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齐家之道 | 清风传家远,家和万事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7收藏

曾国藩的齐家之道 | 清风传家远,家和万事兴!,第1张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的人生目标。自古至今能够做到的也大有人在。

  曾国藩就是坚守并实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的典型代表,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政治建树,是以他在“修身、齐家”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

  除开通常家书中的报平安、道家常外,曾国藩齐家的理念在《家书》中反复体现,一以贯之。在1400多封家书中,曾国藩格外注重这四个方面的教育:

PART1 孝友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在曾国藩看来,权和钱都对子孙的成长不利,二者都有,则更不好;耕读之家虽无权无钱, 但知书识礼,正是造就人才的好环境。

  而孝友这种良好的家风,可以让家中的好运气长久地维持下去。 孝,是指对长辈尤其是对父母恭敬顺从的态度。友,是指对平辈尤其是对同胞兄弟姊妹友善仁爱的态度。

  一个家庭通常由三个辈分的人组成,即长辈、平辈、晚辈。对子女即对晚辈的疼爱出于本能,无需教育,而对长辈的孝顺、对平辈的友善,则是需要教育的。通过教育,家庭中充满孝友氛围,这个家庭就和睦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常对子弟说,孝友之家,则福泽绵延不绝。

PART2 勤俭

内间妯娌,不可多讲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二字切实做工夫,至今愧恨,是以谆谆言之。

——(《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即勤与俭。 曾国藩认为,勤能补拙,勤能让人生更丰富,勤能发掘潜力。他还认为勤能使身体强壮,人一懒则百病丛生。

  为什么要俭?曾国藩说, 过日子要节俭,要精打细算。要惜物,更要惜福。 人要有珍惜之心,俭朴则可以培养这种意识。他认为人生不需要奢华,奢华对生命毫无意义。

  曾国藩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 家中气象主要有两种:生气—生动之气、敛气—收敛之气。家运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经曾氏这一叙说,抽象就变为具体了:读书、种菜、不铺张、不浪费、不奢华等等。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实物,将远大的目标落实到桩桩件件小事上,这是曾氏家教的特点。

PART3 读书

我邑惟彭薄墅先生看书略多,自后无一人讲究者,大抵为考试文章所误。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彼不看书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我家诸弟,此时无论考试之利不利,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急。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字可靠,将来求为塾师而不可得。或经或史,或诗集文集,每日总要看二十页。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由读书改变命运的曾国藩极为重视家人的读书。 当然,他也希望家中子弟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进入仕途。但是他更知道,读书的好处不仅仅在这一个方面。他对儿子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他通过几块打磨之后的镜片组合而成的望远镜的事例,感悟到 “因思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一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

  难得的是, 他不仅叫儿子们读好书,他家里五个女儿也都受过很好的教育。 现存的女儿们的书信,文字流畅,书写端正,可见她们书读得不错。

  曾国藩希望家中人人都读书。他倡导读书,目的是为了 让家中有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

PART4 睦邻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曾氏的祖父很重视和睦邻里, 常说“人待人无价宝”。 曾氏经常把祖父这句话拿来教育子弟。 他提出的治家八字诀,其中“宝”字就是指的睦邻。

  针对世上不少富贵人家在与人打交道时,只重钱物而轻情感的现象,曾氏告诫儿子,对于邻里之间的庆贺吊唁等事,不能只打发下人送钱物而已,要 亲自上门,这样方显得诚恳。

  对待邻里的态度,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 和睦、友好、善意、量力帮助,应该是我们对待包括邻里在内的外部世界的态度。

曾国藩是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左宗棠是湖南湘阴县人,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

个人认为曾国藩贡献大。左宗棠主要在于西北战略上,收复新疆。而李鸿章,个人并不喜欢,丧权辱国的条约他是主要代表,他注重海防更企图放弃新疆,最终以甲午战争标志了他的海防失败。

而曾国藩在辈分上略高,他是近代史第一个拥有私家军队的,门生故吏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在夺取太平天国胜利后,威震天下,曾可以举兵反清,他却写下“倚天看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诗句恪守儒道。

曾培焱和曾国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曾培焱是湖南娄底人,曾国藩也是湖南人,但曾培焱生活的年代晚于曾国藩,两人之间没有直接的族谱或家谱记录。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两人之间是否存在家族或血缘关系。

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兼领导。具体如下:

1、李鸿章是一生都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对曾国藩敬佩有加,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曾国藩与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进士,所以辈分上曾国藩高李鸿章一辈。

2、李鸿章科举以后就投到了曾国藩门下做幕僚,二人情同父子,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敲打指点下青云直上。李鸿章为人聪明绝顶,才干超群,为给大清续命真可谓鞠躬敬萃死而后已。性格上也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门生遍布天下。

3、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尽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曾国藩是大清后期有名的政治家与儒学家,他原名叫曾子城,他因为受到座师穆彰阿的多次提点,所以他对座师穆彰阿非常钦佩。座师穆彰阿觉得曾国藩的原名不够有格局,便给他改了名为曾国藩。自此以后曾国藩官运亨通更是做到了晚晴“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是进士出身,他是儒学大家。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便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一个自我修养极高的儒雅文人。他的原名曾子城,号居武,是取自“曾子居武城”之意。当时对只有二十多岁年纪的曾国藩来说,他的官民与号确实有些小家子气了。座师穆彰阿非常欣赏曾国藩的文章与气度,便给他改名为曾国藩。

此后曾国藩一路走向清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他也时刻警醒着自己要记住穆彰阿给他改名的深意。所以曾国藩在当时大清朝岌岌可危的统治下,呕心沥血辅佐清王朝,这样才能不辱没了穆彰阿对他的厚望与提携。曾国藩一生最看重的便是他的名声,所以他对家族有着很严格的家训。

在曾国藩中进士改名之后,曾国藩一路扶摇直上的同时,他对子弟们也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原本曾国藩的弟弟们是曾家传字辈子弟,所以他的弟弟们原来的名字都是带有传字。后来曾国藩改名后,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也给四个弟弟的名字都改为国华,国潢,国葆以及国荃,其用意便是希望弟弟们也可以跟自己一样忠君爱国,能成为保卫大清朝子民的一代贤臣。

曾国藩的齐家之道 | 清风传家远,家和万事兴!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