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易氏的历史沿袭
在公元前506年前改名中山国,初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粟山),立中山城为都。战国初,晋国曾灭中山,灭而不亡,中山武公公元前414年又复兴,迁于顾(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
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北)。
公元前369建长城以御赵国。
公元前342年中山国君到魏国为相,结合易氏家谱分析,该中山君为湘、鄂谱易氏先祖恺公。此后,其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成为仅次于七雄的第八强国。
前299年,赵军攻中山国,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死于齐国。赵王扶植王尚为中山国王。中山王尚错用二臣,导致前296年赵王遣军一举攻灭中山国。从鲜虞国最早见于史籍至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历时478年。
前296年赵国迁末代中山王尚于肤施(今陕西米脂西北),一年之后年绝祀,据《战国策》隐约记载,中山王尚先是逃到齐国为臣,然后被秦国扶持。因此,末代中山王尚与赣谱关于太原易氏始祖尚公记载相符,逃往齐国后再被秦国迁放太原。
秦汉时易氏从太原南迁。
222年万年公从江苏丹阳迁湖南浏阳。
隋朝大业年间浏阳易雄公后代举族从浏阳迁江西。
数代后再分迁湘、赣、鄂各地。
易姓是中山国王族直系后代。
中山国由来自陕北的白狄人所建,实行游牧和半农经济。公元前407年曾经被魏国所灭,中山国人被迫退到太行山中。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中山桓公复国,到今天的平山三汲乡一带建都,当时称为灵寿。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和韩、赵、魏、燕等四个国家共同称王,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而说中山国人是白人,根据就是“白狄”之白,实际上此处之白,是尚白的意思,意为尚白的狄人,并非“白种人”之意。
我查了《史记》和《左传》,并没有“中山国人是白人”的说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有易氏的历史沿袭
在公元前506年前改名中山国,初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粟山),立中山城为都。战国初,晋国曾灭中山,灭而不亡,中山武公公元前414年又复兴...
点击下载
本文2023-11-14 17:20: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815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