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卜五姓的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孔孟颜曾卜五姓的关系,第1张

孔、孟、颜、曾、卜这五个姓的关系是源于同一个祖先。据原商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孟宪柱讲述,这五个姓全部是通天谱,封建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字辈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六个姓氏的族人就到曲阜领家谱,所以,这七个姓全部是用一个家谱。

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大戴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帝喾高辛氏的次妃有娀氏,生契为尧司徒,封于商,成为商王朝之祖,赐姓子氏。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王朝。契,又名阏伯,曾辅佐大禹治水,因有功封于商丘火正,为中国天文历法创始祖,死后葬于商丘,即阏伯台。阏伯又称火神台、火星台、台形如墓,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三里的王坟乡,墓(台)根基长约二百七十米,高三十五米,全为夯土筑成,台上有祭阏伯庙、大殿拜厅、东西禅台门、配房、钟鼓楼等,台下盖有花戏楼,属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135~1138年)所建,明、清两朝均有修缮,现代又修葺一新,每年农历1月7日成太古庙会,四面八方群众前来朝台,热闹非凡。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王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王朝的统治很稳固。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王朝也叫做殷朝,迁都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商王朝共传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约六百年。

周武王灭了殷商王朝之后,有不少殷商的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大戴氏国的后人本就为殷氏,但为了纪念故国,后来就有改殷氏为戴氏者,再后有简笔写作“代”者。该支代氏出自河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渊源2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的后裔微子启,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在西周初期,周公旦在平定了“管蔡之乱”后,赐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于商王朝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子启后来建立了宋国。传岛宋国的第十一代君主名子撝,于周宣王姬静(姬靖)二十九年(公元前799年)即位,至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后被周宣王赐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自此,中华大地又有了一支代(戴)氏。宋戴公的后裔有戴(代)、宋、武、宣、穆、萧、庄、乐、石、华、皇、皇甫、东乡、桓、向、钟、宗、目夷、目、鱼、墨台、墨、司城、右师、舍、老、朔、祝其、仲、荡、边、锡、司马、司寇、司徒、司、鳞等等一百多个姓氏。

宋戴公逝世后,宋国君位传给子司空,即宋武公(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庶子一支子孙遂以宋戴公的谥号“戴”为氏,世代相传至今,人丁兴旺,史称正宗的河南代氏,后有简笔写作“代”者。子姓代氏族人大多尊奉宋戴公为一世祖。

渊源3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载,春秋时期有一古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为诸侯。到了周成王姬诵即位之后,辅佐成王的周公在东征后,又分封了一批诸侯,戴国大约就是周朝初年由周王室子弟受封后建立的。这在史籍《世本》中记载:“戴氏,古戴子国,姬姓之后。”关于古戴国的地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戴,故国在陈留”。史籍《春秋》中记载:“戴国,今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而史籍《汉书》中记载:“梁国甾县,故戴国。”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自东汉章帝刘炟改甾县为考城,迄1954年考城、兰封两县合并为兰考,其间经历了长达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虽然北魏、北齐和五代梁时几度易名,时间均极短暂。原考城县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一带。戴国灭亡后,戴国王族子孙以及一些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怀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戴氏,后有简笔写作“代”者。该支代氏也是出自河南。

姬姓代氏族人皆尊奉戴于隐公为得姓始祖。

渊源4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卜氏、孙氏等,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⑵蒙古族戴卜罗氏,亦称岱簸罗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部,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ibolo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⑶蒙古族岱齐特氏,亦称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ic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⑷蒙古族塔塔儿氏,亦称塔塔喇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世仇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t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谭氏等,其戴氏今有简笔写作“代”者。

另外,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陈蒙古八旗的一支部族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其后人取汉字“戴”为姓氏,称戴氏,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今有简笔写作“代”

清朝卜兆淑后代的去向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1、范仲淹编定中原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

2、范仲淹编定苏州地区范氏字辈:仲纯正直公之家帮国庭天元从汝启惟允。

3、范仲淹后裔一支字辈:仲淹纯佑节亘三万二郎滋文生伯十大四均甫良。

4、山东青岛范氏字辈:“德学业佳”。

5、山东济南范氏字辈:“本立而道生振殿文学尚”。

历史背景: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满族范佳氏,满语拼音为Fan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汉姓为范氏。

卜氏宗谱》第四次重修新序

久闻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省、县之有志。家之谱 是所载一家一族的世系 , 谱录本家族内所有重要人文事迹的书 , 亦有 " 宗谱 " 、 " 家乘 " 、 " 世谱 " 、 " 族谱 "' 等别称之类 o 按国之有国史可治国兴邦之经验 , 弘扬 祖国文化 , 亦可总结平息动乱、暴乱有益的教训及其产生之根源。 J;

朔谱谍之有创始于前周 , 继兴于东汉或魏晋为我国之特有伦理。

早在1000多年前粱朝任方《王文宪》集中就有先秦至国史家谍评骏句。唐代大诗人自居易的潘州剌史裴夫人李氏墓志勒上也有得国史家谍之存在了。待至明、清时代辑修家谱之风特盛。 , 各族各姓几乎都有修谱。

时至今日祖国政治安定 ,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是我们祖国 极好时期。人民生活随 着生产不断提高而不断改善 , 从而使各族人民也随之安 定 , 过着美满幸福的社会主义生活。因之 , 在我们卜氏周围修家谱、族谱之声时有所闻。

按其谱谍有 " 家谱 " 、 " 宗谱 " 之别,父子孙在一起者谓之祖孙三代为一家 , 三代以外者谓之宗 。 全国及海外同姓者谓之族。家谱之意族属也。如族兄、族弟、宗叔、宗伯等均属之。三族以外之亲一脉永传。

惟自一八四 0 年鸦片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八年抗日战争 ( 迄今已一百五十三年 ) 以来 , 由于战争频繁 , 凡保有家谱者均大半已散失 , 现尚幸存者也是廖廖无几,残 缺不齐 , 经过四、五处凑合集中才可作为我们这次修谱 的可靠依据与基础 , 这是我卜氏家族不可多得的 , 具有历史价值的史料。

按我们修谱之宗旨,在于和亲睦邻, 搞好家族团结互助,从而加到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民族大团结之大家庭中来 , 使我卜氏家族亦成为社会组成结构不可分割的细胞之一。因之 , 在这里必须号召族人自觉地响应党和政府之号召 , 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搞好工农业生产从而继续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并大力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 作出自已应有的努力 , 为加速政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努力奋斗 !

同时要号召族人要人人自觉地协助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对所有国家军事设施、电力、水利、公路交通等各项 设施与绿化均负有保护之责 , 协助公安机关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以尽到每个公民应尽之 义务 , 从而使我们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得到不断的巩固 ,更好地保卫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 使伟大的祖国不断繁荣昌盛 , 从而达到国富民强 , 使祖国不断地获得巩固强大 ,屹立于亚洲东方、列于世界之林。随着中华民族之强盛壮大 , 使我卜氏宗族也随之一代一代的不断繁衍下去为最终目的 o 使祖国大地坦道阳光 , 条条大路通向社 会主义。世界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国十三亿人口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纪。坚信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终会在中国大地上实现。

按我卜氏族谱在清康熙年间由我卜氏 玘 作支大宗九世祖卜永升进士第一次修谱、至清乾隆二年 ( 公元 1737年)由玘支门第十世祖卜怡字愉公的所修二次谱 , 按 乾隆在位 60 年中经嘉庆 25 年至道光 29 年共历时 112 年修的。当时由卜氏十四、十五世祖 , 汝淳所倡议由霞昌、丰年,利 川、养素、芳年等积极大力支持,奔波各地而又完成第三次修谱艰巨任务。而我们这次第四次修谱。按从清道光二十九年 ( 在位三十年 ), 其中经历清咸丰 11 年 , 同 治 13 年 , 光绪 34 年 , 宣统 3 年加上孙中山创立民国从 1911 一直到 1949 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蒋介石败返台湾38 年与 49 年 10 月 l日 迄今 43 年,总计先后 143 年之 久 ,才修第四次谱 , 已逝者从十五世‘敬’字起 守、贻、谟

四代未入谱 。现生者从 , 贻、谟、 训 、廷、昆、广,有六世未入谱 , 共计十代人未入谱。如再不修谱 , 则我卜氏家谱将有失传危险 , 故这次卜氏族谱的修谱的历史责任落在吾等在坐的各位身上 ,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 祖宗交待我们不可推卸的神圣的历史任务 , 也是我卜氏千万个子孙对吾等的要求 , 九谟这次深受卜氏家族的爱戴和信任 ,推我肩负此重任 , 深感责任重大 , 任务艰巨 ,但也有决心、有信心只要大家群策群力 , 有力出力 , 有钱出钱,我一定能完成这次任务。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再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些字,都是朝廷赐给孔家的。后来,孟氏(孟子)、曾氏(曾参)、颜氏(颜回)、卜氏(卜商,字子夏)等孔子门人的后代,也按这些字排辈分,以示与孔氏的传承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纳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孔孟一家

孔孟颜曾卜五姓的关系

孔、孟、颜、曾、卜这五个姓的关系是源于同一个祖先。据原商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孟宪柱讲述,这五个姓全部是通天谱,封建时期一般由皇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