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柳氏家谱辑要》编撰说明
一本《历代柳氏家谱提要》大致包括柳氏源流、郡望堂号、柳氏宗祠、杰出人物、家谱提要等。
二.“家谱提要”收录范围以现存柳氏家谱为主。
三.收录中外藏书机构收藏和散见于民间的一九四九年之前所修线装柳氏家谱和部分近年来新修家谱,兼及其他装订形式的旧修家谱,其中部分单位所藏缩微胶片、扫描件、电脑打印件外,基本上为家谱原件。
四.条目内容为序号、题名、卷数、纂修者、修纂年代、谱籍堂名、版本形态、装订形式、始祖姓名、始迁祖姓名、分祖姓名、支祖姓名、内容简介、谱内名人、收藏单位或个人。
五.排列以编纂年代为序,朝代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出版时间只知朝代年号而不知具体年代者,则排列在某朝代最后。
六.谱籍地仍标以原修谱时地名,而非今之行政地名。
以下是马东盈先生之前已著《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所录者。
《和圣文化书系》总序…………夏庆奉(1)
《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序…………柳明瑞(3)
著述旨趣…………马东盈(1)
前 言…………(1)
展氏家族谱牒
一、清代…………(5)
001山东兖州《展氏族谱》不分卷…………(5)
002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3谱籍待考《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4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9)
005山东肥城《展氏族谱》不分卷…………(14)
二、中华民国…………(18)
006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18)
007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23)
008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2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27)
009山东东平《展氏族谱》八卷…………(27)
010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29)
011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30)
012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1)
013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3)
014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33)
015山西永济《展氏族谱》不分卷…………(34)
016河南郸城《展氏族谱》二卷…………(35)
柳氏家族谱牒
一、明代…………(37)
017谱籍待考《柳氏宗谱》不分卷…………(37)
二、清代…………(38)
018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38)
019谱籍待考《柳氏续谱》不分卷…………(40)
020浙江景宁《柳氏宗谱》四卷…………(40)
021谱籍待考《柳氏宗谱》…………(40)
022安徽泾县《泾川柳氏宗谱》四卷末一卷…………(41)
023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41)
024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41)
02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42)
02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42)
02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3)
02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43)
029浙江三门《柳氏宗谱》…………(44)
030浙江慈溪《慈溪竹江柳氏兴孝录》二十四卷…………(44)
031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45)
032山东广饶《柳氏家谱》…………(46)
033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47)
034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48)
035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 首一卷末一卷…………(48)
036广西宾阳《柳氏宗谱》…………(49)
03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9)
038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0)
03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51)
040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51)
04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52)
04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53)
04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53)
044谱籍待考《柳氏族谱》不分卷…………(54)
045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54)
046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55)
047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55)
048浙江青田《柳氏宗谱》…………(56)
049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56)
05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56)
补湖北黄冈《黄冈柳氏续修宗谱》三卷,首二卷…………(56)
051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二十七卷 首三卷末一卷…………(57)
052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7)
053谱籍待考《大园柳氏宗谱》不分卷…………(58)
054山西沁水《柳氏继志堂家谱》…………(58)
三、中华民国…………(60)
055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60)
056江西万载《万载西江柳氏族谱》…………(60)
057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62)
05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62)
059浙江台州《滩头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0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64)
062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64)
063湖南宁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64)
064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65)
065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65)
066浙江青田《柳氏宗谱》…………(66)
06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74)
068安徽岳西《河东柳氏宗谱》…………(75)
069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79)
070浙江兰溪《兰溪柳氏宗谱》五卷…………(79)
071浙江云和《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 首一卷末一卷…………(79)
072浙江兰溪《慈厚柳氏宗谱》四卷…………(80)
073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82)
074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83)
075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六卷…………(86)
076湖南衡山《柳氏六修族谱》…………(87)
07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87)
078山东宁阳《柳氏族谱》…………(88)
07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93)
08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三卷…………(94)
081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95)
08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七卷…………(102)
083湖南临湘《柳姓氏族源流》…………(106)
084山西代县《柳氏族谱》…………(106)
085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107)
086江苏武进《柳氏宗谱》…………(10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109)
087浙江泰顺《河东郡柳氏族谱》五卷…………(109)
088福建福州《柳氏族谱》不分卷…………(109)
089湖北监利《柳氏族谱》…………(110)
090河南焦作《承恩柳氏宗谱》不分卷…………(110)
091浙江庆元《庆元下滩柳氏宗谱》一卷…………(112)
092浙江庆元《柳氏宗谱》一卷…………(113)
093山东莱芜《柳氏族谱》…………(113)
094湖南长沙《湘中柳氏八修族谱》…………(114)
095江西萍乡《湘赣柳氏联谱》…………(114)
096贵州铜仁《柳氏族谱》…………(130)
097浙江青田《柳氏宗谱》…………(137)
098广东汕头潮阳区《洋内柳氏族谱》…………(139)
099浙江云和《下街柳氏宗谱》一卷…………(146)
100山东莱芜《深柳堂支谱》…………(146)
101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147)
102山西沁水《河东柳氏西文兴环山居家谱》…………(170)
103山东烟台《胶东柳氏族谱》…………(171)
104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九卷…………(178)
105湖北黄梅《柳氏宗谱》…………(178)
附 录
和圣后裔的百年族谱(卞文超 柳 萍 王春娇)…………(189)
柳下惠研究史料的四个意外收获(曹明月)…………(196)
后 记…………马东盈(207)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一、柳下惠家族文化是以柳下惠为中心,上溯其先祖,下寻其后裔而形成的文化。根据学者的研究,柳下惠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后稷。而柳下惠后裔,文献可考者有展氏、禽氏、柳下氏、柳氏、惠氏等。这些姓氏虽然非常古老,但经过两千七百年的繁衍传承,仍然算不上大姓,就整个华人世界而言,目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前100位,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柳,而柳下的记载应该是最少的。《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是一部关于和圣柳下惠家族文化的专著。由于著者视野所及,本书仅涉及展、柳二姓。由于柳下惠家族文化丰富多彩,内容繁复,本书难以全面展开,仅对柳下惠家族谱牒予以提要叙录。
二、本书是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等大型家谱目录为基础,对柳下惠家族谱牒的收藏与著录予以考述。除了述其谱籍及基本内容外,部分条目附载序跋。著录条目所涉及谱书,以现在仍有传本者为限。仅见于文献记载者,虽美不取。历代家谱既有名家参与其中者,也有普通族众热心成书者,编纂体例、材料取舍乃至语言表达各有高下;历代家谱对于家族历史的记述或记忆,或有不尽符合史实之处。本书不以此为取舍标准。要之,本书所录,反映的是历代家谱纂修过程的真实。
三、本书是著者在撰写《柳下惠家族谱牒研究》一书所使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因占有材料多寡不一,各条目篇幅及体例亦难求一律。引录文献中有些文字表述具有明显的错讹,而又不适宜直接改正者,以“( )”表示删除,以“〔 〕”表示更正或增补。如“其实据”,应当订正为“真凭实据”,则以“(其)〔真〕〔凭〕实据”的形式标出。原文标点多为新加,亦间有视篇幅文意予以分段者。原文为示尊崇而在名号称谓之前空字或提行,概行删略。
四、本书是著者的一家之言,并不意味着著者之外的其他编者必然赞同其中的观点或者证实其中的描述。书中涉及柳下惠家族展氏、柳氏等姓氏及其传人的讨论,仅停留于学术讨论的层面,其篇幅多寡、表述顺序等主要决定于编纂者视野所及的文献史料与学识水平,不具有评论门第高下、区别家族盛衰的特别含义。
看了安俗赵村(赵四)家谱上的14篇谱序(苏轼的《谱说》不能算序),私底下给他们的“作文”进行评分,觉得,还是下面两篇写得最好,写得不落俗套,没有其它谱序中常见的空话、套话,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发现,对于现在赵氏后裔认清自己的来龙去脉帮助还是挺大的。虽然赵村的家谱上有不少名家留下的笔墨,如钱宰、程立本、于谦、骆问礼等,但那不过是赵氏后裔为自己的家谱增色而已。所以,如果要我来当评委,决定给下面两篇谱序的作者评一等奖。
有几个名字在这里解释一下:
1、安俗赵氏的“安俗”,是明清时代诸暨的一个乡的名称,它就在今赵四村附近一带。故家谱称“安俗赵氏”,按现在重修家谱的说法,应该叫“暨阳安俗赵氏”。
2、安俗赵氏的始祖是燕王四世孙、少师昌国公的后裔,是从“龙泉”迁过来的,这个“龙泉”也是当时诸暨的一个乡,在今璜山一带。
3、赵村的发祥之地在“五相”,也就是说,从璜山刚迁过来的时候是住在“五相”的,这个“五相”,就是“赵五相”,现在变成住宅小区了。
4、家谱中多次提到了“龙华扦葬”一事,“龙华”是地名,可能是山名,我不清楚,“扦葬”就是从坟地把死人的骨殖取出埋在事先看好、风水好的地方,所以赵村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为祖宗迁墓一事,赵村的风水就是这么迁好的。
燕王四世孙、少师昌国公,官于暨,即家于暨。高宗辛亥绍兴元年七月封太祖,后令话为安定郡王。考宋史,令话后改令詪,少师第十一子也。三传至师熊,住安俗赵村,为赵村始祖。后孝宗登极,又封令詪四兄令玲、次子子涛为安定郡王。再传至师熙,住南门为南门始祖。 两祖群从昆季奚止数十余人。迄今,从数十传,后亿数。十传前如睹当年雍睦之风者,尽缘宗谱之由来旧已。顾作谱难,续谱更难。自欧苏而降,士大夫争相慕仿。家有其书,延及后世,士庶编氓,相率成风,其孝思锡类于是益广。及观叙述先世,往往远求得姓以来爵禄通显、道德明著者,奉为始祖,以光宗祊,虽水源木本不忘所自,意甚忠厚之至。然千百年来,遥遥华胄传闻于文残献缺之余,其冒拜汾阳者亦复不少矣。此作谱之难也。若夫前人未完之志,须为前人继之,后人未发之绪,当为后人引之。必敬慎郑重,缮完修辑,使所续之书揆诸数十世以前,与数十世以后之人心无一相刺谬者,始称续成高手。况事经三十余年之久,族内存亡不一,生长卒葬,嫁娶嗣续,必至棼如乱丝,莫可把梳,稍有不慎,所称世经人纬、礼达分定、情深而文明者,鲜有不尽成空言者矣。此续谱之所以更难也。今赵村之续修也,不数月而告厥成功焉。潮当过其谱局而谛视之,其诸老家长监造甚肃,其董事广立规例,井井有条,本已传之书,殚新续之力,严而公勤,谨而不繁。由其合而合之,一本之中又有本焉,何难远追锡姓之前;由其分而分之,则自一世十世以至百千世,无不可按籍而稽,披图而考;举凡前人所未完,后人所欲发者,一续而无乎不续,尊祖、敬宗、收族“三善”兼赅,奚止补残起废仅存三十余年所未备而已哉!行见老者长者谔谔于上,壮者少者唯唯于下,孝弟之心油然共生,一堂雍雍之风,洵有不愧少师后裔者。谱既竣,为道其成之易且速也,盖由续修之得其人焉。尔是为序。
嘉庆戊午重九日
族裔孙惟潮拜撰
安俗赵氏,少师昌国公之苗裔也。予览其旧牒,公生子十有一人,卜葬邑之龙泉乡,南门、山下诸巨族,皆为公后。其始迁安俗者,则公幼子,安定郡王令詪公第七世孙也。公讳孟贤,行祐一,推所自出,故尊福一公讳舆琼者为第一世始祖。 彼时金元纷继,蠧简残篇,未免脱略。自明洪武十年修辑,而后数百年来修者再三,续者四五。信乎!其为赵氏之完璧矣。然而,在昔先人言多直率,父传之下,书缺有间,列其名不书其行,书其行不列其名,纷然错出,或不便于稽查。至于嘉庆戊午则又焕然一新矣。既于父传之下书其名,又于子名之下书其行,俾后之览者一展卷而知为某公之子行第几,则行第几者即某公之子也,行第几者为某,则某公之子即某者,参互相证,回环以考,了如指掌,皎若列眉,宗谱之法庶乎备矣。自嘉庆戊午至今道光丁亥,仅三十载耳,历年未记事必真,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其谁曰“不然”,而执事者则曰“否”,“否”抑又未也,盖史氏编年之法必书“某年甲子”,赵氏之谱则仅书曰“某生于某甲子卒于某甲子”,今则甲子之上又加其年之次数,岂不翻然更新矣乎?予因之有所感焉。 (家谱模糊看不清缺一行) 于周宦游于秦汉晋唐,至于有宋则崛起而为帝为王,由是以降,而元而明而清,显晦不一,出处殊途,散居于闽、广、江、浙之间者,盖星罗而棋布。独安俗一派,二十余世绵绵绳绳,相承弗替,居心类多,缜密作事,务求精详。思之深者虑固远,积之厚者流自光。伫见人文蔚起,作王国之珪璋,垂勋名于竹帛,将宗乘改观,则又耳目一新之侯也。爰为重新,记以志毕,万之后必大云。
时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律叶无射全浣之吉
廪膳生陈祁枚撰
辅助资料:
吾暨巨族首推赵氏,余试历考宗支,其源出于高阳氏虞伯益,后十三世传至造父,周穆王赐赵城,因以为姓。历春秋、汉、晋、隋、唐,名宦未及殚述。延至五季,禅周而起为宋太祖高皇帝。传十八君,历年三百,云永其间,胙土分茅,难以备举,惟安定郡王受封熙宁为濮王首派者, 初嗣迁龙泉,再传居安俗,五相发祥,龙华扦葬, 则固彰彰在耳目间也。(引自《雍正四年续修宗谱序》)
据老人传,上一次杨胡张氏家族续修家谱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事,经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很多家的谱记都已经断档。盛世修谱,这件事情义无返顾地摆在了族人的面前。
杨胡小学退休教师张在阵,联合张道君、张道春等人,启动了续修家谱的工作。2002年,由张氏宗亲近二十人,共同集资筹建了家谱续订委员会,方才正式开始了家谱的续修编篡。这项工作细致而复杂,挨家挨户的摸底,研究从相公小康庄照相得来的原有张氏旧家谱,一家一家的对号,但是很多家庭已对不上号,几个人碰了碰头,考虑是不是把现有人员的家谱修好,过去的情况作为一个大帽子放在前面,但后来又觉得这样做不十分合适, 续谱工作就这样停顿了下来,这样又过了两三年,本家族张在星兄长从家中的一堆盛老医书的书箱子里找到了一本由杨胡张其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续修的报本堂《张氏家谱》的族谱,使的张氏续谱工作又有了新的依据,这项工作才得以延续了下来。
自此,续委会又诸家开始了摸底工作,这项工作量大又辛苦,二百多个家庭,现有九百多人,去挨家挨户的跑,个中滋味谁人能知经过了近三年的努力,才具备了第一手的资料,接下来,跑印刷厂,一遍一遍的核对、修正,还搜集来了张氏始祖弓长氏的许多资料,以及张家始祖以来的张氏名人,这些都作为新版《张氏家谱》的组成部分 ,并由张在阵和我两人共同为报本堂《张氏家谱》写了序言,前后经过了两三年的时间,到了二零零三年,历尽千难万苦,才使这项工作大体定了下来。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进程。杨胡报本堂《张氏家谱》记录了自河北青阳迁来的章丘张氏鼻祖张重兴以来,杨胡张氏家族四百多年的兴衰历程,其中包括张氏始祖(轩辕黄帝少昊青阳氏之第五子)张辉的半身铜像照片、张氏名人的铜像及简介、续修的三十二辈族谱、现有杨胡张氏后裔的真实历程脉络及图集等等。续修家谱这项工作,利家、利族、利村、利国,这个贡献是人们永远铭记的。
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坚实的土地,充满着生机。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坚强,冬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其实却孕育着希望。
2017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美丽的大沙河畔的青草镇徐漕小学,喜庆红幅横空而立,遍地彩旗招展,十丈高红球悬天。各地宗亲远道而来,本地宗亲人山人海。界五、顺安等安保组宗亲引导着八方来客的车辆停放,井井有序!人们欢歌笑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颁谱庆典大会在徐漕小学广场隆重举行。颁谱庆典会场主席台布置庄严、祥和。先祖若木公、偃王、竹牖公、斌佐公画像于正前方,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两旁有文曰:源流东海徐氏先贤千秋彪炳彰青史;派行南州沙河后昆万代昌荣续华篇。
沙河徐氏始祖竹牖公自江西迁潜,居沙河,开疆拓土,图强奋发,人称沙河徐氏,竹牖公支下尧均廷斌四大房,斌佐公传久让公,久让公支下瑛珵蓝璨四房,伯瑛公房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瑛公幼颖异及长勤学,孝友处家丰富,轻财重义,道德文章。景泰间,边境告荒,公恻然输粟于京,以活民命。帝悦,授文林郎七品服色。成化间,凤阳流民觅食饥饿,公悯之,乃计其数三百余人,给衣散米至麦秋,泣拜而去,道逢巡按刘公疑而赴之,皆曰:我凤阳流民,寄食潜山义士徐伯瑛家以活今归。巡按刘公欣然曰:有此盛德士乎及潜,延而礼之,命有司以羊酒绡绢帛送归。赞曰,山川钟秀笃生我公,东海之表王国之桢,田连三郡有子十一人,捐财输粟名达天庭。
庆典大会由理事会副会长敬东主持,宣布开幕,理事会会长少峰致词,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复员作财务收支报告,顽强代表伯瑛公房宗亲发言,各地来宾分别致贺辞,尔后,分别隆重颁发族谱。
庆典后,来宾与宗亲们观看了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热闹欢庆的黄梅戏戏《夫妻观灯》、《杨三笑闹黄府》等节目。徐漕村村民自发的舞狮队、青草镇的腰鼓队登台表演。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历经三年四载,理事会宗亲力排艰难困苦,跋山涉水,寻找远迁宗亲录入族谱,无畏无私执着,付出了艰辛劳动,劳苦功高。尤其是编录宗亲高生、金富等全力以赴,特别是少峰会长,以身作则,亲临外地,走访宗亲,研究谱文细慎,解惑答疑,制作世系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副会长敬东出资出力,任劳任怨,硕果累累。九续修谱卷三十七本,甚称巨匠之作,参与宗亲忘我无私辛勤工作,贤达至尊。
九续修谱得到了桐城市青草镇传承家谱制作室蒋景龙先生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在续谱期间,徐晓、徐浩宗亲出资十万元铺修沙河徐始祖陵园公路,又出资十万元修建飞雁渡湖地久让公陵园,功勋盖伦,贤德无量,伯瑛公陵重新修缮,历历在目,沙河徐氏祠堂复建在即,众策众力,众心所向。沙河徐氏各房族贤精诚所至,续谱、复祠,无往不胜,弘扬正能量宗族文化,在胜利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据任氏谱牒记载,始迁祖有智公原有兄弟七人,名讳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有道、有德。惟长兄有仁留居守祖,其余兄弟六人分别迁徒落居直隶、山东一带(据十七世孙延耕说,始迁祖有智公为山西洪洞任氏第四十四世孙)。有智祖于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直隶保定府枣强县,又旋徙山东滨邑(今山东滨州市),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从滨邑迁至青州府寿光县西北隅立南雷子埠村(今属东营市广饶县)。当时,这里土埠群起,村北有一雷公庙,故立村名为南雷子埠。村南有阳河流水潺潺,村北有淄河蜿蜓曲折。二水丰沛明澈,鱼蟹甚多。东有广阔的清水泊、巨淀湖,芦苇茂密丛生,故祖上家家从事编织苇席之手工业。站在土埠之上,向南远眺,云门山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向北遥望,广袤的原野蔚为大观。我雷子埠实属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始迁祖有智,二世祖江,(据说还有二世祖海等,来源同上)三世祖盘、蓝,四世祖光祐、光祜(hu四声)、光先,五世祖钺、金、巩、鈗、镛、九忿、钲、锜、鋐、锖、铣、锋、谨、权、量、审、法、度、官,以上二十六祖百余年在南雷子埠以稼穑为业繁衍生息。
随着人口的增多,族人四处发展。明嘉靖四年(1525年),四世祖光祐、光先后裔在埠阴两侧分别东西立村,东边即现在的东雷子埠村,西边为现在的西雷子埠村。后来,以西雷子埠村为中心建了一座任氏祠堂,供族人奉仰先祖。每逢过年过节,族人轮流祭祀。明隆庆元年(1567年),五世量祖之后高六公相继迁往寿光羊角沟南任家庄子村,其后人相继迁往大家洼村、邵家村、西北河等村,同期,审祖后裔守道公迁岳庄村,后人分居风凰庄子村、斜庙村、高密市等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五世金祖之后裔迁淄河以东,因此处老淄河东岸有一过河道口,故村名为东河口村。万历末年(1620年),有任姓从西雷子埠村去河北岸的一片注地垦荒并立村,因当时条件艰苦,住茅草屋子,常年辛勤耕耘,后人故名北辛村。崇祯元年(1628年),五世铳祖之孙程万、凌霄等迁居寿光韩家庄子村。康熙十年(1671年),五世镛祖之后裔从西雷子埠村迁往淄河北岸定居,因西与西刘桥村相望,故名东流桥村。后来又有任姓迁入西河口村。南雷子埠村、西雷子埠村、东雷子埠村、东河口村、北辛村、东流桥村、西河口村合称五雷子埠。与此同时,三世蓝祖之后裔道、度去寿光饮马村、青州阳河村一带立村定居。
早在嘉庆六年(1801年)已查明,今昌色市ト庄镇南任、东任、北任村之任姓皆为我五世官祖之后裔,此次续修宗谱纳入谱系。据乾隆年间考稽,离始祖居住地雷子埠四十华里乐邑官仓后(今乐安街道钟家村、广饶街道十三村)的任姓,均为四世光枯祖之子征、锜、的后裔。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五世祖绣春命其子象乾查稽老谱按世系修谱,考证了锋祖三兄。十五世贵初祖等在1990年又考稽锋祖四兄销、五兄统入谱。深感遗憾的是,谨、法二祖之后裔下落不详,难以记叙。
我任氏后裔主要分布在广饶、寿光、昌邑、青州境内。平度、昌乐、莱州、博山、莱芜、滨州、高密、东三省等地,也有我任氏后商分散居住。由于人口繁行众多,从五世祖开始分支脉,相继分家自立。其主要居住村落如下:
钺祖一支:主要居住南雷子埠村,部分住西雷子埠村。清康熙年间十二世润祖去南寨落居,清乾隆年间十一世河祖迁居大王孙庄村。
金祖一支:大部分住东河口村,少部分居住西雷子埠村。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七世如陵祖迁居辛罗营(现寿光稻田桂村一带),其后裔克和公于清同治八年入谱;如岐祖(字率西)迁青州刁桥数年,后辗转至广饶南寨村。
巩祖一支:主要居西雷子埠村,西河口村有一少部分。可靠记载,十世洙祖,于明天顺末年迁任楼村(今大王镇);新文祖居寿光县彭家道口。
鈗祖一支:其后裔一民祖之后多数住东雷子埠村民祖之子程万、凌霄等于明崇元年迁寿光韩家庄子;十三世天命祖于清乾隆五十九年自韩家庄子迁出,住广饶颜徐店姑母家,清同治八年考证,天命祖更名寿茂,其后裔去央上村居住;十四世岐岩祖、永样祖居寿光市韭巷一带。二民祖之后裔居住西雷子埠,十六世祖登元、登奎二人先去央上村,后居东常徐村;清末十五世祖维勇由西雷子埠村去义和村居住。
镛祖一支:多数居住东流桥村,部分住昌邑城北小任家村。
九忿祖一支:居住南雷子埠村。
钲、锜、鋐三祖各支:主要分布于现广饶县城西关十三村、钟家村。后来又有人自西关十三村迁居广饶封庙村、皮里村,但未能入谱,部分去向不详。
锖祖一支:其后裔昂祖居西河口村,孝孟祖居住北辛村,部分下落不详。
铣祖一支:其后多数居住寿光市马齐村,部分下落不明。
锋祖一支:其后裔三乐祖大部居住南雷子埠村,外出去黄桥者,部分旋即归宗,部分留居;仕宦后裔多数居济阳县五里后等村,部分下落不详
谨祖一支:老谱标注其后人住津邑,十世祖以后无考。
权祖一支:居东雷子埠村。
量祖一支:主要分布于寿光任家庄子村、大家洼村、邵家岭村、西北河村、风凰庄子村等处。
审祖一支:多数居住寿光岳庄村、斜庙村,部分去向不详。
法祖一支:后人去向不详。
度祖一支:其后裔居寿光饮马村,部分居青州阳河村一带。
官祖一支:据考证,自雷子埠迁出后几经银转,最后落居现在的昌邑市ト庄镇南任家村、东任家村、北任家村。官祖之后修祖,嘉庆六年曾前来我雷子埠祭祖。
十九世孙 耀忠道记
广饶雷埠《任氏宗谱》付梓 跨越 90 年再度寻根续谱
2013年4月4日,广饶县稻庄镇西雷埠村聚集了近400位任氏族人、乡邻,不少族人来自寿光、昌邑和寒亭等地,参加雷埠《任氏宗谱》颁发庆典仪式。一位拿到新宗谱的任氏族人非常激动,抚摸着印刷精美、装帧古朴大方的宗谱说:“终于了了多年的心愿了。”
百人呕心沥血两年共续宗谱
2011年春节期间,任氏家族中的年长者提议续修宗谱。春节过后,数位任氏族人开始寻找旧谱资料,逐村走访、发动。2011年5月成立续谱委员会,开始筹备续谱工作。2012年8月,充实调整编委会成员并设立秘书处,开始全面宣传发动、筹集资金、资料搜集、老谱序文言文翻译、文字材料整理撰写等工作。
因为本次续谱时间跨度长,资料缺失多,族人搬迁广,且搜集到可供参考的资料仅有光绪二十年、民国十年续修的宗谱两册。宗谱续修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参与续谱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有百余人参与到修谱工作中来。任氏族人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宗谱资料,进行翻译工作,对材料进行整理。本次续谱,不仅重新梳理了雷埠任氏各系支的传承关系,续谱还与时俱进,将女性族人实名入谱。重新续订的雷埠《任氏宗谱》,新增族人27500人,涉及昌邑、寿光、寒亭、广饶县(市、区)的37个村庄。新续修的《任氏宗谱》,收录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47名革命烈士的事迹,同时录入了传略人物33名,当代知名人物97名,使谱籍内容更加充实。
今年4月3日,续修的宗谱付梓成书,共5卷30万字,除族人收藏外,存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东营市史志办、广饶县史志办、山西洪洞县史志办各1部,东营市档案馆、广饶县档案馆各3部。
跨越九十年续谱 为了尊祖 寻根
“新谱修成,了却了宗亲族人期盼多年的夙愿。这既是我任氏族人尊宗敬祖的具体体现,更是我族宗脉和谐凝聚的最佳例证。”参与宗谱编撰的任氏族人告诉记者,跨越九十年再续宗谱,就是为了理清宗族承继关系,尊祖 寻根 。
据任氏族人介绍,任姓是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任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位列第五十九位,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雷埠任氏始迁祖有智公迁此定居,至今已有632年之久。世事变迁,往事烟尘,而宗谱则可以见证宗族变迁的历史。
宗谱又称族谱、家谱、家乘,是记载一姓 世系 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记者从东营市史志办了解到,编修家谱、族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数典认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为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族谱还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方志、族谱)之一,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与雷埠《任氏宗谱》编纂工作的执行总编认为,宗谱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宗谱记载了家族的历史,从宗谱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历史足迹,也折射出国家的一段历史。宗谱中著名人物的优秀事迹,会激励后代子孙努力奋发上进,宗谱还是一座连心桥,族人可从中寻找归属感。宗谱编修,可以维系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维系国家和家族血脉的传承延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雷埠《任氏宗谱》的编修,可以进一步挖掘任氏家族史料,弄清宗族血脉关系,加深对故乡的感情,促进家族和谐。 (记者 孙娟)
前四届谱序对宗谱要义的论述十分精辟,现代学者认为正史、方志、宗谱三者组成了中国的历史大厦,而数量之多,影响之广首推宗谱,宗谱是中华文化和中国典籍的组成部分,它不但为正史和方志提供可靠资料,还为人口学、遗传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宗谱是本着同根相系,长幼有序的原则,祥明记载了本族渊源和祖辈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的绵长历程,表彰孝敬长上,睦邻和亲,道德高尚的族人和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优秀宗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激励族人积极向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它不同于只记载帝王将相或少数代表人物的历史书籍,也不同于各种人物词典只记载与专业有关的人物简介。马克思主义者和历史学家们都认为劳动人民和普通百姓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都为历史的前进贡献了毕生精力。为他们竖碑立传是理所当然,用文字记录他们平凡的一生正是体现了普通百姓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我国早在周代就设立“小吏”,掌诸侯志乘,是宗谱之始。秦汉时期中央设“宗正”,位列九卿,其职责主要是“掌亲属”,编修和保存帝室及诸侯王族的谱牒。东汉时一些名门望族编修民间家谱,如《杨雄家谱》、《邓氏家谱》和颍川太守卿氏《万家谱》先后问世。东晋贾弼撰《十八州一百十六郡氏簿状》,萧梁王僧儒撰《十八州谱》、《百家姓》、《东南谱集抄》史称贾氏谱学和王氏谱学,成为两个典型的谱学世家。民间修谱从此盛行,家必有谱,官必有籍,婚礼选择都依据谱籍。到了唐代开科取士,门阀观念减弱,谱牒为用也渐次减弱,但一些著名文人和历史学家如刘知等许多人物仍然纷纷参与编撰谱牒和谱学著作。到了宋代欧阳修和苏洵又各创谱式,在理论上更加完善,使民间修谱规范化,形成欧苏两大派,到了明代,欧苏二体逐渐合流,演变成欧苏合体的规范化模式。司马光、郑樵、王安石、文天祥等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也都参与谱牒和谱学的编著,明清以来修谱之风更盛,遍及全国。民国时期各族各姓普遍续修一至二次,我崇让堂抗战前夕续修一次,至德堂抗日前后各续修一次,有的姓氏修全国大统谱,1947年吴氏在《大公报》上刊登启事,发起编修吴氏全国大统谱,因战事暂辍。解放初始完成付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人都潜意识的认为宗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为避嫌,多将宗谱当废纸处理掉了,看到宗祠被改作他用或被拆毁,续修宗谱一事更是无人提及,但是也没有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批判宗谱的文章,也没有听说过政府在大小会上批判过宗谱的事,即使是在那极“左”的年代和政治运动中,人们也只是将宗谱收收藏藏,从没有听说过因宗谱而获罪名的。相反某些人和事在宗谱上得到印证者常常批露于报端,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路过家乡时,还按古代谱式亲笔书写了本房亲属的家谱谱稿,北京图书馆清理出2250种宗谱供人阅读,上海图书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派人到全国各地抢救宗谱,广乏收购,收藏了一万二千多种近十万册家谱,包函3328个姓氏,其中吴氏宗谱就收集到436种,前几年还编纂了《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供人们查阅。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精神振奋,意气风发,面貌为之一新,如我族岳西一支成员,是清嘉庆年间,正极公去世后夫人背着丈夫遗骨,带着四个儿女逃荒到岳西高山垦荒,相传九代已繁衍到110多人,改革开放解决温饱之后,子弟都进了学校,现在涌现出六名在校大学生,一名女研究生。这样的好时代,值得大书特书,如实记载,因此全国各地民间修谱已很普遍,三环出版社出版了《中华姓氏通书》、陈、罗、赵、吴、陆、李、刘、王、黄等姓的通书已在全国各大书店出售,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韦氏通书》《廖氏通书》《覃氏通书》最近也正在编写《吴氏通书》。山西社科院出版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编印了《中国宗谱目录》,《光明日报》、《文汇报》不断发表宗谱的有关信息和谱学文章,中央电视台和不少省市电视台,都连续播映了《百家姓》和表扬了“松花江畔修谱人”——尹律山的感人事迹。1994年已故胡耀邦总书记的故乡编印的《胡氏家谱》就得到了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的指导和支持,1999年元月上海举行了“全国谱牒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1983年台湾举行了“亚洲族谱学术讨论会”,美国每年出版上万种各式家谱。江西、浙江、广西等各个省、市、县的许多姓氏大都续修了宗谱,安徽省各县市也都印刷了几百种家谱,安庆新编的《高氏家谱》、《马氏家谱》、《李氏家谱》、《刘氏家谱》、《戴氏家谱》、《斯氏家谱》等等几十个姓氏的家谱,谱式各异,五彩纷呈,印刷也很精美。今年四月无锡吴氏再次发起编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我崇让堂趁此归宗,将本届宗谱呈送泰伯始祖庙。
纵观我国谱牒,无不反映出各个时代的层面,本届续修家谱,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有序的记载我族成员。以期达到敬祖、存史、育人的目的,续修不是单纯的延续补充,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加以编辑,收入对象是:1937年健在和本年以后出生的男女成员凡自愿入谱者,均详明载入,女儿和儿子一样列为传主,传文栏内记载配偶和有血缘关系的人,女儿可记到第三代,其后代愿随吴姓,则按传主另书传文,以体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传文记载生、卒、葬、时间、地点和对社会某一方面作出的贡献。除载明职业外均是务农,生不立传已是约定俗成,为了表彰宗亲对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族人求学升造,积极向上,设《鸿爪篇》,将有一定社会地位,学位,和职称的个人简历一一编入,虽不同于老谱模式,意义却十分重大。对于老谱原有内容一般不做更动,依照老谱的凡例给予编印,为便于阅读,将《源流序》译成白话文附后,其他古文字的七篇序言和记加以标点和注释,《书讳书字辨》也加标点印于卷首,老谱的传记也由福歆加以标点和注释。为了便于查阅,不少卷的采编人编制了世系简表,附在每卷之末,一目了然,也是创新。对于十条家训,四种礼说和五篇祭文,已跟不上时代要求,以法治国,无须另立规矩。社会在前进,礼制、祭祀亦有新的风尚,所以将这些内容加以标点编入附录,供后人和学者们以作资料研究,还有三大本公堂契据和法院判词,已无保留意义了。老谱古文的标点注释皆经祚宁先生校勘、补注,照片由祚林拍摄。
认祖归宗,热忱欢迎,怀宁县小市镇,禅师村,兰桥队我吴氏连松公房曾单独修谱,因乱谱失,仅保存先祖牌位,记载了历代先人的名字,其字辈是“神武成周德,诗书发世昌,曹邦传祖志,君伐永贤良,谋事补诹知,斋悦映吾疆。”他们每年清明节祭祀时都在老屋旁向崇让堂原三公房的国祥、国圣、国贤三公之墓祭拜,认定此墓是他们的祖坟,代代相传,从未间断。这次得到崇让堂修谱的消息,即派世烈为代表与谱馆办公室主任福钦联系。要求认祖归宗,理事会一致表示欢迎,七月十四日由邵绿、怀宁、福潭、福钦、祚林五位代表前往兰芝桥会见宗亲,受到世烈、世鼎、世恒、世节、世新、世明、昌质、小平、昌节、小龙、昌龙、昌南、昌飞、昌燕、昌虎等十五宗亲鸣鞭迎接,亲切握手,相互问好,议定连松公后裔108人全部载入崇让堂第五届宗谱,字辈从世字辈改为自字辈,余类推。因祠堂被焚,尚未恢复,连松公等先人牌位置原厅供奉。话别时又鸣鞭远送,依依不舍。
由于我族面广人众,在谱人数巳达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三人(传主人数二万四千四百四十一人 夫人数一万五千八百八十九人 女儿未列入传主者一万四千零四十一人)其中在世入谱人数一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在世传主数一万零五百三十人 在世夫人数五千零二十六人 在世未列入传主女儿数一千九百五十四人)。分散在海内外及各省市,无法联络,遗漏者数千,新谱问世就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望各地族人闻讯后主动与谱馆联系,将自家谱稿寄来,在适当的时候再编一本补遗。
本人才疏学浅,谱成匆匆,漏舛讹,统叙失谋,创新亦或违例有待后贤重纂完善。本届宗谱全赖各位副总编、责任编辑、特约编辑以及征稿采访者的共同努力,他们不但分文不取,不少人还私下贴补邮电、交通费用,难能可贵,两年半的努力终于修成五届宗谱。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世孙怀宁敬撰
二000年十月
谁还没个英雄主义呢?何况,刘强东本来就是英雄!
2018年1月2日,刘强东发布公告,主要内容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找到自己的家的族谱,并且透露家族解放前是湖南湘潭县的刘氏族人。
消息一出就引来网友的各种认亲。
网友并不反感,主要原因还是刘强东的个人魅力,当然如果要说是英雄气概也可以说得过去,网友的追捧说明刘强东并未走向个人英雄主义,他本来就是一个英雄。
1几千万的中国人处于极端贫困,这是富人的耻辱
2017年刘强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上表示,30年前我们说好要让先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帮没有富起来的人。现在我们已经富起来了,中国富到了什么程度?富到了赚一个亿是一个小目标了,富到了全世界买买买,在这么富有的时候,在我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状态。这是整个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已经富起来,我们这些富人的耻辱。
我承认这是英雄主义,这就是政治家有的情怀,这是商人里面的政治家。
2修建员工宿舍
刘强东在参观京东宿迁呼叫中心新建的员工宿舍后发火:看了宿舍后,真是气得想打人。一间房竟然要住4—6人,卫生间竟然还是蹲便器。京东的员工宿舍,每间最多只能住两个人!所有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员工,每人单独房间!我说多少遍了,要让员工、兄弟们活得有尊严!
这就是英雄主义,这是老板对员工的关怀,这是在搀扶同一个战壕拼搏奋斗的兄弟。
3所有快递员购买五险一金
在史小诺主持的《遇见大咖》里面,刘强东针对京东内部曾有高管提出的,将配送员等基层员工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以节约成本一事,刘强东谈到,这件事绝对不充许发生,所有员工都必须同京东签合同。同时,如果一家公司是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挣钱,牺牲他们60岁以后保命的钱,这是耻辱的。
这就是英雄主义,这样的老板,谁不愿意跟随?他承担的是员工的一生,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责任!
所以,要说刘强东因为替父发布寻祖公告而走向个人英雄主义,是不正确的。他一直都是一个英雄,!
我是你的朋友镜子小哥,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评论、交流!
《历代柳氏家谱辑要》编撰说明
本文2023-11-14 09:30: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76059.html