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姓康最大的官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历史姓康最大的官是谁,第1张

康绚

字长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初仕北齐,后任梁朝司州刺史卫尉卿,以宽厚之德著称。其先祖出自康居国人,据《梁书·康绚传》记载,西域的这一支康氏,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在河西郡落脚待诏,后来就定居河西,并且子孙世代繁衍。

康子元

唐代经学大师,会稽(今属浙江省绍兴)人,字右昌,号毓奇。唐开元四年(731)丙辰年科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宗正太卿。举贤能治《易经》、《老庄》之学。形成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主张改革弊政,创立新制之改革思想。成为历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册。后因,上疏安史隐患不纳,遂请旨入闽观风,居建宁府建阳县,现有遗迹子元公墓在建阳。为入闽康氏始祖。

康昆仑

西域康国人,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善弹《道调凉州》、《羽调录要》等曲,有“长安第一手”之称。

康日知

唐代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西南)人,至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王。其子康志睦,勇武善驰射,累迁大将军,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

康澄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大理少卿曾上疏言时事: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

唐大理寺少卿 康澄

足惧,天象变见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水旱虫蝗不足惧也;贤士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也。”识者皆多澄言切中时病。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而毁誉乱真之敝矣。然澄之言,岂止一时之病,凡为国者,可不戒哉!系康子元后裔。为入莆(福建莆田)康氏始祖。

康福

五代蔚州(今山西省灵丘)人,仕后唐、晋二朝,皆有政绩,所辖之地岁稔仓盈、牛马遍野。后晋时官至宰相,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

康再遇

北宋大将,曾为宋太祖立下了开国战功,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康氏自此显达当朝。

康与之

南宋著名学者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东)人。曾上书“中兴十策”,表现出其渴望公平合理的乌托邦思想。著有《昨梦录》等。

康进之

元代戏曲家。棣州(今山东省惠民)人,现存其杂剧《李逵负荆》一种。

康茂才

明朝开国大将。康茂才本来是元廷驻应天城的水军元帅,朱元璋攻破应天城的时候,康茂才率部投降并愿意归附红巾军,朱元璋就让康茂才做了红巾军的水军头领。以后,康茂才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占了浙东以后,曾派康茂才做那里的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修筑河堤,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业生产,供给部队军需。俗语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朱元璋对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业业地为朱元璋效力。无论打仗还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干得十分出色,立下了许多功劳。

康大和

公元(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福建莆田崇福里砺山村(今莆田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

明朝工部尚书康大和

康大和于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闱,入京应试,得中二甲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迁升侍讲学士,嘉靖四十年(1561),晋升南京工部尚书。明朝皇帝称赞大和为“一代儒宗”。他是嘉靖、隆庆、永乐三朝元老,学问渊博,治学严谨,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为人“朴实敦厚,不事表举”。其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推崇。年轻时被林贞、肃俊所赏识和器重。在学馆时他曾书写“学林”二字于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机。他还常说:“庭机吾所不及也”。可见他为官为人很谦虚的,致仕归乡后,与致仕居家的工部尚书林云同诸儒,结社赋诗,风雅一时。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二人应兴化郡守吕一静之邀,续修《兴化府志》,为总裁。后与林云同等续修《郡志》。除总纂《兴化府志》(万历甲戌志)外,有《砺峰集》、《续莆阳文献》传世。

康海

明代文学家。字德涵(1475-1540),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夫。陕西省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康海受牵连而免职。归乡里后,以山水声伎自娱。他是“前七子”之一,所作 杂剧、散曲、诗文集多种。作品主要有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

康女

明代人,因“三贤”闻名。据传,其父年老无子,劝父纳妾生子;母病,尝粪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康元积

公元(1559-1613),字日空,号函三,明万历辛丑(1600)年进士,任太常寺博士达13年,改任吏科给事时未到任即病逝。光绪《湖南通志》、李元度《南岳志》、《衡山县志》中,对他均有简略的记述,衡岳一带,则颇为流传他的故事。其一是:他向明神宗朱翊钧上《保泰疏》,以“持盈保泰”为宗旨直言时弊,指责朝政,对皇帝和宰相都进行了辛辣的批评,更提出了颇为切合实际的建议。其次随理学名家王家沐读书,在王家沐父子死后为他们建“会灵精舍”,每年春秋在此举行祭礼,兼作教育族

城区,洪武年间在山西、大槐树,迁移之山东齐河的。辈份:永庆安宁、德教先修。

济南市商河县房家屯村,由河北枣强迁于此处,自七世起,辈次: 少望万化龄, 王秉克江景,毓维家延乐 心怀保安长,诗书执礼 孝悌力田(房延斌提供)

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乡房家村辈份:忠风建云存文传胜道燕清赵世泽。(房胜峰提供)

山东济宁兖州,在我村85%姓房。辈份:成来芝裔佰德庆(房庆忠提供)

威海乳山市辈份∶德廷汝,永基(积)普(朴)再(在) 克绍(少)家传 德(?)哲绵延

山东威海乳山市午极镇房家村字辈:永基普在,克绍家传,德泽绵延,宗贤友仁…

荷泽市梁山辈份∶春光诚瑞 茂昭体关 明德新民 福寿永昌

荷泽市郓城县双桥乡房集村辈份:殿爱龄善谋,本立庆赢登;文昭锡贤相,开勋在图凌.(房殿勇提供增补后10辈)

山东成武前后房庄有千余人,辈分:殿爱龄善,本立庆赢登文照。和山东郓城是一支(房保信提供)

山东省莘县妹冢镇康元村,排辈:殿爱龄善谋 本立庆赢登;同郓城,(房怀阳提供)

临沂市莒南县劳坡乡斗山村辈份∶孝玉九克永颜祥乃后周长

山东省长清县大房庄(济南市文昌区大房庄),辈份为:衍庆昭世泽,玉立启殿英,嘉守锡儒序,承基建乃登

山东淄博沂源大桑树村/东(西)唐庄房姓家谱辈份排序:彦新伯强永,进祥可太官,起彬(秀、枚、治)修泳蒲,玉京明思立 洪(鸿、宏、红)孝华生广,中兴寿元祥,道正聚宝在,吉善(履)运(山)久(泉)昌(长)[fan提供]

山东沂源房家圈,从河北枣强迁山东,辈份:兆一成思立,鸿孝化生广,中兴寿元祥,道正久保在,继履山泉长(房洪等提供)

山东淄博沂源 辈份:兆义成思立,红孝花生光,道正聚宝在,终身寿元祥(房立峰提供)

新泰市养流镇上刘村,辈份:全朝树立(欠全)

辈份:川继云昌 家崇泽秀

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山沃村和锒山镇也有房姓,辈份同东阿县鱼山村,为:家垂燕义,广吉永全(房文涛提供)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前银山村,全村50%的人姓房,辈分为:家垂燕义,广吉永传,福延隆门,仁怀历安(房磊提供)

山东泰安旧县,辈分:家垂燕义,广吉永船,仁怀利安,福延龙美。(房文军提供)

山东泰安,辈份:德兆吉业光兴士庆全成(房建成提供)

山东省泰安市良庄镇房家宣洛村,相传是明代建村,辈份(我所知道的)为:汝恒庆元长振佳陈…(房朋提供)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房家宣洛村始于明代,现有房姓人口为800人左右,辈分为:志起亭衍照 汝恒庆元长 振家承鲁绪 广记建荣祥。(房震伟提供)

莱西市南墅镇下堡村,辈份:为宝仁兴瑞(欠全);

山东济南历城燕棚村,始祖房明山,辈分”挺汉清立志 世毓光继昌”(房光勇提供)

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辈份:天炳理继宝宜蓝印蕴建步修龄等

山东微山房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平阳府迁到当地,已在当地繁衍500余年。现知辈份:继宝贻兰荫,蕴建步修龄。宏德永衍庆,敏慎惟守真。敦睦怀祖训,荣光万世新。

汶上县,分布于义桥乡、南站镇、白石乡、郭仓乡、苑庄镇、郭楼镇、南旺镇等地,辈份(15-36代):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相长脉久桂树培青

山东汶上崔村,十五代开始辈份为: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桂树培青,象长脉久,基业永兴。(山东汶上崔村《房氏族谱》)

山东汶上,辈份:东玉绪(瑞)茂兆西思文(房建忠提供)

莱阳市 柏林庄镇白石埠村,辈份:“明初来益 崇德师贤 孝友同首 福禄绵延”。

山东寿光市纪台镇房家村,辈份:明初来益 崇德师贤 孝友同守 忠厚家传 长保太和 福禄绵延 光华盛世 祯祥永年。(房立宁提供)

山东潍坊的一支:明初来义 重得师贤…(房新提供)

山东潍坊临朐五井茹家庄,辈份是 …师宪孝友…(房刚提供)

山东潍坊,辈分:…倬政兆懋天孝宽维学玉新洪…(房新福提供)

临沭县石门镇房巡会村,辈份:玉会庆学宝广兆

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茂岭村,辈份∶恭宽信民

淄博市周村区辈份:“云兴崇修昌”

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辈序:吉玉师贤孝友 (不全)

淄博淄川,辈分依次是:永佩喜常奎,恭宽信敏惠,忠厚传家远。今用到八字复择十五字:勤慎守

康 姓氏名望

▪ 康泰

▪ 康僧会

▪ 康绚

▪ 康子元

▪ 康昆仑

▪ 康日知

▪ 康澄

▪ 康福

▪ 康再遇

▪ 康与之

▪ 康进之

▪ 康茂才

▪ 康大和

▪ 康海

▪ 康女

▪ 康元积

▪ 康涛

▪ 康有为

▪ 康广仁

▪ 康同薇

▪ 康克清

▪ 康世恩

▪ 康干生

▪ 康志强

▪ 康庄

▪ 康林

▪ 康烈功

▪ 康健民

城区,洪武年间在山西、大槐树,迁移之山东齐河的。辈份:永庆安宁、德教先修。

济南市商河县房家屯村,由河北枣强迁于此处,自七世起,辈次: 少望万化龄, 王秉克江景,毓维家延乐 心怀保安长,诗书执礼 孝悌力田(房延斌提供)

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乡房家村辈份:忠风建云存文传胜道燕清赵世泽。(房胜峰提供)

山东济宁兖州,在我村85%姓房。辈份:成来芝裔佰德庆(房庆忠提供)

威海乳山市辈份∶德廷汝,永基(积)普(朴)再(在) 克绍(少)家传 德(?)哲绵延

山东威海乳山市午极镇房家村字辈:永基普在,克绍家传,德泽绵延,宗贤友仁…

荷泽市梁山辈份∶春光诚瑞 茂昭体关 明德新民 福寿永昌

荷泽市郓城县双桥乡房集村辈份:殿爱龄善谋,本立庆赢登;文昭锡贤相,开勋在图凌.(房殿勇提供增补后10辈)

山东成武前后房庄有千余人,辈分:殿爱龄善,本立庆赢登文照。和山东郓城是一支(房保信提供)

山东省莘县妹冢镇康元村,排辈:殿爱龄善谋 本立庆赢登;同郓城,(房怀阳提供)

临沂市莒南县劳坡乡斗山村辈份∶孝玉九克永颜祥乃后周长

山东省长清县大房庄(济南市文昌区大房庄),辈份为:衍庆昭世泽,玉立启殿英,嘉守锡儒序,承基建乃登

山东淄博沂源大桑树村/东(西)唐庄房姓家谱辈份排序:彦新伯强永,进祥可太官,起彬(秀、枚、治)修泳蒲,玉京明思立 洪(鸿、宏、红)孝华生广,中兴寿元祥,道正聚宝在,吉善(履)运(山)久(泉)昌(长)[fan提供]

山东沂源房家圈,从河北枣强迁山东,辈份:兆一成思立,鸿孝化生广,中兴寿元祥,道正久保在,继履山泉长(房洪等提供)

山东淄博沂源 辈份:兆义成思立,红孝花生光,道正聚宝在,终身寿元祥(房立峰提供)

新泰市养流镇上刘村,辈份:全朝树立(欠全)

辈份:川继云昌 家崇泽秀

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山沃村和锒山镇也有房姓,辈份同东阿县鱼山村,为:家垂燕义,广吉永全(房文涛提供)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前银山村,全村50%的人姓房,辈分为:家垂燕义,广吉永传,福延隆门,仁怀历安(房磊提供)

山东泰安旧县,辈分:家垂燕义,广吉永船,仁怀利安,福延龙美。(房文军提供)

山东泰安,辈份:德兆吉业光兴士庆全成(房建成提供)

山东省泰安市良庄镇房家宣洛村,相传是明代建村,辈份(我所知道的)为:汝恒庆元长振佳陈…(房朋提供)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房家宣洛村始于明代,现有房姓人口为800人左右,辈分为:志起亭衍照 汝恒庆元长 振家承鲁绪 广记建荣祥。(房震伟提供)

莱西市南墅镇下堡村,辈份:为宝仁兴瑞(欠全);

山东济南历城燕棚村,始祖房明山,辈分”挺汉清立志 世毓光继昌”(房光勇提供)

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辈份:天炳理继宝宜蓝印蕴建步修龄等

山东微山房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平阳府迁到当地,已在当地繁衍500余年。现知辈份:继宝贻兰荫,蕴建步修龄。宏德永衍庆,敏慎惟守真。敦睦怀祖训,荣光万世新。

汶上县,分布于义桥乡、南站镇、白石乡、郭仓乡、苑庄镇、郭楼镇、南旺镇等地,辈份(15-36代):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相长脉久桂树培青

山东汶上崔村,十五代开始辈份为: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桂树培青,象长脉久,基业永兴。(山东汶上崔村《房氏族谱》)

山东汶上,辈份:东玉绪(瑞)茂兆西思文(房建忠提供)

莱阳市 柏林庄镇白石埠村,辈份:“明初来益 崇德师贤 孝友同首 福禄绵延”。

山东寿光市纪台镇房家村,辈份:明初来益 崇德师贤 孝友同守 忠厚家传 长保太和 福禄绵延 光华盛世 祯祥永年。(房立宁提供)

山东潍坊的一支:明初来义 重得师贤…(房新提供)

山东潍坊临朐五井茹家庄,辈份是 …师宪孝友…(房刚提供)

山东潍坊,辈分:…倬政兆懋天孝宽维学玉新洪…(房新福提供)

临沭县石门镇房巡会村,辈份:玉会庆学宝广兆

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茂岭村,辈份∶恭宽信民

淄博市周村区辈份:“云兴崇修昌”

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辈序:吉玉师贤孝友 (不全)

淄博淄川,辈分依次是:永佩喜常奎,恭宽信敏惠,忠厚传家远。今用到八字复择十五字:勤慎守

康泰

三国时东吴人。曾和朱应出使扶南等国,途中经历和传闻一百多个国家,为中国早期远行海外的旅行家之一,著有《吴时外国传》。

康僧会

三国时高僧。世居于竺,随父经商,乃移居交趾。十余岁双亲并亡,遂出家。他通天文、谶纬这学,尤娴经律。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247年到三国·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孙权为之建塔,因有佛寺,就是江南第一寺“建初寺”(现在的南京大报恩寺)。江苏、上海(现在上海龙华寺、静安寺等也是康僧会创立)一带亦始兴佛法,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形成江南佛教中心。

古金陵大报恩寺(前身为建初寺)是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为纪念其生母所建。工程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始建,十万民工,历时19年基本建成,耗费白银2485万两。宣德皇帝钦命郑和参与工程建设,并主持了落成大典。古金陵大报恩寺是皇家寺庙,所有建筑皆依皇家规制,其鼎盛时期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金陵三大寺,是明清时期百寺之首,当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僧录司”也设于此。金陵大报恩寺是明初刻经、印经中心,是义学讲坛。在明清佛教界地位崇高。 古报恩寺内五彩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琉璃塔因塔体全部用白石和五色琉璃瓷砖砌成而得名。琉璃塔以五色莲台为基座,塔体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每层的覆瓦、拱门均用赤、橙、绿、白、青五色琉璃贴面。拱门用五色琉璃构件拼接而成,上有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塔顶有黄金制成的宝顶,下面有9级“相轮”,之下为“承盘”。塔顶和每层飞檐下都垂悬金铃鸣铎(风铃)152只,金铃闻风而鸣,禅意阵阵。塔身内置有146盏长明灯,由百名少年童子,日夜轮值管灯,使之昼夜长明不熄,每日耗油五十一斤之多,白天光亮耀日,入夜如火龙悬挂,华灯耀月,数十里外可见。古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赐封该塔为“第一塔”。明散文家张岱称之为“永乐之大窑器,中国之大古董”。被西方人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1856年,金陵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康绚

字长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初仕北齐,后任梁朝司州刺史卫尉卿,以宽厚之德著称。其先祖出自康居国人,据《梁书·康绚传》记载,西域的这一支康氏,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在河西郡落脚待诏,后来就定居河西,并且子孙世代繁衍。

康子元

唐代经学大师,会稽(今属浙江省绍兴)人,字右昌,号毓奇。唐开元四年(731)丙辰年科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宗正太卿。举贤能治《易经》、《老庄》之学。形成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主张改革弊政,创立新制之改革思想。成为历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册。后因,上疏安史隐患不纳,遂请旨入闽观风,居建宁府建阳县,现有遗迹子元公墓在建阳。为入闽康氏始祖。

康昆仑

西域康国人,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善弹《道调凉州》、《羽调录要》等曲,有“长安第一手”之称。

康日知

唐代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西南)人,至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王。其子康志睦,勇武善驰射,累迁大将军,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

康澄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大理少卿曾上疏言时事: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惧,天象变见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水旱虫蝗不足惧也;贤士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也。”识者皆多澄言切中时病。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而毁誉乱真之敝矣。然澄之言,岂止一时之病,凡为国者,可不戒哉!系康子元后裔。为入莆(福建莆田)康氏始祖。

康福

五代蔚州(今山西省灵丘)人,仕后唐、晋二朝,皆有政绩,所辖之地岁稔仓盈、牛马遍野。后晋时官至宰相,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

康再遇

北宋大将,曾为宋太祖立下了开国战功,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康氏自此显达当朝。

康与之

南宋著名学者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东)人。曾上书“中兴十策”,表现出其渴望公平合理的乌托邦思想。著有《昨梦录》等。

康进之

元代戏曲家。棣州(今山东省惠民)人,现存其杂剧《李逵负荆》一种。

康茂才

明朝开国大将。康茂才本来是元廷驻应天城的水军元帅,朱元璋攻破应天城的时候,康茂才率部投降并愿意归附红巾军,朱元璋就让康茂才做了红巾军的水军头领。以后,康茂才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占了浙东以后,曾派康茂才做那里的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修筑河堤,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业生产,供给部队军需。俗语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朱元璋对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业业地为朱元璋效力。无论打仗还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干得十分出色,立下了许多功劳。

康大和

公元(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福建莆田崇福里砺山村(今莆田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

康大和于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闱,入京应试,得中二甲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迁升侍讲学士,嘉靖四十年(1561),晋升南京工部尚书。明朝皇帝称赞大和为“一代儒宗”。他是嘉靖、隆庆、永乐三朝元老,学问渊博,治学严谨,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为人“朴实敦厚,不事表举”。其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推崇。年轻时被林贞、肃俊所赏识和器重。在学馆时他曾书写“学林”二字于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机。他还常说:“庭机吾所不及也”。可见他为官为人很谦虚的,致仕归乡后,与致仕居家的工部尚书林云同诸儒,结社赋诗,风雅一时。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二人应兴化郡守吕一静之邀,续修《兴化府志》,为总裁。后与林云同等续修《郡志》。除总纂《兴化府志》(万历甲戌志)外,有《砺峰集》、《续莆阳文献》传世。

康海

明代文学家。字德涵(1475-1540),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夫。陕西省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康海受牵连而免职。归乡里后,以山水声伎自娱。他是“前七子”之一,所作 杂剧、散曲、诗文集多种。作品主要有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

康女

明代人,因“三贤”闻名。据传,其父年老无子,劝父纳妾生子;母病,尝粪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康元积

公元(1559-1613),字日空,号函三,明万历辛丑(1600)年进士,任太常寺博士达13年,改任吏科给事时未到任即病逝。光绪《湖南通志》、李元度《南岳志》、《衡山县志》中,对他均有简略的记述,衡岳一带,则颇为流传他的故事。其一是:他向明神宗朱翊钧上《保泰疏》,以“持盈保泰”为宗旨直言时弊,指责朝政,对皇帝和宰相都进行了辛辣的批评,更提出了颇为切合实际的建议。其次随理学名家王家沐读书,在王家沐父子死后为他们建“会灵精舍”,每年春秋在此举行祭礼,兼作教育族中子弟的讲学场所。会灵精舍成为继文定书院而后的由南岳籍的人手建的又一所书院。在南岳还留传一句顺口溜就是 “康家祠堂祭得怪,先祭王夫子,后祭康保泰。”康保泰是因为上保泰疏而得来的尊称。而此处的王夫子,即是王宗沐、王斗溟父子。康元积是王宗沐的门人。王斗溟万历甲午(1594)任湖广左参政,主持乡试,又为康元积座师。康元积同时受王氏父子两代的知遇而尊师之情愈重了。第二则是他奉旨封藩回衡山时,发现黄堡驿马差事使衡山百姓疲于奔命,他致函湖南司道予以裁撤。一举革了为害衡民的弊政。在上述流传的故事中,康元积表现出政治、大胆、尊师重道,关心桑梓疾苦。官虽不大,能量却不小。

《保泰疏》写于万历36年(1608)正月,屡经奏进,直到万历40年初方得到当时皇帝和宰相的重视。宰相赵焕读了《保泰疏》后,叹为“天下第一人”。明神宗则将康元积由太常寺博士这类闲职改任为吏科给事,进入台省供职。但康元积未等发挥他的才干而匆匆谢世。《保泰疏》是以中国古代《易》理作为根据,从正月之卦象为“泰”一点,对它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情况,反复曲尽的分析、申述,以动帝听。它通篇充满了宋、明理学的光泽,正如邹元标在《康元积墓志铭》中说的:“其文精、畅、奥、邃,置古名臣奏议中,当为心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敢于对皇帝和宰相直言指责。他指责皇帝不能正确对待江西参政姜士昌、御史宋焘和咸宁知县满朝荐等人的正言,偏听妄信而又不理朝政。“致使天下之大,悠悠泛泛,如无舵之舟;大小之政,日趋于颓靡而满失其初;大小之官,日习于苟且而尽忘其故。”吏部则鬻官卖爵,“吏胥杂流,辄旦夕而得官。”户部则财困粮空,“太仓无二年储。”兵部则贪功好大,将疲兵惰,“或剥军以养寇,或弄兵以修隙。”工部则搞皇亲国戚的楼殿营建,对河道、农田基本建设却马虎了事。礼部则造成了“民竞于偷,士习于躁,缙绅竟于门户,文章竟于纤靡”的社会风尚。洋洋万余言,刘部都批评到了,切中时弊,无外乎引起了神宗和宰相们的震动。他在裁革黄堡驿马的例差致湖南司道书中更大声疾呼,“衡山地瘠民穷”,驿马官差所造成的重担,虽“剜却百姓心头之肉”,也难以解决。这种血泪控诉,使湖南当道官员们不得不勉从其请,裁撤了这项吃人的官差,为衡岳人民稍舒困境。衡山人民曾为此立碑记。

康元积20岁左右受业于王宗沐,难以胡安国的学术思想对他也有影响,加上家学渊源(他祖父康三泉是著名理学家邹东廓的门人),因而在理学领域涉猎甚深。他专治《春秋》,又旁及诸子百家,佛道内典,著有《麟经约言》、《南岳笔记》等。他原籍江西安福,因在南岳读书,加上祖父康三泉于嘉靖21至31年,十年中两次来南岳讲学,南岳又山明水秀,为宋代胡安国、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罗洪先、邹东廓等讲授理学的胜地,诸多渊源,使他决定寄籍南岳。南岳会灵精舍侧有保泰祠,就是康元积的子孙们祭祀之所。

康涛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画家,工山水花卉,亦善书。为雍正、乾隆年间画家,以人物画著称,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传统,用笔工整,形象静逸。所画《华清出浴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

康有为

广东省南海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后依靠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遭慈禧镇压。逃亡日本。民国6年(1917年)7月和张勋拥清朝废帝溥仪复辟,十二天后失败。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孟子微》、《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孟了微》、《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大同书》、《中庸注》等,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1601) 第一甲三名

  张以诚   王 衡   曾可前

  第二甲五十七名

  许 獬  龙三益   王三才   张问明   张所望   曾应棨

  徐大用   余玉节   吴澄时   袁懋谦   李胤昌   董光宏

  姚履素   胡世赏   张之厚   房 楠   黄建衷   葛锡墦

  葛寅亮   袁子让   韩孙爱   曹 琏   叶秉敬   赵良相

  李钟元   杨述程   陈一敎   何士林   曹徵庸   宋 焘

  赵世禄   施重光   蔡立敬   吴邦相   公 鼐   曹 珍

  吕邦燿   徐良栋   洪佐圣   林凤鸣   张廷荐   张九德

  朱周业   田一井   钱 策   杨钟英   冯盛典   陈訏谟

  龙负图   瞿汝说   杜承式   徐祯稷   南居益   刘广生

  姬之策   陈士兰   周之龙

  第三甲二百四十一名

  吴 亮   康元积   彭惟成   眭 石   刘宗周   杨联芳

  王文迈   崔 淐   熊 化   谭 帏   侯正鹄   王世仁

  王胤昌   高 锵   姚会嘉   梅友月   解经雅   郑 郛

  张 间   许鼎臣   张尔木   吕纯如   赵士谔   李奇珍

  王应乾   潘 浚   李守俊   孙光裕   於 伦   周应偁

  曹 昕   李枝秀   庄祖诰   周起元   薛三省   徐 鉴

  何廷魁   龙遇奇   梁州彦   王羲民   韩万象   李徵仪

  文在兹   李梦祥   王 霖   郭一鹗   陈玉辉   李乔岱

  孙毓英   魏珩如   袁汝萃   田一甲   卢维屏   杨世增

  张凤彩   王继贤   何琪枝   刘文琦   林 宰   汪起凤

  谢应祥   朱万春   曾六德   钱象坤   王继祀   王元翰

  徐待聘   陈宗契   周永春   骆任重   张孔敎   李 橒

  徐如翰   王三善   高 节   陆玄锡   傅 宾   梁从兴

  陈 鎭   刘 策   蒋一骢   王道平   史树德   王基洪

  刘永澄   宋名世   门 达   徐应登   陈经正   史起龙

  赵日亨   庄钦邻   张凤翔   杨曰森   潘允中   张纶音

  王道成   刘文焕   蒋光源   张廷拱   王云龙   庄毓庆

  罗宪凯   林日所   郭尙友   陈学继   杨师孔   赵建德

  杨成乔   王之寀   翟师雍   黄景星   周师旦   程汝继

  劳永嘉   王 训   文立缙   程子鏊   潘汝桢   李葆素

  陈一元   王德坤   刘 俊   诸允修   夏其光   徐 穆

  丁天毓   何具义   王时熙   上官捷科       郭 炜

  李养蒙   徐 镆   吴光翰   华士嶟   熊明遇   李时彦

  孙振基   吴光义   陈翔龙   张南翀   王远宜   杨世勋

  屈允高   冯奕垣   余文龙   王九叙   冯时俊   颜欲章

  潘 珙   程启南   曾汝召   蔡毅中   毛维驺   沈自彰

  张至发   陆 典   王世宁   程大猷   张士俊   王复兴

  李为梁   徐缙芳   裴 栋   王存敬   雷思霈   王世德

  李 朴   魏云中   曾用升   陈显道   濮阳春   耿 橘

  陈 升   石维屏   关守箴   王钟岱   刘泽深   张国维

  刘 是   王思善   孙 ■   茅瑞徵   梁一龙   陶鸿儒

  宋 盘   胡行知   郑以伟   崔 燽   陈伯友   曹光德

  薛 贞   董元儒   高金体   商周祚   李一敬   万时俊

  谭昌言   朱世昌   杨州鹤   孙体元   姚之兰   钱天胤

  王 升   戴章甫   项鼎铉   彭宗孟   解经傅   周应期

  姚 ■   陈名岳   蔡宗禹   孟希孔   周士显   陈 勋

  熊劔化   王同谦   俞 诲   萧丁泰   吴道长   姚汝化

  王好善   庄则孝   徐逢聘   尹遂祈   彭端吾   秦聚奎

  李如伉   蔡善继   张居方   张笃敬   吴一栻   赵兴邦

  姚若水   陈廷谟   焦 馨   陈心傅   苏民瞻   张光房

  晋承宠   吴 袭

三国时高僧。世居于竺,随父经商,乃移居交趾。十余岁双亲并亡,遂出家。他通天文、谶纬这学,尤娴经律。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247年到三国·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孙权为之建塔,因有佛寺,就是江南第一寺“建初寺”(现在的南京大报恩寺)。江苏、上海(现在上海龙华寺、静安寺等也是康僧会创立)一带亦始兴佛法,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形成江南佛教中心。

古金陵大报恩寺(前身为建初寺)是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为纪念其生母所建。工程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始建,十万民工,历时19年基本建成,耗费白银2485万两。宣德皇帝钦命郑和参与工程建设,并主持了落成大典。古金陵大报恩寺是皇家寺庙,所有建筑皆依皇家规制,其鼎盛时期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金陵三大寺,是明清时期百寺之首,当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僧录司”也设于此。金陵大报恩寺是明初刻经、印经中心,是义学讲坛。在明清佛教界地位崇高。 古报恩寺内五彩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琉璃塔因塔体全部用白石和五色琉璃瓷砖砌成而得名。琉璃塔以五色莲台为基座,塔体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每层的覆瓦、拱门均用赤、橙、绿、白、青五色琉璃贴面。拱门用五色琉璃构件拼接而成,上有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塔顶有黄金制成的宝顶,下面有9级“相轮”,之下为“承盘”。塔顶和每层飞檐下都垂悬金铃鸣铎(风铃)152只,金铃闻风而鸣,禅意阵阵。塔身内置有146盏长明灯,由百名少年童子,日夜轮值管灯,使之昼夜长明不熄,每日耗油五十一斤之多,白天光亮耀日,入夜如火龙悬挂,华灯耀月,数十里外可见。古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赐封该塔为“第一塔”。明散文家张岱称之为“永乐之大窑器,中国之大古董”。被西方人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1856年,金陵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公元(1559-1613),字日空,号函三,明万历辛丑(1600)年进士,任太常寺博士达13年,改任吏科给事时未到任即病逝。光绪《湖南通志》、李元度《南岳志》、《衡山县志》中,对他均有简略的记述,衡岳一带,则颇为流传他的故事。其一是:他向明神宗朱翊钧上《保泰疏》,以“持盈保泰”为宗旨直言时弊,指责朝政,对皇帝和宰相都进行了辛辣的批评,更提出了颇为切合实际的建议。其次随理学名家王家沐读书,在王家沐父子死后为他们建“会灵精舍”,每年春秋在此举行祭礼,兼作教育族中子弟的讲学场所。会灵精舍成为继文定书院而后的由南岳籍的人手建的又一所书院。在南岳还留传一句顺口溜就是 “康家祠堂祭得怪,先祭王夫子,后祭康保泰。”康保泰是因为上保泰疏而得来的尊称。而此处的王夫子,即是王宗沐、王斗溟父子。康元积是王宗沐的门人。王斗溟万历甲午(1594)任湖广左参政,主持乡试,又为康元积座师。康元积同时受王氏父子两代的知遇而尊师之情愈重了。第二则是他奉旨封藩回衡山时,发现黄堡驿马差事使衡山百姓疲于奔命,他致函湖南司道予以裁撤。一举革了为害衡民的弊政。在上述流传的故事中,康元积表现出政治、大胆、尊师重道,关心桑梓疾苦。官虽不大,能量却不小。

《保泰疏》写于万历36年(1608)正月,屡经奏进,直到万历40年初方得到当时皇帝和宰相的重视。宰相赵焕读了《保泰疏》后,叹为“天下第一人”。明神宗则将康元积由太常寺博士这类闲职改任为吏科给事,进入台省供职。但康元积未等发挥他的才干而匆匆谢世。《保泰疏》是以中国古代《易》理作为根据,从正月之卦象为“泰”一点,对它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情况,反复曲尽的分析、申述,以动帝听。它通篇充满了宋、明理学的光泽,正如邹元标在《康元积墓志铭》中说的:“其文精、畅、奥、邃,置古名臣奏议中,当为心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敢于对皇帝和宰相直言指责。他指责皇帝不能正确对待江西参政姜士昌、御史宋焘和咸宁知县满朝荐等人的正言,偏听妄信而又不理朝政。“致使天下之大,悠悠泛泛,如无舵之舟;大小之政,日趋于颓靡而满失其初;大小之官,日习于苟且而尽忘其故。”吏部则鬻官卖爵,“吏胥杂流,辄旦夕而得官。”户部则财困粮空,“太仓无二年储。”兵部则贪功好大,将疲兵惰,“或剥军以养寇,或弄兵以修隙。”工部则搞皇亲国戚的楼殿营建,对河道、农田基本建设却马虎了事。礼部则造成了“民竞于偷,士习于躁,缙绅竟于门户,文章竟于纤靡”的社会风尚。洋洋万余言,刘部都批评到了,切中时弊,无外乎引起了神宗和宰相们的震动。他在裁革黄堡驿马的例差致湖南司道书中更大声疾呼,“衡山地瘠民穷”,驿马官差所造成的重担,虽“剜却百姓心头之肉”,也难以解决。这种血泪控诉,使湖南当道官员们不得不勉从其请,裁撤了这项吃人的官差,为衡岳人民稍舒困境。衡山人民曾为此立碑记。

康元积20岁左右受业于王宗沐,难以胡安国的学术思想对他也有影响,加上家学渊源(他祖父康三泉是著名理学家邹东廓的门人),因而在理学领域涉猎甚深。他专治《春秋》,又旁及诸子百家,佛道内典,著有《麟经约言》、《南岳笔记》等。他原籍江西安福,因在南岳读书,加上祖父康三泉于嘉靖21至31年,十年中两次来南岳讲学,南岳又山明水秀,为宋代胡安国、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罗洪先、邹东廓等讲授理学的胜地,诸多渊源,使他决定寄籍南岳。南岳会灵精舍侧有保泰祠,就是康元积的子孙们祭祀之所。 康干生(191312-20135月11日)是江西省永新县象形乡竹溪村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营长、支队长、团参谋长、冀中军区第6支队参谋长、120师司令部通信科长。参加了晋西北“反扫荡”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永吉军分区参谋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独立第11师参谋长。

参加了辽沈战役。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省上饶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三班学员、第42军126师师长,广州市公安总队总队长、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3年以正军职离职休养。 康志强(1912-1986),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4军12师35团排长、连长,红军学校政治教员,军委干部团政治教员兼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2师四团连政治指导员,1师1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随营学校政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编第一旅政治部主任,344旅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9旅政治委员兼淮北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1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委员,北海舰队第一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是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1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康庄(1914-2006),原名康在柳,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独立5师1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工人师2团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副主任,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7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第60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学校第二分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政治学校校长,海军上海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康林(1910-1995),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广东省南雄县游击队队员,赣南游击队特务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练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第1支队教导大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营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参谋长、先遣纵队第4支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2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第24军副军长,参加了元山防御作战、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

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中,72师4个营和74师参加注字洞南山地区进攻战斗,突破敌防御正面4公里,突入敌纵深5公里,毙伤俘敌韩首都师、韩9师5310人。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副军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任第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1995年7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康烈功(1916-2004),安徽省金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政治部宣传队员,红31军9师侦察连班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3旅37团团长,第19兵团60军178师副师长。参加了上

党战役、豫北攻势,太原、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海军水警区司令员。1958年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福建基地司令员,福建基地政委,烟台基地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5月23日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88岁。 康健民(1916-1977),原名康廷文,又名康天民,甘肃省定西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1军团骑兵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3队副队长、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骑兵旅旅长,绥远绥中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第一野战军骑兵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军政第36军副军长,第36军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政治委员,担负机场修建、保护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回国后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到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军长兼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书记,1962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4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3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8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主政宁夏共9年。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 1990年12月27日出生于石家庄,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低音提琴专业。

历史姓康最大的官是谁

康绚字长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初仕北齐,后任梁朝司州刺史卫尉卿,以宽厚之德著称。其先祖出自康居国人,据《梁书·康绚传》记载,西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