佩胜、聂佩斗、聂玉忠、聂玉尧、聂希山等等。聂家庄泥塑辈辈相传,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如今,聂家庄泥塑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村民们在泥塑的色彩、品种、制作工艺上进行大胆创新。梁山一百单八将、文武财神、十八罗汉、金陵十二钗等等越来越多的人物、动物造型从村民们的手中诞生。聂家庄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参加展出并获奖,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借鉴和收藏。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不仅仅是全国独此一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截然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是根据画的内容,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出轮廓,然后用这张带画的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抹,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特殊的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为了增加更多的数量,还可在扑好的画稿上用柳枝炭条重描一遍,再在其它纸上重扑。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

高密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其造型拙朴简炼,用笔潇洒自如,很有写意国画的笔墨情趣。观其画风,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顺口溜非常贴切精辟地道出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

刷刷刷,一溜栽花。

大涮狂涂,捅于勾拉。

细心粉脸,眉眼巧画。

待要好看,咸菜磕画。

“刷刷刷,一溜栽花”是指年画创作的速度与题材。“刷刷刷”是说扑灰年画的制作从“粉脸”到“涮尹、“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整套工序必须由一人一气呵成完成,同时也是对画师作画恣意潇洒、放笔纵情、不饰雕琢的创作气派的象声描摹.“一溜栽花”指扑灰年画创作都是以喜庆吉祥、美满和睦的题材为对象,以满足人们春节之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心理。在扑灰年画的鼎盛期,“一溜栽花”的品种如“连年有余”、“合家欢乐”、“姑嫂闲话”等,竟多达150余个。“大涮狂涂,描了勾画”,前者指每一张年画,从服装到头发,全用单色抹刷,连整个轮廓线也只是一笔就抹下,因此这种涂抹姿式,放得开,极潇洒,故曰“大”曰“狂”;后者则指画面的局部加工特点“兼工带写”。前后两种手法的特点,在这里被勾画的无比鲜明。“细心粉脸,眉眼巧画”,是扑灰年画中人物画突出艺术效果的关键技法,也是与其它年画区别的关键点。扑灰年画画人物,先要把人物的脸部粉一个洁白的脸型,然后在上面巧妙地勾眉眼、五官,再敷彩、涂明油。这样,画面人物的面部看上去透明细嫩,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强烈真实的肉质感。“待要好看,咸菜栽花”是扑灰年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是民间画师们用饭桌上的咸菜刻上几何图案或花卉图案,蘸着颜色在已完成了的人物服饰上磕上固定的图案,以增强服装的变化效果。

高密扑灰年画从明代产生以来,经过许多杰出画师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年画中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种,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独具艺术个性的画种。但是,由于后世画师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质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前辈画师艺术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扑灰年画终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有过称“绝”的时代,中国艺术史不会忘记它。中央电视台的《中国一绝》摄制组曾拍摄专题系列片,向海内外播放。《中国美术大全》选用了多幅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博物馆均有收藏。

泥土变成艺术品

从新时期时代之后,中国的泥塑艺术就开始发展,并且一直没有间断过。等到汉代的时候,泥塑已经发展成了一门重要的艺术。在两汉墓葬中,就有大量文物是泥塑作品,其中包括陶俑、陶兽、陶马车等等。古代的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陪葬品,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泥塑的发展。

到了两汉之后,道教兴起佛教传入,道观、佛寺和庙堂兴起,对泥塑的需求日益增长,直接促成了泥塑艺术的发展。等到唐朝,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在当时,被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等到宋朝时期,不仅佛像的繁荣在继续,小型泥塑玩具也开始发展了起来。有不少人专门从事泥塑制作,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在北宋时期的东京,有个泥玩具名为“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百姓会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会买回去供奉玩耍。

泥塑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小型泥塑,颇受欢迎。不仅能陈设观赏,还能给小孩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最出名的产地之一,就是山东高密。

高密三绝之一“聂家庄泥塑”

山东高密的聂家庄泥塑,与扑灰年画和高密剪纸一起,并称为“高密三绝”。聂家庄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

相传,聂家庄泥塑始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聂家庄分东西聂家庄,地属高密县的姜庄镇,东西聂家庄聂姓为大姓。而据聂氏家谱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的焰火进行谋生,那是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当时的聂福来创新地将装火药的泥墩做成娃娃之类,等放完焰火后,可以将泥娃娃当作玩具或摆设品留下来。从那个时候开始,便有人跟着效仿。“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等发展到了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发展到只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等到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前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此时演化为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建国初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到50多个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喜爱。2008年,聂家庄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独具一格的高密泥塑

高密泥塑的整体风格粗犷豪放,作品通常构图完整、色彩艳丽,独具一格,让人过目难忘。高密泥塑在参加全国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中连连获奖,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大典》,曾到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还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并作为礼品赠给外国贵宾。

聂家庄泥塑无论是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泥玩的造型、色彩的运用,都受到了扑灰年画和高密剪纸的深刻影响。扑灰年画和高密剪纸表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鸟兽虫鱼等,在聂家庄泥塑中都可以看到对应的造型。聂家庄泥塑在艺术造型上与高密剪纸十分类似,造型大胆而夸张,更注重写意神似;吸收了扑灰年画上“明油”和“涮画”的技法,加强了泥塑作品色彩的亮度和晕化效果。

聂家庄泥塑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明醒目的效果,但又柔和动人,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动物和人的神情。所塑事物动静结合,活灵活现,雅拙精巧,是泥塑中的佳品。特别是传统的“叫虎”,造型大胆夸张,它们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形态既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

慢工出细活,创新迎“生机”

创作“叫虎”这些聂家庄泥塑作品,需要慢工出细活。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脱模、修坯、制哨等10余个步骤,都需要手工艺人们沉下心来认真创作。聂家庄泥老虎,虎身可以活动,会发声。“声、形、色、动,四大特点在全国泥塑中是独一无二的。”

聂家庄泥塑曾经辉煌了几百年,不仅供人玩赏,还包含着人们的希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五彩缤纷的现代化玩具越来越多,泥玩具失去了市场竞争的能力。

为了让泥老虎被市场接受,聂家庄泥塑传承人积极创新,在配色上下功夫,除了描画“五大原色”传统配色的泥老虎,还有福虎、金虎、发财虎、平安虎、蓝白色的“哆啦A虎”等不同配色的作品。

如今的聂家庄泥塑,已然成为山东潍坊的代表手信之一。来到山东潍坊,美景带不走没关系,能带走传承至今的“非遗”泥玩具。

高密市惠诚扑灰年画店有卖家堂画的。高密市惠诚扑灰年画店地址是高密市姜庄镇西王家城子村8号,高密市惠诚扑灰年画店是家堂轴子、家谱挂画、神像画、四联画、传统年画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高密市惠诚扑灰年画店,成立于2014年,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00003万人民币。

【清代木板年画】 的详细介绍

年画目录 起源和发展 年画四大家 主要出产地 木板年画 扑灰年画 滩头年画 年画制作过程    简介    年画(new year paint...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