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应记载7大内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4浏览:3收藏

修家谱应记载7大内容?,第1张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我国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比如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的郑姓都是明成祖赐的,他真实的姓、祖先、籍贯、身世,五百多年无人知晓。

2居住地地情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积累起来的,家谱就是记载家族成员的活动和世系的图书形态。一个家族的发祥地,是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从事活动的环境。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

3.迁徙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步从家乡向外扩引,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事实上,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

4世系图表

世系是家谱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在考证姓氏源流的同时,从始祖或始迁祖,即一世祖起,按其后裔世序、长幼辈分,一代接一代排列下来,世序分明,一目了然。

5人物传

人物传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传标准、范围和方法以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将在“人物传的编写” 中详细叙述。

6大事记

大事记是编写地方志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载一地的大事和要事。现代新家谱中,也采用大事记来编修家谱。编修新家谱,这项内容值得提倡,应列为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

7字辈谱

字辈谱是各姓氏家族族谱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简单地讲,字辈谱中辈分就是家族中血缘传承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

太原郡:战国时秦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充」源出

充(Chōng)姓源出有二:1、出自一种叫充人的官名,其后以官名为氏。所谓充人,是周朝时的一种官名,是《周礼》的地官之属,其职掌专门饲养祭祀的牲口。据《姓谱》和《姓氏急就篇》记载,古代非常注重祭祀活动,朝廷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牲畜来祭祀天地和祖先。周朝时设有“充人”一职(“充”的本义是“养育”,古代官吏职务级别低者多称“人”),专门负责饲养祭祀用的牲畜,有世袭充人一职的,其后代以职官名为姓,称充氏。2、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大夫充闾,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充姓。

得姓始祖

充闾。充姓起源于春秋,齐国贵族充闾的后代以祖名为氏。充闾的先人是姜太公,所以充姓也是大名鼎鼎的周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后代,故充氏后人奉充闾为充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充姓出自姜姓。上古时候,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姬发打败了商纣,建立了西周。后周武王分封天下,姜太公因为居功至伟,被封到齐国为王。姜太公有一个后人叫充闾,是齐国的贵族。他的后代以充为姓氏,称为充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现在的充姓。关于充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见于古书姓谱。周朝时候有一种官职叫“充人”,专门负责祭祀用牲畜饲养方面的事务。充人有的世袭这一官职,所以就把充作为姓氏,称为充氏。这是今天充姓的另一个起源。充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我国充姓家族人数不多,但源自二三千年前的充人,渊源悠久。

充姓宗祠通用对联

〖充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充闾;秀毓赞皇。——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充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贤门高弟;汉代仙人。——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孟子的得意弟子充虞,齐国人。下联典指秦代有燕人充尚,善于祈祷占卜巫事。“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入汉传为仙人。

冲仙世德;亚圣高徒。——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秦代燕地人充尚,通方述仙道。“冲”,旧时星相术数家指相生相克的“冲”下联典指战国时人充虞,“亚圣”孟子的弟子。

冲仙世德;亚圣及门。——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同上。

家传仙法;学接正宗。——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代人充申,秦代仙家充尚的后裔。下联典指战国时人充虞。

〖充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充人周代源流远;齐国大夫祖脉长。——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代人充人之官,其后以官职命姓,遂成充姓。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充闾,为充姓始祖之一。

充人周室声名著;齐国大夫德惠长。——佚名撰充姓宗祠通用联

充 虞:战国时候人,跟随孟子学习。孟子崇尚孔子的学说和为人,也经常带着学生游历和讲座学问。

充 尚:秦朝时候人,他善于向天神祈祷,向人们转告天神的示意。秦朝时,秦始皇特别相信神怪之术,于是天下人也效仿之。而有些文士,就借巫术占卜来宣讲自己对天下事的看法,他们也知道占卜是一种手段,而借此推测预言一些事情,却能使人相信。

  调鼎集 (酒茶点心编) (清)童岳荐编撰 张延年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1

  调鼎集(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清)佚名编 邢渤涛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元)佚名编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2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王利器疏证

  王贞泯整理 邱庞同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4

  齐民要术(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北魏)贾思勰撰 石声汉今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能改斋漫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吴曾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6

  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陶谷撰 李益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醒园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化楠撰 侯汉初、

  熊四智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食宪鸿秘(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朱彝尊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6

  食宪鸿秘(气功.养生丛书) (清)朱彝尊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农业出版社 198511

  山家清供(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林洪撰 乌克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随息居饮食谱(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王士雄撰 周三金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8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小丛书) (清)王士雄撰 窦国祥校注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4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清)王士雄撰 聂伯纯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8

  随园食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袁枚撰 周三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宋氏养生部(饮食部分) (明)宋诩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0

  素食说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薛宝辰撰 王子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吴氏中馈录

  本心斋疏食谱(外四种)(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7

  闲情偶寄

  (饮馔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渔撰 叶定国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2

  先秦烹饪史料选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0

  养小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顾仲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5

  致富全书 孙芝斋校点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8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倪瓒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8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农史专题资料汇编) 陈祖槼、朱自振编 农业出版社 198111

  中馈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曾懿撰 陈光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易牙遗意(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韩奕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饮馔服食笺

  (《遵生八笺》之四)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巴蜀书社 198512

  饮馔服食笺(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5

  饮食须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元)贾铭撰 程绍恩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1

  饮膳正要(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忽思慧撰 李春方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8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5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刘玉书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6

  饮膳正要(气功养生丛书) (元)忽思慧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菽园杂记(饮食部分) (明)陆容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升庵外集(饮食部分) (明)杨慎撰 曹竑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饮食绅言 (明)龙遵叙撰 陈光文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一十二位,望族出怀远郡。

西宁年氏之迷:

今青海省西宁市有一支年氏族人,分为两家。如今谁也说不清其来源,众说纷纭,其中一说是年羹尧的后裔。

年羹尧戎马一生,屡立战功。然而,功高过摇,风云骤变,弹劾奏章连篇累牍,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夺爵,赐自尽,留给人们一个千古之谜。在大清王朝,威名举国皆知的“年大将军”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族中任官者一律被革职,嫡亲子孙被发配遣边充军。曾经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落此下场,令人扼腕叹息。

传说,在“门源永安城”,年大将军的两位如夫人葬在了青海、西宁年家是年羹尧的后裔……很久以来,青海人都有这样的说法。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初,年羹尧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迅猛横扫敌军残部。在这突如其来的猛攻面前,敌军土崩瓦解。这次战役历时十五天,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大获全胜。“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

这一段历史对于许多青海人来说并不陌生,年大将军也在青海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踪迹,门源永安城就是其中的一处。现在的永安城已经没有了的史书中记载的模样,但从残存的城墙中我们仍可看到它当年的宏伟和坚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座古城岿然屹立,吹来的微风中仿佛还有当年的烟火味,站在城头,好像还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声。据当地人说,永安城里埋葬了年羹尧的两位如夫人,有些人从这里挖出了铜元、印章一类的东西。

根据这一史料可以肯定,年羹尧曾经率部到过青海。那么假设一下:年大将军在离开青海时,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是不是留下了本家族的一些人?或者他出事后,家族受到牵连,有人千里迢迢来到青海,在这里生活了下来?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地的一些人家,仰慕年将军的威名,改姓为年?或者说是从外地一些年姓人家迁徙来到高原,他们与年羹尧没有任何家族关系?

如今已经是八十三岁高龄的年烜说,关于我族溯源,已经很难找到文字史料,传说则有二:一是说我先祖在清嘉庆年间由安徽巢湖移居到西宁,与西宁另一年家不是同族,是武功世家。二是说:我族系清代年羹尧将军后裔。先祖年光汉曾说“西宁年氏一族是大将军年羹尧遗留在兰州的幼子年寿一支的后裔。”长兄年炳在遗稿中写道:“我西宁年氏,相传为清康熙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后裔,随军留在湟滨之裔。其后遭遇雍王朝变故,子孙蒙难,遂隐姓埋名,藏身四方,至嘉庆朝,恢复原姓,始乃定居西宁。故我等以前所见家谱牒庚,最早为嘉庆朝先世,以上朝代湮没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个家族的谱系在那个年代被烧毁了,寻本溯源很难有定论,非常遗憾。

年煜说,从《西宁府续志》中可以看出,我们年姓人家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00年),就定居西宁城内宏觉寺街,虽然家境清贫,但不气馁,自强自立,以孝悌忠信仁义道德的传统古训教育子女,耕读传家读书明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老宅门前有两棵大榆树,而且还很大,看样子年代非常久远了。所以,先祖常常以“双榆主人”或“双榆草堂”自居。那时候,祖屋中藏有一红绸中堂,用金粉写就先祖阵亡过程,每逢年节悬挂于上屋,让儿孙诵读瞻仰。

年靖海告诉记者,听祖上说,年家的坟茔迁过几次。年家的老坟原在西宁南滩,因为洪水泛滥,先祖年光汉和族人一起将坟茔迁到了西宁东郊曹家寨。事后深感家业兴旺,但无系统谱牒记载,先祖创业之艰辛有遗忘之虞,愧对先祖,便经过多年努力后修成了《年氏家谱》。谱籍原来存放在宏觉寺街祖屋宗龛内,逢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时,及时在家谱上填写,我们小时候曾经看见过。1987年,年家的坟茔又从南滩迁到了大堡子。在迁坟的过程中,我看到规模非常大,还有许多陪葬品,耳环等首饰很多,衣物虽然已经腐烂了,但有些地方还是能看出色彩艳丽、做工精美。

对于年家的人来说,年氏家谱消亡使得他们失去了一切关于家族渊源的文献记录,现在他们只能根据先辈的口头传说和其它史料来寻找相关线索。但是,欣喜的是年氏族人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先祖墨宝,其中双榆主人年兆亨的《诗品二十四则》让记者大开眼界。

年福海说,先祖年兆亨自幼苦读四书五经,谙熟韬略,文武兼备,决心步其父辈鸿鹄之志,投笔从戎。承恩袭职云骑尉,在清代时任哈拉库图营守备及西宁镇标中营守备,因功授朝庭牒文并赴北京觐见大清皇帝。《西宁府续志》记载任哈拉库图营守备,据现存的亲笔书写的扇面可以知晓,当时是在宣统元年。后来,他坚持“耕读传家”的家风培育后代,在南大街经营杂货铺为业。从这本诗集可以看出他的敬业齐家的精神。

青海地方史学者靳育德说,据《路史》记载,上古时,姜太公帮助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诸侯国齐国,所以姜太公又称齐太公。有一本叫《路史》的古书里说:“齐太公后有年氏。”也就是说,姜太公的后代中有一支姓年。到了明朝时期,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年氏又有新的血液加入。这新的血液,就出自严姓。年姓的望族居怀远郡。据《明史·年富传》记载,“年姓本姓严,后讹为年。”年氏望出怀远,即今安徽怀远县。明代永乐户部尚书年富,即怀远人,原本姓严后改为年。

由于年氏家谱的不存在,许多地方史学者对西宁的年家是否与年羹尧有渊源不敢下结论。但是,年氏族人不是土著,而是迁入青海的,他们在高原上与众多民族共同生活,是青海的建设者,是高原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氏家族的变迁,也是高原民族融合史的见证。

总之,该支年氏族人的真实渊源目前还是无法确定,有待进一步考证。

  如今分布:

今安徽省的蚌埠市怀远县,宁夏省的盐池市,辽宁省的沈阳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松江区,青海省的西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年氏族人分布。

修家谱应记载7大内容?

1.姓氏源流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我国姓氏源远流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