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家历史
本人姓林对林姓彼有研究,下面是林的出处:
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国神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林姓的起源出自姬姓 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左传》中宗周有虢公林父,卫国有孙林父,晋国有荀林父。鲁国有季氏家臣林雍,林楚,林不狃。孔子有弟子林放。
总体上看,林姓的发源地还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1、比干林
源于子姓。商朝末年,商纣荒*无道,残害忠良,使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商纣的叔父比干是个十分贤德的人,他冒死多次给纣王进谏,纣王恼怒之至,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
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这个地方。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泉,字长思。周武五伐纣后,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
周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生在深山老林中,就赐姓为林,赐名为坚,称为林坚,并拜林坚为大夫。林坚的后代就是林氏。
2、林开林
源出于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开,字林,因为生母不是平王的正妻而没有继承王位。林开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以他的字为氏,称为林氏。本支现在也找不到了。
3、鲜卑林
源出于鲜卑族。北魏时,当朝的统治者出自鲜卑族,族人多为两字或两子以上的姓氏,至孝文帝时,为消除民族间的界限,下令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其中一些姓“丘林”(邱林)的人,便改为林姓。后来,来自鲜卑族的林姓进一步与汉族人融在一起,成为林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4、蛇种林
源出于福建建州。唐代时,福建建州(今建瓯县)生活在一些姓林的少数民族,以蛇为图腾,被认为是“蛇种”。蛇称为“小龙”,这支林姓人可能也是炎黄子孙的一个分支,特别唐代之后的史书再也见不到对他们的特别记载,传说他们改为了林、黄等姓,可以相信,他们这时已经完全融入到炎黄子孙中。
5、满族林
源于满族。由满族林佳氏、布萨氏改姓而来。
6、高山林
福建省漳州市生活着200多人高山族,是解放后由台湾迁入。
扩展资料
林姓北少南多,跟战乱有关
作为典型的南方姓氏,林姓如今大多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南方地区。
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看来,这和林氏历史上不断南迁有关。东汉末年,中原林氏遭受政治迫害,河淮地带的士族和民众一次就有十余万户流徙江南。
此后,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致北方战乱不息,士民大批南迁。林氏望族之“下邳林氏”“晋安林氏”就是这个时期的林姓人南迁形成的,并光大于南方,特别是以福建为中心的沿海一带。
老家在广东梅州的林坚,就属于“晋安世系”。她家现存的家谱中记着,她是开闽始祖林禄的后人。
林禄曾任晋安(今属福建省)太守、晋安郡王,死后葬于惠安县涂岭九龙岗,为海内林姓谒祖圣地之一。
林禄的子孙散居于侯官、福唐、长乐、惠安、龙溪、漳浦等地,作为“闽林晋安世系”,成为林姓最大、最著名的一支。晋安世系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其中最盛的有两支。一支为侯官世系,后裔中最为现代人所熟悉的,当数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另一支为莆田世系,此支自林禄之孙林绥始,林绥的十三世孙林披生了九个儿子,全都官至刺史,号称“九牧林家”。而后,她的祖上,又从莆田到了广东潮阳,最终到梅州定居。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林氏多为做官不断迁移。林氏(开)始鲁(山东)地,汉(朝迁)入徐州,南渡茂公遂徙居福建莆田。于晋代南迁发展,移居江苏及福建的林姓支脉素以林礼祖孙最为彰显。林礼是林坚的80世孙,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职中郎主簿,后升为太子太傅,由世居地博陵郡迁入徐州,遂成为徐州林姓望族之始祖。 林颖是林礼之子,在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由徐州别驾升任黄门侍郎,随司马睿渡江南,先寓居徐州,后定居下邳。 林颖的长子林懋是林坚的82世孙,在晋愍帝执政时期曾任通宜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和侍卫将军等职,后出任下邳郡(故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及邳州市)太守。林懋太守任满之后,鉴于时局动荡,便慎选下邳郡的梓桐乡定居下来。现今所见的林姓家谱,一般称林懋为“下邳林”的始祖。 林禄是林颖的次子,在西晋王朝中历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曾随司马睿南渡。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之后,他颇受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历任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合浦太守和晋安太守等职。林禄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举家入闽,定居于晋安(郡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成为“晋安林”的开基始祖。林禄的子孙除寓居晋安郡侯官县之外,后因人丁繁衍兴旺,广泛分布于闽省各地,据称闽林裔孙今已发展到一千万人以上。后来子孙兴旺,此地成为林姓聚居的新村落。林玉初到之时重操旧业,在黄海捕鱼,然后上岸贩卖鱼虾。大约70年后,林玉的后裔又迁入文登县东关开垦荒地,以务农维生。林玉子孙繁衍众多,分居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等地。 山东文登林氏尊林玉为一世祖,自十一世林淇后,昭穆辈份如下:植光培钟汝,懋辉基钧治。乐荣增鉴法,树炳坛锡济。桂煜垣铨浚,楷熴尧镜清。本熙堂锦泽,朴焕在铭淞。荣成、威海、烟台、乳山、栖霞、牟平、海阳、大连等地林玉后裔各分支亦使用。文登母猪河以东:硝疃、郭家店、宋村、集西、石羊、神格、北马、鹁鸽崖及以东大部分林姓村庄均为始祖林玉后裔,母猪河以西大部分林姓村庄均为林村林姓始祖林商后裔。
林姓
一、姓氏源流
林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师「比干」因谏商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后,赐姓「林」,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国等地。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此以林为氏。
3、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二、迁徙分布
林坚子孙在博陵一带发展繁衍。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
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晋安林"来源于"济南林",林禄是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于晋安外,又有人迁居候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另外,"下邳林"传到林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
"晋安林"开创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
原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南迁,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派系。成为"濂江"、"控鹤"、"陶江"、"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从根源上说,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有些则由这些地方迁到台湾,然后再由台湾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
三、历史名人
1.政治名人
比干:商纣王荒*无道,上朝强谏,舍生取义,慷慨就死。
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之一。
2.社会名人
林禄:把林姓从北方带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响最大的"闽林"始祖。
林默娘: "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
3.海外名人
(1)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2)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
(3)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
(4)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人。
(5)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6)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7)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8)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9)林德甫,文莱富商。
(10)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11)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12)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13)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14)林训明,巴西黄豆大王。
(15)林良实,马华公会会长。
(16)林绍良,印度尼西亚商界大亨。
中国林家历史
本文2023-11-14 15:08: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