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夏儒 - 庆阳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明】夏儒 - 庆阳伯,第1张

己卯

以 夏儒 为锦衣卫·指挥使,寻进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儒,皇后父也。

乙酉

礼部上《大婚礼仪注》:“一 七月十七日,祭告天地、宗庙。一 七月二十日,传制遣官持节,行纳采问名礼。至期前一日,鸿胪寺设制案节案于奉天殿御座前。厥明,上具冕服御奉天殿,文武官常参讫,执事引正、副使朝服就拜位,行传制礼。宣制曰:‘兹选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 长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礼毕,制案节案及礼物,由中门出。正、副使至奉天门外,取制书置彩舆中。仪仗、大乐前导,至大明门外,正、副使乘马诣皇后第行礼。其日,正、副使至大明门外,礼官先生、主婚者朝服出见。礼官曰:‘奉制建后,遣使行纳彩问名礼。’主婚者出迎。正、副使捧制及节,正堂置制书及节案。主婚者行四拜礼,诣案前跪,听宣制。正、副使宣制讫,以授主婚者置于案,俯伏、兴、平身,以答名表跪授正使,退就拜位。礼毕,主婚者请礼从者酒馔。毕,以弊劳正、副使,送至大门外。正、副捧答名表,入至奉天门外,以表节授司礼监官奏闻复命。一 纳吉纳徵告期。其仪注自遣官至复命,并同纳采问名礼,但纳吉用玉帛,纳徵用谷圭、玄纁、束帛、六马等物,改制词云:‘兹聘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 长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吉纳徵告期礼。’礼官入见主婚者,致辞曰:‘奉制聘后,行纳吉纳徵告期礼。’一 八月十一日,遣官行发册奉迎礼。至期清晨,鸿胪寺设制案、节案、册案、宝案于御座前,礼部陈雁及礼物于丹陛上,设彩舆于奉天门外,内官监陈设皇后卤簿、车辂、礼物于彩舆南。其传制遣使礼仪,并同纳彩问名仪,但改制词云:‘兹册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 长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其制册宝节用伞盖遮护,俱从中门出,雁及礼物随行,正、副使从之,诣皇后第行礼。前一日,陈设幕次、香案、制书案、节案、册宝案如仪。其日,正、副使至,取制书、册宝置案上,女官奉皇后首饰、祎服入中堂左,内官陈仪仗车辂等物于大门内。礼官先入,见主婚者致辞曰:‘奉制册后,遣使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主婚者出迎,执事者举册宝案。正、副使捧制书及节,执事者执雁及礼物,至正堂各置其所如仪。引礼引主婚者就拜位行礼,女官入进首饰、祎服,内官进仪仗。正、副使取节册宝授司礼监官,内赞二人引捧节册宝监官入中堂。皇后具服出阁,女官及宫人拥护,诣香案前,向阙立。内赞赞行四拜礼,赞宣册,赞跪。皇后跪,宣册官取册立宣。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官以册进,皇后受册,以授女官。赞宣宝。皇后受宝,以授女官。赞出圭,赞兴,赞四拜。礼毕,皇后入阁。监官持节由正门出,以授正、副使。引礼引主婚者诣案前,跪听正、使宣制,受之,以次受副使进雁及礼物,行四拜礼。毕,正、副使出大门外,主婚者礼从者及劳使者以帛,如前仪。女官奏请皇后出阁,自东阶下立香前案,内执事赞四拜。毕,请皇后升堂,南向立。主婚者进立于皇后之东,西向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毕,退立于东阶,西向。毋进立于皇后之西,东向,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毕,立于西阶,东向。内执事奏请乘舆,皇后降阶升舆,出门。其侍从拥导,护卫用仪仗、大乐、卤簿如仪。从大明门中门入,文武百官俱朝服于承天门外,东西立班迎候,舆入承天门退。皇后舆由奉天门进内庭幕次,皇后出舆由西阶进,上由东阶降迎于庭,揖皇后入内殿。内侍请上诣更服处,具衮冕。女官请皇后诣更服处,更礼服。上偕后诣 奉先殿行礼谒庙。是日早,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毕,伺上偕后至。赞引引就拜位,上在东,皇后在西,行礼如常仪。一 合卺。其日,内官先于正宫殿内,设上座于东,皇后座于西,相向;置酒案于正中,稍南;置四金爵、两卺于案。上谒庙还,内侍、女官请上与皇后各就更服处,上服皮弁服升内殿,皇后更衣从升。赞请升座。执事者举馔案于上与皇后前,女官司尊者,取金爵酌酒以进,饮讫。女官进馔举,馔讫。女官再取金爵酌酒以进,饮讫。进馔女官以卺盏酌酒和合以进,饮讫。又进馔,凡三举酒馔。毕,皇帝从者馂皇后之馔,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一 朝见。第二日早,上冕服,皇后礼服,诣太皇太后宫,行四拜礼。皇后捧腶修盘置于案上,执事女官举案,皇后随举。进至太皇太后前,皇后复位。上与皇后,皆四拜礼。毕,出诣皇太后宫谒见,行礼如前仪。一 谢恩。第三日早,上冕服,皇后礼服,同诣太皇太后前,次诣皇太后前,俱行八拜礼讫。皇后诣内殿,上服皮弁服升座。女官引皇后礼服,诣上前行八拜礼。毕,皇后还宫升座。引礼引在内亲属,赞八拜礼,次引六尚等女官,次引各监局内官、内使,俱行八拜礼。毕,是日早朝,上具服御奉天殿,颁诏布告中外,行礼如常仪。一 受贺。第四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表庆贺,陈设如常仪。上具衮冕,御华盖殿。亲王行八拜庆贺礼,次执事官行五拜三叩头礼。毕,鸿胪寺奏请升殿。导驾前导,百官进表行礼如常仪。亲王行礼毕,诣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前庆贺,行八拜礼。毕,太皇太后、皇太后受内外命妇庆贺礼,外命妇进表陈设如常仪。皇后礼服升殿,受内外命妇庆贺礼,外命妇进笺陈设如常仪。一 盥馈。第五日清晨,尚膳监具膳羞,皇后具礼服,诣太皇太后宫伺膳。至,赞引引皇后诣太皇太后前。赞四拜、尚食。以膳授皇后,皇后捧膳进于案,复位。赞四拜。赞引引皇后退立于西南,伺膳毕,引出。诣皇太后宫进膳,如前仪。毕,退还宫。”

丁酉

命:“英国公 张懋 为正使、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刘健 为副使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制曰:“兹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命,选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 女为 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制谕 儒 曰:“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 宗祀之敬,协奉餋之诚。所资维重,祗遵 圣祖母 太皇太后、圣母 皇太后命。今遣使持节,以礼采择。”又谕之曰:“朕惟夫妇之道,大伦之本,正位乎内,必咨名家。特遣使持节以礼问名,尚伫来闻。钦哉!”于是,儒 奏曰:“臣儒 伏承嘉命,正使·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 张懋、副使·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刘健 重宣制诰,问臣名族。臣女,臣夫妇所生,先臣赠·昭勇将军·锦衣卫·指挥使 启宗 之曾孙,先臣赠·昭勇将军·锦衣卫·指挥使 瑄 之孙,今年十四,谨具奏。”

癸卯

命:“保国公 朱晖 充正使,尚书 李东阳、谢迁 充副使,持节行纳吉纳徵告期礼。”其纳吉制曰:“皇帝制谕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大婚之卜龟筮,卿士协从,敬循礼典。遣使持节告吉,钦哉故谕。”其纳徵制曰:“皇帝制谕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卿女有贞静之德,称母仪之选,宜共承天地宗庙。特遣使持节,以礼纳徵,钦哉故谕。”其告期制曰:“皇帝制谕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夏儒。岁令月良,吉日戊午,大婚维宜。特遣使持节,以礼告期,钦哉故谕。”

丙戌

监察·御史 杜旻 奏:“人君之处贵戚,爱而必教。盖其人多起侧微,一旦姻连帝室,非乞田请爵,则侵官罔利。以所与居者,无端谨之士,未尝闻礼义之诲,故也。”都督·同知 夏儒 以后父,得享殊锡,恐骄侈易成,罪戾必至,宜慎选儒生,俾为师友。吏部请如 旻 言,选老成端洁,堪为师友者一人,授以训导之职,令为 儒 讲学。上从之。

壬申

命:“工部营造皇亲 夏儒 居第。”时工部为 儒 访求房,二区与 儒 所居邻。有旨以为卑隘,欲拓其址而新之。尚书 曾鉴 等因言:“其房完整,不必改作。今公私匮乏,改作甚难。况所居之傍,皆百年以来安土居民,势难迁徙。再欲开拓,必生怨谤。愿寝其役,俟年丰财裕以渐。”议之,不听。

癸丑

太监 李荣 传旨:“升皇亲 夏助 为锦衣卫·指挥使,夏臣 指挥·同知,叶相、何谦 正·千户,叶椿、叶镗、夏杰 百户,俱世袭。”

以顺天府·武清县,保定府·庆都、清苑二县,广平府·清河县空地,合二千二百二十八顷九十亩有奇,给赐皇亲·都督·同知 夏儒,从其请也。

丙辰

封皇亲·都督·同知 夏儒 为庆阳伯。

乙丑

给庆阳伯 夏儒 禄米岁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

壬戌

庆阳伯 夏儒 奏:“请追赠三代。”许之,给诰券如例。

壬辰

诏:“安仁伯 王浚 岁支禄米,如庆阳伯 夏儒 例,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

戊申

宜兴大长公主、庆阳伯 夏儒、锦衣卫·千户 王敏 所赐庄田,在武清县之尹儿湾水庄等处者,以地界相连,互有侵夺。刑科·给事中等官 李学曾 等奉命往勘,奏:“儒 初请止三百六十余顷,今可垦者实二千二百二十八顷,而 敏 所赐田亦在其中。公主所请初为一千八十顷,今仅有六百三十一顷。”诏:“其地以千顷畀主管业,敏 于主地傍给与十分之二,余尽给儒。”

丁丑

以明日十月朝,遣驸马·都尉 马诚、庆阳伯 夏儒 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庚子

初,庆阳伯 夏儒 奏:“乞广平府·清河县庄田三千三百余顷。”有旨:“赐之。”县民 葛振刚 等言:“前地,皆其祖父奉例开垦者。”复命司礼监·太监 张淮、户部·侍郎 王琼 等踏勘,仍以赐 儒。既而 振刚 等复奏愬,下巡按御史 钱如京 再勘。如京 因奏:“国初直隶等处空闲地土,听民开耕,永不起科。此祖宗惠民之令典。弘治十八年五月,诏书各处庄田,不许管庄人等倚势生事。又陛下践阼之大恩,清河小县空闲地土,既已起科,管田人等又复吞并,岂惟违戾恩典,抑恐激变地方。况一县正粮止千余石,而戚畹子粒银过万两。重困民力,崇殖私门,或生他变,亦非戚里所以自全者也。乞将沙薄硝鹻并加增办,纳不敷者悉与除豁。惟以先年德府退出民地七百余顷,与 儒 管业,仍革管庄人,止令有司徵解户部转发。”户部议覆,诏:“仍如 淮 等所勘原数,令□管业,不许纷扰。”

丁未

中军·都督府·带俸·庆阳伯 夏儒 卒。儒,大兴人,庄肃皇后之父也。初授锦衣卫·指挥使,寻升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乃进伯爵。至是卒,讣闻,上为辍朝一日,赐祭葬斋粮麻布如例。

明故·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庆阳伯 一中 夏公 墓志铭

 正德十年乙亥夏,四月三十日,庆阳伯 夏公 卒于家。讣闻,皇上震悼,命礼部谕祭、工部营葬事,皆如制。中宫遣中官致香币、楮镪奠于赐第。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慈寿皇太后,皆有奠赙。公卿大夫以下,咸往吊。其子锦衣卫·指挥使 助 等,将以冬十二月十五日,葬公都城南魏村社之原。先期,以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 刘君龙 状衰绖,过予请铭。按状公姓夏氏,讳儒,字宗鲁,别号一中。其先应天府上元县人,永乐间北徙顺天府大兴县。因家焉曾祖 彦广、祖 棨宗、考 瑄 皆赠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庆阳伯,曾祖妣 姚氏、祖妣 廖氏、妣 郭氏 俱赠夫人。夏氏故名族望于南都,累世隐弗耀业,尝中落。至公父赠庆阳君,力勤崇俭,再兴有家,俗习侈糜,屏绝不问,独好义于婣亲。族旧有无共之族子,尝兢产,亦逊与之不较。闻殍死及无告者,买棺掩骼,为之惟恐后,然不以要誉沽名。乡称厚德长者,必首推焉。公,资禀淳厚,既与人殊,又濡染家训,动以勤俭忠厚为,尚且涉猎书史所与游多。一时闻人名士,非其人不交。天性尤孝,事父母能以色养。父寝疾几三年,侍汤药旦暮不离左右,夜则焚香吁天,冀以身代。一日,忽有异香至其拜,所疾亦少。间人率以为孝感所致,天鉴厥祥。笃生圣女,圣上即阼之初,慎选淑媛,以母天下,乃授册宝,立为皇后。于是,夏之宗一旦赫然光大矣。公,初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无何进封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庆阳伯,食禄一千石,赐之诰券。长子 助 锦衣卫·指挥使,次子 臣 锦衣卫·指挥同知,并授金紫。其余婣戚,拜官有差。又赐甲第一区腴田若干顷,及蟒衣玉带诸物皆异数云。公感激遭遇,益敦谦慎事,事务循矩彟。薄以自奉,服食不改。其素朝请暇,未尝轻出户庭。子弟臧获,告诫惟谨。凡厉民逾节之事,一切不为。京师京外,若不知其为外戚家者,缙绅卒然遇之,不问亦不知其为庆阳也。状称公持德秉礼,履盛满而能仰体德意,不骄不纵,于我皇上圣治有光焉,其信然哉。公晚得末疾,逾二年,至是卒,距生成化丁亥正月十二日,寿四十有九。配叶氏,亦名族女,懿行纯至,与公媲德,封夫人。子男三人,长即 助,次即 臣,次 勋 尚幼。女三人,其二适魏国公·孙 徐鹏举、寿宁侯·子·锦衣卫·都指挥使 张宗说,孙女二人。予尝与公同朝数接谈,见其体干魁梧,言动简重,意当登上寿、享景福,而不意止此,心窃异之。然姻联帝室,为国元舅,身名俱荣,子孙并显,正毙令终。天之所以笃厚者,亦多矣。又奚憾哉!铭曰:

显显夏宗,世载令德;维厥先君,日滋日植。

公也承之,饰以书诗;维孝动天,厥声四驰。

行亦良止,心亦臧止;维德不爽,其福无涘。

孕月之祥,助日临照;上配宸极,匪德曷召。

猗欤庆阳,求福不囬;翼翼循循,如未贵时。

椒房懿亲,孰与等夷;何以锡之,玉带蟒衣。

铁券金书,皇命有赫;何以命之,国柱邦伯。

贵终有典,有赙有祭;护丧有官,亦罔弗备。

维古戚畹,鲜克有终;生荣死哀,孰公与同。

公寿弗多,公庆则长;嗣祉有人,公也不亡。

渊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大禹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史记·夏本纪》记载,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大禹的丰功伟绩,舜帝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逝世后,其子启抢位而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夏王朝立国四百多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终被商汤推翻,建立了商王朝。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夏姓

失去王权地位的夏王族便有以国号为姓氏者,称为夏氏,是为河南夏氏。

渊源二

源于妫姓,出自帝舜之后妫满的后裔陈国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庶子子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法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地,他建立了陈国,建都于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

春秋时期,陈国传至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一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祖父之字为姓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沿袭夏氏至今。

渊源三

源于姒姓,出自古代夏、商、周时期官吏大司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大夏,大禹时期音乐名称,代表了国祚,传说是大禹的儿子启从九天上偷来的天庭之乐。大夏后来演变为官职称谓,即大司乐。在典籍《周礼·春官》中就记载:“大司乐舞大夏,以祭山川。锺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著名的隋朝学者杜子春解释:“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宾客至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齐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骜夏。齐音斋,裓音陔,骜音遨。”

在大司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呼为姓氏者,称大夏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夏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渊源四

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后裔杞简公之弟姒佗的封号,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王朝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杞县),为杞侯。杞国传至至杞简公时,被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妫佗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其后裔便以其爵位为姓氏,称夏侯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夏氏者。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姓谱》等记载:“鲁悼公封夏禹后裔佗为侯,赐采邑,佗为纪念先祖,以夏为氏,后迁居沛地之谯郡(今安徽亳州)”,是为安徽夏氏。

渊源五

少数民族中的夏姓有以下几种:

回族中的夏姓

据说取自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从西方来泉州定居,后应聘主持清真寺教务的夏不鲁罕丁名字的首音。当时,夏不鲁罕丁被人们推崇为“摄思廉(伊斯兰教)夏(长老)。”故又说,回族中的夏姓是从夏不鲁罕丁的教务等称“夏”而来。另,明永乐年间来中国的苏禄东王守墓人夏乃马当,在当地生息繁衍,遂成了山东德州北营夏姓回民之先祖。在江苏镇江,有《明德堂夏姓》。夏姓“原有老谱,清咸丰年间,在原籍扬州被毁,民国五年(1916年),由镇江、南京始祖中医师子衡公重纂,序文中有我族自前明人关以来定居扬州,堂开明德,已有五百年光景,历传三十世之谱的记载。1983年,镇江后裔(夏)容光在此基础上,建立活页新谱,并在排辈十字后加添二十字。”(《镇江回回》)夏姓回族以西北居多。

     根据上虞县咸丰二年(1852年)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明德堂《桂林夏氏宗谱》、重庆江津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芝宇公为总理事编修江津《夏氏家乘》、1991年《涪陵莲池坪夏氏家谱》、重庆夏显一公支系领修的跨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省市县的1992年《涪陵夏氏族谱》、2001年《中华夏氏(渝川黔)通谱》、2006年《中华夏氏族谱》、1999年四川内江《夏氏族谱》等记载。

 重庆涪陵显一公支系于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夏都镐到江南省英山县拼接、引用“夏贵”、“夏文阶”、“夏禹绩”这三代祖先,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夏天福拼接、引用浙江上虞蔡林(含江苏如皋县)《夏氏宗谱》版本夏侯显世系资料,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至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入蜀二十世祖启公历时十一年完成续修手稿,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用梨子木刻版印制《涪陵夏氏族谱》一部,共十卷。

1992年夏鼎勋等续修的《涪陵夏氏族谱(上册)》、《涪陵夏氏族谱(下册)》,重庆市江津、垫江、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璧山、铜梁、大足、合川及四川、贵州等地不少夏氏共祖,始祖元处士夏显一。

2001年夏铭远等《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

2006年夏睽初等《中华夏氏族谱》

2001年夏铭远等《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与2006年夏睽初等《中华夏氏族谱》包括:涪陵、垫江、江津、邻水、合川、大竹、南川、长寿、丰都、铜梁、贵州遵义、瓮安、湄潭、岑巩、怀仁、正安、……等地各一部分夏氏分支谱。侧重于明代入川夏显一公后裔为主。

一、唐代至元末入川之前世系考证

直线世系

显-臣-安一-二生-宁四-遐行-念士-太一-千一-万三-登-贵-文阶-禹绩-显一-福(一-七)

①重庆涪陵、垫江、江津、永川等明代入川夏显一支所谓“唐代夏侯显之次子臣之后裔”系重庆涪陵夏氏清代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抄录、引用和拼接于浙江上虞余姚和江苏如皋等地《夏氏谱》形成。

②重庆明代入川夏氏显一公支系所谓“显之子臣、臣之安一安二安三”家谱世系系清代道光年抄录、引用、拼接江苏如皋县夏氏谱形成。

③入蜀始祖元处士显一公坟山碑记

 

 公以上,其先有称太平者,不知何代,生念平士,念平士,生三太平士,三太平士,生千三居士,千三居士,生万三居士,万三生均、佐、登、向,共称居士、平士者,既无官阅,又无名字,想时俗互相称谓如此。均、佐、登避宋朝革命之乱,居於庐江英山,生显一府君乃人蜀始祖也。复迁湖广蕲水,生六子又元兵来兴徙蜀之巴县。大明成化十年,乃分至璧来凤驿,是普隆不宁厥居,尽付田宅舒姓者,乃徙涪之黑石里,乾坎占街为居焉。

 

 此碑志在蜀之壁山县来风驿巴盏溪

 

 明嘉靖四十五年六月十五日

二、重庆涪陵同治十年夏氏谱直线世系

       显-臣-安一-二生-宁四-遐行-念士-太一-千一-万三-登-贵-文阶-禹绩-显一-福(一-七)

    ④重庆涪陵夏氏清道光十七至二十七年嫁接“夏贵”、“夏文阶”、“夏禹绩”三代祖先的大名和引用、拼接“夏侯显”版本来源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涪陵夏芝亭夏芳兰的宗叔名叫夏都镐的族人到江南省(今江苏、安徽)英山县(1936年英山县由安徽省划归湖北省黄冈地区)观看祠堂的祖宗牌位的昭穆,有“夏贵”、“夏文阶”、“夏禹绩”这三代祖先的大名,涪陵谱才有了夏贵公、夏禹绩公等鼻祖三世。

 

 又到了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年)涪陵夏芝亭夏芳兰的堂侄夏清渠从南川收集并“开回”(带回)东楼封杞、佗复姓夏侯、之后由夏侯被迫改姓孙及信与冕由孙姓复姓夏侯、唐朝夏侯显更为单姓夏等诸多祖先的溯源世系(实为与浙江上虞康熙谱系(夏侯显世系)等对接);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涪陵夏芳亭、夏芳兰的嫡侄夏天福通过考证补上受姓的源流,用来接上“远宗之祖”。

⑤宋末元初夏贵公神道碑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期间谱和1992年《涪陵夏氏宗谱》家谱记载夏贵公之父是夏登公或者夏贵公之父是福行,夏贵公之子是文阶。

 

 据《大元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省左丞夏公神道碑铭》记载:“公讳贵字用和姓夏氏宋名将也世居招信军曾祖讳春……考讳青……子男三人富……松……栢……”,也就是说夏贵的曾祖父是“夏春”、父亲是“夏青”,夏贵的三个儿子名字分别为“富”、“松”、“栢”!其父根本就不是夏福行,其子也没有叫做夏文阶的!!!

 

三、重庆永川县夏氏代表人物夏庆瑜(夏庆喻)简介:

 工作: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副校长级干部

 籍贯: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云龙村

 家族身份:明入蜀夏氏显一公支系二十二世(值得考证、存疑待证,清代道宏道弘公是否属于显一公支系后裔、缺失两代人名讳需要史料证明)

 社会职务

 大禹后裔宗亲总会西南夏氏分会秘书长

 重庆夏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

 重庆夏氏家族联谊会重庆各个区基本信息汇总总编

 重庆夏氏谱牒研究主编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专家

重庆永川县(区)夏氏道宏公不是显一公支系下道弘公,属于清同治十年之后世系拼接。

相关具体资料如下:

道宏由黔(贵州)复业铜梁县上乡(今永川市)

        涪陵分支夏道宏一支后裔在重庆铜梁大庙、璧山丹凤一带、永川花桥、大足龙水一带,他们谱牒记载夏道宏并非夏可裳之子道弘。

       有光绪年间谱牒系夏可裳第三子把道宏改成道弘,证明了世系拼接在接康熙《涪陵夏氏族谱》主编夏景宣叔叔夏道弘名下。

 八世   时阜:邦参长子,生国谭,国读二子。

 九世    国谭:时阜长子,妣刘氏无传过国读子子弼承嗣。

 国读:行二,妣郑氏生子伟,子代二子。

        十世 子粥:国谭之子,字工亮,妣岳氏,生可裳一子,基葬冯姑山,住涪陵致韩福兴坝子。

1992年《涪陵夏氏族谱》(转印同治十年《涪陵夏氏族谱》) 道弘 甲午年殉难,无后代记载。 到了2001年《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却有把道弘改成“道宏”有后裔了。

1989年四川南川县《夏氏宗谱》记载可裳之子道宏,道宏无后代记载。

夏庆瑜所属于重庆市永川区显一公支系子弼公支 道弘(道宏)公字派:

“元维昌吉祥祯瑞庆世代立纪纲”

证据如下:

康熙五十三(1714年)《涪陵夏氏族谱》主编景宣修谱记载“道弘,甲午殉难”。二伯克明之子景宣堂兄弟居然不知道三叔道弘(宏)还有8个儿子。

难道《涪陵夏氏族谱》主编景宣公不知道自己亲叔叔和堂兄弟吗?

1989年四川南川县《夏氏宗谱》记载可裳之子道宏,道宏无后代记载。

1992年《涪陵夏氏族谱》依旧记载“道弘,甲午殉难”。

到了2001-2006年显一公支系《渝川黔夏氏通谱》、《中华夏氏族谱》就把“道弘”改成“道宏”,这样夏庆瑜才被认为是显一公支系后裔。

2001年《渝川黔通谱》、2006年《中华夏族谱》居然把“道弘”改成“道宏”,还有8个儿子,由黔复业铜梁县(今重庆永川区)

然而夏庆瑜自己家都是2001-2006年才认到显一公支系后裔。

夏庆瑜,真正世系就是清朝道宏公为一世祖,与明初入川显一公和宋末夏贵没有任何世系关系。

四、永川永寿乡道宏公支房

 十一世

 可裳:妣张,字自新、文渊,贡生任贵阳府训导。

 十二世

 道昌 :甲卒于献忠克明:妣汪;庠生:号晨一诰封、奉直大夫,妣封宜人。

 道宏:妣鲁,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黔复业於铜梁县上乡羊燕里,叶家沟。(今永川市花桥乡三村五社)

 十三世

 景彰:妣杨,道宏长子

 十四世

 玉珪:妣熊,景彰长子

 十五世

 元仁:妣成,玉珪长子

   十六世   维季,元仁次子

   十七世   失考(怎么会“失考”?叫什么名称?)

   十八世   失考(怎么会“失考”?叫什么名称?)

 十九世  祥荣

 二十世  祯文:钟

 二十一世  瑞冬:赵代荣

 二十二世

 庆贺:曾凡秀-世峰

 庆喻:龙印德-兴扬

 庆奎:肖兴菊-草劲

      夏庆瑜家族世系详细见2001年《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537页,2006年《中华夏氏族谱》665页核查发布真实性。

相关介绍文章

夏氏家谱辩证重庆元明入川夏氏显一公支系属于清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拼接浙江余姚上虞(含江苏如皋)“夏侯显”版本

西南地区家谱考证-“夏侯改夏氏”明代入川显一公家谱世系矛盾与拼接世系举证

重庆涪陵夏显一公支系编修家谱版本演变与发展过程(2019年7月)

湖南永祚公、重庆显一公等《夏氏宗谱》编修家谱版本与发展过程考证

夏氏家谱考证2001年《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重庆永川县夏氏世系为列(初稿)

【明】夏儒 - 庆阳伯

己卯 以 夏儒 为锦衣卫·指挥使,寻进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儒,皇后父也。 乙酉 礼部上《大婚礼仪注》:“一 七月十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