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怎么查自己的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1收藏

张氏怎么查自己的字辈,第1张

张氏可以通过查看族谱来查自己的字辈。

张氏的人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在家族当中的辈分,首先需要在族中找到张氏族谱,然后通过对自家族谱进行查询即可。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至314年)建立前凉国 。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

张氏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张姓人口聚集中心。

元朝时期,排在王姓之后,为元朝第二大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当代,张姓的人口总数已超过950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张姓

通过家里的长辈和老人。

任何一个姓氏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宗祠,这些宗祠都有着一些相通的地方,这些相通的点就连成了一条线,线的延伸也就展现了这个姓氏乃至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家谱的情况下,可以去宗祠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祖辈的名字。

在很多家族的宗祠当中,都会记载这些家族的姓氏和起源,一些祖先的名字或者对宗祠有过贡献的名字都会刻制在宗祠的墙壁之上。

                                   

通过查族谱来衍生

在同一片地区的姓氏,他们的起源大多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我姑爹姓胡,我老公也姓胡,他们一个老家在乡下,一个老家在县城,明明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但他们的族谱中却有着共同的先人。

族谱的记载往往比宗祠上名字的记载更具体和广泛。所以通过族谱,也是可以有效查询到每个人的家谱,包括每个人所属家族中的旁支、分支、远亲、近亲都是可以系统的在族谱中查询到的。

看你自己家的家谱有没有上传到网络,没有的话世查不到的。我们石家庄地区派出所可以查询家谱或村志也可以查询。

据统计,上图现在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近10万册。上图家谱具有以下特点: 

履盖面较广。上图收藏的家谱履盖全国20个省,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其次为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甘肃、贵州、广东较少。浙江的家谱,集中於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的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

姓氏较多。上图家谱共分328个姓氏。其中以张姓最多,计638种,其次为陈姓622种,王姓524种,吴姓424种,刘姓420种,李姓418种,周姓366种,其他徐、黄、朱、胡、杨姓等均在200种以上。冷僻姓氏有80余姓,如吾、承、寻、帅、危、谌、港、後、平、阳、璩、青、斜、揭等。

质量较高。上图收藏的家谱多为清代、民国期间刊本和木活字本,但有200馀种明刊本,不少明刊本家谱中保存着彩绘书像;家谱中还有不少稿本人纂修底本和名人家谱,均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具有上海地方特色。上图收藏的家谱,相当一部分是上海开埠後外地来沪发展人士的家谱,如《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家谱》,对於研究上海近代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至於《合肥李氏宗谱》(1928年修)、《龙溪盛氏宗谱》(1943年修)、《无锡荣氏宗谱》(1935年修)等家谱则以独御的视角揭示了十九世纪後期、二十世纪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 

吴氏直接找到族谱,就可以查到自己的字辈了。

吴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

但你想查询你的世代,你可以查一下你的家谱。“姓氏”,又称“字派”,是指名字中用来表示家族辈分的词语,一般都记载在族谱中。现在也有搜词的网站,但是搜词和家庭有关,不同分支的搜词可能不一样。最准确的方法是向父亲要一份家谱来查。

在祖籍寻找到的家谱是您家的可能性50%以上,家谱一般分房、分支,房中有房、房中有支,支中也有房、支中也有支。比如范仲淹近亲的五服十六房,范仲淹的后代就占了四房,分别是监簿房、忠宣房、右丞房、侍郎房。

如果您能肯定自己是范仲淹的后代,那就要找到自己是哪一房的,然后再往下属于哪一支哪一房。例如笔者属于范文正公忠宣房沈阳支老五房(也叫奉天五房)之范承恩公支新五房仪公后人。怎么样够复杂的吧,所以必须找到和自己谱序完全相同的家谱才有可能证明一切。

吴氏的历史由来:

《通志•氏族略》《史记•周本纪》《元和姓 纂》《丹阳吴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吴氏多出自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远古时代部落有虞氏的后裔和夏代少康时著名弓箭手吴贺的后代,还有与一部分出自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吴姓现在已有第十位升至全国第八大姓,因此各支辈分庞大。仅我手中的吴氏家谱就分六门六十五支。

是从明朝洪武二年开始记载:当时在山西洪洞大沟村,吴氏近门五人迁出四人,迁出时起辈子有六字:子、同、道、敬、义、喜。后又有一次小续:天、应。

子应长子迁至山东化县小莹村,二世祖同旺治政立民四川成都知府,三世祖道全永乐年间从山东化县升怀庆知府,四世祖敬智迁至河南石槽,后又有迁至湖北和山西蒲掌……。

从上面“应”字辈后,又起辈字如下:振、养、进、国、曰、秉(永)、明(泰、太)、中、居(俊、思、玉)、正(相、恒、云)、兴(殿、佃、化、凤)、建(文、清、河、江)、允(孝、森、林、木)、立(禾、治、盛、旺)、业(就、长、呈、瑞)、慎(谨、葆、宁、康)、修(好、亲、友、善)、乃(至、虚、若、谷)、来(往、皆、栋、梁)。

你好!

查家谱首先要找到家谱。建议你去找你的长辈问问,长辈一般都知道的。也可以自己去找,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如果找不到家谱,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寻找: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氏家谱字辈查询一般可以到中华谱库中,采用关键字进行谱库的大数据检索。

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李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

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亿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四。同时也是华人以及世界第一大姓,人口超过12亿人。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张氏怎么查自己的字辈

张氏可以通过查看族谱来查自己的字辈。张氏的人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在家族当中的辈分,首先需要在族中找到张氏族谱,然后通过对自家族谱进行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